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构筑现代公益空间的伟大力量

10%构筑现代公益空间的伟大力量

10%构筑现代公益空间的伟大力量
10%构筑现代公益空间的伟大力量

10%构筑现代公益空间的伟大力量

在美国,如果没有公益组织占10%就业的人们在折腾这些事,那社会矛盾和冲突肯定要远比现在大得多。而在中国,很多人对现代公益知之甚少――他们只是把这个伟大的事业,放在很小的概念里面来量化和质化。

现代公益:

不仅是“好人好事”

现代公益不等于传统慈善,也不等于好人好事,更不等于学雷锋。但是在中国,这四者基本是一回事,其实外延是一个比一个小的。“现代公益”的含义范围很宽广,但到了“慈善”,很大程度就局限于帮助弱势群体了,“好人好事”的范围就更小了。而“学雷锋”这种形式完全变成了克制自己,让自己没有什么欲望,是完全丢掉自我需求的完全自我牺牲。

在中国,很多人对这四个概念没有很好地加以区分――他们只是把这个伟大的事业,放在很小的概念里面来量化和质化。

当人们意识不到现代公益的深刻内涵时,很容易把我们眼前的事情简单地道德化。一旦道德化,很多东西就变成了“二元论”: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机构也是这样,

要么是好机构,要么是坏机构。

现代慈善不限于帮助弱势群体,现代公民更重要的是以市场为运营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忙自己的事,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找个人主义的因果利益。我要追求我的结果,我就要去种因,使我的因果循环起来,实现个人追求的循环。但由于有市场秩序,既规则、公平主体和裁判,因此在人人为己的基础上,客观上达到了为别人着想的结果。但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政府本是上帝,由于规则、主体和裁判的变异,市场规律常常失灵,因此就有很多公共空间缺失了。所以说现代公益很核心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弥补政府缺失,构筑公共空间。

构筑现代公益空间

现代公益一定是参与人数众多,涉及范围广。在农耕社会文明中,参与到公益里面的人数永远不可能超过总人口的10%,因为这个社会不可能这么多人有剩余的财富帮助他人,所以那样的社会中,公益是小众事件,不可能成为大众事件。

现代公益一定是大众的,参与人的数量一定很多,因此才是现代公益。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到汶川地震以前,很难说有了现代公益。汶川地震是一个转折点。

同时,现代公益一定以自由结社为基础,即完全的志愿性。如果没有自由结社这个基础,没有志愿性,就没有现代

公益。我们传统慈善搞施舍,也有很多人出去做好人好事,但不是现代公益,这是两码事。

最后,现代公益需要完善的自我组织和自我治理的成熟组织形式,这是现代公益的重要特征之一。陈光标的慈善算不算公益?没有登记,又没有注册,又没有募款资格,老去募捐几千万,拉着卡车就去发了,发了又没有账目,发了多少无从考证,这是现代公益吗?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陈光标的行为,是对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任度不够的郭美美式的另类拷问,这对于正处在中国慈善公益现代化进程转型的冲击而言是很值得关注讨论的。

这就意味着,现代公益组织需要依法登记、注册、记录、披露。登记你要依法,注册你要依法,记录你必须要依法,披露你也要依法,以接受社会的监督与问责。

如果有了上述的诸个特征,那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公益组织。

现代公益必须跟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现代公益的起源,一定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个基础是工业文明,另外一个基础是市场经济。因为如果不是工业文明,就不可能有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不出这么多财富量来。如果收不起税来,政府搞公共空间治理那点钱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有剩余财富来构筑其他志愿性的公共空间呢?没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有公益。因为市场经济才会产生人人为我的基本假

设,人人为我就是自己为自己,然后客观为他人的社会规律,在这个规律之外,才会产生需要构筑公共空间的需求。如果完全是计划经济,是不需要公益的,因为政府都给垄断了,你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没有的,给你规定到家庭,直接管到厨房和卧房,夫妻都是配对的,老婆都是发的。私人空间也没有了,公共空间也没有了,在那样的条件下,不需要有现代公益,也不可能有现代公益,所以这两个条件是基本的条件。

量变质变中的社会

在这两个条件下,我们发现社会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有很多经济的指标,有几个指标是很重要的。

非农就业比例现在大概是60%多,接近70%。城市化的比例。现在50%。这一切变化都是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导致了剩余财富、公共空间需求和志愿结盟等很多需求在发生变化。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条上升的曲线。大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到一个点,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收入变化导致人的心理变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学说,有生存、安全、受尊敬、参与、自我完善的不同阶梯的需求。现代公益的志愿精神是人类个体最高级的自我完善需求的体现。

经济基础和心理变化的基础构成了现代公益的推动器,因此产生了超越自我、构建新公益空间的需求。我们发现,

如果纯粹地按照完全为自己,主观为自己,客观上利他的这样一种逻辑,是找不到幸福感觉的。捐钱和捐时间的结果,找到了在社会里面实现自我价值的另外一种需求。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的时候,现代公益开始大规模地出现了。

