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何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地质作用有几类?

5、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矿物分成几大类,代表性的矿物你知道吗?

7、岩浆和熔岩是怎样定义的。

8、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哪些?

9、火山有哪些机构?

10、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

11、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12、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

13、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14、侵入岩有几种产状?

15、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16、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有几种形成环境。

17、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18、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19、沉积岩的形成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20、沉积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它们能反映沉积岩形成的环境吗?

21、沉积岩可分为几大类。

22、沉积岩中哪些沉积构造能确定地层的产状是正常还是倒转?

2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标志是什么?

24、怎样判别层间砾岩与底砾岩?底砾岩有何地质意义?

25、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6、变质岩的常见特征矿物有哪些?

27、变质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

28、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29、肉眼怎样区别片岩和千枚岩,这两种岩石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吗?

30、试说明火成岩、沉和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变关系。

31、地层、岩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地质年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32、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道理何在?

33、你能由老到新顺序写出相对地质年代表中宙代纪的名称和代号吗?

34、地震、海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35、地震有哪基本类型?

36、如何确定地震的强弱?

37、为什么地震发生后,各地灾害程度不同?受灾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

38、地震前和地震时会产生那些地质现象?

39、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三个带上?深源地震一般都分布在大洋中部吗?

40、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地球内部有几个一级界面?

有几个次级界面?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如何?

41、构造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42、褶皱构造几何要素有哪些?褶皱是怎样分类的?背斜和向斜在横剖面上有何特点?

43、怎样识别褶皱构造?

44、什么是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是怎样分类的?按相对动向分为几类?

45、断层的组合类型有四种?

46、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哪些?

47、节理是怎样形成的。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这两种节理各有什么特点?

48、如何区别解理、层理、节理?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49、地层接触的三种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各自有什么

特点?怎样形成形成的?

50、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极块俯冲带(消减带)

51.大陆漂移的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说明海底在扩张?

52、有几种大陆边缘,有什么特征?

53、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别?

54、板块构造的要点,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其驱动力来自何处?

55、板块边界是如何确定的?板块边界有几类?

56、板块的碰撞形式有几种?全球划分几大板块。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球

固体地球的上层(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研究岩石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研究地球历史;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综合性研究。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前提和基础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讲古论今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过去是研究现在的钥匙

4 何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地质作用有几类?

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作用地域性多因素制约的复杂性悠久的历史

内动力作用外动力作用

5、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岩浆作用地壳作用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物理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密度延展性脆性矿物分成几大类,代表性的矿物你知道吗?

7、岩浆和熔岩是怎样定义的。

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是一种富含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粘性的流体。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称为熔岩

8、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哪些?气体喷出物液体喷出物固体喷出物

9、火山有哪些机构?

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锥熔渣锥复式火山锥(复合锥)熔岩穹)10、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

两种:裂隙式喷发(线状喷发) 中心式喷发

11、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的定义?

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

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比较普遍的界限是将1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活火山。

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称为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属于活火山的范畴。

12、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

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洋脊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13、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

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鲍温反应系列:(不连续)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连续)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14、侵入岩有几种产状?

根据侵入体形成的深度,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15、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一)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2.半晶质结构

3.玻璃质结构

(二)矿物的颗粒大小

1.颗粒的绝对大小:隐晶质结构

显晶质结构

2.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

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

状结构)(三)根据矿物的形态

1、全自形粒状结构

2、半自形粒状结构

3、他形粒状结构

(四)按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1. 辉长结构

2、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

17、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色率

18、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岩石与围岩为侵入关系且岩体边缘有围岩的捕掳体存在/层状,有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19、沉积岩的形成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0、沉积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它们能反映沉积岩形成的环境吗?

结构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构造有: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泥裂,缝合线。

21、沉积岩可分为几大类。

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硅质岩类,碳酸岩类。

22、沉积岩中哪些沉积构造能确定地层的产状是正常还是倒转?

递变构造波痕泥裂构造

2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标志是什么?

加入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前者有后者没有

24、怎样判别层间砾岩与底砾岩?底砾岩有何地质意义?

层间砾岩分布在沉积岩层之间,不存在沉积间断。

底砾岩分布在侵蚀面之上,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后,一个新时期的沉积开始

25、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流体

26、变质岩的常见特征矿物有哪些?

