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重点

《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重点

《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重点
《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重点

绪论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P2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P3

1.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

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

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多选)组织,计划,执行,评估。P4

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P6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2)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4)法制原则。

5)协调的原则。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P11

1)实施社会政策。

2)进行有效管理。

3)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学习和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目的:P13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2、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大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和基本制度与方法的统称。

第一章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组织的基本要素(多选):人员、目标、结构、制度、行为、环境等。P22

行政组织的组成要素(多选):P23

1)物质要素

2)精神(形式)要素

3)环境要素

4)目的要素

组织成员极其职位构成了行政组织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P23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是指一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政府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会的工作服务组织(如社团协会、民间营利性组织)。P23

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P24

韦伯所划分的三种权威(选):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理的权威。P25

1933年,艾顿.梅奥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标志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兴起。(单选)P25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选):P27

1)传统原则

2)动态设计原则

3)权变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P29

行政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个层次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领导所能直接、有效控制的下级结构或人员的数目。P30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类型:P31

1)政府机关。

2)服务机构。

3)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问题: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的名义、实际归属及其运用。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P32

1)首长制与委员制。

2)分级制与分职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组织环境:P35

1)社会环境(一般/特定社会环境)。

2)团体社会环境。

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气候。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权力是组织实施管理的基础。P39

具有以下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P44

第三部门,又称社会中介组织是指能够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沟通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中介作用”的组织。P44

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P45

1)政府职能的转变。

2)体制因素。

3)经济主体的需要。

4)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

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有的功能:P47

1)社会服务功能。

2)社会沟通功能。

3)监督管理功能。

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48(简答)

1)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对公益性机构缺乏法律的规范。

3)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欠佳。

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是指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组织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在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或者由于服务及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导致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一定的差异性。P51

根据社会政策的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宏观社会工作行政和微观社会工作行政。P52

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构成方式及特点:P55

1)社会工作行政体制专业化。

2)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职业化。

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机构多元化。

4)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P59(简答)

1)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维护的职能,保卫的职能,扶助的职能,管制的职能,服务的职能,发展的职能)。

2)政府机构的改革。

3)政府行政权力的调整。

4)人事制度的改革。

5)行政行为的规范。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P62

1)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论述):P65

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

3)福利资源短缺。

4)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论述):P68

1)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

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

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第二章社会工作行政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影响去共同努力,以实行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P72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是指领导者依法行使社会工作行政权力,全面履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人员配备等主要管理功能,并能积极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员工实现机构所定目标的过程。P72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要素:P73

1)领导者。2)被领导者。

3)领导行为的内容。

4)客观环境。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功能:(简答)P74

1)鼓舞下属的工作情绪。

2)维持组织的完整。

3)倡导机构达成行政目标。

4)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5)维持工作纪律。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独特性:P76

1)等级性。2)权威性。

3)综合性。4)服务性。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P78

1)选举制。2)任命制。

3)考任制。4)聘任制。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职责的具体内容:(论述)P83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

2)主持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决策,决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组织建设。

5)选用人才。

6)协调组织活动及冲突。

7)控制与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过程归纳为两个方面:科学化过程和艺术化过程。P86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P87

1)灵活性。

2)经验性。

3)科学性。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P87

1)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2)选才用人的艺术。

3)授权艺术。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方式:(论述)P89

1)按领导贯彻意图的不同方式分类(选):A、强制性方式;B、说明方式;C、激励方式;D、示范方式。

2)按领导工作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分类(选):A、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B、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C、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3)根据社会工作行政领导对下属管理的宽严程度分类:A、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B、放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C、民主型(也称参与型)的领导行为模式。

第四章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决策,是指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P101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的特征:P102

1)权威性。

2)广泛性。

3)政治性。

西蒙的决策程序论决策过程分四个阶段:P103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

3)抉择活动阶。4)审查活动阶段。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地位及作用:P106

1)—是社会工作行政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

3)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准。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一般运作原则:P107

1)信息准确全面原则。2)目标原则。3)系统原则。

4)可行性原则。5)时效原则。6)权变原则。

7)满足原则。8)行动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包含: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合作。P109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类型:(论述、简答)P111

1)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多选)。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常规型(或程序化)决策和非常规型(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选)。3)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4)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5)依据决策目标实现的时间的长短,决策可分为长期性决策、短期性决策和年度决策三种。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程序的几个步骤:P113

