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技术》课件(1)

《制冷技术》课件(1)

《制冷技术》课件(1)
《制冷技术》课件(1)

1.1 概述

1.1.1 什么是制冷技术?

是研究和处理低温工程问题、满足人们对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1.1.2 制冷技术应用范畴

1. 空调制冷技术

2. 普通制冷技术

3. 冷藏冷冻技术

4. 低温制冷技术

5. 超低温制冷技术

1.1.3 制冷技术面临挑战

1. 实现CFCs和HCFs的完备替代,保护大气臭氧层免遭破坏和抑制温室效应

2. 改善制冷空调设备和系统效率, 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3. 高新技术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应用

1.2 制冷技术内容

1.2.1制冷定义

制冷(refrigeration)是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降温,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注意:

1.制冷是将被冷却物体温度降到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2.制冷是将热量由低温转移到高温的过程。

3.制冷是消耗能量的过程。

4. 制冷由制冷机械和制冷剂循环来实现。

1.2.2 制冷技术重点

1.制冷方方式多样化及其特点

2.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和计算(log-p图使用)3.制冷剂特性

4.制冷机械设备性能及节能

5.制冷装置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机电一体化)

1.2.3 制冷温度划分

1. 普通制冷: 温度高于120K

深度制冷:温度在 120 ~ 20K

低温制冷:温度在 20 ~ O.3K

超低温制冷: 温度低于 0.3K

2. 作用:

(1)根据制冷技术学科的温度特点去探索和应用。(2)表明制冷温度范围不同,制冷方式,原理、制

冷工质和设备性能间有差别。

1.3 制冷方法简介

本课程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制冷方式:

(1)蒸气压缩式制冷

(2)蒸气喷射式制冷

(3)吸收式制冷

(4)吸附式制冷

(5)空气膨胀制冷

(6)热电制冷

1.3.1 蒸气压缩式制冷

1.工作原理:

(1)利用制冷剂气、液相变完成热量转移;(2)利用机械式地压缩和膨胀完成制冷剂相变而制冷。

2.制冷设备与制冷剂相匹配:

3.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蒸发器

2—节流装置

3—冷凝器

4—压缩机

5—原动机

4. 特点:

(1)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制冷循环效率较高

(3)能量调节灵活,制冷温度范围广

(4)机电一体化程度较高

(5)各种压缩机适应性能好

(6)制冷温度过低时单级制冷循环效率较低

1.3.2 蒸气喷射式制冷

1. 工作原理:

(1)高压工作蒸气引射制冷剂低压蒸发而制冷

(2)低压工作蒸气与制冷剂蒸气混合后扩压冷凝

(3)消耗热能产生高压工作蒸气

(4)工作蒸气与制冷剂为相同工质

2. 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示意图

1—喷射器(a一喷嘴b一扩压器c一吸人室),2—冷凝器3—压力锅炉,4—制冷剂泵,5—节流装置6—冷媒水泵7—蒸发器,8—空调用户末端系统

3.特点:

(1)制冷循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2)没有运动部件,可靠性高

(3)能利用一次能源

(4)不足之处是所需工作蒸气的压力高,喷射器流动损失大而效率低

(5)喷射器增压与蒸气压缩式循环相结合使用,提高效率

1.3.3 吸收式制冷

1. 吸收原理:

利用吸收剂吸收气化的制冷剂蒸气,制冷剂气化带走气化潜热而产生制冷效应。吸收了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剂在发生器中消耗热能而释放出制冷剂蒸气,重新恢复吸收能力。

2. 吸收对:

吸收式制冷中吸收蒸气的介质叫吸收剂,被吸收蒸气是制冷剂。二者称为吸收对。吸收剂沸点高,制冷剂沸点低。二者组成非挥发性溶质溶液。

例:溴化锂—水、水—氨等。

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示意图:

1—溶液泵

2—发生器

3—冷凝器

4—制冷剂节流

装置

5—蒸发器

6—吸收器

7—吸收剂节流

装置

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图:

