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子弹飞36个细节逐一揭秘

让子弹飞36个细节逐一揭秘

让子弹飞36个细节逐一揭秘
让子弹飞36个细节逐一揭秘

从公映到圣诞节短短11天时间,《让子弹飞》票房已经突破4亿,抢钱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吃惊。而这期间,片中众多好玩的台词、镜头等细节让观众兴奋不已,迅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的谈资,甚至网络上已经有“子弹体”出现。为此,我们找来《让子弹飞》中的36个细节,和大家一同分享。不知看过影片的观众是否也有留意。

抢戏龙套篇

1、傻儿子

饰演老汤八岁儿子的是制片人马珂

姜文之所以相中马珂,因他“长得圆圆乎乎”。马珂起初并不想演,姜文为“威胁”他就范不惜停工拖周期,终于令他认输。片中马珂形象活脱脱一“傻大个”,且张嘴就爆粗,尤其他牛高马大站在姜文面前,更让观众忍俊不禁。

2、麻匪老七

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

姜文介绍是:82年的,中戏的。危笑之所以有机会龙套一把,缘于姜文谈剧本时总喜欢“连比划带演”,“哥几个把戏都演了一遍”,危笑演得最好,当然应邀上阵。老七尤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剿假麻匪时被打穿了腮帮子,连声“跑不动跑不动”,还满脸鲜血说“你把大哥吹死了!”当然更经典的还有那句“我喜欢被动。”

3、良家妇女

被假麻匪强奸的民女是制片助理赵铭

当时剧组临时想找位女工作人员客串角色,赵铭不惧裸身自告奋勇。当麻匪扯下她肚兜当众露点,赵铭神情到位,效果一气呵成,看得观众血脉贲张、浮想联翩,其名顿时跻身网络搜索前列不说,更带动台词“还没好透”走红!

4、夺椅乡民

对姜文说“这两把椅子归我了”的是编剧郭俊立

郭俊立其貌不扬,却是写过《投名状》和《十月围城》的名手;面对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出,他也自信“我确实演得好”;至于之前打麻将一场,他更带上正怀孕的妻子出场,为此姜文建议:“十年后再让

你孩子看,他也在片中出场。”如今《让子弹飞》票房报捷,郭俊立也喜得贵子,可谓双喜临门。

5、搓麻老头

有一场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

姜文父亲名姜洪齐,是部队一名干部,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王学圻就以之为蓝本。早在《鬼子来了》时,姜父就为子客串过一个角色,但最后姜文将戏份全删,现在《让子弹飞》总算有正式登场的机会了。

6、短命师爷

冯小刚客串的角色大部份命运不好,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上回《功夫》是为其例,如今《让子弹飞》亦然。但冯小刚往往能做到造型另类、演技精湛,师爷一角就以“莫西干头”成功抢镜,且懂得吟诗拍马屁;即使丧命,姜文也还不忘多给他一个摔倒惨叫的镜头。

八卦花絮篇

白冰戏份删得干干净净

7、大刀阔斧删戏

当年王家卫曾让几位演员在片中“消失”,如今姜文下手亦狠:为控制片长,他把片中饰演“鹅城四美”之一的白冰戏份删得干干净净;另有一场陈坤与周韵眉来眼去的暧昧戏,也难逃姜文一剪;更憋屈的

是姜武,从没戏份到戏份多,本来相当受关注,结果兄长还是大刀阔斧地删,即使他申请“手下留情”也无济于事……

8、台风搞砸布景

虽然影片外景:广东开平碉楼群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要求甚高的姜文还是在现场另搭两栋碉楼。然而剧组没遇上技术问题,却遇上广东的几次台风,结果碉楼多次被刮得面目全非,为保证拍摄,制作团队唯有一次次将之重建。

9、台词搞晕发哥

姜文电影不是难在记台词,而是重新记台词,因其擅长用胶片做剧本。虽说普通话对其他演员而言无难度,却难免苦了说惯粤语的发哥: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发哥为讲好台词虽请语言老师帮忙,但每当他背熟对白,姜文就嚷着要改,结果发哥有半个月可谓相当“不爽”。

10、影坛巨头助“声”

姜文电影非但龙套抢戏,幕后“献声”也相当大牌:在公映的川话版中,陈凯歌与韩三平就帮手为打麻将的群众演员配音,虽然只有一句“和了!”但见两位影坛大师甘为姜文打酱油,这两个字还是颇堪回味的。陈凯歌为何乐意助阵?因他与姜文、冯小刚新片在中影基地配音,三人碰头除难得一叙,当然也要互出绵力。

11、姜文床戏壮胆

姜文有妻子,刘嘉玲有丈夫,若要拍一场“摸胸”床戏,过程自然略为尴尬。但真正尴尬的还是姜文:排练时他就将工作人员清光,开拍前还不忘喝两杯红酒壮胆。尽管只是摸着衣服,姜文还是战战兢兢,所幸刘嘉玲主动提醒“你赶紧的”,姜文才将镜头完成。但抛开尴尬,由于对白幽默,两人在排练这场戏是已是多次笑场。

12、制片不看剧本

《太阳照常升起》让不少投资方怕了姜文的花钱能力,但《让子弹飞》筹备时,投资方却一反常态,跳过剧本直接合作。姜文纳闷,问制片人为何不看剧本就投钱,制片反问:“葛优来不来?”“来啊。”“周润发来不来?”“来啊。”“他们都来,我还看什么本子?!”可见阵容省事不少。

给力道具篇

13、马拉车

《让子弹飞》能一瞬间抓住观众,得益于想象力超强的马拉火车。事实上,马拉火车是火车最早进入中国的方式,由于清朝认为蒸汽机车“破坏风水”,故当慈禧太后欲游北京城时,李鸿章就沿北海公园西路修筑一条通往中南海的“铁路”,让白马拉着火车带慈禧游玩,博得欢心后才得以获旨修唐胥铁路,用于运送北洋煤炭。

