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2013论语高考题

2009--2013论语高考题

2009--2013论语高考题
2009--2013论语高考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⑴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⑵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⑴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⑵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⑴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⑵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韩非子: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⑴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⑵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3.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24.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23.⑴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⑵赞成孔子的观点。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

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23.⑴举一反三

⑵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

是为了不教”亦可)。(1分)

评析:略。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分。

24.⑴升(登)堂入室

⑵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

②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

③评析:略。每点一分。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3.⑴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⑵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

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者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23.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答出共同点,给1分)

24.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答出1点,给2分)

23.⑴贵人贱马⑵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23.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意思相近即可)

24.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答出不矛盾给1分,答出含义给2分,答出区别给1分。)

关于孔子《论语》的中考高考试题

孔子与《论语》(上) 一、填空 1.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孔子 被尊为“”。孔子被中国人尊称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属体,“论”的意思就是的意思。南宋时,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3.四书包括《》《》《》《》;五经包括《》《》《》《》《》。 二、积累 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2.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思考 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2.程子说:“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

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请结合程子的这段话,谈谈《论语》应怎样读? 四、综合性学习 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于丹(论语>心得》的讲座吗?学习了《<论语>十则》后,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辩论赛】 阅读后面链接资料中的[人物介绍]及[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方观点不能来自[相关言论]中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字,字数大致相同。 正方: 反方: 2.【座谈会】 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你任选一句谈谈心得体会。(不超过30字)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选句,心得体会: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 目连续推出了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唤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中,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地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者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③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 动力。 孔子与《论语》(下) 一、填空 1. ,不亦说乎? 2. ,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

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复习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复习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吾恐季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复习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文】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原文】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最新--论语高考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⑴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⑵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⑴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⑵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⑴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⑵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乙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韩非子:

2012至2016年高考《论语》题目汇编

2012——2016《论语》高考题集锦 2013 湖北卷判断题 《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2014江西卷判断题 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2013 江西卷判断题 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2015 湖北卷判断题 《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015湖北卷填空题 人不知而不愠, ? (《论语》) 2016江苏卷填空题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014山东卷填空题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2014 江苏卷填空题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013 广东卷填空题 子曰:“智者不惑,,。(《论语》)2013上海卷填空题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七则》) 2015山东卷填空题 《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2012 广东卷填空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2013浙江卷填空题 子曰:“志士仁人,,。”(《论语》)

2013 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2014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于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014四川卷 请紧扣下面划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2014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两小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 :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于孔子的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图文稿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 考练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言必信,_________。(《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 2009高考真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答: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 (“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1、言必信,_________。(《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2、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3、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述而》) 24、莫春者,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论语?学而》)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新题型28—29(附答案) 28、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小题。(5分)

论语高考题.doc

《论语选读》模拟题 2 八、周而不比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 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 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参考答案: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 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 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十一、诲人不倦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论语高考题

论语选读》模拟题2 八、周而不比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 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 分) 参考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 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 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参考答案: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十一、诲人不倦(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 唯弟子不能学也。” 7 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 8)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参考答案: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 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1 分)

高考《论语》相关阅读习题

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③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④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2分)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4分) 答: 参考答案:(1)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 (2)①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主张中立不倚,行仁义之道,不能“知和而和”,即节制适度。②宽容包容,以“和”为美,既要互爱互信,互尊互谅,又要坚持原则,不能“同而不和”。③执两用中,实行稳健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全面考察,选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 参考译文:①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他们大小事情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②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③孔子说:“君子调和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调和。” ④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意。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②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孔子告诉学生,不断地可以帮助自己到达君子的境界。(2分) (2)结合材料简析君子“不忧”或“不惧”的内涵,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4分) 答: 参考答案:(1)内省(答“内省不疚”给1分) (2)(示例一)君子“不忧”指内心没有忧愁。(1分)这是仁者爱人、心怀大志的精神追求,即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1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众多,我们修炼自己的内心,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用一种仁义的胸怀去抵挡外界带给自己的各种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分) (示例二)君子“不惧”指内心不害怕。(1分)这是勇者处变不惊、舍身取义的精神情怀,即便处境险恶也绝不贪生怕死。(1分)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各种风险挫折来临,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保持心灵的镇定。不卑不亢,人生总会充满阳光。(2分)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没有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曰:“这正是先生说自己啊。” ②司马牛问怎么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样就可以叫作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哪有什么可以忧愁和畏惧的呢?”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②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到十个。 (1)请从上面材料中分别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 孔子:韩非子: (2)请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觉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老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老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归服之心。” ②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自我完善,而要的是使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自觉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这样的人;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能遵守的措施,舍弃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

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

e h e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 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子曰:“与之釜③。”请益。曰:“与之庾④。”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②使:为孔子出使。③釜:六斗四升。④庾:二斗四升。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 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4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乙: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 1.甲则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 2.结合甲、乙两则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分)【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基础理解层级),需锁定关键词句,由“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富之”“教之”可知。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答题时要领会儒家“德治”思想的精髓,并能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2.不一样。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三、(2012·杭州仿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 【2009年6月】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25.默写题: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评分参考〗 24.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0年6月】 (三)(4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孟子》) 〖评分参考〗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011年6月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5.默写题: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评分参考〗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相互补充。 25.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2012年6月

历年高考论语真题(学生用)

浙江历年高考论语真题 班级姓名学号 【20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20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20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20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 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009-2017年浙江高考论语题及答案

《论语》历年高考题练习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⑴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⑵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⑴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⑵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⑴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⑵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 分) 乙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高考模拟试题之《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

高考模拟试题之《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答: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答: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答: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