(1)制冷剂循环由 3、 4、

5、 6、 1和2组成。工作时,外

界热量给2内稀溶液加热沸腾发

生出高压制冷剂蒸气进3,被冷

却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液体经

4 节流后到 5内蒸发产生制冷效

应。低压制冷剂蒸气进入 6内

由浓吸收剂吸收。

(2)吸收剂循环由 2、 7、

6、 1组成。工作时, 2内稀溶

液被加热蒸发出制冷剂蒸气变

为浓溶液,经过7节流后到 6内

吸收从5的制冷剂蒸气变为稀溶

液,稀溶液由 1增压并送入 2加

热释放制冷剂蒸气,重变为浓

溶液,周而复始循环。 1—溶液泵,2—发生器, 3—冷凝器,4—制冷剂节流装置 5—蒸发器,6—吸收器 7—吸收剂节流装置

5. 特点:

(1)以一次能源热能为驱动能源

(2)利用低品位热能(废气热、废水热)(3)节约电耗

(4)运转部件少,噪音低

(5)机组处于真空状态,安全可靠

(6)采用冷热电联产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4 吸附式制冷

1. 吸附原理:

固体微孔材料具有吸附气体的特性。不同固体吸附剂对不同制冷剂气体产生吸附效应。吸附能力随吸附剂温度而变化:降低吸附剂温度吸附能力增强(吸附);升高其温度吸附能力减弱(脱附)。

2. 吸附对:

吸附式制冷中吸附蒸气的固体叫吸附剂,被吸附蒸气是制冷剂。二者称为吸附对。例:沸石—水、硅胶—水、活性碳—甲醇、金属氢化物—氢等

3. 吸收式和吸附式的区别

(1)相同点:二者均利用制冷剂相变(蒸发和冷凝)传递热量,均利用工质对相互作用制冷。(2)相异点:吸附式制冷利用固体介质吸附制冷剂蒸气,并通过降温和升温来进行吸附和脱附过程,完成制冷;吸收式制冷利用液体吸收剂来吸收制冷剂蒸气,并通过发生和吸收过程使吸收剂浓、稀变化,完成制冷。

制冷技术最新进展总结

制冷技术最新进展 考试时间:第十七周周一,第三、四节 填空、简答、问答 第一章 1.制冷工质的分类:(1)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物(He、NH3、H2O、CO2)、氟利昂(R22、R134a、R407C、R410a)、烷烃类(R290、R600a);(2)按组成分为---单一组分(CO2、R22、R600a)、混合工质,其中混合工质又分为共沸工质(R502、R507)和非共沸工质(R407C、R410a) 2.制冷工质的命名: 1)无机化合物:R7( XX ) XX-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氟利昂和烷烃类烷烃类分子通式:CmH2m+2 氟利昂分子通式:CmHnFxClyBrz 简写符号:R(m-1)(n+1)(x)B (z) n+x+y+z=2m+2 数值为零时省去不写 同分异构体在其最后加小写英文字母 3)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4( XX) XX-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5(XX) XX-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3.氟利昂对大气的危害:1 对臭氧层的破坏和耗损 2 温室效应 4.ODP 与GWP:ODP------臭氧层消耗指数(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相对于R11 GWP: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相对于CO2 5.制冷工质的替代路线:1 采用HFCs制冷剂替代;2 采用天然工质替代 6 采用天然工质替代的理由:1、HFC物质的GWP太高,已列入《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清单2、HFC 物质还可能有不可预测的后果3、全球性环保问题比只有局域性伤害的可燃性更严重4、小型制冷设备(冰箱)HC的泄漏量很少5、相信21世纪将是天然工质的世纪6、在小型的家用冰箱类制冷设备中,可使用HC 7、大中型制冷空调设备,在没有证据表明其安全可靠时,拒绝使用HC ,一般使用HFC及混合物、HCFC及混合物、NH3 8、CO2开始使用 7.替代制冷剂实用性质研究:(1)制冷剂电气性质-介电常数、导电率与击穿电压(2)制冷剂与润滑油和材料的相容性::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的溶解度模型、混合物的溶解度及对粘度的影响、油添加剂对轴承负载能力、热稳定性、水解性、分子筛相容性及毛细管堵塞的影响、制冷剂/润滑油对电动机材料的相容性(3)压缩机的重新设计 8.HFCs制冷剂的实用化: 1、润滑油(1)POE (Polyolester)聚酯油:linear type POE-润滑性好,吸水性和水解性强;branched chain type POE-highly stable POE-稳定性好;mixed POE-稳定性好(2)PVE (Polyvinyl ether)聚乙烯醚类化合物:优良的润滑性和弱的水解性 2、提高COP (1)高效压缩机(2)高效换热技术(3)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匹配(4)运行、使 用过程中的节能 第二章 1.CO2制冷工质的性质:CO2是与环境最为友善的制冷工质、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高、优良的流动传热特性、CO2制冷循环的压缩比低、价格低廉、临界温度太低 2.CO2跨(超)临界循环的研究和应用:以空气为冷、热源的制冷和热泵系统、以水或盐水为冷、热源的各种热泵系统、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用做低温级。

