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移动4G网络一期工程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概要

广东移动4G网络一期工程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概要

广东移动4G网络一期工程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概要
广东移动4G网络一期工程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概要

广东移动4G网络一期工程

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规划技术部

2013年5月

1规划思路

(1)面向市场竞争,快速形成网络能力,确保TD-LTE 网络先发优势。一期工程(2013年)集中资源建成TD-LTE优质商用网络。

(2)综合利用F频段、D频段实现网络覆盖目标。一期工程以覆盖为主,主要使用F频段进行网络建设,在F频段频率紧张及干扰严重的区域使用D频段。

(3)一方面进行F频段和D频段系统间干扰排查,提出规避方法和整改方案;另一方面利用TD-SCDMA扫频数据分析弱覆盖、重叠覆盖(F频段系统内干扰)和干扰源小区,优化网络结构和站址布局,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精细规划仿真,结合工程可实施性,确定规划站址。

(4)一期工程与TD-SCDMA六期二阶段统筹规划、同期建设。

2网络覆盖原则

2.1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标准

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划分主要参考2G数据业务密度,2G数据业务热点小区划分标准如下:

数据业务流量≥900MB为1级热点小区;

750MB≤数据业务流量<900MB为2级热点小区;

600MB≤数据业务流量<750MB为3级热点小区;

450MB≤数据业务流量<600MB为4级热点小区;

300MB≤数据业务流量<450MB为5级热点小区。

建议取2013年4月份月均数据业务日流量。

具体应根据对现网数据业务流量的精细分析,结合市场预测、竞争需求、覆盖场景等因素,对数据业务热点逐一进行评估,按照热点的优先级顺序逐级实现主要数据业务热点的覆盖。

2.2覆盖区域选择原则

以终为始,面向未来3年(2013~2015年)网络建设需求,实现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的有效覆盖,并充分考虑与竞争对手的网络覆盖对比。采用一步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思路,按照数据业务热点的优先级分批建设。

一期工程规划目标为:

(1)主城区连续覆盖,一般城区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片覆盖,县城城区覆盖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实现100%县城到达;

(2)特殊场景:机场高速公路(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揭阳、汕头),广深港高速铁路或厦深铁路,广深高速公路,具有潜在业务需求的、具备建设条件的地铁线路;

(3)其他区域:具有重要价值的集团客户(省级重要集团客户的所在地)。

注:中山、东莞的镇区原则上归为一般城区,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

2013~2014年TD-LTE网络覆盖规划目标:

实现主城区、一般城区和县城城区的连续覆盖,实现乡镇、3A旅游景点和高速公路的100%覆盖。

2013~2015年TD-LTE网络覆盖规划目标:

实现主城区、一般城区和县城城区的连续覆盖,实现乡镇、3A旅游景点和高速公路的100%覆盖,实现行政村的100%覆盖。

主城区、一般城区、县城城区的划分标准

各地市要以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建成区域为依据,根据2G 数据业务密度、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科学合理划定各地级以上城市的主城区、一般城区及其下辖县城城区等各类城区范围。

主城区通常为城区内2G数据业务密度达到整个城区平均数据业务密度2倍以上的区域,并能够基本涵盖自动道路测试核心区域。主城区应严格控制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原则上每个地级城市只划定1个主城区。

一般城区范围通常包括地级城市主城区外围的城市建成区

及正在建设的城市规划区域,通常地级城市一般城区与地级城市主城区相邻且形成相对连片的区域。

县城城区则指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地的集中连片区域,县城城区通常与地级城市一般城区通过交通联络线形成一定的相邻关系。

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原则上选择5级以上(包含5级)热点小区连片区域。

3频率使用和容量配置原则

3.1频率使用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复的频率资源及TD-SCDMA网络频率使用情况,工作频段建议为:

(1)F频段:1880~1900MHz,主要用于室外覆盖,在有特殊需求的封闭场景可用于室内;

(2)D频段:2575~2615MHz,用于室外覆盖;

