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案例分析2012级学前教育

典型案例分析2012级学前教育

典型案例分析2012级学前教育
典型案例分析2012级学前教育

小组成员:张雪丹张娜英

夏梦珠陈静静

校长带女生开房案

2013年5月,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6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经调查原来该6名小学女生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及万宁市一政府单位职员冯小松带走开房。2013年5月15日,海南万宁纪委监察局通报:涉嫌猥亵儿童的陈在鹏和冯小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万宁市检察机关已对两名嫌犯批捕。案情简介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6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引起老师和家长极度恐慌,原来该6名小学女生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及万宁市一政府单位职员冯小松带走开房,2013年5月14日,校长陈在鹏二人已经被警方刑拘。

2013年5月8日,在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小学6年级的女生集体失踪,引起老师和家长极度恐慌,连夜四处寻找但无果;直到5月9日晚上11点,1名女生在海口亲戚家,另外3名女生在海口城西镇一出租屋被找到;经跑到海口的女学生说,另外2名女生在万宁。家长们从海口匆匆返回万宁后,直到10日上午10点,在万宁长丰镇马坡大洲岛度假山庄找到了2名女孩。

这6名女孩被找到时,看上去都迷迷糊糊的,有的女孩手、脖子等出还出现青肿,经到医院检查,6名女生下体受到不同程度伤害。8日晚,6名女生在哪里住的?据海口警方协助万宁警方调查后得知,8日晚上,4名女生在万宁绿春园大酒店开了两间房,从监控视频中看到,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晚上进入其中一间房,早上却从另

一间房出来。另外2名女生则在大洲岛度假山庄居住了两夜,其中一位叫冯小松的男子一起住了一夜。[1

案情调查

检测报告

第一次检测报告写着被强奸小学校长陈在鹏和万宁房管局职员冯小松带6名小学女生开房,到底有没有发生性侵,孩子的家长和警方2013年5月10日下午带着孩子到万宁人民医院进行了法医鉴定。法医鉴定由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进行鉴定,10日下午,6个女孩都来到了医院,进行了一次检测。在这次检测中,孩子父母被告知:孩子被强奸。

再次鉴定后结果截然不同2013年5月13日23点,顾女士突然接到了警方的通知,要求带着孩子再次到人民医院鉴定。这一次鉴定和第一次不同,共有四名法医同时鉴定,让顾女士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出具的鉴定报告中,自己的孩子竟然被鉴定未被性侵,鉴定结果为处女膜完整。而根据处女膜完整这一结论,在万宁官方的发布中,表示6名女孩未遭性侵。

公安发言

2013年5月14日上午,万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李有恒称,李队长一是表示女孩未被性侵,二是两个犯罪嫌疑人不认识。针对这两条疑问,记者再次咨询李队长,而他却表示没有领导指示,不发表任何声音,对于自己曾说过的话也不评论。

而咨询小燕与陈在鹏的关系、小吴与冯小松的关系以及小燕是否已满14周岁等疑问时,公安局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据肖先生介绍,其实,在刚刚找回孩子后,后郎小学就有老师来找过他,想私下里解决这件事,“我当时就否决了。”不仅是肖先生,其他孩子的父母也都接到过私了的电话,但是都遭到了这些父母拒绝。

对于这个事件,家长们是想给自己的孩子讨回一个公道,如果万宁市不给解决,他们要继续往上上诉。

审理结果

倍受关注的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案”和万宁房管局原工作人员冯晓松带女生开房案,20日在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幷当庭公开宣判。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在鹏有期徒刑十叁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叁年;判处被告人冯小松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3人物关系

6学生和两嫌犯的关系网小茹、小燕、小倩、小珍和陈在鹏在一起。据称小燕是陈在鹏的干女儿,但因小燕的父母和小燕本人都没有出现,并无法核实,而警方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3]

4案情结果

2013年5月15日下午,海南万宁纪委监察局通报:涉嫌猥亵儿童的陈在鹏和冯小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当天上午,万宁市检察机关已对两名嫌犯批捕。[3]

5案情追踪

“逃课挨批结识校长,被求介绍女友”

14岁的林林回忆,2012年6月前,她一直就读于陈在鹏所在的万宁第二小学,2013年新学期开始后转到后朗小学。

2011年的某一天,六年级的林林和另外两名男生曾因逃课,被班主任送到了校长办公室。离开办公室前,陈某让林林记下他手机号林林称,2012年6月,她因小升初的考试分数和陈某联系过。还曾因不想上课,到陈某办公室要求其帮忙请假。陈某则主动发信息联系过林林,希望她能帮忙找女朋友。

