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嘉莹词学研究现状

叶嘉莹词学研究现状

叶嘉莹词学研究现状
叶嘉莹词学研究现状

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学理论,构筑起一套严整的词学理论体系,赋予了中国古典诗词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由此,学术界对叶嘉莹词学思想日益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截止目前,已有学术论文近七十余篇,其中硕士论文三篇,博士论文两篇。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总结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对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的探讨

叶嘉莹所提出的独树一帜的“兴发感动”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者围绕此学说进行了探讨。相关的论文主要有:朱巧云的《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何春环的《叶嘉莹诗词学中的“兴发感动”说》、陶尔夫《叶嘉莹的文学批评理论》、王玮的《精致曼妙的华严楼台——析叶嘉莹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词学思想》、来华强的《论诗的感发生命和感发力量》,林秀艳的《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

这些论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陶尔夫对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作了一些具体分析,指出兴发感动是叶嘉莹理论体系的核心。李永红、毛勤勇的论文阐发了“兴发感动”说的内涵,认为叶嘉莹的“能感之和“能写之”是文学批评标准的两种基本要素,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简要的辨析。王玮认为在叶嘉莹系统俨然的词学理论中,兴发感动之质素是诗歌之本体,感发之生命的性质表现为作家论和风格论,读者接受论则是感发之生命的延伸。朱巧云认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是一个中西融合的概念,其创新性和价值体现在:创造性组合、重视读者‘在场’、对‘能感之’和‘能写之’的新解和运用、以及创立了新的批评标准。何春环认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包含了诗词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两部分,她具体阐释了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内涵,并对其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批评方法作了分析总结。张晓梅认为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包括作者的审美感兴、艺术构思和读者的欣赏、评价。

2.对叶嘉莹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探讨

叶嘉莹有着双重文化背景,她不仅以西方文论反观中国传统诗学,将中西文学理论进行比较,同时也有很多以西方文论的观点来分析中国诗词的批评实践,有很多学者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叶嘉莹的这些著作进行探讨,来总结叶嘉莹在比较文学方面的贡献。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杨江柱的《比较文学与故国情思——读<迎陵论词丛稿>》、朱巧云的《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和《论叶嘉莹对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之探讨》、张德明的《叶嘉莹的文学研究与新批》王晓岗的《中国古典文论的更生之变》。

杨江柱分析了叶嘉莹的对古典诗词的具体批评实践,认为其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行文中凝聚着真挚深厚的故国情思,反映了黄帝子孙对祖国的眷恋与向往,这种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朱巧云认为叶先生中西比较诗学观点对当前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新诗学体系的建立和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叶嘉莹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语言,双性人格、解析符号学等理论对中国花间词美学特质成因的探讨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有新意和学术价值,对当代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张德明分析了新批评对叶嘉莹的影响和启发,认为新批评促使叶嘉莹在研究中始终关注文学作品,注重文本分析。新批评也促发了她对中西文论的对比和反思,并发现了二者各自的短长,通过中西融合、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研究古典文学的独特的学术观念和研究风格。王晓岗认为叶嘉莹融合中西文论,建立了以“基准”说为理论内容的比较诗学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阐发古典诗词蕴

藏的感发生命的力量,实现了古典文论的更生之变。

3.对叶嘉莹诗词评论特色的研究

第四、主要是一些书评,主要集中在对她的学术名作《迎陵论词丛稿》、《灵豁词说》(与四川大学教授缪钱合著)上,关于《迎陵论词丛稿》的书评,如周汝昌的《愿抛心力作词人》,陶尔夫的《探求诗歌生命的诗》、杨江柱的《比较文学与故国情思》。关于《灵豁词说》的书评,有陶尔夫的《真情无改是词心》、施议对的《微观的体验和宏观的透视》、陶道恕的《不减唐人高处词境曾拓东坡》、马进的《古典诗词艺术研究的新境界》、周裕楷的《批评方法的启示》等。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熊开发的《谈谈叶嘉莹诗词评论的特点》、李万庆的《感性和知性的结合——叶嘉莹的古典文学批评》、祝晓风的《中西融汇的现代词学观——评叶嘉莹先生的两种词学近著》、张幼良、蒋晓城的《叶嘉莹与<古诗十九首>研究》、汪艳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评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研究》、刘艳萍的《对传统批评的继承与超越》、朱巧云的《混沌之思——论叶嘉莹的诗学理想》等。