(3)E频段:2330~2370MHz,用于室内覆盖。

3.2F/D频段组网原则

一期工程,宏基站以F频段为主建设,在3G网络已使用F 频段导致频率资源紧张和网络结构不合理、干扰大的区域使用D 频段建设。

室内覆盖基站原则上采用E频段建设,在地铁等封闭场景,可使用F频段建设。

对于F频段频率资源紧张情况的分析,需结合TD-SCDMA 已使用、PHS已占用F频段情况和未来3年TD-SCDMA数据业务和用户发展对F频段的需求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F频段频率资源对3G和4G共存的支持能力,以及D频段的引入策略。

(1)分析现网TD-SCDMA频率资源使用状况,分析TD-SCDMA以及PHS对F频段的占用状况;

(2)预测TD-SCDMA网络未来3年内(至2015年)数

据业务和用户发展需求,以网格为单位,分地市完成预测结果;以TD6.2期到达站点规模为基础,以网格为单位预测TD-SCDMA 对频率资源的需求;

(3)TD-SCDMA首先考虑使用A频点(室外6个频点);当A频点不足时,分析F频段高端频点(1900~1915MHz)是否可以满足TD-SCDMA的需求。根据扫频分析的PHS网络情况,如果网格内存在PHS则在建议将1905~1915MHz用于TD-SCDMA,如果不存在PHS则建议将1900~1915MHz用于TD-SCDMA;

(4)当使用F频段高端频段后仍无法满足TD-SCDMA 需求时,则TD-SCDMA需使用部分F频段低端频段(1880~1900MHz)进行部署,这种情况下,TD-LTE应考虑使用D频段建设。

对于网络结构不合理但又必须建设的站点,例如必要网络覆盖、重点客户保障等因素,在通过工程参数调整、网优手段调整等方式依旧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D频段建设。

对于系统间干扰较大但又必须建设的站点,例如必要网络覆盖、重点客户保障等因素,在通过多种干扰规避手段依旧无法解决干扰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D频段建设。

3.3子帧配置原则

(1)室外站,为避免与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现阶段F频段室外站业务子帧上下行配置为1:3,特殊子帧

配置为3:9:2,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推动6:6:2和9:3:2特殊子帧配比优化方案成熟;D频段室外站业务子帧上下行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

(2)室内站,原则上业务子帧上下行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上行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可将业务子帧上下行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

3.4容量配置原则

(1)室外站原则上每小区配置一个载波,典型站型为S111,单载波带宽为20MHz。

(2)室内站原则上每小区配置一个载波,典型站型为O1,单载波带宽为为20MHz。对于单小区无法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的大型物业点,可以配置多个小区。

4室外站点规划原则

4.1室外覆盖指标要求

TD-LTE覆盖指标包括信号强度(RSRP)和信号质量(RS-SINR)。室外站点规划必须满足如下指标要求,在不满足指标要求的区域内,可以通过调整站点工程参数、新增站址等方式解决。

由于TD-LTE目前为同频组网,需重点关注干扰指标RS-SINR。TD-LTE网络性能在一定的信号强度下与RS-SINR强相关,而RS-SINR的好坏则更多取决于系统间干扰和系统内干扰。

4.2干扰排查和规避

由于TD-LTE目前采用F频段,相邻频段异系统较多,系统间干扰情况复杂,主要有DCS1800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GSM900二阶互调/二次谐波干扰,PHS杂散和阻塞干扰;此外D 频段还受到MMDS和WiMAX的同频干扰。

在干扰排查和定位后,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保证TD-LTE规划站址可用。

(1)提升现有设备抗干扰能力:在F频段设备软件升级AGC等功能提升抗阻塞能力,增加抗阻塞滤波器,在DCS1800基站增加杂散抑制滤波器;

(2)调整DCS1800高端频点:关闭1870MHz以上频点,有条件(比如对高端频点需求不大等)的区域关闭1850MHz以上频点;

(3)天面调整:调整天线安装位置,加大天线间隔离度;

(4)设备更换:替换阻塞指标不达标的3G RRU设备;