■回忆“校长曾掏钱要求发生关系”林林说,2013年5月8日中午她和6名女孩,商量着想去海口。林林联系了校长陈某。陈开车来接她们,否定了去海口的提议。陈给林林300元,临走时留下话,晚上可以打电话叫他过来。一个女孩奶奶找过来,把其带走,剩下了6个女孩。

晚7时许,林林电话陈,陈让林林先去KTV定一个包厢唱歌。提议遭到了华华(化名)反对。华华说,不愿去唱歌,可以打电话叫她干爹冯某来接。林林称,每逢华华离家出走,这位干爹会为她订好酒店房间,让她去过夜。9时许,冯某带着华华和女孩离开。

6案件进展

截止2013年5月24日从万宁市人民检察院获悉陈在鹏、冯小松涉嫌犯罪案件,万宁市公安局已侦查终结,以涉嫌犯强奸罪移送万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截止2013年5月28日

2013年5月28日,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陈在鹏(原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被告人冯小松(原万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工作人员)犯强奸罪向万宁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审查,万宁市人民法院于28日决定对两案予以立案受理。

据办案人员介绍,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未成年被害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万宁市人民法院将择期对两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

截止2013年6月8日

2013年6月8日,由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万宁市人民法院接受受理,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决定,改变管辖,由海南省一中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截止2013年6月20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原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原万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工作人员冯小松犯强奸罪两案,分别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依法当庭公开宣判。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在鹏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处被告人冯小松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1年。

一、从教育的角度分析

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一经媒体曝光,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才读六年级的孩子被带去开房,这是件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无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对犯案者咬牙切齿,希望对他们严惩不贷,可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缺失呢?我们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国内外性教育对比三个方面作出分析。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环节。从“万宁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事件,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往往是被遗漏、被遗忘的一环。试想,如果6名孩子的父母能够对孩子在事发前的一些反常举动多一些留意,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多一些关注与提醒,也许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通常,读六年级的孩子多少应该有点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为何就会糊糊涂涂的轻易跟着校长晚上到外面开房呢?从这起事件,《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父母基本上都在打工挣钱,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家长也表示他们只给海南挣钱而很少关注他们的教育,在这起事件中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几近为零。这直接折射出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缺位,忽略了帮助孩子构建这种自我防范意识。

(二)、学校教育

首先,“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敲响了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警钟。我们常说教育是基本民生,事关孩子的素质和未来,那么,直接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全教育,则无疑具有非常大的民生分量。我们常常呼吁未成年人保护,透过该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缺乏基本的防卫意识,这说明平时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没有重视帮助孩子培养自我防卫意识。那么,传授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领,则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最可付诸的实际行动。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义务。

其次,结合“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充满各种诱惑,孩子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他们很容易就被这个花花世界所迷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正确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让他们懂得作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专注于学习,这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最后,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求。从大的方面讲,教师值得敬重,学生应当听老师的话。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敬重,对象应是教师这个群体而不是个体,任何职业群体中的个体都存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差异,教师队伍也不例外,也可能有品行不端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就像此案件中的校长,不但没有在教师的队伍中起到榜样的作用,而且自己竟做出这种卑劣行为,为人所齿。因此,改变要求孩子们“听话”教育观念,别再把“不听话”与“坏孩子”画等号,鼓励孩子们自尊自强、独立思考,告诉孩子对老师明显超出教书育人范畴的要求以至威逼利诱,要敢于说“不”,这将有助于减少孩子人身遭受侵害案件,让全社会牵挂的小学校园多一分安全.

(三)国内外性教育对比

1、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

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目前,在英国还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2、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这样的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堕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不断下降。

3、马来西亚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在马来西亚,父母会主动谈到一些性知识。初中的教科书里就有不少性知识的传授,包括避孕、受孕等。对小学生,则用一些有图画的小册子向他们宣传如何保护自己身体之类的知识。

反观我国,由于两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国内对于孩子的性教育非常淡薄,学校里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性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进行的性知识交流少之又少。我国目前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忽略幼儿期性教育;在儿童面前没以身作则;目前性教育的态度仍然是消极被动的等等。

我们要意识到性教育刻不容缓,性教育愈早施行愈好,甚至从乳幼儿期便应开始。接着,再经过初中、高中有关的性教育课程,便可形成完整的体系,灌输孩子最正确的性观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

小学生的性教育不但是幼儿期性教育的基础,也是日后美满幸福生活的重要教育根基。

性教育就如同为建造一面坚固牢靠的石墙,必须将石头由基层一个个细心堆砌起来一样,如果下层的石头堆砌得不够牢靠,稍有震动就会摇晃,那么,不论上层堆砌得如何牢固,整座石墙随时都可能倒塌。如果幼儿期或小学生的性教育如恰当地进行,那么,其后遇到了令人困扰的性问题时,便不容易犯错或惹起严重的问题,或许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类似海南校长带女学生开房的悲剧。

(二)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件:

从我国法律对强奸罪的规定和英国对于强奸罪的规定对比来看:为什么这种事件频频发生?

