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黄海明杨锦亮丁勇丽韦丽艳陈春梅陆桂兰

内容提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课题的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的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的前提是兴趣。但毋庸讳言,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师生为了应试而多做题少读书,在电视、网络的包围中甚至不读书,或者学生被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指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情倾向独立地选择图书,自我管理阅读的过程,自我评价阅读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品析、实践、质疑、联想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的目标。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读书面窄,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是经常性进行主动阅读的孩子,所读的书无非是漫画卡通或者校园小说之类的肤浅的快餐文字,患有严重的阅读偏食症。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学生视野的狭窄,语言的空洞,智力的迟钝,思想的肤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认为,唯有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方能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为落实语文新课标,推进我校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寻求出一条切实可操作的途径。

课题的开展将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我校老师的素质,丰富我校小语阅读教学理论,同时也将改变一个学生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4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早在1995年8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国台湾省于2000年8月开始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

近年来,关于语文阅读兴趣的研究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不同层面展开,同时在不同角度取得了研究成果。如1、山东高密的“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期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2、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3、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研究和深圳市黄田小学刘宪华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性教学研究”;上海闸北中学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等。以上研究,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自主能力,与本课题倡导的主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的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的一种体验活动,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并能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指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显然,要实现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将自主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中认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阅读和思想教育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掌握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 调查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并作形成原因分析。

3.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及方法思路

(一)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次提高各个层面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活动,反复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科学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注意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本课题研究,以取得具有更广泛推广价值的、可操作性强的成果。

5、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从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方法的生成;必须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根本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并进行形成原因分析,从而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寻找突破口。

2.个案研究法:选取教学和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方法。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边研究边总结,注意出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经验。

4. 行动研究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边行动边研究,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现状研究开始,通过对我校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并作形成原因,从而找出提高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由本课题组长和副组长依次制订实施方案和行动研究方案,由邓立东所长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系统培训和教学方面的相关指导,组员根据要求开展系列性的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归纳总结出提高我校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形成理论层面的和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成果。

七、研究的主要效果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们选择一(7)、四(3)、六(1)共1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前测和后测,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研究前后有了较大的提高。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变化显著。

表一:我校小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价“优”的学生只有24、1%,数据反映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程度较低,甚至有学生害怕阅读。通过1年的训练,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提高到32.1%。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由23.8%降低到12.7%。这说明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读书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生乐读、爱读的效果。

(2)我校小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改善明显。

课外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而研究进行以后,形成比较好的习惯和方法的学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占41.6 %,阅读习惯较差的也由25.2 %下降到14%。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3)我校小学生阅读能力稳中有升。

题研究前的数据,说明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比较薄弱的。研究班的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学生占从27.5%上升到33.5%,“差”的学生从19.4%下降到12.7%,显示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表四: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整体环境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无充足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无合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无有效的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课题开展以后,我们针对“三无”现象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级图书角的完善、课业负担的减少、书香家庭的评比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阅读环境这个部分的测试对比中,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环境变化比较大,阅读环境环境的改善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2、一些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有了较大的转变。

研究的开展,使不少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在研究之前,就“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原来回答“不喜欢”的有 65人,占总人数的43.6%,研究后,依然选择“不喜欢”的人数降为 30人,占研究人数的20.1%,转变明显。

案例(1):严晓雯,是四年级(4)的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小女孩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意识不强,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习作水平较差。丁老师通过了解发现:父母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用。丁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她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后,她以此为突破口,有意识地拿《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样一些故事类书籍让她看,并提出问题,设置迷团,激发她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寻求知识的欲望。再此基础上,和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向家长说明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家长转化了“读课外书没用”的这种思想,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课外读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悉心教导,严晓雯课间经常拿着书本在静静的阅读,上课专心听讲了,也比以前爱举手发言了,还能针对某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自信心明显增强。习作水平比以前大有进步,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还引用了许多课外书籍中的精彩语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赏。每天回家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在做完习题之后还能自主翻阅课外书,偶尔还能完成一些读书笔记。

