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有几千年游牧历史的新巴尔虎左旗草原,把她秀丽的天然风貌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激励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时候,草原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所有能够找到利用渠道的人把手抻向了“草原”这一无偿的资源。15年,在自然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就在这15年里,新巴尔虎左旗草原沙化2成、退化8成,已对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

旗委、旗人民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努力寻找合理利用草原和有效保护草原之间的平衡点,已经提出并着手实施了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宏伟工程。为了有力的支持这一工程的建设,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草原生态环境的现实情况,分析其沙化、退化的原因,以务实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编写了这个报告。希望能够为草原建设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及草原资源概况

(一)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南端,大兴安岭北麓,东南与兴安盟毗邻,西南与蒙古国接壤,北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边境线总长305.32公里,生态区位属呼伦贝尔高平原向大兴安岭主体山脉过渡区。全旗总土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南部属于大兴安岭北边,林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较丰富,东南西北四面分别由辉河、哈拉哈河、乌尔逊河、额尔古纳河相绕,境内有大小湖泊

180多个。全年平均气温为-2℃—0.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是

39.5℃,极端最低气温是-45℃,无霜期100—127天,全旗年平均降水250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6—8倍。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平原、风积丘陵、古代河湖遗址、草甸草原五种类型。气候属明显的高平原、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总人口41489人,牧业人口20103人。——据2005年加财政收入,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纯牧业旗。

(二)草原资源概况

天然草场面积1755800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的81.1%,占整个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的21%。牧业人口人均草原占有量为1300亩,理论载畜量为人均100只绵羊单位。

草原种类有,——新巴尔虎左旗大部分草原土地表面多为砂壤,土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沙质栗钙土极易受风蚀突破,造成退化或沙化。

二、草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草原沙化情况

我旗境内三条沙带分布呈品字形。北部沙带西起嵯岗镇南乌力吉图牧场,沿海拉尔河走至陈旗赫尔洪德,在我旗范围内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0公里左右;中部沙带呈三角形分布,西起甘珠尔苏木阿木古郎宝力格好莱湿地西缘,经阿木古镇北山一直顺沿至白音诺尔苏木到辉河边,东西最长达70公里,南北最宽达35公里;南部沙带西起中蒙边境尼楚根乌拉,经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到辉河,在我旗范围内东西最宽65公里,南北宽50公里。

地区历史上就缺林少木,随着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转暖,十年九旱降水量稀少(年不足250毫米);光照时间长,大风天气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在60-80天),蒸发量大(年平蒸发量是平均降水量的7-8倍),且大风与干旱气候重合;沙质草原在这些不利气候影响下极易受风蚀,加上人口的活动频繁,过渡的开垦放牧,使草原退化、沙化日益严重,目前以成为全呼伦贝尔市草原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境内有南、中、北三条沙带,从西向东横贯草原腹地,严重威胁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安全。据2004年全国荒漠化普查成果:我旗沙化土地面积为747088.6公顷,占整个呼伦贝尔沙地130万公顷面积的57.4﹪,占全旗总土地面积(216万公顷)的34.5﹪。其中:流动沙地8479.4公顷,半固定沙地20041.6公顷,固定沙地525474.2公顷,零星裸露沙地193093.4公顷,还有潜在沙漠化土地107961.5万公顷。

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旗草、沙、林的比例还是8:1:1,而现在已经变成6:3:1了。我旗三条沙带也已发展成三块沙地。

(二)草原退化情况

近十多年以来我旗草场牧草品质下降,草原植被的高度、盖度明显减退,草原整体退化严重。我旗草原原始生态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被破坏的情况,进入九十年代,尽管在局部有了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行动,但草原总体上的退化、沙化、植物群落衰节的局势日趋严重。据1965年专家考察结果,我旗草场按草的质量分为“优、良、中、劣”四个等级,其中劣等草场面积7

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的4%;按草产量划分四个级,其中四级草场即为退化草场,每亩产草量75公斤,面积为10.6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的6%。全旗可利用草场平均亩产为193.8公斤,理论载畜量为230万只绵羊单位。到1998年,全旗草原沙化、退化草场总面积达77.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的44.1%,比1965年增加10倍以上;全旗可利用草场平均亩产量为80公斤,比1965年减少58%;全旗草场理论载畜量为115万只绵羊单位。到2004年,我旗优质草场所剩无几,草场平均亩产量不到75公斤,属于整体退化。

(三)草原退化和沙化的原因

二是我旗气候属于半干旱高平原气候,长年干旱多风,沙源容易扩散,加剧了退化草场的沙化。三是,由于利用天然草场大量打储草,加大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把绝大部分优质放牧场逐渐变为打草场,使其劣质放牧场的压力成倍增加,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现我旗打草场面积约40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五分之一,其产草量为年产草量的三分之一。与1985年相比,我旗牲畜头数增加了三倍多,而放牧场压力却加大了4陪,可见现有放牧场压力之大。四是,在草原建设方面不把劣质草场围栏封育建设,而是把优质草场围栏强占,围栏外草场被掠夺性使用,并导致严重退化。现我旗围栏草场面积约600万亩,占放牧场的三分之一。其围栏草场绝大部分用在打草场或过冬春放牧场,致使夏季放牧场面积大减,成为草场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五是,草场的划分承包,给定居养畜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给传统的轮区放牧划上了句号。划分草场,也许利多弊少,但因为经营方式的

