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园冶》与《长物志》

浅谈《园冶》与《长物志》

浅谈《园冶》与《长物志》
浅谈《园冶》与《长物志》

浅谈《园冶》与《长物志》

摘要:《长物志》和《园冶》各有特色,《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长物志》在造园布局、叠山理水、园艺安排等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体现了作者“自然古雅”的审美追求,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品鉴长物的过程中,在物态环境与人格的比照中,物境成为人格的化身。本文从二者中分析其异同,对其加以比较总结。

关键词:园冶长物志方法

正文:

一、《园冶》和《长物质》的背景

1、计成与《园冶》

《园冶》作者简介: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2、文震亨与《长物志》

作为“吴门画派”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亨出生于明末的“簪缨世族”,他生活和交游的江南地区也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士大夫文化渗透和浸染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处文化领域。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有着一定的家学渊源。从文氏家族来看,可谓“造园世家”,曾祖父文征明扩建停云馆;父亲文元发营造衡山草堂、兰雪斋、云敬阁、桐花院;长兄文震孟建造了生云墅、世堂。这种家庭氛围,对他造园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本人也是园林艺术的践行者,他曾在冯氏废园的基础上,构筑了香草堂,其中建有婵娟堂、绣铗堂、笼鹅阁、游月楼、鹤栖、鹿柴、鱼床、燕幕、啸台、曲沼、方池等景观。由此可以看出,《长物志》中的一部分内容可谓作者实践躬行的经验之谈。此外,作者用“长物”来命名著作,也别有深意,这既透露出文人淡泊名利及身外余物的旷达心境,也开宗明义告知读者,书中所论,“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文人的清赏而已,并非布帛菽粟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物资。“长物”一词,为书中纷繁庞杂的内容作了范围的界定,也成为解读该书的入门钥匙。

二、内容的比较

1、《园冶》主要内容:

《园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2、《长物志》的主要内容:

《长物志》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论述的内容极其广泛,从造园建筑到日常器用,从室内到室外,从花木到鸟兽,涵盖了多门学科和众多的艺术门类,内容极为广泛。

主要介绍园林建筑及陈设器物,它集中体现了明中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的清雅、自然的审美理想。

三、设计方法

1、《园冶》的设计方法:

1.1《园冶》中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造园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原型,人工的巧作,要在“因”、“随”、“就”、“依”、“按”、“任”等表示因势利导作用的要素上下功夫,主动适应自然景物形质,侧重点在于人的主观审美意志顺应自然规律,这样不仅易于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要求,而且也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强调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1.2园林是一种艺术密集型美的载体,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微观景点或景物具象,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标准来构建:

1.3主张造园以雅朴、遵时、清赏为美

“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时遵雅朴”,“构合时宜,式征清赏。”这里含有3个审美观念,一曰雅朴,这是对俗而言的。雅的内涵是美观大方,自然质朴,简约无华。二曰时宜,美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计成强调“时宜”、“遵时”、“时遵”等概念,就是要掌握好美的时间感、时代感,“不合时宜”是审美之大忌。三曰清赏,造景贵在自然、清新,这是造园风格上的审美体现,是与过分人工雕琢、粉饰相对立的。

1.3.1主张造园以灵活洒脱、变幻多端为美

强调景观通灵透莹,似有若无,似近若远,似虚幻又实存,就好似顿入幻境,灵灵奇奇,达到艺术的空明境界。“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若大若小,更有妙境”,“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等。

1.3.2主张造园以曲折委婉为美

在《园冶》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深邃妙然,朦胧之美。《园冶》极尽“曲”字之妙用,在园林总体布局上“随曲合方”;在郊野选址要“依乎平冈曲坞”,在山林造园要“有曲有深”;理水要“曲折有情”;筑廊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有回旋无穷之意;园中建筑物也“曲尽春藏”,隐现于林木之中;园路则更是“曲径绕篱”,“竹里通幽”。

1.3.3主张园林以幽静隐僻为美

《园冶》多处强调幽静,包括造园选址要避开都市喧闹,闹中取静;在造园布局上突出幽静;在景点设计上强调寻幽、通幽、隐僻、幽雅等。以幽静隐僻为审美追求,符合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中的寻幽心态,这种寻幽,既追求环境的清幽、静谧,也包含着追求心灵的安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矛盾的交点,在世俗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烦恼,寻幽至少是一种暂时解脱烦恼,得到精神安慰的方式。

