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环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2)

1.1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2)

1.2项目基本组成与投资 (3)

1.3选址方案 (5)

1.4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8)

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8)

2.1.1 环境空气 (8)

2.1.2地表水 (9)

2.1.3 噪声 (9)

2.1.4 地下水 (9)

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9)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0)

3.1主要污染物排放概况 (10)

3.1.1 大气污染物 (10)

3.1.2 水污染物 (10)

3.1.3 噪声 (12)

3.1.4 工业固体废弃物 (13)

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3)

3.3环境影响及预测结果分析 (13)

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3)

3.3.2 运营期 (15)

3.4污染防治防治措施与效果 (16)

3.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6)

3.4.2 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 (16)

3.4.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18)

3.4.4 噪声防治对策 (19)

3.4.5 贮煤场和输煤系统污染防治对策 (20)

3.4.6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 (20)

3.4.7 灰场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21)

3.4.8 施工期防治措施 (21)

3.4.9 生态环境保护 (22)

3.5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 (22)

3.6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3)

3.6.1环境管理计划 (23)

3.6.2环境监测计划 (23)

3.6.3施工期环境监理 (24)

4 公众参与 (26)

5 结论 (27)

6 联系方式 (28)

1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拟新建3台220t/h燃煤锅炉,2套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辅助配套设施,并同时留有扩建条件。本工程建成后将主要满足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集中供热的需要,同时兼顾当地的用电需求。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鼓励类项目。江苏省能源局以苏能源煤电发[2013]84号文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本工程厂址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北部、现有防浪堤外侧、排洪沟西侧,为经八路和海堤路围合的三角形地块。厂址为堤外围滩堤造地的滩涂地,不占陆域土地,无拆迁,规划为建设用地;事故灰场位于厂区西北方向约6.5km,现状为鱼塘。厂址周围200m内仅南侧110m处有少数居民点,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已出具承诺函,保证于2014年年底项目竣工前完成拆迁工作。

厂址所在的连云港市灌云县属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地区一般控制区。

厂址地理位置图见图1.1-1。

图1.1-1 厂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1.2 项目基本组成与投资

(1)主要建设内容

本期建设2×B25MW背压式燃煤热电机组,其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1.2-1。

表1.2-1 项目工程特性表

(2)工程场地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0hm2,其中厂区占地面积11.5hm2,事故灰场占地面积2.0hm2。

(3)主要工艺流程

本工程以煤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工程,同步建设脱硫、脱硝系统。本期工程所用煤炭由铁路运至秦皇岛港或黄骅港下海,由海轮水运至燕尾港散货码头,转公路汽车运至电厂煤场,燃料经输煤系统和制粉系统将煤制成煤粉送至锅炉燃烧,锅炉产生的蒸汽除部分抽供热用户外,其他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接入厂内配电装置,由输电线路送出。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锅炉烟气经SCR脱硝装置和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烟气再通过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后经烟囱排入大气。脱硫和脱硝系统均不设置烟气旁路。

(4)煤源与煤质

本工程拟采用伊泰煤和蒙泰混煤为燃料,委托方已与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燃料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40万吨/年的煤炭购销意向协议。全年燃煤量设计煤种为32.41万吨,校核煤种为35.11万吨。

(5)取排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取水水源为五灌河地表水,生活用水为城市自来水。采用带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闭式循环冷却系统。本期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雨水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厂外的排洪沟。

(6)综合利用与事故灰场

工程采用“干湿分排、粗细分排和灰渣分除”的设计原则,便于综合利用。干灰由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通过管道输送至干灰库储存,本工程共设2座600m3干灰库;除渣系统采用单元制,一台炉单独设一套独立的系统,采用“锅炉渣井+刮板捞渣机+渣仓”连续排渣方式。本期协议灰、渣及石膏利用率为100%。在干灰渣及石膏综合利用受阻的情况下,多余的部分运至事故灰场分区、分类堆放。

