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

诸城市枳沟初中张年娟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授第五单元时,单元后面的诵读欣赏是《论语八则》。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论语八则》对他们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从中不但可以学到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而且可以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生活和学习中的做人的道理。它需要学生在掌握文言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这些闪光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道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呢?让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呢?在教学本课过程中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在对课文内容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后,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讨论、探究的成果

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发言,逐一回答解释各句。由于事前已经让同学预习这块内容,所以可以让学生为主角,教师担任配角,只稍加点拨即可,学生从中能够达到对知识巩固、复习和加深印象。

第二步: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如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板书)

第三步: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八则》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第四步: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八则》这节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你们“任重而道远”啊!

在四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的教学重点是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老师举例,设置情景”的情景教学方法。我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种情况涉及到了八则中的那一则?然后,我开始举出事先准备好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积极地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同学,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讲。我问道:“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我一问完,同学们就热烈的分组讨论起来了,很快就举起了很多只手。我选了举手最多的一个组的一个同学,他回答: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阐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我问道:“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好”。我带头给以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开始举第二个例子:有一位学者,才学渊博,威望很高,当然他的学生也很多,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向他请教各种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耐心细致的给以讲解,这个故事该用哪一个例子呢?这一次同学们举手更积极,我选了一个举得最早的同学。学生回答:“是诲人不倦。”“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答:“我们对待别人应该有耐心。”我对他的发言给于了鼓励和表扬。

下一步我让同位选取八则中某一则中的话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并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和启发,自己站起来自由发言。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了。有的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它的意思是有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三件事情。比如:有位同学老师上节课讲过“1+1=2”,等到下一节课时老师问:“1+2=?”他很快就回答了出来。有的说:“不耻下问”它告诉我们: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比如:生物课上,关于生物圈分类的问题我老是弄不明白,但我没有把疑问放在肚子里,我请教了很多同学,终于弄明白了。有的同学甚至还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人面对善恶进行选择,表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给他们以适当的点播和补充。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等句子,同学们都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口语表达,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同学们表现热烈,积极。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了《论语八则》中所讲述得道理的影响,明白了原来《论语八则》中得道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竟那样密切,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他们会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在教学这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使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老师要有一颗“师心”。这颗“师心”时刻为着花开而准备着。而这花儿就是自己的学生。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八则》及孔子;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诵读、引导、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孔子的伟大思想品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更进入初中,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很陌生,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翻译还是重点,此外,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课文中有许多学习方法、处事态度,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3、诵读背诵 难点: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 同学们开动一下你的大脑,说说你们学过或知道那些成语、名言警句?指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皆出自《论于》,介绍《论于》、孔子导入新课。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讲授】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活动】课文理解 1、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课文,有疑问的小组讨论。 2、教师提问检查。 3、ppt展示重点字词及语句。 【测试】课文背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比比看谁背的最快。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统计》 宋门学区军王小学 —I-R 芬 2013-4-1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星期五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星期六21:10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翻译全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了解本文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大意,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朗读正音学习《论语》前两则 一、导入: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可谓功不可没,在他死后,人们在他宅子里,发现了半本书,原来他就是靠这半本书治理天下的,大家知道是哪本书吗? 明确: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事实上论语里很多说法我们都很熟悉,比如“人无远虑……”比如“小不忍……”比如……论语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当大,有人的名字就出自论语,比如台湾的任贤齐,出自“见贤思齐”,苏有朋,出自“有朋自远方来”等。 或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二、解题 1、《论语》其书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四书》之一。 2、孔子其人 学生说了解的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仁" 就是" 爱人"。 三、朗读正音 亦奚以为(xī)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 yuè) 是人之所恶也(wù)恶乎成名(wū) 四、疏通分析背诵一二则 1、第一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尝:曾经终日:整天 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分析含义: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试背: 2、第二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就:靠近接近有道: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纠正

关于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5篇

关于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1 “我们都没回来过年,在外地。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 这是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留守儿童在农村到处都是,而且基本我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习打卡、视频资料、上传作业,无一不要用到手机或电脑,对于常年跟着爷爷奶奶,只有老人机的学生来说,硬件设备都不具备,何谈网络上课。 “老师,你布置的作业我们都不会做,没法辅导,上传作业好麻烦。还是等开学了你们再教他吧。”每次听到这样说话的家长,我都想怼他一句:“你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我就更教不好了。”那些只喜欢把孩子放在学校里,在家里只当甩手掌柜的家长,说好听点是信任老师,全权托付,说难听点就是不负责任。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例两例,把教育小孩的权力出让给别人,那就别怪小孩没有成长成为你期望的样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既不配合老师做好网络教学工作,也不和老师反应他的难点困惑,直接是打电话都联系不上,在教学群里催作业就像对着木头说话一样,三请五催,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不理人。我才这部分家长的心态是已经放弃了小孩的学业,但是又不好得罪老师,只好避而不聊,避而不听了。