熊开发认为,叶嘉莹的诗词评论是建立在直观感受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上,而且以一种新的思想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并把这种理解融进诗的评论之中。这是叶嘉莹的评论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很多人认为叶嘉莹诗歌批评的特点是感性与知性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西文论的融汇。比如张幼良、蒋晓城就指出叶嘉莹具备传统的品格与现代的意识,融通古今,使她的研究始终坚持品与鉴的结合、赏与析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汪艳菊认为叶先生之诗歌研究从对诗歌本文的阐释出发而上升到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知人论世理论并关注诗歌发展史的线索,从而呈现出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构。刘艳萍认为叶嘉莹的诗歌批评既重视直觉感受,又重视理性分析,且运用联想和比较的评赏方法,传达出诗歌中生生不已的感发之生命。。李万庆的论文对叶嘉莹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批评方法、内容及其在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朱巧云认为“七窍虽凿而混沌不死”的诗学理想是叶嘉莹面对现代化的一种抉择,一种应对策略,显示出她的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批评思路,也是她传承中国诗学传统的使命之体现。

4.对叶嘉莹词学研究成就的总结

单正平的《迦陵词心赋绝唱——浅议叶嘉莹先生的词学研究》、张晓梅《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研究者有些是从理论角度叶嘉莹的词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安易在《叶嘉莹词学理论新框架初探》一文中,从三方面对叶嘉莹的词学理论框架进行了总结,包括词的美学特质的界定、用西方理论理清古人思路、沟通古今中外。王玮的《精致曼妙的华严楼台——析叶嘉莹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分别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维度探讨叶嘉莹独具特色的词学理论。单正平在《迦陵词心赋绝唱——浅议叶嘉莹先生的词学研究》一文中从四方面总结了叶嘉莹对中国词学的贡献:1.进一步凸显了词有别于诗的根本特质;2.明确了词作为独特文体的美学品格;3.从更广义的文化角度看诗词的功能;4.对人间词话中“要眇宜修”、“境界”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的界定。也有的学者是从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来讨论叶嘉莹在词学方面的贡献。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周汝昌《愿抛心力作词人——读<迦陵论词丛稿>散记》、阎振益、张恩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朱巧云

《客观、纯美论温词——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跨文化解读》、蔡明开《论韦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摹景地点的归属——兼与叶嘉莹商榷》、周茜《吴文英词的“现代化特色”献疑——与叶嘉莹先生商榷》、邵金峰《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文化根——叶嘉莹诗词批评学习札记》、万文武的《对温庭筠的理解和误解》等。

周汝昌先生以叶嘉莹的《拆碎七宝楼台》为例,指出叶嘉莹对梦窗词研究的高明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的新颖和“感性修辞”的提法,并对叶嘉莹气质高尚、气象平和的学术品格给予高度评价。阎振益、张恩芑也着重分析了叶嘉莹的《拆碎七宝楼台》,认为叶嘉莹能够超越前人、破迷解惑,持论公允,其对吴词的研究,破解了“词”迷,使梦窗词由奥秘难解变为明白晓畅。朱巧云指出叶嘉莹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思想来分析温庭筠词,对温词作出了公允的评价,纠正了传统温词研究的缺失之处。也有研究者对叶嘉莹先生有关词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比如周茜认为叶先生指出梦窗词有“时空杂糅”和“感性修辞”的特点,而时空交错的手法并非现代西方所独有,它与中国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其“感性修辞”的提法也不当。万文武认为温庭筠词之所以有托喻,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是出于必然,而不是偶尔的暗合。邵金峰就具体问题如韦庄“桃花”摹景地点的归属、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产生原因等问题与叶嘉莹进行商榷。可以看到,对于叶嘉莹所提出的有关几位词人的观点,研究者或者提出质疑加以商榷,或者对其观点进行多角度的阐述。

对叶嘉莹诗学研究的硕士论文有三篇,计有四川大学李永红的《试论叶嘉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1990年),是最早的一篇硕士论文,但没有搜集到原文,有一篇发表在《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上的《试论叶嘉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李永红的研究大概有所了解。四川大学陈金星的《论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研究》(2005年),此论文主要特点是把叶嘉莹的诗学研究分为早中晚三阶段①,分别加以论述,充分展示了叶嘉莹的诗学理论的发展、深化和形成的过程。广西师范大学王晓岗的《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对叶嘉莹对王国维的“境界”说的阐释发展和叶嘉莹提出的“兴发感动”说加以论述,并强调叶嘉莹诗学研究对当代古代文学批评和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启示意义。博士论文一篇,暨南大学朱巧云的《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对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理论、“兴发感动”说、叶嘉莹关于词之特质的探讨、叶嘉莹中西融会的学术批评形成的原因,作了全面的论述。2004年,南开大学与《文学遗产》联合举办了“庆贺叶嘉莹教授八十华诞暨国际词学研讨会”,会议共收到4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讨论了叶嘉莹的词学体系、诗学理论和人格魅力等。早在2002年,本着发扬传统文化,保存叶先生的资料,泽被更多后人的理念,南开大学成立了叶嘉莹工作室,建立了叶嘉莹学术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少有益的资料。