本期工程事故灰场位于厂区西北方向约6.5km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事故灰场占地面积约2.0×104m2(30亩),位于海堤的背水侧,到海堤的距离约120m;可利用厂区到灰场之间海堤上的已有道路,进行灰渣运输。灰场区域自然地面高程约为2.3m,扣除绿化隔离带、灰场围堤、灰场管理站的占地面积,灰场有效堆灰面积约1.1×104m2,设计堆灰高度取4.5m,则灰场有效堆灰容积约为5.0×104m3,可供本期工程堆放4个月按设计煤种计算的灰渣量。

(7)工程投资

本工程环保投资9248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11650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94%。

1.3 选址方案

(1)项目靠近热负荷中心,直接向负荷中心供热供电,有利于减轻热网、电网建设和输电压力的项目,符合发改能源[2007]141号“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工业区应当尽可能集中规划建设,以实现集中供热”的要求。

(2)本项目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靠近黄海,本工程发电标煤耗166g/kWh,符合发改能源[2004]864号“在缺乏煤炭资源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规划建设发电煤耗不高于27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燃煤电站” 的要求。

(3)本工程工业用水取自五灌河,生活用水取用自来水,已取得灌云县水利局的批复同意。

(4)煤炭通过铁、海、公路联运,先由煤厂经铁路运至黄骅港或秦皇岛港,

经海路运至燕尾港码头,而后运输进厂,运输距离约2.3km,燕尾港港口有限公司已出具承诺函负责煤炭在码头的转运。

因此,本项目拟建厂址靠近热负荷中心,且煤源、水源、运输等外部建设条件落实,选址是合理的。

1.4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拟建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见表1.4-1。

表1.4-1 项目的法规、政策符合性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环境空气

灌云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0月01日~07日对6个监测点连续7天的监测结果表明:

(1)各监测点SO2和NO2小时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其中SO2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为0.055mg/m3,占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11.0%;NO2的最大1小时浓度为0.030mg/m3,占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15.0%。

(2)各个监测点的SO2、NO2、PM10及TSP的日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其中SO2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051mg/m3,

占二级标准的34.0%;NO2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027mg/m3,占二级标准的33.8%;PM10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056mg/m3,占二级标准的37.3%。厂址及灰场处TSP 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095mg/m3,占二级标准的31.7%。

2.1.2地表水

灌云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0月10日至12日,分别在电厂雨水所排入排洪沟的排水口上游500m处、下游200m处和下游500m处布置三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3个监测断面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

2.1.3 噪声

灌云县环境监测站分别于2013年10月2日~3日对本工程厂界四周及敏感点共9个监测点进行昼夜间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厂界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敏感度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2.1.4 地下水

灌云县环境监测站分别于2013年10月10日-12日对厂址和灰场周边共6个监测点进行地下水取样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监测点位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

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大气

根据估算模式SCREEN3估算,本次环评NO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最大,其对应的D10%=1961m,因此,本次大气评价范围定为以电厂为中心,边长5km×5km 的正方形。

(2)地表水

本工程废水达标处理后全部回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本次水质评价范围为电厂雨水排口上游500m至下游2km。

(3)地下水

厂区评价范围北部以海岸线为界,东部以燕尾港镇边界为界,南部以纬九路为界,西部以324省道为界,最终的评价范围大约8.9km2。

由于灰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较大,本次选取灰场所在的一个水文地质块段作

为灰场区地下水评价范围。该水文地质块段,北以海岸为界,可作为定水头边界;西边界选取为近垂直于海岸线的一条线,可作为无通量边界;南边界选取平行于海岸并离海岸约1.4km的直线段,可作为定流量边界;东以近垂直于海岸的水渠为界。整个评价区面积约2.7km2。

(4)噪声

厂界向外200m区域。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概况

3.1.1 大气污染物

本工程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和排放量见表3.1-1。

表3.1-1 本期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注:日利用时间为20h,年利用时间为5500h。

