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证明(二)单元复习题(2)

第一章 证明(二)单元复习题(2)

第一章 证明(二)单元复习题(2)
第一章 证明(二)单元复习题(2)

第一章 证明(二) 单元复习题(2)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70°

D 、110°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有可能

3、△ABC 中,∠A ∶∠B ∶∠C=1∶2∶3,则BC ∶AC ∶AB=( )

A 、1∶2∶3

B 、

C 、

D 、

4、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1)平行四边形(不包含菱形、矩形、正方形);

(2)矩形;(3)正方形;(4)等腰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是( )

A 、(1)(2)(5)

B 、(2)(3)(5)

C 、(1)(4)(5)

D 、(1)(2)(3)

5、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 =∠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AD =AE

B 、∠AEB =∠AD

C C 、BE =C

D D 、AB =AC

(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6、在△ABC 中,AB=AC=3,BC=2,则S △ABC 等于( )

A 、3

B 、2

C 、22

D 、33

7、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A 、75°或15°

B 、30°或60°

C 、75°

D 、30°

8、如图,在等边△ABC 中,P 为BC 上一点,D 为AC 上一点,且∠APD =60°,BP =1,

CD =3

2,则△ABC 的边长为( ) A 、3 B 、4 C 、5 D 、6

9、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4,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底边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框架的腰长为

A 、6

B 、4

C 、3

D 、2

10、某县政府准备为B 、C 两个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取水点为A ,已知AB=BC=AC ,如图(1)、(2)、(3)的实线部分是三种不同的水管铺设线路设计方案,其中方案(3)的三段分别是∠BAC 、∠ABC 、∠BCA 的平分线,设三种方案的水管长度分别是l 1、l 2、l 3,则

()

A、l1>l2>l3

B、l2>l1>l3

C、l3>l2>l1

D、l1>l3>l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方格纸上有一三角形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2、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

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

13、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cm,那么它斜边长上的高是cm.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4、在△ABC和△ADC中,下列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把其

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

15、补全“求作∠AOB的平分线”的作法:①在OA和OB上分别载取OD、OE,使OD=OE。

②分别以D、E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C。③作射线OC即为∠AOB的平分线。

16、在△ABC中,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

是.

17、如图,△ABC中,AB=6cm,AC=5cm,BC=4cm,∠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

点O,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ADE的周长等于cm.

18、如图是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它是由4个相同的

直角三角形拼和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cm2和4cm2,则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cm.

三、(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如图所示,它是由6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点A、B、C、D、E、F、G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以这七个点中的任意三个为顶点,可组成多少个面积为1的三角形?

请你写出所有这样的三角形.

20、已知:如图,△ABC中,AB=AC.

(1)按照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①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②过D作DE⊥AB,垂足为点E;

③过D作DF⊥AC,垂足为点F.

(2)根据上面所画的图形,求证:EB=FC.

四、(每小题6分,共18分)

21、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到E,使CE=BD.

求证:DB=DE.

22、如图,△ABC中,AB=A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

∠B,图中是否存在和△BDE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

求证:AD垂直平分EF.

五、(每小题8分,共16分)

24、此题有A、B、C三类题目,其中A类题4分,B类题6分,C类题8分.请你任选一类证明,多证明的题目不记分.

(A类)已知:如图,AB=AC,AD=AE.求证:∠B=∠C.

(B类)已知:如图,CE⊥AB于点E,BD⊥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

分∠BAC.求证:OB=OC.

