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2班 20121005209 王佳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Gardener在1985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Pintrich和Sehunk在1996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5]

学习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它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构建过程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2

[2]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光. 小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的初步编制一基于自陈式和“半投射式”测验的研究[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艳. 期望价值、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报,2005,

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它对学习产生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的动力(及内驱力)。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外部诱因出现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6]动机支配调节学习行为,行为又激发强化学习动机。动机对行为的这种影响作用与动机类型紧密相联。[7]从小学时期起,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那么,1—6 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不同层面有何特点? 1—6 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上的发展性有哪些表现? 这就涉及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的问题。[8]二、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专门研究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50年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在此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中,学习动机研究表现出一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二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三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四是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五是研究方法上,确立了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9]近年来,无论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方向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搞清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有利于对于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预测。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关于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由以往仅强调学业成就的传统动机模式,着重于机制层面的探讨,转向为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动机模式,强调动机表现的稳定性。Linnebrink和Pintrich(2002)指出,学习动机是社会认知动机模式具有动态性质,并且拥有多重面向,其中包含自我效能、内在动机、自我归因以及学习目标等。因此,为了整体性的论述学生学习动机,必须采取多元面向的角度探讨学生整体动机。对个人而言,学习动机在社会认知的模式中,,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具有情境化、脉络化和特定领域的特质。以社会认知层面论述动机理论模式,影响学生动机的中心因素,必须融合文化、社经背景、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研究。

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小学生进入小学进行学习后,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降低趋势。Brophy(1987)认为,在学习中具有持续性学习动机的学生,其所呈现的普遍特质,会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精熟,并且将学习的动机转变为

[6] D.P.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邵瑞珍,皮连生校《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4,490-502.

[7] Watkins,D.The-Asian-Learner-as-rote-Learner Stereo-type:myth of reali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11(1):21-34.

[8]段宝军,程星明.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4(12):8

内在酬赏,或是将学习视为一种义务;Lee和Anderson(1993)以及Lee和Brophy(2996)针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指出,学生在科学学习动机上持有正向态度时,能将学习视为享受科学的过程,并能主动建构知识,能主动且持续的参与教学活动而完成学习任务。[10][11]Nicholls,Nolen和Patashnick(1955)研究发现,以精熟目标定位取向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比较努力的投入,也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产生良好的学习成效。有的学者开始从整合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动机所包含的不同成分。Wigfield和Eccles(2000)提出成就动机的预期价值论认为学习动机可包括作业价值、能力信念和预期成功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Pintrich认为在学习历程中的动机因素包括价值、预期和情感三个成分。

(二)台湾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台湾研究者段晓林等(2000)的研究也发现学生从国小进入国中阶段,其学习动机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12]程炳林与林清山(200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调整学习量表中的以工作价值、期望成功、自我效能三个分量表来作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这三个分量表是Likert六点量表,各6个题目。[13]刘政宏等(2005)将学习动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三个成分,并得到了理论和实证数据的支持。[14]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处在国小高年级,并在进入国中学习的前一阶段时,学习动机都出现下滑的趋势,现在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学习时,由于课程量难度和数量上的改变,对于学习出现了困难的感觉,于是对于学习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需要,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匮乏。

(三)大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大陆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主要表现在特点!结构和相关因素三个方面。

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种动机并存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小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入学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缺乏自觉性,目标还未触及学习活动本身;低中年级学生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他们开始对获得新知识感兴趣,认知性动机开始形成,但此时还是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到中高年级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发展;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动机开始形成,内在动机并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于艳辉(1994)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的学习动机还很弱,处于低级阶段,外在的学习动机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各种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具有多种学习动机,并且逐渐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在年级上的特点,各研究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林荣真应用周步成教授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 T)》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年级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学习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弱化,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明显偏低。余水通过MAAT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水平上没有年级上

[10]Lee,O.,&Anderson,C.W.(1993).Task engagement and conceptual change in middle school seience classroom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30(3),585-610

[11]Lee,O.,&Brophy,J.(1996).Motivational patterns observed in six-grade science classroom.Joum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33(3),303-318