制冷技术概述

第一章概论 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1.1.1.制冷的基本概念 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 2.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 2.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最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大中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空调装置,家用空调等。近年来,家用空调器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家电产品之一。2003年我国家用空调器的年产量达3500万台,出口1000多万台,中国已成为世界空调产品的生产基地,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工业空调不仅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条件,而且也包括有利于生产和制造而作的空气调节。如:在冷天或炎热环境中,以维持工人可以接受的工作条件;纺织业、精密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和生物医药等生产行业为了保证一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需要空气调节系统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 1.1. 2.2.工农业生产

低温制冷技术新发展

低温制冷技术新发展
巨永林
上海交通大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主要内容
1 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简介 2 高能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 3 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ITER) 4 空间红外探测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1 国际大科学工程
投资大(30-120亿美元) 时间长(10-20年) 国际合作(十几-上百个国家)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美国能源部20年大科 学工程发展规划
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公布 了二十年中长期大科学工程 发展规划,共28项,拟投资 120亿美元。这些大工程项 目中的80%是以低温与超导 技术为工程基础的。 “这些大科学工程将使科学 发生革命,使美国科学位于 世界前沿,将会产生重大科 学发现,对人类社会做出重 大贡献”Spencer Abraham (美国能源部长)

28个项目

? ? ? ? ? ? ? ? ? ? ? ? ?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散裂中子源) 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 Joint Dark Energy Mission(联合暗能量计划) NSLS upgrade(同步辐射光源-升级计划) Free Electron Laser(自由电子激光器) RHIC-B(相对重离子对撞机-B计划) e-RHIC(电子-相对重离子对撞机) Double Beta Decay(双Beta衰变) Super Neutrino Beam(超级中微子束) Fusion Energy Contingency(聚变能约束) BTeV(千亿电子伏特加速器) ILC(国际直线加速器) ……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现代几种简单的制冷技术

目录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2) 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第2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6) 第二章传统的制冷物质与制冷技术 (7) 第1节制冷剂的历史[4] (7) 第2节传统制冷技术的简单介绍 (7) 第三章半导体制冷 (10) 第1节半导体[4] (10) 第2节半导体制冷器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一章 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第1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有能量,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进行能量之间的转换,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但是能量的总和不会改变,这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自然界的基础规律之一,也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论基础[2]。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在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为: W U Q +?= (1.1.1) 式中Q 为系统中的热量,U ?表示热力学能的变化量,W 为与环境交换的功。式中热力学能变化量U ?、热量Q 、和功W 都是代数值,可正可负,系统吸热Q 值为正,放热Q 值为负;同理,系统对外做功W 为正,反之为负。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大时,U ?为正。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热力学系统内,热力学变化量U ?与对环境做的功的总和为系统中的总热量。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准静态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时刻,系统都处于平衡态。 说简单些,就是在一个系统中,热和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消耗一定量的热即可产生一定量的功,同时,消耗一定量的功会产生一定量的热,但其二者之和是保持不变的一个固定值。 热力学的第一定律解析式的微分形式为 W dU Q δδ+= (1.1.2) 2、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1] 下面我们来看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下的一些简单的能量转换。 (1)等体过程 等体过程即使在系统体积保持不变,外界做功为零,故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可得出