案例(2):四(3)班的蒋守方同学是一个典型的见书就烦的孩子,阅读课上,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徜徉在书海中,但是他总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经常是拿出一本课外书,随意翻翻,漫不经心地看几分钟之后,就开始画书上的插图。课余时间,很多孩子都喜欢围坐在一起看童话或寓言故事等课外书,蒋守方同学只是凑上前去瞄瞄两眼后就转身过一边玩耍。韦老师了解到蒋同学父母孩子的阅读附带很强的“功利性”,专门给孩子购买一大堆学习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让他十分厌烦。另外,任课的教师过多的布置作业挤占了她课外阅读的时间,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她,完成作业已经几乎用完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

韦老师老师在家访中,跟孩子的家长阐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父母在为孩子购书时,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后来,家长定期给孩子购买了科普、故事方面的书籍,使孩子在阅读中真正得到了快乐。为了让蒋** 以及班里的其他同学有充裕的时间读书,韦老师和数学、英语老师达成一致,让大家合理布置作业,并科学地分配了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韦老师还利用每节课前的“口语交际”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或讲述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评

出优秀小读者。准备轮到蒋守方时,丁老师都会提前几天帮他准备材料,训练他朗读精彩的片段,所以连续几次课前的口语交际,蒋**都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一年来,蒋守方同学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发生很大变化。语文课上,他常常能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课前的“口语交际”时间,也能看到他手捧读书笔记本,向同学们朗读自己摘抄到的好词佳句,并且会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可喜的是,课余时间他常跟小伙伴们凑在一块儿,兴致勃勃地交流在课外读物中看到的趣事等内容。在与家长沟通时了解到,蒋同学在逛超市时,会自发的到图书架上挑选喜欢的书籍买回来专心地看,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案例(3):四(3)班陆信安同学是个贪玩好动的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课堂上老师要求读课文的时候能见他手捧着书之外,其余时间都不碰书本,只是偶尔就翻翻一些漫画书。阅读课上,手拿到书本时就胡乱地翻一翻,翻到哪就从哪随意地看。在家里,家长称其完成了家庭作业后就如痴如醉的看电视。带他去书店,他只爱买漫画书、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消遣书,偶尔买一两本作文选,却很少看。

韦老师知道要把陆信安从电视机旁拉开,必须让他真正品尝到阅读的快乐。她配合阅

读教学向陆君推荐介绍内容生动有趣的读物,如学童话类课文时,便向他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提出问题,设置谜团,向他提供书籍名单,激发他从课外阅读去寻求知识的欲望。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提

出问题:雷达是怎样的构造?它应用于哪方面?以此激发他从课外阅读去探求答案,请他

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另外,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让他扮演童话中精

彩的故事里的角色,积极地引导、评价,激发他的阅读的热情;让他试着动手把自己读到

的精彩故事描画下来,再讲给同学们听,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让

他到台上大声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并充分肯定、赏识,使

之敢于交流,从而使他更加自信,提高和保持读书的热情。为了鼓励他能继续保持读书的

热情,评选他为每月“读书之星”中的一员,让他体验阅读带给他的成功喜悦。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手段,陆信安同学逐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自主阅读的热情大大提高,课间或者阅读课上,他总是最早到图书角,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书、寓言故事等等。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他还利用放学时间到书店买回一本《鲁滨孙漂流记》,决定读完整本书,阅读兴趣得到了延伸和提高。他父母也反映,孩子比以前安静多了。

案例(4):六(3)班祝连俊和傅金荣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识字量少,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感到恐惧,理解能力很差。作文时前言不搭后语,文中经常出现给老师“填空”的现象。

杨老师经过调查后,发现他俩阅读速度慢,傅金荣同学每分钟读书字数325字,理解率55%;祝连俊同学每分钟读书字数250字,理解率65%。而且平时在阅读中很少真正进入阅读状况,课外从来不会主动阅读。

杨老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针对两个同学“识字量小”这个问题,着力于帮助他们扫除阅读的障碍。首先,训练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碰到生字不放过。同时,教给两个同学一些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紧接着,通过讨论商量,制订了傅金荣和祝连俊的课外阅读计划,由家长负责每天督促检查,老师随机抽查。此外,杨老师还督促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或者与身边的同学交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每次阅读课前,找两位学生谈心,交流读书情况,肯定他们阅读上闪光点,并指导他们找到阅读课上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然后在阅读课上鼓励他们上台交流展示。在习作讲评时,我有意识地表扬两位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归功于他们平时勤于阅读,勤于积累。

经过不断尝试,两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再视读书如畏途,平常经常能看到他们阅读的身影,读书笔记也比以前自觉了。作文里偶尔也用上一些平常课外阅读时摘抄的词语。有时还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聊书里的趣事。