[12]段晓林,靳知勤.提升国中理化学习动机之行动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彰化师大

科学教育所(NSC89-2511-S-015-030)

[13]程炳林,林清山.中学生自我调整学习量表之建构及其信、效度研究[J].测验年刊,2001,48(1):1-41

[14]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

报,2005,37(2):173-196

的显著差异,但也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上偏低。

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分析,研究文献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思辨上,大部分都是借鉴外国相关研究成果,稍作修改。张敏曾专门针对4-6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回报动机、求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利他动机、学业成就动机、生存动机和实用动机七类。郭巧欣、尹国莹等把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四种:指向自我学习动机、指向他人学习动机、指向团体学习动机、指向社会学习动机。有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的学习动机理论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如王有智(2003)认为我国小学生学习动机包括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并且表现出按照此顺序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它们的强度渐增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动机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如余水等(2007)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能力也低。学习动机与创造倾向的关系研究,如朱晓红(2001)发现不同学习动机类型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表现出显著差异。持内部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在总的创造性倾向上优于持外部动机的小学生。[15]学习动机与学生气质的研究发现,多血质和胆汁质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16]

三、文献总结

总的来说,无论是根据国外的文献资料,还是根据国内的研究,都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最开始在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出于对学习知识的渴望、需要,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动机。一旦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于是开始对于知识的需要没有向最初始进入学校的大量,学习动机便开始下滑。一旦进入高年级甚至要进入另外的学校学习,学生就会感觉更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动机此时应该是小学阶段的低谷。

[15]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90-95

[16]王哗明,陈福凤.不同气质类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3):364-365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_李炳煌

2005年5月 第4卷第3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4 No.3 May,2005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李炳煌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中小学生;动机驱力理论;学习动机;趋势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5)03-0101-04 一、引言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探寻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规律。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动机理论。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他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随着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而有所差异,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颇多(“同化”、“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等),但是,应用其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湘潭市市区和娄底市农村分别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采取整班取样法,随机选择了小学3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共18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该问卷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成就动机理论,并经过初测修改编制而成,正式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因子分别为12、10、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自编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607、3.148、1.790,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6.38%、17.31%、10.87%,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54.56%。将此结果与原问卷维度结构进行比较,除第28项的因子载荷偏低予以删除外,其他各因子载荷均在0.385以上,各因子与对应维度的关系与试测问卷的构想基本吻合。采用克隆巴赫(Lee J.Crombach)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的 101 收稿日期:2005-02-19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XJ K03AG010)作者简介:李炳煌(1966-),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旅游文献综述