(5)制定新的天线互调标准:对使用1850MHz以上频段的DCS1800基站使用新标准天线。

对于采取措施仍无法解决干扰的站点,应使用D频段建设以控制系统间干扰水平;对于确实无法规避干扰的少量站点,将不纳入规划站址选择范围。

4.3网络结构分析

与TD-SCDMA不同,TD-LTE为同频组网的系统,受重叠覆盖影响更严重,对重叠覆盖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必须对TD-SCDMA网络的栅格化扫频数据进行分析,避免高站、过近站,对现网站址资源进行优化和取舍,确定TD-LTE规划站址。在网络结构不合理,尤其对于原TD-SCDMA站址布局不合理、重叠覆盖等因素带来严重系统内干扰的局部区域,应考虑使用D

频段建设;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少量站点,将不纳入规划站址选择范围。

(1)重叠覆盖度要求

要求重叠覆盖强邻区(与服务小区信号电平相差0~3dB范围内的邻区)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

(2)站点高度设置要求

原则上应避免选取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大的已有高站(站高大于50米或站高高于周边建筑物15米),通过在周边新选址或选用多个替换站点等方式保证取消高站后的覆盖质量。站高建议:站间距300~400米时,平均站高控制在25米左右;站间距400~500米时,平均站高控制在30米左右。

(3)站间距要求

根据目前的测试情况,基本发现站间距与RSRP的关系规

律,后续还将进一步验证,不同站间距情况下,F/D频段RSRP 的覆盖能力如下:

米。

(4)在选择站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

窝网络结构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

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

2)新建基站应建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方;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

建站;

3)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免信号的快速衰落;

4)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

玻璃幕墙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衍射

的影响。

4.4工程可实施性

针对2013~2014年网络建设需求进行总体设计。

在细化方案编制过程中,要对规划站点进行工程现场查勘,结合物理站址进行二次仿真,制定网格化设计解决方案,确保规划站点的工程可实施性。

4.5网格化精细规划

在确定覆盖区域后,依据一系列划分依据(人口密集度、经济发展情况、话务和客户群体、建筑群的整体性和分布情况、行政区划、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信号覆盖的连续性、投诉现状、ATU 网格等)进行覆盖区域的网格细化划分,网格划分原则如下:(1)相邻网格的特点尽量差异化;

(2)同一网格只能归属于主城区、一般城区、县城城区或其他区域之一,不可跨区域;

(3)同一网格只可归属于已规划区域或未规划区域,不可跨区域;

(4)网格边界与TD-SCDMA网格边界尽量保持一致性,所划网格与TD-SCDMA网格属于包含或被包含关系,避免与TD-SCDMA网格交叉;

(5)考虑行政区域的因素,同一个行政区的站点尽量在同一网格内;

(6)网格划分要方便路测,避免出现测试时候车辆跑出网格;

(7)路测工作量因素:每个网格的路测需要在一天内完成;

(8)网格边界尽量避免在话务密集区域;

(9)网格边界尽量避免与主要干道重叠,边界与主要干道尽量垂直相交;

(10)网格边界越短越好:以便减少优化调整对相邻网格的影响,例如采用蜂窝形状划分比按长方形划分边界更短;

(11)地形因素:不同地势对信号的传播会造成影响。例如:山体可作为网格划分的天然边界;河流对网格划分影响是多方面,如果河流较窄,则河流两边站点尽量划分在同一个网格;如果河流较宽,则河流上下游之间可能尽量划分在同一个网格;

(12)划分网格时,先根据影响因素的颗粒度从粗到细、从大到小对整体区域进行划分,比如先选行政区划这种大颗粒度的影响因素将整体区域划分成稍小的区域,然后再根据覆盖要求、网络性能等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区域,最后形成满足既定目标的网格;

(13)合理规划网格大小,既有助于解决问题又不能为后续相关分析工作增加负担,同时注意与工程进度的合理匹配。地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网格内站点数,以下可作参考:一类地市每个网格内站点数可暂时考虑为25~30个、二类和三类地市暂时考虑为20~25个;

(14)对于重要道路、铁路、地铁等干道或交通线,需要进行专项覆盖。

TD-LTE室外站点规划需结合干扰排查和规避结果、网络结

构分析结果以及工程可实施性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网格化精细规划满足室外覆盖指标要求,确保TD-LTE网络质量。

