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一、选择题

1.(2010·辽宁锦州高三质检二)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1. D 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2.(2010·北京朝阳高三统考二)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2. C 解析:根据罗斯福新政的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和改革的实质是维护治本主义制度,所以应该选择C。

3.(2010·北京丰台高三练习二)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

①整顿财政金融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减少耕地面积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3. D 整顿财政金融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故不符合题干要求,应该排除。

4.(2010·绍兴高三调测)19世纪被一些人称为“发现年代”,下列不成为依据的是()A.达尔文提出的自然界进化规则

B.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

C.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4. D 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标志是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故选D。

5.( 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5. A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调控为经济发展主要手段,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摆脱经济危机。

③进行社会改革,绥和社会矛盾

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A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①②③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影响。④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7.( 2010·潍坊四县模拟)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

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

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7. D 从材料信息看是要维持工人的生活水平,确保工业农业的正常运转,故应选D 。

8.(2010·山东济宁高三一模)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

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

A .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 .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 .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8. C 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

贷活动,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9.(2010·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严重缺点”主要是

指( )

A .高度垄断

B .自由放任

C .忽视农业

D .通货膨胀 9.B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适应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要

求,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因此罗斯福所说的“严重缺点”指

的就是自由放任政策。

10.(2010·沈阳高三监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

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

A .

图一:胡佛村,

“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B . 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C 没有体现出增加就业故排除。

11.(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11. D 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为解决经济大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实行以工代赈的一个重要举措。

12.(2010·烟台高三二模)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2. C 材料反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

13.( 2010·烟台高三二模)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 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 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13. A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的理论对罗斯福新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风靡一时,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特别是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的里根总统代之以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

14.(2010·河南开封高三一联)197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胜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15.(2010·3月怀化一模)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15. A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创造了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16.(2010·山东菏泽高三一模)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 B 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故①理解错误。②是罗斯福新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材料中“要制订出一些计划”也表明国家要干预经济,因此是正确的。而③很明显不是罗斯福的本意。④是对“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的准确理解。

17.(2010·苏州高三调研)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

“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

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17. B 本题的关键是提高就业率,也就是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A、D项属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范畴,C项是对农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都未涉及就业问题,只有B项的兴办公共工程提供了就业机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8.(2010·湘潭高三月考)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 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 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18. C 中国的政策是在以市场为基础,加强对经济的国家干预。故选C。

19.(2010·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③《农业调

19. B 从材料中《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可以看出是罗斯福新政内容,因此选B项。

20.(2010·福建高中毕业班质检)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的“炉边谈话”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现的是()

A.“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

20.D 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说明A、 C明显史实错;“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至今仍未实现;“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在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可说明。

21.(2010·南京市第一学期期末考)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21.C 根据时间判断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结合罗斯福新政内容可知,A、B、D正确。

22.(2010·4月怀化二模)2010年3月14日上午10时,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言谈中,总理多次提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中最让我们感觉温暖并视为经典的表述是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说的那段话——“……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制度、法令中,既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是()

①世卿世禄制②均田制③九品中正制

④募役法⑤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2. B ①、③带有明显的特权等级烙印,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23.(2010·福建莆田2010高中毕业班质检)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仍超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历史上采取类似举措促进本国经济恢复的是()

A.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俄的赫鲁晓夫改革

23.C “4万亿元的刺激”并用于建设,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类似的只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主观题

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

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

……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2分)

答案:

(1)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6分)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2分)

(2)变化:工人生活日益贫困。(2分)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

(3)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入)。(2分)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思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2分)措施:直接救济;(2分)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2分)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如只答出,《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警法律的,给1分)

(4)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2分)

2.(2010·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考)(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部门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臵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四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原本计划的过渡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1分)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体现了一定的“人民性”,对此你怎样评价?(3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4)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美、俄经济体制调整的相关内容。第(1)问材料一提供了两种效应,结合材料二不难判断其为滞后效应;第(2)问注意从“人民性”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第(3)问结合文革时期和新时期中国状况回答;第(4)问属概括性问题,注意结合前面的问题总结回答。

答案:(1)效应:滞后效应。(1分)

(2)美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或“罗斯福对人民有爱心”),新政中的一系列措施使广大中下层人民生活有所保障和提高,(2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采取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3)“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

会发展。(2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3.(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一一((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一一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4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可知经济危机带来了大量的失业者、饥饿者。

(2)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依据材料提供信息即可作答。分析原因时可从缓和社会矛盾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入手。

(3)依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紧急救济法令》、《社会保障法》等可知其方式是国家立法。(4)本问为开放型设问。无论认同哪一种观点,只要举例恰当、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2分)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4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2分,二点即可)