14、凉粉案

触目惊心的“凉粉案”是陈坤逼张默以死明志、剖腹取粉,此桥段亦有蓝本。金庸武侠小说《飞狐外传》中,凤天南因家中肥鹅被盗怪责于钟四嫂的儿子小三子,为证清白,钟四嫂当众将小三子剖腹。最后胡斐以牙还牙,假称凤天南之子凤一鸣“偷吃凤凰肉”而将之剖腹:说着刀锋在凤一鸣的肚子上轻轻一拖,雪白的肌肤上登时现出一条血痕。

15、万民伞

假麻子被俘后被问万民伞之事,他自供是从被杀的五任县长手中得到。何谓“万民伞”?即“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万民伞通常由地方乡绅赠予廉洁爱民的父母官,表示一些不舍之意,代表百姓的口碑。片中黄四郎称“鹅城共来过51位县长”,假麻子手上却只有五把,可见其余都如黄言般: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

16、介错人

片中“鸿门宴”一场,姜文饶有兴致地向观众普及了“介错人”的常识,皆因他钟爱日本介错刀。所谓“介错人”,是日本历来切腹者的“助手”,因切腹者常采用“十文字切”的方式让自己内脏外流失血过多死亡,过程痛苦不堪,故需要他们的亲友在旁协助归西,而介错刀一概

为长刀。黄四郎给张麻子送刀时称“砍下我人头”,说的就是介错人帮剖腹者斩首之事。

17、莫扎特

片中姜文与张默听唱片,放的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该曲是莫扎特在生时唯一一首单簧管协奏曲,亦是他最后一首协奏曲,他得以谱出此名著,动力则来自被誉为“举世无双的单簧管高手”的史达德勒所刺激。该曲大约作于1791年秋季,而此时也是莫扎特生命的尾声。故姜文不无感慨地说:“他呀,离咱们远着呢。”

18、汉阳造

片中麻匪们人手一枪,开场“让子弹飞一会儿”更让这批“枪杆子”出尽风头。而他们使用的枪械都是民国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即清政府按德国毛瑟1898步枪为母本在汉阳兵工厂仿制的长枪,于1895年始在湖北枪炮厂生产,直至1944年中正式步枪面世。此外山上围剿假麻子一幕,麻匪则使用了莫辛纳甘——人称“水连珠”的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

幕前演员篇

19、“情书”打动发哥

为争取发哥参演,姜文煞费苦心,除亲赴香港见面,又亲笔写下“情书”寄往周宅。发哥一来很久没收过信,二来对文言文并不通晓,

故见姜文通篇古文,一度相当诧异,还以为是对方来了封“情书”。“我虽然知道他也有老婆了,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我本以为姜文对我有什么企图。”

20、葛优客串导演

姜文风格是拍戏时任何人都可以去看监视器,结果其他演员也“手痒”起来,纷纷“客串”导演。当中包括葛优,尤其剧组在开平拍摄时,葛老爷子常担任“执行导演”喊戏,不过姜文却常表错情,如有些场面葛优明明说“通过”,姜文却听成“太过了”,结果葛优常在交出满意表演后再拍一条。

21、陈坤后期加盟

“胡万”陈坤加盟影片实则“千钧一发”。与姜文初见他主动询问有无戏给他,姜文称新片已筹备完成,岂料翌日姜文又主动致电:“有个角色,戏份少,你行吗?”陈坤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开拍前,姜文本想让陈坤“毁容”,最终于心不忍而保其原貌;但陈坤却为影片“死”足三回,尤其二度补拍时由于接近跨年,陈坤更要忍受在泥地上躺足三小时,任由消防车喷冷水,苦不堪言。

22、张默急赴台山

“老六”张默虽在前半部死去,其狠劲却令观众过目不忘。然而张默初见姜文却是“火急火燎”:当日他正在中山拍戏,经理人突然通

知让他晚上赶到台山。由于两地距离远,剧组不能为他配车,张默唯有收工后花四百大元租车前往。让张默意外的是,姜文不但为他等到九点,且当面只有一句“挺好,就你了”,全程不超过两分钟,“老六”顺利定角。

23、姜武“死磕”编剧

姜武或许是最爱缠着编剧的一位:非但为电影推掉其他片约在现场待足数月,更不厌其烦地找编剧聊剧本,且每当有戏,他都提前一天跑去编剧房间等剧本。“死磕之下,姜武的一些概念也被移入剧情中,例如武举人将凉粉老板当足球踢一幕,就是姜武的个人构思;但遗憾的是,姜文仍不留情面地砍掉了姜武自认不俗的一场结局戏。

24、邵兵廖凡练块

廖凡一次在健身时和姜文聊起,姜文问最近在忙什么,廖凡答:“没什么忙,在等好片子拍。”姜文说:“那跟我吧。”廖凡立即答应下

来。很快就和邵兵等人进入训练组,每天只负责骑马健身,也不知道角色是什么。直到真正拍片了才晓得姜文用意。片中葛优一句:“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的土匪”惹来全场欢乐。

经典台词篇

25、“又高又硬”由来

原本该句对白并非剧本早已写下,但发哥演出时突发奇想:“我可以说师爷高、县长硬吗?”姜文顿觉给力,遂让自己与葛优在此对白后接茬:“黄老爷又高又硬!”

26、川话配音深入民心

为了给川话版配音,姜文等一众主角大都亲身上阵,细节全不放过,如“瓜娃子”、“做啥子”、“龟儿子”、“走起”等接连喷出,甚至让观众将之称为“台词电影”。

27、狂欢对白象征影人

影片最让观众笑疼肚皮的对白之一,应是张麻子盘问手下“强奸民女”之事。殊不知此对话原来另有隐喻,导演翁子光称:麻匪们的抗辩,就是当代电影创作人的几个分流代表?

28、“算逑”双版撑起剧情

无论普通话或川话,“算逑”都是最到味的四川台词之一,让黄四郎与其替身说上半天,结果黄报以老拳:“算你妈的逑!”什么叫算逑?有两种意思,一是罢了、无所谓,另一种就是算个屁。

29、台词里的“同志倾向”

看过《让子弹飞》的观众,普遍认为“跟你睡”和“睡你”意思实质截然不同,但都有那么点挪喻“同志”的喜剧色彩,尤其张麻子说“那就先睡再杀”时,老汤反应坚决:“那你还是杀了我吧!”

