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 法 总 论 完整版

民 法 总 论 完整版

民法总论

前言

一、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法总论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世界法律体系中,都有共同的分类,那就是将法律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相比较各类公法而言,民法在法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是一切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最早、最完备、最基本的法律,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民法与经济基础关系更为密切,直接。民法是社会生活的法律表现。民法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商品经济越复杂,对民法的要求越高。

民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具体而言,民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等,随处充斥着民事法律关系。实用性极强。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法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而民法总论

在民事法律体系中则是起着基础作用,指导作用,很多的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都是依据民法总论中的理论。

民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

《汉穆拉比法典》、《摩奴法典》、罗马民法

二、近现代

1804《法国民法典》1900《德国民法典》之后的《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

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沈家本、松冈义正。)

1925年《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北洋军阀政府)

1929-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国民党政府:总则、债编、物权编、亲属、继承编)

三、新中国

1950年5月1日《婚姻法》

1954-1956年《民法典草案》(四编: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共525条。)

1962年-1964年《民法典草案》

1979年-1982年,起草了四个民法草案。

1986年4月12日通过《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实施。

1999年3月15日通过《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施行。

2007年3月16日通过《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施行。

2009《侵权行为法》通过

民法的体系

一、民法基本原理

二、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三、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

四、物权制度(所有权、他物权)

五、债权制度(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六、人身权制度(健康权、名誉权)

七、知识产权制度(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八、婚姻家庭继承制度(继承权)

九、侵权责任制度(权利保护)

第一章民法导论

本章重点:

1、民法的概念、特征和渊源

2、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3、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形式上的民法和实质上的民法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民法典。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系将各项法律制度系统编纂在一起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法律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我国尚无民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和其他单行民事法律。如《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婚姻法》等。

二、广义上的民法和狭义上的民法

广义民法与实质民法同;

狭义民法不包括继承法、婚姻法、和传统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

三、民法典和民法通则

四、民法学

五、我国民法的概念

《民通》第2条:“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如今一般把“公民”一词沿用合同法的称谓称为“自然人”因此民法概念表述为;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一,确立了我国民法统一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地位。

第二,《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不仅确立了民法调整横向的财产关系的职能,而且为我国经济立法确立了这样一种模式,既由民法调整横向的市场交易关系,经济法或称经济行政法调整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的立法模式。

第三,《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也确立了民商合一的体制,既由民法统一调整横向的财产关系。

第二节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平等主体(一)自然人(二)法人(三)其他组织(合伙、个体户等)

二、财产关系(一)财产所有关系(静态:物权)(二)财产流转关系(动态:债权)

三、人身关系(一)人格关系(健康权、名誉权)(二)身份关系(亲属、监护)

第三节民法的特点、性质与理念

一、特点

(一)民法是权利法(二)民法内容主要为私法(三)民法主要为实体法(四)民法具有一

定程度的任意性(五)民法强调平等协商和等价有偿原则

二、性质

(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二)民法是私法(三)民法是实体法(四)民法体现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

三、民法的理念

(一)私权神圣1、私权本位2、权利不受侵犯3、私权以人格权和所有权为核心(二)私法自治

第四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

一、民法与经济法(经济行政法)

民法主要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经济法主要调整纵向的经济关系;民法主要通过私法自治,以保护私人利益为主,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干预较少,经济法通过命令,指导的方式调整经济活动,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

二、民法与商法

1、联系;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民法的一部分;商法的基本原则来源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诚信原则);民法中各种基本制度是商法的依据,很多都适用于商法(如所有权制度、债权制度、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制度等)。

2、区别

主体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商法具有国际性,民法许多制度具有地域性(婚姻家庭法、物权法)

我国在立法传统上是民商合一,制定民商合一的民法典,不制定单独的商法典,但是以一些商事特别法作为民法典的补充。

第五节民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形式)

二、民法的渊源

1、宪法

2、民事法律(《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等)

3、国务院发布的具有民事性质的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

4、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司法解释、批复、决定等)

5、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

6、地方性法规(省级、省府市、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

7、国家政策

8、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第六节民法的适用范围与适用规则

一、民法的适用范围

1、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的时间效力)

1)生效时间:民法规范一般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但重大的民法规范从公布到实施有一个时间段。

2)失效时间:期满时效;由有权机关宣布失效;新法改废旧法

3)有无溯及力:原则上无溯及力,但又例外。

2、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空间效力,属地主义)

