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庞德

庞德

庞德
庞德

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论述

摘要:庞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的法社会学大家之一。他在20世纪初美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针对社会的需要以及法社会系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提出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利益论,并为了阐述其观念而对发的价值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研究,认为只有经验的价值观才真正能够为法律的价值服务。他的这些法社会学思想对20世纪的美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为法社会学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天,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仍然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法律发展。

关键词:庞德法社会学法律的社会控制社会利益

一、庞德的生平概述

庞德是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最著名的法学家之一,也是美国法律社会学的创始人以及世界法律社会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他楚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法律文化的熏陶。青年时期的庞德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学习机会并获取了律师资格,与其父母一样从事律师工作并在法学担任过职位。后来庞德重返哈佛法学院并在1916年担任了院长的植物,创造了哈佛法学院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大约与20世纪早期提出不能够发展了社会学法学这一法学学派,并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法学中的显学。他曾经创作的众多法学著作都在西方法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在1911-1912年公布了他的法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的《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1923年的《法律史解释》、1942年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以及1959年五卷本的《法理学》等。

二、庞德主要的法社会学思想概述及其社会背景

庞德作为一个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美国的法社会学大家,其法社会学思想与其所处的社会的背景和当时代存在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19世逐步纪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达到了一个相对繁盛的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此时,资本主义

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和社会资源的集中化激发了社会利益的争夺,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秩序已经不能恰当地适合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之前资本主义社会大力宣传的天赋人权的观念已经开始脱离了原本预想的轨道i,正像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泛滥和民主暴政一般,权利滥用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但此时的法学思想界的自然法学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法的来源“等问题争论不休而不对法律现实阶段应该亟需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在这种状况之下,庞德意识到,如何发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确定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法律寻找一个具有正面指导作用的基础才是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庞德结合美国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其法社会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这一理论,强调要通过法律来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以达到社会的有效控制。此外庞德继续深入探讨了法的价值及目的所在。他认为,法律的社会控制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利益。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均衡和保障利益,在于以最小的阻力和牺牲来实现最大的利益。另外,为了更好的证明和阐述他的以上学说,庞德还对法的价值进行研究,对各种法的价值说都进行了评析。

三、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一思想有其深远的社会背景来源,同时也对20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从20世纪出开始提出发展,其时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态度从放任自流到积极干预,这种潮流影响到法学的领域,推动了法学的社会化。在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使得政府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大为改观,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的大规模干预和规范,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的强大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这给庞德社会控制理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减少了其发展的阻力。

i《实用主义的理性思维——评庞德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濮彦这时的法律制度与资本主义初期提出的民主、法制理想的距离越来越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自然法强调的天赋人权的个人权利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极端的个人主义,损害了社会利益。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不得不关注劳动、福利、教育、经济等社会问题。法律社会化为时代潮流,法律不得不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法学也把法律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研究。因此,法社会控制学说即应运而生了。

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从文明的概念演发而来。庞德的法律的社会控制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赖以为凭就是关于社会控制、文明、法律三者关系的学说。I庞德认为,文明史人类一切学科的出发点,当然也包括法社会学。根据庞德在《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中的阐述,“文明是人类社会力量的不断的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目前能够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地控制。如果不是由于人们所以达到的对内在本性的控制,他们就难以征服外在的自然界。”所以,为了实现对人类内在本性的支配力,要通过社会控制这样的途径,由此引出了对社会控制的方式的探讨,从而得出了法律是人类现阶段的社会控制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II

为什么文明是一种“对内在本性的控制”?庞德认为,这主要是由人性所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本性表现为两种趋向, 其一是扩张性的或自我扩张的本能, 其二是社会本能。自我扩张的本能导致了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利益的冲突。III人类的自我扩张的本能使得人类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抢夺资源,甚至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个人同时具有社会性,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们的利益与需要必定与其他人产生冲突,这不可避免地使得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但因为人的群居性的需要,所以在一般理性之下,人们为了在社会生存,人会在自我扩张的本能和社会本能之间选择性地偏向于用社会本能去压制人的自我扩张能力。但是人的自我扩张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光靠自身内部的控制是不足够的,必须要有一种外在的强大的力量去加以抑制。

庞德提出的所谓社会控制, 就是保持人类对于内在本性的支配力量的手段, 它指的是通过作为每个同胞的人对每一个个体的人所施加的压力来保持社会控制,“施加这种压力是为了迫使他尽自己本分来维护文明社会, 并阻止他从事反社会的行为, 即不符合社会秩序假定的行为”.

而关于社会控制,庞德则认为其方式和手段并非是单一不变的,法律更不是唯一的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手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他总结人类经历过的文明,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控制手段有道德、宗教和法律这三种的观点。ii在以往的以血亲集团为单位的血亲组织社会和政治组织社会不发达的时

ii《解读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李垚葳社会制度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作为唯一的途径, 法律也不能单独完成社会控制的任务。庞德从历史的经验总结出人类历史上有三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 宗教、道德和法律。近代以来, 人们选择了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

期, 道德和宗教都曾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此时法律处于次要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国家政权组织的稳定,法律的发展,以及法律所能带来的稳定性的功能,使得法律已经成为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法律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来使自己在自我本能和社会本能之中做出理智的选择。用他自己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中的话表达,即“法调控的现实生活的变化, 不断地被省察, 不断地修正。法律通过调整与行动, 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各种需求, 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法律理性, 它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但是,他强调法律的主要地位用并不代表他否认其他手段的作用。道德和宗教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社会控制的作用,只不过已经不如法律的社会控制那样具有如此稳定有效而广泛的应用。那么,社会控制的目的与功能在于何处?庞德认为,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利益,从而提出了他的利益说。

