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第21卷第1期2008年2月污染防治技术POLLUT I ON CONTRO L TEC HNOLOGY V o.l 21,N o .1

Feb.,2008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陈 华, 卞志浩, 杜锁军

(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 要:分析了传统环境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论述了面向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出发点、价值观;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想,包括评价原则、对象、要素、指标、程序、内容及方法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中图分类号:X 827;X82013 文献标识码:A

Environ m ental I m pact A ssess m ent of U rban T ransportati on w ith

V ie wpoi nt of Susta i nable D evel op m ent

CHEN H ua , B IAN Zh-i hao , DU Suo -j u n

(Zhangjiagang E nviron m entalM onitoring S tation ,Zhangjiagang,J iangsu 215600,Ch i n a)

Abstrac t :The li m itations of trad iti ona l assess m ent m et hod a re ana l y zed at first i n th i s paper .T hen ,t he starti ng po i nts and t he va l ue v i ewpo i nt o f u rban transpo rtati on env iron m 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t o rienting susta i nable deve l op m ent a re d iscussed .F i na ll y ,the basic conce i v ing f o r the assess m ent syste m of urban transpo rtati on env i ron m enta l i m pact or i enti ng s usta i nab l e deve lop m ent i s put for w ard ,i nclud i ng the pr i nciples ,ob j ects ,essenti a ls ,i ndex es ,sequence ,content and m ethod ,e tc .

K ey word s :env ironm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t ;sustainable deve l op m ent ;urban transportation

收稿日期:2007-09-03

作者简介:陈 华(1967)),女,江苏张家港市人,助理工程师,大专,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引 言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质量,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已将城市环境影响评估和改善对策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并制订了相应的法规,如日本的公害措施基本法和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近年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由城市交通发展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交通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加紧中国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尤为迫切。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完整的体系

[1,2]

。因此,拟在分析总结传统交通环境影

响评价模式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城市交通的具体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作系统的探索和论述。

1 传统评价模式的特点与缺陷

传统的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狭义的评价方法,是对大气噪声振动等有限的和狭义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价,而不是从包括社会生态在内的广义的环境角度进行的。是从各个侧面去评价环境因素的某一客观属性,而不是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作出评价。从着眼点上看,传统评价模式是一种人本位的评价,大气噪声振动等的评价均以人是否受到不利影响为最终判别标准,而没有考虑交通污染对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历史观上看,传统评价模式是静态的,它未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交通环境的影响,而交通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波及当代人的生存和生活,而且很可能危及到未来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传统评价模式更多地得到一种近期的而缺乏远见的结果。从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看,传统评价模式是以污染物

的浓度和交通噪声强度的观测、预测和评价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它主要以流体力学扩散学和声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准确地描述污染的参数值。而没有从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全盘考虑,因此也就很难对评价结果的社会经济意义和文化生态意义作出深入的剖析和说明[3,4]。

由于上述特点,传统评价模式的降污措施只能是被动的对策,如在干道两侧设置隔音设施,预报道路上的废气浓度等。

2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观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O),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向联合国提出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0的报告。其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3,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道路交通规划,首先要树立对城市交通发展全面的需求观、正确的目的观和科学的资源观。

2.1全面的需求观

包括两个方面: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必须高效、安全、舒适,不可以牺牲出行的质来满足出行的量;在满足个人出行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出行需求,也不损害自己和他人及未来人的生存需要与生活质量。

2.2正确的目的观

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经济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人们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整体提升,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改善道路交通不仅仅意味着道路拓宽或道路网络容量增大,更要看到它对城市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真正的和最终的影响与贡献。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来说,绝大部分大中城市都有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估价的,不能以牺牲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片面地、目光短浅地追求发展[3,6]。

2.3科学的资源观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需要开发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包括恒定的自然资源与有限的自然资源。恒定的自然资源如水、空气等;有限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动植物、各种矿物能源等。中国大城市都是高密度集中性布置的,用地十分紧张,很难适应高度小汽车化的交通模式。长期以来,人们不重视有限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认为恒定的自然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事实已经证明,交通运输污染,使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4]。

基于上述价值观念,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把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综合考虑。而且现状环境质量不完全是当前决策与行为的结果,它与以前的规划决策行为直接相关。同样,今天的决策与行为不仅对当前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会波及到以后的环境质量。因此,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应从长远影响与后果出发,站到历史的高度来研究事物。