1)评估需要,发现问题。2)目标的制定。

3)方案安排。4)方案的修正完善。

决策者在对各种预选方案作选择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P125

1)合理性因素。

2)综合效益因素。

3)风险性因素。

第五章社会工作行政计划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是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及方法。P138

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构成因素:P138

1)计划目标。2)计划主体。3)地理区域。

4)详细程度。5)达成计划的手段。6)计划期限。

7)权力与责任分布。8)成本和收益。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特点P139

1)目标性。2)普遍性。3)超前性。

4)可行性。5)具体性。6)适应性。

7)整体性。8)连续性。9)时效性。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类型:P142

1)按期限长短分: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年度计划。

2)按计划层次分:国家计划、地方计划、机构计划。

3)按制定程序先后分:策略性计划、管理性计划。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地位与作用:P144

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

2)能集中人们对目标的思考。

3)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4)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程序:P147

1)调查研究。2)确立目标。

3)拟订方案。4)制订计划。

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所进行的全部行政活动及整个过程。P158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特点:P159

1)目的性。2)实务性。

3)经常性。4)连续性。

5)时效性。6)灵活性。

7)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地位和作用:(简答)P160

1)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

3)其政策是评估、判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P162

1)法律准备。2)组织准备。

3)物质准备。4)思想准备。

5)技术准备。

从纯粹的指挥形式看,指挥的方式分为:P166

1)口头指挥。

2)书面指挥。

3)会议指挥。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就是指在社会工作行政体系中,社会工作机构内的成员之间、社会工作机构间或社会工作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P167

沟通过程涉及的五个要素:P167

1)信息发送者。2)信息接受者。

3)信息。4)沟通途径。

(5)反馈。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作用:(简答)P167

1)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目标的确定。

2)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

3)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管理。

4)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效果评估。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其优点在于沟通效果比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沟通速度较慢,且缺乏一定的灵活性。P168

正式沟通又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P169

导致沟通障碍的原因:(简答)P170

1)语言符号方面的障碍。

2)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

3)组织和地位上的障碍。

4)空间距离的障碍。

5)信息量负荷过重的障碍。

行政沟通的三种关系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P171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的改善:(简答)P172

1)创造适宜的沟通气氛。

2)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控制信息的流量。

4)组织架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沟通的需要。

5)沟通技术的现代化。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功能(简答):P174

1)对社会工作机构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

2)为机构内部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互助互利、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温暖和谐的人事环境。

3)通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维持与服务对象的工作关系,建立与社区的良好关系,从而扩大机构在整个社会的影响。

4)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

5)消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消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原则:(简答)P175

1)坚持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

2)尽量将社会工作行政实施计划考虑周全

3)授予参与协调的人员以适当的权限。

4)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5)追求组织内外关系的动态平衡。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具体操作形式(多选):P176

1)会议协调;2)信息协调;

3)谈话协调;4)网络协调。

社会工作行政控制,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P177

行政控制的过程:P177

1)确定标准。

2)评估成效。

3)纠正偏差。

社会工作行政控制的种类:P178

1)过程控制。

2)冲突控制。

第七章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与评估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P181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特点:P181

1)方向性。2)关键性。

3)社会价值性。4)相对性。

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的类型:P183

1)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

2)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3)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

4)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研究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意义(简答):P184

1)社会工作行政效率化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2)社会工作行政效率问题是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3)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

4)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一般意义:(论述)P186-189

1)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宏观看:

A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社会福利管理体制的转变。

B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

C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赢得民众对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2)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微观看:

A有助于社会工作机构做出正确的行政决策。

B有助于机构改善服务的品质,从而找到改善机构服务品质的切入点。

C有助于机构获得政府及资助团体的进一步的财政支持。

D有助于机构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

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方案评估的四种类型:P189

1)努力评估。2)成果评估。

3)效率评估。4)影响评估。

绩效评估的标准:P192

1)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质量标准。

2)数量标准。

3)时效标准。

4)费用标准。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困难(简答):P193

1)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单一性。

2)社会福利需求的多元性。

3)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非营利性和无形性。

4)社会福利制度与实施的变动性。

5)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中间性。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测定的方法:P159

1)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有形与无形因素去划分,可分为直接测定方法和间接测定方法。2)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去划分,可分为投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率评估四种。

影响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因素:P201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人员因素。

4)科学技术因素。

提高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途径(简答):P203

1)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树立效率的观念。

3)推进机构改善,建立合理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4)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队伍。