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硅灰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篮闪石、石墨等。

(若这些矿物在岩石中出现,反映了原岩己变质,属变质岩。若是岩石以云母为主要矿物,也是变质岩。)

27、变质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

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混合岩构造

28、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1热接触变质作用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包含埋藏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29、肉眼怎样区别片岩和千枚岩,这两种岩石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吗?

片岩中的矿物多为显晶质而千枚岩的矿物多不可见难以看清。

是的,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页岩———板岩———千枚岩———片岩

30、试说明火成岩、沉和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变关系。

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熔融

31、地层、岩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地质年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

岩层:层状岩石

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切割律: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所列出的表格。

年代地层单位:宇,届,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32、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道理何在?

地层层序律(地层的相对年代地层在没有发生构造活动的情况下,上新下老),生物层序律(生物化石的年代历史)及切割律(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33、你能由老到新顺序写出相对地质年代表中宙代纪的名称和代号吗?

三宙: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

十代: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新元古代、中元古代、

古元古代、新太古代、中太古代、古太古代、

始太古代

二十一纪:新近纪、古近纪、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

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

寒武纪∈、埃迪卡拉纪、成冰纪、拉伸纪、

狭带纪、延展纪、盖层纪、固结纪、造山纪

层侵纪、成铁纪

34、地震、海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地震:大地的震动(能量的突然释放引起的)属于内动力作用。

海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时强烈地震(常引起海啸);

震源:地震发源的地下某一点;

震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的走时差

地震波: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分为横波S、表面波L和纵波P,纵波更快,所以地震时先上下震动后左右震动P-S-L,表面波振幅大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

地震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

烈度: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相对的)

(①同一次地震,离震中区越近,烈度越大,

②同级地震,浅源要比深源地震破坏性大,相应烈度也大。

③岩石松软,断裂发育地段烈度也相对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

地震的发生就是由于地壳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量不断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

35、地震有哪基本类型?

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

36、如何确定地震的强弱?

由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决定

37、为什么地震发生后,各地灾害程度不同?受灾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见烈度分析)

38、地震前和地震时会产生那些地质现象?

(许多现象异常水文地磁场动物生态异常地光明亮恐怖)

39、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三个带上?深源地震一般都分布在大洋中部吗?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不是主要发生于环太平洋带上

40、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地球内部有几个一级界面?

有几个次级界面?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如何?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主要与物质成分、物理状况有关。)

一级界面:莫霍面(壳幔界面)和古登堡面(幔核界面)

次级界面:①康拉德面(上、下地壳界面)

②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③拜尔勒面(413Km)

④上、下地幔界面

⑤内、外地核界面(过渡带)

/(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

上地壳/(康德拉面)/外核

上地幔(岩石圈/2/软流圈/3/上地幔C层)/4/ 下地幔

地核分两层,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外核间为过渡带;地幔顶部为固态,它与固体地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为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它将固体岩石圈与固体地幔分开。

41、构造运动(以往也称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按其运动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相邻块体分离、相邻块体相向汇聚、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的上升或下降沧海变桑田)

42、褶皱构造几何要素有哪些?褶皱是怎样分类的?背斜和向斜在横剖面上有何特点?(1)核: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

翼:褶曲两侧的岩层。

轴面:褶曲两翼近似对称面。轴面是一个假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直面也可以是曲面。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单一褶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的延长方向为枢纽向;

枢纽的倾斜,称枢纽倾伏。

弧尖:褶曲横切面与枢纽的交线,即横切面上最大的弯曲点。

轴线(轴迹):轴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常用于指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转折端:褶曲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2)基本形式: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以老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较新的褶皱。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以较新地层为核心,两侧地层相对较老的褶皱。

通常,背斜和向斜相伴出现

(地貌特征:地形正常: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注意考虑分化侵蚀等外动力作用,倒置时背斜部分的岩石比向斜的被侵蚀得更快)

根据轴面产状的分类: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似相等。

斜歪(倾斜)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地层倒转,另一翼地层正常。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

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根据枢纽产状的分类:

水平褶皱:褶皱枢纽近水平,两翼岩层走向平行。

倾伏褶皱:褶皱枢纽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43、怎样识别褶皱构造?

(1)建立该地区的地层新老顺序关系;

(2)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地层产状是正常产状,还是倒转产状。

别忘了!观察褶皱构造一定要垂直褶皱的枢纽。

44、什么是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是怎样分类的?按相对动向分为几类?