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构想

3.1评价原则

3.1.1积极性原则在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从规划设计、决策、建设、运营、使用、管理等,都要考虑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不是环境影响说明,而应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用以指导规划、设计和决策,以满足环境要求,才能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2定性定量结合原则许多环境影响可以量化,如绕行道路可引导交通远离人口中心,减少噪声和废气污染影响,可以用量化指标评价它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可以量化,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历史古迹的影响等,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仅仅量化那些可以测得的,然后应用一个总体调整因数来包罗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

3.1.3公正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具有公正性、中立性和客观性,从而能够在共同信息的基础上来讨论项目。

3.1.4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国家的地域和区域,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各不相同。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范围很广,但在研究和决策时,并不需要考虑所有因素,应根据具体区域或地域的具体特征、相关程度或敏感性,选择有限的几个因素。

3.1.5公众参与原则城市交通环境对公众的出行、居住等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应反映公众的意向与利益。例如,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提倡各有关单位和广大公众自始至终参与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与其他工程项目一起构成的综合影响。并且,NEP A法案所采用的方法中,强调了公众参与评判的作用[4,5]。

3.2评价对象

城市发展至今,人们已不仅满足于宽阔的道路,而更多地是追求道路的质量。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居住区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工作购物等出行的方便性,更希望居住的环境清洁安静。无论是宏观层次上的交通战略与政策制定,还是中观层次上的网络系统分析和微观层次上的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乃至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拟订,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作者认为,需要进行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或项目),为交通战略与政策、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等。

3.3评价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应研究狭义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应把社会、文化、生态、市民等作为统一范畴,而且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

3.3.1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绿化和水质等。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土地,相应的对其范围内的土地物理与生态特性构成影响,包括破坏的绿地与树木等。当道路设施经过水体时,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水的质量、水体动植物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6]。

3.3.2自然环境城市交通对自然环境(狭义)的影响,包括大气、噪声振动等。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有些城市中,机动车排污量甚至已占整个污染源的90%。交通噪声与振动已是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和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突出问题。

3.3.3社会环境城市交通对社会环境影响,包括社区、传统中心区的活力、社会公平、地区发展等。社会影响中的一个主要应考虑因素便是人,包括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运行对人的影响。主要涉及对道路使用者、道路沿线的居民生理上的损害和心理上的干扰,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运行引起的社区分割、传统的改变、生活氛围与质量的变化等。

3.3.4文化与景观城市交通对文化的影响,包括历史遗迹、人文背景等。城市交通对景观影响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各个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定位,特别对诸如南京这样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应更好地结合交通运输与历史遗迹、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既要促进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又不妨碍历史的遗存、景观的特色与总体风貌。3.4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取

3.4.1自然环境影响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指标。常用指标有车辆排放超标率,可分为总污染物超标率与单项污染物超标率;污染物排放量,指某区域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t/a);污染物排放分担率,为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源的废气排放占废气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气态污染物或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含量(mg/m3),有日平均浓度、一次浓度值等。噪声污染指标有累积分布声级(包括L10、L50、L90)、等效连续声级(L eq)、噪声污染指数(L np)、交通噪声指数(TN I)等。

3.4.2生态环境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冲击和影响最大的是城市绿地系统。因此生态环境影响可通过下列指标来衡量:干道绿化率;道路建设造成绿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人均绿地指标等的指标变化。

3.4.3景观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影响,可采用综合指标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

3.4.4社会文化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包括历史遗产、人文背景、传统价值等,可以定性评价,也可以量化评价。城市交通对社会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公众出行与居住环境影响衡量指标。临街居民居住满意度:通过公众意向调查可得出,在一定距离内,特定道路临街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人数与临街居住居民总人数的百分比,或特定道路临街居民对居住环境不满意人数与临街居住居民总人数的百分比。出行满意度:通过公众意向调查而得出的市民在道路上行驶的方便舒适程度。健康影响度:对临街工作或居住的人群作专门的疾病调查,重点为呼吸道疾病及儿童血液含铅量而得出的道路交通对人的健康影响程度。公共交通安全度:通过公众意向调查而得出人们在道路上的主观安全感受程度。

3.5评价程序与内容

3.5.1城市交通行为概述城市交通政策、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等,有关交通行为的时限内容、范围等方面的简述。