6)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这是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第八章财务行政

预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P206

财务行政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P207

财务行政的特点:P207

1)政策性强。

2)涉及面广。

3)类型复杂。

社会福利资金管理的一般职能:P207

1)宏观职能。

2)微观职能。

国家社会福利财务行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P208

社会福利财政支出的原则:P213

1)公平原则。

2)经济效益原则。

3)调整原则。

财政预算各国、各级政府、各个组织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关键性环节。P216

国家社会福利预算,是政府为实现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P216

国家社会福利财政预算的原则:(多选/简答)P217

1)发展性。2)公开性。

3)可靠性。4)统一性。

5)综合平衡性。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P217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P218

决算是整个预算程序的总结和终结。P218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方法:P218

1)绩效预算。2)计划规划预算。

3)零基预算。4)单一预算。

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P228

1)政策法规性原则。2)客观公正性原则。

3)独立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

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P228

1)审计分析。2)审计检查。

3)审计调整。4)审计报告。

第九章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P234

人事行政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P235

1)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结合。

2)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争,保证机会均等。

3)考、训、用三结合,即举即用,边训边用,定期考核。

4)有奖有惩,赏罚分明。

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P237

1)功绩精神。2)法治精神。

3)人才精神。4)市场精神。

5)分权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内在运行机制的具体体现:P238

1)竞争机制。2)保障机制。

3)激励机制。4)更新机制。

5)监控机制。

我国人事行政的转变将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P240

1)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

2)人事管理模式由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

3)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

4)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学型、现代化管理型。

5)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

6)人事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由微观型转变为宏观型。

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P242

1)公平性。2)公开性。

3)客观性。4)具体性。

5)适应性。6)专业性。

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内容:P243

1)预测与规划。

2)教育与培训。

3)选拔与使用。

4)配置与管理。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简答):P245

1)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2)我国人事行政的总体水平不高。

3)我国社会福利资源有限。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论述):P245-248

1)提高认识,重视对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2)配套改革,提供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

3)健全机制,巩固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十章社会工作机构的职位分类制度

人事分类的制度有两种: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P249

人事品位分类:把员工的资格地位高低作为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P249

人事职位分类把官和职融为一体,将各种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种类、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工作环境、人员关系和每个职位所需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加以分类整理,作为考试、奖惩等的依据。P250

职务分类制度在各部门的人事管理中的作用:P253

1)促进了人事行政观念的变革。

2)健全行政体系。

3)人事配合,适才适所。

4)考绩合理化。

5)实现同工同酬,按劳取酬。

6)健全退休制度。

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P258

1)职位调查。2)职系区分。

3)职位评价。4)制定职级规范。

5)职位归纳。

第十一章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更新制度

机构员工的更新包含两方面的涵义:P261

1)机构员工的更新。

2)机构员工素质的更新。

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原则:P262

1)平等原则。

2)公开原则。

3)择优录用原则。

4)因事择人的原则。

选拔任用的方式或领导者产生方式:P262

1)选任制。

2)委任制。

3)聘任制。

4)考任制。

选拔任用的程序:(简)P263

1)制订机构现在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2)工作分析。

3)招募通知。

4)收集申请者资料。

5)初步评估选择。

6)最后录用。

7)安排职位。

面谈的目的:P269

1)获取资料。

2)提供资讯。

3)充分沟通。

4)资料处理。

培训的步骤:P275-279

1)评估员工的学习需要。

2)决定培训的优先顺序。

3)制订培训方案目标。

4)拟订培训方案。

5)设计和实施培训计划。

6)预算培训方案成本。

7)评估培训方案的效能。

评估培训方案的四个测量指标:P279-281

1)反应测量—

2)学习测量—

3)行为测量—

4)结果测量—

我国规定男性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为60,女性为55岁。P283

退休方式分类:P283

1)社会工作者本人的愿望分: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休。

2)社会工作者本人身体状况分:正常退休和特殊退休。

3)社会工作者退休后是否再参加工作分:终身退休和暂时退休。

退休金的种类:P284

1)普通退休金。

2)退休津贴。

3)一次性退休金。

4)残疾退休金。

5)遗嘱退休金等。

第十二章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激励制度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揭示了激励的方式大体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P286