1)全国性的法律法规、适用于中国境内(三领)及其他领域如驻外使馆、中国船舶、航空器内部。

2)地方性法规分别在该地域有效。

3)地方性法规和全国性法规冲突时适用全国性法规。

3、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兼采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

1)凡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原则生适用我国法律。(属人主义)

2)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应适用于我国民法。(属地主义)

3)例外;我国公民定居国外的,在国外进行民事活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于定居国法律;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实施的关于身份的行为,可以适用外国人的本国法;依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公民不适用我国法律,除非其自愿适用我国法律。

二、民法的适用规则

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2、特别条款优于普通条款

第七节民法的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意义

二、民法解释的种类

1、立法解释

2、司法解释

3、学理解释

三、民法解释方法

狭义的民法解释方法:

1、文义解释

2、体系解释

3、目的解释

4、历史解释

5、比较解释

四、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法?民法具有那些特点?

2.试析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3.如何构建我国民法的体系?

4、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哪些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

1、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功能

2、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3、各项基本原则的依据

4、各项基本原则的体现

第一节概念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意义:

1.是民事立法的准则。2.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3.是法院解释法律、补

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4.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第二节内容

一、平等原则

即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

二、自愿原则

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基本准则。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以平等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

三、公平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是进步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

四、诚实信用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利益平衡。是市场伦理道德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帝王条款”。

五、守法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强行性规范)

六、公序良俗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

案例

现年60岁的蒋伦芳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某厂职工黄永彬于1963年5月经恋爱登记结婚。二人收养一子(黄勇,现年31岁,已成家另过)以养儿防老。1990年7月,蒋伦芳因继承父母遗产取得原泸州市市中区顺城街67号房屋所有权。1995年,因城市建设,该房屋被拆迁,由拆迁单位将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的77.2平方米的住房一套作还房安置给了蒋伦芳。1996年,黄永彬与比他小近30岁的张学英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同居。2000年9月,黄永彬与蒋伦芳将蒋伦芳继承所得的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的房产,以8万元的价格出售给陈蓉。黄永彬、蒋伦芳夫妇将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与其养子黄勇在外购买商品房。黄永彬因患肝癌病晚期住院治疗。黄永彬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住房所获款的一半4万元及自己所用的手机一部,将总额6万元的财产赠与张学英所有。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对该遗嘱出具了(2000)泸纳证字第148号公证书。黄永彬因病去世。黄永彬的遗体火化前,张公开当着原配蒋伦芳的面宣布了黄永彬留下的遗嘱。张学英以蒋伦芳侵害其财产权为由诉讼至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遗赠人黄永彬患肝癌病晚期立下书面遗嘱,将其财产赠与原告张学英,并经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公证,该遗嘱形式上是遗赠人黄永彬的真实意思表示,但在实质赠与财产的内容上存在以下违法之处:

1、抚恤金不是个人财产,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死者单位对死者直系亲戚的抚慰金,不属遗赠财产的范围;

2、遗赠人黄永彬的住房补助金、公积金是黄永彬与蒋伦芳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应为夫妻共同财产,遗嘱人生前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遗嘱人黄永彬在立遗嘱时未经共有人蒋伦芳同意,单独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其无权处分部分应属无效;

3、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住房一套,应

为夫妻共同财产。蒋伦芳将该房以8万元的价格卖给陈蓉,该8万元售房款还应扣除房屋交易时蒋伦芳承担的税费,实际售房款不足8万元。此外,在2001年春节,黄永彬、蒋伦芳夫妇将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与其养子黄勇在外购买商品房。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便对其遗嘱进行了公证显属不当,违背了《四川省公证条例》第22条:“公证机构对不真实、合法的行为、事实和文书,应作出拒绝公证的决定”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7条明确规定,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违反者其行为无效。本案中黄永彬与被告蒋伦芳系结婚多年的夫妻,应相互扶助、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但在本案中,遗赠人从1996年认识原告张学英后,长期与其非法同居,是一种违法行为。遗赠人黄永彬基于与原告张学英有非法同居关系而立下的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讲,本案被告蒋伦芳在遗赠人黄永彬患肝癌晚期住院直至去世期间,一直对其护理照顾,履行了夫妻扶助的义务,遗赠人黄永彬却无视法律规定,违反社会公德,漠视结发夫妻的忠实与扶助,将财产赠与其非法同居的原告张学英,实际上损害了被告蒋伦芳合法的财产继承权,破坏了社会风气。