(完整word版)英语词汇学复习大纲整理

1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s 基本概念 1.1 the definition of a word ( alone in a sentence.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 1.2 sound and meaning :symbolic connection is almost always arbitrary and conventional . A dog is called a dog not because the sound and the three letters that make up the word just automatically suggest the animal in question. 1.3 sound and form : 1.4 vocabulary 1.5 classification of words 词汇分类 basic word stock 基本词汇 nonbasic vocabulary 非基本词汇 by use frequency 按使用频率分: basic word stock and nonbasic vocabulary 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 by notion 按概念分: content words and functional words 实义词和功能词 by origin 按起源分: native words and borrowed words 本地词和外来词 all national character 全民性 stability 稳定性 productivity 多产性 polysemy 一词多义 collocability 搭配性 terminology 术语 jargon 行话 slang 俚语 argon 黑话 dialectal words 方言词 archaism 古语词 neologism 新词 neutral in style 文体上中性 frequent in use 使用频繁 native words 本地词 borrowed words 外来词 denizens 同化词 aliens 异形词 translation-loans 译借词 1. No enough letters: alphabet from Latin 2. Pronunciation changed more rapidly 3. Early scribes: change spelling for easier recognition 4. Borrowing: different rules of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明显的特点 (Functional words do not have no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expr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notions, words, etc.)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 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 许总《唐诗体派论》; 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 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 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 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 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 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 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这主要体现在中唐山水诗清冷疏淡的意境以及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上。 (1)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意境。相异于盛唐山水诗的清幽泓澄清远高妙的特征,中唐诗在继承盛唐山水诗代表王维、孟浩然的基础上,又大多在清远当中显露出因积极用世又受惨重打击而来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情致。如钱起《忆山中寄旧友》、韦应物《游溪》、戴叔伦《精舍对雨》、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司空曙《送下雪》等。 (2)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沉郁之调贯穿唐诗,尤以盛唐杜甫为宗。中唐诗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现实情怀,但是中唐诗人更多的是愤激哀怨之调,在山水诗中时有对政治腐败以及自身无辜获罪的愤怨情绪。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正由于中唐山水诗承于盛唐又异于盛唐的特征,所以研究中唐山水诗背后的时代文化精神显得更加有必要。 2、中唐贬谪文化及其对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1)贬谪文化形成的原因 贬谪文化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 外部即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政治以及君权的集中,导致民主艰难地发展,即使得到短暂发展,比如元和中兴,那也只不过是统治者一时兴之所致,而真正主宰这些士人命运的是君主的利益,甚至乎君主的心情也能翻手为天,覆手为地。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中唐自仙踪至敬宗二十余年是贬官高峰期。中唐虽时间不长,但贬官总数与年均人次都居首位”。(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这样的数据,可谓是道尽了中唐山水诗中诗人激愤悲伤心态的客观原因。 而内部因素则为士人们自身的心理性格,尤其是对于政治的热衷和浓厚的儒家士大夫精神。这种积极用世的心态,往往导致他们对于现实和政治怀有极高的理想和执着。然而他们“执着地坚持真理,追求理想,首先便已单方面地蕴积了与时代文化紧相关联的悲剧性因素”。 中唐许多著名诗人,如“元和五大诗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本身都是极具政治才能,有着崇高治世理想,并且也曾一再位于高位。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当时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提出许多创见,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答案

