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学年沪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2017学年沪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2017学年沪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2017学年沪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沪教版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质量抽测

初二语文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06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

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2. ,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

3.岁老根弥壮,。(孤桐》)

4. ,余响入霜钟。(《听蜀僧溶弹琴》)

5.屠乃奔倚其下。(《狼》)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3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散曲的题目只一字之差,主旨却完全不同。前者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或者表达了。(1分)

7.下列对两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天净沙”是它们的曲牌名。

B.起笔之句都给人以萧瑟之感。

C.末句描绘了明朗绚丽之景。

D.都以自然景物为意象寄托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5分)

黠鼠赋(节选)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

者,莫措其手。

8.选文的作者是(人名),本学期还学过他的弟弟写的文章《》。(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使童子烛之

10.选文叙述了黠鼠从囊中逃脱的经过:闭于囊中,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1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7分)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实徐.谕之曰()(2)宜省己为.善()12.文中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夫/人不/可不自勉

B.夫人/不可/不/自勉

C.夫/人/不可/不自勉

D.夫/人不可/不自勉

13.“有盗夜入其室”的客观原因是“”,陈实为人仁爱的具体表现是“”。(2分)14.对陈实“呼儿孙起”的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让儿孙一起抓小偷。

B.让儿孙为自己壮胆。

C.让儿孙以此为戒修养品行。

D.让儿孙认识梁上君子。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5分)

丝路织锦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结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织锦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

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③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④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⑤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团花”幻多变的饱满女晶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⑥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15.在①处划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因为……所以

B.是……也是

C.不仅……而且

D.既然……就

16.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6分)

17.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18 .下列信息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2分)

A.“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命名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B.平纹经锦是中国最早的织锦。

C.“胡化织物”是指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品。

D.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19.下列句子应归置到文章第、两段之间,理由是。(3分)

织锦的织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5分)

光明的(A歌声 B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⑥“……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⑦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⑧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⑨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⑩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20.找出第②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错字:正确写法:

21.第④-⑨段,叙写了了作者听盲姑娘唱歌的不同内心反应:(4分)

刚刚发现歌声出自盲姑娘之口时,(1)→再听她纯美歌声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并祝福→伴着歌声离开时,(2)。

22. 请在括号处选一个词语填入文章标题划线处,并说明理由。(3分)

选,理由是

23.下列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表现了盲姑娘精湛高超的歌唱技艺。

B.体现了盲姑娘面对挫折的勇敢精神。

C.赞美了在背后默默助力的无私的母爱。

D.讴歌了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积极态度。

24.结合第⑧段中的人物描写,简要说说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三、综合运用(5分)

材料一:

视觉艺术是指通过人的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材料二:

欣赏雕塑应当注意:1.了解作品的背景;2.多角度观察和欣赏,注意它与环境的协调关系;3.考察它的艺术价值、独创性,以及思想性等内容。

25.

26.

四、写作(40分)

27.题目: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要求: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避免出现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终复习卷 (完成时间:8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归赵垂头()()()珍()宝 ()()有名目()口()()直()壮 ()钉()铁()()不堪莫()()妙 2、积累词语。 (1)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2)描写雨大的的词语:()、()、() (3)描写气候的词语:()、()、()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闷闷不乐、纳闷、闷声不响”的“闷”都读“mēn”。()(2)“蔑”的音序是“M”,部首是“草字头”,一共有14笔。()(3)“完好无损、全神贯注、一声不哼”这三个词都是形容神态的。()(4)“侍卫”、“审迅”、“坚定”这三个词都是书写正确的。()4、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例:这种鱼生命力很强,把它捞起来,离水半个小时也不会死。 赵一曼勇敢极了,()。 例:蔺相如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责问秦王。 奶奶(),()抱着我。 例: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妈妈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女儿,激动得()。 例: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湖面()平静。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个黄鹂鸣翠柳,()。选自《》,作者()。(2)知识是从(),任何成就()。这是()的名言。 (3)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经历这样的情况:(),需要等几分钟;(),(),需要等几分钟;(),需要等几分钟;在上班的途中,()。选自课文《》。(4)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的();《》中()的孙膑;被沃克医生称为(“”)的刘伯