5室内站点规划原则

5.1室内覆盖指标要求

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5.2物业点选择原则

室内覆盖基站原则上在目标覆盖区域内的3G网络已建设室内分布的基站中选择,并按照数据业务热点、服务重点客户、行业应用和业务展示的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场景优先选择重点营业厅、交通枢纽(包括机场候机楼、重点火车站等)、大型会展中心、高档写字楼、四星级以上酒店、高校、高档住宅小区、省级重点客户等。具体方法可将现网室内分布系统数据业务忙时的数据流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结合具体场景选定室

内覆盖物业点。

5.3室分单双路选择原则

对于新建场景

(1)考虑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大型会展中心、高校、交通枢纽等业务热点级别较高的重点场景优先建设双流系统;

(2)对于非重点场景但所在区域的宏站小区数据流量较大(月均日流量达450MB以上)的场景建议建设双流系统;

(3)对于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等非重点区域,且潜在数据业务流量不高的场景不建议建设双流系统。

对于改造场景

(1)有信源的,月平均日流量达300MB以上的进行双流改造;无信源的,应综合考虑人流量、主覆盖小区数据流量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建设双流系统;

(2)对于改造双路场景,原则上其中一路利旧原

TD-SCDMA的室分系统,另外一路新建。在利旧原TD-SCDMA 室分系统时需要对其覆盖情况进行评估,若原TD-SCDMA室分RSCP>-80dBm的概率小于80%,则需对原有TD-SCDMA室分系统进行改造使RSCP>-80dBm的概率大于80%,然后再新增一路;

(3)双路室分建设中需要保证两路室分的功率差值控制在5dB以内,避免因功率不平衡而使终端仅可实现单路传输或频繁进行单双路切换导致下载速率低的现象。

6天线选择原则

(1)为避免共天馈导致TD-SCDMA、TD-LTE两个系统无法独立进行优化,无论是F频段还是D频段的TD-LTE基站,原则上要用新建独立天馈方式,确保天馈独立优化,更好地保证两网质量。如果一个站址要同时新建F频段和D频段,原则上都要用新建独立天馈方式。

(2)TD-LTE传统天线安装受限时,首先考虑进行天面改造,改造后仍受限时,在满足覆盖效果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小型化天线进行独立建设;依然受限时,在满足隔离度要求的情况下,可将原TD-SCDMA天线更换为小型化天线,与TD-LTE天线共杆安装。

(3)在天面资源有限导致工程无法实施的情况下,个别可采用独立电调天线等共天线建设方式。

(4)在天面条件许可情况下,优先使用八通道天线。在安装条件受限的场景,例如道路覆盖、天线美化及隐蔽性要求高的场景,可使用两通道天线。

7干扰规避原则

7.1系统隔离度

为规避系统间干扰,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度应满

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V090

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V09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 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 OSS GIS Platfor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本号 0.9.0 2009-××-××发布2009-××-××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XX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 4总体建设原则与目标 (15) 4.1总体目标 (15) 4.2系统定位 (16) 4.3建设原则 (17) 4.4数据管理范围 (18) 5系统整体架构 (19) 5.1总体架构 (19) 5.2G IS功能架构 (21) 5.3G IS技术架构 (24) 5.3.1.............................. 空间数据层 24 5.3.2.............................. GIS服务层 25 5.3.3.............................. 服务访问层 26 6GIS功能 (26)

6.1空间数据管理 (26) 6.1.1................................ 数据模型 26 6.1.2................................ 数据维护 28 6.1.3............................ 数据导入导出 29 6.1.4............................ 数据离线编辑 29 6.1.5.......................... 空间元数据管理 30 6.1.6............................ 数据质量控制 31 6.2G IS基础功能管理 (33) 6.2.1................................ 图层管理 33 6.2.2................................ 渲染管理 34 6.2.3.............................. 专题图管理 35 6.2.4................................ 地名管理 36 6.2.5................................ 地图制作 37 6.2.6................................ 地图输出 39 6.2. 7................................ 地图浏览 40