2、长物质的设计方法

2.1《长物志》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造园经验和各种造园技艺

《长物志》虽然没有系统的造园艺术思想,但是在造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乏真知灼见,甚至还有直接运用其理论构筑的实物传世。如在园林中造水池,在《长物志·卷三·水石》中提出:“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畜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关于种植竹子,《长物志·卷二·花木》篇中介绍了疏种、密种、浅种、深种等四种方法。

2.2《长物志》注重家具造物的实用价值,根据不同的房屋功能选择相应的陈设方式

《长物志》卷十为“位置”。所谓“位置”实际上就是置物之法则,主要从陈设的角度来安排居室空间,并形成一种氛围。如书中所言:“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如设得所,方如图画。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具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

雅绝俗之趣。若使堂前养鸡牧豕,而后庭侈言浇花洗石,政不如凝尘满案。环堵四壁,犹有一种萧寂气味耳。”面对居室空间和诸家具、文具、书籍、用具、陈设具物件,如何设置,使其各得其所,各有所宜,无疑也是陈设之总要。作为一门学问,是居住者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的体现,也是最终调理“长物”,使其方便生活并时刻易于欣赏的关键。

2.3在园林的花木布置上,也很有考究。

如《长物志·卷二·花木》提出:“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供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植药栏,最古。”对于珍贵的花卉,如花王牡丹、花相芍药,“栽植赏玩,不可毫涉酸气。用文石为栏,参差数级,以次列种”。对于秋海棠,“性喜阴湿,宜种背阴阶砌,秋花中此为最艳,亦宜多植”。对于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对于小棵松树,应植“土冈之上”,使之“涛声相应”。

2.4营造室内陈设的生态雅趣

《长物志》强调由于四时风光不同,厅堂亭榭所处的自然环境又各异,对于家具、器物的陈设也应该随之调整,从而营造出感受生态雅趣的生活环境。如亭榭之制,最贴近自然,由于难免受到风雨侵蚀,导致精致细巧的桌凳易致损毁,因此文震亨认为应该选择构造结实、粗犷古朴的家具布置其中,既经久耐用,又和四围湖山草树的自然状态相融合。

2.5追求家具设计的精炼简约

《长物志·卷十·位置》中这样表述,“云林清秘,高枯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相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这样一种崇尚简约的设计理念已完全和士大夫的审美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明式家具那简约的造型、挺拔的线条、秀丽素雅的身躯散发自然纯美的木材纹理,今人叹为观止,仿佛一缕浮动的暗香,令人神往。

3、《长物志》和《园冶》中的思想相互阐发,互为补充。

《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于品物的艺术鉴赏,而《园冶》则侧重于园林的技术探求,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我国古代园艺艺术的整体风貌。

《园冶》中提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长物志·卷十·位置》对此也有专门论述,而且更为详尽细致:“位置之法,简繁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并要求室庐、器具、花木、水石、禽鱼等的设置或陈列,各归其位,不能杂乱无章。如园中楼阁,若作卧室,“须回环窈窕”;供登眺用的,“须轩敞宏丽”;当收藏书画用的,“须爽垲高深”。

相比于《园冶》侧重于造园手法的详尽描述,《长物志》则更多地关注于对园林的赏玩,这与《园冶》更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以互为补充。此外,《园冶》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水源充沛,花卉繁茂;《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水源犹缺,草木珍稀,故而文震亨在这些方面的重视尤见其匠心。

四、设计思想

1、《园冶》的设计思想

《园冶》中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造园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原型,人工的巧作,要在“因”、“随”、“就”、“依”、“按”、“任”等表示因势利导作用的要素上下功夫,主动适应自然景物形质,侧重点在于人的主观审美意志顺应自然规律,这样不仅易于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要求,而且也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强调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2、《园冶》的造园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七大要素:

2.1虽有人作,宛自天开,遵循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

2.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造园中对客观环境和自然景物互相利用和补充,相互借资,

构成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园冶》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2.3园有异宜,构园无格,造园因人因地因时不同,很难用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则和一种规定的方式来构筑。

2.4山水相宜,景到随即。没有人客观的自然山水环境,很难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2.5开林酌因,取材有度,根据其客观条件对其进行处理。

2.6该用勿惜,当药节用。该投入的资金,必须要投入,不能吝啬;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7世之兴造,须求得人,强调专业人才造园中的作用,重视造园方面的人才培养。