公民社会的责任所依

如果没有现代公民,就不可能有公民社会,这一点是肯定的。

商业化的社会和过度的交换自由,让人失去了更多的信仰诉求。而通过现代公益舒缓市场经济造成人的这种紧张、焦虑和失落,成为宗教和信仰之外的必由之路。

人除了自私的本性,内心深处依然蕴藏利他的因子。现代公益激发人的公共意识,唤起人类心灵深处的利他主义精神。按照佛教禅宗六祖讲,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佛,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佛性。只不过因为你在尘世间被名利权的追求蒙蔽了。人的本性里面有利他主义的精神,但是市场经济中我们需要有利己主义精神,利己主义精神不需要唤醒和挖掘,好像天生就有,市场经济这种机制把它强化得非常极端。在利己主义很极端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公益挖掘心灵深处的利他主义精神。

构筑公共空间,是增强社会治理精度的“法外力量”―

除了制度、法律和规范的强制约束之外的力量。

现在,从大陆到香港,到台湾,公益空间构造比大陆好。到日本就更高。差异在哪里?其实中国有钱人数量上开始很多,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这个社会治理的精度差异非常大。

如果你去到发达国家,很容易发现他们社会管理的“精度”所在:他们的公共草地都是谁剪的呢?很多草地不是私人的草地,很多街角处理那么仔细的地方,也不是私人的地方,谁把它处理得那么干净呢?谁把垃圾收得那么干净呢?这一系列的东西我们仔细去琢磨,肯定都不是政府能做得到的,政府做不了这么细。那是谁做的呢?

一定是公益组织做的,一定是通过构造公共空间解决的。这样社会的精度就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所以从这里可以寻找到人的尊严和自我完善。

让我们再看看美国,他们是如何帮助弱势群体,舒缓社会冲突,提升社会和谐的。如果美国没有那么多公益组织,你是不可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占10%就业的人在折腾这些事,那社会矛盾和冲突肯定要远比现在大得多。

善良之心和公益精神,是完全可以“收集”起来的。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可以通过提供个人志愿和自组织结盟行动起来,如解救乞讨儿童,对公益界的问责,都通过微博客自己联系起来、组织起来行动的。这种自组织能力意识和能力,

体现了社会的自组织水平。

为什么在纽约“9?11”受攻击的时候,遇难的人没有人们想象的多?那个楼里面有五万人在工作,最后是死了几千人;一个导盲犬能把一个盲人从三四十层的地方导下来。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且不要说是被炸死的,就是踩死的人都不计其数。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自组织水平。

你只要看看柬埔寨的大桥踩踏事件就会明白,很多人被踩死是因为他惊慌,为什么惊慌呢?因为这个社会自组织的程度很低,当发生危机的时候,在人群里面没有精英立刻出来维持秩序,形成社会的自组织。这个活可不简单,只有通过慢慢地发展,才能提升社会的自组织水平,当危机来的时候,很多公民都能彰显出自组织的天赋。

培养公民的自由民主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之一。自由和民主的能力,常常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的。民主不是打出来的,是需要通过程序,通过妥协以解决事先社会问题。你不同意我,我就要干你,那是典型的专制主义。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多数人同意了,我就服从这个决定,这是一种民主,是通过妥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

中华民族2500年的中央集权制,不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主流的妥协精神和尊重程序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要狠花功夫在公益上,才可能培养这种民主必备的妥协精神和程序尊

重精神,以及志愿和自组织能力。

独立的现代公益空间:

国家之福

中国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把公益发育成为一个独立自治的部门,而不是把它变成政府的行政附庸。事实上,“郭美美事件”所诱发的所有问责最后指向的都是这一点:你要把公益和慈善组织变成政府行政组织的附庸吗?你要把社会公益捐赠变成二次税收吗?

公益作为中国的一个独立产业部门,在未来某一天如发展到美国今天的水平,如果有10%的人就业,那时候中国大概有16亿的人口高峰,有8亿的劳动力,那就说有8000万到1亿的人在干公益,这个产业你都能把它变成是政府的附庸吗?

换句话说,如果你按照政府事业单位的模式来复制中国的公益组织,可能将公益行业发展成一个容纳8000万人就业的巨大产业吗?绝无可能!这是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

当然如果取消双轨制以后,如何代替原有的行政监管部门,这是值得研究的。中国也有很多脱离了行政管理以后做得好的,有好的东西你可以借鉴,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些人们依然用好人好事的标准来要求公益慈善的行动者,他们恨不得NGO的成本是零,恨不得把所有NGO的

人员晚上挂在树上睡觉。

公益组织需要引进人才,也需要稳住人才,这些人也需要再生产,第二天要会喘气,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需要再生产成本和激励制度。

中国的NGO为什么要国际化?网上一炒,说中国的孩子没有管好,怎么跑非洲去建希望工程?这有什么错吗?