遗赠人黄永彬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原则和精神,损害了社会公德,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应属无效行为,据此,纳溪区法院依照《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

分析

本案属遗赠纠纷。遗赠是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遗赠行为成立的前提是遗嘱,而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其他财物。本案中遗赠人黄永彬立遗嘱时虽具完全行为能力,遗嘱也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但遗嘱的内容却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遗赠人黄永彬对售房款的处理违背客观事实。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的住房为夫妻共同财产。但该房以8万元的价格出售,黄永彬生前是明知的,且该8万元售房款还缴纳了有关税费,黄永彬与蒋伦芳共同将该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与其子黄勇,实际上已经没有8万元。

遗赠人黄永彬在立遗嘱时,仍以不存在的8万元的一半进行遗赠,显然违背了客观事实。其次,遗赠人黄永彬的遗赠行为,剥夺了蒋伦芳一发享有的合法财产继承权。他们的婚姻关系受法律的保护。“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妻间的继承权,是婚姻效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但黄永彬将财产赠与其非法同居的上诉人张学英,实质上剥夺了其妻蒋伦芳的合法财产继承权。因此,遗赠人黄永彬所立书面遗嘱,因其内容和目的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遗嘱。其遗赠行为自然无效。

我国《公证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公证机关作为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所要证明的法律行为、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审查。遗嘱行为属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法律行为公证的条件就必须与《民法》上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相符合。《遗嘱公证细则》第17条也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拒绝公证。因此,遗赠人黄永彬所订立的将其死后遗产赠与上诉人张学英的遗嘱虽然经过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手续,但因该遗赠行为本身违反了法律,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属无效民事行为。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所作出的(2001)泸纳证字第148号公证书依法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法院

不予采信。

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中,《继承法》、《婚姻法》为一般法律;《公证暂行条例》系国务院制定,为行政法规;《四川省公证条例》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为地方性法规;《公证程序规则》、《遗嘱公证细则》。为部门规章。《民法通则》是民事基本法律,依《立法法》规定,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效力,因此《民法通则》的效力等级在法律体系中仅次于《宪法》,故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使用各法律、法规和规章时,应结合适用《民法通则》相关规定。遗赠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还必须符合《民法通则》对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

《民法通则》第7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民族、社会的基本利益要求,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一般道德标准,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公序良俗”原则所包括的“社会公德”或“社会公共利益”,又可称作“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者的概念基本一致。并非一切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都是违反社会公德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但违反已从道德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禁止性规定所体现的,维持现行社会秩序所必须的社会基本道德观念的行为,则属于违反社会公德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属无效民事行为。

本案中,黄永彬无视夫妻感情和道德规范,与上诉人张学英长期违法同居,其行为既违背了我国现行社会道德标准,又违反了《婚姻法》第3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律规定。黄永彬基于其与张学英的非法同居关系而订立遗嘱以合法形式变相剥夺了被上诉人蒋伦芳的合法财产继承权。因此,遗赠人黄永彬的遗赠行为,应属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思考:

1.试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2.试述私法自治原则。

3.试述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本章重点:

1、民事法律关系概念、特征、分类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事实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核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特征1.其发生大多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2.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二. 分类

1. 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2. 财产所有和流转关系

3.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4. 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1.自然人2.法人3.其他组织4.国家(特殊情形)

二、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1.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权利可以享有,也可以放弃。)

2.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前者表现为必须作,后者表现为不许作。)

三、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种类:1.物;(物权)2.行为;(债权)

3.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4.人身利益;(人身权)

5.权利。(担保物权)

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一)事件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二)行为

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1.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最主要的法律事实。

2.准民事行为:行为人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意思通知、观念通知等。

3.事实行为:行为人一旦实施行为,不管有无目的,都会基于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

思考题:

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2、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3、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构成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自然人

本章重点: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3、监护制度

4、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

5、宣告失踪和死亡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

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类个体。

一.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自然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注意区别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1.平等性

2.不可转让性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出生。

关于出生时间的不同主张:(1)一部露出说;(2)全部露出说;(3)独立呼吸说。我国采用第三种意见。

关于对胎儿法律地位的看法:继承法No.28 1. 总括保护主义。(肯定)罗马法、瑞士民法典。2. 个别保护主义(原则上无、个别时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国、德国、日本、中国。

案例: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赵勇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赵勇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赵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问题]

1.根据我国法律,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勇成绩的肯定?