(3)方式:国家立法(2分)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花了1万多亿美元,大体上是行之有效的?。黄奇帆表示,一是通过重组甚至国家有化重振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打包出售的方式解决坏账,三是以国家信用担保注资。三管齐下的措施还是有效的。?美国GDP很大,这2万亿的坏账也是能很快处理掉的,目前的危机确实严重,但不要看得太悲观,几年时间是可以缓过来的?。

材料三下图为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的场景:

材料四经济危机周期会有多长?黄奇帆表示,最乐观的判断,2010年底美国走出经济危机。黄奇帆说:?如果效果差一点,整治慢一点,也可能需要四年。但总而言之,对美国经济还是要有一定的信心,这也同样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判断。?美国经济体量大,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如果五、八年内不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世界在这几年也会被它拖累,所以这时候对美国经济判断非常重要,黄奇帆又说:?我估计到明年下半年美国股市会有一点回头,然后虚拟经济的回头带动实体经济的回升?。

——中共重庆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1与图2的相似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为克服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与1929年经济

解析:

(1)图一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图二是2008年金融风暴,二者的相似处在于:都诞生于美国,都从金融领域开始,后来波及全世界。

(2)“一是通过重组甚至国家有化重振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打包出售的方式解决坏账,三是以国家信用担保注资”,由此可概括美国的措施。这些措施与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政府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材料三是布雷顿森林会议,该会议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危机对全世界造成了影响,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国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这一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相似之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美国,并从金融领域发生,而后波及整个世界。(2分)(2)措施:一是通过重组甚至国有化重振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打包出售的方式解决坏账,三是以国家信用担保注资。相似之处: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4分)

(3)关系: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促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趋势:经济全球化。应对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施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5分)

5.(2010·山东潍坊高考模拟考)(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然而,随着财富的积累,英国的穷人反而增加了,绝对贫困的现象更加显著。1 803年,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l 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家庭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5分)

材料二土地若归少数富人者之所有,则可以地价及所有权之故,而妨碍公共之建设,平民将永无立锥之地矣。苟土地及大经营皆归国有,则其所得,仍可为人民之公有。盖国家之设施,利益所及,仍为国民福利,非如少数人之垄断,徒增长私人之经济,而贫民之苦日甚也。

——孙中山《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担忧?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设想?(8分)

材料三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3)分析上述表格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8分)

(4)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请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

解析:本题结合当前社会分化问题,考查历史上为实行共同富裕人们的努力,具有一定的时代感。第(1)问,注意放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思考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第(2)问,孙中山的担忧可直接从材料信息中提取,面对贫富分化问题,孙中山提出了其民生主义;第(3)问,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思考贫富分化问题及其原因;第(4)问,要结合上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社会分配不公)。(2分)后果:犯罪现象激增;工人滋生反社会情绪;工人运动兴起。(3分)

(2)担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4分)设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分)

(3)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4分)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2分)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体制不完善;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调控制度不健全。(2分)

(4)加快发展经济,注重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配体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注民生、扩大就业。(4分)

6.(2010·青岛高三统一检测)(25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实践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6分)

材料二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4分)

材料三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4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2分)

(4)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解析: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本题便以此热点来引入,考查历史上英国和美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福利国家的史实。第一问一定要紧紧扣住材料不能脱离材料来回答,可以从实施的主体,国家的方法,享受的人群,以及享受的具体福利等方面来分析。第二问材料中数千万、数百万人的处境可知答案,罗斯福的解决措施应从解决贫困和就业、建立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回答,而不应泛泛回答新政的所有措施。第三问,注意材料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字眼,再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可找出相似的做法及共同的特点。第四问,注意材料中的“供人们”和“防止人们”,就是实行社会保障,防止过度贫困,防止两极分化,以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第五问,可以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积极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1)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6分,答出3点即可)

(2)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2分)措施: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

(4)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3分)

(5)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4分,言之有理,答出4点即可)

6.(2010·山东淄博高三一模)(13分)进入20世纪,人类历史出现许多带有方向性的变革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

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5分),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某城市先后出现了三个城市管理方案:

甲:全体市民选举城市议员,组成议会,再由议会选举市长。职业政客依据政党势力通过选举,取得市政大权,按照自己意愿进行市政建设,经常触犯市民利益。

乙:全体市民选举市政委员,组成委员会,将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于一身,全权负责各方面市政工作。市政委员对许多领域不熟悉,决策时常失误。