30、老汤死前遗言成谜

老汤被炸得屁股上树后,本要对张麻子说两句遗言,结果都没出口就断气了。影片公映后,观众纷纷猜想老汤的遗言究竟是啥,但相信最给力的还是该版本:一件是瞒着姜文拍了《赵氏孤儿》,另一件是瞒着他拍了《非诚勿扰2》。

话题调剂篇

31、姜文惹嘉玲不满?

拍摄期间,有传姜文为给妻子周韵加戏,结果把刘嘉玲的很多戏份逐一删掉,还让她未到半饷就先死亡,结果她成了“特别演出”,为此令刘嘉玲有些不满云云。至于是否属实,还待当事人现身说法?

32、陈坤动作不雅?

胡万迎接县长时有一个摸裤裆的动作,但此绝非“忧郁小生”三俗,而是陈坤临场发挥,为的是挖掘一些角色的内在性格,“导演要就要,不要就算了。”但见姜文在戏里保留此动作,看来陈坤设计得相当成功。影片上映就有观众在大银幕发现葛优和姜文抱着的刘嘉玲并非她本人。

33、刘嘉玲用替身?

影片上映就有观众在大银幕发现葛优和姜文抱着的刘嘉玲并非她本人,而应是替身,更有甚者把截图放在网上。经媒体记者采访,得知确实是另有其人,但该演员透露她拍摄时候问过姜文是否不能见脸,姜文回答无所谓,而事实上女演员也并没有遮掩示人。她说是否剧情需要并不得而知。难不成真拍续集,还有刘嘉玲不成?

34、央视主播很不待见?

在排山倒海的赞誉声中,《让子弹飞》却令央视主播郭志坚相当排斥,继而在博客上直言影片逼得他提前离席,更称会为未成年观众“注入非理性冲动”。博文一出,郭顿时被网友口诛笔伐,最终惟有关闭博客。

35、姜文讽刺回应质疑?

面对郭志坚的炮轰,有传姜文针对其原话回应为:这也是我对《新闻联播》的看法。其后,大批网友纷纷赞姜文“够爷们”,但《让子弹飞》片方很快出来辟谣:姜文不会回应任何人的评论。

36、《盗官记》首次改编?

《让子弹飞》让观众对《盗官记》有了兴趣,但影片改编到底是“梅开二度”:首次将《盗官记》搬上银幕者1986年的内地电影《响马县长》,导演钱道远,主演李显刚,剧情较《让子弹飞》更接近原著。

十个让子弹飞被删镜头

十个《让子弹飞》删减片段(重口味版) 加入收藏已经被7位会员收藏 2010-12-23 7:49:39 十个《让子弹飞》删减片段(重口味版) 近日,年度力作《让子弹飞》上映,伪影迷“有肉吃跟着你”观片后深感本片口味过重,于是本着百分百哈巴狗谄媚的态度致E-MAIL于光腚总局。内容大致为,你们是怎么审的片子,这么严重不健康的都能过?国家给你开这么多钱,是养你们吃白饭的吗? 时间不大,“有肉吃跟着你”收到回复,其内容为:全中国凡是有影儿有声儿的我们都得审一遍,我们容易吗?你说的这片,我们组织专审组看了三天三夜(据说是百看不厌),终于还是时间不负有心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删改意见,有本片十个删减片段为证,详情请见附件!附件如下: 1,老汤携夫人与“师爷”在火车里喝着酒、唱着歌,奔驰在走马上任的道路上。“师爷”开怀大笑兼大叫之际,夫人的小白手正在“师爷”的裤子斗“老黑鸡”!那下面的禽儿兴致正酣、昂首挺胸、展翅欲飞,那上面的“师爷”把酒言欢、才思泉涌、出口成章! 2,张麻子与县长夫人同处一室、共坐一床,手捂着夫人的馒头的同时,夫人的脚已经踩在了张麻子的要害上。二人正战斗得不可开交时,张麻子突

然加快了速度,夫人顿时高叫不断!张麻子竖起食指放在夫人嘴边,道:“嘘——,让子弹飞一会儿……” 3,小伙计不小心惹恼了武举人,被武举人当球儿踢。几个来回后这小子被武举人一个抽射踢进了“大鼓”里。这小子探出头来,口吐鲜血道,它吗的,踢蛋上了。 4,小六中计,开膛破腹,血流如注,惨不忍睹——白白的肠子,红红的米粉。 5,老二和老三与美女玩“自行车”游戏后,大战3P!由于老二和老三都想争夺“下面”,互不相让、发生争执。 老二说,你是弟,我是哥,凡事都得弟听哥! 老三说,你是哥,我是弟,凡事都得哥让弟! 老二骂,曹你娘,你听话不? 老三骂,曹你娘,我不听话! 见此情形,美女赶紧上来打圆场,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分啥子你我嘛! 二人闻听此话,对视一下后一并点头,随即一并“冲入”,但闻美女尖叫一声:“我x啊!” 6,假麻匪入室作恶,刚好遇上大波妹,各种姿势爽了个遍,不亦悦乎!次日,老公带着大波妹去告状。 老汤问,果有此事?有何为证? 大波答,记忆犹新,终身难忘!这么多年我就从来没有满足过! 老公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怒吼道:你不是说我比你以前相好的大多了吗?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汇报

1.这里周润发本来看到姜文来到县城就枪毙马匪,就想出钱让他和马匪火并,但是被葛优拒绝了。于是才有了合伙骗鹅城两大家族的钱。这里周润发说他出多少,两大家族必须出多少,所以计划是180万*3=540万两白银。这段剧情有两个细节大家必须注意。第一:就是两大家族做的买卖,是贩卖中国人到美国修铁路,说明两大家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就说是周润发说“他的货十回有八回被张麻子给劫了”,这里其实周润发是在撒谎。这其实就和后面交代真正的张麻子的身份有关。 2.周润发的钱已经在县衙了也就是说周润发答应出的180万两白银。 3.绑架鹅城两大家族的时候又出了一笔银子。

4.在出城剿匪的时候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这个数应该是一家180两银子也就是180*2=360万两白银 5.在抓到假张麻子后他手里的钻石,姜文又得到了两颗钻石。周润发说过这两个钻石至少也值180两白银。 让我们合计一下总是:两个钻石+周润发剿匪的钱+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绑票的银=180+180+360+360=1080两白银!总计一千万两白银!最后大家钻石的去向也不明,因为后面姜文向鹅城百姓撒银子的原因,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姜文一定收拾了葛优爆炸后的银子,所以钻石可能在他手里.