转变、畜群结构的调整、草原建设水平未能跟得上,划分草场的有利之处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却因此放弃了轮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的机会而造成了退化。六是,随着草场的划分承包,“以草定畜”工作也随之开展。“以草定畜”工作历时五年,耗神费力,却毫无效果。“以草定畜”政策是从根本上解决超载放牧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因为缺乏与其相配套的落实措施,这项工作至今只停顿在书面治理上,给人一种“草畜已平衡”的错觉。七是,从1985年以来,在草原建设上投入的各类项目资金达上亿元。但对于2500万亩的草场来说只是亩均四元,杯水车薪。而且,其资金的绝大部分用在棚圈建设和围栏草地上,真正用在草原建设上的资金微乎其微,只靠项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草场退化问题。八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时期,也是对自然资源损害最严重时期,石油勘探、开发,公路建设加剧了人为活动,自然路面积不断更新,地表被肢解,牧民小四轮拖拉机由1983年的347台猛增达到2003年3200多台,还有数量较大的其它机动车辆,对草场的肆意碾压而造成的破坏也是惊人的,公路铺成后,局部产生了风蚀口,没有挖沙取土回填和地表被破坏的恢复措施出现水土流失和局部沙化、退化。九是由于利益驱使,大量的草原鼠的天敌沙狐、狐狸、狼鹰等被人们猎杀,致使局部地区草原鼠猖獗,鼠害造成成片的草地失去生长能力,逐渐退化。1.生态治理未能形成有效合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累计投资将近一个亿,但仍以国家投资为主体,未能有效带动社会力量的参与,使资金严重不足,且按着国家的规划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的连续性不够。同时,农牧、林业、水

利部门,因缺乏整体规划,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对接和统筹安排,使项目区的项目整体效应的发挥不尽如人意。2.“围而不禁、退而不还”收效甚微。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围栏封育和退牧还草等针对草原生态的治理措施,目前我旗围栏草场面积约600万亩。约占放牧场的三分之一。但因缺乏其他配套措施,未能解决牧民的生计和发展的问题,时有发生“围而不禁、退而不还”的问题。达不到项目区的预期目的,同时,牧民因为自我利益的考虑,对围栏外草场的掠夺性使用。使非项目区局部生态更趋恶化。另外,以草定畜工作虽然有明文规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效落实;贫困牧户草场流转或租赁管理失范,超载放牧现象比较严重。另外,近年来因灾牧民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考虑到生产生活支出,牧户仍在延续着数量扩大的外延扩大的生产模式。使项目区乃至牧区牲畜一时难以减少。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不变性是影响项目区质量的根本原因。3.其根本原因是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缺乏牧区、牧民生产生活统筹考虑,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实施的补救性治理措施,远远赶不上草场的退化和沙化速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退化、沙化草场的治理,但是,生态状况持续恶化,草场的退化和沙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97年和2004年草场沙化的动态监测表明:90年代初沙化面积为235750

公顷;97年沙化土地面积为587320公顷;2004年沙化面积为747088公顷。每次普查比上次扩展面积为351570、159768公顷,还潜在沙漠化107961公顷,退化更是全局性,生态形势十分严峻。(治理和沙化、退化的速度比例为0.2:2)因此,对已经沙化的草场加大治

理外,对牧区采取收缩战略,实施“围封禁牧”、“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等综合治理措施。把人为治理和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粗放经营的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资源有极强的依赖性,资源的丰歉和禀赋决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在草大于畜或草畜平衡时,畜牧业能够持续发展,相反,对生态造成巨大压力,也会影响到牧民的增产增收。牧民增产增收愿望的实现是以草原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看似人与自然的矛盾,实际上是牧民为生计和发展,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三农”问题,在牧区的一种表现,它包含了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就生态论生态,不足以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沙化、退化草场加大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生态畜牧业,统筹考虑牧民的生产生活,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生态建设和与经济建设“双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同步提高。

三、草原生态建设状况

(一)沙地治理情况

面对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我旗及时调整思想认识和发展战略,提出“生态立旗”的口号,多措并举,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其中林业部门主动出击,一改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自2000年以来通过“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防

沙治沙”等工程项目的带动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7.6万亩,其中:飞播面积2万亩;完成封沙育林成效面积6万亩;完成呼伦贝尔地方“沙地樟子松行动”12.5万株;完成义务及四旁植树48.08

万株;完成育苗面积204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19.5公里。

(二)草原建设情况

从2000年以来,我旗争取到各类草原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大力推行季节性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制度。完成季节休牧实际完成580万亩,人工草地15万亩,草场改良22万亩,草场围栏600万亩。

四、在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草原沙化的原因

我旗草原的沙化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草原沙化、退化的客观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旗大部分草原土地表面多为砂壤,土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沙质栗钙土极易受风蚀突破,造成沙化。二是我旗气候属于半干旱高平原气候,长年干旱多风,沙源容易扩散,加剧了退化草场的沙化。

主观原因有四个。一是对原有三条沙带的治理力度不够。二是在固定沙丘中放牧现象严重,致使沙源扩散加快。三是因过度放牧部分草场因严重退化而变成沙化。四是新开垦地开始沙化。

(一)退化原因

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由于利用天然草场大量打储草,加大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把绝大部分优质放牧场逐渐变为打草场,使其劣质放牧场的压力成陪增加,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现我旗打草场面