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引言: 20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只是能源,而21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则是能源危机。这说明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32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20%,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天然气也已经超过16%是进口,昨日的煤炭大国在2010年也已经是变成了净进口国。近年来,由于传统的制冷空调设备对氟利昂类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电能的大量消耗成为导致当前环境与能源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因此,研制和发展对臭氧层无损耗、无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的节能环保型的制冷技术是制冷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太阳能制冷 1、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后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有是可再生能源,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具有无可避免的自然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2/3以上的地区日照大于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大每年7000亿吨标准煤[1]。 2、原理: 主要有吸收式、吸附式、冷管式、除湿式、喷射式和光伏等制冷类型[2-3] (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来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储存液态冷剂的相变潜热来储存能量,利用其在低压低温下气化而制冷,目前为止示范应用最多的太阳能空调方式。多为溴化锂—水系统,也有的采用氨—水系统。 (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将收式制冷相结合的一种蒸发制冷,以太阳能为热源,采用的工质对通常为活性碳—甲醇、分子筛—水、硅胶—水及氯化钙一氨等,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吸附床加热后用于脱附制冷剂,通过加热脱附——冷凝——吸附——蒸发等几个环节实现制冷。 (3) 太阳能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开放循环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基本特征是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冷却,也是一种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的空调系统。 (4)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使低沸点工质变为高压蒸汽,通过喷管时因流出速度高、压力低,在吸入室周围吸引蒸发器内生成的低压蒸汽进入混合室,同时制冷剂任蒸发器中汽化而达到制冷效果。 (5)太阳能冷管制冷:这是一种间歇式制冷,主要结构是由太阳能冷管、集热箱、制冷箱、蓄冷器和冷却水回路等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吸附式制冷系统 (6)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该系统由太阳能光电转换器(太阳能电池)、数控匹配器、储能设备(蓄电池)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四部分组成。太阳能光电转换器输出直流电,一部分直接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制冷运行,另一部分则进入储能设备储存,以供阴天或晚上使用,保证系统可以全天候正常运行。[2-3] 3、优点: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确定设计方案 (1)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 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 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 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 六、辅助设备选型 (9) 七、管径的计算 (10) 八、水泵系统 (12) 九、保温层 (12) 十、噪声控制 (12) 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 十二、参考资料 (14)

一、确定设计方案 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即: ℃71=z t ℃122=z t ℃5.261=l t ℃ 1.352=l t kW Q 1200=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2.1确定蒸发温度0t :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 ℃ 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 ℃ 6.38 5.31.35 5.32=+=+=l k t t 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 ℃ 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发展及应用 摘要: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作为一门科学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温度。制冷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国防及建筑等领域。制冷技术发展和应用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尖端科学研究及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食品贮藏保鲜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甚至必不可少。 正文:1. 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 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作为一门科学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温度。 现代的制冷技术,是18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人们很早已懂得冷的利用。我国古代就有人用天然冰冷藏食品和防暑降温。马可·波罗在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制冷和造冰窖的方法有详细的记述。 1755年爱丁堡的化学教师库仑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他的学生布拉克从本质上解释了融化和气化现象,提出了潜热的概念,并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在普冷方面,1834年发明家波尔金斯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并正式申请了英国第6662号专利。到1875年卡利和林德用氨作制冷剂,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开始占有统治地位。 在此期间,空气绝热膨胀会显著降低空气温度的现象开始用于制冷。1844年,医生高里用封闭循环的空气制冷机为患者建立了一座空调站,空气制冷机使他一举成名。威廉·西门斯在空气制冷机中引入了回热器,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1859年,卡列发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申请了原理专利。1910年左右,马利斯·莱兰克发明了蒸气喷射式制冷系统。 到20世纪,制冷技术有了更大发展。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研制成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米里杰发现氟里昂制冷剂并用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伯宁顿发明回热式除湿器循环以及热泵的出现,均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制冷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生活中,制冷广泛用于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适性空气调节,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的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低温进行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也离不开制冷,深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还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现代技术进步是伴随着制冷技术发展起来的。 2.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国防及建筑等领域。制冷技术发展和应用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尖端科学研究及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食品贮藏保鲜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空调制冷技术结课论文