我国《刑法》第236条第2款规定,“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罪论,从重处罚。”这个规定是打击奸淫幼女犯罪的法律依据。那么在《刑法》中,是否有独立的奸淫幼女罪呢?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2月9日公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刑法》第236条规定的犯罪确定为两个罪名: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18}。此后,奸淫幼女罪作为独立的犯罪为司法部门所使用,同时也被写入刑法学教科书。

英国刑法上强奸罪概念的变革

强奸罪在过去作为英国普通法中的一种犯罪,仅仅被简单地陈述

为“男性强奸女性的犯罪行为” 直到1976年,英国才首次将强奸罪以制定法的形式陈述在1976年《性犯罪(修正)法》中,强奸罪的概念才得以明确。

近30年来,英国对性犯罪[2]的法律做过多次修改,其中有三次修改对强奸罪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三次修改的法律分别是:1993年《性犯罪法》、1994年《刑事司法与治安法》和2003年《性犯罪法》。

根据1976年《性犯罪(修正)法》第1条规定,强奸罪是指男性明知女性不同意或者不顾其是否同意,违背女性意志,非法与其性交的行为

1993年《性犯罪法》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了强奸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废除了不满14周岁的人不具有强奸行为能力的推定。

该法第1条明文规定,“本法废除不满14周岁男性没有性行为能力的推定。”

该法在1993年《性犯罪法》的基础上,对强奸罪的规定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针对性行为指向、受害人和非法性交这三个要素。

根据1994年《刑事司法与治安法》第142条的规定,男性只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可构成强奸罪:1.违背他人意愿与之性交(无论阴道还是肛门);2.明知他人不同意或不顾他人是否同意与之性交{9}。换言之,强奸罪是指男性明知女性或另一男性不同意或不顾其是否同意,违背其意愿,与其阴道或肛门进行性交的行为。

该法在1993年《性犯罪法》的基础上,对强奸罪的规定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针对性行为指向、受害人和非法性交这三个要素。

根据1994年《刑事司法与治安法》第142条的规定,男性只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可构成强奸罪:1.违背他人意愿与之性交(无论阴道还是肛门);2.明知他人不同意或不顾他人是否同意与之性交{9}。换言之,强奸罪是指男性明知女性或另一男性不同意或不顾其是否同意,违背其意愿,与其阴道或肛门进行性交的行为。

两国强奸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我国刑法主张,违背妇女意志和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是强奸罪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实质,手段行为对被害妇女人身、精神的强制性,是其实质的外部表现。认定强奸罪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我国刑法对于强奸罪的规定进二十年都未曾变化,只是对于强奸幼女的从重处罚,那怎样个处罚算从重并没有严格的规定。那么在越来越开放的时间里,我们只认定强奸妇女才算那么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他们倘若看上一个意中的男子或女子,而这些人都是有正常的性取向的,她们强迫或违背受害人本人意愿而进行的算不算强奸呢?这点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而且我们的法律只是针对男子以暴力或强迫的方式施加于女性,那么有恋童癖的女性如果对于男孩实施同样的方式算不算呢?而英国刑法只强调违背受害人意志,至于行为人是否采用了暴力、胁迫或欺诈等手段实施强奸行为并不影响强奸罪的成立。并且他们的法律在不停的修改中,紧跟时代的步伐。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印度对于强奸罪又是如何处罚的

印度刑法强奸罪的规定

在印度,和其他侵犯妇女权益的暴力犯罪相比,强奸罪占有最高比重。过去40年间,强奸案激增875%,从1971年的2487起增长到2011年的24206起,相当于每22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暴,但若将所有实际强奸案件包括在内的话可能是以秒计算。

社会对强奸的纵容

印度发生的强奸案和警方的处理态度骇人听闻。据报道,近日,一名遭轮奸的17岁少女,警方强迫她放弃起诉,嫁给其中一名强奸犯。随即她愤然吞下毒药自尽。这起事件再度暴露印度警方对这类案件的冷漠。印度检察长吉尔说,这名少女在2012年11月被轮奸,在向警署报案时到处碰壁,警方就是不愿就她被强奸的案件展开调查。他说:“其中一名警官还设法说服她取消这起案件。”自杀少女的姐妹告诉印度电视台,警方人员一直劝她接受现金赔偿或嫁给其中一名强奸犯。

有报道称,印度普遍忽视强奸罪的现象体现在,印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间对强奸罪案件就未曾统计过。强奸罪的定案比其他11项“暴力犯罪”的平均定罪率还要低。自1971年起,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才开始收集强奸案件的数据。