断层面,断层盘,断层位移(断层两盘相当的点,因断裂而移动的距离称为滑距,代表真位移;断层两盘的相当的层移动的距离称为断距,代表视位移))

正断层(下盘上滑上盘下滑)

逆断层(下盘下滑上盘上滑)

平移断层(只做水平滑动)

45、断层的组合类型有四种?

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地堑和地垒

46、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哪些?

有擦痕和镜面,断层泥,地形证据,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

47、节理是怎样形成的。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这两种节理各有什么特点?

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为节理。

张节理:A、节理面粗糙不平,在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不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常沿两组剪节理呈锯齿状延伸(追踪张节理)

C、节理多开口,常被岩脉、矿脉充填。

剪解理:A、节理面平直光滑,常带擦痕,剪节理切穿砾石或粗砂粒。

B、节理产状稳定,节理闭合,裂隙宽度均一,延伸较远。

C、典型的剪节理常组成共轭X 型节理,两组剪节理发育良好时,可将岩石

切成菱形或棋盘格状岩块。

48、如何区别解理、层理、节理?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解理是:晶体收到外力打击时能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的能力。

层理是:沉积岩的成层性。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而形成。

节理是: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

49、地层接触的三种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各自有什么

特点?怎样形成形成的?

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关系称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古生物演化连续、渐变,无沉积间断。

形成过程:地壳处于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持续下降或上升的背景下,沉积物连

续沉积形成的。

2、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一致而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存

在沉积间断面(剥蚀面),该面具一定的起伏,上伏地层底部常存在底砾岩。这种接触关系反映曾发生过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

形成过程: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均衡上升,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

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呈角度相交。

形成过程:地壳下降接受沉积——褶皱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

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上覆地层。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反映该区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

发生过褶皱等重要构造事件,致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同。

50、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极块俯冲带(消减带)(见后几题解析)51.大陆漂移的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说明海底在扩张?

大陆漂移的七个主要证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吻合,

(2)大西洋两岸许多浅海和陆生古生物种属相同。

(3)非洲南部开普山脉的二叠纪地层向西延伸至南美的布宜诺思艾利斯一带。

(4)非洲的前寒武纪片麻岩可与巴西的同类地层对比。

(5)在北半球,挪威-苏格兰加里东褶皱带越过大西洋后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海岸;(6)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大陆发现石炭纪-二叠纪的冰川遗迹、而冰川遗迹指示的古冰川运动方向均符合大陆漂移的结论;

(7)部分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资料。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作为大陆漂移的原始动力,但是,两个力的量值比推动漂移所需的力要小几个数量级)

52、有几种大陆边缘,有什么特征?

活动大陆边缘: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的岛弧,缺失陆隆。

稳定大陆边缘:无海沟的大陆边缘

53、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别?

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并使裂谷和磁异常条带错开的断层

转换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只发生在被错开的洋脊之间,越过洋脊,断层两盘同步向远离洋脊的方向运动,即由平错转换为拉开。(也就是说,该断层只在错开的洋脊之间相互分离,而在洋脊的外面没有错动,正常拉开)

54、板块构造的要点,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其驱动力来自何处?

由地壳和软流圈之上的固态上地幔构成的岩石圈以洋中脊、俯冲带和转换断层为界,分成若干个刚性岩石圈板块。以地幔对流为基本动力。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由于板块是刚性体,其内部基本不变形。大规模的构造作用(变形、变质、岩浆活动等)主要发生在相邻板块接触部位,板块边缘是地壳活动最强烈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过程,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构造作用。

55、板块边界是如何确定的?板块边界有几类?

板块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

离散性板块边界

聚敛性板块边界

转换断层边界(相邻两板块作剪切错动)

56、板块的碰撞形式有几种?全球划分几大板块。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当大洋板块直接沿大陆边缘俯冲时,火山则沿大陆边缘呈带状展布而不发育岛弧,形

成紧邻海沟的弧形火山山脉,秘鲁智利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

(两个大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岩浆便通过洋壳上升,发生海底火山活动,逐

渐形成高出海面的火山岛屿,日本)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碰撞造山带(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丰度)、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出能量。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石墨金刚石)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深色闪锌矿FeZn S )