这里大家看到没,葛优本片第一次举枪想杀人,他想杀谁呢?其实他是想杀周润发,因为他发现周润发太阴险了,根本没有合伙赚钱的意思,必须这时候杀了,否则他可能下次还要寻找机会。但是当他听到姜文安葬“刘嘉玲”计划时候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觉得姜文可能另有打算~! 这段就是姜文的计划,利用安葬刘嘉玲的机会绑架周润发和鹅城两大家族,计划是杀了周润发,敲诈两大家族!可惜被周润发识破利用替身金蝉脱壳了。葛优最后取笑姜文玩砸了! 1.在六子的葬礼上老七说“二哥喝醉了,让他带话为六子报仇” 2.但是后来老三又悄悄的说“其实二哥没喝醉,他生气了,大哥不想让大伙拼命,命都不拼还算马匪么?”作为一起的兄弟,老二其实没有参加六子的葬礼!

《让子弹飞》影视赏析

首先,我说的是小六,为了证明自己吃的是一碗米粉而不是两碗,自己剖腹取出了一碗,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值吗?小六估计是觉得值得。而设这个局的胡万(陈坤扮演)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点点地诱导着小六,直至他自杀成功。 我在这个地方注意到,小六的扮演着是张默,张国立之子,那个备受争议的少年。这段镜头很血腥,没有人会觉得小六是个英雄,为了一碗米粉证明了自己,可是这个孩子却视自己的名誉比生命还重要。被人一激就失去了判断能力,理智,将自己的一切呈现在众人面前。 结论是,城府最浅最纯真的人,最先完蛋,然后从小六的死开始了整个故事的展开。 其次,我想说的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这里面周润发是个反角。精心设局,和官府斗争到底,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最后输了全部的时候,他依然保留自己的尊严;和碉楼一起在爆炸中毁灭。能够感觉到这个人很坏,但是坏的彻底,坏的象个男人,以致于坏事做绝,却让人对他有些恨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影片里着重描写了大众的冷漠,可以一边搂钱打麻将,明明有力量反抗却只是坐山观虎斗,看哪边赢了,然后再去帮哪边。所以黄四郎的嚣张和欺行霸市,不是他太恶,而是大众太纵容。当最后,张牧之演了一场戏,让大家相信黄四郎已经死了,片刻之间黄家大院就被夷为平地。大众的力量起来的时候,威力让所有人惊讶。 接着,要说的是老汤。一个彻彻底底的、精明到腐朽的骗子。世故贪婪,趋炎附势,敛财不择手段。似乎每一个英雄的故事中总要有一个这样的形象作对比。你永远不知道他那一句是真话,那一句是假话。那是一个面具戴的太久了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自己真实样子的人。但这能完全怪他吗?是这个社会把他培养出来的,某种程度而言,他也是受害者。如果说他的心里是扭曲的是冰冷的,那或许是因为他经历过的社会中的畸形比正常人更多一些。 老汤的妻子和儿子那部分总觉得是败笔,没什么意义,和前面情节衔接的也不紧密。如果是为了老汤的死埋下伏笔,那我觉得换一种死法也是一样。最后一幕死在钱堆里倒是很触动我,他一生追求的都在他眼前了,但是他究竟什么也带不走。人死了就是孑然一身,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还有他到底有那两件事瞒着大哥?我的理解就是这两件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影片中并没有交代,导演想让他做一个彻底的骗子,他骗了银幕前所有的观众。 老汤还有一个优点,会察言观色、善于洞察人心理。大哥愿意跟老汤分享他的孤独,因为只有他能理解。这也是大张麻子需要这个本质上跟他截然不同的人的原因吧! 张麻子身上具备了中国男人所有的魅力。有本事有骨气,做事冷静、睿智、重情重义,还幽默感十足。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见识很广。这种人对人生、对人性的理解,其实比我们善于写文章纸上谈兵、无病呻吟的要透彻得多。霸气外露、不懂得装糊涂,从某个角度而言,张麻子是率性爽直的也是幼稚的,但是难道只有老汤那样的老姜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委屈了自己就算得到了想要的又有什么意思?张麻子让从小听到大“磨平你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方向,一个“站着挣钱”的理想,一种潇洒、性情的生活态度!他不光有信仰,还能够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信仰和现实的方式。 张麻子”曾问“黄四郎”:“你说,你和钱那个对我重要?”最后“张麻子”自问自答道:“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张麻子”带给鹅城公平的方式。然而黄四郎死了,黄四郎就真不存在了吗?套用剧中台词:如果你活着,你早晚会死;如果你死着,你永远活着。结尾,“张麻子”的追随者在《送别》的歌声中,坐着马拉着的火车离开他,去追求繁华和权力。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亦不知是圆满还是凄凉。结局好像有点开放式,留个一个问号。可能子弹还需要再飞一会……