员工考核的功能:(简答)P291

1)作为奖惩的标准。

2)培训与发展。

3)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

4)提高工作士气。

5)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

员工考核的内容:P292

1)考勤。2)考绩。

员工考核的原则:P293

1)坦诚原则。

2)积极原则。

3)客观原则。

4)持续原则。

5)公平原则。

6)严守秘密的原则。

员工考核的方法:P295

1)比较法。

2)绝对法。

3)成效量度。

第十三章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行为调控制度

督导制在社会服务机构内设立的一种由有经验资深的机构高层次要员对其他较低级员工在工作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制度。P300

督导的功能:P300

1)行政的功能。

2)教育的功能。

3)支持的功能。

影响督导关系建立的因素有:P300-302

1)督导者的领导风格。

2)受导者的动机。

3)受导者的学习形态。

4)督导者的影响力。

督导的模式:P303

1)正式的----有计划的模式。

2)正式的---临时性的模式。

3)非正式的---有计划的模式。

4)非正式的---临时性的模式。

督导的方法:P304

1)讨论。2)计划。

3)问题解决法。

4)模拟方法。

5)直接督导。

督导的形式:P304

1)个别督导。

2)一对督导。

3)小组督导。

督导计划的内容:督导需要、督导目标、督导模式、督导方法和督导安排。P305

惩戒制,是指对机构员工违法违纪行为,工作绩效不良行为进行处理的制度。P308

第十四章社会工作行政的立法与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P316

1)社会工作行政的法治原则。

2)社会工作行政的合法原则。

3)社会工作行政的适当原则。

4)社会工作行政公开原则。

推进社会工作行政法制化的意义(论述):P318

1)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2)有利于加强执法工作,做到执法必严。

3)有利于开展法治宣传,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是指特定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针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制定并发布具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P320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P322

1)依法立法原则。

2)民主立法原则。

3)科学立法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一般程序:P323

1)规划。2)起草、列入规划。

3)审议。4)签署发布。

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缺陷:(简答)P324-326

1)社会工作行政立法观念落后。

2)——权限不清。

3)——质量不高。

4)——程序不严格。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体系缺失具体表现:(简答)P326

1)立法效力的缺乏。

2)对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具体环节缺乏系统规范。

3)对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工作机构缺乏法律的专门规定。

完善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有效途径:(简答)P327

1)注重法制观念,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研究。

2)更新立法观念,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改革与完善立法行政体制及其运行。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是指国家主管社会工作的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一切社会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作的监督。P330

监督的表层功能:P331

1)监督行政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防止社会工作行政人员滥用权力。

3)纠正和处罚违反乱纪行为。

4)筛选和纯化队伍。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意义:(1)现实意义。2)深远意义。P331

社会工作机构内部的专门监督:1)行政监察。2)审计监督。P333

社会工作行政机构外部权力监督:P334

1)政党的监督。

2)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

3)司法监督。

社会工作机构外部非权力监督:P336

1新闻舆论的监督。

2审计通报制度。

3社会公众的监督。

4政协、民主党派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原则:P337

1)合法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公正原则。

4)时效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6)竞争的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P339-340

1)社会工作行政监督观念滞后。

2)——体制多元且缺乏协调。

3)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

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单一性。

5)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于监督的制约性因素。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改革途径:P341

1)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2)完善和改革法规。

3)提高监督主体的权威性。

4)政府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

第十五章社会工作行政的改革与发展

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措施(简答):P349-355

1)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收缩政府社会职能。

2)社会福利服务公私并举,政府与市场两种制度优势与功能互补。

3)革新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4)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行合理分权。

西方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趋势与特点:(简答)P356-358

1)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职能的强化。

2)福利服务的市场化。

3)社会工作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4)社会工作管理手段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体现在:(论述)P361

1)政府机构不断膨胀,人员逐渐增多,管理效率低下。

2)集权化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极易造成腐败。

3)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政社不分。

4)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也使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受到剥夺和抑制。

5)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方法和手段亟待更新。

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功能更新:P362

1)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

2)将市场机制逐渐引入政府社会工作管理部门。

3)增加公众对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参与。

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改革:P364

1)组织重构主要指如何在各级政府和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合理调整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划分职权和职能范围。

2)自上而下的分权,合理调整权力结构。

3)发展民间非政府组织。

社会工作行政制度的创新:P364

1)政府社会工作决策体制的创新。

2)完善政府公务员制度,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专业水平。

3)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的表现:P366

1)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性的制约。

2)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制约。

3)改革配套程度的制约。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1)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2)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内在动力。P368

注:补充

社会工作行政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广义)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也包括特定的行政机关依其权限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狭义)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是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制定社会政策及其执行动方案时,为达到预定的服务目标,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

职位:是指符合一定规格标准的机构工作人员所担负的职务和责任的集合体。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

3)福利资源短缺。

4)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

改革思路:

1)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

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

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意义?