(C类)如图9,△BDA、△H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在BC上,BH的延长线与AC 交于点E,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25、已知:如图,△ABC(AB≠AC)中,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

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BAC.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5)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2014·北京卷] 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A.2人B.3人C.4人D.5人 答案:B 2.[2014·北京卷] 对于数对序列P:(a1,b1),(a2,b2),…,(a n,b n),记 T1(P)=a1+b1,T k(P)=b k+max{T k-1(P),a1+a2+…+a k}(2≤k≤n), 其中max{T k-1(P),a1+a2+…+a k}表示T k-1(P)和a1+a2+…+a k两个数中最大的数. (1)对于数对序列P:(2,5),(4,1),求T1(P),T2(P)的值; (2)记m为a,b,c,d四个数中最小的数,对于由两个数对(a,b),(c,d)组成的数对序列P:(a,b),(c,d)和P′:(c,d),(a,b),试分别对m=a和m=d两种情况比较T2(P)和T2(P′)的大小; (3)在由五个数对(11,8),(5,2),(16,11),(11,11),(4,6)组成的所有数对序列中,写出一个数对序列P使T5(P)最小,并写出T5(P)的值.(只需写出结论) 解:(1)T1(P)=2+5=7, T2(P)=1+max{T1(P),2+4}=1+max{7,6}=8. (2)T2(P)=max{a+b+d,a+c+d}, T2(P′)=max{c+d+b,c+a+b}. 当m=a时,T2(P′)=max{c+d+b,c+a+b}=c+d+b. 因为a+b+d≤c+b+d,且a+c+d≤c+b+d,所以T2(P)≤T2(P′). 当m=d时,T2(P′)=max{c+d+b,c+a+b}=c+a+b. 因为a+b+d≤c+a+b,且a+c+d≤c+a+b,所以T2(P)≤T2(P′). 所以无论m=a还是m=d,T2(P)≤T2(P′)都成立. (3)数对序列P:(4,6),(11,11),(16,11),(11,8),(5,2)的T5(P)值最小, T1(P)=10,T2(P)=26,T3(P)=42,T4(P)=50,T5(P)=52. 3.[2014·福建卷] 若集合{a,b,c,d}={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 ①a=1;②b≠1;③c=2;④d≠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b,c,d)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6 解析:若①正确,则②③④不正确,可得b≠1不正确,即b=1,与a=1矛盾,故①不正确; 若②正确,则①③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a≠1,b≠1,c≠2,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2,c=1,d=4或a=2,b=3,c=1,d=4. 若③正确,则①②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②不正确,得b=1,则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1,c=2,d=4; 若④正确,则①②③不正确,由②不正确,得b=1,由a≠1,c≠2,d≠4,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2,b=1,c=4,d=3或a=3,b=1,c=4,d=2或a=4,b=1,c=3,d=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为6. 3.[2014·广东卷] 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满足S n=2na n+1-3n2-4n,n∈N*,且S3

北师大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单元测试.docx

北师大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单元测试 必做题(24个题,共100分) 12、如图6,已知AABC 。(1)如图①若P 点是ZABC 和Z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ZP 二90° ZA ; (2)如 图②,若P 点是ZABC 和外角ZACE 的角平分线的交 点, 则ZP 二*ZA ; (3)如图③,若P 点是外角 ZCBF 和ZBCE 的和平分线的交点,贝IJ ZP=90° -|ZAo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4'x8 = 32‘) 13、若AABC 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BC 二7, AC 二24,在AABC 内有一点P,且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贝0 —、精心选一选(3'xl2 = 36‘) 卜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总大于底边长 C 、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外角一?定是钝角 D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cm B> 3cm C 、7cm 或 3cm 如图1,在Z\ABC 中,ZC=90°, ZB=30°, AB 的垂直平分线 DE 交BC 于点D,点E 为垂足,若BD=10cm,则AC 等于( 1、 2、 D 、5cm A. 10cm B 、 8cm C 、5 V3 cm D 、 25cm 4、 在Z\ABC 中,AB=AC, ZA 二50° , ZPBC=ZPCA,那么ZBPC 等于( A 、 100° 5、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B 、115° EF=3, AF 二5,那么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 P 为ZXAB C 内任一点, ) C 、130° F 分别在边 BC 、CD±, H. D 、65° 如果 D 256 匕IT c 256 °、 6、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肓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a,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B 、-a 2 C 、-a 2 2 4 如图3, AB=AC=BD 那么Zl, Z2之间关系满足( B 、2Z1 + Z2 = 18O° D 、3Z1-Z2=18O° 一腰上的屮线把夷周长分为两部分, 7、 8、 9、 a, A 、a 2 D 、非以上答案 A 、Z1 = 2Z2 C 、Zl + 3Z2=180° 等腰三用形底边长为5cm, 其差为3cm,则腰长为() As 2cm 8cm C 、 2cm 或 8cm D^ 7cm 10、 如图4,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AD ±的点,且CD=DF, AE 、BF 相交于点0,下列结论①AE 二BF ;②AE 丄BF ;③A0二0E ; @S A AOB = S 四娠DEOF , 错误的冇(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 已知:如图5, AEBD 是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为一边的止三角形, EF 丄DA 于F, ZAEF 的度数是( ) A 、 15° B 、 30° C 、 45° D 、60° ) D F C 图4 图 C E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精品练习(有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A. 线段CD的中点 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在△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 ) A. 8 B. 9 C. 10 D. 11 3.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若AB=8,则CD的长为() A. 6 B. 5 C. 4 D. 3 4.如图,已知直线MN∥AB,把△ABC剪成三部分,点C在直线AB上,点O在直线MN 上,则点O是△ABC的()