丙:市民根据选举原则选举超党派的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及法令,批准年度预算。再由该委员会聘请受过专门训练且富有管理才干与经验的专家担任市经理,负责城市建设与管理。市经理对委员会负责,由委员会视其政缋决定其任期。

——据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2)分别指出三个方案的突出特点。你最赞同哪个?请概括说明理由。(6分)

(3)综合材料,说明各国各级政府在施政上的共同特征。(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提炼改革措施;第(2)问,分别总结三个方案的优劣,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来;第(3)问,依据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共同点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答案:

(1)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权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3分。只答具体做法者,减半得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

(2)甲:管理人员由选举产生;容易为职业政客操控。乙:权力集中便于行政;缺乏专业经验导致决策失误。丙:集体领导;实行聘任制。(3分)推崇丙方案。既避免党派专权,又发挥专

材料一我们视下列各点为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具有造物主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在人们中间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来自被其统治的人民的同意;但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对政府的原来的目的造成损害时,人民有权来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定和平,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保证我们自己及后代得享自由的恩赐,特为美利坚合众国颁布和制定本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导言(1787年)材料三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利坚民族追求的理想和目标。(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和原则。(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是怎样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材料三核心观点的。(4分)

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即可归纳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反抗压迫;第二问中,目的根据材料即可归纳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原则从材料科归纳出公平正义、自由安全等,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实际上是指美国宪法之所以生命力强大,在于它的原则的坚守和妥协精神;第三问中,要根据所学来说明这个观点,主要从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妥协精神的措施来说明。

答案:

(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抗压迫(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3分)

(2)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1分)原则: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保证自由安全、实现社会保障。(3分)材料三观点:谈判和妥协使宪法成为“活着的”宪法。(2分)(3)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符合宪法中促进公共福利的原则;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这反映了垄断资本家与工人的妥协,体现了宪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4分)

8.(2010·湛江高考一测)(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列宁全集33卷材料三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

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导致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其“新”在哪里?(3分)该事件涉及哪四大方面的内容?(4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2分)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2分)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3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4分)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美国“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可判断属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和内容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可判断意图在于考查苏俄经济政策的转折: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第(3)问图片一代表美国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来回答;图二代表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结合苏联一五计划的背景来回答。第(4)问结合材料四,根据材料中涉及的经济政策的特点谈谈对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调节手段的认识。

答案:

(1)罗斯福新政。(2分)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3分)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4分)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2分)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

美国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2分) 苏联通过修建大型水电工程,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分)

ks5u

(4)认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不同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学习。(2分,其他的言之有理也可给分。)9.(2010·天津和平区高三一调)(40分)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4分)

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1分)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材料四: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暑,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分)

材料五:?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3分)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6分)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6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第(1)问注意“余粮收集制”;第(2)问注意“冲击”和“围攻”的含义;第(3)问注意新政是对自由放任政策的抛弃,加强计划调控,理解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转变;第(4)问考察“以工代赈”的意义;第(5)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俄、中、美三国当时的背景和国情出发考虑;第(6)问要从“胆子要大一些”和南方谈话的背景——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来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2.(40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分)

(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公产主义政策。(4分)

原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水平;农民对余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任2点,4分)

影响: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赢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分)(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4分)

(4)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二业发展提动力和原材料;保护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4分)

(5)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 3分)

不同的前提条件: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6分)(6)原因:南方谈话解诀了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问题: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姓“资”还是姓“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6分)

10.(2010·蚌埠高三二检)(22分)面对严重危机,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是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教育就业失业等各个领域,均有保险,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2/3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它1/3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依据依据材料一,归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作用。(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提取有效信息和综合归纳能力。依材料看,关键信息见红线;其影响主要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二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各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主了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2)材料二中的“历史悲剧”及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8分)解析:本问主要考察1929-33年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2)“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分)

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4分)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容、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是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话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3)据材料三、四,30年代的美国政府和当今中国政府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6分)

解析:本问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比较归纳能力。比较材料四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回答。

答案:(3)特点: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重视社会保障、关注民生;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1.(2010·苏州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杖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材料二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四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粪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摘自新华网

材料五美国的?次货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

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定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

——金融网综合报道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冲击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2分)

(4)结合材料五,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1)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1分)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1分)

(2)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政权,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

(3)影响: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政府的职能、权力、规模和影响急剧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任意2点得2分)开创了国际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分)12.(2010·4月浙江衢州高三质检)(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4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根据所学史识可以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

做答即可。

答案:

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2分),失业问题依旧严重(1分),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1分)

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以保护劳工权利;

③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

解析: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

易等方面作答。

答案:①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2分)

②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2分)

③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10分)

解析:第一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第二问根据里根和克林顿所处时代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实施和效果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