1)加强对其的研究很重要,是由社会福利事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其的研究,以有力推进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3)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促使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

论述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弊端及解决办法:(论述)

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弊端:

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8分) 1.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使命,倡导“社会责任、创造进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曾发起和实施了社会参与广泛、富有影响的“希望工程”,该组织属于( )。 A. 政府部门 B.群团组织 C.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D.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2.针对社区老年人房产被侵权日益增多状况,社会工作者小王拟推动成立“老年人普法自助小组”,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促进老人们相互交流,缓解其因合法权益受损导致的困惑和迷茫。在帮助老人们界定小组目标时,小王恰当的做法是( )。 A. 带领老人讨论,澄清小组目标 B.协助掌握时间,让所有老人能发言 C.引导老人讨论,分析小组发展趋势 D.列出并讲解小组目标,帮助老人理解和认同 3.“不再慌糖”是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专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该项目由社会工作者、退休党员、护士组织发起。项目运行半年后,又有几位心理咨询师、医生和瑜伽教练加入该工作团队。该项目的团队结构类型是( )。 A. 问题解决团队 B.跨专业团队 C.医疗服务团队 D.老人互助团队 4.社会工作者小陈负责“关爱社区失独老人”服务项目。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小陈招募了一批护理、法律等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从志愿者培训内容的角度看,首先要做的是( )。 A.介绍机构的志愿者绩效评估办法 B.研讨交流机构志愿者激励措施 C.分析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D.讲解服务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5.社会工作者朱某设计了一个服务方案,并希望通过关注服务对象人数的变化,主要工作项目的完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行政(2)完整篇.doc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2) 【摘要】在中国情境下,社会工作发展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特点,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的间接专业方法,也有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色。本文从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行政的对象问题、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实习的双重功能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的伦理困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知识体系及制度架构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政策建议,包括:建构与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构建与完善社会工作组织体系;加快社会工作行政高级人才培育;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社会工作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其形成的时间较晚,传入中国后,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发挥相较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都显得较为有限。与此相对应,对社会工作行政进行研究的学者人数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本文结合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特点,讨论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建构问题。 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 要讨论中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建构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特点。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一事物引入中国大陆,与中国的文化与制度相结合,便显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有实际与专业之区分 几十年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服务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及其人员以行政的手段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并不存在。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后来被称作为实际社会工作者(王思斌,2006),为的是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相区别。

(二)社会工作发展存在后生快发、教育先行之特点 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北京、上海、南京的一些高等学校出现,但是到50年代前期,社会工作教育在高校消失。80年代后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高校恢复重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至2011年已有252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另有58所高校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教育授权,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工作还是一个社会知晓度低、社会认知度差、没有或者很少职业岗位的事物,因而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具有后生快发、教育先行的特点(史柏年,2004)。 (三)专业社会工作者存在强(重)学术弱(轻)实践之局限 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有38年之久的断层,恢复重建以后的师资大多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加之快速膨胀的专业教育使得教师承受着巨大的课堂教学压力,许多教师无心、无力、无暇顾及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方面的补足。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的职业化程度低,实际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者并没有向教育机构提出重构本土化理论知识体系的迫切要求,加之高校始终没有将教师参与实务工作的经历与能力列入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所以一部分高校及教师,始终把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纯学理的知识来对待。 (四)社会服务领域的主体构成显现大政府、小社会之格局 中国政府以公有资产守护者的身份对社会福利资源实行垄断性的掌控,依然将对社会福利资源的直接分配看作是得到人民拥戴,从而获得社会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因而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仍然是提供直接服务的主体。非政府的公益性服务组织由于很难得到体制内的福利资源,加之注册登记的门槛高,公众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低,其生存与发展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 (五)强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存在重管理轻服务之倾向 中国大陆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财富与繁荣,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与困难。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的思路以及社会建设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2018年春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8年春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五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如何满足本地独居老人的需要。小组成员认为,老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不和、孤独寂寞等。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建议通过开办老年日常照顾中心、开展社区家族生活教育、组织兴趣小组等服务加以解决,由于资源有限,该中心只能提供其中两项服务。为此,小组成员下一步应当(c )。 A.评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B.设计评估方案 C.选择可行的服务方案 D.制定工作时间表 2.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过程排序正确的是(b)。 ①明确机构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②进行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分析③提出总体目标方案④目标具体化⑤评估各个方案并确定可行满意方案 A.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3.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在确定最后方案之后要进行(c) A.方案的修订 B.预测每种可行方案的效果 C.制定具体且详细的行动方案 D.评估机构的资源 4.某儿童福利机构在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中制订了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并细化为各项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在确定上述服务目标的优先次序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c)。 A.机构的发展目标