3.1.2 水污染物

l)含酸、碱废水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含酸碱废水拟先排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作为煤

场喷淋用水、干灰调湿用水或除渣系统补充水。

2)锅炉非经常性废水

锅炉非经常性废水包括锅炉化学清洗水(一般4~6年1次)、锅炉排污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除尘器冲洗水等,这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值、悬浮物等,拟经集中处理后,使排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pH:6~9;SS<70mg/L;COD<100mg/L后),用作煤场喷淋用水或除灰渣用水。

3)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排入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隔油池上部的浮油回收利用.下部的含油清水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在含油浓度<10mg/L时排到煤场作为喷淋用水。

4)煤系统排水

输煤系统的冲洗排水和煤场雨水含有大量的煤屑.此类排水拟先排入沉煤池澄清,沉煤池上部的清水在SS含量≤70mg/L时回收利用。沉煤地底部的煤屑则定期挖出返回煤堆.

5)生活污水

本工程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可通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作为厂区的绿化用水等。

6)除灰渣水

本工程采用干除灰和灰渣分除的方式。干灰采用正压气力除灰系统输送至干灰库,外送供综合利用。干灰库内综合利用剩余的干灰,经调湿后送到灰场碾压堆,无灰水排放。除渣水澄清后重复利用,不对外排放。

7)脱硫废水

本工程脱硫系统设置废水处理装置,脱硫废水经中和、絮凝、沉淀等处理后复用作干灰调湿或煤场喷淋。

上述经处理后的各类废水在厂内用不掉时,经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污口排至临港开发区的污水管网,最终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放。

正常工况下,本期工程工业、生活废水全部回收利用,不对外排放。

本工程各系统排水情况见表3.1-2。

表3.1–2 本期工程废水排放量及其处理与回用方式

3.1.3 噪声

主要噪声源有: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余热锅炉、冷却塔、空气压缩机、水泵、主变压器,锅炉对空排气管等。类比同类项目各设备的源强,同时参考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中列出的参考噪声源源强和相关文献资料,按照相对保守的原则,确定本工程各噪声源源强如表3.1-3。

表3.1-3 本工程主要设备的噪声水平及防治措施

注:1、采取厂房隔声措施的,降噪后声级测量为厂房外1m处。2、锅炉排汽为偶发噪声。

3、锅炉上部的管道表面采用阻尼隔声材料包扎,源强可控制在60dB(A)以下。

3.1.4 工业固体废弃物

电厂粉煤灰可用于生产烧结砖、粉煤灰砖、水泥混合料、直接作为混凝土掺和料等。电厂的脱硫石膏在不少领域如水泥、建材行业、建筑业等都能得到应用,尤其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石膏及石膏制品占有特殊地位。电厂已与淮安鑫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签订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意向书,协议利用量100%。

因此,本工程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前景较好。当综合利用不畅时可送到灰场分区、分类堆放。

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3.2-1。

表3.2-1 主要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

3.3 环境影响及预测结果分析

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⑴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污染和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扬尘主要是由施工建材、渣土等堆放、装卸及土石方施工引起的,

其起尘量与风力、物料堆放方式和表面含水率有关。为有效降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对施工队伍应提出具体的环保要求,包括粉质物料不应堆放太高、尽量减少物料的迎风面积、表面适时洒水或加防护围栏;汽车运输沙石、渣土或其它建筑材料要进行遮盖,必要时采取密闭专用车辆等。

⑵水体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建筑工地排水、设备清洗排水和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对于建筑工地的排水做到沉清后回用;设备和车辆冲洗应固定地点,不允许将冲洗水随时随地排放并注意节水;对设备安装时产生的少量含油污水,通过隔油池进行处理;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则需设置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用。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可将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⑶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电厂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主要设备有打桩机、推土机、挖土机、搅拌机等。