案例(5):四(4)班的黄**同学是个羞涩、不善言语,学习上很一般的女孩子。她的双

亲因为生计常年不在家。丁老师从她极简单的作文看出,她很想念爸爸妈妈,很想和别人聊天。课题刚开始研究和实施时,老师经常借书给小晴,并与她爸爸联系沟通。但过了一段日子,老师发现她的“阅读记录”还是寥寥几笔。原来,她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是组长问急了,她就写上一两句话。面对她这样的情况,老师通过聊天,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推荐她看《我要当好孩子》等读物,再到与她一起分享……在这过程中,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她交“读书日记”、也没规定她每天要读多少页。但正是这样,她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写的文章慢慢“变长”,语句虽有点不通,但言之有物,并初步引用课外阅读习来的词语。更可喜的是,她开朗了许多,不再关闭自己,而是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就连她的父女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案例(6):四(4)班邓玉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课上他总是东瞧瞧,西望望,回答问题总是牛头不对马嘴。回家尽管爸妈强硬要求读书,他总敷衍了事。他连书都不摸一下,更谈不上阅读,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说起孩子的,她妈妈总是唉声叹气……丁老师积极引导,营造读书氛围,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里面放一些经典名著的少儿版、教师经常提到的课外读物、或者时下流行的获奖的少儿读物。给她推荐了合适的阅读材料,如《长不大的小英子》、《小布头奇遇记》等;并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邓玉明同学,不仅能再课堂上给同学讲故事,还能在课间操场上、学校的任意角落给同学讲故事,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也能交流看书的体会。他家里的人不再烦恼,这孩子真的变了,其关键教师引导非常重要,不强迫孩子阅读,而是根据学生需要,激发阅读的愿望与兴趣,再引导去读书。

从上案例子可以看出,只要能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阅读环境,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合适的指导方法,因材施教,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会得到提高的。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掌握了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基本状况。

为了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基本掌握了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不够浓。

阅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23.8%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令人担忧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阅读兴趣,每天花1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是很多,仅占调查人数的20%。有很多学生是在父母或老师要求下才读书的,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人数的一半。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只有16%,有小部分同学仅仅停留在15分钟左右,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学生普遍带着应付的心理阅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于兴趣的缺失,我校学生的阅读量还远远达不到课标的阅读要求。

2、我校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符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读方法的人只有24.6%,而根本没有读书计划的学生有25.2%。高年级中25%的学生有在阅读时用笔圈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几乎没有在阅读时用笔圈画的习惯。阅读后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17人愿意与人交流。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们适当的阅读方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3、我校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

情节感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识字量较少,有一半学生喜欢看娱乐漫画类书籍,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阅读内容趋向单一。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一本书拿到手,不知道如何读,大部分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问卷中问到“当读完一本书后,你能说出它的主要意思吗?”有50%的学选择“B 只能说出一点”,竟然有30%的学生选择“C 说不出来”。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会查工具书或问父母和老师来解决。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懂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在文中勾画生字词、重点词、不理解的词,要通过查字典,写词语注释。教会学生在学课文时懂得摘抄优美的句子,适当写读书笔记。

4、我校小学生读书的氛围不浓。

从表四显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环境不能令人满意。父母经常催促、指导孩子读书的占30%,从不督促的达到26.5%;孩子的朋友经常读书也仅占20%左右。原因主要是学生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整天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都无暇顾及,更别说对孩子阅读的指导了。由于学生大部分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学生自然就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另外的原因是我们学校虽然有阅览室,却没有存书,从不对学生开放,形同虚设。各个班级虽然也有书柜,但都是用来放学生的作业本、练习册、学习用具等杂物,学生下课了只会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几乎没有人会去书柜上拿书来看。因此在学校学生也没有很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因此,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孩子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形成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教师的阅读指导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不少老师没有精力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读书计划无法实施,阅读时间无法保障,班级书柜形同虚设;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完成各种作业,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加上学校没有阅览室,学校缺少阅读的浓厚氛围。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培养,自发读书的同学也因缺少必要的阅读氛围而无法持之以恒。

(2)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同时,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无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读书,贪玩,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或者在买书的时候,会盲目地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不加指导。这些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

