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22个综合题易考点归纳

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22个综合题易考点归纳

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22个综合题易考点归纳
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22个综合题易考点归纳

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22个综合题易考点归纳

说明:

使用过程中,在任何页面点击左上角的“东奥logo”即可返回目录页。

相关资料:

注会考试资料大全:https://www.doczj.com/doc/843804998.html,/thread-3893696-1-1.html

第二章战略分析 (2)

1、产业五种竞争力 (2)

2、企业的核心能力 (5)

3、SWOT分析 (7)

第三章战略选择 (8)

1、发展战略 (8)

2、并购战略 (12)

3、基本竞争战略的综合分析 (14)

4、钻石模型分析 (15)

第四章战略实施 (18)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18)

2、平衡计分卡的业绩量方法 (21)

第五章风险与管理 (23)

1、进行风险评估 (23)

2、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23)

3、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4)

第六章公司治理 (26)

1、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6)

2、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7)

3、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8)

第七章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30)

1、控制环境 (30)

2、风险评估 (31)

3、控制活动 (32)

4、信息与沟通 (34)

5、监控 (35)

6、内部控制的应用 (36)

7、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53)

第二章战略分析

1、产业五种竞争力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二章战略分析第一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产业五种竞争力

【开篇导读】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理论

1.竞争优势的外生论(产业组织理论)

外生论认为,企业是同质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外部环境和产业结构决定的。

典型代表: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

包括:潜在进入者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替代产品或者替代服务的威胁;本产业现存企业之间的竞争等5种力量。波特认为现有产业组织结构特征或产业吸引力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在产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企业要获取有利的竞争位势就要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主要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波特的产业分析模式认为产业内的企业是同质的,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这常常诱使企业进入一些利润较高但缺乏运作经验或者与主业不相关的产业,导致企业战略上的盲目多元化。

2.竞争优势的内生论(资源基础理论)

内生论则认为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的差异,内生论认为产业对竞争力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只是全部影响的一部分。即使在缺乏吸引力的产业中,只要企业在长期积累中形成了独特的、不可模仿和替代的资源或能力,同样可以取得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所控制的战略性资源。

它以两个假设作为分析前提:(1)企业所拥有的战略资源是异质的(所以某些企业因为拥有其他企业所缺乏的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2)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不能完全流动,所以,异质性得以持续(也就是竞争优势得以持续)。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能力,才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才能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

内生论告诉我们应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而不是从企业外部条件来寻找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它的应用价值在于使管理者把目光集中于企业自身的力量上,帮助管理者识别那些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与能力,并建议他们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制定企业战略和进行决策。

1.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结构性障碍”和“行为性障碍”,即呈现的进入障碍与准备进入者可能遇到的现有在位者的反击,统称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是指那些允许现有企业赚取正的经济利润,却使产业的新进入者无利可图的因素。

①结构性障碍。波特指出存在七种主要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其他优势及政府政策。如果按照贝恩的分类,这七种主要障碍又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以及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当产业规模经济很显著时,处于最小有效规模或者超过最小有效规模经营的老企业对于较小的新进入者就有成本优势,从而构成进入障碍。

2)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一般表现为对资金、专利或专有技术、原材料供应,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资源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如果现有企业控制了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资源,那么它就会受到保护而不被进入者所侵犯。

【相关链接】转换成本是指由于用户转向新的供应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的发生。购买新的辅助设备,重新培训员工,甚至是结束原有购买关系所引起的精神损失,这些都会导致转换成本的产生。例如航空公司的里程累积计划,其目的就在于有意地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

【提示】“学习曲线”(又称“经验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累计生产量增加时,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它与规模经济往往交叉地影响产品成本的下降水平。因而区分由于学习曲线所产生的学习经济和由于规模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是很重要的。

3)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上。这是产品差异化的结果,产品差异化是指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商标信誉的忠实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②行为性障碍(或战略性障碍)。行为性障碍是指现有企业对进入者实施报复手段所形成的进入障碍。报复手段主要有两类:

1)限制进入定价。限制进入定价往往是在位的大企业报复进入者的一个重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些技术优势正在削弱、而投资正在增加的市场上,情况更是如此。在限制价格的背后包含有一种假定,即从长期看,在一种足以阻止进入的较低价格条件下所取得的收益,将比一种会吸引进入的较高价格条件的收益要大。在位企业企图通过低价来告诉进入者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

2)进入对方领域。进入对方领域是寡头垄断市场常见的一种报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消进入者首先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优势,避免对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研究替代品的替代威胁,首先需要澄清“产品替代”的两种概念。产品替代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产品替代,另一类是间接产品替代。

①直接产品替代。即某一种产品直接取代另一种产品。如苹果计算机取代王安计算机。前面所引用的波特关于产业的定义中的替代品,是直接替代品。

②间接替代品。即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产品非直接地取代另外一些产品。如人工合成纤维取代天然布料。

波特在这里所提及的对某一产业而言的替代品的威胁,是指间接替代品。老产品能否被新产品替代,主要取决于两种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比较。

(3)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①买方(或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②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③纵向一体化程度。

④信息掌握的程度。

【注意】劳动力也是供应者的一部分,他们可能对许多产业施加压力。将劳动力作为供应方来考虑其潜在实力的基本方法与上面的讨论十分相似,在估计供应方实力时,关键点是其组织起来的程度,以及短缺种类劳动的供应是否会增加。

(4)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能是很激烈的:

①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②产业发展缓慢。

③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④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⑤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2.应对五种竞争力的战略

首先,公司必须自我定位,通过利用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把公司与五种竞争力相隔离,从而能够超过它们的竞争对手。

其次,公司必须识别在产业中哪一个细分市场中,五种竞争力的影响更少一点,这就是波特提出的“集中战略”。

最后,公司必须努力去改变这五种竞争力。公司可以通过与供应者或购买者建立长期战略联盟,以减少相互之间的讨价还价;公司还必须寻求进入阻绝战略来减少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等等。

3.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波特的五力模型在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时是有效的,但它也存在着局限性,具体包括:

(1)该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静态的。然而,在现实中竞争环境始终在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从高变低,也可能从低变高,其变化速度比模型所显示的要快得多。

(2)该模型能够确定行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非营利机构,有关获利能力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3)该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一旦进行了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来处理分析结果,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4)该模型假设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信息,但这一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对于任何企业来讲,在制定战略时掌握整个行业的信息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5)该模型低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或分销商、竞争企业之间可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减轻相互之间威胁的可能性。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同行之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不一定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强强联手,或强弱联手,有时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6)该模型对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考虑不够全面。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亚非在波特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特点,提出了第六个要素,即互动互补作用力,进一步丰富了五种竞争力理论框架。

亚非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互动(指相互配合一起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业务。企业认真识别具有战略意义的互补互动品,并采取适当的战略(包括控制互补品、捆绑式经营或交叉补贴销售)会使企业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互补互动可以使产品或服务增值(硬件与软件、住房与住房贷款、电力供应与家电生产、买车与保险等),扩大市场需求。

根据亚非教授提出的互补互动作用力理论,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企业在其经营战略定位时,可以考虑控制部分互补品的供应,这样有助于改善整个行业结构,包括提高行业、企业、产品、服务的整体形象,提高行业进入壁垒,降低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应有意识地帮助和促进互补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为中介代理行业提供培训、共享信息等,还可考虑采用捆绑式经营或交叉补贴销售等策略。