四、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下的利益说

在其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庞德提出了他的又一主要思想,即法律的功能在于实现社会利益。庞德将利益分为三大类,即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是直接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需求,公共利益即国家利益,而社会利益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常生活而提出的要求和主张。而法律的功能就是保障这些利益的重要机制。IV但是他所认为的利益并不是西方传统上所讲的自然法上的利益,即不是“天赋人权”中的“权”,他并不认同自然而然就被赋予的利益,而是认为只有经过法律的认可的利益才能称之为“利益”。iii这是他实证主义思想的体现之一。

这种“利益”观念的解说,通过对“利益”的带有强烈的法律色彩的阐述的基础之上,从权利的来源上否定了对当时权力滥用,民主泛滥,人们过分强调权利而对

iii《浅析庞德的利益论与社会控制论》v王海波、马玉收从冯耶林那儿, 庞德借用了利益概念---人类存在的目的。当有假定的个人表达时,利益以利己主义的专断为特征; 当有假定的社会表达时, 利益包括通过伦理的专断的集体合作。在作为一种达到目的方法的法律6中, 耶林视法律为一种使社会利益得以安全的工具, 这种社会利益即许多人一般的、客观的和具有组织性的目的。另外, 耶林认为法律上被保护的利益是一种法律权利。从这些观点中, 庞德形成了他非常著名的社会利益理论。

社会造成困扰的正当性。也正因为法律与利益之间存在如此的关系,法律的地位才如此重要。庞德曾经写道:我愿意把法律堪称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 即在通过政治组织社会安排人们行为而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实现这些要求的情形下, 它能以付出最先待见为条件而尽可能满足社会需要。即产生于文明社会中的要求、需要和期望。就眼下的目的而言, 我很乐意能从法律历史中发现这样的记载, 这就是通过社会控制, 对人类的需求、需要和欲望的承认和满足得到不断扩大; 对于社会利益的保护日益广泛和有效; 更彻底、更有效地杜绝浪费并防止人们在享受生活利益时发生冲突。即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法律必须恰当地体现并彰显利益,同时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有效调节,以保护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转。法律的社会控制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是不断繁衍的,并且人的需求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水涨船高,对于资源的抢夺是一个必然发生而且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的自我扩展本能使得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一方面与他人的利益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又会与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产生剧烈的碰撞。这就使得在矛盾中,必须有一方的利益将会被牺牲。而在什么情况下牺牲掉哪一方的利益,庞德并没有对此作出具体的解答,事实上,这是一个无法具体回答的问题。但在他的利益论中,在利益的取舍之中,他给予我们这么一个方向:公共利益应当被重视,但在一个人道的法制社会中,法律应当尊重私人的权利,公共利益应当被压缩在有限的空间里,只能保留基本的社会功能。iv

庞德对于如何处理利益冲突给人们指明了能够稳定地行之有效的手段,即法律,接着对于在法律发挥功效的过程中应以什么样的目的和标准去处理利益的冲突提供了一条基本的原则。这是他的利益论对社会的最突出的贡献。但在他的利益论中,对于利益冲突的论述中偏向于对于不同类型的利益之间的外部冲突的

iv《浅析庞德的利益论与社会控制论》v王海波、马玉收事实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制化进程的推进, 传统的社会本位和国家本位日益受到挑战, 以社会本位和国家本位为中心的公权力运行模式也面临着不断改进的迫切要求, 这样在体现/国家本位的公益与表征/权利本位的私益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就成为社会进步的现实需求。从授益行政行为自身特征来看, 它不失为一种较和谐的公私益相结合的手段。公共利益诉求与社会个体之间的私益诉求历来就是一对矛盾, 双方为了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 在各个领域展开角逐。但在尊重个人权利的法治社会里, 公共利益应当被压缩在有限的空间里, 只能保留基本的社会功能。

研究,而对于同种类型的利益之间的内部冲突缺乏比较详尽的解说。本文认为这是庞德利益论的一个缺失所在,但对于他所指明的方向而言,这是瑕不掩瑜的。

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社会控制和社会利益的实现,庞德提出了他的八大纲领:

1、研究法律制度、规则和学说的实际社会效果。

2、为立法做准备而进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学研究。

3、对法律规则如何发挥实际效能的研究。

4、对法律史进行社会学的研究。

5、重视寻求对个人案件的合理和公正的解决方法。

6、探索法律方法,即对司法、行政、立法活动进行心理学研究以及对理想进行哲学的研究。

7、对普通法系国家中司法部的作用进行研究。

8、对上述各点的研究都是为了使法律目的获得更有效的实现。

从以上这八大纲领将庞德实用主义以及反对自然学派先验思想的主张展露无遗,是对当时急剧变迁的美国社会需要进行体制改革一个有力的回应。

五、法律价值

庞德还法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人们是否认可和保障某一利益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作出的。他对当时存在的三种法律价值,即经验论、理性论、权威论进行了各自的评述。并且认为只有法律价值的经验论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从上文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庞德认为人类文明、社会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不断适应新的现状的事物和价值观才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的发展。法律及其内涵(价值判断标准)也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而适时地进行调整才适于服务利益冲突的调整,才能够达到最大的利益化。而在以上三种法律价值中,理论性和权威性的法律价值判断缺乏更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v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经验论能够在发展的社会中汲取经验的养料,从而不断地发展更新自身,跟上社会的潮流。

v《法社会学教程》郭星华第一种是经验论,主张从实际经验中寻找调整和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的方法。第二种是理论性,主张按照处于特定时空中的文明所秉承的法律理论对利益进行评价。第三种是权威论,主张按照某些被普遍认可的传统的权威性的法律观念作为价值标准。庞德认为后两种法律价值并不符合实际,因为社会秩序是不断变迁的,法律的价值标准也需要适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状况。