2013级暖通空调结课论文 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 与建筑节能 学生姓名:李刚 学号:201305104101 指导教师:李琼 所在学院:建筑工程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呼和浩特市某办公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多样化细节化,对于建筑物内的环境要求也日益增加,舒适和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追求的趋势,伴随着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通过分析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在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对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暖通空调,环保节能,解决方案 HVA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odern concept of people's live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ans of details, to the environment within a building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comfortable and high 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become the trend, with the tot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rising year by year, and HVAC system i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VAC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compos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in the energy saving problems, HVAC control system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Keywords: HVA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olution 1 引言

制冷技术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制冷是指用()的方法将()的热量移向周围环境介质,使其达到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在所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低温。 2?最简单的制冷机由()、()、()和()四个部件并依次用管道连成封闭的系统所组成。 3?蒸气压缩式制冷以消耗()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4?节流前液体制冷剂的过冷会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理论压缩功()。 5?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 6?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制冷剂为(),吸收剂为()。 7?活塞式压缩机按密封方式可分为()、()和()三类。 8?活塞式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受()、()、()、()影响。 9?壳管式冷凝器管束内流动(),管间流动()。 10?空调用制冷系统中,水管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 ( ) A .普通制冷 B .深度制冷 C .低温制冷 D .超低温制冷 2?下列制冷方法中不属于液体汽化法的是() A .蒸气压缩式制冷 B .气体膨胀制冷 C .蒸汽喷射制冷 D .吸收式制冷 3?下列属于速度型压缩机的是() A .活塞式压缩机 B .螺杆式压缩机 C .回转式压缩机 D .离心式压缩机 4?将制冷系统中不能在冷凝器中液化的气体分离掉的设备是() A. 油分离器 B. 气液分离器 C. 空气分离器 D. 过滤器 5?()一定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A .蒸气有害过热 B .液体过冷 C .回热循环 D .蒸气有效过热 6?国际上规定用字母()和后面跟着的数字作为表示制冷剂的代号。 A. A B. L C. R D. Z

国内溴化锂制冷机发展新动向

国内溴化锂制冷机发展新动向 0引言 1966年我国第一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距今已有43年历史。在这四十多年间,我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技术和产品嫩生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溴化锂制冷机技术由以前的仿制到后来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直至今天已引信世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溴化锂制冷机产品也已从主要依赖进口,发展成溴化锂制冷机的生产在国和出口国。目前,我国的溴化锂制冷机已远销美国、欧盟、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广大地区。 1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整体制冷、空调行业已经很发达,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核心技术依然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并以专利的形式制衡着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 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发展初期,政府就采取了一个完全开放的态度,从未制定过任何保护内资或外资、国营或私营企业的相关政策。这就造就了溴化锂制冷机行业成为中国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在不大的市场份额下,簇挤着近百家生产溴化锂制冷机产品的各类企业。也正是由于政府的这

种开放政策,经过近20年市场的风云变换,一些注重产品核心技术、积极寻求正确解决方法的优秀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而在我国真正从事溴化锂制冷机制造业的企业约有八、九家。特别是内资企业,都建立了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开发、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行业是我国制冷、空调领域中少有的拥有全部核心技术的行业。 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空调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到底属于哪个行业的产品?这个问题决定了它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的关键。从溴化锂制冷机面世以来,多数人都将它划归于空调产品,特别是这些年来经过同行业的共同努力,将溴化锂吸收式技术空前提高以后,溴化锂制冷机更在广泛应用于空调领域。于是乎“中央空调”、“?空调”、“非电空调”等称呼都冠以溴化锂制冷机身上,好像溴化锂制冷机就只是一个空调产品。 而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特殊性,有些暖通空调界士总会有意无意间将其视为空调业的另类,认为其没有发展前途,市场将会逐渐萎缩。 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大型制冷设备,如果将它公公用于空调,会是很片面的行为。放眼国内外,凡是生产大型制冷设备的