A. 垂心 B. 重心 C. 内 心 D. 外心 5.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AD、B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连接AM、BM,测量∠AMB的度数,结果为()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6.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AD、B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连接AM、BM,测量∠AMB的度数,结果为()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7.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 ) A. 4cm B. 3cm C. 2cm D. 1cm 8.如图,已知在中,是边上的高线,平分,交于点,,,则的面积等于(). A. B. C. D.

第一章证明题解答

证明题: 1. 设下面所考虑的函数都是定义在对称区间()l l ,-上的,证明: 两个偶函数的和是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和是奇函数; 证:设)()()(x g x f x F +=,如果)(x f 和)(x g 都是偶函数,则 )()()()()()(x F x g x f x g x f x F =+=-+-=-, 所以)(x F 为偶函数,即两个偶函数的和是偶函数; 如果)(x f 和)(x g 都是奇函数,则 )()()()()()(x F x g x f x g x f x F -=--=-+-=-, 所以)(x F 为奇函数,即两个奇函数的和是奇函数。 2. 设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连续,且a a f <)(,b b f >)(, 证明:存在),(b a ∈ξ,使得ξξ=)(f 。 证:构造辅助函数x x f x F -=)()(,易见)(x F 在],[b a 上连续,且 0)()(<-=a a f a F ,0)()(>-=b b f b F , 由零点定理知,存在),(b a ∈ξ,使0)()(=-=ξξξf F ,即ξξ=)(f 。 3. 证明方程135=-x x 至少有一个根介于1和2之间。 证:令13)(5--=x x x f ,显然)(x f 在]2,1[上连续,又03)1(<-=f ,025)2(>=f , 由零点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2,1(∈ξ,使得:0)(=ξf , 即方程135=-x x 至少有一个根介于1和2之间。 4. 证明方程0sin 1=++x x 在区间??? ? ?-2,2ππ内至少有一个根。 证:设x x x f sin 1)(++=,则)(x f 在区间??? ??- 2,2ππ内连续, ∵ 01212<--=??? ??-ππf ,01212>++=?? ? ??ππf ,

选修2-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好经典)

《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1+1 an -1 )(n ≥2),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高三(2)班有54人,高三(3)班有52人,由此得出高三所有班人数超过50人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D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2.(2012·江西高考)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A .76 B .80 C .86 D .92 3. 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2的末两位数字为( ) A .01 B .43 C .07 D .49 4. 以下不等式(其中..0a b >>)正确的个数是( ) 1> ② ③lg 2>A .0 B .1 C .2 D .3 5.如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F 为左焦点,当AB FB ⊥时,有 ()()() 2 2 2 2 2 c b b a c a +++=+ ,从而得其离心率为 ,此类椭圆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12+ C 6.如图,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 是由6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依此推断第8件首饰上应有( )颗珠宝。 第2件 第3件 第1件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章节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章节复习 专题一、全等三角形 知识整理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公理①:三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②:两边及其夹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③: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推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典例分析 例1、(2010年吉林)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CE⊥BE,CE与AB 相交于点F,AD⊥CF,垂足为D,且AD平分∠FAC,请写出图中的两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A C 例2、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两种方法)D F E B 专题二、等腰三角形 知识整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2)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都等于。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60°的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典例分析 例1、已知:如图,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ED的 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 例△2、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求∠ABC 的度数