六、总结与借鉴

庞德其法社会学思想的建立与发展有其身后的社会背景,同时其明显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使得其法社会学的思想在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美国大行其道。不仅如此,其主要思想的提出对于世界上法社会学这一学科而言,促使法社会学思想摆脱自然法桎梏,推动了法律在社会上的实用和巩固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规制者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实用的法社会学思想,尤其是其对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学说中对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标准,对于我国当今的法治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应当适当地汲取其中社会利益论的内容,对我国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公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关系较量进行有效和均衡的调整。现今,随着我国阶层固化的逐步严重,物价上涨,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越加复杂,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日渐升级。社会的不稳定使得法律的价值凸显出来。人们渴望通过法律的公正与稳定来安定和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另一方面,公权力过大以及某些公权力被滥用现象的严重,已经使得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感到越来越多的不安。这种情况下,我国很有必要借鉴庞德的社会控制说和利益说,加强立法,加强法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接轨,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去修改或者制定法律,为社会的调整与控制提供法律的稳定可靠的保障。尤其是在公权力和私权利、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抗上,我国应当汲取庞德利益说的精华部分,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作出必要的改变。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把公共利益以及公权力压缩在“必要的空间”之内,这样,才能使得这个国家的国民有幸福感可言。

参考文献

I 《解读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李垚葳《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年 12月第6期;

II《实用主义的理性思维——评庞德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濮彦《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月(中)

III《法社会学教程》郭星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IV 《社会的缰绳——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刘国正《法制与社会》 2007年9月(中)V 《解读庞德的法律史解释-兼议庞德的社会学法理学思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9月第6期第9卷林珀朱

VI 《社会学视野下的庞德法律思想解读》《翰林学院学报》 2004年10月第14卷第4期张小军

关公简介

关氏发源安邑家世光彩荣耀这个备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荣耀无比。他们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关龙逢。这一点在《姓源》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是这样的:“夏臣关龙逢之后,望出陇西,东海。” 目录 基本信息 介绍 编辑本段外貌特征 1家庭成员祖父 1生父 1妻子 1子女 1孙 1身世之谜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九澧《关氏宗谱》实乃荆州关氏宗谱也。荆州之有关氏,要从关公算起。关公长期驻守荆州,与其子关平一起遇难之后,关平之子,关公之孙关樾因其祖、父均葬于荆州之当阳,故特地留下守坟而没有回山西解州老家。关樾40代孙关琪生四子:长子关鸾、次子关福住荆州当阳,三子关德住江陵龙湾,四子关质住潜江。关质七代孙关珏生三子:长子关文汉留潜江,次子关文亨,三子关文珠迁湖南澧县。三国时,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八郡、相当于今天之湖北、湖南全省和河南、贵州两省的一部分地区。后来荆州成为府和郡。总之,当阳、江陵、潜江都是荆州所辖之地。故其始祖文亨、文珠均是荆州人。修关氏族谱者也都众口一词:澧之关氏来自荆州。《关氏创修家乘源流序》云:“缅我支始祖文珠、文亨二公,汉少将军平公四十八世孙也。明末同由荆州来澧落叶。”《关氏迁澧及创修族谱源流序》云:“平公支下四十八世孙文珠、文亨两公由荆州来澧”。再从时间来看,从三国至民国修谱其间1700年,关樾后人一直住荆州而文珠、文亨从荆州迁澧不过300多年。以代而论,从关公至文珠,文亨计48代,而从文珠、文亨迁澧不过八九代而已。总而言之,九澧之关氏始祖都是荆州人。从所创修之《关氏宗谱》看,从始祖文珠、文亨起,前面48代的内容都是照抄道光九年关楚先所携至澧之荆谱,简言之现存第二卷全部和第三卷之《汉夫子以下实录》均系照抄于荆谱。而上述这些内容又是谱的关键部分。没有这些内容就称不上谱。九澧之关氏明末至清道光,历时近300年,其所以不敢造谱,就是因为他们那时一直都不知道这些内容。这就是笔者以为九澧之关氏族谱实乃荆州关氏族谱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虽然至今未发现荆州关氏族谱,但见了九澧关氏族谱之后,也就等于看到荆州关氏族谱了,大可不必以没有发现荆州关氏族谱为憾。从研究关公文化的角度讲,更应作如是观。因为研究荆州关氏族谱的关键资