【相关链接】通常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组合中会包括许多互补品,在互补品的销售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战略:控制互补品、捆绑式经营和交叉补贴。假定互补品为二种,那么,控制互补品是指二者都卖但可拆分,捆绑式经营是二者同时出售不单卖,交叉补贴是指卖甲产品促销乙产品。

经营中控制互补品能够获得的竞争优势,包括改善产品的价值,增加歧异性,提高客户的转移成本等。但是,这种经营方式对协调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两种互补品分属的产业可能差别较大,整合协调的困难较突出。

捆绑式经营可以利用一种产品的优势带动另一种产品的销售,具有经济性,有利于扩大规模和增加销售,降低单位成本。在客户对产品的熟练程度较差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减少客户的学习成本。但是,捆绑式经营方式容易降低产品的歧异性,并且可能会因为其中一种产品影响其他产品的销售和信誉。

交叉补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高价销售剃须刀片降价销售刀架”,这种营销策略有较为严格的前提条件,最主要的是基本产品(亏本产品)与盈利产品有相当密切的关联,能够有效促进盈利产品的销售,否则就会带来亏损。

2、企业的核心能力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二章战略分析第二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企业的核心能力

1.核心能力的概念

所谓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也就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核心能力的形式

每个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都是不同的。公司要把握住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要超过自己的竞争对手,使之成为核心能力。当然,一个公司不可能只有一种竞争能力,也很少同时具有多种核心能力。

3.核心能力的辨别

企业的能力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关键测试才可称为核心能力:

(1)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

(2)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

(3)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核心能力的辨别方法包括功能分析、资源分析以及过程系统分析。

(1)功能分析。考察企业功能是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效但是它可能只能识别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核心能力。

(2)资源分析。分析实物资源比较容易,例如,企业商厦所处的区域、生产设备以及机器的质量等,而分析像商标或者商誉这类无形资源则比较困难。

(3)过程系统分析。过程涉及企业多种活动从而形成系统。过程和系统有可能仅是企业单一的功能,但是通常都涉及多种功能,因而过程系统本身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企业通常还是会使用这种方式来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因为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4.核心能力的评价

评价核心能力的方法有:

(1)企业的自我评价。

(2)行业内部比较。

(3)基准分析。基准分析就是把企业和标杆企业相比,进而评价企业的核心能力。基准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基准类型,基准类型主要包括内部基准、竞争性基准、过程或活动基准、一般基准、顾客基准五种类型。

①内部基准,即内部标杆。标杆伙伴是企业内部其他单位或部门,主要适用于大型多部门的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由于不涉及商业秘密的泄露和其他利益冲突等问题,容易取得标杆伙伴的配合,简单易行。另外,通过展开内部标杆管理,还可以促进内部沟通和培养学习气氛。但是其缺点在于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实践,很难实现创新性突破。

②竞争性基准,即竞争性标杆。标杆伙伴是产业内部直接竞争对手。由于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流程相似,面临的市场机会相当,竞争对手的作业方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目标市场,因此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于企业在进行策略分析及市场定位有很大的帮助,收集的资料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可比性。但正因为标杆伙伴是直接竞争对手,信息具有高度商业敏感性,难以取得竞争对手的积极配合获得真正有用或是准确的资料,从而极有可能使标杆管理流于形式或者失败。

③过程或活动基准。标杆伙伴是不同产业但拥有相同或相似活动、流程的企业。其理论基础是任何产业均存在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或流程,如物流、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手段等。如多米诺比萨饼公司通过考察研究某医院的急救室来寻求提高送货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途径,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跨产业选择标杆伙伴,双方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更加容易取得对方的配合;另外可以跳出产业的框框约束,视野开阔,随时掌握最新经营方式,成为强中之强。但是投入较大,信息相关性较差,最佳实践需要较为复杂的调整转换过程,实施较为困难。

④一般基准。标杆伙伴是处于同一产业具有相同业务功能但不在一个市场的企业。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标杆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一般基准的对象是同产业(广义的产业,如航空公司与高铁)非直接竞争对手。

⑤顾客基准。即以顾客的预期为基准进行比较。

(4)成本驱动力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5)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

5.企业核心能力与成功关键因素

区别点:成功关键因素应被看作是产业和市场层次的特征,而不是针对某个个别公司。拥有成功关键因素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共同点:它们都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指示器。虽然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清楚的,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区分它们并不容易。例如,一个成功关键因素可能是某产业所有企业要成功都必须具备的,但它也可能是特定公司所具备的独特能力。

3、SWOT分析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二章战略分析第二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SWOT分析

SWOT分析根据企业的目标列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判定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

1.优势——机会(SO)。增长型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合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2.劣势——机会(WO)。扭转型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劣势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劣势。

3.劣势——威胁(WT)。防御型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战略。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进行业务调整,设法避开威胁和消除劣势。

4.优势——威胁(ST)。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第三章战略选择

1、发展战略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一节总体战略公司层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以求得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方向发展。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一体化战略、密集型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1.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或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或横向延伸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

一体化战略按照业务拓展的方向可以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沿着产品或业务链向前或向后延伸和扩展企业现有业务的战略。

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节约与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购买或销售的交易成本,控制稀缺资源,保证关键投入的质量或者获得新客户。不过,企业一体化也会增加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分为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①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获得下游企业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权的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通过控制销售过程和渠道,有利于企业控制和掌握市场,增强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前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适用条件包括:

1)企业现有销售商的销售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2)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3)企业具备前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4)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②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获得上游企业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权。后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关键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及供应可靠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步进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在汽车、钢铁等产业采用得较多。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适用条件包括:

1)企业现有的供应商供应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对原材料、零件等的需求;

2)供应商数量较少而需求方竞争者众多;

3)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4)企业具备后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5)供应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6)企业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企业而言十分关键,后向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

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风险包括:

1)不熟悉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风险;

2)纵向一体化,尤其是后向一体化,一般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且资产专用性较强,增加了企业在该产业的退出成本。

(2)横向一体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竞争企业的战略。企业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竞争压力、实现规模经济和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在下列情形中,比较适宜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①企业所在产业竞争较为激烈;②企业所在产业的规模经济较为显著;③企业的横向一体化符合反垄断法律法规,能够在局部地区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④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⑤企业具备横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2.密集型战略

研究企业密集型战略的基本框架,是安索夫的“产品-市场战略组合”矩阵。

在产品-市场战略组合矩阵中,其中属于密集型战略的有三种类型,即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的组合。

市场渗透战略的基础是增加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或增加正在现有市场中经营的业务。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加产品的使用频率。

增长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扩大市场份额。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整体正在成长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折扣或增加广告来增加在现有市场中的销售额;改进销售和分销方式来提高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改进产品或包装来提高和加强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降低成本。

②开发小众市场,目标是在行业中的一系列目标小众市场中获得增长,从而扩大总的市场份额。如果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规模较小,那么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③保持市场份额,特别是当市场发生衰退时,保持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运用市场渗透政策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市场的性质及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当整个市场正在增长时,拥有少量市场份额的企业提高质量和生产力并增加市场活动可能比较容易,而当市场处于停滞状态时,则比较难。经验曲线效应使企业很难向成熟市场渗透,在成熟市场中领先企业的成本结构会阻止拥有少量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市场渗透战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①当整个市场正在增长,或可能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产生增长时,企业要进入该市场可能会比较容易,那些想要取得市场份额的企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成目标。相反,向停滞或衰退的市场渗透可能会难得多。