(精品)《空调用制冷技术》自学指导书(刘海涛)要点79

《空调用制冷技术》自学指导书及习题集 中原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一部分《空调用制冷技术》自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空调用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工制冷的各种方法、原理、系统和设备。为将来从事制冷技术方面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规划、以及制冷空调工程装置的运行管理打下系统制冷技术基础。由于制冷空调系统与设备在楼宇建筑的公用设施中占重要地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公用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要求的知识面涵盖了制冷技术方面。 二、自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各种制冷方法的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制冷循环及制冷机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 3. 熟悉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单级循环的热力计算 4. 掌握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 5. 掌握空调用冷水机组的类型和特点 三、自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主要内容: (一)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二)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四)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自学要求: 1、掌握理想制冷循环及理想制冷系数的计算 2、掌握理论循环过程 3、熟悉制冷系数的概念、压焓图、单级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4、了解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课题二:制冷剂和载冷剂 主要内容: (一)制冷剂 (二)载冷剂 自学要求: 1、掌握制冷剂的分类及常用制冷剂的特点 2、掌握载冷剂的分类及盐水的性质 3、理解对制冷剂在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4、了解CFC的限用和替代物的选择 课题三: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 主要内容: (一)制冷压缩机、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二)冷凝器与蒸发器 (三)节流机构、控制仪表 (四)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五)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的选型 自学要求: 1、掌握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和基本构造 2、掌握冷凝器、蒸发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节流阀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4、掌握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5、理解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6、理解输气系数的概念、压缩机的功率与效率的概念 7、应用冷水机组特点,正确选择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 8、了解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总体结构 课题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主要内容: (一)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二)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及焓-浓度图 (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及流程 (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和能量调节。 自学要求:

制冷空调新技术_1

制冷空调新技术 [论文关键词]制冷与空调新技术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 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对于制冷与空调行业,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战略新需要。 一、天然制冷剂的研究 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制冷技术,其中CO2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的效率,而不设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车空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

日本几大公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协会标准JRA-4050-2004家电热泵热水机对这类产品的性能、安装等有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热水器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发布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相关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 二、热声制冷技术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润滑,无运动部

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姓名:叶祥东 学号:10012322

浅谈几种新型制冷技术 引言: 20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只是能源,而21世纪初,人们谈论的话题则是能源危机。这说明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32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20%,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天然气也已经超过16%是进口,昨日的煤炭大国在2010年也已经是变成了净进口国。近年来,由于传统的制冷空调设备对氟利昂类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电能的大量消耗成为导致当前环境与能源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因此,研制和发展对臭氧层无损耗、无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的节能环保型的制冷技术是制冷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太阳能制冷 1、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后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有是可再生能源,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具有无可避免的自然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2/3以上的地区日照大于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大每年7000亿吨标准煤[1]。 2、原理: 主要有吸收式、吸附式、冷管式、除湿式、喷射式和光伏等制冷类型[2-3] (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来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储存液态冷剂的相变潜热来储存能量,利用其在低压低温下气化而制冷,目前为止示范应用最多的太阳能空调方式。多为溴化锂—水系统,也有的采用氨—水系统。 (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将收式制冷相结合的一种蒸发制冷,以太阳能为热源,采用的工质对通常为活性碳—甲醇、分子筛—水、硅胶—水及氯化钙一氨等,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吸附床加热后用于脱附制冷剂,通过加热脱附——冷凝——吸附——蒸发等几个环节实现制冷。 (3) 太阳能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开放循环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基本特征是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冷却,也是一种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的空调系统。 (4)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使低沸点工质变为高压蒸汽,通过喷管时因流出速度高、压力低,在吸入室周围吸引蒸发器内生成的低压蒸汽进入混合室,同时制冷剂任蒸发器中汽化而达到制冷效果。 (5)太阳能冷管制冷:这是一种间歇式制冷,主要结构是由太阳能冷管、集热箱、制冷箱、蓄冷器和冷却水回路等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吸附式制冷系统 (6)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该系统由太阳能光电转换器(太阳能电池)、数控匹配器、储能设备(蓄电池)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四部分组成。太阳能光电转换器输出直流电,一部分直接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制冷运行,另一部分则进入储能设备储存,以供阴天或晚上使用,保证系统可以全天候正常运行。[2-3] 3、优点: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浅谈最新制冷技术 赵树男 (1.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长春130000) 摘要: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要求共同决定了新型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主要的新型制冷技术的制冷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型制冷技术;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Overview of the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Zhao Shunan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is determined by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nerg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the cooling principle,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everal major 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ummarized. At last, an outlook of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has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New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Theory;Characteristic;Research status;Application prospect 制冷技术已渗透到生产技术、科研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中,制冷在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空气调节以及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得到广泛用;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的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以及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中的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