《迦陵诗词稿》之咏荷(一) 1【单选题】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 A 1962年 B 1956年 C 1940年 D 1938年 2【单选题】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 A 栀子 B 桂花 C 荷花 D 蔷薇 3【单选题】“莲花何旖旎”中“旖旎”的意思是()。 A 颜色鲜艳欲滴的样子 B 随风摇摆的样子 C 娇美的样子 D 花瓣浓密的样子 4【单选题】《爱莲说》的作者是()时期的()。 A 南宋;朱熹 B 唐;韩愈 C 北宋;周敦颐 D 北宋,程颐 5【判断题】拟诗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6【判断题】《拟采莲曲》的湖云和湖水代表相思的双方。√ 7【判断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 8【判断题】中国乐府中的很多字常常是谐音字。√ 9【判断题】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 10【判断题】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迦陵咏荷.(二) 1【单选题】《尔雅》中解释荷花时将荷花的叶称为()。 A 薏 B 蔤 C 茄 D 蕸 2【单选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节选自李商隐的()。 A 《赠荷花》 B 《登乐游原》 C 《夜雨寄北》 D 《暮秋独游曲江》 3【单选题】“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 A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B 《赠荷花》 C 《暮秋独游曲江》 D 《送臻师》4【单选题】叶嘉莹人生很曲折,几经飘零,最后定居在哪里? A 多伦多 B 巴黎 C 渥太华 D 温哥华 5【单选题】《木兰花慢·花前思乳字》中“愁听”的“听”是()。 A 仄声 B 平声字 C 入声字 D 韵字 6【单选题】《木兰花慢》的体裁是 A 赋 B 小令 C 散文诗 D 长调 7【单选题】下列诗句中,与荷花无关的是()。 A 出淤泥而不染 B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C 植本出蓬瀛 D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 8【单选题】“枨触于心”中的“枨”字读音同()? A 畅 B 诚 C 帐 D 张 9【判断题】义山诗就是李商隐的诗。√ 10【判断题】《妙法莲华经》是道教的经典经书之一。× 11【判断题】叶嘉莹的乳名叫“荷”√ 12【判断题】叶嘉莹回国讲诗词是因为中国给的报酬很多。× 13【判断题】“珠泪暗中倾”中的“珠泪”指的是荷叶上的露珠。√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教育文档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从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审美情趣。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由此可见古诗词对提升个人品味、气质方面亦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古诗词教学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浓、主体意识不强、教师教学重应试不重感悟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偏重知识化,忽视趣味性和赏析感受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状况等文学常识上,对于诗歌本身的赏析却没有过多关注,轻视了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感悟的重要性。教师将讲课的重点放在古诗词的翻译上,虽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把握诗词的大致背景,但是诗歌是一个整体,这样的拆分理解会将诗词的美分离开来,这和孔子所说的“微言大义”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缺乏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条化严重 在目前的诗词教学中,教条主义严重。教师为考试而教,并不是为赏析而教,这从近些年的语文试卷中可窥知一二。大量的

语文试卷涉及的题目单一,偏重对学生记忆性知识的检查,这使得教师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带领学生赏析、品鉴诗词。这种缺少人文熏陶的诗词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丧失,也难以获得很高的文学积淀。 (三)重背诵,轻朗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注重古诗词句意的讲解和背诵。上课时教师忙着为学生拆分讲解,逐句分析;课下学生忙于背诵记忆,真正的朗读、吟诵,体味式教学却往往被师生忽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才可以入境入情,才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独特意蕴,获得自己的体味和形成独到的见解。朗诵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古诗词教学对策研究 (一)趣味性引入,创境体验 趣味性引入就如电影的预告片一般,提前扣住人的心弦。古诗词教学导入语是否精彩,导入方式是否得当对课堂展开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古诗词与我们所处的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和共鸣,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创设各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在课前先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可利用视频、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在上课开始前先播放一段离家之人远在异乡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的心情和感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一)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一) 柳永是失败了的一生。而苏东坡平生历尽苦难,是完成了自我的这样一个诗人。不管他平生在宦海波澜之中经过了多少挫伤,在他自己的品格修养这一方面,苏东坡是完成了自己的。 我现在要说,你把你的平生放在什么地方了,“许身一何愚?”柳永是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天性,跟他音乐的才能,中间有矛盾。他少年不得意的时候,他说“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可是到了他老年的时候,怎样了呢?且看他的这阕《少年游》。长安,一向被认为是首都的代称,也代表追求功名利禄,柳永也曾在首都追求过功名事业,但是他说“马迟迟”,我的马不能够捷足先登。柳永事实上也到过长安,但我们要提出来,它同时也有某一种象征首都的意味,而且听到高柳上秋蝉悲哀的嘶鸣,夕阳沉没在飞鸟外,秋风吹起在郊原之上,哪里是我柳永的归宿?“目断四天垂”。过去的年华,过去的往事,像消逝的浮云永远不再回来了,“归云一去无踪迹”。我以前的期待,我今天得到了什么?“何处是前期?”不用说我的用世的志意落空了,我当年听歌饮酒,现在“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再有少年时在狎邪之间跟这些歌伎酒女们交往的意兴了。当年的狂朋怪侣都老大了,或者有的人已不在人世,“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有的版本作“不似少年时”。他完全落空了。因为他所追求的全是向外的,是“有待”,然后才能够完成的。 苏东坡就不同,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于外的完成。中国道家的思想,要无待于外,自我完成。其实不但道家这样说,韩愈讲儒家的道理也说过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一生是落空还是不落空?你可以不落空的。苏东坡虽然在仕宦上失败了,但他不落空。“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道家也讲无待,说列子乘风而行还要有待于风,能够不待乘风而行吗?《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无待于外”,这正是中国结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所以了不起的地方。至于柳永所追求的功名则是有待的,是向外追求、封建社会不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没有了。他听歌看舞,也是向外追求,当“狎兴生疏,酒徒萧索”的时候,他就落空了。所以,柳永的一生是两边都落空了。当年听歌看舞的这种感情这种生活落空了,用世的志意也落空了。不错,他给我们留下了几百首词。可是,柳永对他自己本身的想法,则是认为他的生命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是落空无成的。 苏东坡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我们先讲苏词的特色,再讲他在词的写作上怎样受到过柳永的启发和影响。 我们看苏东坡的生平,据传记和有关记载,发现他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别的特色。一个特色是儒家用世的志意,这是中国一般读书人好的传统,就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关心。“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儒家思想的一个美好的传统。这是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柳永、苏东坡也不例外。而苏东坡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喜欢到外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范滂有用世的志意,当他被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他要作一番事业。他登车揽辔,乘车上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当他遇到迫害灾难,他不逃避,不委曲求全,不逢迎苟合,宁可付上了生命。苏东坡读到范滂传,内心激动感发,问他母亲说:他日儿做范谤,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