②如果一家企业决心将利益局限在现有产品或市场领域,即使在整个市场衰退时也不允许销售额下降,那么企业可能必须采取市场渗透战略。

③如果其他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市场,市场渗透战略可能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④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并且能够利用经验和能力来获得强有力的独特竞争优势,那么向新市场渗透是比较容易的。

⑤市场渗透战略对应的风险较低、高级管理者参与度较高,且需要的投资相对较低的时候,市场渗透策略也会比较适用。

(2)市场开发战略——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的组合。

市场开发战略是指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市场的战略。实施市场开发战略的主要途径包括开辟其他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采用市场开发战略的原因:

①企业发现现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性质导致难以转而生产全新的产品,因此他们希望能开发其他市场。

②市场开发往往与产品开发结合在一起,例如,将工业用的地板或地毯清洁设备做得更小、更轻,这样可以将其引入到民用市场。

③现有市场或细分市场已经饱和,这可能会导致竞争对手去寻找新的市场。

市场开发战略的主要适用情形:

①存在未开发或未饱和的市场;

②可得到新的、可靠的、经济的和高质量的销售渠道;

③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十分成功;

④企业拥有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⑤企业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⑥企业的主业属于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产业。

(3)产品开发战略——新产品和现有市场的组合。

这种战略是在原有市场上,通过技术改进与开发研制新产品。

拥有特定细分市场、综合性不强的产品或服务范围窄小的企业可能会采用这一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现有产品的声誉和商标,吸引用户购买新产品。另外,产品开发战略是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对现有市场较为了解,产品开发的针对性较强,因而较易取得成功。

开发新产品可能会极具风险,特别是当新产品投放到新市场中时。这一点也会导致该战略实施起来有难度。尽管该战略明显带有风险,但是企业仍然有以下合理的原因采用该战略:

①充分利用企业对市场的了解;

②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

③从现有产品组合的不足中寻求新的机会;

④使企业能继续在现有市场中保持安全的地位。

产品开发战略的适用情形:

①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顾客满意度;

②企业所在产业属于适宜创新的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③企业所在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④企业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⑤主要竞争对手以类似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3.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产品和市场不同的领域。由于市场变化是如此迅速,企业必须持续地调查市场环境寻找多元化的机会。当现有产品或市场不存在期望的增长空间时

(例如,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市场规模有限或竞争太过激烈),企业经常会考虑多元化战略。

采用多元化战略有下列三大原因:

(1)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持续经营并不能达到目标。

(2)企业以前由于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成功经营而保留下来的资金超过了其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的财务扩张所需要的资金。

(3)与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中的扩张相比,多元化战略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多元化战略可以分为两种: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1)相关多元化

也称同心多元化,是指企业以现有业务或市场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或市场的战略。相关多元化的相关性可以是产品、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渠道、营销技能以及用户等方面的类似。

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原有产业的产品知识、制造能力、营销渠道、营销技能等优势来获取融合优势,即两种业务或两个市场同时经营的盈利能力大于各自经营时的盈利能力之和。当企业在产业或市场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该产业或市场成长性或吸引力逐渐下降时,比较适宜采用同心多元化战略。

(2)非相关多元化

也称离心多元化,是指企业进入与当前产业不相关的产业和市场均不相关的领域的战略。如果企业当前产业或市场缺乏吸引力,而企业也不具备较强的能力和技能转向相关产品或市场,较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采用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采用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主要目标不是利用产品、技术、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共同性,而是从财务上考虑平衡现金流或者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规避产业或市场的发展风险。

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的优点:

①分散风险,当现有产品及市场失败时,新产品或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

②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

③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④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⑤运用盈余资金。

⑥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例如累计税项亏损。

⑦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而在另一个产业或市场中要取得成功,企业形象和声誉是至关重要的。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①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

②市场整体风险。

市场经济中的广泛相互关联性决定了多元化经营的各产业仍面临共同的风险。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之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分散反而加大了风险。

③产业进入风险。

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另外,产业竞争态势是不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也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必须相应地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④产业退出风险。

如果企业深陷一个错误的投资项目却无法做到全身而退,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全军覆没。

⑤内部经营整合风险。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不同业务对其管理机制的要求以某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多元化经营多重目标和企业有限资源之间的冲突,使这种管理机制上的融合更为困难,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最终由于内部冲突而无法实现。

【相关链接】注意横向一体化战略与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区别。横向一体化战略是两个直接竞争企业之间的行为,例如,一家轿车生产企业甲并购另一家轿车生产企业乙,就属于横向一体化战略。而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则不属于直接竞争关系,企业只是出于更好的发展目标而向相关产业扩展,可以说它们之间一般不存在直接竞争。例如,一家轿车生产企业甲并购一家卡车生产企业丙,就属于相关多元化战略。

2、并购战略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一节总体战略公司层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并购战略

1.并购的类型

分类标准类别

按并购双方所处的产行业分类横向并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产业

纵向

并购

前向

并购

沿着产品实体流动方向所发生的并购,如生产企业并购销售

后向

并购

沿产品实体流动的相反方向所发生的并购,如加工企业并购

原料供应商

多元化并购处于不同行业、在经营上也无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按被并购方的态度分类友善并购

并购方与被并购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并购条件,在双方意见

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产权转让的一类并购

敌意并购并购方不顾被并购方的意愿强行收购对方企业的一类并购。

按并购方的身份分类产业资本并

并购方为非金融企业

金融资本并

并购方为投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按收购资金来源分类杠杆收购收购方的主体资金来源是对外负债非杠杆收购收购方的主体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

2.并购的动机

(1)避开进入壁垒,迅速进入,争取市场机会,规避各种风险。

(2)获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产生于互补资源,而这些资源与正在开发的产品或市场是相互兼容的,协同效应通常通过技术转移或经营活动共享来得以实现。

用系统理论剖析这种协同效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购并后的两个企业的“作用力”的时空排列得到有序化和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聚焦效应”。例如,并购后,两个企业在生产、营销和人员方面的统一调配,可以获得这种效应。

第二,并购后的企业内部不同“作用力”发生转移、扩散、互补,从而改变了公司的整体功能状况。例如,公司内部的转移定价;信息、人员、产品种类、先进技术与管理、分销渠道、商标品牌、融资渠道等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都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第三,并购后两个企业内的“作用力”发生耦合、反馈、互激振荡,改变了作用力的性质和力量。例如,在公司内部的技术转让、消化、吸收以及技术创新后的再反馈中,可以得到这种效应。

(3)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企业负外部性的一种表现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两个独立企业的竞争表现了这种负外部性,其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其两败俱伤,而并购战略可以减少残酷的竞争,同时还能够增强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1)决策不当的并购

避免决策不当的并购,波特的“吸引力测试”提供了一个分析思路。他提出理想的收购应该发生在一个不太具有吸引力,但能够变得更具吸引力的行业中。波特提出两项测试:

进入成本测试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如市场增长率高、投资回报率高)往往具有较高的进入成本。如果并购的对象属于具有较高吸引力的行业,为此,并购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并购溢价(并购价格与目标企业价值的差额),这等于提前侵蚀了未来的收益。所以,理想的并购对象是目前虽然不太具有吸引力但未来能够变的更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中的企业。

相得益彰测试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显著。常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如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理由是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并购最后无果而终)。

(2)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

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完善地融为—体影响着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如果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并购以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不喜欢并购企业的管理作风,并购后的企业便很难管理,而且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

(3)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

对并购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市盈率法,将目标企业的每股收益与收购方(如果双方是可比较的)的市盈率相乘,或与目标企业处于同行业运行良好的企业的市盈率相乘。这样就为评估目标企业的最大价值提供了一项指引。