A 例 3、 如下图,在△ABC 中,∠B =90°,M 是 AC 上任意一点(M 与 A 不重合)MD ⊥BC , 交∠BAC 的平分线于点 D ,求证:MD =MA . 例 4、如图,在 △Rt ABC 中,∠BAC=90°,AC=2AB ,点 D 是 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 45° 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 A 、D 重合,连接 BE 、EC .试猜 想线段 BE 和 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 △5、如右图,已知 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 =CD. 例 6、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C 的斜边 AB 为边作等边△ABD , 连接 DC ,以 DC 为边作等边 △DCE ,B 、E 在 C 、D 的同侧, 若 AB= 2 ,求 BE 的长. 例 7、如图 1、图 △2, AOB ,△COD 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COD =90o, (1)在图 1 中,AC 与 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4 分) (△2)若 COD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 2 的位置,请问 AC 与 BD 还相 等吗?为什么?(8 分) B B D C D A C 图 1 O O 图 2 例 △8、如图,在 ABC 中,AB=AC 、D 是 AB 上一点,E 是 A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BD ,连结 DE 交 BC 于 F 。(1)猜想 DF 与 EF 的大小关系;(2)请证明你的猜想。

八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三 角 形 的 证 明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和性质 2?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 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ABC ≌ΔAD E ,若∠B =80°,∠C =30°,∠DAC =35°, 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30° D .25° 3.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高、中线也相等. 【典型例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B.80°或20°C.80°或50°D.20° 3.如图,∠MON=43°,点A在射线OM上,动点P在射线ON上滑动,要使△AOP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 求证:MD=MA. 【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直线AB∥CD,∠DCF=110°且AE=AF,则∠A等于() A.30°B.40°C.50°D.70° 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若BM+CN=9, 则线段MN的长为() A.6 B.7 C.8 D.9 3.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 过D作DG∥AC交BC于G.求证: (1)△GDF≌△CEF;(2)△ABC是等腰三角形.

九(上)第一章:证明(二)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复习 九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证明(二) 一、中考要求: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能够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4.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5.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二、中考卷研究 (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 2012、2013年部分省市课标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如下表: (二)中考热点: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不高,但比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仍是2014年中考的热点题型 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本章主要考查对命题、定理等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定义、定理证明问题的过程,在中考题中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一般占5~7分,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认真理解概念,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正确地写出证明过程。 ★★★(I)考点突破★★★ 考点1:利用定理证明 一、考点讲解: 公理1、一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公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公理3.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 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公理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定理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定理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定理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定理: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理5.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 定理6.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 定理7.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定理8、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二、经典考题剖析 : 【考题1-1】(深圳南山)如图l-l-1,AB、CD交于点E,AD=AE,CB=CE,F、G、H分别是DE、BE、AC的中点. (1)求证:AF⊥DE; (2)求证:FH= GH. 证明: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性质,在等比数 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的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12344+++<,L ,则可归纳出式子为( ) A.22211111(2)2321n n n + +++<-L ≥ B.22211111(2)2321n n n + +++<+L ≥ C.222111211(2)23n n n n -+ +++,,∥.若 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 ma mb EF m m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 OCD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 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0S 与12S S ,的关系是( ) A.120mS nS S m n +=+ B.120nS mS S m n +=+

复习教学案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 (2)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知识回顾】 【基础训练】 1.(08,盐城)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2.(08,南京)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为 度。 3.(08,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4.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 ,中位线长为5cm ,则此梯形下底长为__________cm . 5.(08,梅州)如图,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 =30°,则 ∠AOB =_____度.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5.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其高为: ,面积为: 。 1.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3.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4个判定定理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2个判定定理 注注意:(1)中点四边形 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②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③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2)菱形的面积公式:ab S 21= (b a ,是两条对角线的长) 注意: (1)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割和拼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解决。 即需要掌握常作的辅助线。 (2)梯形的面积公式: ()lh h b a S =+=21(l -中位线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及习题