让子弹飞摄像特色

浅析《让子弹飞》的摄像特色 《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让子弹飞》影评也在首映后呈现井喷之势,而且好评如潮。作为一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北洋年间的争霸故事。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一个靠抢、一个靠骗、一个靠钱。影片中三个人各自为营,环环相扣,尔虞我诈,刻画出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 影片简介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盗官记》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胆大包天而又嫉恶如仇的土匪头子王大麻子,机缘凑巧了解到了国民政府卖官的潜规则,突发奇想决定买个县太爷的官过过瘾,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黄天榜复仇。为了能顺利改头换面,他找来了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在后者的帮助下,王大麻子改名为张牧之,大摇大摆地提着几大箱银元上省城买官,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一、影片叙事分析 讲故事的手法造就了姜文电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叙事,即叙述一个或一组事件,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一组事件环环相扣链接在一起,在事件的安排中,重点表现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伏笔是电影剧本创作中叙述手法之一。潜藏在剧情前面部分,为将要出现的人物性格、命运变化或事件发展所做的一种预示。情节铺排张弛有度,电影剧作中的情节是指推动人物性格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展现。电影《让子弹飞》首映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生动的情节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电影观赏性强,令人发笑的情节点随处可见,但整部电影动静结合,叙事旋律把握的恰到好处。 二、影片摄像特色分析 在摄像方面,《让子弹飞》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特色镜头的拍摄,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中人物的很多细腻的感情,让观众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感觉;高速摄影把动作放慢,从而造成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甚至极普通的动作在这种镜头中也显得如同舞蹈一样优美。 规范的标准的摄像机定位,是电视摄像从业者必须掌握的电视图像文化知识,这对提升电视台摄像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审美驾驭能力至关重要。电视摄像机的运动、镜头焦距变化的运用和升降、遥控等特殊设备的使用,带来电视画面的复杂多变和不拘一格。但若运用不当, 更会带来许多负面效果,有时甚至让观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如画面无意义的摇晃、无目的的推拉、无必要的摇移等,这不但影响了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而且不利于电视图像画面质量的整体提高。《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则很好的处理了各种内容下的摄像技术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运动的摄影增强画面的现实性与逼真性 运动摄影为电影带来独特的造型语言, 也给传统的定点摄影的构图形式和造型元素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完整版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着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

中国电影与文学经典赏析——浅析《让子弹飞》

中国电影与文学经典赏析 浅析《让子弹飞》 姓名:李鲲鹏 学号:201404301070

前言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 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 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浅析《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最重要的一段对话发生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在这个图穷匕见亮出底牌的时刻,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紧,是因为,它其实是在问,“你知道我是谁吗?”而两个选择代表了两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土匪,只图钱财,不问是非,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钱更重要;第二种身份是造反者,造反者比土匪更有野心,试图推翻当权者,取而代之,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推翻当权者比掠夺钱财更为重要。在黄四郎的眼里,张麻子并不是简单的土匪,所以,他回答说“我”。然而,张麻子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答案击溃了黄四郎最后的一点矜持,因为这个答案的背后,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料到过的身份——革命者。 其实,这个国家对革命并不陌生。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南国,人们依然习惯于下跪,区别仅仅在于新的权贵取代了旧的权贵,压迫的方式则在枪炮的武装下更加残酷。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在稍微往北一些的长江下游,从北京回故乡省亲的鲁迅碰到的依然是一个“骨子里都是依旧”的凋敝乡村。在革命中叱咤风云的革命党,在革命之后产生了分化。 无疑,黄四郎是辛亥革命之后坐享革命红利的既得利益者。在鸿门宴上,黄四郎说,他二十年前见过张麻子,那时候张在明处,他在暗处。而二十年前,张牧之可能正是反抗青廷的革命党。黄家藏有一颗珍藏版地雷,该地雷的双胞胎兄弟正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响。黄四郎很可能也是早期的革命党成员,甚至参加过十几年前的那场革命,在革命后,成为革命新贵,祖辈的基业加上黄的革命资本,造就了雄踞鹅城的南国一霸。而张麻子则是革命中另一类人的象征。张麻子是某种南国方言中张牧之的谐音。张牧之象征的是一种致力于达成革命最初承诺和最终精神的力量,是革命纯洁性的捍卫者——正如同他所追随的蔡松坡将军。对于这些人而言,革命远远没有结束,只要革命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就需要将革命永远进行下去。 在影片中,蔡锷与辛亥革命只是这个关系的一个表层的类比。更深层的类比在于,姜文用它建构起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联。在这里,姜文并不试图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在革命最纯粹也是最直接的意义上,这两场革命不过都是永不停息革命浪潮中的前后相继的环节。辛亥革命之后十四年的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溘然长逝,留下的遗嘱经汪精卫整理,浓缩为两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既然革命尚未成功,则需要继续革命。晚年的孙中山,在继续革命中最大的行动就是联俄联共。就在马邦德带着老婆唱着歌奔赴锦绣前程的时候,共产党正在秘密的筹备之中。两年之后,孙中山将这个新的政治势力视作为国民党重新注入革命精神的新鲜血液。孙中山看重共产党人,并把发展组织的重任委托给他们。孙曾

让子弹飞赏析

2010-2011学年影视赏析让子弹飞 姓名:李善员 学号:201003197 班级:舞台影视班 导师:孙鲁涛 时间:2011.6.12

镜头的合理运用 1、镜头构图的特色 电影《让子弹飞》镜头运用多使用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个景别,小景别之间的链接创造一致的时间和空间的秩序,突出演员表演如:神态、动作、语言、情绪等。 如电影开篇火车内吃火锅那场戏,总共22个镜头,除了两个从汤师爷背后拍的三个人的全景:第一个位于这组镜头开始,另一个位于三人唱《送别》歌的结束外,其他都为三人的中近景,展示唱歌时的神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这些小景别的切换,使观众清楚的看清和弄懂电影故事的人物,并被演员夸张搞笑的演技逗得开怀一笑。 又如电影中,假扮县长的张麻子和六子谈莫扎特一场戏,总共10个镜头只有第1个镜头使用的长镜头,张麻子把唱片放好镜头上移,然后随着张麻子的走动,镜头推过去,拍张麻子和六子的中全景,这一个镜头介绍了场景和人物的动作,镜头的剪切完全为叙事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镜头的切换。 2、小景别大量运用的优势 中景捕捉一个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且范围足以捕捉脸上表情微妙的变化。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大都是使用中景、中近景,电影四分之三的镜头以人物的上半身来完成,整部电影却不显单调庸俗而且趣味盎然,这些小景别的大量运用合理恰当,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人物特色突出:电影《让子弹飞》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十六个,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活。恰当的小景别表现人物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如作为黄四郎的替身出现的杨万楼,除外貌酷似周润发外,他搞笑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物动作方向明确:小景别展现人物,人物动作动向鲜明,如花姐想加入麻匪行列一场,一手拿枪指着张麻子一手拿枪指着自己。