②目标企业的股票现价,这可能是股东愿意接受的最低价。一般股东希望能得到一个高于现价的溢价。

③净资产价值(包括品牌),这是股东愿意接受的另一个最低价,但是可能更适用于拥有大量资产的企业或计划对不良资产组进行分类时的情况。

④股票生息率,为股票的投资价值提供了一项指引。

⑤现金流折现法,如果收购产生了现金流,则应当采用合适的折现率。

⑥投资回报率,根据投资回报率所估计出的未来利润对企业进行估值。

(4)跨国并购面临政治风险。

对于跨国并购而言,规避政治风险日益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遭遇政治风险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国跨国公司也正遭遇到越来越多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外国公司多次因遭遇政治风险而失败。

防范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①加强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的评估,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

②采取灵活的国际投资策略,构筑风险控制的坚实基础;

③实行企业当地化策略,减少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3、基本竞争战略的综合分析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二节业务单位战略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基本竞争战略的综合分析——“战略钟”

鲍曼提出的“战略钟”,可以对波特的许多理论进行综合。将产品的价格作为横坐标,顾客对产品认可的价值作为纵坐标,然后将企业可能的竞争战略选择在这一平面上用八种途径表现出来。其中,有效竞争战略分为五种: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包括途径1和途径2。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低价低值战略(途径1),二是低价战略(途径2)。途径1可以看成是集中成本领先战略。途径2则可以看作是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包括途径4和途径5。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值战略(途径4),二是高值高价战略(途径5)。途径4可以看成是差异化战略。途径5则可以看成是集中差异化战略。

3.混合战略(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

混合战略指途径3。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在为顾客提供更高的认可价值的同时,获得成本优势。

从理论角度看,以下一些因素会导致一个企业同时获得两种优势:

(1)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公司会增加市场份额,而这又会因规模经济而降低平均成本。其结果是,公司可同时在该产业取得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定位。

(2)高质量产品的累积经验降低成本的速度比低质量产品快。其原因是生产工人必须更留心产品的生产,这又会因经验曲线而降低平均成本。

(3)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在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例如,全面质量管理(TQM)运动的全部推动力就是使公司改善生产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平均成本。

【提示】Zara是欧洲最大的专业服装公司的一个连锁店,采用了混合战略(整体成本领

先/差异化战略)。该公司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流行的并且令人向往的时尚物品。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要求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高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这些要素都与Zara的能力非常匹配。Zara可以在三周的时间内设计并且生产一个新的款式,这表明Zara是一个具有高度柔性的组织,可以很轻易地应对市场或竞争对手的变化。

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使得企业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而柔性又是进行这些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所必须的。柔性制造系统、信息网络,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是柔性的三个来源,对尝试平衡持续成本削减和持续差异化推进(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目标的企业来说非常有用。

4.失败的战略

途径6、途径7、途径8—般情况下可能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战略。

4、钻石模型分析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钻石模型分析

如果说波特价值链是分析企业内部活动的微观分析工具,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是分析企业所属产业环境的中观分析工具,那么,波特的钻石模型就是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

钻石模型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的表现。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一)生产要素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天然资源、人口、气候以及非技术人工、资金等,通过被动继承或者简单的投资就可获得;高级生产要素包括高级人才、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体系、现代通讯的基础设施等等,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先期大量和持续地投资才能获得。

波特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国际采购等活动,来弥补所处国家和地区的初级生产要素存在的不足。但是,企业对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则只能由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波特还特别指出,适度的初级生产要素(例如人口、资源)不足,反而能起到刺激企业创新的作用,而这种创新是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来源。波特关于初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力)形成的竞争优势缺乏后继力量的观点,尤其值得发展中国家重视。

(二)需求条件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国内市场的需求结构往往比需求规模更加重要。需求结构是指“市场需求呈现多样细分”。根据市场细分,某个小企业或者小国家可以专攻

市场需求的某一个环节,这样也能够创造并维持较强的竞争力。虽然需求规模对产业的壮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规模效应不如内行而挑剔的客户需求对企业造成的压力大。

由精致的专门需求造成的竞争压力,从外部催化出企业进行创新的能力。一旦企业能够满足国内内行而挑剔的客户,那么当企业面对国外或者其他不挑剔的客户时,就会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日本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消费非常挑剔,各大厂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争相进行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从而推动日本的消费电子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称雄国际市场。按照波特的观点,如果一个企业连国内市场都做不好,那么所谓走向世界就是天方夜谭。这对于那些试图通过“国际化”来掩饰或转化自己企业劣势的老总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

需求条件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预期需求。如果本国客户的需求能够领先国际客户的需求,那么就会使得本国企业提前在相关方面展开竞争,这种“抢先进入”优势对于日后企业在国际上的成功至关重要。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仍然是日本企业。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对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非常高,这最终造就了日本各类电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后,各国消费者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这恰好是日本企业的长项,所以当时日本企业横扫国际市场就不难理解了。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对企业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能够为本企业提供先进的原材料、相关技术等,这些都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果下游产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那么就会对上游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本产业进行创新的外部动力。相关产业会形成“提升效应”,在互通技术比重较高、而且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的情况下,“提升效应”尤为显著。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这是波特开出的企业治理三角习题,指如何创立、组织和管理公司,如何应对同业竞争对手等问题。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影响企业战略、企业结构的因素有:各国政府设定的发展目标、企业自身目标、个人事业目标、民族荣耀与使命感所带来的诱因。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企业和员工的工作意愿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国家鼓励人们对产业的忠诚,则有利于降低产业人员流动率,增加企业的长期投资意愿。

企业自身目标又与股东结构、持有人的进取心、债务人的态度、内部管理模式以及高阶资深主管的进步动机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资金利用等方面的态度。个人事业目标以及民族荣耀与使命感对企业战略和企业结构的影响非常复杂,但是只要善于引导,这些社会和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就有可能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波特对自由竞争特别推崇。通过对10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他认为,这些国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激烈的国内自由竞争,不仅能够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能够迫使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没有国内市场的缠斗,就没有走向世界的能力。

那种认为国内竞争会过度消耗资源、妨碍规模经济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那种渴望在一个

产业内两家独大、有利于同外商抗衡的说法更是属于幻觉;那种在政府羽翼下形成的“超级明星企业”,虽然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但拿到国际上就会下软蛋。

用波特的原话说就是:“强劲的良性国内市场竞争与随之而来的长期竞争优势,事实上是外国竞争者无法复制的。本国竞争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刺激挑剔型客户的出现、建立进步与有创意的世界级供应商系统。这种强化效果一旦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的本地供应商体系、充沛的高级人力资源及钻石体系的其他部分自然能水到渠成。”对某一产业的政府保护措施,实际上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竞争力的丧失。

【相关链接】荷兰被称为欧洲园艺产品基地,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荷兰花卉业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悠久的生产历史、完善的花卉栽培教育、推广和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花农的技术水平;不断的科学研究使荷兰的花卉业经常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荷兰,所有的花卉生产者都可以直接获得最优秀的繁育材料;在生产链中,高效检验服务和质量控制系统确保了花卉生产的最佳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以及成功的配送系统使花卉种植者走向专业化生产,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章战略实施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本考点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3——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在比较复杂的职业环境上,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务问题。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四章战略实施第一节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内容。

综合题易考点: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在探索战略与结构的关系方面,钱德勒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和结构》中,首次提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理论。

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

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基本上是受产业经济发展制约的。从钱德勒对美国工业企业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企业应有不同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做出了反应。企业最先对经济发展做出反应的是战略,而不是组织结构,即在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战略的前导性和结构的滞后性现象。