中国移动5G+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答案

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1、2012 年 7 月,为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层设立 ()一职 ,负责全面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 ,并推出大型的数据分享平台。 A首席数据官 B.首席科学家 C.首席执行官 D.首席架构师 2、整个 MapReduce的过程大致分为Map 、 Shuffle 、 Combine 、()? A.Reduce B.Hash C. Clean D. Loading 3、在 Spak 的软件栈中 ,用于交互式查询的是 A.SparkSQL B.Mllib C.GraphX D. Spark Streaming 4、在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 MapReduce是一个线性可扩展模型,请问服务器数量与处 ( ) 理时间是什么关系 ? A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长

B.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短 C.数量越小处理时间越短 D.没什么关系 5、下列选项中 ,不是 kafka 适合的应用场景是 ? A.日志收集 B.消息系统 C.业务系统 D.流式处理 6、大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数据被分为三种数据结构 ,那么以下不是三种数据结构之一的是 A.结构化数据 B.非结构化数据 C.半结构化数据 D.全结构化数据 7、下列选项中 ,不是人工智能的算法中的学习方法的是? A.重复学习 B.深度学习 C.迁移学习 D.对抗学习

8、自然语言处理难点目前有四大类,下列选项中不是其中之一的是 A.机器性能 B.语言歧义性 C.知识依赖 D.语境 9、传統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其中监督学习是学习给定标签的数据集。请问标签为离散的类型,称为分类 ,标签为连续的类型,称为什么? A.给定标签 B.离散 C.分类 D.回归 10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发布的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叫做() A.九天 B.OneNET C.移娃 D.大云 11 、HDFS 中 Namenodef的Metadata的作用是? A.描述数据的存储位置等属性 B.存储数据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围 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

03-01-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通用功能分册V101_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通用功能分册 I n t e g r a t e d N e t w o r k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C o m m o n F u n c t i o n 版本号:1.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2009-1-1发布 布 2009-1-1实施 施 QB-W-044-2008

目录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业务需求背景 (4) 5总体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4) 5.1系统定位 (4) 5.2总体目标 (5) 5.3建设原则 (6) 5.4资源管理范围 (6) 6系统通用功能 (8) 6.1系统功能组成 (8) 6.1.1一级功能架构图 (8) 6.1.2二级功能架构图 (9) 6.2系统基础维护 (11) 6.2.1资源模型管理 (11) 6.2.2资源命名管理 (14) 6.2.3数据质量管理 (16) 6.2.4批量数据导入导出 (19) 6.2.5系统管理工具 (20) 6.3资源存量管理 (23) 6.3.1基础功能 (24) 6.3.2空间资源管理 (28) 6.3.3物理资源管理 (29) 6.3.4逻辑资源管理 (31) 6.3.5业务资源管理 (34) 6.3.6资源拓扑管理 (35) 6.3.7资源机历管理 (35) 6.4资源应用功能 (36) 6.4.1调配类应用 (36) 6.4.2分析类应用 (39) 6.4.3展现类应用 (42) 6.4.4其他类应用 (43) 6.5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 6.5.1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方式 (45) 6.5.2服务开通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 6.5.3故障支撑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 6.5.4备品备件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 7系统技术功能要求 (46) 7.1流程功能要求 (46) 7.2软件设计要求 (46)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中国移动传送网络保护资源规划配置指导原则(2013版)》

中国移动传送网网络安全配置指导原则 (2013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目录 1总体原则 (1) 2基础网络资源安全配置原则 (2) 2.1机房 (3) 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及以上节点机房 (3) 城域传送网汇聚机房 (3) 2.2光缆线路 (5) 省际/省内骨干传送网光缆线路 (5) 城域传送网核心层、汇聚层光缆 (5) 城域传送网接入层光缆 (6) 3系统组网安全配置原则 (6) 3.1PTN/SDH系统 (7) 省内骨干传送网 (7) 城域传送网核心层 (7) 城域传送网汇聚层 (8) 城域传送网接入层 (8) 电路安全配置 (9) 3.2xPON 系统 (10) OLT上联方式 (10) OLT上行安全配置 (10) OLT下行安全配置 (11) 3.3OTN 系统 (12) 光线路保护 (12) SNCP保护 (12) ODUk环网保护 (12) 1+1波长保护 (13) OWSP保护 (13) 4设备板卡安全配置原则 (13) 5业务安全配置原则 (14) 5.1承载类业务安全配置原则 (15) 5.2基站接入业务安全配置原则 (16)