分析:

1、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杂志社与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死亡

1、死亡分类: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2、自然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均停止。

3、效力:死亡证明、户籍簿登记时间。

4、共同危难中的死亡时间的推定。

第二节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该资格即意思能力,正确识别事务、判断事务的能力。取决于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三个要素。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满18周岁。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10周岁的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有效。

三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的年龄标准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一般认定标准

10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0周18周岁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认定标准劳动成年制。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凡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即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垫付制度。

1、适用对象:精神病人。

2、宣告要件:《民法通则》19条。

(1)被宣告人为精神病人;(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

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得单独实施的行为

1、纯获利益,免除义务的行为(中奖,受赠与)

2、自由财产的处分行为(如“利市钱”)

3、其他行为:交通工具费用,儿童入公园。

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死亡

案例:宣告陈立锋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宣告陈立锋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案情:陈立锋,男,1973年生,父母双亡。1998年他与朋友崔诚、施卫红共同出资,开办了一家合伙企业,生产服装。1999年2月,陈立锋在一场车祸中受伤,精神受到刺激,引起精神失常。1999年3月,崔诚、施卫红向陈立锋所在的地区人民法院递交申请,请求宣告陈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案例: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法律关系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问题]

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分析:

1.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彩电。(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有向李某交付购买彩电的价款500元的义务,及取得彩电的权利;李某有收取张某500元价款的权利和向张某交付彩电的义务。

第三节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行为以及其他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自然人的侵权责任能力,即自然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就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言,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人固然有责任能力,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得有责任能力。

本书观点,现行立法对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过于苛刻,不妨改采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自然具备责任能力;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责任能力应以自然人在具体情况下是否具备认识其责任所必要的理解力作为判断依据。

三、自然人的其他民事责任能力

如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

第四节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沿革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

罗马法即有此种制度。

二、监护制度的性质

1.权利说。(身份权)2.义务说。(片面义务)3.职责说。我国。其实,监护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三、监护人的设定

(一)未成年监护人的设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

1. 法定监护

监护人:(1)父母;(2)祖父母、外祖父母;(3)兄姐;(4)其他亲属和朋友;(5)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村民委;民政部门。

2. 指定监护

没有法定监护人或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村民委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1.法定监护

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其他亲属和

朋友;(6)本人所在单位、居民委、村民委、民政部门。

2.指定监护

指定机关:单位、居民委、村民委、人民法院等。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二)担任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

(三)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因监护人管教不严,致使被监护人实施不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1.未成年人成年。2.精神病人痊愈。3. 监护人不宜继续担任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法院可根据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第五节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户籍和身份证

一、户籍

1、概念: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出生、住所、结婚、离婚、收养、失踪和死亡等事项的法律文件。

2、确定:身份证是证明个人身份的法律文件。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申请居民身份证。(1985年始)

第五节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户籍和身份证

二、住所

1、概念:

自然人发生法律关系的中心地域,有重要法律意义。决定国籍、案件管辖、司法文书送达地点等。

2、确定: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为住所。(《民法通则》15条。)

自然人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视为住所。但住院求医的除外。

第六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

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条件:

1.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

2.须有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

3.须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公告期为3个月。

(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财产代管人有权为失踪人讨债,也有义务为其清偿债务。代管人为失踪人的近亲属。

(三)失踪宣告的撤销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

二、宣告死亡

三、(一)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

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条件:

1. 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1)一般情况,下落不明满4年;(2)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起满2年;(3)战争期间不明,适用4年的规定。

2.须有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3.须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公告期:一般情况1年,意外事故3个月。

(二)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

申请宣告死亡依照上述顺序。一般讲,前一顺序的人不申请,后一顺序的人不得申请。撤销宣告死亡,没有顺序限制。

(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与生理死亡相同。如婚姻关系消灭;财产继承发生等。

(四)死亡宣告的撤销

由利害关系人或本人申请,法院依法撤销。

处理:

1、涉及继承财产的:返还原物;原物不在的,适当补偿;

2、涉及婚姻关系的:视配偶是否已再婚确定。未再婚的,自然恢复;再婚的新婚姻有效。再婚后又丧偶或离异的,婚姻关系不能自然恢复,想恢复的,需办理结婚登记。

3、子女被收养的:不得单方解除。

案例分析: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

案情介绍:

周某,男,1974年生。他于1992年开一个体饭馆,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一大笔债务。于1994年4月外逃,从此杳无音信。此后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均被父周富韬以儿子不在家自己做不了主为由挡回。

1995年1月,周某的四名债权人集体向某区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周镇山失踪。问:法院能否支持债权人的申请?