古诗词结题报告

古诗词结题报告

幼儿园古诗词唱游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古诗词更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一支奇葩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以其精深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古诗词经万众传诵,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修身与治学。 2、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就提倡吟诵古诗词,她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在幼儿园开设“古诗唱游”科目,以古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唱歌和游戏为主,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就学会了古诗词。用简单、小孩子容易学的,也是合乎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教给他们吟诵。“小孩子很纯真,而且记忆力强,透过吟诵,可以长久记忆”。她说,与其说对古诗词进行研究是一种兴趣,到不如说是一种责任。为此,国

内外各地小学幼儿园均对本课题有所研究:太仓市实验幼儿园提出《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太仓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构建古诗词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实践研究》,嘉定区普通小学也开展了课题研究《走进千古美文松多经典诗句》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诗词诵读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学习咏诵古诗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关于古诗文诵读的课外读物,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诵读和背诵。学前教育作为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现在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中,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古诗文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学前阶段,一方面是幼儿对语音和语法的敏感期;另一方面,古诗文虽讲究韵律音节,但其中不乏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经典作品。并且作为民族文化的命脉,古诗文所蕴含的美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很值得我们去研发。 综上所述,不论从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需要出发,还是为幼儿终身发展的奠基考虑,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古诗词唱游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研究目的及相关理论依据

2016超星《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1.0分) ?A、长久 ?B、田亩单位 ?C、短暂 ?D、A和C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关于周邦彦的《六丑》,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是一首“中吕调”曲 ?B、共有一百四十字 ?C、是用六种不同的曲调拼在一起 ?D、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1.0分)?A、《鹧鸪天》 ?B、《水龙吟》 ?C、《清平乐》 ?D、《永遇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手把齐纨相诀绝”一句中“齐纨”是指()。(1.0分) ?A、丝绸 ?B、手绢 ?C、簪子 ?D、扇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1.0分) ?A、玩耍 ?B、搅扰 ?C、赏弄、观赏 ?D、炫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是一篇抒情写志的作品 ?B、作品具有词的美感 ?C、上片体现了婉约低回的情致