B. 机构的服务对象 C. 机构的可用资源 D.机构的社会影响 5.小张和小李在同一中心工作,但小张来自东部城市,小李则来自西部农村,在一次项目实施的对象选择上他们争吵了起来,小张坚持救助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但小李认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更为根本。此时小李和小张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a) A.个体障碍 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6.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c)。 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7.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密切关系,阿尔德弗尔提出的成长需要与马斯洛提出的(d)比较接近。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用SWOT分析法制订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下列属于SWOT分析法中“O”的是(d)。 A.该机构已积累了三年的服务经验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范文.docx

这个

1.社会服务机构的()是以机构愿景为基础的,但比愿景更加清楚地说明了机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选择一项: A. 战略目标 B. 机构宗旨 C. 机构远景 D. 机构使命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二章第一节机构愿景(远景)、与使命的区别。 正确答案是:机构使命 2 2.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为了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方便机构未来的人力需求计划,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 A.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B. 鼓励员工参与机构决策 C. 轮换工作岗位 D. 减少员工工作量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八章第一节激励的一般方式。 正确答案是:轮换工作岗位 2 3.在社会服务机构中,不属于冲突控制方法的是()。 选择一项:

A. 强制解决 B. 回避与妥协 C. 加强沟通参与 D. 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九章第一节控制的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是: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2 4.年度计划是确定机构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工作,其制定者通常是社会服务机构的()。 选择一项: A. 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 B. 中低层管理者 C. 高层和中层管理者 D. 高层管理者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章第四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战略实施。 正确答案是:中低层管理者 题目9 2 5.某社区的白领小江参加了某社会服务机构举办的“关爱儿童”慈善晚宴。其中机构举办慈善晚宴属于哪种筹资来源()。 选择一项:

A. 捐赠款物 B. 服务收费 C. 政府资助 D. 国际资助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三章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来源。 正确答案是:捐赠款物 3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5分,共10分) 2 1.影响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督导 B. 利益相关者 C. 服务对象 D. 管理层 E. 资助者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二章第二节使命陈述注意的问题和评析。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利益相关者, 服务对象, 资助者 2 2.作为爱心老年公寓的管理者小张,他在沟通方面扮演着()等重要角色。 选择一项或多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工作行政知识点