3、《长物志》的设计思想

《长物志》注重“制具尚用”,是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设思想,讲究居室园林经营位置,体现晚明文人厚质无文的一种独立的人格建树和精神追求。体现了“古”“雅”、“真”、“宜”等审美标准。如在《长物志》中提到的,庭院中花间岸侧以石子砌成,或以碎瓦片砌成,雨久生苔,自然生出“古色”。在这里,青苔标志着静寂,一种永恒的静寂。这里的青苔,传达处野趣,显示出一种古朴的稚拙。至于家具方面讲究更加细致,如“凳”,凳宜采用狭边,镶者为雅;以川柏为心,以乌木镶之最为古朴。

五、人生态度

从两本著作中都能反映作者的一些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

如《园冶》中如“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濯魄”与“濯足”都是水的功能,但却赋予其道德功用,劝士人们不要过分沾染颓废之气,希望“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出环境营造中的“三忘”境界,即“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所谓“三忘”境界,概括起来,其实传达出传统士大夫文人对于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憧憬。

文震亨最讲求的是格调品味。最讨厌的是凡、冗、俗。室庐要“萧疏雅洁”,“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琴要“历年既久,漆光退尽”,“黠如古木”。“琴轸。犀角、象牙者雅”,因为犀角沉敛温润,象牙色文俱雅,与儒家的道德风范契合;“蚌珠为徽,不贵金玉”,因为局部夺目有碍整体的黯雅;“弦用白色拓丝”,因为朱弦“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这些都反映了他不片面追求材料价值,而追求黯雅古朴美感的审美观。文震亨反对人巧外露,提倡掩去人巧。

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选石》)

【园冶】全文 之 卷三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篆字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仅可粉饰。 〖五门窗〗 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 〖六墙垣〗 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

《园冶》思想解读

《园冶》思想解读 ——浅谈古典造园理论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摘要 本文通过简要总结和概括古典造园的理论架构和核心要旨,从三个方面对《园冶》思想进行解读,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进行比较,试图为古老的理论赋予时代的内涵,并使它在现代规划建筑设计中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 造园思想因借体宜建筑创作 《园冶》是关于我国古典造园理论的专门著作。它的作者计成,字无否,苏州吴江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大约活了六十岁左右,老年生活在明末时期。计成擅长绘画,精通诗文,对造园独有心得。青年时期计成游历北方,“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园冶·自序》)。这段游历对计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北京城的规模,皇宫的壮丽,北方风土人情的豪迈朴实,都极大地拓展了计成的视野和心境。还有,漫游途中的奇山异水也使计成对造园的领悟力超乎寻常,对他在《园冶》一书中阐释的主要造园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由于计成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生活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出像《园冶》这样言简意深,能够世代相传的理论著作来。 《园冶》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卷一是兴造论,有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卷二是栏杆;卷三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内容,是明代造园技术经验全面而精辟的总结。书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完整深刻的造园思想。造园技术和手段可以随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唯独思想一旦成熟之后就散发出亘古常新的魅力。《园冶》中对造园“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立意,“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构想,即便是在今天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今天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前进的时代,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美好家园的梦想。现代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我们真的找到了所需要理的想家园了吗?我们的感觉以及对世界的体验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古人呢?就所能认识的领域来说,我们的确已经超过了古人;但就对世界理解的深刻程度而言,却还未必能够做到。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研读古人的思想,从这些闪着智慧光芒的理论著作中去开辟新路,寻找解决当前复杂问题的钥匙。这也研究《园冶》一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中国园林的成熟和发展得益于造园文化的成熟,而造园文化与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在中国是并驾齐驱的。很自然的,计成在《园冶》一书的写作上采用了类似于文学作品的方法,所以其理论要素分散在各卷和不同的语境之中,使人们很难清晰直观的认知思辨而且具有严谨逻辑结构的造园理论体系。下面通过三个方面对《园冶》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一、古典造园的基本风格; 二、古典造园的基本理念; 三、古典造园的基本准则。 中国式园林的基本风格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风格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古典造园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意义上的儒家文化是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所以,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主张天然成趣,反对过分的张扬人工痕迹。《园冶》高度精练和准确地概括了这一造园理论要素,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格标准,将中国园林创作的衡量标尺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造园的创作中,《园冶》强调顺应自然脉理,按照自然山水景物的生存肌理和形态特征去组织和构筑景观,而“不烦人事之工”,达到自然天成,而在整体风格上,达到“自然雅称”的效果。在造园选址之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於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於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後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於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中外园林赏析.doc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 IFLA )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时段服务对象创作内容指导原则 原始文明氏族社会所有成员果园、菜园祭祀活动 农业文明封建帝皇为首的少数宫苑、庭院、花唯美(形式/意境) 贵族园 工业文明工人阶级为主广大城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 市居民 信息文明人类和其他物种整体人类生态系可持续发展 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 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 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 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 项申报成功。27项「世界文化遗产」、7 项为「世界自然遗产」、 4 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言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