印度社会对强奸犯相对宽容。据统计,印度有70%的强奸案是发生在相识的人之间,对此人们习惯性地偏向施暴者,而对受害妇女

的道德意识、着装打扮等吹毛求疵。即使被判入狱,强奸犯出狱后也不会承受太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很容易再找到一份工作。

有媒体评论称,很多印度男性因此根本不把女性当一回事,不认为强奸是犯罪。这种观念在新德里根深蒂固。印度媒体引用新德里警方的话称,一般说来,当地的强奸犯认为,受害女性不会举报他们,这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新德里警方发言人、性犯罪案件专家德哈里瓦说:“他们觉得自己肯定能逃脱惩罚。对此,他们没有半点怀疑。”

这种观念也导致了印度习惯法中对强奸犯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有无以复加的羞辱性执法和极刑,也保留了女受害人以身嫁给施暴者而化罪于无的做法。印度习惯法中一直保留着“兄长荣誉权制度”,即兄长以其姐妹不守妇道或失妇节之由实施家法。

一般,强奸受害女性不敢报案,除了怕说出去,让自己名誉受损,本人及其家庭的工作、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外,再者他们不是很信任印度司法系统。所以许多受害人无奈选择私了甚至忍气吞声。

印度司法系统的名声一向不太好,被认为是世界上效率最差、耗时最长的系统之一。2011年有报道说,印度法院案卷堆成山,未解决案件有400多万件。

印度司法腐败加重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不幸,而司法救济未能最大程度提供保护作用,纵容了社会对妇女的进一步伤害。

总结:现在英国的强奸罪的概念已与30年前1976年《性犯罪(修正)法》中的强奸罪概念大不一样,这种发展变化无疑是对强奸罪传统观念的挑战。而印度依旧是社会的纵容才会形成“强奸之都”的臭名。那么,我国强奸罪概念是否滞后,是否不完善,其构成是否存在不足?

(一)强奸罪的性行为指向是否仅限于女性生殖器。

(二)男性是否可以成为强奸罪的受害人

(三)强奸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否需要降低

(四)关于设立奸淫儿童罪

目前,在我国《刑法》中没有独立的奸淫幼女罪,更没有包括幼女和幼男在内的奸淫儿童罪。西方许多国家将奸淫儿童行为列为独立的犯罪,即奸淫儿童罪,这是基于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考虑。因为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无法正确理解性行为的意义,所以不能正常行使性的自由权利。奸淫儿童罪与强奸罪在构成上有很大区别。其中最主要一点是,不管儿童是否同意,只要行为人与儿童发生了性行为就构成奸淫儿童罪。

我认为,儿童在社会上比一般人上更容易处于孤立无援的境遇,法律自然应该格外重视对他们的保护,所以,我们应该尽快考虑设立奸淫儿童罪,有效保护儿童,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英国对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刑事立法是比较完善的,侵害儿童的性犯罪分类很细,有几十种罪名,规定清楚,处罚严厉,是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的。

然而,在两年之后的2000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中做出了与《规定》不一致的解释:“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6]2003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中再次强调:“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7]从此,奸淫幼女罪这个罪名被彻底取消了。无论强奸妇女还是奸淫幼女,只有一个罪名,那就是强奸罪。

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奸淫幼女的行为列为独立的犯罪,这是考虑到奸淫幼女与强奸罪在构成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在英国,出于对儿童的特别保护,法律对侵害儿童的行为作了特殊规定,其中包括刑法对侵害儿童的性犯罪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法律不仅保护幼女,也保护幼男,所以,相对于强奸罪的犯罪,并非奸淫幼女罪,而是奸淫儿童罪。

三、从‘曝光’后产生的“社会舆论’来分析

海南校长带女孩开房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从本案曝光到犯罪人被法律制裁的一个月左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舆论。人们在谴责犯罪不齿行为的同时,也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一

些消极看法和担心现在的年轻一代不会保护自己,容易受到诱惑。以下几类孩子容易受到性侵犯:1、比较友善、容易亲近、对别人的要求言听计从;2、容易受物质吸引或引诱的孩子,如金钱、玩具、食物等3、缺乏感情呵护、被疏忽的孩子;4、年纪较小,不太懂得“性”或身体自主权,不能察觉或意识对方的侵害行为;5、父母婚姻关系不良或与继父母或养父母同住。而在本案中有个女孩不止一次被诱惑而强奸。

随着科技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丧失人伦的案件被人所熟知,比如今天有个小孩被人强奸了,明天恐怖分子出来袭击人,还有抢劫杀人的,这些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作用,会认为这个社会越来越乱,每天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他们会渐渐对这个社会失望。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对自己的子女说现在社会特别乱,自己在外面注意安全。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被强奸的女孩是你,或者是你的比较亲近的人,你们希望这件事情曝光吗?有这样一个案例,十五岁的女孩别强奸后向家人哭诉,却被斥责“是自愿的”,并不允报警,称家丑不能外扬。万念惧灰的小婕从此自暴自弃,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最后才拔通了长沙市12355青少年成长服务台的救助电话。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些网友谴责父母,认为必须报警,说就算不追究他刑事责任,总得要求民事赔偿吧!