5.3电路租用业务安全配置原则 (17) 5.4互联网接入业务安全配置原则 (18) 6本配置原则用于指导内部专业网络规划建设,严禁向内部无关人员或企业外部发布。 (18) 附录1:基于通道模式的环工作/保护标签方式的Wrapping保护 (19) 1、概述 (19) 2、环网的创建 (19) 3、环网的操作和业务处理 (20)

1总体原则

传送网是实现公司网络和业务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满足无线接入网、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宽带等业务接入需求的同时,应坚持“以终为始”理念,将网络安全配置贯彻落实于规划建设阶段,保证业务质量。 传送网安全配置规划应服从整体规划,并确保网络效能的前提下,根据承载业务类型及业务量、线路故障率、组网结构及网络投资等因素,以“质量优先、效益平衡、调度灵活”为目标进行配置,主要包括基础资源、网络结构、传输设备、业务配置等维度。 2基础网络资源安全配置原则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题库FULL(含答案)

单选题: 1.移动通信中最大和最主要的网络系统是(B) (A)TMRS (B)PLMN (C)WUTS (D)SMCS 2.电信公司和中国网通公司为市场竞争推出的“小灵通”系统属于哪个移动通信系统(A)(A)WUTS (B)TMRS (C)PLMN (D)WLAN 3.以下哪个标准是由3GPP2制定的(C) (A)WCDMA (B)TD-SCDMA (C)cdma2000 (D)GSM 4.下面对频分双工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收发信各占一个频率(段),使用不同时隙。 (B)收发信各占一个频率(段),收发频率为固定间隔。 (C)收发信用同一个频率,使用不同时隙。 (D)收发信用同一个频率,收发频率为固定间隔。 5.我国提出的国际3G标准是(B) (A)WCDMA (B)TD-SCDMA (C)cdma2000 (D)UWC-136 6.为发展民族工业,在3G频谱划分上,我国给TD-SCDMA分配了多少频谱。(B)(A)150MHz (B)155MHz (C)160MHz (D)165MHz 7.WiMAX的无线城域网技术是基于哪个工业标准的(D) (A)IEEE802.3 (B)IEEE802.11 (C)IEEE802.12 (D)IEEE802.16

8.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的目的是 (B ) (A )去掉信息的冗余度,压缩信源的数码率,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 (B )增加信息的冗余度,使其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C )去掉信息的冗余度,使其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D )增加信息的冗余度,压缩信源的数码率,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 9. 陆地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主要以什么形式传播 (D ) (A )直达波 (B )反射波 (C )表面波 (D )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的综合 10. 抽样定理说明:设原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c f ,当抽样频率()时,从抽样的离散信 号可完全恢复原模拟信号。(A ) (A )c s f f 2≥ (B )c s f f 2= (C )c s f f 2≤ (D )c s f f 2< 11. 在PCM4位二进制码型中,量化级编号为5的对应的发射二进制码是(C ) (A )0101 (B )0010 (C )0111 (D )0011 12. 关于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 )能纠正随机差错,并具有一定的突发差错纠正能力。 (B )只能纠正随机差错 (C )只具有突发差错纠正能力 (D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着约束长度N 的增加而减小 13. 在3G 业务信道编码上,TD-SCDMA 高速使用的编码方式是 (D ) (A )1/2卷积码 (B )1/3卷积码 (C )1/4卷积码 (D )Turbo 码 14. WCDMA 系统中主要利用(C )序列的互相关特性来区分用户和小区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 VHF和 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P5 (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 150MHz频段、 450MHz频段、 900MHz频段和 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 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10MHz,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 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 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 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 P6 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码分多址( CDMA)和空分多址( 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 P9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简称 ISI ),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 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 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 的分集技术? P10-11 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 的接收技术。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 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常用的分集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 9.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P11-12 信道编码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冗余来避免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 错。 10.作为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哪些特点? 作为下一代(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特性如下: (1) 采用 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 (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 环境);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 ×××-×××-××××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 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版本号 1.0.0 2008-××-××发布2008-××-××实施 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2)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4. 背景 (2) 5. 目标 (2) 6. 功能需求 (2) 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2) 6.2. 模型要求 (3) 6.2.1. 命名规范 (3) 6.2.2. 设备状态 (3) 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3) 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4) 6.3. 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 (4) 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4) 6.3.2. 导入校验功能 (4) 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5) 6.3.4. 模板填写说明 (5) 6.3.5. 导入模板下载 (5) 6.4. 查询与统计 (5) 6.5. 视图呈现 (5) 6.5.1. 树图呈现 (5) 6.5.2. 地图呈现 (6) 6.6. 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 (6) 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6) 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6) 6.7. 业务场景应用 (7) 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7) 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7) 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7) 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7) 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7) 6.7.6. 维修管理 (8) 6.7.7. 站房用电来源 (8) 6.7.8. 拓扑图 (8) 7. 编制历史 (8) 8. 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8)

