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王梦龙

【提要】高考,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到底是什么关系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本文力求从课程标准的角度,阐明这几者的关系。并结合课程高考背景,简单论述了高考与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以及学校选用教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课标教材高考大纲教学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时,历年高考都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在众多议论声中,时常有谈论到高考命题是否应该根据教材来进行命题。鉴于这种观点,结合从教以来的教和学经验浅析了教材和高考的关系,简要论述了高考与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及学校选用教材之间的关系。

一、课标与大纲在高考命题中的作用

1、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课标的基本特征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可拟出课标体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所必需的文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次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在体现语文文化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再次在课标的要求上,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达到结果性目标,而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的目标、体验性的目标,以期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形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标承载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上述这三方面基本特征从理论的高度确定了每年高考的测量目标;选择试题背景材料时应以课标为基点,及试题背景材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相联系。因此,课标的性质、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课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大纲的基本依据,不论怎么命高考题,始终离不开课标。

3、大纲指引高考命题的进本方向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与考生联系的重要渠道。课标不能代替大纲,具体原因有:①课标规定的一些培养目标是不可测的,即使是可测目标,因为受到纸笔考试形式所限,也不一定是可测的。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规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而高考只能测量前两者的部分目标,后者目标几乎无法测量,大纲因明确了高考具体考试范围而作用突显。

②高考命题的质量标准要求高考的每一个测量目标,都必须依托相应的行为特征目标,高考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来判断考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而课标并未规定明确的行为特征目标,如果没有行为特征目标作为考量,那么就是一个低度的考试。

③高考还对考试时间、分值、难度要求作出规定。而由于课标内容的局限性以至要通过大纲来传递这些信息。

④由于受考试的时间、空间和载体所限,高考只能是抽样考试,它只能考察课标所规定内容的子集,而不能考察所有内容。

二、课标对教材、教学、高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教材怎么编写都应该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高考既是高效选拔新生的常模参照考试,同时也作为评测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的手段的考试,同时也作为评测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的手段之

一,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以课标为依据,贯彻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课标对教材、教学、高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的主线,也是教材、教学和高考的灵魂。但是课标的内容毕竟是存在不完整性。课标对某方面某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及考试评价的基本标准和基本素质,教材编制、教材设计必须遵守课标确定的目标和内容的标准,无论各种版本的教材如何编制,都必须满足课标标准要求。因此,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只能是统一的课标,而不是具体的何种教材。

三、从高考看我省的高中语文教材与考纲和课标的关系

建议教材应成为高考试卷中基本题的源头,即考察“双基”的题目的同时注重教材在命题中的作用,就以20XX年我省高考语文为例,我觉得在这点上做的相当到位,选择填空题除了最后两题,都是考察“双基”,这些题目的命题兼顾不同版本的教材,它以引用课本的诗词、知识点为源头编制试题,但却不是课本的原题;它对各种版本教材中有“思维价值”的公共试题、习题进行串、并联、综合与拓展,而非单独选择某一处教材独有的题目进行改编。

四、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1、当前,某些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严重偏离课标的要求,因此,为了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

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大纲,细心研读考试变化的内容和要求,及时调整自己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要求原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再“钻研课标,吃透课标”。

2、变“新教材”为“用教材”

由于我国以往都采取全国统一教材的教学模式,使得广大师生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且把教材看成绝对真理,对教材较少提出疑问,即使教材编写不合理或习题不符合当地学情,教师也按部就班,其结果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考试效果不佳。事实上,教材的编制是对课标的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编写体例,以不同的方式、内容进行编排及图表选择,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教师应按照课标的要求来教学,而不是按教材要求灵活处理,真正做到变“新教材”到“变教材”。

总之,只有将高考按课标、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才能让使用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学生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让严格按照课表要求教学的学校学生受益,使高考与教学更加和谐,课改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