积约40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五分之一,其产草量为年产草量的三分之一。与1985年相比,我旗牲畜头数增加了三陪多,而放牧场压力却加大了4陪,可见现有放牧场压力之大。二是,在草原建设方面不把劣质草场围栏封育建设,而是把优质草场围栏强占,围栏外草场被掠夺性使用,并导致严重退化。现我旗围栏草场面积约600万亩,占放牧场的三分之一。其围栏草场绝大部分用在打草场或过冬春放牧场,致使夏季放牧场面积大减,成为草场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三是,草场的划分承包,给定居养畜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给传统的轮区放牧划上了句号。划分草场,也许利多弊少,但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畜群结构的调整、草原建设水平未能跟得上,划分草场的有利之处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却因此放弃了轮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的机会而造成了退化。四是,随着草场的划分承包,“以草定畜”工作也随之开展。“以草定畜”工作历时五年,耗神费力,却毫无效果。“以草定畜”政策是从根本上解决超载放牧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因为缺乏与其相配套的落实措施,这项工作至今只停顿在书面治理上,给人一种“草畜已平衡”的错觉。五是,从1985年以来,在草原建设上投入的各类项目资金达上亿元。但对于2500万亩的草场来说只是亩均四元,杯水车薪。而且,其资金的绝大部分用在棚圈建设和围栏草地上,真正用在草原建设上的资金微乎其微,只靠项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草场退化问题。

二近几年治理清况

三、生态建设情况

(一)治沙、防沙

1、防沙治沙工作当务之急就是重点加强源头治理,有效遏制三条沙带的辐射蔓延速度。具体要求以呼伦贝尔构建北疆生态示范区建设蓝图为契机,按照《新左旗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新左旗2003—2010年防沙治沙造林绿化规划》、《沙地樟子松行动建设规划》等合理布局,科学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区施策,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规模化、多元化、社会化的治理之路。

2、以国家投入为主,自筹为辅,加大沙源治理步伐,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综合治理沙地面积15-20万亩;2.扶持非公有制林业产业,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对策建议:呼伦贝尔沙地随着国家大的总体治理规划的出台,能够有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沙源治理,特别是封沙育育项目。

3、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防沙治沙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旗财政每年要在预算中安排收入比例3%的资金,专项用于防沙治沙。凡在沙区安排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矿产、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要适当安排防沙治沙经费。

4、采取多种形式筹集防沙治沙基金。地方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改进服务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加大对经济效益显著的沙产业项目的信贷扶贫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鼓励国内外、区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防沙治沙事业捐资。捐助资金重点支持土地沙化严重区域的防治及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培训、宣传、奖励。

5、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

旗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在宜林荒沙投资开展生态及经济效益兼顾的生产经营项目。对于以沙区初级生产物资为原料,对防沙治沙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的生产企业,在投资阶段免征各种税收,取得一定收益后可以免征或减征有关税收。

6、鼓励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向沙区输入。对防沙治沙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一切税费;经旗政府批准建立的防沙治沙科学实验基地、实验场、示范区等非赢利性实体免征一切税费。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承包治理荒沙,在投资建设和治理成效阶段到位的条件下,可以依法取得不超过50

年的沙化土地使用权或者承包经营权。达到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荒沙治理成果的实行“谁治理、谁经营、谁所有”。林草和林地、草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转让、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土地使用权期满后,可申请续期。建立沙区生态资产评估机制,根据治理难易、治理成本和生态区位等因素,确定资产价值,促进治理成果的有偿流转。鼓励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在沙区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凡在乡镇或同级基层单位工作一年以上的可优先晋升技术职称。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旗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

7、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

加强防沙治沙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交流、推广与合作力度。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多部门、多科学、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健全林业、农牧业、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防沙治沙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要定期组织防沙治沙技术培训,加强对外防沙治沙技术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治沙技术和管理经验,切实提高防沙治沙水平.

在草场严重退化沙化重点区域实施项目整合,综合治理。林业、农牧、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民政、扶贫等各部门的建设项目要集中安排到这一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攻坚战,要求治理一块、保存一块、见效一块。各苏木镇要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至两处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自治区或国家级的高标准、高质量防沙治沙示范工程。

8、加强舆论宣传教育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推进依法保护草原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加强防沙治沙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充实牧区林业公安、草原监理等草原资源保护执法部门的力量,加强对防沙治沙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的保护。对破坏防沙治沙成果和草原生态环境的案件要依法快查严办,要加强沙区水资源管理,禁止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推广节水技

术。凡在沙漠化土地和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生态建设项目区内,新开垦耕地、砍挖树木、采挖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的由旗林业、农牧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和舆论监督力度,大力宣传防沙治沙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对破坏防沙治沙的典型案例要适时曝光,形成一个保护草原环境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对牧区非法开荒、非法占用牧民草场的检查和清退力度。对于非法毁草开垦耕地和党员干部非法占用牧民草场的旗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非法开垦耕地的要坚决退下来安排退耕还草,非法占用草场的及时清退牧户。

(二)防治退化

1、统一认识,大力宣传。所谓的认识,是指对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两方面的认识;所谓的统一是指从决策层到贯彻层的统一。只有在认识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在目标上明确、行动上一致、步骤上协调。很多从事畜牧业的同志们对草畜平衡工作的难度,草场的严重退化深有感受,广大牧民无不担心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谈及今后,都表现出一种茫然。走进牧户,牧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现在养牲畜不容易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办。这说明他们正在需要一个好的政策来引导他们。只要我们制定的政策是有利于牧民、有利于草原,牧民们肯定接受和支持的。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还没有实践过的新政策更需要由宣传来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在决策层的认识一致以后,宣传工作的难度在于基层。广