中华民族有责任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界限,走向世界,对整个世界的苦难予以关注,并负应负的责任。过去你穷,别人帮你,现在你富了,怎么就不能帮别人呢?这是哪一类理由呢?你家里有孩子在生病,就妨碍你给隔壁的孩子送去一包感冒清颗粒吗?

问责导向公益:

公益的行业治理

现代公益的关键问题我们可以昭然于目:第一个是外部的环境,第二个是组织内部,第三个是公益行业。公益行业治理,首先是要鼓励行业按市场细分的原则进行结盟,结盟是重要的,按市场细分,就比较有意义了。行业联盟要形成自立的准则,作为同样一种性质的公益组织,我们自己用这种方法来衡量我们自己,我们需要遵守哪些文化,哪些价值观、哪些行为准则,这个是很要紧的。

中国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平稳有序的社会转

型?是否能够通过现代公益走向公民社会?是否能够形成

公益参与的一种具体行动,并且有耐心和有方向地改变中国现存的公益状况?是否能形成一个公益组织、捐赠人、志愿者、政府、学界、第三方服务、媒体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宽容、理解、良性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推动时代的发展?少数人的行动构不成公民社会,是大数量级的时代性行动才能改变现状,并孵化一个公民社会。对此伟大的社会转型,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 (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

对现代建筑方案设计的分析

对现代建筑方案设计的分析 对现代建筑方案设计的分析 摘要:建筑设计是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而进行的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总结了建筑方案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设计程序,以期为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和注册建筑师备考人员提供指导,为实际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图示思维;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方案设计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空间环境建构过程,是一种运用图示思维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其本质是生活设计。图示思维即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一面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面就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正常的设计程序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前一环节往往是后一环节的设计依据和基础, 而后一环节又反作用于前一环节。从设计的全过程来看, 分为阅读任务书―做方案―绘图―检查四个阶段。 通过阅读任务书,要明确设计目标,了解场地条件,清楚设计内容;把场地条件与地形图对照,形成环境空间概念;把平面内容、面积表与任务书要求对照,明确分区;还要看懂功能关系图。 运用图示思维进行方案设计的步骤如下: 1) 场地设计, 即总平面设计。 主要是确定出入口及图(建筑物)底(室外场地)关系。通过分析人从哪里来确定主、次出入口的定位范围。分析人、车、物(建筑物) 三者的关系, 确定图的位置, 图的形状, 主要人流从哪一个方向, 哪一个部位进入用地, 这是做任何一项建筑设计首先要分析的内容, 是一个事关建筑布局成败的第一关键问题。其分析的依据是设计任务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要求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性公司应运而生,现代办公空间作为一个企业的指挥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类型。 一、现代办公空间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一般来讲,现代办公空间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接待区、会议室、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员工办公区、机房、贮藏室、茶水间、机要室等等。 接待区:主要由接待台、企业标志、招牌、客人等待区等部分组成。接待区是一个企业的门脸,其空间设计要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管理文化。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办公室,有时也会在接待区内设置一个供员工更衣用的衣柜。在客人休息区内一般会放置沙发茶几和供客人阅读用的报刊杂志架,有的企业会利用报刊杂志架将本企业的刊物、广告等一并展示给来的每一位客户,有的推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还会向客户宣传企业的环境管理方针等等。接待区是办公空间中最重要的一个空间,她是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的重点。 会议室: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独立的会议空间。主要用于接待客户,和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会议之用。她也是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的重点。会议室中应包括:电视柜、能反映企业业绩的锦旗、奖杯、荣誉证书、与名人合影照片等等。会议室内还要设置白板(屏幕)等书写用设置。有的还配有自动转印设备、电动投影设备等等。也有

的在会议室内设置衣柜等。 总经理办公室: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时也是一个重点。一般由会客(休息)区和办公区两部分组成。会客区由小会议桌、沙发茶几家组成,办公区由书柜、板台、板椅、客人椅组成。空间内要反映总经理的一些个人爱好和品味,同时要能反映一些企业文化特征。在布局总经理办公室的位置时,还要考虑当地的一些风水问题。总经理办公桌的背后不能有窗户(如有窗户存在时,要采用轻质隔墙将其封死,否则会变得没有靠山和不稳的感觉。 二、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材料常用做法: 天花:大多都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在天花用材都比较简单,常用石膏板和矿棉板天花或铝扣板天花。一般只会在装修重点部位(如接待区、会议室)做一些石膏板造型天花,其他部位大多采用矿棉板天花,不作造型处理。采用铝扣板天花,会增加一些现代感,但造价要比矿棉板天花高得多。矿棉板天花和铝扣板天花同样的优点是便于天花内机电工程的维修(一般办公室的建筑层高都不会太高,不超过3.5米,即使做了石膏板上人天花,也无法上人对天花内机电管线进行维修)。天花线一般采用50*10mm木制天花线。也有部分办公室会设计成金属铝天花线。 地面: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办公空间中采用最多的设计是方块毯。也有在接待厅采用大理石材料的,采用石材接待区地面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石材地面与地毯地面的接口问题,另一个是要考虑办公楼本身建筑上的承重问题。如建筑承重荷载承受不起时就不能采用石材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 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 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 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