『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 《园冶》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所创造的一部记叙造园手法的奇书。郑元勋为《园冶》写的《题词》中写道“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可见对《园冶》的评价之高。 计成绝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为紧要。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园林事业的发展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园冶共有三卷。第一卷,开头讲了造园。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四部分。相地,即对于不同环境作不同的分析,采用不同的处理手这一卷内法。立基,即建立基地,主要是选择和确定厅堂的位置。屋宇,即建筑的内部构造。装折,即装饰,屏门风窗之类的应用。第二卷,主要讲栏杆,计成特地用了一卷来描写栏杆。这一卷内,计成将他历经数年,积累的百种式样的精华都写在书中,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将栏杆的形状具体化了。第三卷,分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第二部分重点在建筑,而第三卷更偏向于园林的范畴。 由于园冶所诞生的你年代比较早,所以说有些造园的细节和现在的造园会有所出入,但思想的精髓却是相同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16个字为整部书的精华。计成对于园林艺术的体会,被那种简练雅致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园冶》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

统园林艺术、技术作了集中的阐述,有关造园营林的方方面面要言不烦:从梁架的形式到窗棂的图案,从假山的布局到池塘的疏浚,从地砖的铺设到草木的配置,不但有文字描述还有图示配合,全书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足见作者并非一个普通的旁观者,而是深研此道的行家。计成本人常说造园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强调这个“主人”并不仅是户主、出资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也就是我们的园林工作者。 全书大部分讲的都是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对于现代园林的借鉴实际上并不多,惟相地,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一部分与我们的现代设计相关,但园冶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联系与线索,园冶,也就是淬炼出来的园林精髓,这精髓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他包含了理论,设计,施工方方面面,说计成为古代园林第一人,也不为过,如此系统,而且文字与图相结合的园林著作确实少之又少。 我对《园冶》印象比较深的部分是铺地、掇山、选石、以及借景这几部分。 铺地中提到了很多种材料制成的路,有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以及诸砖地等,其中乱石地与鹅子地在现代园林的构建中是比较多的,不过在书中提到鹅子地的时候,计成说适合铺在人们不常走的地方,大小相间地进行铺砌为佳,但是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来讲还是有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 彭一刚老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区别于其他人的文章,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地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将研究与设计创作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提出理应借助于科学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对遗产做一番新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配图的选择上彭一刚老先生没有使用照片而是选择了手绘的方式;整本书分成了两大部分,两部分相互参照、前后对应,前半分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 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 的分析,后半部分则是采用图 文并茂的方式将园林发展、分 布、形式、特点等进行了全面 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以下的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园林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受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杜勒等人的影响,注重比例、和几何图形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对于意境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区别于西方古典园林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强烈对比的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的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乃至一般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园林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两类活动、两种要求:形象的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为两大类,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并且分析了处理内外空间关系的三个形式:西方的以建筑为中心,以外庭院包围建筑;内外空间交错穿插;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包围庭院。 从庭到苑囿:私家园林的庭、院、园,其中园与庭、院的区别并不是从尺寸的大小来判断,而是在于是否赋予了其景观价值;对于皇家园林来说单纯利用人工方法虽然可以局部地形成一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自序】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卷一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

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园说】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读园冶有感