几种制冷技术的比较

题目:几种制冷技术的比较 院别: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1 磁制冷技术 磁制冷作为一项绿色制冷技术,与传统压缩制冷相比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1)无环境污染:工质本身为固体材料,可用水作为传热介质; 2)高效节能:磁制冷的效率可达到卡诺循环的30 %~60 %; 3)易于小型化:磁工质熵密度远大于气体的熵密度,易于小型化。 4)稳定可靠:无需压缩机,运动部件少且转速缓慢,可靠性高,寿命长。1. 1 原理

绝热去磁制冷的原理为:磁制冷材料(磁工质)等温磁化时,由于其磁矩取向趋于有序,使磁熵减小,磁工质向外界放热;当绝热去磁时,由于磁矩又趋于无序,磁熵增加,磁工质温度降低。下面以最简单的卡诺循环为例对绝热去磁制冷过程进行说明(图2) 。 1) 等温磁化过程,热开关TS1 闭合, TS2 断开,磁场施加于磁工质上,使熵减小,通过高温热源与磁工质的热端连接,热量从磁工质传入高温热源。 2) 绝热去磁过程,热开关TS1 断开,TS2 仍断开,逐渐移去磁场,磁工质内自旋系统逐渐无序,在退磁过程中消耗内能,使磁工质温度下降到低温热源温度。 3) 等温去磁过程, TS2 闭合, TS1 仍断开,磁场继续减弱,磁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 4) 绝热磁化过程,断开TS2 , TS1 仍断开,施加一较小磁场,磁工质温度逐渐上升到高温热源温度。 1. 2 发展现状 根据制冷温区不同可分为极低温(趋于绝对0 K) 、低温(15 K 以下) 、中温(15~77 K) 、高温(77 K以上) 磁制冷机。 1) 低温温区( < 15 K) 是液氦的重要温区,到上个世纪80 年代末该温区间的磁磁制冷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不再赘述。 2) 中温温区(15~77 K) 是液氢的重要温区,鉴于液化氢的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该温区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1983 年Los Alamos 的Back2ley提出了一种旋转式磁制冷氢液化器的专利,将氢气从室温直接冷却到20 K。另外美国宇航公司的Zimm 及其合作者等人也对采用磁制冷液化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3) 高温温区(77 K 以上, 含室温及以上温区) 。室温磁制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在室温附近,磁制冷材料的晶格熵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取出晶格熵,有效熵变极小,需要几百上千特斯拉的磁场才能实现要求的制冷量。另外室温磁制冷循环过程中有效的热交换也非常关键。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在制冷量和温度跨度方面,高温区磁制冷机的性能与蒸气压缩式系统还有很大差距。实用化主要的困难在于: 1)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MCE) 不够大; 2)磁场强度不够大;