(3)社会因素: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使不少学生觉得阅读还不如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来的愉快。这些刺激、有趣的事物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诱惑,必然导致学生兴趣转移。所以,这种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的负面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4)学生自身因素。出了外因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外,学生本身的阅读目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等因素也影响着他们对阅读的需求。首先,在阅读目的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存在着功利性的思想。在调查了解中,有部分学生直言,读课外书没什么用,纯粹是浪费时间,有时间还不如多做一点习题,考试或许还能多得几分。他们还没有理解读书的真正目的,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他们缺少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他们生活的环境制约了他们对阅读目的正确认识。其次,阅读能力和习惯方面的的因素也制约着兴趣的形成。在调查当中,有不少学生对一些众所周知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表示读不懂或者觉得没意思。由于“快餐文化”的兴起,不少学生热衷于阅读《乌龙院》《阿衰》《脑筋急转弯》等文字极少、内容肤浅的读物,这些读物客观上不需要学生费心劳力地阅读,也能够给学生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因此倍受青睐。但是,小学生长期沉迷于此,造成了阅读能力的低下,理解能力的肤浅。读到文字比较多,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的课外书时,就觉得很吃力,或者感到索然无味,阅读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我校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除了不断的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之外,还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端正他们的阅读目的,提高他们的读能力,使他们能读得懂,并真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

(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专注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往往反映了他的需要。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客观条件及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有效而具体的方法把学生的视野吸引到正确的阅读轨道上来,逐步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像刷牙洗脸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读之则精神气爽,废之则若有所失。一年来,我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课题组的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黄海明老师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课堂实录:

……

师:(指屏幕: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句子也是写景的,再仔细读一读,看看他跟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生: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的。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许许多多的花比作了——(生)海洋,把开满鲜花的大街小巷比作了——(生)山阴道。

师:作者通过比喻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遍。谁想读?

生: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师:你们的朗读激发了黄老师的热情,我也想读一读。(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老师读得好是因为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画面。我们一起想象着课文描写的画面,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生配乐读)

师:这里两句话,第一句先写实实在在的景物(板书:写实),第二句写作者的联想(板书),先写实,再联想,这样写就更生动更形象了。

……

师:……下面我们就模仿课文用“先写实,再联想”这种写景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处你喜欢的景色。

生:走进人民公园,到处鲜花盛开,争奇斗艳,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蝴蝶,快乐徜徉在花的海洋里。

生:街道上的汽车一辆连着一辆,汇成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缓缓地流向远方。

……

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在写景使“先写实,再联想”的写景方法,并适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模仿课文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学生依法而写,优美的文字流淌在笔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就感。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丁勇丽老师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师生之间饱含深情的诵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5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播放桂林漓江的视频,配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丽江的水就是这么清、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中美美的读一读生:丽江的水真清啊……

……

这个环节意在抒发师生的真实感受,从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的多边共鸣中可以看出,文本的美传递到了学生的心中。而这个美,就是通过图画、影像、音响、文字构成了的情境来实现的。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3)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小学生语文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如何做好课内阅读的巩固与延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从多层次、多角度做好课外阅读的拓展,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面是杨锦亮老师执教《詹天佑》的片段:

……

师:同学们结合下面资料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除了遇到文中提到的重重困难,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师:(出示资料——)

①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②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③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④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看了这段资料,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慈禧太后不愿为修路出钱,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资金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生:帝国主义乘机欺凌,想看中国人洋相,修筑铁路的压力巨大。

生:皇室亲戚率众闹事,不让铁路经过他们的坟地,詹天佑忍辱负重与权贵周旋,可见修筑铁路受到重重阻碍。

生:好友不幸牺牲;女婿被绑架,女儿不幸身亡……修筑京张铁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生:詹天佑不怕地理条件的恶劣,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京张铁路,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杨老师对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段时获得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课堂上,学生默默地朗读,静静地思考,感受着詹天佑遇到的重重困难,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又增添了许多敬佩之情!学生在课外资料的阅读中,对当时的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诱发了他们课后进一

步阅读的强烈愿望。

还有,丁勇丽老师老师在学习了《去年的树》一文后,可指导学生选择其他童话进行阅读,从而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韦丽艳老师学习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后,引导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增长科技知识……

(4)对学生阅读水平作出评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上,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提高阅读兴趣的强心剂。

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陈春梅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

……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小组内讨论一下,回家后我们能帮爸爸妈妈做哪些事?除了亲人,我们还有许多同学、朋友,我们能帮大家做点什么事?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帮家里烧火做饭。

生:等我长大了,我可以骑摩托车去接妈妈下夜班。

生:我要像爱迪生那样,用我的手发明很多的东西,做发明家。

师:你怎么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家呢?