(1)战略前导性。这是指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是因为,企业一旦意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需求时,首先会在战略上做出反应,以此谋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例如,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技术革新的发展都会刺激企业发展或减少现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当企业自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以后,企业也会据此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当然,一个新的战略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结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来的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不做出相应的变化,新战略也不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2)结构滞后性。这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常常慢于战略的变化速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新旧结构的交替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当新的环境出现后,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战略。新的战略制定出来后,企业才能根据新战略的要求来改组企业旧的组织结构,同时,旧的组织结构管理人员已经熟悉、习惯,且运用自如。

当新的战略制定出来后,他们仍沿用旧有的职权和沟通渠道去管理新的经营活动,总认为原来有效的组织结构不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当管理人员感到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威胁到他们个人的地位、权利和心理的安全感时,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抵制必要的改革。

从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结构的滞后性可以看出:在环境变化、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利用旧结构推行新战略的阶段,即交替时期。

因此,在经济发展时,企业不可错过时机,要制定出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一旦战略制定出来以后,要正确认识组织结构有一定反应滞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过急。但是,结构反应滞后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应努力缩短结构反应滞后的时间,使结构配合战略的实施。

2.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

钱德勒有关结构跟随战略的理论是从对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入手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会采用合适的战略,并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关链接】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又称“钱德勒命题”,指的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演变过程时发现,企业组织结构是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提出的命题。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结构不仅具有多样性特征,还具有动态适应性特征。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

反过来,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两者的关系类似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战略重点决定着组织结构,战略重点的转移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制约着战略重点的实施。

钱德勒发现了企业趋向于通过一些可预知的模式成长:先是通过数量,然后是地域,再是整合(纵向的),最后是通过产品或业务的多元化,即企业的成长历程决定其组织结构。

(1)市场渗透战略(数量扩大战略阶段)。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的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企业着重发展单一产品,只要扩大生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便可获得高额利润。此时,企业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市场开发战略(地区扩散战略阶段)。

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在一个地区的生产或销售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速度和需要时,则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中去。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有职能部门结构。

(3)纵向一体化战略(整合阶段)。

在产业增长阶段的后期,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希望自己拥有一部分原材料的生产能力,或者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这就产生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

(4)多元化经营战略。

在产业进入成熟期,企业为了避免投资或经营风险,持续保持高额利润,开发与企业原有产品不相关的新产品系列。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战略业务单位结构。

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

发展阶段企业特征结构类型

1简单的小型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或生产

一个产品系列,面对一个独特的小型市场

从简单结构到职能结构

2在较大的或多样化的市场上提供单一的或

密切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系列

从职能结构到事业部结构

3在多样化的市场上扩展相关的产品系列从事业部结构到矩阵结构

4在大型的多元化产品市场进行多种经营,提

供不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从事业部结构到战略业务

单位结构

(二)组织的战略类型

战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适应性。它强调企业组织要运用已有的资源和可能占有的资源去适应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企业所发生的相互变化。这种适应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调整过程,要求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推出适应环境的有效组织结构。在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四种类型:

1.防御型战略组织

防御型战略组织主要是要追求一种稳定的环境,试图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经营领域,占领一部分市场,来达到自己的稳定性。防御型组织常采用竞争性定价或高质量产品等经济活动来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它们的领域,保持自己的稳定。

一般来说,技术效率是防御型战略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纵向整合,可以提高防御型组织的技术效率,也就是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系统里来。在行政管理上,防御型组织常常采取“机械式”结构机制,这样,有利于产生并保持高效率,最终形成明显的稳定性。防御型组织适合于较为稳定的行业。但是,该产业也有潜在的危险,不可能对市场环境做重大的改变。

2.开拓型战略组织

开拓型组织追求一种更为动态的环境,将其能力表现在探索和发现新产品和市场的机会上。在开拓型组织里,开创性问题是为了寻求和开发产品与市场机会。这就要求开拓型组织在寻求新机会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种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变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寻求和开发产品与市场机会是开拓型组织的战略核心任务。

开拓型组织要求它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类组织的结构应采取“有机的”机制。开拓型组织在不断求变当中可以减少环境动荡的影响,但它要冒利润较低与资源分散的风险。在工程技术问题上,该组织由于采用了多种技术,所以很难发挥总体的效率,缺乏效率性,很难获得最大利润。同样,在行政管理上有时也会出现不能有效地使用,甚至错误地使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总之,开拓型组织缺乏效率性,很难获得最大利润。

3.分析型战略组织

防御型组织与开拓型组织分别处于一个战略调整序列的两个极端。分析型组织处于中间,可以说是开拓型组织与防御型组织的结合体。这种组织总是对各种战略进行理智的选择,试图以最小的风险、最大的机会获得利润。

分析型组织在寻求新的产品和市场机会的同时,会保持传统的产品和市场。它的市场转变是通过模仿开拓型组织已开发成功的产品或市场完成的。同时,该组织又保留防御型组织的特征,依靠一批相当稳定的产品和市场保证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成功的分析型组织必须紧随领先的开拓型组织,同时又在自己稳定的产品和市场中保持良好的生产效率。

由于其经营业务具有两重性,造成这种组织并不完美。为了达到经营业务上的二重性,该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双重的技术中心,同时还要管理各种计划系统、控制系统和奖惩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的应变能力,造成既无效能又无效率的危险。

4.反应型战略组织

上述三种类型的组织尽管各自的形式不同,但在适应外部环境上都具有主动灵活的特点。从两个极端来看,防御型组织在其现有的经营范围内,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而开拓型组织则不断探索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会形成一定的稳定一致的模式。

反应型组织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时,采取一种动荡不定的调整模式的组织形态。由于这种组织形态缺少在变化的环境中随机应变的机制,所以它往往会对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对以后的经营行动犹豫不决,随后又会执行不适当的战略决策。结果,反应型组织永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反应型战略组织在战略选择中是一种下策。只有在上述三种战略都无法运用时,企业才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战略。

一个企业组织之所以成为反应型组织,主要有三个原因:

(1)决策层没有明文表达企业战略。

这是指企业中只有某个负责人掌握企业的战略。在他领导下,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模拟试题及答案6套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1、A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发生的下列与存货相关的交易或事项,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是()。 A、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该以合同规定的价值入账,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C、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影响存货的单位成本 D、企业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应作为存货列示 2、下列各项资产中,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是()。 A、企业自创的品牌 B、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C、房地产企业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D、外购取得的非专利技术 3、甲公司2017年1月1日向丙公司定向增发300万股普通股,从丙公司手中换取乙公司10%的股权,并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甲公司发行股票的面值为1元/股,发行价格为4元/股,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1 000万元,甲公司为发行股票支付券商佣金、手续费20万元。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应确认的入账价值为()。 A、1 180万元 B、1 200万元 C、1 320万元 D、1 220万元 4、关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

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不必作转出处理 5、甲公司拥有A、B、C、D四家子公司,且四家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均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编制2×1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其子公司进行的下述调整中,正确的是()。 A、将A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由直线法调整为与甲公司相同的年数总和法 B、将B公司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由先进先出法调整为与甲公司相同的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C、将C公司持有乙公司(非关联方)的48%股权投资(通过协议已经对其形成控制)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D、将D公司某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由5年改为8年 6、下列关于借款费用的相关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应以借款费用的票面利息费用为限额 B、建造工程发生正常中断在三个月以上的,借款费用应当暂停资本化 C、外币专门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在资本化期间应当进行资本化 D、专门借款闲置资金形成的投资收益应全部资本化 7、2×11年2月10日,远洋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长江公司,同时收到长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万元、年利率7%、6个月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当年8月10日,长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兑现票据,经双方协议,远洋公司同意长江公司用一台设备抵偿。这台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2万元,累计折旧为3万元,清理费用等0.1万元,计提的减值准备为0.9万元,公允价值为9万元,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远洋公司未对该债权计提坏账准备。远洋公司另外支付增值税给长江公司。长江公司应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