思考题:

民事主体的概念、特征和类型是什么?

什么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划分的?

什么是监护?监护人的职责?种类?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第五章法人

本章重点:

1、法人的概念、特点

2、法人的成立

3、法人的能力

4、法人的机关

5、法人的变更与终止

第一节法人制度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沿革及特征

(一)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可见,法人不是人,是组织。但是并非所有的组织都是法人。

(二)沿革

(三)特征(法人的成立要件)

1.法人是依法成立的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3.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这是判断组织是否为法人的标志。即组织、财产、责任是不是独立的。

二、法人的本质

西方民法学者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法人拟制说

(二)法人否认说

(三)法人实在说1.有机体说(团体人格说)2.组织体说我国《民法通则》也采此观点。

三、法人的分类

(一)以法人设立的目的及所依据的法律不同:

1.公法人2.私法人

(二)以法人成立的基础为标准不同:

1.社团法人2.财团法人

(三)以法人设立的目的为标准不同:

1.公益法人2.营利法人

(四)我国现行法上对于法人的分类

1.企业法人2.机关法人3.事业单位法人4.社会团体法人

1.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有独立财产;依核准登记程序而成立。

2.机关法人;是依法享有行政权力,并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特征;公法关系无所谓法人;私法关系中地位平等;经费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命令设立无需登记。

3.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

特征;以公益为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

4.社会团体法人;是指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

特征;由一定数量的会员组成;宗旨是实现会员共同意愿;非营利性。

区分以上几种法人的意义;

1.性质不同;

2.财产来源不同;企业法人财产或是国家授权经营管理的财产或是投资者的财产或是营利形成的财产;机关法人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的财产和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或自筹资金。

设立程序不同;企业法人设立需经审批登记或核准登记;机关法人依法或行政命令不需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设立依法或行政命令或登记;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必须登记。

第二节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成立的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即法人作为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且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特征;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相比较

1.民事权利能力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法人终止时消灭。

2.民事权利的内容不尽相同。自然人享有的与其生命密不可分的人身权法人无从享有。

3.权利能力的取得方式不同。自然人基于出生,法人必须完成法定的设定程序才能享有。

4.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差异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而不同种类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不一样的。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其性质的限制。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律的限制。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是法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一)特点: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

2.法人的行为能力通常是由法人机关或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的。

3.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在范围上的特定性。

(二)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是否有效

《民法通则》颁布之初超越经营范围的合同被认为是无效合同。1999年合同法司法解释(一)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性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因此一般违反经营范围的合同并不当然无效。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一)是法人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法人据以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二)法人民事责任的承担

1. 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2.法人的有限责任的承担:法人的出资人或者公司的股东仅仅在其个人的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三)“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公司人格否认)

指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的事实,为组织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权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

第四节法人的机关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是根据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个人或集体。

2、种类

二、法人的组织形式

1、概念法人机关一般由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代表机关四部分构成。以公司为例,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法人的执行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是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机关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

2、种类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代表机关。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1.分支机构是指根据法人的意志在法人总部之外依法设立的法人分部,其活动范围限于法人的活动范围。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担。

2.特征;(1)在外部形式上与企业法人相类似。(2)在内容上从属于企业法人。(3)能够独立执行法人职能,但要在登记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

分支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有相对独立财产或经费,属于非法人组织。我国民事立法否认其民事主体资格但承认其诉讼主体资格。

第五节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1.自由设立主义即放任主义

2.特许主义原则

3.行政许可主义

4.准则主义即登记主义

5.强制主义或命令主义原则

6.我国现行法律设立法人的原则(1)非营利法人的设立原则(2)营利法人的设立原则

(三)法人设立的方式

1.命令设立

2.发起设立

3.募集设立4、捐助设立

(四)法人设立的条件

1.有成立所依据的规范基础

2.要有设立人

3.设立行为要合法

(五)法人资格的取得

法人设立后取得法人资格,才为法人成立

《民法通则》第50条规定

1.机关法人设立时即取得法人资格,不需登记。

2.事业单位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依法不需办理登记的,设立时即取得法人资格需要依法办理登记的,经核准登记领取法人证书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3.企业法人均需办理法人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二,法人的变更