2019年让子弹飞影评范文

2019年让子弹飞影评范文 篇一: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第四部电影作品,主要演员有姜文、周润发、葛优、刘嘉玲和陈坤等。电影改编自四川作家马识途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节。故事发生在北洋时期的中国南方——那是个文明与罪恶交织的,充满无政府主义色彩的大自由主义时代,是充满原始活力和欲望狂欢的冒险家乐园。 其实子弹飞这部电影在结构上是极为精巧的,结尾与开头的呼应,马拉火车的喻义。开头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奇诡的是这个火车也有蒸汽,再仔细一看这个蒸汽居然是中国特色的火锅冒出来的,这个火车上载的是代表腐败同欺骗的马县长同他的唐师爷伴随的音乐是 送别,结尾仍旧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只不过火车上的人换成了俄城革命胜利后张牧之的手下了伴随的音乐还是送别 《让子弹飞》主要讲述了麻匪张麻子劫持县长并推翻恶霸黄四郎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影片加入了许多精彩的桥段和幽默对白,并且影片一气呵成,节奏紧凑,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影片刚开场的枪

战场面就十分符合好莱坞大片的拍摄手法,先给观众一个高潮戏,使观众马上投入到影片中去,这样观众就不容易分神,很自然的跟随影片的节奏去观赏下一环节。 在色彩方面,整个剧情都贯穿着一种轻松、幽默、诙谐的气氛。但是在幽默、诙谐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血腥与残暴。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就显现出了《让子弹飞》杀伤抢夺的本质,在剿匪过程中(姜文和黄四郎的斗争中),汤师爷阵亡了,姜文为了给六子、老二、县长夫人和汤师爷报仇决定和黄四郎血拼到底,在姜文他们回到乡亲们来迎接他们的时候,整个色彩和他们去剿匪的时候是一样的大红色,这里红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也是最后一次正与反的对决,最后黄四郎和姜文的对话的场景是绿色背景为主,绿色代表着和平、祥和、宁静、希望。绿色给人一种新生希望的感觉,也充分表达了《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表面的喜乐背后那种更深层次的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正义与公平的存在。在个场景下说明了战争的结束,邪恶的灭亡,黄四郎与姜文的斗争到此结束,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真理。 一开始,影片就在视觉上奠定了张扬的基调,被斧头卡住轮子的火车从头顶上越过,溅出的火锅汤

让子弹飞镜头分析

花姐问: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上海还是浦东?葛优(马邦德)回头看姜文并大声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黄四郎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笑的就是黄四郎。 夫人被花姐代替。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这样就解释齐全了。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姜文被诛心了。 知道老二为什么死吗?你们看啊第一次得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仔细去看看。然后看看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只有老二,没在乎钱,只有老二,在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老二没心疼。所以老二必死无疑。 看这个电影,有很多个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来。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摆桌子上那一段。从一桌子钱开始,到张麻子说把钱发出去。你们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脸。那里是故事的转折点。从那时起,老大输,老二死,就基本确定了。老大从头到尾,就没看过那桌子钱。老二除了拿枪顶葛优脑袋替六子说话,其他时间一直在看老大,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吵架. 葛优说老二:你别拿枪指着我,我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儿的土匪------说练块儿,是啥意思?就说他没脑子。其他土匪都干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给大家说一个惊天的地方。就是周润发唯独一次和葛优见面那天晚上---那个黄四郎是真的----但听说死了六个人之后,跟葛优一起出来的那个,不是跟葛优交谈的那个 从假的黄四郎被弄走当人质之后,我们几乎就没再见到真正的黄四郎了,而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以为张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其实有张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黄四郎在掌控一切。他用钻石瓦解了葛优,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钱瓦解了四五七。张麻子先发钱给穷人,岂不知黄四郎也用两大家族的钱送给了他的弟兄们。最终,黄四郎用一场小小的失败,一个小小的碉楼,一点家里的珠宝。瓦解了张麻子的GM意志。所谓诛心。

让子弹飞赏析(1)

让子弹飞鉴赏 镜头的合理运用 1、镜头构图的特色 电影《让子弹飞》镜头运用多使用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个景别,小景别之间的链接创造一致的时间和空间的秩序,突出演员表演如:神态、动作、语言、情绪等。 如电影开篇火车内吃火锅那场戏,总共22个镜头,除了两个从汤师爷背后拍的三个人的全景:第一个位于这组镜头开始,另一个位于三人唱《送别》歌的结束外,其他都为三人的中近景,展示唱歌时的神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这些小景别的切换,使观众清楚的看清和弄懂电影故事的人物,并被演员夸张搞笑的演技逗得开怀一笑。 又如电影中,假扮县长的张麻子和六子谈莫扎特一场戏,总共10个镜头只有第1个镜头使用的长镜头,张麻子把唱片放好镜头上移,然后随着张麻子的走动,镜头推过去,拍张麻子和六子的中全景,这一个镜头介绍了场景和人物的动作,镜头的剪切完全为叙事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镜头的切换。 2、小景别大量运用的优势 中景捕捉一个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且范围足以捕捉脸上表情微妙的变化。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大都是使用中景、中近景,电影四分之三的镜头以人物的上半身来完成,整部电影却不显单调庸俗而且趣味盎然,这些小景别的大量运用合理恰当,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人物特色突出:电影《让子弹飞》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十六个,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活。恰当的小景别表现人物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如作为黄四郎的替身出现的杨万楼,除外貌酷似周润发外,他搞笑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物动作方向明确:小景别展现人物,人物动作动向鲜明,如花姐想加入麻匪行列一场,一手拿枪指着张麻子一手拿枪指着自己。 视线剪辑的成功运用: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多处应用了视线剪辑,电影导演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使镜头连贯顺畅,如电影中最精彩的“鸿门宴”一场戏,多处使用张麻子、黄四郎和马邦德的视线进行剪切,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使这场戏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 3、跳轴的大胆运用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今天就让我们来全解析一下《让子弹飞》把大家的问题汇总汇总~! 1.一共出了多少钱? 2.葛优到底想杀谁? 3.二哥怎么死的? 4.葛优到底骗了姜文哪两件事葛优到底是师爷还是马邦德 5.谁是张麻子? 6.姜文的兄弟为什么要离开姜文?