注册会计师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当前资本市场强式有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强式有效市场中,市场的价格可以反映历史的和公开的信息,不能反映内部信息 B、强式有效资本市场的特征是无论可用信息是否公开,价格都可以完全地、同步地反映所有信息 C、在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中,可以利用内幕消息获得超额收益 D、对强式有效资本市场的检验,主要考察公开信息获得者参与交易时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2、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的是()。 A、存货的变现能力 B、预付款项的变现能力 C、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 D、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 3、下列关于两种证券资产组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相关系数为-1时,投资组合期望报酬率的标准差为0 B、当相关系数为0时,投资组合不能分散风险 C、当相关系数为+1时,投资组合不能降低任何风险 D、证券组合的标准差等于组合中各个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 4、甲航空公司欲投资一房地产项目。在确定项目系统风险时,掌握了下列资料: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β值为1.5,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5%,所得税税率为25%。投资房地产项目后,公司将保持60%的资产负债率。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本项目含有负债的股东权益β值是()。 A、0.4615 B、0.7059 C、0.9808 D、4.8750 5、甲公司长期持有A股票,目前每股现金股利1元,每股市价10元,在保持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且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的情况下,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为8%,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股利收益率为10% B、股票的期望报酬率为18% C、股利增长率为10.8% D、资本利得收益率为8% 6、甲公司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相同,6个月到期。已知股票的现行市价为50元,看跌期权的价格为5元,看涨期权的价格为7.2元。如果无风险有效年利率为10%,按半年复利率折算,则期权的执行价格为()元。 A、47.8 B、50.13 C、50.19 D、52.2 7、下列关于股利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的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B、税差理论认为,如果不考虑股票交易成本,企业应采取低现金股利比率的分配政策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复习模拟题.doc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复习模拟题 一、判断题 1.注册会计师对于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的资料和情况,除了法律规定不得公布者外,应向社会披露。()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拟订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3.有些内部控制与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无关,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亦无直接关系。0 4.在实施对客户内部控制制度遵守性检查中,审计人员关心的不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而是财务报表的据或已完成的业务的真实性。() 5.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程度越高,表明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越大,相应要求检查风险越低。() 6.在实地审计工作中,运用重要性概念主要以生产经营业务金额的大小为尺度,生产经营业务金额大的是重要的,生产经营业务金额小的是不重要的。() 7.管理建议书是针对内部控制弱点提出的,目的在于向客户管理部门提供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参考意见,因而不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 8.客户在结算当日已寄出的所有支票,均应作为结算日

的存款支付入帐。() 9.如果在函证日后客户已收到来自其债务人的账款,表明函证当日应收账款是存在的。0 10.对于客户代为保管的外单位存货,审计人员也应要求盘点,并与客户的存货适当分开。() 11.对于客户委托金额机构代管的投资证券,注册会计师如无法进行实地盘点,则必须向该代管机构进行函证。() 12.因为客户能够提供应付账款对账单,加之函证无益于寻找未入账的债务,所以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函证客户各应付账款余额。() 13.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应当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会计事项,应提请客户直接调整所审计年度会计报表的“本年利润”项目。() 14.对于新设立企业,注册会计师验资的范围就是企业的各项实收资本。() 15.对于没有建立会计账目和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的企业,注册会计师不一定拒绝对其进行验资。() 16.对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各项目进行审计时,财政拨款或财政借款占总投资50%以上的在建工程项目是财政部门特别要求重点审计的事项。() 二、单项选择题

2017年注会考试《会计》基础题及答案

2017年注会考试《会计》基础题及答案 2017年注会考试《会计》基础题及答案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备战号角已经吹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注会考试《会计》基础题及答案,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当期服务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 B.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应计入期初留存收益 C.与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D.因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产生的精算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应该计入当期成本或损益;选项C,与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该计入当期成本或损益;选项D,因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产生的精算损失应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下列各项属于短期职工薪酬的是()。 A.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B.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辞退福利,选项BC属于离职后福利。 3.下列有关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精算假设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B.当职工后续年度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时,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C.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D.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即精算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4.2015年7月A公司有关其他职工薪酬的业务如下:为生产工人免费提供住宿,每月计提折旧1万元;为总部部门经理提供汽车免费使用,每月计提折旧3万元;为总经理租赁一套公寓免费使用,月租金为5万元。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注会会计模拟试卷一

2009年注会会计模拟试卷一 字体大小:大中小行间距:大中小打印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型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涉及计算的,如有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后四舍五入。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关于损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C.损失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损失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2、甲企业于2006年1月份购入某公司新发行的6年期、年利率为2.3%的公司债券9 000万元,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当年12月份,因资金周转困难,甲企业卖出上述债券5 000万元。假定2007年和2008年甲企业资金和财务状况明显改善,甲公司还一直持有剩余的公司债券,并决定持有这些债券到期。针对上述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企业应将剩余的4 000万元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B.在2007年至2008年不得把任何取得的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C.甲企业可以自2009年起将剩余债券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D.甲企业可以自2008年起将剩余债券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是()。 A.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B.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 C.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 D.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评估费用 4、下列关于固定资产处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应予终止确认 B.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企业应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分别列示 C.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并确认预计负债 D.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 5、A公司于2006年7月1日以400万元的价格购入某专利权,该专利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6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2007年末该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200万元,2008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135万元,A公司于2009年7月1日以103 万元的价格对外转让该专利权,营业税税率为5%。A公司转让该专利权所获得的净收益为()万元。 A.17.85 B.11.54 C.7.85 D.12.35

注册会计师会计分类模拟题107有答案

注册会计师会计分类模拟题107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年1月3日,甲公司经批准按面值发行优先股,以5年为一个股息率调整期,即股息率每5年调整一次,每个股息率调整期内每年以约定的相同票面股息率支付股息。首个股息率调整期的股息率,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通过询价方式确定为4.50%。优先股的股息发放条件为:有可分配税后利润的情况下,可以向优先股股东分配股息。甲公司有权全部或部分取消优先股股息的宣告分派和支付,且不构成违约事件。甲公司可以自由支配取消的优先股股息用于偿付其他到期债务,本次发行的优先股采取非累积股息支付方式,本次优先股股东不参与剩余利润分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发行优先股可以选择的会计处理是______。 A.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B.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C.确认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D.确认为衍生工具 答案:A [解答] 对于甲公司发行的该项优先股,甲公司有权全部或部分取消优先股股息的宣告分派和支付,且不构成违约事件,甲公司可以自由支配取消的优先股股息用于偿付其他到期债务,说明甲公司能够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相关合同义务,因此应当将该项优先股归类为权益工具。 2. 下列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