大牧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传统观念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所以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以电视专题片,大量印发宣传单等形式让牧民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全面介绍先进的经验,具体分析畜牧业经济效益,讲明政策的依据,不仅说服牧民,而且让牧民信任政策、信任政府。为新政策的推行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2、以草定畜,迫在眉睫。将要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中制定了有关落实“以草定畜”政策的具体条款,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我们还可以把“以草定畜”和“清理非牧”工作结合进行。措施上,一是、把草场的载畜量以户为单位、以放牧场为基准重新核定;二是、对超载部分的牲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的规定收取费用,迫使超载户减数或增草;三是、对非牧户占用的草场视其用途和现状采取收回或租赁两种方法来解决,绝不准许非牧户无偿占用草场;四是、为鼓励畜群结构由小畜转向大畜,核定载畜量时把大小畜折算比例可按1:3计算,并把青贮饲料和人工草地产量纳入大畜载畜量计算。

3、以水增草,势在必行。在我们的直观意识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相互脱离的,甚至是互相背弃的产业。很容易忽略畜牧养殖业是以饲草业为基础的。草是再生资源,但再生的前提是保护和建设,饲料也是再生资源,但前提是种植生产。没有饲草业的畜牧业是原始的、单一的、有限的。饲草业的发展,决定着畜牧业能否向产业化发展,决定着从小畜为主向大畜为主的转变,决定着乳肉效益同步与否。总之,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前提是发展饲草业。据初步估计,我旗在草

业上可利用的水资源有辉河、哈拉哈河、乌尔逊河、达赉湖、额尔古纳河流域全长300多公里,涉及所有8个苏木镇的 21个嘎查,可开发利用的河潭地面积约20万亩,年产青贮玉米30万吨,相当于我旗现有600万亩天然打草场的产量。措施上,一是、把可开发利用的河潭地按嘎查为单位进行调查核定后立档管理,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二是、以引资、合作的形式招商开发;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培训种植技术人员鼓励旗内居牧民开发;四是、以租赁承包的方法开发。

4、以质为主,言行统一。以质为主,就是从数量效益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对其重要性我们不妨举例说明,一头普通高产奶牛的年产值1.2万元、纯收入6000元;按牧业年度头数核算,一只绵羊的年产值130元、纯收入90元;两者产值比例为1:92,纯收入比例为1:67,而对放牧场的需求比例为1:3,对打草场的需求比例为1:5。我旗现有170万只小畜年产值2.2亿元,年纯收入1.53亿元,分别相当于1.8万头和2.5万头普通高产奶牛。我旗可开发青贮地年产量30万吨,可养殖7万头高产奶牛,其产值和收入相当于644万只和469万只小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旗现有畜牧业总量还不到全部载畜量的四分之一。措施上,一是、在旗内下达畜牧业经济指标时不以头数下达,改为以产值下达。在各种评比、奖惩上也采取产值或收入来衡量其高底,首先从思想和政策上建立“以质为主”的氛围。二是、在大畜改良方面以北乳南肉的原则选择适宜品种加强改良。三是、对小畜的改良上要采取本地换血和旗外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四是、加大高产奶牛的引进力度,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形成规模。

5、优化结构,产业先行。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就是要发展牲畜养殖业基础上的畜产品加工业,就是把畜牧业培育成完全为畜产品加工业服务的产业。畜牧业将以资源的形式为工业服务,工业将以产业的形式带动畜牧业。以工业为带动的畜牧业,在饲养上具有目的性、在结构上具有合理性、在经营上具有集约型。畜牧业产业结构能否适应工业生产的条件、畜产品品种与产量能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是畜牧业能否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旗畜牧业受传统和历史的原因,其产业结构与现代企业的需求相差甚远。对乳业而言,目前在我旗范围内,一个乳品企业收奶半径内的日收奶量不足20吨,按产奶期5个月计算,年收奶量为0.3万吨;而一个日处理鲜奶100吨的小型企业一年的鲜奶需求量为3.5万吨。我旗现有的3万头母牛在现代乳品企业的需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对肉业而言,我旗现一年出栏羊55万只、牛2.5万头,年肉出售量有一万吨之多,而出栏期不足一个季度,一年内三个季度无肉源可供。肉类加工企业,因足而不饱徘徊不定。牧业大旗,竟为一家企业的肉源而发愁,始料未及。我旗畜牧业要向产业化发展,首先必须把畜牧业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措施上,一是、畜牧业要向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提倡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生产、股份制经营。牧户根据各自的特点选定一个畜种,提高饲养技术水平,有计划地发展其数量和质量,最终达到专业化经营程度。二是、以现有的牧业大户为中心,结合扶贫开发等内容,以大户带小户的方式,以牲畜、草场、基础设施入股的形式探索出股份制经营模式。三是、大力宣传“呼伦贝尔羊”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呼伦贝尔

羊”的纯净度、打造“呼伦贝尔羊”品牌市场。大力提倡冬羔和早春羔,为均衡出栏作准备。四是、中部养牛品种以肉牛为主,把现有的养牛大户培育成养牛专业户,为我旗养牛业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人类经济活动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1.制定《新左旗生态治理总体规划》

按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新左旗生态环境状况实际的《新左旗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通过,并付诸实施。以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安排和实施过程中有效协作,使项目形成相互补充,发挥整体效应优势。引大舆论宣传,提高干部领导和牧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让公众明确认识到生态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后果。树立忧患意识,确立生态优先的思想,并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的承载能力安排各种经济活动。在严格环境测评的基础上,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处罚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各种经济活动不仅符合经济规律同时也符合自然规律,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奖励生态保护的先进典型,进一步组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2.推动“三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城市对牧区、工业对牧业的反哺能力,促进牧区人口向其它行业转移,优化和改善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的结

