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殷重的付嘱:持无量寿佛名

殷重的付嘱:持无量寿佛名

殷重的付嘱:持无量寿佛名

作者:净宗法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4 更新时间:2010-9-28 9:54:17

殷重的付嘱: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解释《观经》到最后结尾的地方,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解释,这也是顺着《观经》来的。

我们把这部经再回顾一遍:十三定观,以第九真身观证达最高峰。证真身观的目的,是在说看到佛的八万四千光明摄取称念弥陀名号的人。所以,就从定善观走向专念弥陀名号。

那么散善(要门包括定善、散善),散善三福说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一直到后面的九品之行,最后下辈三品,既无大乘善,也无小乘善,也无世间善。对于这样万善救不了的众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六字名号的法药拿出来,显示讲三福也是为了讲称名。

好了,十三定观讲完了,三福讲完了,到最后释迦牟尼佛就把祂的本心托出来,讲了一句话,告诉阿难,这叫做《观经》付嘱文。

“付嘱”就是最后做总结性的交代,“你把这个记好”。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阿难啊,你要好好地受持这句话。”“好”就是认真、不要有差池。“持”就是受持。“是”就是我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观经》——可是《观经》讲了很多啊,讲了十三定观,又讲了三福九品,到底是持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就说:我讲这部《观经》,虽然讲了这么多,要点、核心、提醒你好好受持的,就是“持无量寿佛名”,就是专称弥陀名号。

不是叫我们“持十三定观”,也不是叫我们“持三福”,而是“持无量寿佛名”。为什么?无量寿佛名号里面,十三定观也有了,三福、九品通通都有了。我们持这句无量寿佛名,定散二善含摄无余,三学六度一样不缺,而且是功德圆满。

所以,善导大师在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就做了结论性的总结。他说: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这部经一开始,叫“上来”。从一开始,到经文的结尾,释迦牟尼佛虽然说了——这个“虽”字很重要,“虽说”,虽然说了定散二门,说十三定观回向求生极乐,说三福九品回向求生极乐,但是(“虽然”后面就有“但是”,“但是”后面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

“望佛本愿”:是谁的本愿呢?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谁望佛本愿呢?是释迦牟尼佛,祂虽然站在这个地方,但是眼睛却看向那个地方,这叫做“望”。大家会望吗?就像一位母亲,天黑的时候盼望儿子回来,站在门口,踮起脚尖,看向远处。脚站在这里,眼睛看着远处,叫做“望”。

释迦牟尼佛站在娑婆世界,站在我们凡夫执著定散二善的起点上,先给我们讲定善、散善。因为韦提希夫人请求“教我思维,教我正受”嘛,“您教我修行定善”,她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定善怎么可以?也有人认为:没有定善至少要有散善,没有散善怎么可以?

所以,释迦牟尼佛只好站在这个起点先讲修行定善、修行散善。但是,祂的眼睛、祂的心,是望向哪里呢?“望佛本愿”,祂望向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国,望向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望佛本愿”,“佛”是指阿弥陀佛,祂的本愿是什么呢?就是“念佛往生愿”。

释迦牟尼佛脚站在这个地方、口中在讲定散二善,这是顺凡情。我们往往以为定善高级、散善超越,以为念佛不殊胜,不了解名号的功德,可谓愚痴颠倒。因此释迦牟尼佛只好暂时随顺,引导我们说:“好!你修行定善很尊贵,回向求往生;散善也很殊胜,回向求往生。”但是,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么多,慢慢慢慢讲,在定善里就讲“唯摄念佛众生”;在散善九品里,大乘善不能救、小乘善不能救、世间善不能救的劣根众生,唯有念佛能救。

这个时候,世尊就把祂的本心托出来了,说:“你要持无量寿佛名啊!”这叫“望佛本愿”。

祂为什么讲“持无量寿佛名”呢?这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的私心,是因为祂心中已经看清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在这个地方,所以“意在众生”。

释迦牟尼佛讲定善十三观,讲散善三福,祂的意思——“意”就是佛意,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最终不是让我们停留在十三定观,也不是让我们停留在三福,祂的意思在哪里呢?“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大家听到这个地方就懂得:修行定散二善,十三定观也好,三福九品也好,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在哪里呢?不在十三定观,也不在三福,是“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那么,这一段就是从定散二善的要门导入一向专称的弘愿。一向专称就是弘愿,就是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往生愿。(净宗法师二〇〇八年十月讲于湖北仙桃弥陀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