1.这里周润发本来看到姜文来到县城就枪毙马匪,就想出钱让他和马匪火并,但是被葛优拒绝了。于是才有了合伙骗鹅城两大家族的钱。这里周润发说他出多少,两大家族必须出多少,所以计划是180万*3=540万两白银。这段剧情有两个细节大家必须注意。第一:就是两大家族做的买卖,是贩卖中国人到美国修铁路,说明两大家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就说是周润发说“他的货十回有八回被张麻子给劫了”,这里其实周润发是在撒谎。这其实就和后面交代真正的张麻子的身份有关。 2.周润发的钱已经在县衙了也就是说周润发答应出的180万两白银。 3.绑架鹅城两大家族的时候又出了一笔银子。 4.在出城剿匪的时候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这个数应该是一家180两银子也就是180*2=360万两白银 5.在抓到假张麻子后他手里的钻石,姜文又得到了两颗钻石。周润发说过这两个钻石至少也值180两白银。 让我们合计一下总是:两个钻石+周润发剿匪的钱+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绑票的银=180+180+360+360=1080两白银!总计一千万两白银!最后大家钻石

的去向也不明,因为后面姜文向鹅城百姓撒银子的原因,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姜文一定收拾了葛优爆炸后的银子,所以钻石可能在他手里. 这里大家看到没,葛优本片第一次举枪想杀人,他想杀谁呢?其实他是想杀周润发,因为他发现周润发太阴险了,根本没有合伙赚钱的意思,必须这时候杀了,否则他可能下次还要寻找机会。但是当他听到姜文安葬“刘嘉玲”计划时候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觉得姜文可能另有打算~! 这段就是姜文的计划,利用安葬刘嘉玲的机会绑架周润发和鹅城两大家族,计划是杀了周润发,敲诈两大家族!可惜被周润发识破利用替身金蝉脱壳了。葛优最后取笑姜文玩砸了! 1.在六子的葬礼上老七说“二哥喝醉了,让他带话为六子报仇”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以《让子弹飞》为例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 ——以《让子弹飞》为例 摘要 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引言 多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达不再单单局限于文字,众多非语言的信息也涌入人们的视野。人类交际行为的多模式化,使得单纯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蕴含了众多非语言因素的交际方式,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符号变体,因此它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试图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让子弹飞》的宣传海报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是如何共同实现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海报类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模态性 社会体系或文化可以表述为一种意义建构、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社会体系的意义是通过许多模态和渠道传递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交际模态,决非唯一的交际模态。多模态语篇是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换言之,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电影海报中有文字,有图像,还有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因此具有多模态性。 二、《让子弹飞》为例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平面视觉符号,主要是由醒目的文字、照片等视觉符号构成。它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电影的造势和票房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 与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对应的是图像的再现意义。克瑞斯、勒文认为,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所构建出故事情节、背景、参与者等因素,对于图像的再现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把图像分为两大类,叙事的和概念的。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方面;概念的再现相当于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同时,他们提出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概念图像中则没有矢量。动作者可以发出矢量,本身也可以构成矢量,当矢量仅仅是由参与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心得体会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心得体会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 刚完成了音乐和特效的《让子弹飞》昨天在京举行首映礼,观看了该片首次在北京的亮相试片。相对前作《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并不难懂,影片给人感觉透着一股狂气,更以镜头、音乐等向《七武士》《用心棒》《巴顿将军》等雄性之作致敬。 黑色幽默前仰后合 《让子弹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怀十足的“土匪”(姜文扮演)劫持了精明娘气的“师爷”(葛优扮演),一心想伪装成大权在握的县长,好去劫富济贫,没想到碰上了堪称“潮人类”的地方一霸(周润发扮演)这位对手——华语电影三大王牌男星在片中纷纷出奇招讨好观众。身为导演的姜文让发哥飙英文、说粗话,让葛优形象变得女气、顽皮,让英俊小生陈坤破相……影片的黑色幽默也不少,例如饰演土匪师爷的葛优,阴柔起来笑死人不偿命。有一幕戏,姜文看出师爷和县长夫人关系不一般,借着醉意试探,葛优开始以撒娇来对付,说:“你是要睡我呢,还是要杀我呢?”土匪一惊,声称要先睡后杀,师爷葛优一甩齐耳头发:“那你还是杀了我吧。” 大量段子重味细节 片中,姜文以大量密集台词挑战观众接受信息的极限,将大量段子和重口味细节塞在两个小时的片子里痛快释放。插入为了一碗凉粉开膛破肚、刀斩首级等限制级画面。试映之前,有工作人员特意提醒,该片节奏跟一般影片“很不同”。又多又快的台词,加上较多的剧情转折,“土匪”姜文和“恶霸”发哥互相频频出招,笑中刚带悲,黑色幽默即涌来。台词最密集、信息量最大的莫过于发哥、葛优、姜文同场飙戏的那一幕:片中土匪姜文携师爷葛优赴鸿门宴,三人各怀心事,葛优装傻充愣,姜文剑有所指,发哥发狠之中捉摸不透,对话中机锋毕露。 戏骨飙戏看得过瘾 最令人难忘的,是发哥奉献出近年来他最“阴险”的表演:公开场合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底下却大耍手段,害死了不少人。他的嘴皮子里总能冒出各种理论,忽悠手下为他卖命。这次跟姜、葛同台,发哥扬言:“在公在私,我都应对着他们干!”片中,发哥还一人饰演两角,一个恶形恶相,声音吓得死人,一个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