构,推进数量型畜牧业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缓解草畜矛盾,解决牧民增收和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摆脱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难局面。

(1)加快农牧业产业化

我旗做为农牧业大旗,但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未能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制约着牧民增收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我旗畜牧业长期以来停留于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对草原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因此,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畜牧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小畜比例,坚持以“质”为主,乳、肉、草并举,鼓励发展高产奶牛、肉牛,依托双娃乳业、三元乳业,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龙头业担保给牧户协调贷款购买高产奶牛,鼓励企业自建基地,或者把现有的棚舍以政府补助的形式,高产奶牛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无偿划给,利用这样的利益导向机制聚集社会资金向奶源基地的投资,切实做大做强阿镇地区、嵯岗地区奶源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结合南部农业开发,鼓励农户由农转牧,发展肉牛和饲草业,鼓励牧户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倡牧户舍饲或半舍饲的模式化饲养,实现四季均衡出栏,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形成企业、基地互动,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轨道。加大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大牲畜改良,不断提高畜牧业良种比例;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畜牧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用发展工业的思维谋划畜牧业,以农牧业产业化引领牧民脱贫致富。

(2)强力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重化工时代,作为尚未开发的资源富集区,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正值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国家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自治区加快东部盟市发展,中俄、中蒙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契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在抓好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同时,以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和调整趋势,积极发展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项目,做为落后欠发达旗县积极争取上级的理解支持。以项目为重点,注意项目上下游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牧区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的转移。(把劳动力的安排做为企地合作的一项内容。劳动部门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岗位特点,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劳动者),以工业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民强旗的目标。

(3)加快推进城镇化

加快城镇化,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又是工业化的载体,把牧民尽早纳入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体系和大病统筹范围,解决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牧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统筹城乡发展。对生态恶化严重,不宜生存和发展的牧区人口实施生态移民,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组织的引导牧民向条件较好的阿木古郎镇、嵯岗镇转移,把城镇扩

容和牧区人口收缩有机结合。通过城镇并化推动收缩战略的实施,根本上消除牧区人口膨胀(相对于草场的承载能力而言)和由此导致生态恶化的内在原因。

3.“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

不折不扣地执行“以草定畜”规定,这是畜牧业生产不能改变粗放经营形式的条件下,遏制草场退化、沙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畜平衡的最有效措施。针对我旗草场退化、沙化,载畜量明显下降的实际,草原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苏木(镇)草场的生产力,重新核定载畜量,核定牧户牲畜头数,加大草原执法检查,对超载放牧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执行草畜平衡责任制。同时,进一步做好非牧户的清理工作,解决占用牧民草场的问题。进一步转变牧民的经营观念,发展生态畜牧业,对沙化、退化严重的草场实施“围封转移、围封禁牧”生态移民等综合手段,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彻底改变输血式扶贫方式

近几年,国家先后实施了“八七”扶贫工程和“千村扶贫”计划,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的扶持力度。(如草库伦建设、棚圈建设、牧区人畜饮水项目补助以及购买牲畜),但由于生态的不断恶化,灾情连年不断,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贫困牧户基础差,生产自救能力差等因素,输血救济的扶贫方式收效甚微。目前我旗贫困牧户数占牧户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未减反增,并且加剧草畜矛盾,违背保护生态的初衷和目的。也使这些牧户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因此,进一步调整扶贫思路,从就地扶贫、物质扶贫、输血式

专项复习此为图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专项复习题 此为图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 (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者。 (3)图中有条食物链。 (4)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 (5))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____部分和者。 下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指的部位的名称。 (1).[ 1 ] ,[ 2 ] , [ 4 ] ,[ 5 ] (2).细胞是构成生物的。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的简图,请回答:

下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⑦]反光镜)(6分)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 (3)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 ] ,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 胞不能。 (4)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5)细胞结构中,[ ] 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像,放大倍数等于[ ] 和[ ] 乘积。 (2).取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 (3).转动使镜筒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 ] 。 (4).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 (5).制作临时装片时,常用碘液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染色可使下列哪一结构看得更清楚?()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叶绿体 (6).绘画生物细胞结构简图时,对图中较暗部位的表示方法。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些圆形的大小可以改变的中央透明、周围有黑圈的结构它们是。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 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一填。(共25分) (共9题;共25分) 1. (6分)实验小学201班5月份用电83度,6月份上半月用电48度,下半月用电46度,201班5月份和6月份哪个月用电多?多多少度? 2. (2分) 78的个位上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十位上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 3. (3分)一共有________个;这个数是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 4. (2分) (2020一下·兴化期中) 长方形有________个 正方形有________个 三角形有________个 圆形有________个 5. (2分) (2020一下·惠阳期末) 60里面有________个十;________个十是100。 6. (1分)填一填.