发行方对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应当归类为金融负债 B.如果发行的金融工具要求企业在潜在不利条件下通过交付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结算,发行方对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应当归类为权益工具 C.对于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分类,对于非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未来没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则该非衍生工具是权益工具;否则,该非衍生工具是金融负债 D.对于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分类,对于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则该衍生工具是权益工具 答案:B 3. 下列有关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甲公司发行的优先股要求每年按6%的股息率支付优先股股息,则甲公司承担了支付未来每年6%股息的合同义务,应当就该强制付息的合同义务确认金融负债 B.乙公司发行的一项永续债,无固定还款期限且不可赎回、每年按8%的利率强制付息;尽管该项工具的期限永续且不可赎回,但由于企业承担了以利息形式永续支付现金的合同义务,因此应当就该强制付息的合同义务确认金融负债 C.丙公司发行了一项无固定期限、能够自主决定支付本息的可转换优先股,按相关合同规定,该优先股的持有方将在第五年年末将发行的该工具强制转换为可变数量的普通股,因此丙公司应将该优先股分类为金融负债 D.丁公司发行了一项年利率为8%、无固定还款期限、可自主决定是否支付利息的不可累积永续债,该永续债票面利息在丁公司向其普通股股东支付股利时必须支付(即“股利推动机制”),丁公司根据相应的议事机制能够自主决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鉴于丁公司发行该永续债之前多年来均支付了普通股股利,因此应将该永续债整体分类为金融负债

17年注会考试会计真题与答案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2×16年1月1日,甲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与其高管人员签订股份支付协议,协议约定:等待期为2×16年1月1日起两年,两年期满有关高管人员仍在甲公司工作且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的,高管人员每人可无偿取得10万股甲公司股票。甲公司普通股,按董事会批准该股份支付协议前20天平均市场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为20元/股,授予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为18元/股。2x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为15元/股。根据甲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综合考虑,甲公司预计该股份支付行权日其普通股的公允价值为24元/股。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中,属于甲公司在计算2×16年因该股份支付确认费用时应使用的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是( )。 A.预计行权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 B.2×16年1月1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 C.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 D.董事会批准往该股份支付协议前20天按甲公司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 【答案】B 2、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度,甲公司涉及普通股股数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25000万股;(2)3月1日发行普通股2000万股;(3)5月5日,回购普通殷800万股;(4)5月30日注销库存股800万股。下列各项中,不会影响甲公 司2×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金额的是( ) 。 A.当年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B.当年注销的库存股股数 C.当年回购的普通股股数 D.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应当计入存成本的是( ) A.季节性停工损失 B.超定额的废品损失 C.新产品研发人员的薪酬 D.采购材料入库后的储存费用 【参考答案】B 4、2×17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购入商品应付乙公司账款2000万元,以库存商品偿付该欠款的20%,其余以银行存款支付,(2)以持有的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的对子公司(丙公司)投资换取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的丁公司25%股权,补价100万元以现金收取并存入银行(3)以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大型设备,款项分3年收回。(4)甲公司向戊公司发行自身普通股,取得戊公司对已公司80%股权。上述交易均发生于非关联方之间。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17年发生的上述交易或事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 A.分期收款销售大型设备 B.以甲公司普通股取得已公司80%股权 C.以库存商品和银行存款偿付乙公司款项 D.以丙公司股权换取丁公司股权并收到部分现金补价 【答案】D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30(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30(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第 1题:单选题(本题2分) 20*6年12月30日,甲公司购入一项设备,支付买价498万元,另支付运输费2万元。该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甲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甲公司根据相关信息得知市场上在1个月前有相关交易发生,成交价为500万元,成新率为100%。已知该项设备的成新率为60%,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定该项设备的公允价值为()。 A.500万元 B.350万元 C.348.6万元 D.300万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确定该设备公允价值时,按照市场上成交价计算,由于获取的信息——成交价对应的成新率是100%,而资产本身成新率为60%。所以,其公允价值就是按照成交价500*60%来确定的。即,甲公司该项设备的公允价值=500*60%=300(万元)。 第 2题:单选题(本题2分)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0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17年末“预计负债”科目余额为500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2*1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25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甲公司2*18年实际支付保修费用400万元,在2*1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6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18年度因该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A.50万元 B.-50万元 C.2500万元 D.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年末负债账面价值=500-400+600=700(万元);年末负债计税基础=700-700=0; 年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700(万元);2*1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00*25%=175(万元);2*1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75-125=50(万元);递延所得税收益为50万元。 第 3题:单选题(本题2分) 下列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金额以存货账面余额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为限 C. 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应相互抵消 D. 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那么即使该材料的市场销售价

注会会计模拟题

3.甲公司2012年1月1日以其生产的一批存货作为对价从其母公司处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500万元,差额是一项固定资产引起的,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尚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作为对价的存货成本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毕。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1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则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A.5000 B.6000 C.4800 D.7020 该项交易为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帐面所有者权益份额,因此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8000×60%=4800(万元)。 4.英明公司于2007年6月12日外购一项投资性房地产,购买价款为5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1年发生的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下:2011年6月30日开始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已收取当年上半年租金60万元),改扩建后将继续用于经营出租。改扩建期间共发生改良支出100万元,均满足资本化条件,2011年9月30日改扩建完成并对外出租,租期为2011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月租金20万元,改扩建后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1年10月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日常维护,发生维护支出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英明公司2011年因持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A.-5 B.-18.75 C.120 D.96.25 2011年9月30日改扩建完成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500/20×(20-4)+100=500(万元);2011年该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额=500/20×6/12+500/20×3/12=18.75(万元),2011年因持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损益的金额=60+20×3-18.75-5=96.25(万元)。 5.甲公司于2009年3月用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不需安装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进项税额是1020万元。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09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44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475万元,假设该公司此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无余额。则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因该项资产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余额的金额为()万元。 A.0 B.231 C.219 D.156

最新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试题及答案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试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5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型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并于2011年4月1日出具了审计报告,ABC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6月1日遇到下列与法律责任有关的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利害关系人以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不实报告并致其遭受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下列审计报告中,人民法院不将其界定为不实报告的是()。 A.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 B.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与甲公司预期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的审计报告 C.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执业准则的规定出具的具有重大遗漏的审计报告 D.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误导性陈述的审计报告 【答案】B 【解析】教材P34页第二自然段,不实报告的定义。 2.人民法院受理了利害关系人提起的诉讼,初步判断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责任。下列有关赔偿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利害关系人存在过错,应当减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B.ABC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所有使用了其不实审计报告的机构或人员承担赔偿责任 C.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以其收取的审计费用为限 D.ABC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与甲公司发生交易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第一责任 【答案】A 【解析】选项A,P37页倒数第2段;选项B,P37页第2段和第3段,可以提出抗辩事由和免责;选项C,P39页,针对某一利害关系人的损失,事务所以不实审计金额金额为限承担责任;选项D,P38页,被审计单位为第一顺位责任人。

注册会计师会计分类模拟题50含答案

注册会计师会计分类模拟题50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______。 A.以应收账款交换钢材 B.以商业承兑汇票交换专利技术 C.以预付账款交换纸笔等办公用品 D.以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交换厂房 2、甲企业以其商标权换入非关联方乙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预计两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同,在使用寿命内预计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甲企业换入的专利技术是新开发的,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而其拥有的商标权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均衡,下列关于商业实质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以无形资产交换无形资产。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B.两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具有商业实质 C.两项无形资产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不具有商业实质 D.无法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3、如果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不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计量 B.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量 C.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量 D.不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应以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计量 4、甲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120万元的大型设备与乙公司持有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换,下列条件中,甲公司可以判断该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______。 A.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且甲公司收到补价20万元 B.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且乙公司支付补价50万元 C.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且乙公司收到补价100万元 D.设备的公允价值与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支付补价50万元 5、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0年5月,甲公司用一项账面余额为250万元,累计摊销为11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无形资产,与乙公司交换一台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账面原价为200万元,已使用1年,累计折旧为60万元,公允价值为160万元。甲公司发生设备运输费5万元(不考虑运输费抵扣增值税的问题)、设备安装费10万元,收到乙公司支付的银行存款12.8万元。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______。 A.160万元 B.187.2万元 C.175万元 D.172.8万元 6、甲公司以一项无形资产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为64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未对被投资方形成控制),并收到补价200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原价为900万元,累计摊销为10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甲公司换出该项无形资产应交营业税32万元。甲公司将换入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假设该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______。 A.600万元 B.800万元