承将军;有()的中国登山健儿。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因为()。 二、阅读理解。 (一)蝙蝠和雷达(节选)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biān biǎn)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bǔpǔ)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bìpì)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ruìyuè),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在文中[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多音字组词。 ()()()()()() 系蒙塞 ()()()()()() 4、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灵敏()启发() 5、“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句话是()句。 6、“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7、科学家做了()次试验,目的是弄清楚()这个问题,最后的出的结论是:()。 (二) 八岁的布拉在妈妈生日时,想给她买点好东西,可一分钱也没有。怎么办呢?布拉灵机一动:捡空汽水瓶,一分钱一个卖到拐角的废品站去。一大早,布拉(拖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浙江卷(高考真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只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奋发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 B、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 C、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 D、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 答案:D 解析:A、感慨kǎi头晕目眩 B、荒谬龙吟凤哕huì C、荣膺yīng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B、在人迹罕至 ....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 ....,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C 解析: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不是指冲锋陷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 B、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语,后面加“的身影”。 D、句式糅杂,从结构上看,“由”的出现导致主语的残缺,把“由”删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B 解析:排列组合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本句首句为②或③其中一个。 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子很重要。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按照逻辑选项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写字:做到写字认真,就送你5分 [语言积累]共(17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yang guāng míng mia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jiāo tóu làn ? xīn xǐ ruò kuáng ( ) ( ) 三、根据要求写词语:(9分) 1.描写高兴的词语: 2.描写生气的词语: 3.描写冬天的词语: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4分) (1)今天,妈妈答应早些来学校接我回家,因为 (2)妈妈真着急。 [阅读实践](共46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46分) (一)13%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而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6% ①形容声音很响。( ) ②形容潮势很大。( ) ③天地随着风浪翻卷。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 ) 2.本文从、、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3% 3.这两段给人什么印象?用一个成语表达。2% 4.从文中找出与“好像”相同的词语两个: 2% (二)猴子建筑师19%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于是在森林里就以卓(zhuó)越的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头看了看,不由得勃(bó)然大怒:“停下,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lèng)住了。猴子却叨(dāo)念着:“笨蛋。”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眼睛。猴子叨念着:“短浅。”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2015—2017近三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整理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讲解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 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20% 2700÷9= 960÷6= 820-440= 64+36= 32+32-32= 485+115= 100÷4= 700-17= 98÷2= 70-17×3= 300-75= 0×37= 480÷80= 24×3= 27×2-18= 6×800= 14×7= 4×35= 84÷7= 36÷9×4= 二、分拆,写出思考过程。6% 68×5= 175÷3= 三、竖式计算 8% 3900×5= 814÷3= 4005×9= 718÷7= 四、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6% 6656÷8÷2 2000-5150÷5

12×9+11×12 655-17×4 五、填空10% 1、8.20元读作(),表示()。 2、5200克=()千克359m=( )km 0.09m=()cm 3、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 4、□28÷7,□填()时,商是两位数;□填()时,商是三位数。 5、用2、3、4、5、 6、 7、8组成两个三位数,最小差是()。 6、5010÷5,商的中间有()个零。 六、用6、2、5造减法塔。3% 七、判断4% 1. 每次除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0除以任何数商是0……()。 3. 217÷5=43……2正确的验算方法可以是(217-2) ÷5=43……()。4.一箱牛奶20元,写作20.00元……()。 八、选择4% 1. 下面各题中,商的位数最少的是()。 A、5180÷2 B、6210÷3 C、4875÷5 D、9117÷9 2. ()÷5=58……3,被除数是()。 A、275 B、290 C、287 D、293 九、应用25% 1、饲养场有灰兔1800只,是白兔的3倍,白兔有几只?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圃.(pǔ)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g) B.稽.首(qǐ)喑.哑(yīn)吹毛求疵.(cī) C.慰藉.(jì)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尴尬威摄广袤无垠 B.荒谬孪生迫不急待 C.亵渎真谛恪尽职守 D.愧作褶皱咫尺天涯 3.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 B.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 C.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 D.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5. 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⑴-⑵题(4分) ⑴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此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等等。 ⑵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6.综合性学习(7分)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⑴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2分) ⑵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⑶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3分) 7. 默写(7分) ⑴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⑶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⑷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⑸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⑹杜牧《泊秦淮》中以弦外之音批评上层人物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5分) 金城北楼①