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第二章宪法 一、概念与特点: 宪法是根本法—集中表现各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集中体现和保障。具有不同于普通法的特点: 1)其内容: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其效力: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设立制宪会议之类的专门机关,我国全国人大常委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经代表机关全体成员2/3通过。而其他法律则由半数通过。 二、分类: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1)表现形式: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如美国的联邦宪法(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英国是独一无二的不成文宪法国家。 2)效力和修改程序: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前者,效力高于普通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如美国;后者,效力和程序与普通法相同,如英国。 3)制定主体: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钦定宪法是君主制定的,如1814年法国宪法(路易十八);协定宪法是君主与国民代表协商制定的,如1830年法国宪法;民定宪法是国民或其代表制定的,如1949年法国宪法(议会)。 4)阶级属性: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此外,现代资产阶级学者还有:原始(生成)宪法和派生(合成)宪法、公开宪法和潜在(隐性)宪法、广义宪法和狭义宪法、现实宪法和观念宪法等分类。 三、宪法性法律和宪法的适用: 1)宪法性法律({):由普通立法机制制定的具有宪法规范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特点:从法的内容上说,涉及国家根本问题;从制定机关和法的形式说,由立法机关制定;从法的效力说,低于宪法,与其他法律相同。如: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1677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选举法》、《国籍法》。 2)宪法惯例:是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全社会普遍承认的、具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下院多数党领袖由英王任命等。 3)宪法的适用({):宪法适用是法的适用的特殊形式。宪法的适用主要通过宪法的解释来实现。 根据宪法解释的主体性质和后果,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称有权解释,一般是特定机关做的解释,在我国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仅宪法)、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国务院及其常设部门非正式解释又称无权解释,这种解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当代国家有三种不同的宪法解释机制:立法机关解释(英国、中国—82宪法: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解释(美国)、专门机构解释(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 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洪流: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有固定水道的水流。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复习资料

《经济法》练习题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 2.下列各项中,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B.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C.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 3.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保管行为 B.房屋 C.专利权 D.空气 4.甲与乙订立合同后,乙以甲有欺诈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下列有关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 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无效 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 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 5.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6.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采取法律或法规规定的特定形式来划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B.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 A.甲从乙处买回一件假冒名牌产品 B.甲趁乙急需用钱之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从乙处买走一辆汽车 C.9周岁的甲从文具店购买一支2元的笔 D.15周岁的中学生甲花20元钱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 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进行代理的是()。 A.遗嘱 B.婚姻登记 C.收养子女 D.签订买卖合同 9.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账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应当付款 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10.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情况有( )。 A.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B.超越代理权 C.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 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 ★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第二 个高峰期是青春期0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 而不是成年。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 定后读数。 10、身高和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 身高和体重 的比例还可以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1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2)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X )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X)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苏 教 版 六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复 习 资 料 1、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 在成长中,我们的 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 牙。 3、 婴儿期,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2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幵始。 5、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6、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7、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9、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 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 名词解释: 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 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 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 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 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 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 伏的层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 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 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 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19.康拉德面:地球大陆地壳内玄武岩层和花岗岩层之间的界面。 20.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度。 21.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22.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是地球最为突出的地貌现象。 23.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 24.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25.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 26.走滑/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 27.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 28.向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29.地堑:是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岩块,常为山岭。

经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一、学习要求 (一)重点掌握的问题 1.法的本质 2.法的特征与效力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经济法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掌握的问题 1.违法及法律责任 2.经济法的功能 (三)了解的问题 1.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2.法的形式(渊源)、分类、法的外部关系问题 3.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D )。 A.经济法 B.民法 C. 刑法 D.宪法 2、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 A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3、法的渊源指的是(B)。 A.作为法律的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C.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 D.各种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性 4、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 B C D E )。 A. 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 内部组织 D.个体工商户、承包户和公民(自然人) E. 国家 5、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B D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D.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E.经济法律程序 6、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A B C )。 A. 经济管理关系 B.经营协调关系 C.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D.经济协作关系 E.经济竞争关系 7、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各种经济关系 B、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一切经济利益关系 8、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可将其分为(C ) A、组织法律关系与财产法律关系 B、计划法律关系与金融法律关系 C、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与经济协调法律关系 D、经济监督法律关系与经济合同法律关系