(一)法人的组织变更

1、法人的合并1)新设合并(原法人消灭)(2)吸收合并(吸收法人存续)

2、法人的分立(1)新设式分立(原法人解散)(2)派生式分立(原法人存续)

三、法人的终止

(一)法人终止的概念和原因。法人终止,是指从法律上消灭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终止原因:1.依法被撤销;2.法人被解散;3.法人目的实现;4.企业法人破产;5.其他原因。

(二)法人的清算

1. 是指法人消灭时,由依法成立的清算组织依据其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的全部财产关系。为法人终止的必经程序。

2.清算组织的主要任务:了结现务、收取债权、清偿债务、移交剩余财产。

3.清算终结,清算人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法人归于终止。

4,破产清算,非破产清算

四,法人的登记

1.法人的登记是指将关于法人成立、存续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在主管机关予以记录以为公示的制度。

2.法人登记的类型

(1)法人设立登记(2)法人变更登记

(3)法人注销登记(4)登记的效力

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债务清偿

2000年12月,万昌海、邢智兵两人合资开办了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向工商局办理了注册登记。其中万出资6万元;邢向朋友齐明礼借款4万元,作为自己的出资。

2002年1月,网络公司因管理不严而发生严重失窃事件,公司财产损失殆尽,只剩下1万元存款,而负债却高达6万元,其中向个体户蔡锦肃借款4万元,向某电脑公司购买电脑欠货款2万元。网络公司因此宣告破产。

网络公司破产后,齐明礼、蔡锦肃和电脑公司都找到万昌海、邢智兵,要求他们清偿欠款,万、邢提出其所开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只能以账面所剩的1万元资金,在三者间按2;2;1的比例清偿。齐明礼等人不同意,便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网络公司的性质。案例中的债权分别如何主张?

分析;

网络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应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蔡锦肃及电脑公司都无权要求出资人万、邢以自己的财产偿还公司所欠的债务。齐的债务人是邢智宾,因此只能以邢自己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所以,清偿;以网络公司所剩1万元,在蔡锦肃及电脑公司之间按2;1的比例进行清偿;齐明礼的1万元债权,由邢以自己的财产进行清偿。

案例2.

1994年,童某、陈某和姜某三人共同在某市设立了一家儿童制衣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万元。章程中载明三人的出资分别是20万元、15万元和25万元,但实际上三方的出资都没有交足,总共只有价值20万元的生产设备和5万元的流动资金,公司的注册是陈某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出资证明办理的。公司成立后一直运营正常,也与其他企业签订了大量的合同其中多数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但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一直没有真正盈利。1995年,该企业因对市场估计失策,导致严重亏损。该市布料厂前来追讨公司所欠的50万元的债务,后起诉到法院。

问;1.该“公司”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2.该企业所欠债务应由谁承担?

分析;

1.“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公司法人资格的取得,以登记公示为要件。该公司已在工商局登记,具有公示效力。登记过程中虽然出资不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注册的,但营运正常多数合同履行完毕,不属于公司法规定的法人人格否定的情形。因而具有法人资格。

2.因为具有法人资格,50万元债务要由公司承担。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的,三股东应付补足出资额的责任。在补足出资额的范围内,三股东负有清偿该债务的责任。

案例3 公司分立后债务承担

某机械厂为国有企业,资产2000万元,负债1800万元。96年1月,机械厂将大部分财产转移到其设在外地的一家分厂,并将该分厂注册成立为一家国有独资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随后机械厂申请破产,此时该厂实际资产只剩下了100万。机械厂的债权人要求机械公司也要承担债务清偿。机械公司辩称该公司为新设立的独立的法人,与机械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事主体,没有义务承担机械厂的债务。

问;1.机械公司和机械厂是否要共同承担机械厂的债务?2.机械公司和机械厂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析

1.机械厂和机械公司要共同承担机械厂的全部债务。

2.机械厂以其大部分资产设立机械公司,是法人的分立行为。《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有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案例4 公司清算后债务承担

某市一家化学工业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排放废弃物有害程度严重超标,在市人民政府期限内未完成治理任务,该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市政府于某年5月20日组织成立了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清算组在5月30日之前通知了各债权人,并于两个月内在报纸上进行了3次公告。清算组随后对债权进行登记,编制公司资产负债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财产清单。查明,公司实际资产90万元,其中价值45万元的房产作为了对银行50万元贷款的抵押;尚欠税款6万元,职工工资4万元,其他债务60万元。发现公司资不抵债,清算组立即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问;1.该公司清算属于什么性质的清算?2.公司所欠债务如何偿还?