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 论文题目GSM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 切换技术的研究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发展...................................... 1.1.1 移动通信及工作特点..................................................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2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切换技术............................................................... 2.1切换的定义及分类 ........................................ 2.2切换的原因 .............................................. 2.3切换的控制方式 .......................................... 第三章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 3.1 GSM系统概述............................................................. 3.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3.3 GSM切换................................................................. 第四章中国3G的切换......................................................... 4.13G的简述................................................ 4.2中国3G的发展驱动力......................................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网络通信】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培训教材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市中兴通讯股份

第一章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1亿,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江苏移动省级网络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手册范本

../待修改内容文件夹1/...../ ../待修改内容文件夹1/...../ 更多资料请访问.(.....)

文档编号:YHSC04

江苏移动省级网络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用户手册-传输电路调度分册 版本号: 1.0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本手册的预期读者: (1) 1.3资源管理围 (1) 1.4参考资料 (1) 2系统概述 (1)

2.1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概述 (1) 2.2电路调度模块概述 (3) 2.3电路规 (4) 2.3.1电路/群路 (4) 2.3.2电路/群路命名 (4) 2.3.3电路路由 (6) 2.3.4开放电路命名后缀注释 (6) 3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9) 3.1电路调度管理 (11) 3.1.1传输资料维护 (13) 3.1.2传输资源管理 (18) 3.1.3业务设备管理 (24) 3.1.4调度申请管理 (30) 3.1.5调度任务管理 (49) 3.1.6电路分析管理 (65) 3.1.7调度执行管理 (66) 3.1.8我的任务 (70)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介绍网络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电路调度模块的运行环境; ●让电路调度模块用户更好的了解电路调度规和流程; ●向用户提供电路调度模块详细操作方法。 1.2本手册的预期读者: ●电路管理人员 ●资源维护人员 ●相关操作人员 1.3资源管理围 本系统管理的围涉及移动核心网资源、无线网资源、数据网资源、传送网资源、配套资源和相关的公共资源。 1.4参考资料 《GN04-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规-传输电路调度分册》 《SJ04-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数据需求规-传输电路调度分册》 《中国移动传送网命名规v2.0》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研究

摘要 自从移动通信领域中引入的蜂窝概念,切换技术就开始出现,并成为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切换技术是蜂窝系统所独有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当移动台的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过切换移动台保持与基站的通信。切换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实现移动环境中数据业务的小区间连续覆盖而存在的,从现象上来看是把接入点从一个区换到另一个区。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主要分析了CDMA、GSM、WCDMA系统中的切换算法,切换基本可以分为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巨大成功,用户的高速增长与有限的系统容量和有限的业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明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作开始逐渐进入实质阶段。3G通信技术已经在慢慢成熟,新的4G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变,要做到通信技术的完善和更前的发展,切换技术作为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切换技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未来通信技术,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和运行质量。 关键词:切换,硬切换,软切换,切换算法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第一章绪论.. (4) 1.1移动通信系统 (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移动通信特点 (4) 1.1.2移动通信工作方式 (4)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5) 1.2.1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5) 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6) 1.3切换技术的发展 (7) 第二章切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切换的定义及分类 (9) 2.2切换的原因 (9) 2.3切换的控制方式 (11)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11) 3.1CDMA系统中的切换 (11) 3.1.1 CDMA系统概述 (11) 3.1.2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 (12) 3.1.3 CDMA系统中的硬切换 (16) 3.2 GSM系统中的切换 (18) 3.2.1 GSM系统概述 (18) 3.2.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9) 3.2.3 GSM切换 (19) 3.3 WCDMA系统中的切换 (21)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要求规范(V2.1.5)