根据预测分析,在白昼,施工场地不允许使用噪声级超过100dB(A)的设备;在夜间,不允许使用噪声级超过95dB(A)的施工设备。一般不允许多台高于100dB(A)的施工设备同时运行,如果确实有必要使用多台噪声级高于100dB(A)的设备同时运行,必须选择在白天,夜间不允许多台高于95dB(A)的设备同时运行。夜间如确实因工程或施工工艺需要连续操作的高噪声,则应征得环保部门的同意。

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将使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化,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施工产生的渣土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至规定的地点进行堆放或填埋,对其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加以回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统一清运。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在施工期间,电厂应严格执行ISO14000管理,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必须执行ISO14000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⑸生态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开挖、回填、厂内道路修建、管道铺设、挡土墙、护坡、排洪沟及防护堤的修建,不可避免会产生弃土、弃渣。在建设工程中,应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在施工工程中要设置临时堆渣场,并要求临时堆渣场的拦渣率达95%以上。

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建设,电厂建设区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要求达20%以上。

3.3.2 运营期

(1)环境空气

本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布袋除尘器、低氮燃烧器和SCR脱硝装置有效控制SO2、NO x和烟尘的排放浓度,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要求;经预测,评价区内SO2、NO2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烟尘的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亦满足二级标准。

(2)一般排水

本工程实行清污分流,不设污水排口。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正常工况下,仅4~6年1次的锅炉烟气侧冲洗排水(400m3)和空气预热器水冲洗排水(400m3)外排入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

因此,本工程一般排水对厂址周边水体的影响很小。

(3)地下水环境

本工程厂区及灰场采用有效防渗措施,无废污水外排,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4)噪声

在采取相应噪声防治措施后,昼、夜间厂界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声敏感点的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固体废物

产生的灰、渣及石膏将被全部综合利用,当综合利用不畅时,运至事故灰场分区堆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4 污染防治防治措施与效果

3.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SO2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配套建设脱硫设施,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烟气旁路,不设GGH),本次环评综合脱硫效率按96.5%考虑。

本工程烟气脱硫系统,不设烟气换热器(GGH),不设置旁路烟道,脱硫增压风机与锅炉引风机合并设置,不单独设置脱硫增压风机。为了有效解决“石膏雨”及烟囱“白龙”现象,脱硫烟气系统后设置湿式静电除尘器。脱硫原烟气从引风机出口烟道引出,进入吸收塔洗涤脱除SO2,清洁后的净烟气排入湿式静电除尘器,进一步脱除净烟气中带有的超细粉尘和石膏,最后进入烟囱排放。SO2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的要求。

(2)NO x防治对策

本工程在低氮燃烧的基础上进行SCR脱硝,不设旁路,脱硝效率不低于80%,NO2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的要求。

(3)烟尘防治对策

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大于99.9%,加上湿法脱硫50%的烟尘脱除率,总除尘效率99.95%以上,烟尘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的要求。

(4)烟气监控计划

本工程在烟囱上装设烟气连续监测装置,并符合《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的要求。

(5)烟囱高度

本工程新建150m高烟囱,排放烟气污染物浓度能够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要求。

3.4.2 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运行时产生的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化学水处理装置的酸碱废水、锅炉酸洗排水、锅炉烟道冲洗排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脱硫废水等。废水中主要是COD、pH、悬浮物、重金属、氟离子等指标超标。各类废水经处理后尽可能重复利用。

l)含酸、碱废水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含酸碱废水拟先排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作为煤场喷淋用水、干灰调湿用水或除渣系统补充水。

2)锅炉非经常性废水

锅炉非经常性废水包括锅炉化学清洗水(一般4~6年1次)、锅炉排污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除尘器冲洗水等,这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值、悬浮物等,拟经集中处理后,使排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pH:6~9;SS<70mg/L;COD<100mg/L后),用作煤场喷淋用水或除灰渣用水。

3)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排入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隔油池上部的浮油回收利用.下部的含油清水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在含油浓度<10mg/L时排到煤场作为喷淋用水。

4)煤系统排水

输煤系统的冲洗排水和煤场雨水含有大量的煤屑.此类排水拟先排入沉煤池澄清,沉煤池上部的清水在SS含量≤70mg/L时回收利用。沉煤地底部的煤屑则定期挖出返回煤堆.

