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降压制剂疗效及长效性的研究_郭振勇

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降压制剂疗效及长效性的研究_郭振勇

泽兰10g ,太子参18g ,瓜蒌15g ,薤白8g ,半夏6g ,郁金10g ,黄精12g ,

地龙20g ,丹参15g ,隔日1剂。2周后胸闷明显改善,血压:120/70 75mmHg 。用药6周后,胸闷症状基本消失。血压110 120/70 80mmHg 。服药3个半月后,冠脉造影结果(见图1 4):右冠,左主干无明显狭窄。前降支中段,回旋支中段管壁不光滑,狭窄约30%。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ST-T 均基本正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壁稍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生化:TC 5.10mmol /L ,LDL-C 2.38mmol /L ,HDL-C 1.16mmol /L

图1右冠中段治疗前图2右冠中段治疗后图3

左主干治疗前

图4

左主干治疗后

4.讨论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进一步发展为“久病入络”、“久病入血”,导致瘀血、痰浊的产生。从病理及病理生理来讲,持久的高血压可致左室肥厚、动脉硬化、血脂代谢异常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改

变。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已不是单纯的降低血压,而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单纯西医降压药只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

尚无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左归饮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丹参、红花、赤芍、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通过改善微循环及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靶器官血流供应。半夏、天麻、茯苓、白术等祛风化痰,具有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本文以滋肾补肾、活血祛瘀、祛风化痰三方并用调整阴阳、疏通血脉,改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血液供应,从根本上解除病程中不可逆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中医中药在降压、

调脂方面虽不及西药快捷,但其作用缓和而持久,对高血压病的长期防治有重要意义。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长期服用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

但存在不良反应;而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仍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才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史载祥

[1]

认为: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对症

状显著者,在选用西药的同时按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早期介入,待症状缓解或消失,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中药也可兼顾服用方便的因素,简化处方改为成药以至逐步减停。过程可能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问,

达到对高血压的满意疗效。参考文献

1

李格,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思路和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4(3);235-237.收稿日期:2012-6-5

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降压制剂疗效及长效性的研究

郭振勇

黄水英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七医院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降压制剂与单药氨氯地平在降压疗效及降压长效性方面的比较。方法入

选30例目前使用单药氨氯地平5mg 一天一次口服降压的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予以更换为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倍博特观察8周后对比前后血压控制程度及降压治疗长效性。结果

换药治疗前后收缩压SBP 和舒张压DBP 进行比

较,经t 检验差异有显著差异,P <0.01;倍博特降压T /P 比值82%,可每天1次服药,长期用药依从性好。结论治疗前

后,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显示了良好的降压效果,谷峰比值高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显示了倍博特降压长效性,符

合1天1次的治疗要求。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

疗效

长效

高血压作为全球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

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人群的血压水平从110/30mmHg 开始,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危险将持续增加,当血压达120 129/80 85mmhg 水平时,心血管疾病发病危·

74·

险将增加1倍。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将患者血压降至适当水平,防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降压疗效和寻找临床最佳的降压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门诊,按照WHO标准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30例患者均为1 2级高血压,目前已单用氨氯地平5mg,1天1次,治疗1年以上,血压未达标,单制剂血压控制在140?5.3mmHg/90?4.8mmHg,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8?9岁,病程18?8月。

排除对象:①继发性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②服单制剂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改用复方制剂后血压仍大于150/100mmHg者;③不能耐受复方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如产生严重干咳及药物过敏,血压异常下降至110/60mmHg以下;④肝、肾、肺、脑、内分泌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每个受试者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当日诊所血压值。换药后每周同一时间按上述方法测量至8周。

1.2.2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缚于受试者左上臂,受试者保持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要求受试者上午6∶00 7∶00起床,晚上21∶00 22∶00睡觉,若24小时内有效监测次数少于应获得次数的80%,否则重测。分别监测换药前、换药后8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量间隔时间为白昼30分钟,夜间60分钟,比较前后血压变化规律,分别计算24小时SBP、DBP、T/P。

1.2.3服药方法:单制剂氨氯地平(东瑞制药)5mg,1天1次,换用药为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80/5mg单片复方制剂,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天1次,随访8周。

1.2.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09 1985年常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规划的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降压谷峰比值(T/P)采用前后对照方法,观察动态血压每小时的平均读数,取服药后最后3小时血压平均下降均值为谷效应值,以服药后24小时内血压最大下降值与前后各1小时,共3小时的平均值为峰效应值。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前后降压幅度比较换药治疗后SBP、DBP与换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

表1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n=30,x?s,mmHg)

血压(mmhg)氨氯地平治疗换成倍博特后差值收缩压140?5.3132?3.38?2.0

舒张压90?4.885?3.55?1.2

注:*t检验P<0.01。

2.2换药前后动态血压见表2。

表2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比较(n=30,x?s,mmHg)项目氨氯地平治疗倍博特治疗差值24h动态收缩压136+4.8128?5.17?0.8

24h动态舒张压86?3.281?2.95?0.6

白昼动态收缩压141?4.2136?3.45?1.2

白昼动态舒张压87?3.982?4.25?0.3

夜间动态收缩压133?4.5128?3.45?1.1

夜间动态舒张压83?3.178?2.95?0.8注:换药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降压T/P比值收缩压T/P比值,氨氯地平为79%,倍博特为82%;舒张压谷峰比值则分别为52%和60%,均显示了其降压长效性,可以满足1天1次的口服治疗方案。

2.4不良事件氨氯地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其中1例为头痛伴轻度腹胀,2例为轻度下肢浮肿,均能坚持服药。倍博特组发生率为6.6%,其中2例均表现为轻度头胀痛,能坚持服药。

3.讨论

在降压治疗方面,同一组患者在换用复方制剂后,24-ABp,d-ABp和n-ABp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下降约8mmHg左右。倍博特显示了谷峰比值显著高于50%,显示了其良好的长效降压作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平缓长久,长期用药依从性好。

血压的长期升高,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降压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起,大量降压药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五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杭剂(ARB)。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都是经过寻找医学考验的降压药物,不仅各自在降压效果上获得丰富的证据,同时,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为高血压患者带来长远获益。倍博特作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单片复方制剂,不仅在降压疗效上吸取了两者的长处,同时,长效平稳的降压,方便服用,为患者带来更多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7:579-609.

2王增武,李贤,等.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演变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033-1036.

3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22.

4钟忠辉,刘国树,孟凡华,等.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的降压效果[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7:293-296.

收稿日期:2012-5-27

·

8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