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1-4课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2、梳理单元重点知识,提高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难点】(知识)“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及相互促进关系;(能力)如何概括历史事实?可通过展示、评议启发学生发现一些基本复习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第1~4课,自主完成知识梳理)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建立隋,都城,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

①原因:、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和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

④地位和作用:大运河是。(地位)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作用)第二课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概况: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

唐朝,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他就是,年号。

2、贞观之治的措施

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

②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他任命赋予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③重视,注意,合并,的弊政。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

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

1、唐玄宗即位以后改革措施:

①任用贤才如:;

②重视

③注意。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①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

③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盛行全国。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新灌溉工具─

─;

⑥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类玉”“类冰”);邢窑(“类雪”“类银”);

③(陶器、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有名。

3、什么叫“开元盛世”?

唐朝的衰亡:

转折:安史之乱——由盛而衰;瓦解:唐末农民战争;灭亡: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①隋文帝时,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设置,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

①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②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和。

③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第一名称为。

3、科举制的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废除。

二、请同学们皇帝的身份进行角色表演:(介绍各自主要政绩)

三、导游活动:引发兴趣,进入学习情境:每组的导游,设计一个旅游计划,(主要说出本组要带领同学复习哪一知识模块)。并选出导游带领全班学生去你的“旅游胜地”(即本组的知识模块)。带领我们回到过去,感受它的时代特色。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他们的旅游计划,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有无违背历史事实,整体表达和表现效果如何。

四、探讨交流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达标测试

1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南北交通 C .巡游享乐 D .巩固封建统治

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的标准?

A .门第高低

B .思想觉悟高低

C .财产多少

D .才能大小

3 、以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4、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 )

A .魏征

B .皮日休

C .房玄岭

D .李白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C .减轻刑罚

D .善于纳谏

6、思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7、下列生产工具哪些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

①耧车②秧马③曲辕犁④筒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8、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

材料分析题:1、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关。”(9分)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3分)

(2)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0分)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3、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11分)(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4分)

(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其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3)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的措施?(4分)

(4)通过这些措施,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a) 岳麓版

期末综合检测(A)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为我国哪一古代先民的头盖骨化石(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2.寒假期间,杨军实地参观了陕西西安的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面是他拍下的两张 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孙中山祭文:“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齐孕灵……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这里的“皇祖”是指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5.《左传》曾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政治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全部分给亲属 B.形成了天子—卿大夫—诸侯—士的封建等级制度 C.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D.起到巩固周王室、扩大统治范围的作用 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这里“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的哪一处( )

7.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四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 ) A.《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B.《退避三舍的晋文公》 C.《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D.《卧薪尝胆的宋襄公》 8.西周时期成千上万的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变化的原因是( )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9.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10.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11.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七年级授间 课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学习难点商鞅变法、都江堰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 合作复习 1、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自主学习(要求: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 2、:当时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战争特点:七国之间的战争很大,多,交战,持续。著名战役有、、。 4.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 4、内容:见课本33页表格。 5、作用:使秦国的,提高了,一跃成为,为以后秦。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都江堰。 2、构成:由和两大工程构成,渠首建于岷江之中,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等作用。 4、影响(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2000多年来,一直1、商鞅变法的启示:顺应历史的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 力。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实质是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最能体现变法的性 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自主学习内容(无答案)(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学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52贞观之治精练精析 岳麓版

52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其发动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房玄龄 D.魏征 3.“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4.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A.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5.(2020·南京学业考)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6.(2020·嘉兴中考)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7.唐朝时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的领导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大夫 8.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2020·汕头学业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演变 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唐太宗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 岳麓版

单元综合检测(四)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最新历史正剧《英雄曹操》于2013年正式热播,该剧首次为曹操翻案,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发生在( ) A.200年 B.208年 C. 220年 D.222年 3.下列哪些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结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公元220-589年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5.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 A.魏 B.蜀 C.吴 D.汉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 7.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8.下图描绘了我国古代一次著名战役的情景,在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以下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是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9.“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戊戌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0.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历史故事会”中,一位同学介绍了北魏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的内容。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B.颁布均田令 C.改为汉族的姓 D.农民不再承担徭役和兵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 内容 作用 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 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平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挥的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够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②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③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④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⑤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613宋元的科学技术精练精析 岳麓版

613宋元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②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 ③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 ④宋元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2020·昆山模拟)以下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 3.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4.史载“……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的应用(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6.(2020·怀化学业考)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7.(2020·连云港模拟)英国培根说:“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发无数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样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2020·盐城模拟)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科技成就有( )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四大发明在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 A.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中国航海家 二、非选择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7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精练精析 岳麓版

7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选择题 1.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 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 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3.“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中“永乐”是下列哪位 皇帝的年号(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4.2020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20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行。在这 次活动中,请你在下面的比例尺上给大家标出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处的时间段( ) 5.“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 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 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6.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来自( )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荷兰 7.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8.右图中的“平远台”是百姓为纪念戚继光抗倭所建。 戚继光主要在下列哪些省份进行抗倭( ) A.山东、江苏、浙江 B.江苏、福建、浙江 C.山东、福建、广东 D.浙江、福建、广东 9.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 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二、非选择题 10.史海泛舟 材料一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目标】 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重点知识复习】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五、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七、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3.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 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认识书P8页上的地图 2、表格: 第3课华夏之祖 1、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都城--------------------兴衰过程---------------------------善用人才 夏(1) 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世袭制(2) 启 公元前1600年在桀统治时灭亡(4) -------------------------------------------------------------------------------------------------------------- 商殷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在纣统治时灭亡(4) ---------------------------------------------------------------------------------------------------------------------- 周文王姜尚 西周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 (3) 公元前771年在幽统治时灭亡(4) --------------------------------------------------------------------------------------------------------------------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 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a/西周的分封制 ①原因: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西周的等级制 ①原因:随分封制的产生而产生。 ②内容:书P24“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6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精练精析 岳麓版

6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020·泰安模拟)“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 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4.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辛弃疾 5.(2020·济宁中考)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据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 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2020·安阳模拟)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 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7.有一次,李肇星(我国前外交部长)和美国一位领导人会谈,对方说,我对中国“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 满。李肇星立刻问他,你了解西藏的历史吗?对方摇摇头。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 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了长久 的热烈掌声。“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始于( ) A.元朝 B.明朝 C.秦朝 D.中华人民共和国 8.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 ) A.王昭君 B.黄道婆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9.歌曲《爱我中华》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一个民族是在 元朝时融合形成的( ) 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10.老师布置七年级一班同学搜集元朝民族关系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请你帮助他 们整理出能够反映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资料,它们是 ( )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 ④回族开始形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