?D、是一首诗化的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菩萨蛮》,词牌名,又名()。(1.0分) ?A、《浣溪沙》 ?B、《西江月》 ?C、《永遇乐》 ?D、《子夜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1.0分) ?A、天净沙 ?B、蝶恋花 ?C、永遇乐 ?D、西江月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1.0分)?A、李煜 ?B、李昪 ?C、李寿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古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吸收成功经验,列出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企盼能为初中古诗词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成因对策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轻视诵读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利用多媒体随画面和音乐讲解,有的用机器代替了人读,学生读读写写,对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顿悟的高度。如笔者听过一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谈此人的心理境界上,而忽略了品读涵咏,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遗憾。 2.照搬教学参考。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阐释要遵循文学作品的读解规律。随着新的科学的读解方法的确立,教师在阅读诗词时更注重对诗词自身的鉴赏,不再把诗词当作政治的拷贝,作一一对应的机械分析,但是有些时候还不能完全排除以前教参的影响。比如有教师在教《陋室铭》时,对“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的还是解释为“统治阶级的靡靡之音”。 3.忽视激趣学生。由于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是“扫清文字障碍”,学生会翻译诗句大意、会背诵,即算完成教学任务。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的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手段,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初中学生思想感情并不贫乏,但知识储备不够丰厚,对古典文化知之甚少,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不高,而诗词语言本就高度凝练,具有多义性、模糊性,不易理解,文学素养不高造成学生阅读古诗词时有诸多障碍。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不同诗人或不同诗风的比较,那么必然造成更大的困难。 2.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生活阅历的有限也是初中学生难以亲近古诗词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学生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初中生活基本上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他们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有限。而古诗词却是跨越千年,纵横万里,诗人的万千情怀凝聚着人生的感悟,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无法领悟。因此,生活阅历的有限学生也就很难和文人们引起共鸣了 3.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严重的干扰着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枯燥的教学很难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变相的唯“成绩独尊”论使“教—学—考”间产生了过多的应试情绪。 三、改变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对策 1.进行美读训练。美读即深入到诗词所呈现的情感意境中,用适合诗词感情基调的速度、语调等进行朗读。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词人主体情感突出的诗篇,很适于美读,笔者一开始就用美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情感,使学生对该词跌宕变化的情感有个初步的了解。进入到对局部的赏析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句段的朗读,体味其中情感。比如“醉里还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传达出跌宕激动的情绪。读的时候要注意一句一顿,语速中等,语调豪迈而凝重,充分表达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杀敌收复失地的英雄壮志。这种朗读才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用语音的外壳体现语言的内涵。最后,在局部把

_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作者:叶嘉莹) 温庭筠 篇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讲到唐宋词我就想起来,我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很古老的旧传统的家庭。我小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那样上什么托儿所啦、幼儿园啦、小学啦,对这些我都没有机会。我是在家里受的旧式的教育。我小的时候是念的“四书”“五经”一类,像《论语》、《孟子》等古书。我伯父、我父亲都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诗,就像唱歌一样地背一些诗。我十一二岁以后,他们就教我学习作诗。我说作诗,没有说作词,因为中国旧传统有一个观念,认为诗里边所讲的是“诗言志”,诗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可以宣扬教化,是正当的,是应该教小孩子去学的。可是词这种东西,里边写的是什么哪?里边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是伤春怨别,是这样的内容。所以我想我的家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只教我读诗、作诗,没有教过我读词和填词。但是有些个美好的文学,它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被它吸引了,就被它感动了。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给同学写的纪念册上,就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词句。我觉得这话说得很美,我们分别以后,相隔千里之远,但是我们共同对着天上的明月,借着月光我们就有一份感情交流,彼此怀念的这一种相联系的感觉。所以我小时候喜欢读词,但是没有人教过我读词和填词。后来我上了辅仁大学以后,开始读词了,那个时候我曾经跟随孙人和,即孙蜀丞老师学过词,也跟随顾羡季老师学过词。两位老师他们不但是教词,他们也创作、也填词。而我上大学的年代1941一1945年,那是北平(北京当时叫北平)沦陷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写作的词里边,常常流露有一份爱国的情思。所以前几年我回国来,见到我同班的老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说我记得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正是乱离的战争的时候,北平沦陷的年代,所以说“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们学写新词,而新词里边表面虽然写的是爱情,可是它们也寄托了爱国的感情在其中,有比兴的思想在里边。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的。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的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汇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这些读书人,他们觉得

考研英语词汇复习笔记

考研英语词汇复习笔记 翻硕复习的一大重头戏就是词汇,而词汇量是巨大的,必须要有日常的积累和复习,并且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最有效地积累词予匚量。下面是关于英语词汇的学习笔记,以供大家参考。(1) 1. bereave :使某人丧失(尤指亲属)bereave Sb Of Sb an accident WhiCh bereaved Him Of his Wife 使他丧失妻子的事古攵the bereaved husband 死了妻子的男人 the bereaved丧失亲人的人 bereavement(n):丧亲之痛,丧失亲人 deprive : take Sth away from sb;PreVent Sb from enjoying Or USing Sth剥夺sb/sth的sth;阻止某人 享有或使用Sth deprive sb/sth Of Sth deprive Of OneS CiVil rights剥夺某人的公民权deprivation(n):剥夺;贫困;被剥夺的事物WideSPreaCl deprivation 普遍贫困 MiSSing the HOIiday WaS a great deprivatiOrL错失假日是极大的损失。 deprived(adj):贫困的,穷苦的deprived ChildhOOd 贫苦的童年