三年级上语文试题-第一单元沪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试题-第一单元沪教版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24% 风()浪()鸟()花()枝()叶() 山()水()桃()柳()窗()几() *挑战题:眼()手()风()草() 二、填一填:9% 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笔选择正确的解释条打“√” 风和日丽 1)和谐。2)和缓。3)连词。 悠闲自得 1)没有事情或活动;有空。2) 不在使用中。3)与正事无关的。 沁人心脾 1)渗入或透出2头向下垂3往水里放。 三、选词填空:8% 1.宽敞宽阔 (1)房间里搬走了一些杂物,显得()了许多。 (2)汽车在()的公路上来来往往,日夜不停。 2.愿望希望 (1)我()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工程师。 (2)我把想去北京旅游的()告诉了爸爸。 四、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8% ()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它穿着小孩的衣服,爬到竹竿的顶上,在上面一会儿挠挠脑袋,一会儿抓抓身子。 ()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吃着一块口香糖。 ()小猴上台表演了。 五、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茉莉花(节选)18%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有一个个绿色的小苞,它们正在贪婪(lánlǎn)地吮(shǔnsǔn)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盛(shèngchèng)夏时节,()。妈妈把别的花都拿了进来,却把茉莉花留在外面,原来它爱太阳。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们(),(),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qingqin)入了我的心田。 1、按课文内容填空。8% 2、划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4%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 张开()迷人()甜蜜() (二)10% 你想尽办法了吗 父亲带着他7岁大的儿子整理后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他要孩子自己将大石头移开。 孩子推了半天,推不动,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垫在木头底下,使劲儿地往上撬(qiào),但大石头仍纹丝不动。父亲明知孩子力气小搬不动大石头,但仍冷冷地说:“你要尽全力想办法。”这一次,孩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都憋得通红,石头依然纹丝不动。孩子大口喘着气,颓(tuí)然坐下。 父亲和蔼地走到他身边,问道:“你确定你真的用全力想尽办法了吗?”孩子说是的。 这时父亲温柔地拉起孩子的小手说:“不,儿子,你还没有想尽办法。我就在你旁边,可你没有向我求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移开——()求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岁的孩子()次想办法搬动大石头,结果都失败了。第一次他把()垫在木头底下,用()撬;第二次他(),但石头依然不动。

2017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高考真题)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

2017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试卷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注意的是多音字。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tā/tàmí/ mǐqiāo/ qiǎo。B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fū/ fú jū tì/chóu。C 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juémò/ mó liǎo/ liáo。D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kuàng/ guǎng piāo/ biāo chóu/ 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2.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要注意把握同音字、形近字等。A项,“竖”应改为“树”。C项,“溜”应改为“馏”。D项,“练”应改为“炼”。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嗟夫!__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3.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义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3)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4)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1)“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是难写字,不要写成“待、黛”等。(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不要写成“常”。(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不要写成“崖”。(4)“弓如霹雳弦惊”的“霹雳”易写错,要注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携”字容易少写一横,要注意。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沪教版2020学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沪教版2020学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题次书写 (5分)基础与运用 (34分) 阅读与理 解(31分) 作文 (30分) 总分 得分 一、书写端正;卷面整洁5分 二、基础与运用34分 1、给带点字圈出正确的读音5% 兴.冲冲(xìng xīng)顷.刻间(qǐng qǐn )蠕.动(rúlú)角.色(jiáo jué)恳求(kěn kěng) 2、选字填空(填序号).8% (1)①避②僻()静偏()躲()(2)①竖②坚()强()立()直(3)①辨②辫()子()别 3、仔细观察前两个词语;按照特点再写两个.6% 三五 ..成群八.仙过海 漂亮(美丽)寂静(安静)举世闻名()吩咐()又.窄又.深又.红又.圆 4、把句子补充完整4% (1)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 (2)这个消息不是我告诉他;而是. 5、根据书上所学内容完成题目.11%(5+4+2) (1)请用直线把左面一列词语和右边相应的人物连起来. 急中生智帕斯卡 爱动脑筋公仪休 正直廉洁阿凡提 帮助穷人于连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 .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好一派 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的喜人图画. (3)小明不爱学习;请你用一句本学期学过的名言来教育 他: . 三、阅读与理解31分 (一)蚂蚁的壮举(15%) 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 但是;就在此时;出乎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 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出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 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它们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个体的精神□是否能给予人们一些启示呢□ 1、选择正确的解释.2% “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举动B、提出C、推选D、全文中的“壮举”的“举”取义;请用“举”再组一个词. 2、照样子写词语.2% 例:节节败退 3、在短文中找出词语填在括号内.3% 一()草丛()火海()的事 4、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