庞德诗歌翻译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大家的翻译: 1颜芳芳: 地铁站里茫茫人海魅影见,沉沉黑枝雨打花瓣残。 2张梦璐: 在那个地铁站,拥挤的面目恍若幽灵,湿润的花瓣,黑色的枝条 3张秋香Just: 在一个地铁车站,在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 4高达: 地铁站的一瞬间那几张面孔在人群中如幻影般浮现雨水打湿的黑树枝也飘过花瓣一片又一片 5刘珈珞Rayecho: 地铁站里,人群中那些幻影般匆匆而过的面庞,如打湿的花瓣模糊在黑色的枝条的间隙 6申刘潇翔: 地下铁中,人群的容颜飘闪,如黑色枝条般的甬道里开出潮润的花. 7胡晶静: 车站掠影人群之中这些面孔幽灵般的显现,雨水浸湿的黑树枝飘过花瓣片片。 8陆君洋: 人海中浮現的臉龐亦如樹枝上濕透的花瓣 9谷晓莹Annie: 在火车站台,人群中出现这些幻影。。。。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上 10伊尔盼江: 在巴黎地铁的站台上,拥挤的人群中这些幻影的脸庞,湿漉漉的花瓣,黑色的树枝,悲怆! 11张心夏: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漆黑的树枝上 12刘霁遥Dyesebel:A 地下铁倩女幽魂末路狂花B地铁站内一瞬间我瞥见了熙攘人群中你冶魅般的面庞恍若那黯然枝桠上缀着的点点红花撩拨着我炽热的心 13张超Joe: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14王诗韵: 人群中出现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最新-庞德对古典文学的翻译 精品

庞德对古典文学的翻译 庞德,1965—1972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翻译理论家。 这位文学巨擘的翻译活动与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对中国古诗的译作《华夏集》成为以诗歌反映一战的重要作品。 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使他形成了非常具有东方具象思维的理论风格,而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抽象思维的理论特点。 本文从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的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时间的影响。 庞德翻译实践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诗歌和儒家经典译成英文。 1915年4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的译本《华夏集》。 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造者。 庞德的中国诗翻译丰富了英诗。 庞德翻译《华夏集》之后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吸收中国诗的营养,同时也把中国诗的影响带入了西方。 因为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 1、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理论渊源庞德从传统中主要发现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庞德也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主张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标准。 他这种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他重视翻译的内在动力。 他常常从翻译中或者借助翻译发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庞德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了翻译的目的,而是要从翻译中解决他那个时代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传统诗学涵盖了所有关于诗论、词论、书论、画论、美学等等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雕刻及审美趣味对庞德的诗歌创作及翻译理论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庞德从中国传统史学中摄取了大量养分,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一直强调意象和语势。 他认为译文一定要洞察入微,巨细无遗,不要放过一个细节,一个物象。

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翻译在比较文学中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特别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有很大的研究价值。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理论家埃兹拉·庞德,他对中国古诗和典籍进行了大量的翻译介绍,曾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引进和学习东方文学的运动。他的诗学翻译,诗学理论,对当时英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对中国古诗进行了大量翻译,那么作为一个译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必定包含了庞德作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当然创造性叛逆具体又表现在多个方面。论文将从创造性叛逆的个性化翻译,误译两个方面入手,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译介学庞德创造性叛逆个性化翻译误译 一个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翻译”,其实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在翻译中有其特有的追求目标。庞德在翻译中就很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和坚持原则。 庞德独特的译学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庞德十分反对将原著视为绝对权威,他反对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认为那样会使原作丧失生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也是一种尝试,翻译者将通过自己对原作的阐释和尝试将会再次创造出新诗歌。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庞德认为翻译不应该过分强调直译,重要的是要关注文本意义,再现文本蕴含的感情。他认为如果仅仅局限在文本的字面意思上,这样不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最终会破坏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所以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会把握诗中他所谓的“无法毁坏”的东西。更简略地说,这个“无法毁坏”的东西就是我们古诗中的精神实质。正因如此,庞德很多译诗中不完全忠于原作,尤其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最末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庞德是这样翻译的: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 we come back in the snow,/ we go slowly,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ft?这是庞德在《神州集》中的汉译英诗歌。伦敦《英文评论》杂志主编马多克斯·福特曾赞这诗集中的译诗:“假如这些诗歌是原作,那么,庞德先生就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他觉得庞德译诗无论是选择原作还是改写加工,都体现他对审美和再现的执着,我觉得庞德就是在把握中国诗歌中“无法毁坏”的这个部分。在引用的《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中既有寄情与物,又有鲜明的对照,如“昔我”,“今我”的对照,还运用了大量叠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庞德的译文有明显的改写加工,如“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杨柳随春风垂动)”,“we come back in the snow(我们冒雪返家)”虽然少了中文诗歌的对仗结构美,但还是有其传神和生动的地方,重要的是诗歌的精神实质还是保留了下来。 庞德在译诗过程中除了把握诗歌的精神本质外,也很注重突出诗歌的意象和细节。这和逐字逐句翻译是有区别的。庞德认为诗歌中的词语和具体细节不仅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还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意象,必有其深意。因此他觉得译者的重要任务包含再现这样的细节和意象。很多时候庞德在理解和翻译中常常忽视句法和语篇的联系,更多的是集中精力通过关键的细节和意象,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再现原作的美。

