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稿】5.1.1明清帝国的兴替(教案)

【定稿】5.1.1明清帝国的兴替(教案)

【定稿】5.1.1明清帝国的兴替(教案)
【定稿】5.1.1明清帝国的兴替(教案)

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人们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教师指导讲解内容。 学生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古称为拜占庭而得名。帝国统治下的两河流域、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_____业、_____业和_____业繁荣。发达的经济为拜占庭帝国提供了较为丰厚的_________,也使它拥有比较强大的______________。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了近千年。 2.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_____西部和非洲_____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和贸易发达,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 “_____”。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编成《_____》,同时又汇编成了《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_____》。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 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

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 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 赵国的哪场战争? 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 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 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 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 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 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 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 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 能统治时间久? 四、课文总结: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3.罗列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程。 (1)6世纪,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西欧、东欧)? 5.展示图片介绍查士丁尼的生平。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查士丁尼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6.回顾罗马帝国因为奴隶制的衰落而衰落,得出拜占庭如果不想重蹈罗马的覆辙,就要在奴隶制上和罗马不一样,引出《查士丁尼法典》。让学生概况法典的主要内容。 提问: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7.阅读教材,问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 --323年)是马其顿国王腓力的儿子,是一个既有才能又有野心的人物。亚历山大勇敢果断,特别爱读《荷马史诗》,崇拜《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溪里(一译阿喀琉斯),在事业中努力加以模仿。13岁时,受到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的教育;16岁起随腓力一起远征,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他在残酷镇压希腊反马其顿运动后,开始了对波斯的远征,首先占领小亚细亚,接着在叙利亚和伊苏斯与波斯军队展开激战,虽然波斯军队超过马其顿军队一倍,结果波斯军队反而被打得大败。亚历山大在占领叙利亚后南侵埃及,由于亚历山大表示保护和支持埃及的神庙,埃及的祭司便宣布亚历山大为太阳神的儿子,即古埃及国王的继承人。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1年,他从埃及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军队再次决战,波斯军队虽多但仍被击溃,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在逃跑中被部下杀死。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帝国取代了波斯的统治。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侵入中亚,公元前327年占领印度河流域,由于印度的战象粉碎了“马其顿方阵”,再加上洪水的袭击,烈日的曝晒,马其顿军队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拒绝再战,亚历山大被迫,下令退兵。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军队沿印度河南下,至于海口,兵分两路,一路乘船沿海岸撤退,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由陆路撤退,公元前325年回到了巴比伦。巴比伦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的都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终年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帝国是个侵略性的军事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一死,帝国仅仅存在十三年就瓦解了。亚历山大的部将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混战,结果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在巴尔干半岛)、塞流西王国(在叙利亚)和托勒密王国(在埃及)三大帝国,以及几个小王国,后来这些国家相继被罗马所灭。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兴趣特点方法 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并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任何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七年级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呢?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七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的发展,非常喜欢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把某些内容故事化很有利教学。比如在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将原始聚落先民的生活情况故事化,并且引导学生设想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聚落。让学生想象在原始先民的聚落里与先民一起劳动、做饭、生活等等的场景,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学生由于对人类学会使用火并促进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想象大猩猩如果要学会使用火其过程会是多么艰难,而地球上的大猩猩懂得使用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再如用地方史引起学生的兴趣。讲到山顶洞人时向学生介绍本县(阳高县)的许家窑人遗址,向学生讲述许家窑人是山顶洞人的后裔和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阳高“许家窑人” 是“山顶洞人”的后裔,据考察,许家窑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靠狩猎过着艰辛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群族生活。)讲魏孝文帝时介绍大同(平城)的相关内容等等。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要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激发其求知欲的问题。在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内容时,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3.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尽量形象化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 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查士丁尼。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 4.《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 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 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 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 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 四、教学策略 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 1.明朝的建立 2.明朝疆域 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明朝灭亡 二、清朝 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 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这一处理方法是本课时的一个亮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对比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通过对“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三、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利用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歌曲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哪个朝代? 秦始皇大秦帝国 师:秦兼并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帝国,然而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你知道秦王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帝国为什么很快被推翻了呢?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说出秦灭六国的经过和完成统一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导入: [播放视频“介绍伊斯坦布尔”]视频开篇对于伊斯坦布尔有个简单介绍、提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三个名字。 老师提问:视频中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字?学生回答:略。 视频中提到有三个名字,拜占庭——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起来的,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后公元4世纪前半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了新城,据说在新都奠基的那天,君士坦丁亲自率领仪仗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将新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后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后改称伊斯坦布尔。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独立发展继续存在了1000年之久。而于我们刚才说了,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疆域动态变化图]

老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疆域最大和最小的年份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问:在拜占庭疆域达到最大的时候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学生回答:略。 拜占庭帝国存在的1000年之久中,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达到了全盛。 [出示查士丁尼人物图片]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文和希腊文,熟知法律,宗教和军事。查士丁称帝后,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出示查士丁尼与群臣图] 图中在手持圣饼、头上有光环的人时皇帝查士丁尼,作为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 戴的光环,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他手中的圣饼盘里盛的是圣水,头顶圣光,左手边的主教手持十字架,再左边的大臣拿着《圣经》,另一位提着油灯,寓

岳麓版高中历史说课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说课稿 作为高中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准备说课稿,开展教学工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岳麓版高中历史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岳麓版高中历史说课稿【1】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_1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

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XX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板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前221年) “纸上谈兵” 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的灭亡(前2XX年)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 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前2XX年) “洪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复习战国形势 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 (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 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

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作者:吕会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思考秦统一的原因,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4、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5、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及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学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历史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战国末年那个国家实力最强大 [学习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秦国统一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去了解 思考:秦为什么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点拨学生从社会背景、各国的实力、对手、谋略及领袖等方面去思考。)共同得出以下(ppt) ?1长期战乱人心思定,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战国得名)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回忆商鞅变法) ?3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御秦。(讲纸上谈兵故事) ?4秦始皇具有雄才大略。(秦始皇图及李白诗感知) ?5采用远交近攻正确策略。 从远交近攻了解秦灭六国顺序(图):韩赵魏楚燕齐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ppt) (1)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的混战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秦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思考:崭新从哪些方面体现?(点拨学生从秦疆域结果等方面思考)讲解以下(ppt)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合现实) ?2秦的统一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结合疆域图) ?3秦的统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可以结合现实) 4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及秦始皇意义,但秦二世而亡是什么原因? 出示秦暴政资料: 材料一: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据史书记载,修骊山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2019年部编)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10日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周建顺袁伟明 中心发言人主持人袁伟明周建顺记录人袁伟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现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5个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负责人签名刘华明日期 2013 年 10 月 10日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17日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周建顺袁伟明 中心发言人主持人袁伟明周建顺记录人袁伟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中大展宏图。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负责人签名刘华明日期 2013 年 10 月 17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