3.5.2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现状分析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诸方面,进行调查及必要的分析。

3.5.3城市交通环境影响因素的确定通过对城市交通环境现状的了解及分析,把握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发展与要求,选取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

并表明各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要度,从而决定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度。

3.5.4城市交通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可以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分析,或两者相结合。根据城市交通行为,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路线走向、长度、路宽、车道数等重要设计参数,结合城市用地功能划分、城市性质等,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及分析。

3.5.5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治理对策

提出合理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治理措施,验证其效果,估算其费用。

3.5.6方案的评价与选取概述与总结城市交通行为的环境影响,并在相应的环境影响对策与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以城市交通行为环境影响分析为基础,立足于高起点,纵观全局,以长远的眼光,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城市交通行为方案进行选取。

3.6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可包括定性方法,如专家调查法;定量方法,如价值分析法、单纯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民意测评法。目前,对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就方法本身而言,研究比较成熟,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等,尚须进一步研究。4结论

中国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开展,目前未形成完整的规范和实施细则。因此要针对城市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分析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治理对策等,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Yang T ao,Yang X i nm iao.Fuzzy C o m preh ens i ve A ssess m en t,

Fuzz y C l u steri ng Anal ysis and Its App li cati on for Urban Traffic-

environm ent Quality E valuati on[J].Transportati on Researc h,

1998,3(1):51-57.

[2]世界银行碧水蓝天编写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

环境[R].云萍,祁忠.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7.

[3]吴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研

究[D].南京:东南大学,1999.

[4]胡瑞娟.交通运输业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天津:

南开大学,1997.

[5]叶文虎,栾胜基.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J].世界

环境,1996(1):25-29.

[6]陈雨人.道路规划和道路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D].上

海:同济大学,1996.

(上接第10页)

低,所以在冷凝液中较高氨氮浓度的存在,造成营养比例严重失调,抑制生化作用。MBB R工艺独特的工艺原理恰恰在处理氨氮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效果,M BBR中生物膜主要固着在填料上,污泥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无关,硝化菌、亚硝化菌等生长世代时间较长,从而增强了脱氮能力。脱氮过程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完成。MBB R可以实现硝化菌与反硝化菌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生长,从而优化了两种菌群的生长条件。所以M BBR用于生物脱氮有较好的效果,利用MBB R技术处理蒸发后的冷凝液效果非常好。

在建设投资方面,这种工艺组合的核心设备就是负压蒸发器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不需要太多其他附属设备,设备投资低,占地面积小,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建设,工程费用也很低。设备简单、工艺管理方便,并且有焚烧厂的余热可以利用,运行成本较低,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优势明显。5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负压蒸发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来处理垃圾沥滤液,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技术组合,不但具有工艺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结构紧凑、占地少的优点,而且解决了其他组合处理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管理方便,使管理、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它的研究成功,对于垃圾沥滤液的处理研究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岳东北,刘建国,聂永丰,等.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

术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6):59-62.

[2]兰建伟,颜学宏,曾贤桂.垃圾焚烧厂中沥滤液的处理[J].

工程设计与建设,2004,36(5):39-42.

[3]许玉东,聂永丰,岳东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

艺[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1):68-72. [4]季民.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47-53.

[5]张兴文,孟志国,杨凤林.气浮-M BBR工艺处理水产品生产

废水[J].给水排水,2005,31(8):62-64.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复习进程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年 6 月 21日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交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政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规划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面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产生的问题如:

1 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1) 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1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系统则是其循环系统。 2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的规模、 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3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 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4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 走廊。 (2)城镇的概念? 镇和城市是城镇型居民点,统称城镇。实际上,世界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城镇的定义标准。但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具体地说: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集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 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般还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以及相对于 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3)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 人口、产业、功能(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4)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影响。 1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反应。 2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 3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4 工业化使城市布局产生变化;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5 )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如何处理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1 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必须作为一个规划整体来考虑。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的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土地的开发利用及交通的建设都要符合生态和景观的要求;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3 生态先行原则;要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 规划先行原则;先规划后开发建设; 5 立体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6 整体原则;二者的协调规划要考虑城市土地的整体利用,维护和保障城市的整体 利益和公众利益 (6 ) 城市发展的动力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发展动力:规模效应(聚集效应)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冯克鑫 学号:2008301610112 班级:测绘八班 摘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策 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城市交通却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的交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的严重问题,然而城市交通在城市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相比,城市交通部门起着关键性的枢纽作用,所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拥堵。在大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是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交通堵塞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道路堵塞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设施设计不合理,交通方式不够配套等因素造成。 2.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由于我国城市车多路少,加上我国交通管理手段落后,道路状况差,以及驾驶员的素质问题,导致我国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3. 土地占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交通过度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最贪婪的用户。 4. 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运输业在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中日益增加,不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决定了其运输系统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格局,我国交通能源也大体如此,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的噪声污染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来自交通;在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中,来自交通的废气排放占很大比重;流动污染源高度分散,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噪声等的传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5. 城市景观破坏与空间布局不合理。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占用在市区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视觉破坏,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恶化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空间布局没有和城市的交通做到很好的融合,特别是解决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没有联系起来考虑,以至于布局的不合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不小。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枢纽,然而诸多的城市交通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已显的尤为重要。所谓城市交通可持续,实际上就是使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或者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它首先指城市交通发展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即交通发展应满足当代居民和后代居民的需求达到现在和未来人的利用的统一;其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与城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再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结构上的系统性,即包括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和财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人为本的交通设计和发展;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达到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性化管理系统 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必须把城市交通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做到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要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就必须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概念的新的设施修建和管理体系,并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量化熔入到工程技术的具体规范中去。为此,本文提出了弱持续、中持续和强持续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文中从宏观和微观及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对本市的交通设施和管理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针对本市的状况,本文认为应采用持续或强持续的设施修建战略。而在交通管理方面,根据本市现状,本文建议了“采用高新技术、实施有限畅通”的原则。为了使交通设施建设能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下列问题应予优先解决:(1)调整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建立快速地面交通系统;(2)研究设施设计标准和技术政策,提高设施建造水平;(3)采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实施“有限通畅”计划;(4)制订明确、一贯的交通政策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计划。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对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按其内涵可以归纳为: (1)鼓励经济增长,增加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2)在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基础上,注重质量上的改善; (3)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4)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鼓励经济增长,而且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就是要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减小因经济的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发展缓慢,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其差距很大,如表1 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过于集中的投资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地太多,影响交通,造成居民心情烦躁,体现了发展上不具有的继承性和平稳性;二是过于集中的投资,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严重不足,抢进度,赶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差,隐性问题多,工程的使用寿命短,维修资金急剧增加。影响了新设施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

对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对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以昆明市为例 班级:交通运输091 姓名:吴伟学号:200910601139 城市从诞生到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更加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1 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城市区位、城市布局和城市土地使用性质这三个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则表现为如何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考虑交通的作用,以支持和促进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职能、功能布局和产业上协调重要区域交通设施的战略性控制与引导。比如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使城市布局紧凑。公共交通线路站式布局及与步行交通的大量联系,决定了城市高密度带状、簇状的布局形态。 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以企及的。以昆明市旅游业为例,由于交通运输的改善,促进了昆明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海内外来昆明旅游总人数355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海外旅游者86.06万人次,增长10.6%,国内旅游者3471.29万人次,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28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交通对土地价值也有影响,最显着的是轨道交通。由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直接附着在沿线的土地上,从而使土地价值提升[1]。以昆明为例,地铁线的开通,将使其沿线物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掘金机遇。据了解,地铁线的楼盘,因距离不同,房价升值空间也不一样。业界普遍认为,同样品质的楼盘,有地铁的便利与没有地铁的便利因素,楼价相差可

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以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申报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盖章)编制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设计范围内道路均为新建道路,本次设计主要控制点:相交道路标高、地块平整后的标高。 图1 项目平纵断面图 4、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2.5m(人行道)+1.5m(树池)+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20m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交通_试卷76分答案 (2)

1、城市扩张会导致人地矛盾() 正确 错误 2、城市发展应该“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正确 错误 3、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4、城市高强度向外扩展,强度很高、密度不低() 正确 错误 5、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先于于城市扩展() 正确 错误 6、目前世界城市人口还不到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正确 错误 7、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 错误 8、交通的本源是实现人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