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2 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一种作为覆盖结构的空间形状,并能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薄膜既承受膜面的张力,又可防雨、挡风,同时还可以采光。膜结构的建筑造型是结合结构构造的布局而产生的,力的平衡状态直接被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从而使得膜结构成为一种建筑与结构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大跨度建筑。 (1)膜结构的特点 由建筑所用材料和其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组成可知,膜结构具有如下明显的优越性: 1)跨度大、自重轻: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浅谈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建筑设计

摘要/ 高层办公建筑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作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高层办公建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成为社会最为需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办公建筑功能形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新的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建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对传统的办公建筑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为例,从空间交融性、交通合理性、结构灵活性、环境舒适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 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楼、空间共享性、交通合理、结构灵活,环境舒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办公室做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信息场所,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人们对办公空间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都市中,许多的的公司和大银行的办公场所都集聚在一起形成中心商务区,成为城市区域繁荣和发展的动力源和标志。拌随着技术革新,办公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办公建筑正式从单一走向复合、由孤立和封闭走向和城市融合。在信息社会中,功能分区越来越弱化,反而强调了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叠加。复合式高层办公建筑便脱颖而出,并很快在作用和数量上占据了办公建筑的主导地位。这也是高度城市化、集约化、增加人际交往和提高城市活力的必然趋势。 上海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是一组集综合性、多功能、高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含地下室)140565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综合性商业,办公、餐饮业等。 项目为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东邻耀龙路、南至友成路、西达耀江路、北到耀元路。正面黄浦江,并与浦西南外滩商务区隔江相望;同时紧邻宽阔的滨江绿化休闲带及拟建游轮码头,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该区域商业及人流集聚的枢纽位置。基地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60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486平方米,整个地块自然地貌呈正方形。 项目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设有一栋三层商业建筑和一栋18 层开敞大空间办公写字楼,建筑高度80m,南侧设有一栋28.3m 高的单体办公楼和一栋18 层的小空

现代建筑居住空间设计

第一章住宅的空间组成 住宅的空间组成实质上是由家庭活动的性质所决定并构成,其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性质的空间: 1、群体活动空间 客厅、餐厅; 2、私密性空间: 卧室、卫浴空间、书房; 二、住宅的实用功能 1 家务区域空间:厨房、卫生间兼洗衣房。 2 生活区域空间:起居室、餐厅、书房、卧室。 三、住宅的空间形态和装饰手段 1 功能完备.组织丰富:住宅功能描述。 2 动静分区明确.主次分明:动静描述,主次描述。 3 空间规模尺度小巧精确:常见各功能间空间尺度的描述。 厨房的设计 一、厨房设计,突出的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中国人重炒菜,油烟大,污染重,所以封闭;西方重蒸烤、凉拌,所以开放。 二、复合厨房功能空间的划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烹饪区 备餐区 就餐区 三、厨房的功能 1、厨房服务功能 2、厨房的装饰功能 3、兼容功能 4、厨房最基本概念是“三角型工作空间” 四、厨房分类(布置形式) 1、一字形 所有工作区沿一面墙一字形布置,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 在走廊不够宽、不能容纳平行式设计的情况下采用。  适合空间:面积不大,走廊不够宽。所以这种空间结构的厨房工作区 的组合要最简单,但必须保证有通畅的通道。

2、L形 工作区沿墙作90度双向展开成L形,可方便各工序连续操作。 烹饪者在工作时,有更广阔的空间,是最节省空间的一种设 计。 适合空间:比较灵活,面积大小均可。 3、U形 这种配置的工作区有两个转角,它的功能与L形大致相同,甚至更方便。U形配置时,工作线可与其他空间的交通线完全分开,不受干扰。 适合空间:面积较大。 4、走廊形 将工作区沿两边墙平行布置,前台后柜两端为开放式的,各司其责。 5、岛形 是厨房中间摆置一个独立的料理台或工作台,家人和朋友可在料理台上共同准备餐点或闲话家常,由于厨房多了一个料理台,所以岛形厨房需要较大的空间。 五、从厨房在空间布局上,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2.要有丰富的储存空间。 3.要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六、厨房设计的注意事项 1. 厨房门开启与冰箱门开启不要冲突 2. 厨房,要多预留些插孔且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 厨房窗户的开启与洗涤池龙头不要冲撞 4. 灶台与洗菜池的距离太远或太近 七、厨房设计的原则 1. 厨房的设计应从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方便使用来 2. 厨房工作台高度橱柜的高度等以适合最常使用厨房者的身高为宜 3. 开放厨房的餐桌或吧台距离适中,可以把桌面开高至1000-1100 毫米,椅子或吧凳可高约400-450mm 4. 厨房设计应合理布置灶具、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备,必须充分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自创