分析;

1.该公司因违法行为被撤销,应由主管机关组织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此时的清算是非破产清算。后发现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如做出破产宣告,成立新的清算组,此

时的清算就是破产清算。

2.首先拍卖公司的房产,用所得的45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将剩余的45万元公司财产作为破产财产,将60万元的其他债权以及对银行尚未偿还的5万元欠款作为破产债权。清算组首先用破产财产支付了清算期间的管理费。拍卖费、案件诉讼费、工作人员的报酬;再支付职工工资4万元,缴纳税款6万元;最后将剩余财产在债权人之间按比例进行分配。

依破产程序,清算组首先应从公司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中除去担保物,将剩余财产作为破产财产。

破产财产首先用于拨付破产费用,包括对财产的管理、变卖、分配所需要的费用;然后,剩余的破产财产按以下顺序清偿(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3)破产债权。本案中,就是银行所剩的5万元债权,以及60万元其他债权。破产财产清偿完一个顺序后还有剩余的,清偿下一个顺序;不足以清偿一个顺序,而该顺序又有多个受清偿权利人的,则在不同权利人之间按比例清偿。

思考题:

1. 什么是法人?法人有哪些特征?我国法人有哪些类型?

2.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有什么不同?

3.法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4.法人机关的组成?

5.法人变更、终止有那些主要情形?

第六章非法人组织

教学重点:

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一节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概念

二、要件

1.须为有自己目的的社会组织体;

2.须有自己的名称;

3.须有自己能支配的财产或经费;

4.应设有代表人或管理人。

第二节合伙

一、合伙的概念

(一)合伙的概念:合伙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订立合伙合同,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营利性组织。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合伙包括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与合伙企业。

个人合伙: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同劳动。

合伙型联营:又称半紧密型联营,即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经营,但不具备法人条件的联营。

合伙企业: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

和有限合伙企业。

(二)个人合伙的特征

1.合伙是“人”的集合。

2.合伙是一种财产的结合。

3.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关系。

4.合伙的本质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

二合伙的分类

(一)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

民事合伙:《民法通则》规定的个人合伙是民事合伙。

商事合伙:《合伙企业法》中的合伙企业是商事合伙。

二者的区别:

1.成员身份不同。

2.登记制度不同。

3.合伙经营的目的和范围不同。

4.法律地位不同。(二)普通合伙和隐名合伙

普通合伙:是具有合伙的一般特征的合伙。

隐名合伙:指出资参加合伙,但不参加合伙的业务执行的隐名合伙人,与出资并具有参加合伙的业务执行的显名合伙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隐名合伙人仅以出资为限承担亏损责任的合伙。

二者的区别;

1.合伙财产的归属不同。普通合伙中合伙人的出资被认为是合伙人共有。隐名合伙人的出资属于显名合伙人享有。

2.主体资格不同。普通合伙中每一个合伙人均为其他合伙人的法定代理人,隐名合伙人无权以合伙的名义为任何法律行为,他的死亡不会影响合伙的继续。

3.权利义务不同。隐名合伙人一般不得执行合伙事务。

4.承担责任不同。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隐名合伙中显明合伙人负无限责任,隐名合伙人仅以自己的出资为限负有限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和《合伙企业法》均没有规定隐名合伙,但司法实践中承认。

(三)一般合伙和有限合伙

有限合伙: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所共同组成的合伙,其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对合伙债务仅负有限责任的的营利性组织.本是英美法系的概念.。有限合伙适合与进行风险投资,由具有良好投资意识的专业管理机构和个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行使合伙事务执行权,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资金投入者的有限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除合伙协议有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外,有限合伙人不得对外代表合伙或者执行合伙事务.且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有限合伙企业不得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但是合伙协议有约定的除外.

三,合伙合同以及合伙的内部法律关系

(一)合伙的成立

1,合伙合同是合伙存在的法律基础.

合伙合同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以共同经营为目的,就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而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是合伙成立的实质要件.

合伙合同是诺成性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当事人对合伙的重要事项意思表示一致,无须履行出资合伙也可成立并生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