另一些网友却反驳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父母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报警?让所有的同学亲戚朋友都知道?那这小孩以后怎么

办?”“小女孩只有16岁,让她从小就背负残酷的社会舆论,你们想得太天真了。”

海南校长强奸案的受害人家长认为必须要报警,要给自己的孩子讨回一个公道,他们拒绝私了,要让犯罪人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曝光和舆论之下的受害者的心理,她们原来可能是非常活泼,可是事情发生后就变得内向,郁郁寡欢,她们能不能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她们年少无知时所犯下的错,也让家长受到了伤害,作为家长要十分注意,可以去相关的心理疏导机构进行治疗,父母若放弃专业机构对孩子的治疗,则可能让问题埋在深处,发酵酝酿,不仅对个人造成影响,甚至对整个家庭和下一代都有影响。

在本案中,家长们就发生了分歧:就关于本件案件来说无疑最终是曝光了,就在三次对女孩身体检查结果的不同让我们匪夷所思最后真相终于大白的时候,我们不得说舆论的力量真的很大,它让我们相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触犯法律都要严惩不贷。但是在让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同时,又不得不让我陷入这样的反思:有些家长不愿曝光这些事件,是怕家丑不可外扬,怕外人的指指点点,对孩子的名声不好,这不也正是舆论所致吗?看到这个案件。身为一个局外人的我们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我们憎恶犯罪人希望他们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那些女孩的心理承受了多少?

太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问题的本真是什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怎样帮助那些女孩走出心理的阴影,怎样帮助她们忘记那段痛苦的经历。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试想就算给女孩合适

的心理辅导,身为社会人员的我们却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有时我们的遗忘也会给女孩的心理带来很好的治疗。

舆论影响着生活乃至判决和法律的修改:

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曝光,才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更有舆论的权利,就那这个案件来说吧,第一次法医告诉受害者的家长这些女孩的处女摸均破裂,而到了警方通知的时候四个法医共同认定未被强奸。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媒体和广大网民都密切关注此次事件,发表各自的己见,迫使警方和法医把真相公诸于众。那么舆论还影响着我们的法律的修改如同孙志刚案就是一个很好地佐证,舆论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网络或者曝光率日益发达的今天,“盐慌”的时间频频出现,好的方面呢就是舆论监督政府的工作。

反思

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案刚被提起公诉,广东湛江小学校长涉嫌强奸女生案、湖南嘉禾某小学老师猥亵女生案又刺痛人们心灵。性侵小学生案件不断发生,让人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在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的同时,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9]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求。从大的方面讲,教师值得敬重,学生应当听老师的话。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敬重,对象应是教师这个群体而不是个体,任何职业群体中的个体都存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差异,教师队伍也不例外,也可能有品行不端甚至违法犯罪的人。[9]因此,改

变要求孩子们“听话”的“一边倒”教育观念,别再把“不听话”与“坏孩子”画等号,鼓励孩子们自尊自强、独立思考,告诉孩子对老师明显超出教书育人范畴的要求以至威逼利诱,要敢于说“不”,这将有助于减少孩子人身遭受侵害案件,让全社会牵挂的小学校园多一分安全。在法律上,备受瞩目的“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案”,在提升了审级之后已于2013年6月20日一审落判。涉案的两名被告人——万宁

市第二小学原校长陈在鹏、万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原工作人员冯小松均被认定强奸罪名成立。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和11年6个月。对此一审判决,冯小松表示不服要上诉,而6名受害女生家长中有4人认为判决偏轻。

在公共舆论平台上,对此判决的争议同样存在。有的认为法院明显在迎合民意,判重了;有的则认为,两被告人的行为禽兽不如,判死也不为过,10余年徒刑实是太便宜他们了。

仅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其实很难判断法院的判罚正当与否。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司法考试题,而是一宗鲜活的个案。赖以作为判罚的基础——事实与理由均在法庭上呈现。非亲历者实难以从简单的新闻事实中去推断被告人的罪与罚。仅从诉讼程序上看,法院并无不当。若跳出个案看强奸(幼女)罪,仍无法绕过与嫖宿幼女罪的比较。这也是类似个案常常引发舆论分裂的焦点之一。也是在前天,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在与网友公开交流中透露,称全国妇联已通过提案、报告等不同渠道提出了关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对策建议。