建筑空间赏析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高层建筑开发逐渐成为居住市场主流,然而大量高层建筑的开发使得居住小区活动场地减少,适宜儿童游戏的场地稀少,儿童天生的活动性受到压抑;适宜闲置在家的老年人的健身场所也很稀少,还有基本的绿化面积也都在潜在性的缩小……所以,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生态环境优秀的、山水景观优美的、功能质量优良的、人居文化上乘的、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关键词:住宅小区,环境;规划设计,高层外部环境,节能,绿化面积,和谐统一。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在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优秀的、山水景观优美的、功能质量优良的、人居文化上乘的、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一、高层环境与外部空间设计 由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当代城市的大部分面积逐渐被高楼大厦占据,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敏感和矛盾。高层建筑决定外部空间因素,高层建筑的体量和尺度影响外部空间的使用性质。高层建筑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压抑感,甚至是恐惧感。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高层建筑的体量和尺度处理,对外部空间及外部空间中人的影响很重要。 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所以外部空间既要接近建筑物又接近人体,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减轻人们的压抑感,还要把握高层建筑和外部空间的过渡。并且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住区的建筑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市中心区、郊区、山区、河畔、风景区……的住区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当然,若能借景建住区则更为理想。 二、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公共活动区域主要是全家团聚、文娱、休息、进餐、户外活动以接待客人、对外进行社交的综合活动场所,是一个极富凝聚力的核心空间。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共想天伦之乐,使亲友联谊情感,而且可以调剂身心,陶冶性情。根据家庭结构和活动特点的差异性,公共活动空间又常常划分出门厅、起居室、餐厅、游戏室、家庭影院以及活动平台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公共活动区域应有较好的环境和景观。因而居住建筑在空间设计上应体现以起居室为全家活动中心的原则,合理安排起居室的位置。个功能空间应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功能明确,各得其所。为保证居住的安全与舒适,各行为空间应有良好的空间关系,实现公私分离、食宿分离、动静分离,各空间之间交通顺畅,并尽量减少相互穿行干扰。合理组织个功能区的关系,合理安排设备、设施和家具,并保证稳定的布置格局。要有足够的储藏空间,应设置室内外过度空间,用以换衣、换鞋、放置雨具等。 居住建筑的功能空间包括: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浴间等基本空间。在设计时可根据整套居住建筑面积的大小细分为门厅、走廊、子女室、更衣间、贮藏室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和支持的有机体。在设计上首先决定改革空间的位置、面积、方向等基本因素。如起居室、主卧室、餐厅等空间,要设置在方向、位置都比较好的部位,同时需把握交通流线的因素,做到动静分区合理,以使各个空间的关系顺畅有序。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

居民建筑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现代住宅不再是简单的栖身之所,它已成为在工作之余能够满足精神生活,发展个人专长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因此,住宅的室内设计除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的物质需要外,还应充分满足住户的不同职业、文化、年龄、个性特点所呈现出的千差万别的要求,营造出艺术与舒适相辅相成的空间环境。 因此,对居住环境的室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渉及到室内的空间大小可以灵活多变的可能性,空间布局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与明确性,多功能家具分割,室内空间装饰的整体性,墙面、顶棚、灯具等人工光影效果以及色彩调子和气氛情调的追求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五种因素:家庭人口构成;民族和地区的传统、特点和宗教信仰;职业特点、工作性质;业余爱好、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消费投向的分配情况。 关键词:室内设计要求 居住建筑的空间组成和室内设计基本原则: 一、使用功能布局合理。住宅的室内环境,由于空间的结构划分已经确定,在界面处理、家具设置之前,除了厨房和浴厕,由于有固定安装的管道和设施,它们的位置已经确定之外,其余房间的使用功能,或一个房间内功能地位的划分,需要以住宅内部的方便合理作为依据。需要满足住宅的基本功能:睡眠、休息、饮食、会客、视听、娱乐、家庭团聚、学习、工作等。 二、风格造型统盘构思。住宅室内的设计风格和造型特征是需要从整体考虑的,考虑其形式和风格,考虑文化背景,家庭人口构成等。考虑其家庭的职业特点,艺术爱好,人口组成,经济条件和业余活动等;考虑设计的风格,如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显示文化内涵的传统风格,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不拘一格融中西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三、家庭装修设计流程。室内设计程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展开,目口: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实施(施工)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准备。 ①接受委托任务书,或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 ②明确设计期限编定设计计划进度表,考虑各工种的配合; ③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的使用性质、功能要求、造价等; ④收集分析有关的资料信息,熟悉设计的有关规范,现场勘测等; ⑤签订合同,设计进度安排,与业主商议确定设计费率。 2.方案设计。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 浅谈西方现代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以及他的建筑风格与理念对今后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格理念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国的一位重要的建筑师。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

一、赖特的建筑风格 1.建筑风格 有机建筑是赖特反复宣扬的建筑观念,“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1.1 强调保持材料本色 赖特忠于天然材料的特质并将他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他很善于利用材料和装饰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在设计中体现了砖、木的本来面目,它们都是与大自然相依的。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材,触摸它和欣赏它。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的纹理,这种木纹会带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所以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就应注意表现这种天生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他还反对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张要表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加工工

