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

一、蜜蜂分类地位

蜜蜂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蜜蜂属(Apis)。

蜜蜂属在生物学特性上,都是营社会性生活,能泌蜡筑巢,巢脾由上而下纵向发展,其两面均具六棱柱形巢房,且共

用边、共用底;采集、酿制、贮藏蜜粉积极。

二、蜜蜂的种类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

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今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依定名先后)为: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A.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A.dorsata Fabricius 1793

东方蜜蜂A.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A.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https://www.doczj.com/doc/875720270.html,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A.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种)

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Hadisoesilo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Apis nigrocincta(Smith)为一个独立蜂种。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种。

(1)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7)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8)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

三、9个蜂种的简况

⒈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

该种是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图1-1),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故云南俗称之为小草蜂。

分布: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西部边界为阿曼北部和伊朗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40′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

体长:工蜂7~8 mm;蜂王13~15 mm;雄蜂11~13 mm。

体色:工蜂体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红褐色;蜂王,腹部第1~2节背板,第3节背板基半部及第3~5节背板端缘均为红褐色,其余黑色。

生物学习性:小蜜蜂栖息在海拔1,900 m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22℃的地区。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筑巢,环境十分隐蔽。营造单一巢脾,宽15~35 cm,高15~27cm,厚16~19.6 mm,上部形成一近球状的巢顶,将树干包裹其内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3型巢房分化明显,工蜂房位于中部,径2.7~3.1 mm,深6.9~8.2 mm;雄蜂房位于下部或两下侧,径4.2~4.8 mm,深8.9~12.0 mm;王台多造在下沿,长13.5~14.0 mm,基部宽8.5~10.0 mm。3型巢房筑造次序明显,即先建造工蜂房,供贮蜜、贮粉、

产卵、育虫,至群势发展至一定程度,继尔建造雄蜂房培育雄蜂,最后建造王台培育蜂王,准备分蜂(图1-2)。

云南南部,通常蜂群在2月开始产卵繁殖,4~5月达到高峰,子脾面积可达600cm2,群势可达上万只。6~8月气温高,蜜源缺,蜂王产卵很少。9~11月是第2个繁殖期。12月至翌年1月气温低时停止繁殖。2月底、3月初开始培育雄蜂,最多时可达育虫面积的1/4。

个体发育期,工蜂平均为20.5 d,雄蜂22.5 d,蜂王16.5 d。

分蜂期多在3~4月,9~10月也可发生分蜂。王台数一般在3~13个,最多达20个。在气温18~42℃时,育虫区中心温度为33~38℃。

在斯里兰卡发现,同地区的沙巴蜂、东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的雄蜂其婚飞时间不同。小蜜蜂于16∶15~17∶15时进行婚飞。这可能是避免不同种间婚飞干扰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季节变动、蜜源缺乏常引起全群迁徙,由平原到山区往返

迁徙。受蜡螟或蚂蚁等敌害侵袭,常导致全群弃巢飞逃。气温变化可引起筑巢地点的改变。在暑季临近时,小蜜蜂转移到树荫深处或洞穴内;在气温较低时,蜂巢移至树的南面或洞穴靠外端。在伊朗,人们观察到冬季小蜜蜂筑巢于东西方向的树枝上,夏季巢脾的长轴则呈南北走向,以减少巢脾向阳的面积。

护脾力强,常有3层以上工蜂爬覆在巢脾上。当暴风雨袭击时,结成紧密的蜂团,保护巢脾。蜜源丰富时,性温驯。

蜜源枯竭时,性凶猛,稍触动巢脾即有20~30只工蜂成群飞舞,刺螫。每年每群平均可取蜜1 kg。

⒉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1858

顾名思义,该种为蜜蜂属中,体黑且小的一种(图1-3)。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中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

体长:工蜂7~8 mm;蜂王12~14 mm;雄蜂10~11 mm。

体色:工蜂,体栗黑色,间或第1腹节背板端缘及第2腹节背板基部红褐色;蜂王,体黑色,间或腹部第一节背板端缘及第2~3节基部红褐色;雄蜂,体黑色。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 m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的蜂巢,一般离地2.5~3.5 m。巢脾固定在树枝上,近圆形,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顶,将枝干包裹其内,下部尖突,总面积近177~334 cm2,情况与小蜜蜂相似。

黑小蜜蜂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气温上升到15℃时,开始活动;20℃以上时,出勤积极。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时。

黑小蜜蜂工蜂护脾能力很强,即使在繁忙的采集之时,也从不让巢脾裸露。当暴风雨或烈日照射时,工蜂相互攀缘,层层重叠,围护巢脾。性机警凶猛,当人们接近时,巢脾下方的守卫蜂呈警戒状态,若触动其巢,则纷飞出击远达30~40m。

取蜜时用烟驱蜂,连脾割下,每群每次约产蜜0.5kg,每年视蜜源季节,可采收2~3次。黑小蜜蜂体小灵活,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

⒊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

该种为蜜蜂属中,体大的一种(图1-4),单脾成排,俗称排蜂。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

大蜜蜂种以下可分为3个亚种,除指名亚种(nominatesubspecies,意指定种名所根据者)A.d.dorsata 外,尚有分布于菲律宾的小舌亚种A.d.breviligula和分布于苏拉威西岛(西里珀斯群岛)的炳氏亚种A.d.binghami。小舌大蜜蜂腹部色较暗黑,炳氏大蜜蜂色较浅黄。

工蜂体长16~17 mm;头、胸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桔黄色,其余褐黄色,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

大蜜蜂随蜜源丰歉以及受季节气候所迫,具有机动的迁徙行为。在云南南部,一般5~8月在高大阔叶树的横干下或悬岩下筑造单一巢脾繁衍生息,9月以后,迁往低海拔的河谷、盆地,在浓密的灌木丛中营巢越冬。在四季温暖、蜜源丰富的环境下,也有常年定居下来的情况。因此,大蜜蜂的迁徙只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必然的习性。蜂巢离地常达十数米以上,有时数群甚至数十群相邻聚居,形成声势浩大的群落,显然,这对敌害具有威慑的作用。大蜜蜂育虫或降温需有不断的水分供应,因此营

巢所在必须邻近水源。巢脾长约0.5~1.0 m,宽约0.3~0.7 m。巢脾中、下部为繁殖区,子脾可拥有7万个巢房,厚35mm;上部和两侧为蜜粉区,厚度可达100 mm。王台处于巢脾下沿。经笔者确证,雄蜂房和工蜂房无区别。雄蜂和工蜂的数量比例,在分蜂季节可达1∶3。

⒋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

顾名思义,该种为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而且是最大的一种(图1-5)。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