2. abdomen : Part Of the body below the CheSt and CliaPhragm,cOntaining the stomach.腹部 abdominal(adj)腹部的an abdominal OPeratiOn 月复咅8手术belly : (口)front Of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WaiSt to the groin;belly 肚子,胃 With an empty belly 空着肚子 in the belly Of a ShiP 在船腹里 belly OUt(动词用法):鼓涨,凸出The Wind bellied OUt the SaiIS 3. c onSeCrate : devote sth/sb to Or reserve sth/sb for a SPeCial (esp religious) PUrPOSe 扌巴sth/sb 献给 sth/sb 做某种(尤其宗教)用途COnSeCrate sth/sb to Sth COnSeCrate OneS Iife to the SerViCe Of GOd,to the relief Of SUffering献身于为神服务(解除世人痛苦)的事业 devote : give OneS time z energy to sth/sb; dedicate 为某人付出,向某人奉献,献身于devote Oneself/sth to sb/sth devoted(adj):热爱的,非常忠实的Z全心全意的a devoted SOn

写一篇古诗词研究报告

写一篇古诗词研究报告 古诗词研究报告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1.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2.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1.《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2.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习作指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2.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3.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第四单元答案

对偶形式的存在得益于中国文字的哪种特质?() A. 意象多元 B. 声音多元 C. 内涵丰富 D. 独体单音 正确答案:D 2“.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是()的《文赋》中的词句。 A. 陆少游 B. 柳永 C. 陆机 D. 李清照 正确答案:C 3.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不包括: A.平仄 B.破读 C.单音四声 D.独体单音 正确答案:A 4.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中的“白”指的是李白。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5.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古体诗。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6. 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是完全一致的。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7.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节”其实应该读成三声。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 “一襟余恨宫魂断”运用了寓托,其事源自: A. 鲁国

B.孤竹 C.齐国 D.越国 正确答案:C 9.杜牧的诗句“娉娉袅 是 : A.像喻 B.暗喻 C.明喻 D.转喻 正确答案:B 10. “红烛自怜无好计 法 ? A.外应物相 B.隐喻 C.拟人 D.转喻 正确答案:C 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的修辞方 法 ,夜寒空替人垂泪”这句词采用了以下哪种叙写手 11.以下哪句诗没有起到起“兴”的作用?()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正确答案:D 12.李白是诗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A. 拟人 B. 暗喻