建筑设计本科论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本科论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本科论文范文一: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探究 创新是指在事物原有的基础上,保留其精华的部分,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建筑领域的创新已经不仅仅是追求其表面的美观和独特性,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其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建筑物的创新也展现出一种绿色思维,以人为本以及与联想性思维相联系起来的全新的体验。 1建筑创新领域的介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所在,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但是创新的思维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最终将其具体化成为现实的产物。建筑领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思维模式创新设计、交叉型建筑创新设计、专业型建筑创新设计等方面上。建筑领域的创新与其他领域的创新在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在体现“新”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其科学性、现实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基本的要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建筑领域的创新应该体现出对传统建筑的保存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追求其节能环保性能,提髙空间的可利用性,注重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展现出时代的特征。但是目前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等方面的影响,建筑领域一直都没有很大的突破与成就。

2建筑设计创新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1绿色思维在建筑创新中的应用 目前提倡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之下,这种思维模式在建筑创新之中也应该得到关注和应用。由于目前社会能源的短缺,绿色概念也应该在建筑创新中体现出来,建筑师在提出设计理念的同时,应该尽量考虑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减少其能耗,在使用材料上建议使用一些环保型材料,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能够适应整体的建筑格局。绿色建筑追求的是投入较少的成本让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在这方面的创新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很大旳成效,但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之下,对于节能环保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建筑师应该重视在这方面的创新。 2.2以人为本思维在建筑创新中的应用 人是世界的中心,而创新也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需要。而建筑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筑物的创新之中更应该以“以人为本”为理念,把人的需求放在核心地位。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时代的特征,以及在这种特征的引领下人们的审美,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形势下,能够充分的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保障人们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物,当然能够更容易博得欢心和认可。 2.3联想思维在建筑创新中的应用 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建筑领域的创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大纲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适用层次、专业:本科 09环境艺术设计 学时:72学时课程类型:考查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先修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园林植物 学、环境小品设计与饰品模块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理论与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有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了解人性化的空间需要与人的心理和建筑相适应的环境,环境又决定建筑的性质,城市的形态等要素。一个城市或者小区的人居理念总是处于环境之中,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外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建筑—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设计技能,具有一般的城市广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风景区规划的能力,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达到任务。 知识要求是:掌握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室外开放空间的基础要素。 能力要求是:掌握环境调查与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方法考虑环境氛围,能够理性的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素质培养要求是:提高学生审美。 前期能力要求: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够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手绘的表现,能运用一定的园林要素和宏观把握设计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因此对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课程的学习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室外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版块,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小区外环境等方面进行学习与实践,与《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居住区域规划设计》、《装饰雕塑》、《园林植物学》这几门课程有紧密联系,相互穿插应用。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理念,并对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引言 住宅建筑量多面广是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一个内容,是关系到国民居住条件和切身利益的关键工程之一,它的设计水平直接与国家建筑事业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因此,在目前国家建设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相关部门对住宅建筑设计的问题日益关注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能源、环境危机的局势下,住宅建筑更是需要向着现代化、节能化、绿色生态化等方向发展,以帮助我国缓解能源、环境危机的局面。 一、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为单纯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度,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住宅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居住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思考创作、健身、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功能,使各自得到空间享受、视觉享受、质感享受的条件。 2、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拿套图纸照抄照搬的旧设计手法,应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3、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变换居住者,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如采用大开间、轻质隔墙设计理念,除了可以较常用开间方案获得较多的使用面积之外,更重要的是便于临时分隔改造,有利于丰富、美化室内环境,改善室内小气候。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正在向大开间、轻质隔墙方面发展。 二、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是住宅建设中的一个首要的关键环节,因此人们高度重视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以期能够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住宅建筑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片面追求住宅建筑美、奇、怪及奢华高档,忽视其经济性、舒适性 建筑设计的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二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建筑设计中要同时达到的其中两个目标,但是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上,设计者往往偏重住宅建筑造型的美观性,而忽视了其经济性、舒适性,从而出现住宅建筑成本大幅增加且舒适性较差的问题,如某高层住宅楼,为追求立面效果,用玻璃幕墙将阳台、起居室等加以封闭,既不利于使用,又造成巨大浪费。 2、忽视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住宅的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的方式以及一些习惯,因此,在对住宅空间进行组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以及居住者的精神要求,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就是要充分的考虑到住宅组合空间的经济以及安全性。下面是带来的关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 在住宅区的内部空间,每一个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具体要求都不一样,有动态的,由静止的,有公开的,也有私密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巧妙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同时,还有做到满足各个功能分区的要求,要做到动静区、公私区以及洁污区有明确的分离界限。因为这个会直接关系到住宅使用功能是不是可以很好地居住以及是否拥有良好的舒适度。在对住宅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流线通畅,集中交通面积,改变之前单纯的交通功能,要做到,巧妙的利用交通面积,进而提高住宅空间的利用率。 空间组合灵活性原则 关于住宅内部空间组合的灵活性,其要求可以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将这些要求作为参考依据,然后针对套型的空间展开