读《园冶》有感 张越1301030108 《园冶》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也是世界造园学最早的著作。其作者计成是明末造园师,能以画意造园。他“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因此,久资林园。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是他提出了著名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理念。《园冶》原名拟为《园牧》,有经管构制之意。曹元甫建议改为《园冶》,“冶”原为铸造熔冶,引申为精心营造。读罢《园冶》,不禁感慨造园技艺的深奥与趣味,下面我选取了几个感兴趣的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是指:因地制宜,根据地基的高低不同,对地形进行整修,比如有些树木遮挡人欣赏美景的视线就要把枝条修剪;园中有溪流就要设法让其流经石上,石水相衬;开辟小径不妨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并使其蜿蜒有致等。“借”是指:晴川叠翠,古寺飞悬,只要是可见之景,都可借来为我所用。尽管园林分内外两个区域,但取景不受限制,远景、近景可以相互搭配映衬。借景的方法可以分作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使有限的空间向无限外景中扩展,帮助营造园林的审美意境。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造园之前,有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相地:踏勘选定园址,对整体布局有个大致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构筑成园。踏勘主要是观察周围的地势地形和自然条件,并对其进行建筑学和风水学意义上的评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山林地优借,城市地欲掩,村庄地野趣,郊野地清静,傍宅地巧用,江湖地借景。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中国古典园林的堪舆之说与形式之美是相互交融的。“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学把天道运行、地气流转以及人的活动,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理论。在建筑选址上,堪舆学讲究“藏风聚气”,一般选择在山环水抱、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立基。立基之处要求既能进出自由又相对封闭、空间完整均衡。建筑物朝向必须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以前会觉得这种方式过于迷信,现在看来这本身就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一种反映。身处山明水秀之中,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佳木,面前是清莹如玉的碧水悠悠,怎能不怡然自得。 “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园林中的各种路面,不仅起分隔空间、组织路线的作用,还可以提供休闲休憩的场所。另外,造型不一、风格迥异的路面,还直接构成优美独特的景观。铺路要与园中的景色相搭配,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若铺地的图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则更胜一筹。 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有假山的身影,可谓无园不石,无石不园。那些被精心搜集用以叠山的石头,在园林中有了生命力,成为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古典园林建造的最高追求,就是将人的某种情怀,以山水建造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境界里静享自然之美。这些假山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体现出造园者的性情和品味。 古时造园,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筑群,而是在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优秀的园林是有性格有态度的,抒造园者之情,表园主人之意,动园中人之心。汇江河山川,聚古木奇石,演化出人间仙境,终于一园,“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人在园中,园为人所用,我们在做园林设计的时候,应好好考虑人和园的关系,不要一味追求设计上的创造性而忽略人的感受和使用。古典园林的精髓不会过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尽情的加以运用,建造实用、优美,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的园林。