里根:(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4分)

克林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4分)

13.(2010·深圳南山高三调研)(30分)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主备人:陈婷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2.通过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 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 三、【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四、【课前预习】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 _________ 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繁荣的后面隐藏着_____________ 过剩、全国性的_______________ 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爆发:________ 年10月,美国股票突然爆跌,一场空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席卷美国 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表现:大量企业_________ ,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 润,不惜大量_______________ 。 ④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二八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_________ 年, ________________ 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______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挽救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采用____________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整顿___________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 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 《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 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 ________________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 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历史影响: 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 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也就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质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总统的图片]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 他就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二)讲授新课 ^ 一、提出问题:联系第一节知识,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上台————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 投影显示罗斯福的生平: 罗斯福全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他任美国总统期间,实行新政,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 投影: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罗斯福竞选演说 再结合教材认识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并如何让他的国家和人民摆脱危机116页的材料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作出如下总结:恢复信心,战胜恐惧;大胆实验,坚持不懈;重用人才,确保正确。(通过对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从繁荣到危机 【危机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通过分 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研读史料,解答问题。 (1)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 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 (2)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3)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 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想一 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展 示 提高 【表现特 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概 括危机具体表现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生:分析表格,结合经济危机的 表现,总结经济危机特点:持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 大。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 史料,分析解答问题,认识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 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 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 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 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 道路。 (2) :罗斯福新政“新”:① 新 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 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 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 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 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 ,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简述这些措 施的作用如何? 师:指导学生概括新政措施, 结合新政目的简要分析其作 用。 生:阅读课文,填表归纳概 括,认识新政对美国和对世 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组讨论】 (1)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 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 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2)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质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总统的图片]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 他就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二)讲授新课一、提出问题:联系第一节知识,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上台————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 ) 投影显示罗斯福的生平: 罗斯福全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 —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 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Polio),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他任美国总统期间,实行新政,维护了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 投影: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罗斯福竞选演说 再结合教材认识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并如何让他的国家和人民摆脱危机?116 页的材料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作出如下总结:恢复信心,战胜恐惧;大胆实验,坚持不懈;重用人才,确保正确。(通过对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投影问题:“试验”指什么?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的含义。 、实施“新政” 带领学生回忆第一节经济危机的表现:金融领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率激增,贫富悬殊严重等等,进而说明罗斯福新政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 (一)内容 1、金融领域: 投影材料:据统计,到1933 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信 用已经崩溃。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从金融领域开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第18课时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时罗斯福新政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理解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机制调整,能克服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学习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习的难点是对“新政”的评价。 借助教材中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学会运用各种史料理解历史问题。通过主动参与小组探讨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提高归纳、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思维的能力;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讨论,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1.“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赢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认可呢?”以这样的设问形式导入新课。 2.本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作用与意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一、临危受命

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2.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在总统竞选过程中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以绝对优势当选。 3.①,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②;放弃③,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④,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⑤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4.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⑥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⑦”,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新政是美国经济制度上的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⑨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答案】①1933年3月②银行信用③金本位制

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 禹州市二高牛青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敬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问题生成单】 一、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同时民主党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罗斯福打败胡佛的因素有哪些? 二、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因此有人认为:“罗斯

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分成四组(金融、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福利) 三、 材料一柯立芝总统(1923—1928年任总统)提出:“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做生意,提出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不干涉大企业经济,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联邦)政府对人民的企业活动施加的约束和控制。” 材料二胡佛(1929—1932年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要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罗斯福 罗斯福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开了许多药方,与以前的政策相比,新政到底新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四、在罗斯福就职后的几个月中,局势总算缓和下来,国家经济已明显复苏,工业生产指标从3月份的56上升到7月份上歪101,农产品价格从55上升到83个百分点,7月份就业人数达400万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1939年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问题探究单】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一位是邓小平,一位是罗斯福。”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拓展训练单】 A组基础题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教学反思】 历史小故事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0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必修模块(Ⅱ)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本课的前一课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课本指出:“罗斯福新政虽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急救章……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采取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此后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教材和初中教材相比,从内容上看,两者都包含了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但初中教材的重点是新政内容,本课教材的重点是新政的影响。从教材的知识看,两者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如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等。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课教材比初中教材明显加大了力度。就能力要求看,本课教材突出了评价能力,比初中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要高得多。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要求:历史课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理论依据: 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按照发展核心素养的这一基本观念来说,其实就是要聚焦在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的人才。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部编版世界历史9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单元内容分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德、意、日等国却力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即本单元的线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结果。 从本课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个子目交代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固有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的结果。经济危机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帮助美国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美国国家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本课课题确定为“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以人物罗斯福为线索解决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美国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少,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相关 领域 美国史 经济史 教材 书名:义务教科书 世界历史 9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xx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xx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xx势力趁机抬头 (二)xx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使xx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xx在危机下走上xx道路

