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借东风巧融合实现战略对接_全力推_省略_市中东西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与对策_中共石

借东风巧融合实现战略对接_全力推_省略_市中东西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与对策_中共石

借东风巧融合实现战略对接

2011年5月18日,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如期举办,这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环首都、环渤海区域举办的一次国际经贸盛会。在“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抢抓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及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这三大战略机遇期,明确了“四个一”(“一圈”“一带”

“一区”“一批”)战略重点。“一圈”,即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一带”,即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一区”,即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一批”,即培育一批主营收入超千亿元的重点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环抱京津、毗邻渤海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升级,接受京津辐射、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和国内南资北移的功能将进一步凸显。

课题组认为,国家把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对全国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前,需要京津冀三地紧密携手,解决面临的诸多挑战,加强京津冀之间的合作。我市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互动战略具有前瞻性,但如何对接河北、借力京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河北经济走向呈现新特点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三大战略惠及河北的同时,河北提出的“四个一”战略,一改以往偏重各城市自我封闭发展的思维路径,构筑了崭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课题组研究认为,在此多重利好映射下,河北经济走向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特点一:顶层设计凸显河北地位

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将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如果说之前的京津冀合作只是三地之间的互动,那么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预示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三地产业布局,京津冀将真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其合作深度及成效也不再是三地事宜,而是关系国家的长久发展。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京津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实现的两大最主要指标———人口总量和人均GDP ,已分别在2010年2009年被突破,首都的溢出效应渐次显现。

特点二:河北战略主打区域发展

在国家三大战略惠及河北的同时,河北乘势而上,明确提出了“四个一”发展战略,由过去以大城市为重点各自竞相发展上升到分区整体崛起,战略重点的调整摒弃了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利益冲动,减少了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弊病,开始走向以产业集聚为支撑的错位竞争、多轮驱动的良性发展轨道。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紧密围绕首都发展生态经济,沿海经济隆起带充分利用区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

[摘要]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和环京津重要城市,抢抓机遇,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对于加速推进我市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进程意义重大。

本文从分析河北省发展战略走向入手,提出了当前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京津冀一体化大视角出发,提出了石家庄市对接河北、融入京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1)08-0044-04

2011年8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Aug .2011第13卷第8期

ZHONGGONG SHIJIAZHUANG SHIWEI DANGXIAO XUEBAO

Vo.13No.8

【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全力推进石家庄市中东西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与对策

位优势发展蓝海经济,以省会为中心的冀中南经济区着力打造京津冀经济圈的第三增长极。

特点三:廊坊经洽会定位产业布局

“5.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签约重大项目40个,吸资总量达700余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3个,协议利用外资15.07亿美元;内资项目27个,协议引进域外资金615.3亿元。探究此次落户河北的项目特点,围绕京津的多是文化休闲、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园、养生园等项目;沿海经济隆起带多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项目;冀中南经济区则涉及生物制剂、城市综合体、纺织、服装、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等项目。

鉴于河北经济走向发生了战略性调整,课题组建议,我市应立足冀中南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客观定位,强力推进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战略,根据所在区域现有优势产业和未来主导产业,以打造千亿元以上的产业聚集区为重点,主动融入京津产业调整,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真正成长为京津冀第三增长极。

二、石家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课题组认为,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双重任务,必须站位高远,从河北经济新走向透视我市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

机遇一:京津的外溢效应渐次显现,我市要主动融入,借力京津。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可知,最初城市发展都以自身利益为主,尤其处于“强核”阶段的北京,其对周边的虹吸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的发展日益受到水土资源和能源的制约,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发展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在更大范围内重新定位产业布局。只发展自身最具优势的产业,同时有序退出其他产业,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外溢”阶段。我市作为距离京津最近的省会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将对京津产业转移产生较大的引力。必须结合自身优势产业主动对接,才能借力京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机遇二:京津冀一体化渐入佳境,国家战略给力我市发展。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淡薄,产业同构、无序竞争问题突出。这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一体化上升

为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三地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及定位,以多轮驱动、错位发展赢得共同成长。我市要抓住区域一体化中的政策一体化这一关键阶段,主动搭建和对接吸引京津各种优质资源要素的政策平台,畅通多元化沟通渠道,实现优势互补跨越发展。

机遇三:冀中南经济区宏图展现,以城市群力量铸就中心城市辉煌。冀中南经济区的提出,显示出河北经济战略在突破行政束缚、整合城市资源、实现块状崛起的气魄和决心。其实,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已经演进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撑点。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中心城市无疑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决定因素。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其独具的政治、经济和区位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冀中南经济区的龙头老大,尤其近年来,随着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的强力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迅速增强,中心城市的产业定位日益明朗。

机遇四:同城化效应逐步显现,要素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依托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运营,将形成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和环省会“两小时交通圈”。尤其今年将要通车运行的京石高铁,使石家庄机场与北京的距离缩短到一小时车程以内,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第二机场”。密集、便捷的高铁、高速交通网,把我市与京津、与环渤海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同城化效应逐步显现的同时,我市的要素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土地综合成本、普通劳动力成本较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实验室造就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独具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将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汇集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这对我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深远。

课题组研究认为,虽机遇已现,然挑战犹存。

挑战一:省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冀中南经济区还名不符实。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完成较好,但省会经济发展现状是:前有“标兵”——

—唐山,后有“追兵”——

—邯郸、保定。数据显示,1-2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部工业用电量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4个

百分点,居全省末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仅在全省居后,即使在冀中南四市中,也未拉开差距,邯郸的紧追不舍,给我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良机,强力推进中东西战略,真正发挥省会作用。