浅析电影_让子弹飞_镜头与叙事

大 众 文 艺 大174 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 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 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如马邦德向张麻子讲“三七分”那场戏,张麻子和马邦德之间隔着一张桌子,谁说话谁就在画面的右侧,是一个经典的跳轴段落。这场180°的跳轴,运用合理、恰当,把张麻子不畏权势和马邦德唯利是图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如电影“鸿门宴”一场戏中,导演更是指导演员恰当走位,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演员穿越自己的运动轴线,使得新轴线代替旧轴线,以此来完成叙事。这场戏巧妙合理的运用运动镜头,通过人物对话、人物视线等因素,合理打破轴线规则,场面惊心动魄,令人耳目一新。 二、叙事的巧妙恰当 影视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叙事,即叙述一个或一组事件,《让子弹飞》是部以基本叙事结构完成的电影,没有使用《太阳照常升起》的那种颠倒手法。和《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相比,《让子弹飞》的故事脉络是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一环扣一环,几乎容不得观众喘息。 1.电影中伏笔的铺设 “伏笔”是电影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简单的理解就是前面的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埋伏线索,或者为将要出现的人物性格、命运变化或事件发展所做出预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能使电影结构严密紧凑,引人入胜。如电影中上任鹅城的路上,张麻子对小六子说的那番话:“怎么办?继续当官呗,做事要多动脑筋,先动脑子后动手,明白吗?”这句话为剧情发展做了铺垫,小六子因胡万一碗还是两碗凉粉的阴谋剖腹自杀,张麻子上任县长之后,凡事先动脑子后动手,事情处理的稳稳妥妥,几次逢凶化吉,与黄四郎之间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这个伏笔的作用是加强了剧情前后间的必然联系,使后面出现的重要情节不显得突兀。 2.情节铺排张弛有度 电影剧作中的情节是指推动人物性格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展现。电影《让子弹飞》首映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生动的情节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电影《让子弹飞》票房到7.6亿,一举超过《唐山的地震》成为中国国产片票房最高的电影。这部电影观赏性强,令人发笑的情节点随处可见,但整部电影动静结合,叙事旋律把握的恰到好处。如黄四郎在城楼上等待上任县长——杨万楼来到黄四郎身边——张麻子和县长夫人的对话——县长和马邦德的对话等,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笑声此起彼伏,但却没有影响叙事的完整性,整部电影并不是以取悦观众为第一目的,而是在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在这个过程中,黄四郎的阴险残忍、张麻子的滑稽冷静以及县长夫人风骚撩人都刻画的清晰明确。 3.故事情节给观众猜测的余地 电影上映以来,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对《让子弹飞》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五花八门,暂列几条如下:①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②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③汤师爷没有死,他出现在结尾的火车上等。 一部好的电影会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给观众带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姜文在叙事过程中有意或者说是故意留下的一些活扣或者死扣,造成一些谜团和模糊空间让观者去推理和猜测,去假设和论证,这丰富了电影文本的多义性,也增强了其可看性。 作者简介: 庞立军,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信息传播与技术学院影视艺术2008级研究生。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镜头与叙事 庞立军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山东曲阜 276800) 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机构的基本属性和职能以及综艺节目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初衷。 大众如果长期沉浸于泛娱乐化这种低级审美品味的娱乐文化中,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受众审美认知能力的下降和认知结构的简单平面化,以及自我精神的丧失,让受众在娱乐的虚幻世界中安于现状,逐渐失去对社会人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节目本身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浅层次的感官需求,拒绝深度,只能使节目越来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被淹没,由此形成 传媒和受众的恶性循环的发展关系。 注释: 1.李瑞植.邱秀瞳.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 06. 2.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21. 3.张琼.道德接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时统宇.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分析[J].新闻实践,2006.6. 影视与传媒

让子弹飞经典对白_励志

让子弹飞经典对白 让子弹飞经典对白 1、师爷(原来的马邦德):写首诗写首诗,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要有驴! 2、六子:没打中?张麻子:让子弹飞一会儿。 3、张麻子给师爷一分钟时间,让他说出钱在哪儿。师爷吓得直哭。张麻子说:“哭?哭也算时间哦!” 4、张麻子: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有用! 5、做夫妻最要紧的是什么?恩爱;做县长最要紧的是什么?忍耐! 6、老二:城里的女人就是白啊! 7、张麻子摸着县长夫人的胸说:兄弟我此番只为劫财,不为劫色,同床,但不入身。手枪在此,我若有冒犯夫人的举动,你随时可以干掉我! 8、师爷:前几任县长把鹅城的税都受到90年以后了,也就是TMD西历2019年! 9、张麻子: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TMD 公平! 10、武举人:四爷,他们打的不是我屁股,打的是您的脸啊! 11、张麻子:这是穆扎的曲子。他们叫穆扎,咱们这里叫莫

扎特。儿子:你还能听出是谁吹的?张麻子:得分时候。儿子:什么时候?张麻子:唱片上写着他名字的时候。 12、花姐:不好色的县长不一定是好县长。 13、胡千:连小凤仙是谁都不知道还当妓女?那是名震京城、誉满全国的妓! 14、师爷:寡妇不能碰啊!必有大灾!张麻子:她已经成了寡妇了,我不能让她再守活寡! 15、师爷: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16、张麻子:江湖本无路,有了腿便有了路。 17、黄四郎:黛玉、晴雯!师爷:怎么只来了一只女子?黄四郎:我给她起了个东洋名字—-黛玉晴雯子! 18、黄四郎:师爷高!县长硬!师爷、张麻子:黄老爷又高又硬! 19、师爷低着头对县长夫人说:听说你睡觉了?县长夫人:你抬起头来和我说话。师爷(抬起头来):听说你昨天睡觉了?县长夫人:我TM哪天不睡觉啊!你看着我说话。师爷(看着县长夫人):听说你昨天和土匪睡觉了?县长夫人:睡了!你不想知道我们怎么睡的吗?师爷:对,怎、怎么睡的?县长夫人:一个青楼女子和一个土匪头子,什么睡法都能有! 20、黄四郎:I’msorry、胡万坚定而又颤抖的回答:Mypleasure,si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