5)生活污水

本工程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可通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作为厂区的绿化用水等。

6)除灰渣水

本工程采用干除灰和灰渣分除的方式。干灰采用正压气力除灰系统输送至干灰库,外送供综合利用。干灰库内综合利用剩余的干灰,经调湿后送到灰场碾压堆,无灰水排放。除渣水澄清后重复利用,不对外排放。

7)脱硫废水

本工程脱硫系统设置废水处理装置,脱硫废水经中和、絮凝、沉淀等处理后复用作干灰调湿或煤场喷淋。

上述经处理后的各类废水在厂内用不掉时,通过排污口排至临港开发区的污水管网,最终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放。

8)雨水排水

本期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道收集至雨水泵站,由雨水泵

提升排至厂区外边的排洪沟中。

3.4.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本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

(1)分区

根据厂址各生产、生活功能单元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对可能泄漏污染物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

①重点污染防治区

指位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泄漏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

②一般污染防治区

上述重点污染防治区以外的其他建筑区,如厂区道路、办公区、输电变电区等。

(2)重点控制区域防渗措施

针对不同防渗区域的不同要求,在满足防渗标准要求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防渗有效的措施:

①液氨罐区、油罐区

地面采用水泥硬化和严格防渗、防腐和防爆措施,罐区周围须设置具有强防渗性的围堰和集水沟。罐区基础的防渗,需从上至下依次采用“沥青砂绝缘层+砂垫层+长丝无纺土工布+1.5mm厚HDPE 防渗膜(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500mm厚度粘土”的防渗方式。

②化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

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四周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池体底部除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外,还将在其下铺设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防渗膜上覆500mm厚的粘土,HDPE防渗膜厚度1.5mm(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

③煤场

地面上部铺设防渗钢筋混凝土,混凝土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在其下铺设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防渗膜上覆500mm厚的粘土,HDPE防渗膜厚度 1.5mm(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

④事故油池

600mm厚的C30耐油混凝土,抗渗等级P6,使渗透系数为1×10-11cm/s~1×10-12cm/s。

⑤污水管网

污水管道尽量架空铺设,如采用地下管道,应加强地下管道及设施的固化和密封,采用防腐蚀、防爆材料,防止发生沉降引起渗漏,并按明渠明沟敷设。埋地管道防渗(厂区),需依次采用“中粗砂回填+长丝无纺土工布+2mm厚HDPE 土工膜+长丝无纺土工布+中砂垫层+原土夯实”的结构进行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

(3)一般污染控制区

在抗渗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中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其下铺砌砂石基层,原土夯实,可达到防渗的目的。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与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的目的。

(4)灰场区污染防治控制措施

灰场的防渗:灰场内场填土后,采用两布一膜150g/m2‖1.0mm‖150g/m2的方式进行防渗处理;边坡防渗,先对岸坡进行修整,铺土0.3m,一层土工膜(两布一膜,150g/m2‖1.0mm‖150g/m2),再铺土或袋装灰0.5m压实。

3.4.4 噪声防治对策

(1)本期工程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各主要设备的声源量级控制要求必须在设备采购中作为技术参数之一向供货商正式提出;

(2)在锅炉的对空排汽管道、安全阀排汽管道上设置排汽消声器,一般可降噪15~30dB(A);

(3)电厂锅炉房内的送风机、引风机装设消声器,以降低送风机口、引风机口的气流噪声,一般可降噪20~25dB(A);

(4)机、炉控制室及主控室设置双层隔音窗,双层门,室顶棚装吸音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