挑战二:聚集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借力京津尚需给力。我市虽毗邻京津、环望渤海,区位优势独特,但正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京津多年的虹吸效应,使得我市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向往京津的投资商更是对石家庄“视而不见”、直接投入京津的怀抱。目前,京津的外溢效应日渐凸显,我市适时狠抓发展环境优化,打造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为借力京津锻造城市魅力。

挑战三:产业布局散小乱,园区建设滞后。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截至目前,全市24个工业聚集区中,只有10个通过了省有关部门联审,有近60%的园区水、电、气、热、讯等配套设施不健全。“产业进园区”是发挥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及创新科技的不二选择,园区建设的滞后等于没有栽下诱人的“梧桐树”,“土凤凰”无枝可依,只能展翅高飞,更别说引来“金凤凰”了。

课题组认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承接者,石家庄应该做好一体化发展、错位发展、借势发展,在发展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延伸首都的产业链条,使我市借势头、借条件、借产业链发展自己,把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变成推动石家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借东风、巧融合、实现战略对接

我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中东西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实施“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的分区发展战略,为省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描绘了一幅既尊重科学、又振奋人心的美好蓝图。课题组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实质上是河北能否快速融入京津,并求得共同发展的问题,核心是实现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产业链的有效链接。

(一)中部:借力我省“一圈”战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中部包括主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和藁城、鹿泉、栾城三个组团城市,是整个石家庄的核心区域,在借力京津、“领跑”全市经济发展中肩负重任。

1、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做强城市经济。要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依托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等区域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上百亿甚至千亿元的产业聚集区,以产业大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大力发展应用软件与软件服务外包,实现与京津的快速对接。我市软件业人力成本约为北京的50%,具备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由人力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梯度转移的优势。石家庄应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服务外包价值链,主动承接京津金融、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创意、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产业。

3、尽早布局市场前景远大的产业链,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一是物联网产业。我国企业要在世界舞台上改变追赶者的位置,物联网的机遇不容错失。物联网被称为未来3到5年全球最具爆发力的技术革命,被IT巨头们看作是未来的“决战之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我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工作,将于2012年一季度全面展开,2013年底完成成网工作。据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二是北斗导航产业,未来三年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目前,我国导航产业95%以上被美国GPS系统垄断,并且GPS产业上游基础领域也被国外厂商掌控。基于导航系统对国防和民用产业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促进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并且要求“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北斗产业的发展主要为三个层次:国防、民用行业应用以及大众消费应用。国防以及通信、电力、金融、海洋渔业等民用重要行业将是近期发展重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预计在2015年增长至2500亿,2020年增长至4000亿。未来三年,我国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将进入密集发射期,将带动卫星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北斗导航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市场前景

十分广阔。

课题组建议:政府应尽早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划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物联网和卫星导航产业;提前布局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链,利用园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条件,谋划石家庄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和物联网基地建设,发挥中电科技集团13所、54所的创新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抢占高端产业的制高点,分享超额利润。

(二)东部:借力我省“一批”“一圈”战略,打造京津冀特色产业聚集区

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产业链的有效链接。石家庄东部九县(市)地处平原,不仅环境容量相对较大,而且交通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因此,东部可以借力河北“一批”“一圈”战略,主攻大工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

课题组认为:东部建高端产业区并不现实,而是应充分考虑京津现在正在转移的产业特点,一是产业发展与京津冀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二是探索建立低成本、有特色的聚集区。

课题组建议:东部应围绕特色产业园区——

—家居产业园区的聚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国现在是世界家具第一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家具产业大国。家居产业相对于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容易进入,适合民营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发展,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就业问题。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家居产业受到很大挫折,我们当以此为契机,创新招商策略,加快招商步伐,争取沿海家居产业向内地转移,让家居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带动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家居产业园区以家具交易为龙头,与家具相关的培训、研发、设计、制造、仓储相配套,按照规划,将有大量的家居、商贸、物流、制造企业在这里聚集。随着我市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家具消费市场只要办出特色、提高知名度,就会吸引京津的消费者到这里集中购买,这个消费将远远高于我们的GDP增长速度。因此,在我市建立家居产业园区很有发展前景。

课题组认为:考虑京津冀的消费需求,东部还应重视有机农业和特色畜牧业。随着京津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粮食、有机食品需求迅速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业生态产品将成为未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有机农业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上有机蔬菜的价格是一般蔬菜价格的3至5倍,有机粮食价格是一般粮食价格的1至3倍。

课题组建议:石家庄东部平原耕地较多,距离京津很近,应瞄准京津冀“菜篮子”

“米袋子”,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抢滩”京津大市场。目前,我市已有“赵县雪花梨”“晋州巨峰葡萄”“赞皇大枣”“平山绵核桃”“行唐红薯”等地理标志性品牌商标。如果将这些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扩大知名度,占领京津及全国大市场,将大有可为。

(三)西部:借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发展高端旅游和绿色产业,打造京津休闲生态产业带

课题组认为:京津冀旅游业发展应整合各地旅游资源,突出各地特色优势,全局规划、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以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北京应突出政治、历史旅游,天津应突出特色、民俗旅游,石家庄应突出自然风光旅游。我市西部五县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因此,以大西柏坡综合开发为引领,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要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

西部重点利用障石岩、天桂山、沕沕水、驼梁、苍岩山等风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建设一批生态有机农园、休闲农庄、山地滑雪场、避暑山庄等设施,形成涵盖山水游、运动、农家乐、生态农业等多种形态的旅游休闲景区。依托地区内山林、温泉、水库、乡村田园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乡村度假等多种新兴业态。结合本地生态环境好、空气好以及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特点,重点发展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健康服务产业板块。

总之,京津冀一体化,石家庄要借力河北,融入京津,最终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助力,通过交通建设、电信互联、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旅游带动等全方位的合作,才能逐步见效。

课题负责人:李玉华

课题组成员:赵冰琴姚清波

责任编辑:籍雪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