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2 停课不停学----每个小家都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微缩校园”。 都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疫情下的寒假,原本的“坐月子”有多清闲,现在的“停课不停学”就有多虐。 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一下,各种网络文化课程全面开展,这是硬指标。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都在紧跟步骤学习,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落下,于是学习环境必须打造良好。每天早上定点定时的各科课程,家里的电视机、电脑、ipaid甚至手机提前准备好,孩子一坐下来就是一个半小时。为了不影响孩子视力,学习了一天两天,大厅的电视机要让出来了(屏幕大嘛,看得清),原本靠电视打发时间的老人更无所事事,只能在房间甩手扭腰,做点强身健体的室内活动。 而此时其他校外兴趣班的老师也不甘落后,纷纷免费推出各种为期5天、10天的网络小课堂,稳稳地把家长的心牢牢抓住。想想也是,只蒙头看书做作业可不行,孩子必须劳逸结合。于是,早上文化课,下午晚上兴趣班瞬间被安排得无缝连接。女儿的小提琴课就是跟着老师的视频去学习新乐曲的,ipaid放谱架上,反复听音,看谱自学,那个难度哦! 舞蹈课老师更厉害了,实行网络课打卡,每天在群里发布当天的课程视频,孩子们练习后发视频相互点评。好了吧,家里就那么大点地,每天晚饭过后还要整理一番,硬是拖拉捣腾出一块地方让孩子可以尽情起舞。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最喜欢的水果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喜欢的水果》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材安排两组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通过整理水果和办公用品这两项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是不很困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经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初步获得统计的方法;初步学会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师: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师: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可是我不知道哪种水果应该买多少呀?你们能给我想想办法吗? 【反思:教师的这句话,主要是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水果数量的统计。这就把统计的需要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需要,并且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统计的活动中去。】 (二) 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个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那里面有不同的水果图片,现在请你们打开信封,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卡片举起来,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 (生活动)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卡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

《论语八则》解读

论语八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雍也》) 曾子曰:“我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赏析评点】 第一则:“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体验分享的乐趣。“人不知而不愠”体验孤独的乐趣。 第二则: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结合起来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则:言行要谨慎,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第四则:论述学习的三种境界。“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第五则:自知者明。告诫人们要从做事、交友、学习等多方面不断地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

第六则:知人者智。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提醒自己去主动了解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 第七、八则:学人者强。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整体感知】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为学的道理可以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可以落实为为学的道理。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 【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第二则: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三则: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

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1

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标题:高中英语必修4 Unit4 Body language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4 Body language教学案例 一、课程分析

“Body language”这一课我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补充,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身势语”,单元各项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身势语是一种传递交际信息的非语言手段,它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身势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并正确的加以运用,经常会在交际场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授本课时,提醒、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交际中的体态、姿势、面部表情等等,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身势语,防止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甚至冲突。 二、设计理念 1、“Body language”是一堂英语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尝试。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英语去思维,去交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占的课时最多,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新课程理念的探索,教材处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所学语言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交流,真正地体现了“学中用,做中学”的原则。 2、指导、鼓励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对身势语有初步的了解,使师生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课上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相整合。 三、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艺术特长生,学生们层次差异大,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良好。同时,他们基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我指导、鼓励学生课前、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对身势语进行了解,使师生、生生实现资源共享。)根据这些特点,教师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差异和身势语的变化; 2、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学习使用有关预测、猜测的技巧; 3、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身势语,达到用英语交流、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五.具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辅助以多媒体,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StepⅠ warming-up 采用影像资料导入,让学生欣赏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学生会不时地爆发出笑声,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导入主题。 1、Do you understand the film, how? 2、What kind of ways can you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3.What do you think “Body Language” means? 学生讨论后回答(Body Language is a form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uses movements or positions of our body to show other people what we are thinking

论语八则赏析

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关小学马立芬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

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 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 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

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论语八则读后感

论语八则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八则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论语》八则。这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吧! 《论语》是儒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摘选自《论语》中的八则。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则讲述的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时常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才行,以及为人的胸怀要宽广,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恨别人。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不能不懂装懂。第三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由深到浅的境界,学习有知之、好知和乐知三个过程,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好知和知之的基础上的。第四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是几个人同行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改正的地方,学习好的,看到坏的,改正它。还有的四则则是讲做人要坚强,学习上要经常温习,有自己的见解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做事不能求速成,不能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不能光思考,不做,要学习。

我以后也要按照这样做才行。 论语八则读后感(二)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论语八则读后感(三) 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