2016注会会计模拟题及答案(三)

2016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模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说法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 A.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B.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变更需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C.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D.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 2、下列项目中,符合会计要素费用确认条件的是()。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较大金额的运输费 B.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 C.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D.固定资产的盘亏损失 3.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4.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所指的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 B.公允价值 C.现值 D.可变现净值 5. 某股份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一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生产用的增值税应税材料一批,涉及下列支出:不包含增值税的买价200000元(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向运输单位支付运输费5000元( 已经取得运输发票),车站临时储存费2000元;采购员差旅费800元。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率为3%,外购运费增值税抵扣率为7%,则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为( )元。 A: 207000 B: 212650 C: 219000 D: 219800 6.2010年1月1日,甲银行以9800万元向乙企业发放一笔5年期贷款10000万元,合同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为6.48%,每年年末收取当年利息,假定该贷款一直不存在减值迹象,那么,2011年12月31日,该贷款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9835.04 B.9872.35 C.10048 D.10099.11 7.某企业赊销商品一批,标价10000元,商业折扣8%,增值税税率为17%,现金折扣条件

2015年注会会计试题及答案

2015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会计》试题及答案 (考生部分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为制造企业,20×4年发生的现金流量:(1)将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申请保理,取得现金1200万元,银行对于标的债券具有追索权;(2)购入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支付现金200万元;(3)收到保险公司对存货损毁的赔偿款120万元;(4)收到所得税返还款260万元;(5)向其他方提供劳务收取现金4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 )。 A.780万元 B.2180万元 C.980万元 D.1980万元 【答案】A 【东奥解析】事项(1)属于筹资活动;事项(2)属于投资活动;其他事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260+400=780(万元)。(参见教材244页) 【知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下列各项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在尚未达到预定用途前无需考虑减值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确认被购买方在该项交易前未确认但可单独辨认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 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不应该摊销也不考虑减值 D.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应确认被合并方在该项交易前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答案】B 【东奥解析】选项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不应该摊销,但至少需要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选项D,不需要确认该金额。(参见教材115页) 【知识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4年11月20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当日,商品运抵乙公司,乙公司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瑕疵,经与甲公司协商,甲公司同意公允价值上给予3%的折让。为及早收回货款,甲公司和乙公司约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乙公司于20×4年12月8日支付了扣除销售折让和现金折扣的货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应当确认的商品销售收入是( )。 A.190.12万元 B.200万元 C.190.06万元 D.194万元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25(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25(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第 1题:单选题(本题2分) 甲公司和乙公司系同属丙集团的两家子公司,2017年5月1日,甲公司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乙公司80%的表决权资本。无形资产原值为1 000万元,累计摊销额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3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 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乙公司在丙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发生审计评估费用10万元。乙公司是丙集团母公司在2013年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式收购的全资子公司。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甲公司合并日因此项投资业务产生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是()。 A.600万元 B.1400万元 C.0 D.-10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 400(万元);付出对价账面价值=(1 000-200)+(300-100)=1 000(万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400-1 000=1 400(万元)。 第 2题:单选题(本题2分) (2017年)甲公司在编制 2*17 年度财务报表时,发现2*16 年度某项管理用无形资产未摊销,应摊销金额20 万元,甲公司将该20 万元补记的摊销额计入了 2*17 年度的管理费用。甲公司2*16 年和 2*17 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0 000 万元和 18 000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重要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16 年无形资产未进行摊销,属于会计差错,同时补记金额相对于 2*16 年和 2*17 年实现的净利润而言整体影响不大,作为不重大的前期差错处理,因此题中在 2*17 年确认为当期管理费用,体现的是重要性原则。 第 3题:单选题(本题2分) (2012年)20*6年6月9日,甲公司支付价款855万元含交易费用5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20*6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9元。20*7年2月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 000万元。20*7年8月21日,甲公司以每股8元的价格将乙公司股票全部转让。甲公司20*7年利润表中因该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 A.-40万元 B.-55万元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56(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注册会计师-会计全真模拟试题56(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第 1题:单选题(本题2分) M公司计划出售一项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于2*17年12月31日被划分为持有待售,公允价值为630万元,预计出售费用为30万元。该专利技术购买于2*13年1月1日,原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专利技术2*17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万元。 A.80 B.1100 C.1020 D.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专利技术2*17年12月31日被划归为持有待售无形资产前的账面价值=1000-1000/10*5=500(万元),2*17年12月31日划归为持有待售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为600万元(630-30),高于其账面价值,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第 2题:单选题(本题2分)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批实际成本为30万元的原材料,另支付加工费6万元(不含增值税), 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适用消费税税率为10%的应税消费品,加工完成收回后,全部用于连续 生产应税消费品。甲公司和乙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6%。不 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收回的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36 B.39.6 C.40 D.42.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所以甲公司收回的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成本=30+6=36(万元)。 第 3题:单选题(本题2分) 下列关于费用与损失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损失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费用和损失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费用和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 D.企业发生的损失在会计上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B

注册会计师历年模拟题及答案

1.(2015年考题)下列各项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A.将发行的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确认为负债 B.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借款 C.承租人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确认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 D.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正确答案』ABCD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2.下列经济业务中,可能导致本期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有()。 A.实际支付已经计提的现金股利 B.以银行存款收购本企业发行的股票,实现减资 C.收到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D.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借记“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会引起资产减少,负债减少;选项B,收购本企业发行的股票实现减资可导致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选项C,收到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选项D,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3.下列项目中,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变动的有()。会计初级考试试题 A.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计提的借款利息 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C.发放股票股利 D.发行公司债券,款项已存入银行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增加成本费用,减少资产;选项C,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费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D.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会计专业课程 『正确答案』ABCD 5.以下业务或事项中,应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的有()。 A.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B.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分期收款销售货物实现的收入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C,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计提折旧,体现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6.下列各项会计处理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有()。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C.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D.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BCD会计考试题库

2018年注会会计科目习题(第一章总论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甲公司在编制2017年度财务报表时,发现2016年度某项管理用无形资产未摊销,应摊销金额20万元,甲公司将该20万元补记的摊销额计入2017年度的管理费用,甲公司2016年和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0000万元和15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重要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公司将补提以前年度的摊销额直接计入当期报表,没有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报表,说明该金额不具有重要性,因为20万元的金额没有达到重要性程度(20/20000=0.1%),所以体现重要性原则。 2.(2017年)甲公司销售乙产品,同时对售后3年内产品质量问题承担免费保修义务,有关产品更换或修理至达到正常使用状态的支出由甲公司负担。2×16年甲公司共销售乙产品1000件,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因履行售后保修承诺,预计将发生的支出为6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甲公司该会计处理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可比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谨慎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C 3.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该事项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相关性 B.可比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各个时期采用的会计政策都相同,体现了可比性原则。 4.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这里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重置成本 C.收付实现制 D.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收入,是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