学前教育学案例

学前教育学案例 实例1:蜗牛真的有嘴吗 课间操结束后,我正准备着第二个活动的教具。忽然,李雨跑来报告: “李老师,赵文汗、许超还有……他们把蜗牛带到教室里来了。”听到喊声的小朋友一下子把赵文汗等几个手拿蜗牛的孩子围了起来。“哪儿呢?我看看,让我看看……”我本想开始已准备好的教育活动,但看到孩子们对蜗牛如此感兴趣,脑海里有闪过另一个念头,这是多么好的观察认识蜗牛的机会呀!索性,我让孩子们把蜗牛分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都看。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只听张希超说: “以前我也玩过蜗牛。”有的问: “好玩吗?”还有的说: “蜗牛有触角。”“蜗牛有眼睛。”……许文思大声的问: “蜗牛喜欢吃什么呀?”这下,大家又议论起蜗牛喜欢吃什么来了。有的说蜗牛喜欢吃土,有的说蜗牛什么都吃。有的大声反驳说: “蜗牛没有嘴,它不会吃东西。”又听聪聪反驳道: “有,会吃!如果蜗牛没有嘴,不会吃东西,它怎么活呀!”“就是,不会吃东西它怎么长大呢!”有人附和着说。“没有,就是没有,你看见过蜗牛的嘴吗?”“你看见过蜗牛吃东西吗?!”一时间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室里安静了许多。 又是李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老师,那你说,蜗牛有没有嘴呀?”我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说: “我们怎样做才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呢?”有的说等蜗牛从壳里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可是等了半天蜗牛的头就是不出来!有的孩子着急得想把壳砸开来看看,但孩子们都舍不得,怕把蜗牛弄死了。“老师,咱们把蜗牛养起来,明天我

给它带点好吃的,如果它吃了,就说明它有嘴;如果不吃,那肯定就是没有嘴。”经张炜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喊着说: “对!老师,咱们把小蜗牛养起来吧!”我也正有此意。说真的,我还从未见过蜗牛吃东西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矿泉水瓶,给蜗牛安了一个临时的“家”,并且说: “回家后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小时侯有没有养过蜗牛。” 第二天,果然有给蜗牛带吃的,赵文汗和陈思还为蜗牛造了新“家”——一个罐头瓶,另一个是瓷罐,里面还放了一寸高潮湿的土,还告诉我说他爸爸小时候就用这种办法养过蟋蟀。这样,我们班的自然角又多了两个“居室”。我还为孩子们做了一个记录卡,便于孩子们把观察到的蜗牛吃东西的情况记录下来。 每天孩子们来园和自由活动时,都有孩子去看上它们几眼,瞧一瞧蜗牛是否把自己带给他们的好东西给吃掉了。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在小蜗牛“吃”的记录卡上,孩子们重复着同样的符号“×”。在这期间,家长们不止一次的向我问起关于蜗牛的一些情况,有的家长还亲自看一看小蜗牛。 一天晚饭后,董一高兴地嚷起来: “快来看呀,蜗牛真的有嘴!”孩子们和我一起跑到小蜗牛的家。董一兴高采烈地说着: “你们看,早晨我给小蜗牛放了一片莴笋叶,叶子上没有洞。现在,叶子上有好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的!”我们一看,真的,不但叶子上有洞,叶子的边缘也是残缺不齐的。瞧,董一马上找来大红彩笔,在好多“×”的下面划了一个大大的“√”,接着,又用绿色的彩笔画上一片嫩绿的边缘有齿、中间有洞的叶子。 看着刚才的一幕,我和孩子们都笑了。(高建云老师) 实例2:让小花瓣长大 幼儿喜欢迎春花,她从院子里拾来几朵落下的迎春花,带回班里,来到自然角,放在一个容器里。教师以为她要放在这里要小朋友欣赏,一问才知道,她想要小花长大。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历年真题版

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 1、2006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实验人员在5岁的孩子面前放两只相同的矮而宽的玻璃杯,装的水也一样多,问他“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会不假思索的说“一样多。”实验者又当着他的面把一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只又高又长的杯子,再问他“现在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认为矮而宽的杯子里水多,重复几次都这样,问他为什么?他指着杯子的宽度说“这个宽了就大了。”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答:这是儿童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特征之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只注意状态,特别是最终状态,而不考虑达到这些状态要经历的转变。不会考虑转变,造成了前运算时期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同时考虑高度和容量是做不到的,他们被杯子外形迷惑,只能根据外形作出大小判断,也就是水容量的判断。 举例,生活中我们发现儿童会根据身材高矮或者照片尺寸大小判断人的年龄,数学活动中数字和物体对齐的顺序打乱,就觉得两者数目不相等了。都反映了单维注意的特征。(书124页) 2、2007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幼儿芳芳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妈妈教会她“4+2=6”之后,问她“2+4”等于多少,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 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题要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这个案例揭示的