实用文案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版本号:2. 1. 5

2010-07-1 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721描述原则 ................................................. .1.5. 722描述规则 (15) 7.2.3典型AR-CE端口描述示例 (20) 8. 附录.......................................................... 21. 8.1附1 :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2.1 8.2附2:中国移动IP承载网承载业务名称和VPN实例名称对照表.. (29) 8.3附3:中国移动IP承载网VPN实例名称和业务类别对照表 (31)

刖言 本规范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具体情况制订。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IP承载网络,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范围 本规范定义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元设备、端口等的命名原则,用于指导工程及维护的网元设备命名、VPN命名及端口描述等。 参考文献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1.0版,2002年8月 -《中国移动通信网网元设备编码和路由命名原则》第一版,2002年3月 -《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1.0 缩写词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V1.1.0)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 文档版本:Version 1.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4年8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文档说明:本技术规范为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的指导性原则。 编号说明: (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 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 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 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 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 文档修改历史

目录 1.范围 (5) 2.参考文献 (5) 3.缩写词 (5) 4.参照字符集 (6) 5.网元设备 (6) 5.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 (6) 5.2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 (7) 5.3 典型网元设备命名示例 (12) 6.设备端口 (13) 6.1 设备端口命名原则 (13) 6.2 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 6.2.1 单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 6.2.2 多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4) 6.3 典型设备端口命名示例 (15) 7.电路 (15) 7.1 电路命名原则 (15) 7.2 电路命名规范 (15) 7.3 典型物理电路命名示例 (17) 附录一: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18)

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数据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省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4G移动通信技术探讨的论文

4G移动通信技术探讨的论文 lte的全名是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的峰值速率,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美国at&t和verizon 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近期 用户对互联网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韩国达mbitps,日本达mbitps,瑞典达成mbitps。为了适应通信用户日益增长的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需求,4g移动通信系统不管是采用wimax技术还是采用lte技术,与3g相比,4g将是以数字宽带为主的高度自组织、自适应的网络,其特点主要有:高速率、良好的兼营性、多类型用户共存、多种业务的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应用。 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高速串行的数据码流变换成n(通常取偶数)路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再将这n路低速数据流分别调制到等频间隔的一组总数为n的子载波上,并且这组子载波要满足下交的条件。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通地添加循环前缀来减小或消除码间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ofdm的主要缺点是功率效率不高,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2) mimo技术 mimo(多进多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mimo技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这两种形式在wimax协议中都得到了应用。wimax相关协议还给出了同时使用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的形式。支持mimo是协议中的一种可选方案,结合自适应天线阵(aas)和mimo技术,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可以大大提高覆盖范围并增强应对快衰落的能力,使得在不同环境下能够获得最佳的传播性能 (3)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美国mtltre公司于1992年明确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所有体制和标准的更新,以及不同体制之间的兼营,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软件来完成。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在尽可能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a/d和d/a变换器,并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定义无线功能,各种功能和信号处理都尽可能用软件实现。其软件系统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信源编码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等。软件无线电使得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和空中接口。软件无线电技术能支持采用不同空中接口的多模式手机和基站,能实现各种应用的可变qos。 (4)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sa)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个天线后面接一个加权器,经过加权器处理以后的信号,最后用相加器进行合并。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5) 调制与编码技术 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新的调制技术,如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以及单载波自适应均衡技术等调制方式,以保证频谱利用率和延长用户终端电池的寿命。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高级的信道编码方案(如turbo码、级连码和ldpc等)、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和分集接收技术等,从而在低eb/n0条件下保证系统足够的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