冷库制冷新技术

冷库制冷新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冷库制冷新技术 【概要】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的冷库制冷技术:保鲜库的顶排管制冷技术和蓄冷式制冷技术。这两种新型制冷技术,可以显着改善冷库内储存条件,提高库存商品的质量,是值得我国冷藏业推广的新技术成果。 【关键词】冷库,保鲜库,蓄冷式制冷,冷风机,排管 冷库内部的制冷方式是指冷库内部冷量的供应形式。传统冷库内的制冷方式主要有排管制冷和冷风机制冷。 冷库的制冷方式,对库存商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排管制冷方式:低温冷库通常采用排管制冷方式。冷库内的制冷排管,大多安装在冷库的顶部,不占用冷库有效容积。冷库顶排管通常均匀布满整个冷库顶部,制冷方式是依靠排管产生的冷量自然下降,气流速度慢,温度均匀性好。由于没有风机强制循环,库存商品的风干损耗比同温度的冷风库低很多;排管冷库对结霜不敏感,可以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的热制冷剂融霜,日常管理工作量少。 冷风机制冷方式:冷库内安装冷风机,冷量的供应形式是通过空气的强制循环实现。在风机作用下,冷库内空气通过翅片管吸收冷量后,吹向冷库内部。由于风机的作用并不均匀,冷风直接吹到的地方,温度比较低。在一些保鲜冷库中,常常会发生冷风吹到的部位保鲜货物被冻坏(简称“冻害”)的现象。 冷风机对结霜非常敏感,因为冷风机翅片间距有限,翅片间结霜会造成气流阻力增大,甚至彻底堵塞气流通道,使冷风机失效。通常需要每天一到两次的融霜,才能维持冷风机的继续工作,而融霜不可避免会对冷库温度造成干扰,引起局部温度上升。冷风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日常管理工作量大,运行费用较高。 有比较表明,冷风机冷库的运行费用是排管冷库的4倍多。 排管制冷方式与冷风机制冷方式比较: 排管冷库气流速度慢,食品风干损耗少,温度均匀,对结霜不敏感,日常管理工作量少,故障率低,这些优点都是冷风机冷库所没有的。 既然排管冷库比冷风机冷库有诸多的优点,为什么保鲜冷库多采用冷风机制冷方式呢这是因为这类冷库温度通常要求在0度以上,如果采用传统的顶排管制冷方式,在机组停机时,由于冷库温度在0度以上,排管上的结霜会融化,融化的水珠滴落可能会污染库存商品。 时代在发展,冷库制冷技术也在进步。目前,已经成功解决了保鲜库不能使用顶排管的问题。 随着氨制冷用铝合金翅片管的兴起,已经在多个大型的保鲜冷库中成功运用铝合金翅片式顶排管,安装在冷库的屋顶上,这种翅片管采用两翼或三翼一次成型的铝合金管组装而成,在每组的翅片管下部安装有接水盘,接水盘采用彩钢或塑料波形瓦制作,安装有一定的坡度,末端有集水槽,经导水管将滴水或融霜水顺利排出。我们也曾见到某大型的苹果保鲜库,集水槽的水并未排出冷库外,而是直接排到冷库的地面上,该保鲜

制冷空调节能新技术探讨

制冷空调节能新技术探讨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已成为人们的生 活必需品,冰箱、彩电、空调的使用逐渐普及。而这些电器当中我们看到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新技术在这些电器上应用日益广泛,就拿空调为例,从节能上考虑,空调变频技术的应用、太阳能技术及蓄能技术的出现,使得空调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空调节能;新技术;变频我们知道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 日益减少,出现资源和能源供应紧张现象,象一些地方出现的水荒、电紧张等现象足以说明现地球的资源已非常宝贵,已经到了人们想方设法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时候了。 空调作为一种日常必备的家用电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降耗成为了其中的很重要的一项,空调变频技术和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虽然使空调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们还应该去对空调的节能技术进行可持续的研究。 、变频技术的发展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频技术在空调压缩机内的使用 是重要的节能方法之一。传统空调主要是以停止压缩机工作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这就需要额外的能量来支持压缩机由静止到转动所需要的动能,而且频繁开关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内部件的磨损。与传统空调进行比较,变频技术在压缩机内的使用使得压缩机的转速可以由变频器来进行调节,可以根据室内温度随时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改变制冷剂或制热剂的供给。一般情况下,空调以较大的制冷或制热功率迅速对温度调节至设置的温度,然后对压缩机进行变频,调节至低能耗、低转速运行状态,保证室内温度在较小 的范围内波动,这样使得室内的舒适度提高,也节省了频繁 开关机耗费的能量,节能效果提高了百分之二。变频技术 主要在于其控制方面,主要的技术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数字直流变频该变频技术主要是把交流电首先 转换为直流电,然后根据室内的温度进行变频调节,全数字直流变频主要采用脉冲幅度调制和脉冲宽度调制数字符合变频的控制。 (二)超宽变频主要是利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对环境温 度快速的进行测量然后做出判断,实现恒定温度的维持,达到节能的效果。 (三)模糊控制技术该技术是在模糊控制技术的基础上, 对室内人群活动的情况及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感知,以此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