生:我是看课外书知道的,爱迪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呢。

师:你真了不起,会通过看课外书掌握知识了!我们用掌声鼓励她,继续做一个知识丰富的小书虫!

(掌声,该生一脸的灿烂)

在这节课中,教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大加赞赏,这样班里的孩子必然会纷纷效仿,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把这样的鼓励常态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逐渐提高。

(5)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只有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才会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阅读产生认同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优美,形象感人,意境深邃,无不体现出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寻求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借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韦丽艳老师执教《生命生命》这一课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

师(出示杏林子的相片):同学们,看着这张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十一个慈祥的人,看到她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生: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师: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呀,也是这阳光般的微笑,让我震撼!她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非常的乐观。但是你知道吗?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满脸写着不相信)

再请你们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的一双手)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静静地看。几秒钟后,有的同学小声交谈。)生:这是手。

生:不是手。

生:是手,看!还拿着笔。

生:里面那只怎么像脚?

……

师:他说这是脚,我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子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你想到了吗?是的,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出示课件)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著作的出版,是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你想到过吗?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震撼!那么这个时候,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还是杏林子忍着病痛的一脸微笑

生:生命是杏林子靠她的毅力写下的一本本书

……

师:我知道大家体会到很多,我们不说了,把我们的感叹和震撼融入语言,读这两段话。(学生的声音比较轻,没有了开始的慷慨激昂,但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思考。)通过展示杏林子灿烂的笑容和畸形的手让学生深深的震撼,通过老师动情的渲染激发学生内心的波澜,情感的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从课文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在这样深度的思考和情感的积淀下,学生自觉地走进书本,就是水到渠成般的简单和自然。

(6)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丁勇丽老师执教《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无穷乐趣就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得到延伸。

(7)组织课堂游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2、以丰富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布置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昔日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创造适合其学习的环境,我们课题组经过近一年时间打造的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在实验班的每一间教室里都张贴着中华传统经典名句;设置学习园地;评比“读书之星”排行榜……为师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使学生每天都浸润在浓郁的阅读环境中。

(2)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解决了农民工家庭没有经济实力大量购书的困难,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几个实验班精心布置图书角,发动学生给图书角捐书,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带来了自已最爱看的图书,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同阅读的良好风气。

(3)定期推荐优秀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课题研究一开始我们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每学期都推荐两到三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读书、聊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设置评价机制,定期检查。

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要想让学生保持一种持久的课外阅读热情,必须有一种能持续刺激儿童心理的东西。因此我们定期表彰“阅读小状元”及“书香家庭”,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热情。

(5)建设“书香家庭”。

实践表明: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父母自身的阅读、学习意识和习惯是影响孩子阅读的最重要因素。儿童的阅读应与家人一同分享,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中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将学校的读书活动向学生家庭延伸。

我们给家长发了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在学生家长会上对亲子阅读进行动员。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定期给孩子买书……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为家长在读书活动中有效指导孩子的阅读,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使家长在与孩子读书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修养,推动书香班级活动的蓬勃开展。

例如:一年级(7)班的张**的妈妈说:在学校开展的《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认识到:阅读重要的是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兴趣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功的,我们便学会了耐心和平和,也学会了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为了让孩子爱读书,我们便周末带孩子去书城,孩子看书,我们也看书;有时买来了新书,我们先看看,准备和孩子交流;我们有讲故事比赛,有猜谜语,有朗读……孩子还会经常指出她认为不足的地方。现在孩子很少看漫画书,总爱看科普作品和名著。”

(6)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有人问NBA著名球星科比,为什么打篮球,他说:“我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更是对篮球的热爱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它能让我得到快乐。”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热爱和快乐本身更能让学生具有持久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如果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以后,得不到持续关注,兴趣就会慢慢消退,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讲:开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