1,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2,社会工作行政的中心含义是什么?是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3,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征是什么? 1.服务范围的有限性2. 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3. 服务手段的专业性4. 服务实施的层次性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盈利性说明了社会工作行政服务的宗旨是什么?宗旨是最大限度,最为合理的使国家社会政策能在社会弱势群体身上得到贯彻、落实。 5,社会工作的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构成因素有哪些?1.有专门的社会工作团体和下属从事各类福利服务的机构2.有公认的职业守则和保证守则被执行的审核和证照制度3.有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和实用的系列训练课程4. 有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职业权利保障。6,社会工作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组织、计划、执行、评估7,社会工作行政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 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 4. 法制原则,即依法管理的原则 5.协调原则 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8,专业责任的原则说明 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什么?具备较高的专业服务的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9,“动态的组织行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梅,罗,赫,麦,巴,西10,“体统的组织过程”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卢,伍,劳,菲,豪11,1887年,以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标志,人类开始关注公共行政活动及其在国家和管理中的意义。12,1911年,以泰罗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13,1933年,以艾顿.梅奥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文为标志,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兴起。14,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动态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 职权与知识结合2.集权与分权的权衡3. 组织与地位的弹性15,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设计的权变原则有哪些? 1. 工作任务、技术特性和组织结构的关系2. 环境和组织结构16,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的名义,实际归属及其运用17,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有哪些功能?1.社会服务功能2.社会沟通功能 3.监督管理功能 4. 市场调节功能18,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构成方式和特点是什么?1.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专业化2.社会工作行政 人员的职业化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机构多元化4.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19,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20,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政府社会工作行政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政府行政职权的重新界定和调整,其中行政权力的划分决定行政职能的配置。21,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论述)1.来源于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它是我国社会福利经费来源地主要渠道2.来源于地方各级各部门自筹的预算外费用,这部分费用由地方部门和单位用于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民众福利3.来源于社会志愿捐赠,如发售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救灾募捐,专项国际救助。4.来源于社会福利机构通过生产经营所获取的收入。国家为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免除部分税收和部分费用。5.来源于社会统筹保险收入。22,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什么?(论述)1.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即要形成政府机关,中介组织,服务机构三个层次的管理层次。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把我国传统的价值如“官本位,无限政府,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的思想进行改革。 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从繁杂的社会福利微观管理与直接服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从而 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提高政府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水平。 23,领导是一种影响力量,即领导者依靠权力或人格去指导下属实现组织目标——领导中心说24,领导是影响他人使其合作无间,共同趋向于他们所期望的目标和活动力量——互动说25,领导活动的焦点在于实现一个符合群体需要的公共目标——目标说 26,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社会工作机构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是对组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负责者,是实现组织领导活动的关键。27,行政领导的几种产生方式? 1.选举制——选举产生2.任命制——任命产生3.考任制——考试择优选择4.聘任制——聘用28,履行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职责是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涵义的实质和核心,作为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构的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29,强制性方式和激励方式强制性方式—有权威性、非执行性不可的命令和批评来完成组织的计划和目标;激励方式—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和需求30,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的特征是什么? 1.权威性2.广泛性3.政治性31,西蒙的决策程序论是什么?西蒙认为,组织中人的协作有着共同的模式,协作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3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是什么?是一个不断修改、调整以往政策的过程。33,德罗尔的综合决策理论是什么?德罗尔坦言,这一模型是对理性政策模型和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综合,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关于二者合理性的延伸和有机的结合。34,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包含哪些?包含信息体系,智囊体系,决策体系和执行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合作。35,什么是信息系统?包括着所有从事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及贮存信息的人员体系和工作体系,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组织体系的基础。36,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分别是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软技术的组织保证。决策系统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核心主体,是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个人。37,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类型:1.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哪些?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2.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不同,可为哪些?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3.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分为哪些?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38,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就是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及方法。39,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基础是决策,决策为计划提供行动目标是计划的核心部分,从程序删该说,决策在先,计划在后。40,按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制定的程序先后来分类,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可分为哪些?可分为:策略性计划和管理性计划4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2.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集中人们对目标的思考3.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4.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42,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所进行的全部行政活动及整个过程。43,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1.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机构,高素质的人员,健全建立工作制度,制定正确的决策,只有通过行政实施才能得到体现: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所占据的时空范围,远远超过行政决策的投入:一旦参与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直接影响社会政策的贯彻,进而使人们对社会政策本身的正确性产生怀疑。2.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社会工作行政的决策目标规划过程中,最后还需通过实施,在实践镇南关得到检验。3.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政策是评估、判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效果既是社会政策落实的标志,又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诸因素与环节效能的综合反映。没有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社会福利的资源将无法传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社会福利制度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将失去存在的实际意义。44,社会工作行政的沟通类型有哪些?正是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5,沟通的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符号方面的障碍2. 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3.组织和地位上的障碍4.空间距离的障碍5.信息量负荷过重的障碍46,社会工作行政沟通的改善方法有哪些? 1. 创造适宜的沟通气氛2.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控制信息的流量4. 组织架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沟通的需要5. 沟通技术的现代化47,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控制?社会工作行政控制——指社会工作机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48.,什么是微观效率?微观效率——即具体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率。49,什么是配置效率?配置效率是指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例如多种投入要素未调整到最佳比例,由此引起的无效率称为配置无效率。50,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一般意义。(论述)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1.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社会福利管理体制的转变2.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3.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赢得民众对社会的信任和支持;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1.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行政决策2.有助于改善服务的品质3. 有助于机构获得财政支持4. 有助于个人绩效的提高53,社会工作领域或财务行政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涉及自己的募集,预算的编制,会计和审核,实施及监督等,其中预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54,财主审计通常以国家为主体。55,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调整,审计报告55,审计检查和审计调整。56,人事行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简答) 1. 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结合,不同性质的人做不同的事 2.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争 3.考,训,用三结合,即举即用,边训边用, 定期考核4.有奖有惩,赏罚分明57,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论述)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它把人视为“第一资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