重组和分割。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先把功能区分类,然后把一些功能区合并在一起或者是连接起来,并且不同在这些功能区之间添加一定的限定,例如,我们可以把起居室和餐厅合并在一起;厨房这一功能区,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半封闭或者是完全开放的空间;也可以减少使用一些固定的构件,更多的使用可以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来进行功能区的分割;还有就是可以缩减固定的墙壁,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室内的空间流通非常的通畅。 室内环境舒适性原则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最重要的是追求舒适性,舒适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由于用户要求的不同,则舒适性要求也不一样。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朝阳的那一面,这样日照和通风状况都非常好,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大部分情况下,起居室和卧室都选择朝南,这样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户外和客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入户门处设置一个玄关,其优点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活的隐私。同时,主卧的安排,一定要远离入户门,并且一定要做到卧室和客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过渡的空间,从而有效的避免卧室直接朝向客厅开门。最后一点,就是卫生间和主卧室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卫生间的窗台要设置的高一点,确保私密性。关于厨房的位置,应该靠近入户门,这样对于方便食品、蔬菜以及垃圾的进出来说对非常的便利。从而创建一个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设计评价表 一城市广场 1、对附近公共开放空间的分析是否表明拟建的新空间将会受到欢迎和使用? 2、委托人和设计师是否已定下了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等公共汽车、人行道咖啡馆、展示或展览、表演、街区内部的行人通道? 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否考虑过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场地规划之初进行选址 时还是在决定广场的具体形式和细部时——例如,街角位置适用于高利用率的广场,尽端街位置适于绿洲型的广场? 4、假定服务半径为约274m,目前未享受到服务的人能在项目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服务吗? 5、服务范围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顾者的服务? 6、广场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工作人员、旅游者以及购物者? 7、广场的位置是否会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 8、地方气候室和建设广场吗?如果户外空间在一年只用的使用少于三个月,就应该考虑建设室内公 共空间。 尺度 9、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 度是从25m_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m-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视觉的复杂性 10、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比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 11、如果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 使用和活动 12、广场设计得是适应休闲闲逛者还是穿行着?如果两种功能都有,他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免冲突? 13、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除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14、如果要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如果要举行音乐会、集会等,是否提供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要点

1. 极简主义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1极简主义概述 极简主义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量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1.2设计原则 1.2.1强调环境景观的生态性:生态性在景观设计语境中表现为人工元素介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其终端表现为“最少介入”;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其中突出的实践是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将第二自然介入到景观中。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保留地域文脉的多样性,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3强调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表现为人性场所的设计,这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还包括不同人群的偏好和针对弱势人群的关照,及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等。 1.3设计手法和风格 简约、现代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格调,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简化处理,包括形式和空间的简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对广州亚运城媒体村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浅谈极简主义景观风格

2.1项目概况和建筑风格 媒体村位于广州亚运村西北部,建筑用途为广州在2010年时举行亚运会来访媒体采访队伍提供住宿和休憩使用,赛后作为商品房出售。媒体村建筑群体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形体上强调线条的组合,建筑造型挺拔、简洁雅致、格 调脱俗。 2.2设计构思 在景观设计上从一种“肌理”和“纵”、“横”两条线索上深入。 2.2.1一种“肌理”: 在研究岭南水乡聚落特色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水乡河网”的肌理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共生和协调。经过设计后的肌理表现在园区的硬景(环形散步道)和软景(行道树、花带等)。 2.2.2“纵”、“横”两条线索 外围行列式、内部点式和拼接式结合的建筑布局要求景观设计上用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设计中用笔直便捷的交通道形成了“纵”的景观线索。这条“纵”线索不仅在平面上将建筑群有机联系起来,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横”的景观线索则是对“纵”线索的呼应和交融,用理性的设计手法体现感性的居住区环境。明朗的线性元素,与水乡河网的肌理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能相互联系构筑项目的整体风格,在植物的衬托下显示出清晰的景观构成秩序。 2.3设计风格