庞德 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蓦然涌现湿漉漉墨色树枝上的花瓣 ·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现代文学领军人物。庞德是叶芝的学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很影响。很遗憾,也许是因为政治原因,庞德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庞德后期传向法西斯主义,在二战爆发之前,庞德就来到意大利,在当地组织了一个反美广播电台,支持墨所里尼。他被以叛国罪逮捕。他在好友的劝说下,通过装精神病人,躲过了叛国罪的审判,被关押在华盛顿伊丽莎白医院13年。期间他在诗歌大放异彩,获得了国家文学奖。被释放后,他又回到意大利并死在那里。主要作品有《面具》《反击》《献祭》《诗章》等。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诗歌如俳句诗的写作形式及特点。1917年之后他开始了现代派写作。除此之外,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他自称为儒者。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集》、《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 庞德给“image”下的定义是:“一个意象是理智和情感瞬间的复合物。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它可以来自心灵,因此是主观的;它也可以是外部因素作用于心灵的结果。庞德所提倡的意象派诗歌创作原则追求的是直陈、简约、凝练的风格,去掉一切无意义的词,按照直觉呈现意象。 关于这首诗,庞德曾在回忆录中作过介绍: 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到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样可爱的文字。那天晚上……我还在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一个月后,我又写了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这首日本俳句式的诗句。 如果我们把两行是连起来就是人群中幽灵般的面孔,湿漉漉墨色树枝上的花瓣。这两行是避免使用了明喻:花瓣似的脸蛋或暗喻脸蛋是花瓣,而是使用了意象主义诗歌里典型的意象叠加手法。人群脸庞这一组意象是直接的现实和世人看的直接形象。湿漉漉的树枝花瓣这一组意象是由现时的刹那间的感觉所引起的相似联想:人群对应湿漉漉的树枝,脸庞对应花瓣。就这样,两重意象在诗人的心中交替闪现,形成了是个画面上的意象叠加。面孔和花瓣是两个不同的孤立的意象,诗人把两个意象叠加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具体的意象抽象化、神秘化。 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整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美丽的面孔时隐时现,..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两个并置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优美,潮闷与清新对比强烈的画幅。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示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与向往。 下面我们从诗歌精心措辞来欣赏这首诗。诗中的petals(花瓣)显然是比喻faces(脸蛋)。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有“面若桃花”,“貌美如花”的说法,说明把“脸蛋”比喻成“花朵”很符合我们的观念。我认为诗人用“花瓣”来比喻“脸蛋”远远比用“花朵”来比喻“脸蛋”要贴切。首先,如果说漂亮的脸蛋聚集在一块可以被称之为美丽的“花朵”的话,那么这些在地铁车站若隐若现,隐隐约约闪现的

美国文学史作品作家汇总 全

美国文学史作品作家汇总 美国文学 Part 1. Colonial America Thomas Paine托马斯?潘恩1737-1809 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Excise税务员问题;Common Sense常识;American Crisis美国危机;Rights of Man人的权利:Downfall of Despotism专制体制的崩溃;The Age of Reason理性时代 Philip Freneau菲利普?弗伦诺1752-1832 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蒸蒸日上的美洲;The British Prison Ship英国囚船;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纪念美国勇士-----同类诗中最佳;The Wild Honeysuckle 野生的金银花;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印第安人殡葬地 .Jonathan Edwards The Freedom of the Will 论意志自由The Great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defended论原罪The Nature of True Virtue论真是德行的本原 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A Modest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a Paper Money; Poor Richard’s Almanac穷查理历书;The Way to Wealth致富之道;The Autobiography自传 Part 2.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1783-1859 A History of New York纽约的历史-----美国人写的第一部诙谐文学杰作;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睡谷的传说-----使之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Brace bridge Hall布雷斯布里奇田庄;Talks of Travelers旅客谈;The Alhambra阿尔罕伯拉 Jamie Fennimore Cooper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1789-1851 The Spy间谍;The Pilot领航者;The Little page Manuscripts利特佩奇的手稿;Leather stocking Tales皮裹腿故事集:The Pioneer拓荒者;The Last of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Prairie大草原;The Pathfinder探路者;The Deer slayer杀鹿者 Part 3.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Ralf Waldo Emerson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 Essays散文集:Nature论自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者的宣言书;The American Scholar 论美国学者;Divinity; The Over soul论超灵;Self-reliance论自立;The Transcendentalist超验主义者;Representative Men代表人物;English Traits 英国人的特征;School Address神学院演说 Concord Hymn康考德颂;The Rhoda杜鹃花;The Humble Bee野蜂;Days日

庞德译长干行

庞德译李白所作《长干行》翻译技巧与方法拾例 学校:石河子大学 专业:师范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指导老师:张丹丹 学号:2012501281 姓名:刘明霞