1张可以换________张 7. (6分) 1元=________角,1角=________分。 8. (1分)先填空,再写得数. (1) 11-7=________ (2) ________+7=11 9. (2分)做一做,看你发现了什么? 25+30=________ 30+25=________ 6+48=________ 48+6=________ 40+9=________ 9+40=________ 82+3=________ 3+82=________ 二、选一选。(共10分) (共5题;共10分) 10. (2分) (2019一下·龙华期中) 比53少一些的数是()。 A . 67 B . 12 C . 49 11. (2分) (2020二下·昌乐期末) 估一估,图中大约有()个三角形。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老日根村在全村范围内集中开展草原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针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部分社鼠害严重的现状,根据镇委、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村“两委”决定今冬明春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草原生态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到2010年6月底,全村草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牧民定居点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实现冬春草场无鼠害目标。 二、主要任务及整治区域 (一)主要任务。各社要以此次整治活动为契机,全面动员、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劳力、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捕鼠夹等工具,采取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灭治,进一步加大对草场鼠害灭治工作,做到防治一片、控制一片、巩固一片,最终实现冬季草场无鼠害。对户与户交界的鼠害防治区域要相互延伸,户与户交界的防治区域相互延伸10米,做到不留“死角”,灭治效果明显。 (二)整治区域。根据镇委、镇政府的安排,我村的草场重点鼠害灭治面积要达到10万余亩(其中包含药物灭治4万余 (三)继续加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各社要集中时间,积

极清理、填埋、平整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草场的垃圾、碎石、废弃垡墙、废弃土坑等。对生活垃圾清理做到日产日清,定点填埋;对牲畜圈舍内的粪便要及时处理,进行定期清扫、消毒,并做好草场施肥;对废弃土筏墙、废弃土坑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平整,要做到无坑洼、无严重积水。通过力口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使人居环境和草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实施步骤 此次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2月10日至12月15日) 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并按照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12月16日一2010年5月30 日) 各社要集中灭治冬春草场鼠害和整治冬春草场、牧民定居点、道路两侧等环境卫生,打一场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完成规定的整治任务。 (三)总结整改阶段(2010年5月31日一6月25日) 先由各社负责进行初验、自查,尽快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6月中旬由村“两委”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对整治效果明显的社进行表彰,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社进行处罚。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 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 着大量的家畜如细毛羊滩羊,伊犁马、三河马,库车高皮羊等。

这些家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9三上·惠安期中) 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则它们的() A . 周长相等 B . 正方形周长大 C . 长方形周长大 D . 无法比较 2. (2分) (2019五上·慈溪期末) 如图,甲、乙分别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较甲和乙的面积,结果是甲()乙。 A . > B . < C . =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共7题;共7分) 3. (1分)填表.(从上到下填写)

________ 4. (1分) (2018五上·温州期末)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m,高是2.8m,它的面积是________ m2 ,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m2。 5. (1分) (2020五上·巩义期末) 如图,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 6. (1分)填表。 底高面积 8cm 6.2cm________ 10.7dm________90.95dm2 ________20.2m50.5m2 7. (1分) (2018五上·盐城期中)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14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__厘米。 8. (1分)商店运来的彩色电视机是黑白电视机的3倍,运来的彩色电视机比黑白电视机多72台.两种电视机共运来________台.(用方程解) 9. (1分) (2018五上·颍上期中)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高是________厘米. 三、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

对青海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对青海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1.高寒草地系统的生态环境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3。地理坐标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境内地势高峻,海拔在3 000 m以上的地区占80%以上,几条主要的山系均在4 000~6 000 m,构成了上千公里东西走向的长廊,山脉之间有复杂多样的地貌。全省除东部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有少量种植业外,其余地区皆经营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按照全国气候区划分,青海草地属青藏高寒区的3个气候带,主体是高原亚寒带,其次是高原温带和高原寒带,与气候带对应的草地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草原草地类和高寒荒漠草地类。气候特点:温度低、温差大、降水少、日照长、风大、沙尘暴多,冷季长而干寒、暖季短而凉爽。年均温1.37℃,≥0℃积温为1 771.68℃;年均降水量为365.7 mm ,集中在6-8月,水热同步,有利于草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年均日照时间2 770.43 h,日照百分率为63.25%;大风、沙尘暴多分布在春季的2-4月,各地长短不一,大风一般为28~104 d,沙尘暴为13~19 d。青海土壤种类较多,有22个土类、53个亚类、161个土种。主要土种由高到低分别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栗钙土、黑钙土等。在生产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高山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约占天然草地的70%。其他是栗钙土和黑钙土,占天然草地和饲料地的20%左右。 2.高寒草地系统的植被 根据草地资源调查结果,青海草地共划分为9个草地类(7个亚

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以草甸草地类为主体,占草地总面积的68.22%;其次是干草原草地类,占草地总面积的23.43% ;此外还有7.34%的荒漠草地类和0.79%的附带草地类。青海省常见的牧草为79科398属1 491种;重要牧草有16科72属285种。按各种牧草在地植被群落中的多度、盖度、生长量、适口性、营成分以及对动物生产的作用综合评价,可分为大经济类群。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藜科、杂类草。青海草地牧草的能量90%~95%来源于太阳能,经多年测量计算,全省每年平产鲜牧草941.47亿kg,即每年可提供可消化白17.1亿kg,无氮浸出物、脂肪等其它可消化养物质137.3亿kg。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