正确 错误 9、城市蔓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 正确 错误 10、城市规划与交通要从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11、城市空间变大的同时应拉大人们出行的距离() 正确 错误 12、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正确 错误 13、我国城市化扩展速度全球领先。() 正确 错误 14、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增加道路宽度,以便利更多车辆通行。() 正确 错误

15、机动车通行环境越好,城市交通就越先进。() 正确 错误 16、我国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汽车进入家庭的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正确 错误 17、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 正确 错误 18、长期以来,城市交通对于城市规划是配合关系。 正确 错误 19、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是一种落后的模式。() 正确 错误 20、今后城市发展要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优先。() 正确 错误 21、全球城市化已经完成,农村人口不再减少() 正确 错误

22、日本东京是以机动车公路交通驱动城市中心布局的() 正确 错误 23、城市发展模式应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 正确 错误 24、理想状态是城市居民由被迫出行到选择出行() 正确 错误 25、轨道交通是中国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26、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正确 错误 27、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当由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 正确 错误 28、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承载起市内人口的出行() 正确 错误 29、目前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实现了居住和就业的就近结合()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从诞生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交通的分类 城市交通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交通影响城市产业布局 交通条件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在交通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交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 摘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规划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下的城市交通政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综合网络骨架布局、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focused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target and level,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polic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mo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keleton, cit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pporting meas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raffic planning.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traffic; plan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交通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交通需求与供给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交通与环境鲜题。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精编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建中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1.概述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视严峻的问题和复杂的挑战,进而探索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2.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 首先值得探讨的是城市和交通的关系问题。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体,交通就好比支撑人体活动的血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壹旦选择了占主导的交通方式,城市形态也就随之确定。城市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城市扩展是壹种必然的趋势和长期发展过程。世界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自内向外和由小到大可分为15公里、30公里、50公里、70公里为半径的4个圈层,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而言,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壹是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总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46.6%,这相当于每年有壹个北京市全市人口的总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

7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交通客运量的快速上涨。2009年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超过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壹倍多。近10年年均增长达9%,已经接近于GDP增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带来我国城镇居民出行距离的加大。预计2015年全国居民日均出行总量达到55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8%。 总体见来,和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低收入群体多、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大、需求层次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是快速机动化。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机动化迅速发展。由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日趋普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5%-20%,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60%之上,北京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也只有36%(2009年底)。私人汽车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10年年均增长14.2%,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7%。按照目前速度,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能以安全、舒适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交通方式并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准时、机动和直达便捷的服务。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 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生态环境。为维护城市生态循环的正常平稳运行, 需要对该环境投入超量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自给自足” 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由城市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 2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 航空水运文中略) 组成。而城市道路交通包括: 公共汽车、货车、客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两部分。 3 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3. 1 城市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20年来, 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增长了一倍以上。由此引发了机动车和公交道路的快速增长。众所周知, 城市交通系统, 尤其是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2) 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 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 。例如,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 万辆,按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消耗200万t?300万t燃料油。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 而上述能源的90 %需要由外地输入。 3) 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大气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人类的健康。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 4)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 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 dB 。 5) 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 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 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 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3. 2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转运。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 节省了运输时间。 2)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 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3) 影响地区物业开发。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声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物业开发。经研究分析, 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 ,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 8 %?1.26 % ,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建中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1.概述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视严峻的问题与复杂的挑战,进而探索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2.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 首先值得探讨的是城市和交通的关系问题。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体,交通就好比支撑人体活动的血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旦选择了占主导的交通方式,城市形态也就随之确定。城市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城市扩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长期发展过程。世界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自内向外和由小到大可分为15公里、30公里、50公里、70公里为半径的4个圈层,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而言,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一是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总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46.6%,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北京市全市人口的总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预计到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7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交通客运量的快速上涨。2009年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超过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一倍多。近10年年均增长达9%,已经接近于GDP增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带来我国城镇居民出行距离的加大。预计2015年全国居民日均出行总量达到55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8%。 总体看来,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低收入群体多、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大、需求层次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是快速机动化。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机动化迅速发展。由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日趋普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5%-20%,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60%以上,北京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也只有36%(2009年底)。 私人汽车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10年年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项基本国策,城市的交通运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引言 作为20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成果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现代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不仅是一个女n何达到便捷效,提高人流、货流通畅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已越来越成方世界各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1 既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等。交通拥挤破坏了使用汽车的中心目的:便于直接接近人、货物和劳务。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刘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