庞德译李白《长干行》翻译技巧与方法拾例 引言: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乐府诗,埃兹拉.庞德作为意象派诗人中的领军人物,作为诗人翻译家,他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家,而是将译文进行再度加工,用翻译策略诠释意象派的诗学观:语言表达力求含蓄、简练、凝缩,意象美是至高追求,而他所表现的意象如他所说是“理智和情感在瞬间的综合”。 本篇文章对庞德的翻译过程进行如下几点分析:首先是庞德因为不仅受中国文学影响也受日本文化影响对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带有日式外衣;其次是翻译过程中由于转述而造成的误译;最后最重要的是由于文化差异所涉及到的两个翻译技巧:归化(即对该内容进行舍弃直译其意或者将其转换成本国语言的对等语)、异化(即对该内容进行保留或者文内加注)。 一、首先,庞德不是看着中文的原本进行翻译的,而是根据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注本进行翻译,而他的注本用的是日语中的对等语,因此庞德的翻译内容表现出了日式色彩。这一点在译文对李白的名字中有所体现,李白的英译名为“Li Po”,而庞德的翻译为“Rihaku”;此外,庞德还将“长干”译为“Chokan”,“瞿塘峡”译为“Ku-to-en”,“长风沙”译为“Cho-fu-sa”。 二、其次,毕竟庞德当时是靠转述了解这首诗进行翻译的,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多义不甚了解,因此造成一些误译。笔者将误译归纳如下: 1、首先是标题中庞德加了“A Letter”,熟悉中国文化的应该知道《长干行》是乐府诗歌,是商人之妻在商人久离家门而不归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略带委屈怨念的内心独白,这么表白心迹的话断然不可能是给商人的一封信,因此此处笔者认为是误译,只能视为“monologue”而绝非“letter”。 2、此外,在对这一经典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翻译上,1)庞德将“竹马”译为“bamboo stilts”即“竹高跷”,而按照中文解读是指小孩子把竹竿骑于胯下当作马来玩,因此此处是“竹竿”而非“竹高跷”,这一点是对中国文化背景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误译;2)庞德将“青梅”译为“blue plums”,而“青梅”在英语中本来有对应译法即“green plums”,庞德此处用“blue”传递出的英美文化情感是“sad, depressed”即“忧郁”,而原诗中强调的是“青涩”,因此此处是对颜色词在文化语境中的蕴含意义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误译。 3、最明显的误译之处在于庞德将“五月不可触”译为“And you have been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概括 第一部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简述 1. 刘备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张飞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三让徐州一让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二让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三让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煮酒论英雄,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跃马过檀溪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借荆州赤壁战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刘备驻守地小物薄的公安,不利发展。于是刘备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不借。周瑜病故后,鲁肃继任。鲁肃从抗曹战略出发劝孙权暂借荆州。刘备借得后,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率大军攻吴。从巫峡至猇亭,布列军马四十余营,连绵七百余里。吴大都督陆逊坚守不出。直至炎夏六月,蜀军疲惫懈怠,刘备下令将诸寨移于林木阴密之处,陆逊方才发起火攻。时值东南风起,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 永安托孤刘备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2、诸葛亮 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 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后,曹操卷土重来,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

庞德(Ezra-Pound)诗选(汉译)

庞德(Ezra Pound)诗选 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迁居巴黎。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在地铁车站合同舞姿少女为选择墓地而作的颂诗普罗旺斯晨歌咏叹调白罂粟使者诗章第49号扇诗 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译) 合同 我跟你订个合同,惠特曼—一 长久以来我憎恨你。 我走向你,一个顽固父亲的孩子 已经长大成人了; 现在我的年龄已足够交朋友。 是你砍例了新的丛林, 现在是雕刻的时候了。 我们有着共同的树液和树根一— 让我们之间进行交易。

(申奥译) 舞姿 为《加利利的卡纳的婚礼》而作 呵,黑眼珠的 我梦想的妇人, 穿着象牙舞鞋 在那些舞蹈的人们中, 没有人像你舞步如飞。 我没有在帐篷中, 在破碎的黑暗中发现你。 我没有在井边, 在那些头顶水罐的妇女中发现你。 你的手臂像树皮下嫩绿的树苗; 你的面孔像闪光的河流。 你的肩白得像杏仁; 像刚剥掉壳的杏仁。 他们没有让太监护卫你; 没有用铜栅栏护卫你。 在你憩息的地方放着镀金的绿宝石和银子。 一件黄袍,用金丝织成图案,披在你身上, 呵,纳塔——伊卡奈,“河畔之树”。 像流经苍苔间的潺潺溪流,你的手按在我身上; 你的手指是寒冷的溪流。 你的女伴们白得像卵石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误读还是再创造:论庞德的汉诗英译 -------马燕摘要: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诗歌翻译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史上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人,庞德对现代诗歌界的发展影响深远。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对原诗词的误读。艾略特曾说:“为了理解庞德的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以及分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一、背景 埃兹拉庞德,著名的美国诗人。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了九种外语。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1908年定居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1902年,庞德确定了意象派(imagism)这一名称,并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庞德曾主编意象派刊物《自我中心者》(TheEgoist),并于1913年编选了第一本意象派诗选。作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断推动并传播意象技巧的新发明。 二、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E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F遗诏托孤儿,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许渊冲与庞德英译诗歌的忠实性对比研究