展:开展分角色表演、小品表演等活动,强烈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在教室里,精心设置“手抄报园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等。让学生抬头就能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评:通过学生评、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在读书中的“故事大王”、“读书之星”、“演讲小天才”、“进步之星”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它们如同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3、建立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题组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星期布置给每一位学生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卡”,上面的项目有:阅读书目、日积月累(优美的词、句、段)、心得体会等,在“阅读记录卡”的使用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做好示范,指导学生做好记录。然后每周抽一次午读时间交流。当同学们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喜滋滋地上台交流他的读书心得时,对他本人来说是个展示的机遇,对广大聆听者来讲也是学习、分享的好机会。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九、课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就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达成了诸多共识,也产生了不

少困惑,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思考。

1、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需要我们在指导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受教师的直接影响很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们教师的阅读品位、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实验的实施效果。目前,我们老师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显然也需要不断提高,与学生互育共进。

3、网络(电视)世界纷繁复杂,快餐读物方兴未艾。里面既有宝藏,也有垃圾。全盘汲取显然弊多利少,拒之门外更不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快餐读物的阅读中得到知识,还需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一直思索的却尚未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问题。

5、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有:

俞冬伟励汾水《小学阅读案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王蓉:《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张冰梅:《少儿读者课外阅读指导新思路》

李素芳:《浅谈课外阅读指导》

张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组

2012.8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人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另外,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自由有活力的阅读环境更具有伸展性,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学生;兴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人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另外,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自由有活力的阅读环境更

具有伸展性,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2 诱导阅读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最新《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就应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潜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潜力。课题结题报告。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状况,用心撰写学习笔记,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校园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表时间:2016-01-22T10:50:42.7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徐艳琴[导读]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心小学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心小学333300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产生了相应的情绪、情感。 二、以身示范,与生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开学就要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 其次,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在小学六年学习中,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理论依据 ㈠课程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日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马家店镇果园中心小学 刘会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期,也是人的心灵发育期。这一时期读书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去采集。此时,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内外阅读去采集。这一阶段,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它推动人类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阅读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选好读物。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作为老师,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所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的孩子爱看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 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另一方面,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且他们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图书角摆放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孩子的图书,供孩子随时取阅。 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其他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支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校外读书环境。可建议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建议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或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长椅上,在河边,在翠绿的草地上,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再次,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使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

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是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因为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面对异彩纷呈的影像信息,书显得更加乏味,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不愿读书,既便是读也喜欢读一些连环画类的书,还有的孩子根本没读过课外书,即使是爱上网的孩子也很少有在网上阅读的。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二、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

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四、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如何培养阅读习惯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五、情景表演,提高阅读兴趣。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同时不只看学生的“演”,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比如突出“台词”——可以对原著直接引用,也可以超出文本的独特修改,还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语言。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去品,去析,去赏!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个个都喜形于色的表演起来。通过表演,不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阅读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 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 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 帮助。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马家店镇果园中心小学 会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期,也是人的心灵发育期。这一时期读书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去采集。此时,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潜心引导,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从课本容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最多的就是课本,教师要根据课本容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卡罗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介绍《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说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2、教师以身作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本身要热爱阅读。无法想像,一个自己不爱读书的教师怎能叫学生爱上阅读。知识不是通过灌输获得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领悟习得的。教师要成为积极参加阅读的表率。小学生学习习惯具有模仿性,模仿的过程是:羡慕——需要——效仿。教师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作用,如果我们的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容、心得体会,那将会引起学生效仿的浓厚兴趣。看到老师博学多才,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孩子们是多么羡慕啊! 课外时间,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大丰市实验小学谷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应运课程改革与现实学情而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着重阐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被提及到专业研究领域势在必行。 在听说读写四会技能中,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大丰这样苏北城镇,因缺失语言运用氛围,抑或由于自身对于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够坚持,许多小学生在高年级学段走向两极分化,阅读成了他们的重荷,从而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无法持之以恒下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出了差错?不,“没有教不好,只有不好教”。怎样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来改善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成孩子们语言运用自如的能力?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知识经济决定人才结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沟通交际、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否进行简单运用成为将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测评标准。所以,身为培育祖园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社会与家长们的期盼——花朵们全面绽放。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习

得并运用阅读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但这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学生们盼望着的,因此,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焕发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之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今年我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英语阅读,于2011年11月初,在全盐城市范围内举办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一月内,进行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与决赛,在阅读大赛拉下帷幕之际,我组内课题研究人员根据《新概念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不断地改进、调整使每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