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3.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重点)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重点)3.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难点) [知识梳理] 一、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竞选总统: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 3.临危受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恢复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

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 (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释疑解惑] [名师点拨] (1)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 ①时代环境决定: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②罗斯福个人素质决定: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 ③人民的支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易错易混] (1)罗斯福新政≠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轻巧识记]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教案

篇一:人民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篇二: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 院系:文理历史100班主讲人:曹扶阳联系方式:618816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效果以及影响。 2、增强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掌握、理解、分析、反思历史的能力。 3、提高从历史中探求未来发展航程的能力。“以史为镜”。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罗斯福新政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切入主题———罗斯福新政。 2、通过提问,逐步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通过讨论的方式,谈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和影响。 4、简单的回顾总结,回答课前思考题,留下课后讨论题,完成教学目标。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让我们了解国家干预经济建设并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也让我们明白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只是经济建设的手段,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教学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效果和影响【教学重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教学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讲课主题,并留下思考题。 2、通过板书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提问、设疑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勤于思考的习惯。 4、回答课前思考题,结束教学,并留下课后作业。【教案布局】 首先:指出本节课的课题; 其次:列出提纲,并标明重难点;再次:分别予以讲解;最后:总结 【教学媒体与工具】“人教版”高二上册教材【课时安排】 20分钟 篇三: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吴桥中学祁秋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可以说是本册书的重点,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重大作用,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在二战中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为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了铺垫。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而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熟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让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重难点】 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罗斯福新政 本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然后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让学生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

气,学习罗斯福总统为人民谋福祉的优秀品质,最后要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最终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要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二、罗斯福新政整体归纳: (1)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2)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②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3R) ①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②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③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调整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2.由美国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同时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较为严重。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内容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法、情景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 通过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讨论和探究活动,学会对历史人物罗斯福和新政的客观评价,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到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学会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直面危机与挫折时应有的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是灾难,我们将如何面对呢?面对1929年爆发的这场经济危机,美国民众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柯立芝“材料二: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深刻感受美国胡佛政府初步应对经济危机的失败给美国民众带来的恐惧心理以及对胡佛政府采用的“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出示图片材料“胡佛与罗斯福竞选总统的PK”: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罗斯福上台,将用新政,也就是将采用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新课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板书)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大萧条,大恐慌(板书)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板书)

《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所讲史实,进行探究学习。 ㈡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课堂教学应尽量生动形象,展现故事性,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①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新” ②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目标设计 ㈠知识目标 ⒈帮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实行的背景、罗斯福面临的问题、新政的主要内容。 ⒉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㈡能力目标 ⒈学习罗斯福新政推行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⒉引导学生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㈢过程与方法 依据体验式教学原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使学生经历罗斯福上台、困境、推行新政等的过程,直观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各方面内容。 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残疾人总统罗斯福辉煌的人生及其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社会所起的巨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 ⒈乐观豁达、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⒉实事求是、敢于臵疑、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课堂教学 ㈠导入 2008年底,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开始,一场规模庞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们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时至今日,这场危机仍未过去,一些国家仍在危机中挣扎。08年的这场危机与80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么今天的我们能从80年前那些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罗斯福新政。 ㈡新课 【课件】第18课罗斯福新政、图片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最全版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精)

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 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罗斯福上台及实行新政的历史背景。彩图描绘的是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既能表明直观展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生活的打击,同时对引言中对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文字说明起了补充作用,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加以利用。引领学生回顾上课的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词,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与从前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其特点。 第一目临危受命 本目条理清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及战胜对手胡佛的原因。建议教师在分析原因时加入对罗斯福早年经历的介绍,说明为什么罗斯福的形象更具亲和力。建议教师利用数据证明罗斯福的确是以绝对优势当选。1932年,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这次投票既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又是对罗斯福进行变革的明确授权。第二部分介绍了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准备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料回放”的相关材料说明罗斯福任职期间与胡佛任职期间处理危机的不同政策。 第二目实施“新政” 本目大体上是总分结构,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总体说明罗斯福新政涉及到的领域。建议教师从“一系列”入手,说明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由来。罗斯福在提出“新政”时,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根据新政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第二阶段是1935年以后,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救济措施贯穿始终,所以新政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recovery、relief、reform)。第二部分是新政在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建议教师在讲述新政措施时,为让学生此后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多讲述新政各方面措施相关的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