许渊冲与庞德英译诗歌的忠实性对比研究 0 引言 “忠实”与“通顺”是目前翻译界普遍认同的翻译标准,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即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根据许渊冲先生的理解,“雅”字在现在应该是指注重修辞的意义了。这三点几乎已成为中国翻译界乃至世界翻译的标准。 从中国古代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到严复的“信”到波斯盖特的“忠实性是衡量翻译成败的最高标准”(谭载喜,182)翻译必须忠实于原作,对于这个忠实,学术界又一直有争议。到底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还是形式,抑或风格?而且还有度的问题。中国古诗翻译作为翻译中特殊的一类,由于中外思想文化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这个忠实性的度又如何把握? 1 许渊冲和庞德的“创造性翻译”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大家,被称为是“诗译英法惟一人”,提出了文学翻译再创论的艺术翻译方法,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将中国古文化特别是古典诗歌向世界传播的进程中功不可没。国外也有译者进行中诗英译介绍中国文化的,比如庞德(Ezra Pound)。庞德主张采取灵活的方法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创新性地翻译,其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英语诗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家多元发展的先声,如译作《华夏集》、《诗经》等。对于许氏“再创论”和庞德“创意翻译法”这两种看似都有违“忠实性”标准的理论,在中国的遭遇如此不同,到底这两者有何异同? 这两者都是对中西方坚持的单一的“忠实”论的挑战,开创了文学翻译之新局面。许氏“再创论”提出:好的翻译等于创作。“施展你文辞的技巧,用探索和联想去字斟句酌……这样揣摩、选择、提炼、再创造,你不仅会得到一篇好的译诗,而且会使你赢得无上的快乐和久久的陶醉,甚至忘乎所以,以为这竟是自己的新作。”(《翻译的艺术》,162)如杜牧的《清明》中,“清明”二字,对于没有扫墓习惯的英美读者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好理解的。于是,许氏提出,“用通俗的英语,在创造一个‘清新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翻译的艺术》,162),即再创造,译成“on the day of mourning for the dead”.庞德对翻

三国各个势力介绍

袁绍势力:张颌、高览、高干、高柔、马延、文丑、颜良、田丰、鞠义、沮授、淳于琼、袁熙、袁谭、袁尚、阎柔、吕翔、逢纪、郭图、许攸、郭援、审配、韩猛、蒋奇、韩莒子、蒋义渠。 公孙瓒势力:公孙范、关靖、皱丹、王斗、赵云、公孙越、公孙续、严纲、单经、田楷。 刘表势力:刘琮、刘琦、蔡瑁、蔡中、蔡和、王威、黄祖、甘宁、蒯越、蒯良、陈生、张虎、张允、刘先、文聘、韩玄、黄忠、魏延、金旋、巩志、刘度、刘贤、陈应、、鲍隆、赵范、王粲、吕公、苏飞、霍峻。 刘焉势力:张任、董和、刘璋、冷苞、杨怀、严颜、张松、法正、许靖、庞义、刘巴,黄权、吴懿、费祎、卓膺、李严、吴兰、雷铜、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诗、孟达。 江东势力,刘繇、王朗、严白虎势力):张英、笮融、薛礼、樊能、陈横、于糜、太史慈、严兴、许贡。 袁术势力:俞涉、纪灵、张勋、袁胤、陈纪、雷薄、韩暹、陈兰、桥蕤、乐就、韩浩、史涣、杨弘、杨大将、韩胤、李灵、袁耀、梁纲。 陶谦势力:曹豹、糜芳、糜竺、乍融、孙观、尹礼、陈圭、陈登、张闿、臧霸。 董卓势力:吕布、华雄、张辽、李儒、李肃、李傕、郭汜、张绣、张济、牛辅、樊稠、李蒙、王方、胡轸、徐荣、董旻。 马腾势力:马超、马铁、马休、马岱、庞德、韩遂、杨秋、李堪、梁兴、候选、成宜、张横、阎行、成公英。 此外还有一些人,只能写大致的 魏势力:曹操、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陈宫、戏志才、满宠、毛介、崔炎、陈群、司马朗、董昭、刘晔、吕虔、徐晃、张辽、张郃、于禁、乐进、李典、典韦、许诸、庞德、臧霸、李通、文聘、曹丕、曹宇、曹昂、曹植、曹彰、曹纯、曹休、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敦、夏侯威、夏侯玄、夏侯霸、夏侯尚、曹安民、夏侯惠、夏侯和、夏侯恩、司马懿、徐质、典满等。 蜀势力: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诸葛亮、庞统、法正、董和、姜维、蒋琬、费祎、诸葛均、诸葛瞻、徐庶、刘封、孟达、张苞、关兴、关平、关索、张南、霍峻、吕凯、陈寿、王平、张翼、张绍、廖化、马忠、马岱、张嶷、马谡、马良、谯周、吴懿、吴班、杨仪、夏侯霸、尹黙、周仓王甫、傅士仁、糜芳、糜竺、张达、范疆等。 吴势力:孙坚、孙策、孙权、孙休、孙秀、孙俊、孙琳、孙皓、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紘、顾雍、太史慈、甘宁、陆抗、程普、黄盖、韩当、周泰、潘璋、凌统、丁奉、丁封、张休顾谭、韩综、陈表、陈武子、太史享、周循、吕范、薛综、朱异、朱恒、吕据、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 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乃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对英语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解析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分析《华夏集》的译例,一窥他的创意翻译法,让大家领略不同于中国国内传统的翻译方法,并让读者认识到庞德的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翻译本身。 关键词:庞德;翻译观念;创意翻译法;中国古典诗歌 埃兹拉?庞德是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集诗人、批评家与翻译家于一身。埃兹拉?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创意翻译法。虽然庞德的诗学和翻译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很深,但国内对其诗学和译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甚至有不少人将庞德的翻译看作是劣质翻译品,本文试对庞德的翻译理论初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让庞德的翻译理论和译作在中国能够得到中肯的评价。 一、20世纪的翻译理论介绍 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译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展开,20世纪朝着哲学、语言学和文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庞德翻译理论对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预示着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范式到文化范式的发展方向。