真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注意向两维注意过度,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发展。(见教材P122—126) 3、2008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唐老师在中班某一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观察小兔子。她带来一只活生生的小兔子,要求孩子们安静仔细地观察,没想到孩子们都围了上去,又是摸又是拽,怎么都安静不下来。唐老师很生气:你们怎么这么坐不住呢?问题:孩子们为什么坐不住?唐老师应该让他们安静下来观察吗? 她该如何把这个教学环节安排好?请结合所学教育和心理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答: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大于抑制,容易扩散,因此在面临新鲜刺激的时候会比较兴奋;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感知觉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待事物是通过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觉去认识的,而不像成人那样以视觉为优势。(该部分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表现)因此,观察对于幼儿来说不只是坐着看,而是去触摸、去闻、去摆弄。李老师不应该让孩子们安静地坐着看,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活动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感知觉的活动去“观察”。 孩子们坐不住是因为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特点之一是“动作性和活动性”。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他们的兴趣容易变化,稳定性很差,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还不可能用内部语言才“消化”审美对象。因而缺乏静观欣赏能力。幼儿审美是动态的,要靠动作来体现,他们爱好动手动口,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审美满足。 唐老师不能强制孩子们安静下来,应该妥善处理这个教学环节。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教案资料

案例一、小宝已经3岁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分析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74202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

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

《商店售货员》《“娃娃家”游戏》《好吃屋游戏》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1)尊重幼儿的游戏;(2)支持幼儿的游戏;(3)参与幼儿的游戏;(4)引导幼儿的游戏;(5)干预幼儿的游戏。 在案例1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无法深入开展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巧妙引导,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案例2中,教师发现幼儿拿剪刀剪布娃娃的头发时,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尊重幼儿,帮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话了解游戏的过程,果断而机智地做回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积极干预,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成功。在案例3中,教师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使得游戏主题得以深化和发展。 《双休日回幼儿园教师的对话》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 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 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 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 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 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 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 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 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 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 错误的。 《这一次比上一次说的更清楚了》教师如 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答: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 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 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 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 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 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 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 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 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 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 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 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 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 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 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 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 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 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 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 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 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 些技能: 答: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 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 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 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 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 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 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 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 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 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 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 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 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 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 楚了。” 《“零岁方案”、“神童方案”兴趣班、特长 班》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 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答:(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 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 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 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 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 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 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 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 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 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 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 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 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 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 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 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 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 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 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 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 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 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 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 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 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

《学前教育学》试题

《学前教育学》试题(2509)—2013 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A ) A.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 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偷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2. 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 A. 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 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 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 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3.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 属于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是( B ) A. 社会交际能力 B. 控制情绪能力 5. 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 A. 单一性 C. 发展性 6. 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分为(B ) A. 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 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 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 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7. 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C ) A 目光直视 B 敢于批评 C 语调语速要适当 D 语气耍一直不变 8. 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A)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9.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 ) A. 学前期 B. 青少年期 C. 儿童期 D. 成年期 10. 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 A ) A.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 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 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 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1.A 2.A 3.D 4. B 5. C 6.B 7. C 8.A 9.A 10. A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 简述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答】:从家庭教养方式方面阐述:溺爱,专制,民主,放任。 12. 简述幼儿园工作的原则。【答】:(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 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 保教结合的原则;(4)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 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13.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2)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3) 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4)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5) 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14. 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答】: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5. 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答】: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 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答】:(1)孕育阶段:代表人物有颜之推、柏位图等,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2) 萌芽阶段:代表人夸美纽斯、卢梭等,主要特点是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3) 初创阶段: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4) 发展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青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青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17. 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答】:(1)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青方案和要求、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提前开始普及义务教青、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2)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每小题13分,共26分)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 50.85个百分点E 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69%,高出全国各 种行业同一指标17.74个百分点;与1 9 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 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 占比例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 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 点。更我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 材料体现了学前教青的社会效益。 (2) 如何提高学前教青的效益:提高社会对学前教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青思 想;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加强学前教青研究;改善师资。 :"今天 "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 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 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 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答】:该案例说明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教师与学 前儿童交流的桥梁。学前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与周围环境主 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积极、恰当地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创造师生间相互理解、 彼此接纳、协调的氛围,将会极大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使用了目光沟通,目光沟通在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当个别教师对"调皮"或"犯错误"的儿童批评时,不要当着全班其他儿童的面,而应投一责备的 目光以提醒正在犯错误的儿童;当孩子对某项活动或某种问题有兴趣时,教师应投一种充满肯 定、赞许的目光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有某种荣誉时,教师应投以鼓励的目光,以激励儿 童再接再厉。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 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试题(2509)—2012年7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2. 幼儿园教育应该以作为基本活动。 3.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 围事物的,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的教育过程。 4.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和易表现性。 5. 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和。 6. 、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 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 《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 游戏 3. 求知兴趣良好学习习惯 4. 易感性 5. 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 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2.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3. 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A.课堂 B. 游戏 C.环境 D. 教法 4. 社区教育起源于(B )。 A.英国 B 丹麦 C.法国 D. 美国 5. 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 A )。 A. 开放式 B.区隔式 C. 秧田式 D.封闭式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教育功能 2. 游戏 3. 反思日记 4. 亲子班 1.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 游戏萃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 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 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4. 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 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 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 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 立法。 2.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答】: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 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3. 简述科学的儿童观。【答】: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 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使儿童在 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在爱的教育氛围下获得最佳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①热爱、尊重儿童; ②学会赏识儿童。 4. 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 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 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师幼关系? 【答】: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2) 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 15分)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飞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 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 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 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 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1) 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2) 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3) 教 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4) 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5) 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 者;(6) 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1 / 1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案例集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案例集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 案例2: 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 案例3: 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4: 小班模仿表演活动 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5:

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 案例7: 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 适应这种要求? 案例8: 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请问,你们幼儿园每天能教孩子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 “宝贝,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 现在的家长经常说“宝贝,今天你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乖乖,今天你在幼儿园有什么新发现吗?” “乖乖,今天你今天在活动中有什么新发现吗?” ------思考:从该案例中,以前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说的话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区别反应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观念新旧有何不一样? 案例9: 璐璐的妈妈曾反映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每天带璐璐去学画画,可是后来发现老师总是批评璐璐没有按照老师的例子去画,认为璐璐不听话,画的不像,模仿力差。后来璐璐妈妈决定放弃这次学画的辅导,认为孩子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简直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抹杀” ------思考:该案例中的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有哪些变化?对我们幼儿教师有何要求? 案例10: 1名6岁的幼儿,在1分钟内正确记住了17为数字:81726354453627189。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却没记住几个。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复习

【重要认知】 1、树立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 福禄贝尔在创立幼儿园之初,就给幼儿园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称之为‘幼儿园’与通常称为‘幼儿学校’的类似机构是不同的,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在福禄贝尔的幼儿园里,其基本思想是帮助幼儿自我表现并得到发展。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他们的启蒙教育,所接受的应该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训练幼儿的身体和感官机能,帮助个体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而不是接受一些语言、数学上的填鸭式教学的知识。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有些家长在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问“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会听到有家长“炫耀”自家的孩子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等。今天越来越火热的艺术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正是迎合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孩子不宜过早地接受一些概念知识或者命题知识,教给幼儿他们也不理解。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是向往“天才”、“神童”的教育,另外家长的期望也迫使幼儿园不得不教一些传统的知识。福禄贝尔创立幼儿园的初衷是推广幼儿教育的经验,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通过改变家庭教育来改变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按此观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上的改革,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而在家庭中,母亲担任着教养幼儿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母亲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乃至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站,接触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在这里幼儿开始接受真正的人的教育,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开始。福禄贝尔深切感受到了儿童之间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认为由自我活动所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必须经由“社会化”的历程才能达到。在幼儿园里,离开快乐“小公主”、“小王子”的欢乐窝,也许会有同伴来抢自己的玩具,教师也不再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众星拱月般宠爱自己,在初期会让幼儿有一种失落甚至是恐惧的情感,但当幼儿习惯、适应这些环境时说明幼儿已经在社会性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幼儿园中,应当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基本的交往礼仪,同时还应当重视集体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开展。 2、秉承福禄贝尔思想精髓 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与以前相比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教育方法、教育条件、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提高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下,不把儿童当独立人看待,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和漠视的两极化现象。有如福禄贝尔的葡萄比喻一样,在幼儿教育中,任何过高和过低的倾向都是不妥当的、有危害的。因此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我们要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对每个幼儿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观念要改变,不仅仅是养护,更多的还有教育。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前教育案例

《学前教育学》课程案例集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 案例2: 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案例3: 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呢?案例4: 小班模仿表演活动 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5: 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 案例6: 奇妙的颜色 1、向小朋友展示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和白纸卡 2、让小朋友说出除了三原色外还有哪些颜色 3、向小朋友做示范,把红色和蓝色混合到一起,出现了紫色。 4、请小朋友猜猜看,红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蓝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粉色是如何出现的等,引导幼儿逐步获得关于颜色的认识。 5、引导小朋友制作颜色光谱,和彩虹。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7: 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适应这种要求? 案例8: 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 “请问,你们幼儿园每天能教孩子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 “宝贝,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 现在的家长经常说“宝贝,今天你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汇编

幼儿教育案例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

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