《园冶注释》计成 陈植

园冶 卷一: 本卷包含了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几大部分。兴造论强调了“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全书的总论,阐述了园林用地、景物设计、审美情趣等造园理论;相地,分别对六种不同的园基类型提出了具体的布局设计的要求;立基,论述了园林中房舍与景区基础总体布局的关系;屋宇,涵盖了园林中所有的房舍建筑形式;列架,描述了园林屋宇建筑的屋梁构架形式,强调绘制平面结构图的重要性;装折,不仅包含了现代的“装饰”含义,还包含了园林屋宇内外空间结构的布局安排。 兴造论: 世人兴造建筑,都是以工匠为主,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吗?这里所说的“主人”并不是指园林主人,而是指主持造园的人。古时鲁班有灵巧匠心,陆云有精湛技艺,他们岂只是操持斧锯做工的匠人?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以接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那么用“没有心窍的人”来称呼他们,非常准确。所以凡是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这就在于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其屋架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非要建造多少进不可呢?哪怕是半间的披厦,只要自然高雅就行。这就是所说的“主人的七分”之意。但园林建造的主持者,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至占十分之一,这是为何呢?因为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求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这不是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园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得当的主持者,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因”,就是说要依随地势的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碍眼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桠,涌泉的流水则可引导它向石头上流注,各处经典互相借助资衬;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园林内的路径不妨偏僻而蜿蜒曲折,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这就是说的“精而合宜”的意思。所谓“借”,就是指园林虽然内外有别,但眼能得见的景色则不拘远近。蓝天下的山峰耸翠也好,青红色的古刹凌空也好,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低俗的景物就要加以遮挡,优美的景物则要尽收眼中。不论草莽田野,都变为烟云缥缈的景色。这就是所说的“巧而得体”的意思。要做到得体合宜、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效果,如果没有得当的工程主持者,加上舍不得费用的话,那么必然前功尽弃,即使有像鲁班、陆云这样的人,又如何流传于后世?我也担心园林建造艺术渐渐失传,姑且把图式绘制于后,向园林爱好者展示。 园说: 大凡园林的建造,不分乡村和城镇,地方以偏僻幽静为最佳,凡开辟作树林之处都要除掉杂草;因借自然环境营造景观,在涧流边都应培植兰花芷草。园林内的路径要沿着松、竹、梅这样的花木开辟,才有隐者的逸志闲情;造景如同壶中日月,才可建立千秋基业。围墙要掩藏在藤萝中使之隐约可见,屋架要高置于树梢间形成蜿蜒之感。依山楼凭栏远眺,放眼都成美景;信步竹林而寻幽静,醉心便在其中。屋宇轩昂而高爽,窗户开敞而亮堂,这样便能接纳千顷汪洋的波光,收览四季烂漫的花信。梧桐树影布满大地,槐树绿荫洒满闲庭;河堤沿岸栽种柳树,房屋四周培植梅花;在竹林里修建茅舍,开凿一条涓涓细流从旁绕过;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门前高耸一列千寻翠景,虽然皆出自人工造景,但宛如天然生成一般。古刹庙宇在窗中若隐若现,犹如唐代李昭道的金碧山水画;陡峭的山岩用斧劈状的石头垒筑而成,又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画。可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处山峰最适合借景,眼睛可饱览秀色。远处的道观紫气青霞缭绕,在睡枕上就能听见传来的仙鹤声;近看水中漂浮的白蘋红蓼,在矶石上与鸥鸟结伴一同遨游。游山可乘坐一顶竹制轿子,玩水可手持一根枥木手杖。城墙斜飞于半空,水上有横跨的拱桥,哪用得着去羡慕王维的辋川别墅,又何必去与石崇的金谷园攀比?一湾清水也能消夏避暑,百亩园林岂只是为了藏春;驯养鹿群可以游猎,养殖鱼儿可以垂钓。夏天在凉亭里饮酒,调制冷饮时可感觉到竹丛中凉风习习;冬天在阁楼里围坐炉旁,煮沸雪水冲茶之声犹如波涛。唇口干渴全都消除,烦闷顿时解开。夜晚雨打芭蕉,就像夹杂这鲛人的泪滴;清晨微风吹拂着杨柳枝叶,宛若蛮女舞动的纤细腰姿。移植几株修竹在窗前,分栽几棵梨树于庭院。月色荡漾,秋风细碎,影乱了床上的琴书,吹皱了倒映着半轮明月的秋水。在矮榻上睡觉时清风袭来,胸怀开阔间顿觉远离凡尘。 天窗与窗户没有定式,但要与环境相宜才合用;栏杆可以随手设计,但也要根据具体环境而定。设计的图式应求有所创新,陈旧的俗套必须裁除,这样既不会影响园林的总体美观,又适合局部环境。 相地: 园林的地基方向没有限制,地势任其高低不同。进入园林大门就应有山水的情趣,景观都是随地形自然形成,要么与山林相依,要么与河沼相连。要想在临近城郭之处探奇,应远离四通八达的要道;要想在乡村田野中选择幽静胜景,应利用高低的密林。在村庄建造园林要能够远眺原野,在城市建造园林要能够便于居家。新建园林,易于建立基础,可移栽杨树和竹丛;若是旧有园林,可巧妙地进行翻新改造,自然就该利用古树和繁花。园林的布局,要利用天然的地势,合于方的就其方,适于圆的就其圆,可偏的就其偏,

1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A、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維權清华大学出版社 0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04.《中国雕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国外 01.《西方造园变迁史》作者:针之谷钟吉 02.《造园史纲》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05.《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0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技出版社 B、理论类 01.《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 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中国建工出版社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作者:曹礼昆 12.《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作者:托伯特哈姆林中国建工出版社

园林赏析论文

摘要:由于中两方园林艺术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从整体来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和风格差别鲜明。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剖析其异同,力图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古典园林;宗教;差异 园林的起源来自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同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1],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它们之间风格的异同。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2]。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园冶读后感1000字