二、庞德的翻译理论 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创意翻译,而他的创意翻译又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庞德1934年提出“通过翻译批评”的观点。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批评。但与维多利亚翻译家“翻译即批评”的观点不同的是,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庞德与维多利亚时期翻译理论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庞德不再现原诗的所有特征,无论其特征是理想还是不理想。”(apter,1984:106)庞德认为,翻译家不应着力重现原文所有的特征,而应向读者“展示原文的宝藏”,即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展示原文独特的品质,哪怕是损失其他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这就是他所说的“阐释性翻译”。 (二)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以外,还有“另一种翻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适。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予了新的意义。 (三)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庞德翻译理论是建立在语势观的基础上的。语势观是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它决定着翻译家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家在翻译中作

神州集--庞德英汉

《神州集》共收中国古典诗歌十九首。其中包括《诗经·小雅。采薇》,《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郭璞的《游仙诗》,陶潜的《停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及李白的《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十八·天津》、《古风十四·胡关》、《忆旧游寄憔郡元参军》、《送友人入蜀》、《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玉阶怨》、《古风六·代马》。 第一首《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犹脸之故。 不逞启居,犹脸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室靡篮,不逞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骇骇。 君子所依,小人所排。 四牡翼翼,象饵鱼服。 岂不日戒,犹脸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1 SONG OF THE BOWMAN OF SHU Here we are, picking the first fern-shoots And saying: When shall we get back to our country? Here we are because we have the Ken-nin for our foemen, We have no comfort because of these Mongols. We grub the soft fern-shoots, When anyone says "Return," the others are full of sorrow. Sorrowful minds, sorrow is strong,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defense is not yet made sure, no one can let his friend return. We grub the old fern-stalks. We say: Will we be let to go back in October? There is no ease in royal affairs, we have no comfort. Our sorrow is bitter, but we would not return to our country. What flower has come into blossom? Whose chariot? The General's. Horses, his horses even, are tired. They were strong. We have no rest, three battles a month. By heaven, his horses are tired. The generals are on them, the soldiers are by them. The horses are well trained, the generals have ivory arrows and quivers ornamented with fish-skin. The enemy is swift, we must be careful. 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 We come back in the snow, We go slowly,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艾斯拉庞德

艾斯拉庞德 艾斯拉庞德(或译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诗人、评论家。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他的父亲是土地局的职员。16岁时他进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03年转入哈密尔顿大学。1905年又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罗曼语言文学。1906年去普罗旺斯、意大利、西班牙,回国后在印第安纳州的华巴施大学任教。数月后他被认为行为不检点而辞退,于是离美赴欧。在伦敦结识了一批作家和诗人,他把自己和这些友人称为意象派诗人。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辑。不久他又热衷于旋涡派的活动而脱离了意象派。 1914年后,庞德帮助詹姆斯·乔伊斯发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1914年9月庞德会见艾略特,认为艾略特的诗达到了现代诗的标准,在他的推荐之下,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得以发表。1921年庞德又帮助修改艾略特的《荒原》一诗。 1920年庞德离开伦敦去巴黎,与海明威相遇。1924年去意大利。1928年在拉巴洛定居,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政治思想混乱,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罗马电台每周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宣传,攻击罗斯福领导的美国的作战政策。1 943年被控为叛国罪。1944年被美军俘虏,监禁在比萨俘虏营中。1945年被押往华盛顿受审判,后因定为神经失常而被送进医院。1958年由于弗罗斯特等诗人及同情者的呼吁,取消对他的叛国罪的控告。庞德回意大利后定居在威尼斯,1973年11月1 日去世。 庞德于1909年在伦敦出版《狂喜》及《人物》两本诗集。他在伦敦的演讲也辑成集子《罗曼斯精神》,于1910年出版。1915年他出版了英译中国古诗,书名为《中国》。1916至1917年又翻译了日本戏剧。1917年发表了诗歌《向塞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致敬》,以影射1917年的英国。1920年发表了重要作品《休·赛尔温·毛伯利》,庞德自称这是一首向伦敦告别的诗,毛伯利即诗人自己。这首诗对1919年英国文学和文化进行了讽刺。1921年庞德在巴黎写过歌剧。他还写过关于雕塑的书。 庞德主要的诗作是一部长诗,以“诗章”的形式分批发表,自1917年开始,直至1 959年。1969年他又发表未完成的片断。全诗共包括109首“诗章”及8首未完成的草稿。据庞德说他从1904年就开始计划写一首现代史诗,包括世界文学、艺术、建筑、神话、经济学、历史名人传等方面的内容,以反映人类的成就,并描绘一个由一些思想正确、有行动能力的人物所领导的美好的文化。这部长诗晦涩难读,而且涉及16世纪的意大利建筑、普罗旺斯的诗歌、孔子哲学、中古的经济史等。 长诗第1至7章是关于诗的构思及主题;8至11章是写一位威尼斯军人及艺术庇护人西吉斯门多·马拉特斯塔;12至13章是将现代的经济与孔子道德哲学所向往的社会秩序相对比;14至16章是以现代伦敦为背景,描写地狱的一条通道,它通向中古时期的威尼斯,这是诗人心目中的天堂的象征。庞德还在长诗里写了他爱慕的几位美国总统:31至33章是关于杰弗逊,34章是关于约翰·昆西·亚当斯,37章写马丁·范布伦,62至71章写约翰·亚当斯。庞德对墨索里尼的经济政策、文化艺术政策十分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