1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1所示,在△ABC 中,∵AB =AC ,∴∠B =∠C. 定理的证明: 取BC 的中点D,连接AD . ∵(),()()AB AC BD CD AD AD =??=??=? 已知中点定义,公共边,∴△ABD ≌△ACD (SS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相等. 拓展 等腰三角形还具有其他性质.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都等于45°.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不能是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以是锐角、钝角或直角. (3)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 b <a .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B -∠C =180°-2∠B =180°-2∠C .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3所示, ①在△A BC 中,∵AB =AC ,∠1=∠2,∴AD ⊥BC .BD =DC ; ②在△ABC 中,∵A B=AC ,A D⊥B C,∴∠1=∠2,BD =DC ; ③在△AB C中,∵AB=AC ,BD =DC ,∴∠1=∠2,A D⊥BC . (2)推论1的证明. ①在△A BC 中,∵AB =AC ,∠1=∠2,AD =AD , ∴△ABD ≌△AC D(SAS). ∴BD =DC ,∠ADB =∠ADC =90°.∴AD ⊥BC . ②在△ABC 中,∵A D⊥BC ,∴∠AD B=∠ADC =90°.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D B A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C.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度 D.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2.【题文】菱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在以上三段论的推理中()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D .结论错误 3.【题文】由“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面( ) A .各正三角形内一点 B .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 C .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D .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 4.71115>,只需证() A .22)511()17(->- B .22)511()17(+>+ C .22)111()57(+>+ D .22)111()57(->-

5.【题文】命题“对于任意角θ,θθθ2cos sin cos 44=-”的证 明:4cos θ-“4sin θ=θθθθθθθ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2222=-=+-.”该过程应用了()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间接证明法 D .反证法 6.【题文】观察式子:232112<+,353121122<++,47 4131211222<+++,…,可归纳出式子为() A .121 1 3121 1222-< + +++ n n B .121 1 3121 12 22 +< ++++n n C .n n n 1 21 3121 12 22 -<++++ D .1221 312 1 12 22 +< ++++n n n 7.【题文】已知圆()x y r r 222+=>0的面积为πS r 2=?,由此推理椭圆 ()x y a b a b 22 22+=1>>0的面积最有可能是() A .πa 2?B .πb 2?C .πab ? D .π()ab 2 8.【题文】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索的因应是() A .a -b >0 B .a -c >0 C .(a -b )(a -c )>0 D .(a -b )(a -c )<0 9.【题文】对于数25,规定第1次操作为3325133+=,第2次操作为 3313+3355+=,如此反复操作,则第2017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 A.25 B.250 C.55 D.133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当涂县四模)在一张长为8cm,宽为6cm的矩形纸片上,要剪下一个腰长为5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顶点A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这个等腰三角形有几种剪法?() A.1 B.2 C.3 D.4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2.(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A(﹣4,0),B(0,3).若在该坐标平面内有以点P(不与点A、B、O重合)为一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且这个以点P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有一条公共边,则所有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A.9 B.7 C.5 D.3 3.(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BC,∠B=30°,DE垂直平分BC,则∠ACD的度数为() A.30°B.45°C.55°D.75°4.(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 A.48°B.36°C.30°D.24°5.(2015?德阳)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DCB=() A.150°B.160°C.130°D.6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6.(2015?香坊区三模)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100°,BD平分∠ABC,AD ∥BC,连接CD,则∠ADC的度数为() A.50°B.60°C.70°D.80° 7.(2015?河北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58°,∠C=100°,连接BD,E是AD 上一点,连接BE,∠EBD=36°.若点A,C分别在线段BE,BD的中垂线上,则∠ADC 的度数为() A.75°B.65°C.63°D.61° 8.(2015?昌平区二模)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 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 D. 若CD=AC,∠A=50°,则∠ACB的度数为() A.90°B.95°C.100°D.105°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9.(2015?泰安模拟)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个. A.4 B.5 C.7 D.8 10.(2015?罗田县校级模拟)如图,在∠AOB=30°的两边上有两点P和Q在运动,且点P 从离点O有1厘米远的地方出发,以1厘米每秒运动,点Q从点O出发以2厘米每秒运动,则△POQ为等腰三角形时,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第一讲等腰与等边三角形 【优秀学生必知的数学那点事】 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家族中最为匀称、俏丽的成员,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 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且必为锐角。即为“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线与顶角的平分线重合。即有“三线合一”,且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共线。 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这条直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以这条直线为轴,把其中一部分翻转,能使两部分重合,两个底角也重合在一起。 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的角平分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4、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5、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等于其高) 6、等边三角形拥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精选精讲】 例题1.如图所示,△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三边上,且CE=BD,CD=BF,若∠A=40°,求∠EDF。