园冶读后感1000字 《园冶》中不仅仅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思考的造园手法,还有他的思想和灵魂在这本书中,他把他对自然的挚爱融入书中,对后人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的启示,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园冶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园冶读后感1000字 读完这本书后,被作者的精神所感动,处在战乱时代怀才不遇,但是他的人生我感觉还是蛮精彩的,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写下这本著作。对后世 * 很深远,作为一名初涉入到景观专业的我帮助还 是特别的大的,我个人认为计成是一个优雅的造园家,他的文学修养以及艺术修养都很高,他有他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清新脱俗的人物个性。这本书是文言文读起来是有些困难但结合着翻译文来读就很上口了,文章中的句子很优美,书写的不枯燥,读着读着就能自己也开始顺着作者的思想开始想象这个场景会是什么样的。 《园冶》中不仅仅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思考的造园手法,还有他的思想和灵魂在这本书中,他把他对自然的挚爱融入书中,对后人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的启示,现代人生活速度很快而忽视了园居生活的乐趣。这本书全面的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合性的著作,分别从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配有图片加以系统阐述还有作者工作经验以及一些铺装栏杆门窗的设计样式。无论对我国造

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书中的兴造论是全书的总纲,提出了营园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也就是说造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的工匠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主持造园的人 与工人的区别在于他是有心窍之人,对基地有所规划,会把建筑体形与庭院组合的恰到好处,对我的启示就是既不能拘泥于型制只顾得体,也非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造园不能死板,只要合宜就自然相称而雅致,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说中又提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也要做到造景要适应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们在创造山水环境时要给人一种天造地设的感觉,建筑要从属于山水环境。作者在相地中说道要想如陶渊明乘轿子一样游山玩水远观山川之体势,何不效仿谢灵运穿着木屐登山陡壑,近赏山林之形质,这点体现了作者亲近自然思想,这也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正是我们所要改变的地方。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作者通过自己的笔为我们所描绘的场所是我所向往的,构建的园林不论是在偏僻处,还是喧闹的城市地都把山水画的意境融入其中,既能闹处寻幽,何必去舍近求远,随兴可以携

_园冶_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张大鹏

70 晚明杰出造园家计成所撰的《园冶》是中国古代的造园理论经典,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更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集大成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吴良镛院士曾明确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宝藏[2]。当风景园林学进入一级学科的高端发展平台后,有必要深入研究造园名著《园冶》,使《园冶》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风景园林事业。鉴于此,本文回顾了《园冶》的研究历程,梳理其研究成果,归纳主要学术观点,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1 《园冶》研究成果概况综述 经统计,自1923年—2012年8月,近90年来,国内外共有17本研究《园冶》的书籍出版。以“园冶”“计成”“巧于因借”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年)、CiNii数据库和SSCI、A&HCI-ISI引文数据库检索到的1923年— 《园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Research on Yuan Ye 摘 要:《园冶》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在主要搜索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近代以来,《园冶》研究文献包括17本著作和155篇论文。首先梳理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出《园冶》研究历经起步奠基、渐进发展和纵深发展3个阶段;继而从《园冶》注释及商榷、园林美学、造园理论、技艺和实践以及《园冶》文化等方面归纳主要学术观点,理清《园冶》研究发展脉络,洞悉研究态势;最后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明确《园冶》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园冶》;研究进程;主要成果;展望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1-0070-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11-21; 修回日期:2012-12-13 Abstract: Yuan Ye is the world's most ancient monograph abou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rich meaning and full of value for research. The author made a search in major search websites and journals database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17 works and 155 papers in Yuan Ye academic research area since modern times. Firstly,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d Yuan Ye research has gone through 3 stages which are initial and founding stag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stage and deepening development stage. Then, from the aspects of comments and discussion, garden aesthetics, theory, skill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Yuan Ye and so on, the author concluded main academic viewpoints, clarifie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Yuan Ye research and thoroughly understoo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end,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nt research, this paper made a prospect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reat time significance of Yuan Y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uan Ye ; research process; main achievement; prospect 张大鹏 / ZHANG Da-peng 张 薇 * / ZHANG Wei 2012年8月间的论文共计155 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硕博论文。 1.1 《园冶》著作类成果统计 国内外共出版了17本《园冶》研究的著作,大体分为译注、普识和论述三大类①(表1)。1.2 《园冶》研究论文类成果统计 《园冶》研究论文的作者国别或地区分别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表2)。 2 《园冶》研究发展历程 根据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将《园冶》研究发展历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奠基(1923—1981年)、渐进发展(1982—2003年)和纵深发展(2004—2012年)。2.1 起步奠基 1921年,陈植在日本留学期间始见《园冶》,1923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 zhang3157@https://www.doczj.com/doc/864451863.html, ① 译注类是指对《园冶》注释、释义、翻译等的专著;普识类是指主要采用图片、手绘插图等形式进行图释解说的专著;论述类是指对《园冶》展开深入论述的专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