我区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7.2%,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年5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 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并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牲畜养殖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以舍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禁牧封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各项规定,加快推进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巩固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 2.坚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责权利和管建用相统一。草原承包经营者在享受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切实履行对草原保护、管理、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对补助的对象、规模、资金等实行“三公开”,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和维护好广大农牧民利益。 5.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协调。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促进牧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长效机制。 二、补助的范围、规模、办法及兑现程序 依照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关政策规定,我区可享受禁牧补助、农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三项政策。 (一)禁牧补助的范围、规模、补助办法及兑现程序。 1.补助范围:全区22个县(市、区),178个乡镇和农牧场等。 2.补助规模:全区禁牧草原总面积3556万亩,年补助标准为6元/亩,年补助资金为2.1336亿元,5年总补助资金为10.668亿元。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摘要: 多年来,我国北方草地生态主要由于超载的人口,加上不适宜的追求眼前利益的政策引导,滥垦、滥牧、滥采、滥伐,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文章阐释了草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提出了必须由国家高度重视治理、全民行动、长期坚持治理才能解决草地生态问题及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建设利用草地,恢复自然生态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草原生态;恢复;草地沙化 草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草原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草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却养育了全球近1/3的人口,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有11.5%来自草原。同时,草原又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多样性、减少沙尘危害、减少水患、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干扰以及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有近一半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草原退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1 草原沙化原因及现状 1.1 草原沙化是自然现象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 草原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草原上的植物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要湿润。如果气候持续比原来更加干旱时草原便向荒漠过渡,这就是荒漠化的过程。沙漠化是一个环境退化现象。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有的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即是如此。另一类沙漠,主要是平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层和土壤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被埋藏在地表以下的粉沙,被称作“古风成沙”。由于人类将森林伐尽,将野草烧光,其结果是将地表土搞得支离破碎,在表层土薄的地方,地下潜伏的粉沙便暴露出来。由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季风强烈,地下暴露的粉沙便四处吹扬,形成地表沙层,聚起沙丘。于是原先的草地、耕地变成了现在的沙漠。中国北方的许多沙漠都是人造沙漠,如毛乌苏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人造沙漠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在非洲、美洲分布广泛。草地的沙漠化使大气侯变得干燥,土地滋生能力

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公共科目笔试》真题库

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人员公共科目笔试》真题库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关于化生,下列错误的是()。 A、支气管黏膜出现鳞状上皮 B、胃黏膜内出现肠上皮 C、食管黏膜内出现胃上皮 D、胃黏膜内出现胰腺组织 【答案】D 【解析】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胃黏膜和胰腺组织不属于同类组织,故不能称之为化生。 2、女性,28岁,既往有哮喘史,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气喘,予以氧疗,静脉注射氨茶碱0.25g,并雾化吸入沙丁胺醇,30min后动脉血气:PaO268mmHg,PaCO245mmHg,pH7.40,病人出现焦虑不安。下一步 应做何处理()。 A、静脉滴注间羟胺 B、静脉滴注甲泼尼龙 C、再给静脉注射氨茶碱0.25g D、增大氧流量 【答案】B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该患者出现焦虑不安,考虑有CO2潴留引起精神症状趋势,考虑已给予氨茶碱解痉平喘,可与糖皮质激素增强呼吸肌收缩,预防 3、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B、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C、突触前末梢去极化 D、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答案】D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_王建林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 王建林1,钟志明2*,王忠红1,余成群2,沈振西2,张宪洲2,胡兴祥1,大次卓嘎1 (1.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磷含量差异显著;2)19个草地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15,33.59,30.33和22.76,表土层(10~20cm)与底土层(30~40cm)碳磷比差异显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碳磷比可分为低-高-低-高型、低-高-低型、高-低-高-低型、高-低-高型和由高到低型等5个类型;3) 土壤碳磷比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20~30cm土壤容重、10~2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HCO3 -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10℃年积温、年均相对湿度、10~2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容重、0~10cm土壤含水量、 速效钾、有机质、总有机碳、水解性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S8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4)02-0009-11DOI:10.11686/cy xb20140202 土壤有机碳和磷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 2- 4]。土壤碳磷比通常被认为是土壤磷素矿化能力的标志[ 5- 6]。一方面,土壤碳磷比的高低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碳磷比较低,则有利于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促进土壤中有效磷的增加;反之,碳磷比较高,则会出现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存在磷受限,从而与植物存在对土壤无机磷的竞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及NPP的增加。另一方面,NPP的大小以及植物组织中的碳磷比又直接决定了植物体死亡以后枯落物分解进入土壤的量和速率, 对生态系统碳素和磷素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主要强调活有机体主要组成元素(特别是C、P) 的关系。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碳磷比的区域分布规律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5]。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东西跨31个经度,南北跨13个纬度, 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6.8%[6-8] , 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高原地势高耸、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对亚洲甚至北半球的现代大气环流、气候和碳平衡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得高原植被和土壤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它被称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 从而也为研究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所以该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 生态学界等关注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围绕青藏高原在土壤碳储量[9]、土壤温室气体排放[10]、土壤有机质周转[11]以及土壤氮循环[12] 等方 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很少有涉及整个高原面上跨不同植被带(不同自然地带)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分布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研究,以期揭示不同植被-土壤(不同自然地带)内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理解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第23卷 第2期Vol.23,No.2草 业 学 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9-19 2014年4月 *收稿日期:2013-04-26;改回日期:2013-08- 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061008)和国家科技支撑资助项目(No.2011BAD17B05-4)资助。作者简介:王建林(1969-),男,甘肃临洮人,教授。E-mail:xzwangj l@126.com*通讯作者。E-mail:zhongzm@ig snrr.ac.cn

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县实施意见文件)