例题2、如图,△ABC 中,∠B=2∠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D ,求证:AB+BD=AC 例题3、如图,在△ABC 中,AB=3A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过B 作BE ⊥AD , 垂足为E ,求证:AD=DE 。 【基础达标】 1、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120°或150° D 、30°或120°或150°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cm,一腰的中线将周长分成5:3,则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6a B 、a 53 C 、a a 536或 D 、a 5 4 3、如图3,△ABC 中,AB=AC ,D 、E 、F 分别在BC 、AC 、AB 上,若BD=CE ,CD=BF ,则∠EDF 等于( ) A 、90°-2 1∠A B 、90°-∠A C 、180°-∠A D 、180°-2∠A

推理与证明练习题汇编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B.演绎推理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归纳推理是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D.合情推理可以作为证明的步骤 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 .“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 C .“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a b a b c c c +=+ (c ≠0)”; D .“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 (b )” 3、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 ) (1)由正三角形的性质,推测正四面体的性质; (2)由平行四边形、梯形内角和是360?,归纳出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3)某次考试金卫同学成绩是9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成绩都是90分; (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 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2180n -? A .(1)(2) B .(1)(3) C .(1)(2)(4) D .(2)(4) 4.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 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c d 对应密文2,2,23,4a b b c c d d +++, 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 得到的明文为( ) A .4,6,1,7 B .7,6,1,4 C .6,4,1,7 D .1,6,4,7 5.观察以下各式:???=++++++=++++=++=;710987654;576543,3432;112 222, 你得到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进制中0123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 折合成十进制为 ( ) A.29 B. 254 C. 602 D. 2004 7、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形地面砖块按 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五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A.21 B.22 C.20 D.23

数学: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复习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复习教学案 【知识回顾】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5.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其高为: ,面积为: 。 1.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3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4个判定定理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2个判定定理 注注意:(1)中点四边形 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②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③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2)菱形的面积公式:ab S 2 1= (b a ,是两条对角线的长) 注意: (1)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割和拼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解决。 即需要掌握常作的辅助线。 (2)梯形的面积公式:()lh h b a S =+=2 1(l -中位线长)

【基础训练】 1.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为 度。 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4.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 ,中位线长为5cm ,则此梯形下底长为 __________cm . 5.如图,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 =30°,则 ∠AOB =_____度. 6.如图,要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在O 点打桩,取OA 的中点 C , OB 的中点D ,测得CD =30米,则AB =______米. 7.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 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 A .AB=BC B .AC=BD C .AC⊥B D D.AB⊥BD 8.(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 C ⊥B D 时,它是菱形 C 、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 、当AC=BD 时,它是正方形 9.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 ,AD ∥BC B.AB=CD ,AB ∥CD C.AB ∥CD ,AD ∥BC D.AB=CD ,AD=BC 10.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的为( ) ①AC BD ⊥ ②90BAD ∠= ③AB BC = ④AC BD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A B C D 第10题 D C 第11题 A D B O 第12题 第1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