探究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

探究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 发表时间:2019-07-26T14:59:41.5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李灿坤[导读] 摘要:从建筑设计中突出的矛盾出发,在建筑师鬼斧神工的创造下,让使用者拥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这就是现代建筑所展现出来的特异性空间。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从建筑设计中突出的矛盾出发,在建筑师鬼斧神工的创造下,让使用者拥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这就是现代建筑所展现出来的特异性空间。空间的特异性是在空间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异而衍生出来的,因此在功能需求和行为模式方面更加贴近使用者的需要。笔者主要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探讨建筑特异性空间的设计手法,希望能够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引言建筑可以看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这一古老的职业见证了社会发展变迁。建筑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有所不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可能是其他物件所不具备的。建筑空间并不是从一而终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原有的特定的空间设计已经冲破束缚,更多倾向于基于使用者活动进行设计,从精神情感方面与人们产生共鸣。对此,笔者就将针对建筑物空间的异化设计展开进一步分析。 1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的设计手法从早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建筑特异空间的设计更倾向于把体量框架和装饰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二元结合的方式可以看做是艺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打破传统框架,从视觉上给人们一种冲击,可以说建筑设计领域的革新。典型的建筑设计者是高迪,他将装饰物镶嵌在雕塑造型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建筑都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可以说建筑师的个人审美与散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能够直击人心,从内而外的触动人们的初心。与高迪具有相似设计风格的另外一名建筑师来自奥地利,Hundertwasser作为一名画家,它的艺术风格比较大胆,使用的色彩更加明亮,经常在画作中渗透着童真,所以设计出的建筑更加温馨,人们在看到他的作品以后都会情不自禁的思索他的创作历程。以装饰为主要手法的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家具等其他物件上,后续的一些建筑师也逐渐继承了这样的设计手法。使用者在使用家具或者其他物品时,可以与物品更亲近的接触,令二者之间更加亲密,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从细节上给人们的体验。 2现代建筑特异性的空间形态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日益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都为建筑造型的多样化提供便利,建筑的使用空间也会随着功能变化而产生异化。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再与外观相互依存,二者可以独立并行存在。在建筑结构空间,功能性越发突出,但与此同时也更加关注审美需求。建筑师在获取灵感以后,可以随意展示个性化的空间设计,这就是异化方式带来的便利。以巴伦西亚科学城为例,这就是在表现主义前提下的一次成功实践,建筑师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设计出这样的建筑,既让建筑拥有一种新奇感,又有一些神秘,人们从建筑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建筑物蕴含的象征意义,继而使得科学城的整体氛围变得深奥又灵犀。参观者被空间结构包围其中,整体的大空间被细分为各个规整的小空间,不同的空间又具有不同的功能,整个科技馆的细节都可以让人们尽收眼底。以弗兰克?盖里为例,这位建筑师的设计特点是借助空间和造型分化进行设计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华特迪斯尼音乐厅。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展厅、观众厅并不是直观的设计在建筑中间,而是细心的拆分,隐藏在空间里,其优点在于整体完整,外部造型也令人感到舒适,整体风格与城市融为一体,不会显得过于突兀,体现出一种与城市交相辉映的感觉。除此之外,盖里的设计还将建筑前台与后台收放得当,各自都具备自己的功能。 3现代建筑特异性的功能主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始终与政治和经济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中就提到,建筑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商业文化必将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因此从功能主题层面上来讲,建筑空间的特异性应该满足商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同一空间内可以具有多样性的变化,变化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基础的叠加,也可以是时间维度上的集约。在施罗德住宅中,二层的空间设计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隔断的方式可以让整个空间分割出大小不一的空间,这些区域可以当做起居室使用,也能为家庭成员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让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在此基础上,高技派是后现代的典型代表,进一步延伸出装置化的设计理念,建筑空间异化成为一种智能的机器容器,尤其是在空间需求较大的设计中,可以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将空间进行组合和变化,例如剧院、电影院等,从而实现功能主题上的综合变化,根据不同的功能搭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新空间的出现,旧空间随着社会文化信息的发展更新就会自动产生异化现象。建筑师基于这一现象就会对空间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运用科学的建筑手法对建筑空间进行分化、异化,以此来达到建筑空间的长期使用。以柏林会议大厦的玻璃穹顶为例,在原有被毁的部分展开再造,从造型上呈现出了新的形象,也增加了新的功能,可以通过旋转步道进行参观,从玻璃天窗下俯瞰外界,让整个建筑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也更加值得推广,是一种新旧结合的典型。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部分改造,新部分的功能完全可以与历史遗迹并肩,让异化空间这种设计手法更加突出。再比如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在对历史建筑进行叠加的基础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展陈空间得到异化,新旧交替在一起,不但尊重了历史原貌,也对新生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合体后的建筑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 4现代建筑特异性的创作思维建筑师在对建筑空间的异化进行思考当中,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考量。与传统建筑学设计不同,现代社会更需要将消费需求作为设计点,综合考虑生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建筑师进行设计的出发点,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创造出的空间可以看做是量体裁衣,为特定的语境服务。此外,创作思维的异化还可以体现在“弱介入”、“弱建筑”方面,突出的建筑案例要数莱萨达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莫属了。这个泳池的设计让人们与海洋融为一体,将礁石群之间的空间进行弱化,借助海岸线的风光将泳池与海洋结合在一起,在海滨公路和沙滩之间的落差更是成为建筑师隐藏更衣淋浴室的绝佳位置。通过弱化建筑的改造,保留了海滨最原始的特色,解散空间的方式更是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此外,安平树屋也是“弱介入”、“弱建筑”的典型设计案例。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建筑师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参观者通过架设的钢架步道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让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自然这一主题得到升华,将原本废弃的空间改造成人们闲暇之余休憩的公共空间。结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