C. 明喻 D. 隐喻 正确答案:C 13. 西方的史诗也好,戏剧也好,注重的是()。 A. 内涵 B. 描述的方法、技巧、情节 C. 所表达情感 D. 所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B 14.《诗经·郑风·将仲子》采用的是“赋”这种引起感发的叙写方式。正确 误 正确答案:正确 15. 外应物象(objective correlative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6. 按照希腊的传统,希腊最早的诗指的是史诗。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17. “过尽千帆皆不是”所用手法为举隅。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18. 陶渊明《饮酒》中的“鸟”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咏物 B.明喻 C.举隅 D.自比 正确答案:D 19. 李商隐《西溪》采用了哪种引发感发的叙写方式? A. 起兴 B. 比喻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朱晓娜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7-0109-02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的新课程语文教材,秉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并提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研究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现状分析反思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诗教”的国度。古代蒙学就非常重视诗歌教学,发挥诗的教化作用,编出《千家诗》、《神童诗》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教材,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其诗学素养。古诗,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似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现状分析 据分析,我国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相当不乐观。比如2003年12月,四川遂宁一位老师对农村小学539名五、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能背诵10首的占57.3%、能背诵20首的占28.6%、能背诵30首的占10.8%、能背诵40首的占2.5%、能背诵50首的占0.8%、能背诵60首的为0”。2006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万州区6所城市小学15个班级的766名六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自主复习一周时间以后,背诵古诗文最多的96首(篇),最少的16首(篇),人均背诵40.6首(篇),其中88%的学生不能背诵文言文。这个均值,与2002年初杭州西湖区的调查结果—— —— —人均背诵古诗39.6首比较接近[1]。小学生能够背诵多少古诗文,虽然不是衡量古典文学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但无疑是重要标准。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表明,目前小学古诗文教学还远远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偏差 调查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观念问题,广大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大意义缺乏充分认可;二是方法问题,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讲解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和积累[2]。集中表现为两“重”、两“轻”、一“缺”。 1、重字、词释义,轻整体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基本上是先对字、词进行解释,在对每句话予以翻译,最后把全篇翻译出来。这样的步骤不能说不对,但因为较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字、词、句上面,缺少了对全篇的整体认识。其实古诗词的意义不应拘泥于单个字、词的意思,多数时候一篇(首)诗、词的意义远比单个字词意义的合成丰富的多。 2、重文字翻译,轻意义领悟。因为不去做或者很少去探求诗词更深的内在意义,就谈不上领悟诗词的意境。这很难说是在学习古诗词,还像是在学习古汉语。古代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厚意蕴、哲理意味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 3、缺少对古诗词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学生无法展开想象,也就不能有较高的艺术鉴赏。由于升学考试中注重字词解释和单个句子翻译,所以教学中基本上不脱离字词解释的范围,很少有引导学生去想象进行再创造艺术鉴赏的,更不用说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了。就是翻译中,也是干巴巴的语词,总是单调、刻板的直译,稍有艺术的灵动展示。 比如,老师们为了应付考试,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等作为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小,通常只是记住了某些词句的意思和作品干巴巴的译文,至于古诗文本身,往往不能熟读成诵。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实在是本末倒置。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反思 上述现象的存在,淡化了小学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古文功底的基础作用,弱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已经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这个创新性的提法对小学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古诗文教学摆在小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课文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紧紧围绕小学生的人文培养,下大力气进行全面调整,找回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关键。 (一)在课程目标上,要做出适当调整 新课标在课堂总目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数量、篇目都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详细要求,显示了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高度重视。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分学段的子目标中,除诵读外,低年级仅为“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高年级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这样的子目标与总目标仍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应分阶段提出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并根据这一目标调整教材,才能为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还应在课程目标中细化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在课文编写上,要合理增加韵文的数量 对小学低年级,在搞好口语教学的同时,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突出韵律懿行等汉语言文学的特点,编写偶句韵语、诗歌、寡言、懿行等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新课文。传统初级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等,虽然文字不够浅显,但内涵广、容量大,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量,每三两句就是一个典故或一段历史,好读易记且又识字量大[4]。“融四岁,能让梨”六个字就把一个故事交待完毕,是现在的口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借鉴这种利用韵文集中识字的方法,把读书与识字、明理相结合,编写继承传统文化与适应现代生活相统一的新课文。 (三)在教材编排上,要加大古诗词的比例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5]这为我们编排教材提供了指南。传统文化典籍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古代文化典籍选择视野,选择一些有深度、有意境、不过时的千古名篇入选到教材中,全面增加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比重。在中低年级,要增加浅易文言文的数量,为学生更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打牢基础。对于一些流传甚广、学生早已熟悉的寓言故事,就可以直接利用原著进行学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结合现代文阅读,按年级编写阅读教材,适当安排一定的古代经典名著供学生阅读。在小学高年级,写作课不但要重视作文,也要求作简易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 ,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 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英语词汇学笔记--名词解释篇

英语词汇学笔记之“名词解释篇” 2010.1.11济南1.Word ---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tion. 2. Morpheme --- A morpheme is the minimal significant elemen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3. Free morphemes or Content morphemes (Free root)--- They are morphemes that may constitute words by themselves : cat, walk. 4. Bound Morphemes or Grammatical morphemes--- They are morphemes that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either bound or free : Catts, walk+ing. 5. Bound root --- A bound root is that part of the word that carrie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just like a free root. Unlike a free root, it is a bound form and has to combine with other morphemes to make words. Take -dict- for example: it conveys the meaning of "say or speak" as a Latin root, but not as a word. With the prefix pre-(=before) we obtain the verb predict meaning "tell beforehand". 6. Affixes --- Affixes are forms that are attached to words or word elements to modify meaning or funtion. 7. Inflectional morphemes or Inflectional affixes --- Affixes attaches to the end of words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are inflectional ,thus known as inflectional morphemes. There is the regular plural suffix -s(-es) which is added to nouns such as machines, desks. 8. Derivational morphemes or Derivational affixes--- Derivational affixes are 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9. Prefixes --- Pre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before the word, such as, pre+war. 10. Suffixes --- suf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after the word, for instance, blood+y. Derivational morphemes/ derivational affixes --- A process of forming new words by the addition of a word element. Such as prefix, suffix, combing form to an already existing word. Prefixation ----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prefix or combing form to the base. (It modify the lexical meaning of the base) Suffix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word by adding a suffix or combing form to the base and usually changing the word-class of the base. Such as boy. Boyish (noun- adjective) 11. Roo t --- A root is the basic form of a word which cannot be further analysed without total loss of identity. 12.Opaque Words--Words that are formed by one content morpheme only and cannot be analysed into parts are called opaque words, such as axe, glove. 13. Transparent Words--Words that consist of more than one morphemes and can be segmented into parts are called transparent words: workable(work+able), door-man(door+m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