陇西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84号精神及《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补奖政策是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我县属国扶贫困县,为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全县拥有天然草原62.8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7.81万亩。这些草原不仅是全县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而且是阻挡风沙、沙尘、保护人居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落实补奖政策对于促进草原保护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全县乃至全省的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落实补奖政策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草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草食畜牧业是我县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落实补奖政策既可以直接增加农牧民收入,又可以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互补,提高草畜业效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草地学报2014年3月V01.22No.2ACTAAGRESTIA SINICAMar.2014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0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草丛一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芦光新1,陈秀蓉孙,王军邦¨,吴楚4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4;4.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z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一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草丛一地境界面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435(2014)02—0234~09 ResearchProgressesontheEffectsofGlobalChangeontheMicrobesofPlant—siteInterfaceinAlpineGrasslandEcosystem LUGuang—xinl,CHENXiu—rong弘,WANGJun—bang¨,WUChu4 (1.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College,QinghaiUniversity,Xining,QinghaiProvince810016,China; 2.PratacuhuralColleg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3.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e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4.CollegeofHorticultureandGardening,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Province434025,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ongrasslandecosystemshavebecomeafocusofgreatconcerninthewholeworldduetonaturalfactorsandhumanactivities.Theecologicaleffectsofglobalchanges。in—e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grasslandecosystemsarecomplex. Theresponsesofthegrasslandvegetationandsoilenvironmentofplant—siteinterfacetoglobalchanges arevery sensitive,and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communitiesandtheplant—siteinter—faceofgrasslandecosystem.Theresponsemechanismsof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differfromdifferentlevels.Thefactorsofclimatechangeshavedirectorindirecteffectsonsoilmicroorganisms.butthemechanismsarestillnotclear.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inc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thesoil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iesofgrasslandecosystemsandtheresponsemechanismsofgrassland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arereviewedinthispaper.Andtheis-suesandresearchtrendsarediscussed. Keywords:Globalchanges;Grasslandecosystems;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y;Plant—siteinterface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全球范围逐步引发了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2|。草地是 收稿日期:2013-06—29;修回日期:2013一1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草地耐低温纤维素分解真菌多样性研究”(41261064);“退化高寒草甸碳吸收和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比研究”(31270520)资助 作者简介:芦光新(1974一),男,青海湟中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草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利用研究,E—mail:lugx74@qq.com;*通信作者Authorofcorrespondence,E—mail:jbwang@igsnrr.ac.cn;chenxiurong@gsau.edu.ca

2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草原资源监测是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信息平台。多年来,草原监测结果,为依法实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管理制度及实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决策,调控畜牧业生产,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区草原监测工作基本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逐渐成为了外界认识内蒙古草原的一扇窗户。 今年,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二年,对补奖政策实施后的草原生态做出科学客观的监测和评估,是摆在我们草原监测工作者面前的硬任务,是对监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全区草原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全区草原监测信息,科学分析与评价补奖机制生态效果,依据国家草原监测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及时、准确的获取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信息,掌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保护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状况,逐步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评估体系,编制各类专题监测分析报告和年度监测总报告。 二、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 (一)天然草原监测:监测天然草原5月份返青状况、7月

份植被长势状况、牧草生长旺季最高月产量及群落各项指标。 全区在主要草原类型上设置988个监测样地。技术方法按照《草原返青期地面观测方案》、《国家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业务手册》(初稿)要求。 (二)人工草地及其他饲草料监测:监测人工草地、青贮饲料、农作物秸秆的面积、分布、产量等状况; (三)植被恢复情况及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以2011年的监测数据为本底资料,从今年开始,在补奖机制实施区域,定期对植被恢复情况和草畜平衡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为提高监测精度,科学评价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成效,8月份在完成草原资源常规监测的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监测样地,样地数量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而定。通过对天然草原生产力、人工草地产量监测及实际饲养的牲畜头数,分析评价该区域的草畜平衡状况。 (四)草原生态状况监测: 掌握本地区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等级、面积、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等。 (五)工程生态效益监测:退牧还草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前后、工程区内外植被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等。 (六)草原自然灾害监测:草原火灾、鼠虫害发生次数、面积、分布以及预防和损失等情况,草原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情况等。 (七)典型牧户抽样调查:为掌握实施奖补机制区域内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开展典型牧户抽样调查工作。全区33个牧业旗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一.问题重述 草原生态系统由黄羊,草,狼组成。黄羊吃草,黄羊的过度繁殖会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面积过小也会抑制羊群的繁殖。狼吃黄羊,直接影响黄羊的种群数量,也间接地影响草场的生长;而当羊群种群数量太小时,狼群总体的繁殖率也会下降。草场,黄羊,狼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现需要根据草场,黄羊,狼群之间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建立草原“草场--黄羊--狼”的生态模型,并研究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模型的假设及约定 (一)草场基本假定 1.草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 2.每平方公里在供养50只以下黄羊情况下,草场不退化, 且以每年百分之0.08的速度恢复。 3.当黄羊数量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50只时,草场面积减小 率与黄羊超过50只的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0.0001 。 4.草场恢复到1000平方公里后不再增加(容量封顶)。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货运铁路运输简介 一、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1、 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1位,远景预测煤炭储量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2位。 2、 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二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 3、 煤种以动力煤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而炼焦煤仅占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 4、 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统计表: 全国(亿吨) 内蒙古(亿吨) 内蒙古占比总量 455211225026.91%褐煤 1903175392.12%低变质烟煤24215900437.18%气煤 9392107911.49%焦煤 1957 364 18.60% 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 二、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分布及简介 1、 主要煤田的分布图

2、主要煤田简介 煤田探明储量(亿 吨) 主要煤种分布地区 大雁煤田36褐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西南 呼山煤田23褐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伊敏煤田48褐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 扎赉诺尔煤田83褐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 白音华煤田140褐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胜利煤田214褐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霍林河煤田131褐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元宝山煤田16褐煤赤峰市 桌子山煤田29肥煤和焦煤为主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 准格尔煤田253长焰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神府东胜煤田2236不粘煤为主,低硫低灰,发 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 陕北的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一带向 北延伸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简介 1、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区,面积86752平方公里,市域 面积70%含煤,现已查明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