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精品

最新-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精品

全卷满分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7 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 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 风味独特的美 食佳 y áo (

)、b īn ( )纷多彩的民俗节日、 深厚的人文积 di àn ( ) 和 g èn ( )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

随着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

?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 根须,使它找到了 _____________ 生命的母体; 是秋风, 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

个 _________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 ____________________ 了生命的 胚胎。

A .延续 萌动 保持

B .延伸 萌动 保存

C .延伸 萌生 保持

D .延续 萌生 保

存 3、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得一项是(

)。( 2 分) A 、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C 、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 、囊萤映雪——临死抱佛脚

4、古诗词名句默写。( 8 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 分) (2)

“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十

则》 )(1 分) (3) 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豪

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 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 ”的慨叹警 醒。 (2 分)

(5)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6) ”是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5. 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买车;非 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 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 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 他便 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 然??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 ! 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这段文字出自作家( )的长篇小说《 》。作品主人公是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 )。

6、语文综合性学习。( 7 分) ①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依据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2 分) 本报讯: “这瞬间我绽放, 只愿为你而美丽??”这两天, 走到上海世博园 E 片区中国民企 联合馆,游客首先听到的就是这首由华谊兄弟邀请国内顶尖音乐人为民企馆创作的主题歌曲

2018 年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1.23

《活力 闪耀》,走进馆内,复星集团、新光集团、华谊兄弟等闪亮的“金华元素”又特别 吸引游客的眼球。 ②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5 分)

【材料】 闽南文化是包罗万象的, 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发中外文化在此互动。 闽南文化 是开放进取的,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徙,将闽南的民系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 亚及世界各地。 闽南文化又是富有凝聚力的, 数百年来, 台湾乃至全球的闽南人, 无不回乡 寻根祭祖。 它蕴含着闽南人爱国爱乡、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蕴含着闽南 人冒险犯禁、勇于拼搏和积极开拓的人文精神。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西历史名人采风中 ,请从下面提供的名人中选择一个 , 为其写一句赞颂语,或概述 其主要事迹,或赞扬其精神品质。( 2 分)

备选名人:李贽 俞大猷 郑成功 弘一法师 例句:鲁迅——一个用笔做武器,与庞大的黑暗势力战斗一生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赞颂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30 分)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11 题。(15 分)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 小巧晶莹, 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 天窗不仅 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 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 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 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 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

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 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 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 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 把美丽的想象撑起, 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 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 因有这一扇天窗, 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 缓缓地扇着, 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 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 一边给我猜各

样的谜语: “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 颖。这还不够, 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 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

醉。 常常, 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 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 江南多雨, 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因为有了这扇天窗, 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

沥沥的 细雨, 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 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 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 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 那有多好呀。 想着想 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 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 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 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 墙上拉得好长。 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 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 哗啦哗啦 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 粗犷一点的, 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 雨点轻轻重重、 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 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 ! 雨势 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 记忆中, 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 节还那么清母亲便夸我聪 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 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 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 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

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8 年第4 期,有删改)7.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 分) 8.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 分)

(1)赏析下面句子。(2 分)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 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9.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 分)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 .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 .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 .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11.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 分)《童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事例: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5 分)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选自2018 年2 月2 日《人民日报》)

12.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3 分)

13. 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3分)

14 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3 分)

15.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6.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8 分)

18.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

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1)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2 分)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9-- 题。(13 )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阡陌:(2)向:

20 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A 、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 、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 、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

21 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1 世纪教育网

22 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2 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23 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 分)

24(2 分)南5f{ 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8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

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21 世纪教育网

(选自《聊斋·于成龙》)[注]

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25.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

26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 ”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 大搜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故| 密着而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 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 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27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 分)

28 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四:作文(60 分)题目:“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人生是一次远航。起锚时的林林总总,那岸上的斑驳,那港湾的纷杂,深深烙进你的心底。当你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漂浮,从心底荡起的思绪便来慰劳你的寂寞;当你在翻腾咆哮的浪谷间争斗,从心底迸发的潜力便来支撑你的肌骨。人生历程像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初中毕业在即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8 年温州市中考适应卷(一)答案

1、肴、缤、淀、亘。

2、D 3.c 4. (1)乱花渐欲迷人眼(1 分)(2)思而不学则殆(1

分)(3)赢得生前身后名会当凌绝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大徒伤悲(4 分)(4)醉翁之意不在酒(1 分)(5)一夜乡心五处同(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5. 老舍《骆驼祥子》祥子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6. ①“金华元素”闪亮世博②(1)(每点1 分)

主要信息一:闽南文化是包罗万象的。主要信息二:闽南文化是开放进取的。主要信息三:闽南文化又是富有凝聚力的。(2)示例:李贽——一个反理学反封建思潮的叛逆斗士。(俞

大猷——一个抗倭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个反清反侵略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弘一法师——一个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和一代高僧。) 2 分

7.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

可)

8.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

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 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 分,意对即可) 9.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10.D

11.示例一:《童年》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

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意对即可)

12. 答案:阅读能够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广泛的愉悦。

评分:共3 分。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广泛阅读,提高识别良莠的能力;要多读书,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评分:共3 分。每个要点1 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的自由,便是阅读的快乐。

评分:共3 分。意思对即可。

15. 答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评分:共3 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 分,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示例: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要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读书的真正愉悦。

评分:共3 分。意思对即可。

18. (1).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2).D

19.(1)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

20B (2 分)

21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 分,“何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