(完整word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 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6、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大致包括:班级、姓名、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建议。 7、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达7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排放废气中,85%的二氧化碳、 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引起的。解决能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风能和太阳能。 8、绿色食品标志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标志着绿色 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9、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可包含节水、节电、节约纸张、 防噪声、少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品、植绿护绿、不吃野生动物等内容。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 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水温骤变超过4℃—5℃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3、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但喜欢食用天然的食物和 鱼虫,而切也能进食经过加工的食物,如蛋黄、面条、米饭面包等。 4、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天气 变化和金鱼的呼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5、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 存的共同空间。 6、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 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7、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它们各自生存的环境中,当环境 发生变迁,或遭到破坏时,生物就必然会受到影响,生物会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然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遭到重大破坏时,就会造成大批的生物死亡,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8、造成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生物本身 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对环境的破坏,比其他任何生物类群造成的破坏都要严重。 9、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许多 科学奥秘就蕴涵在其中。科学而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10、对比实验一般设定一个实验变量,即:对比实验只让 一个条件发生变化。11、搜集实事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第四单元雨具的改进 1、雨衣是英国工人麦金杜斯无意中发明的,帕克斯对它 进行了改进。 2、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反光漆、荧光粉、 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条、石头、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 3、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 1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B: 法律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C: 制定成文法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唯一形式 D: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及义务,不仅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职权和职责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具有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不合法的作用,这是指法律的() A: 预测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3、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 A: 行为、处理和制裁 B: 假定、处理和执行 C: 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 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4、在我国长期的法律实践中,对法律适用的要求不包括:() A: 正确 B: 及时 C: 合理 D: 民主 5、李大牛及张二虎因走路冲撞发生口角,李冲动之下将张打死。为此,张的家人继承张的财产。公安机关将李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时,李暴病而亡。公安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导致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是: A: 法律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实构成 D: 自然事件 6、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通过。 A: 全体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 B: 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C: 及会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 D: 及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7、宪法存在的最终价值指向() A: 统治阶级的意志 B: 国家的利益 C: 全社会的利益 D: 公民的基本权利 8、根据宪法修改程序,可以将宪法分为:() A: 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B: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D: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宪法不仅是法,而且是一国的“根本法”、“基本法”和“政治法” B: 列宁曾用“宪法——法律的法律”来说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C: 宪法序言中规定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通常采取列举式和限制式两种规定方式 10、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不包括() A: 法治原则 B: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C: 首长负责制原则 D: 精简和效率原则 11、现行宪法规定,享有国务院总理人选提名权的是()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主席团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2、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特征的是() A: 单方性 B: 强制性 C: 无偿性 D: 效率性 13、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公开原则 B: 便民原则 C: 参及原则 D: 效率原则 14、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则申请人()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最全绝对原创)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1936 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 4 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 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 什么是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普通地质学课后复习题汇总word精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C)复习知识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复杂巨大的系 统; 2.地球表层:指岩石圈顶部及以上、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平流层底部之下的部分的总称。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人口问题,现今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上的压力,地球科学的研究可以对地球负担人口数量的极限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作出科学的预测。对未来地球的生物的整体发展趋 势也能进行一定的预测。 (2)资源短缺问题,现如今能源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就我国而言,油气、铜铁锰等金属矿产、钾盐等非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地球科学能够指导寻找并合理开发矿产,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更好的矿产,从而促进国家的富强。 (3)环境问题,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短期和中、长期的气象预报,可以加强各种农事活动的计划性,如播种、移栽、收割等;为了保护农作物,避免或减轻一些不良天气现象,如霜冻、干旱、大风、暴雨等的危害,必须洞悉这些天气现象的发展规律。此外,水利、城市建设首先就需要进行地质勘查,避开断层、火山等活动区,地基选择与下面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组成有很大关联。农业区划、工业布局、交通建设、环保、城市规划、旅游等多方面都有地理学的应用问题。 (4)地球科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2)地球科学的特点? 1.全球性,许多自然现象与过程都是全球性存在的,人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如板块构造学说、厄尔尼诺现象等; 2.大的时间尺度,如地质学,地质年代是以百万年为单位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地质事件也是从几十万至几十亿年。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1■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2■彗星:是太阳系的一类小天体,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 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彗发和一条彗尾; 3■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法律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法律基础》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 ②法律体现的知识统治阶级的部分意志; ③法律是有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6.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强制性) 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 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8.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①、从体现的意志上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从实质内容上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 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为指导;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 的质量和水平。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