南通大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论文题目: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姓名:顾鹏斐 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班级: 132班 学号: 1315052037 指导老师:钱智勇 日期: 2015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一、序言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 (1)学习拖延 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solomon和Rothblum(一984)对342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拖延是个中等的或者严重的问题。McCown,Johnson和Petzel在1986年也进行了类似的问卷研究。他们发现学生的拖延和学习成绩以及大学厦门论文网生活的满意度是呈反比的。但有关拖延的最大范围的研究是1994年McCown和RobertS进行的,他们用Aitken的问卷和其他行为问卷、自陈量表调查了共1543名大学生。他们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几乎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陈宝华(2006)通过对上海476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 (2)Maslaeh的三维倦怠理论 1981年,Masla。h与Jacks。n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指个人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田MBI量表也被运用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在研切孟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姗I 量表。有些学者就曾根据MBI最早期版本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古尔德等(Goldetal.)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它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采用MBI一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成为大学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教师明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无疑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含义、分类和功能,然后具体阐述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利于教师把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思想道德品质、自我认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 总体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学习动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主要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以及学习环境的特点有关。这就提示我们,在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导、诱导学生从事一些活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修养、责任心、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身作则、爱生如子,要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品德、性格、知识以及心智活动的积极性不同等因素,以赏识的心态而不是以挑剔的心态对待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每一句话、每一体态都恰到好处地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流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我能行、自信的心态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学习目的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到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大到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行积极自觉的学习。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关于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大多数研究立足于教育学的角度, 侧重于认知因素。尽管在心理科学中明确指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是在情感的动力推动和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关键词:教育;教师;情感;情绪;认知 一、情绪调节教学效果的定义 情绪调节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态度与其情感是分不开的。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8]。”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较稳定而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主要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里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由于情感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因而它对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重大影响[1]。当教师具备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时,他会乐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和自豪感,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教师热爱学生,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会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成长。教师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他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力求使自己成为所教学科的专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只有这样的教师,他才能够刻苦地砖研教材、砖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有关参考资料,从而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3]。许多优秀教师在总结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经验时,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特级教师期霞说得好: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去学习、进修,刻苦地砖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想方设法制作教具,全力以赴地区上好课,并耐心地去辅导后进生。虽终日劳累而不顾并乐在其中。”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5]。同样, 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教师产生不良的教学态度。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的教师, 很难想象他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既不可能去刻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要:对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一所重点小学二到五年级的1228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学习活动占了小学生在校生活的绝大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及其对个体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四川省达州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分析整理 一、调查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抽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二小二到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1350份,收回问卷1228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参测的学生主要来自一般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家庭。 2.研究方法与评定工具 调查选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包括调查学习、技能、运动、社会生活场面的成功动机、考试焦虑中的促进性紧张和回避失败动机、自己责任性、要求水平七个内容分量表)。 测验采取团体方式进行,测试人员是在高校从事心理和教育学的教师和选修《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师范院校专科大学生担任,施测前接受过短期培训。测试时,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作答,每个测验约40分钟。 先将原始分数输入有配套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标准分、等级分及学生个人报告表,再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在总焦虑水平和各分量表上存在的问题的发生率及显着性水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各指标分析 对达州市一所重点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知识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个人的学习动机较强,回避失败的动机和责任心方面的成就动机偏弱。同时,学习压力使学生促进紧张这一项数据一直高居不下。 当今,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努力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常常发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宿迁学院小学教育班王佳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在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和在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5] 学习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它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构建过程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2 [2]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光. 小学生学习动机测验的初步编制一基于自陈式和“半投射式”测验的研究[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艳. 期望价值、学习目的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刘政宏,张景媛等.国小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之分析及其对学习行为之影响[J].教育心理学报,2005, 37(2):173-196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周泰霖 任课教师:徐丹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一、学习动机简述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接性。 根据肖钱瑛对华南四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赞赏奖励、避免惩罚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欲,探索、成就、创造、贡献等,将会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并且,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职业定向相对明确,而刚进校的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随着年纪的升高和对自己专业的日益了解和喜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强化。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包括外语),其次是实验、实践课,最后

有效学习的文献综述

有效学习的条件 09计机 X 班 X X X 检索过程介绍:我的检索工具是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词是有效学习和条件。这两个数据库都是著名的数据库,都有非常多的学术研究,但我认为万方数据库比较好,我写的综述的参考文献大多都是在万方数据库中查询的,只有少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万方数据库中有比较多关于有效学习的条件这个专题的学术研究,给予了我很多重要的信息,为我写的文献综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搜索检索结果介绍:我找出的关于有效学习的条件相关文献大约有三十四篇!最重要的有十五篇!分别是: 1、蔡长运,曾维静,卫津. 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策略探究.新 课程探究之教育广角总第219期, 2011. 2、兰艳.完善区域环境和材料投放的前提和条件. 企业导报,2011. 3、罗伟娟. 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必要条件.教师报之教学探蹊 总第74期,2010. 4、张耀奇. 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全球教育展望(总第275期), 2010 . 5、陈启山,温忠麟. 元认知与有效学习:原理与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第28卷第l期,2010. 6、燕国材. 中国古代论有效学习条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版),2010. 7、张德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教学平台,2008. 8、丁霞. 有效学习外语的条件与合作学习.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7卷 第4期, 2007. 9、张一平. 有效学习第二语言的条件与教学模式的对比和选择. 兰州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2006. 10、鲍银霞. 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青年导刊》 上半月,2005. 11、薛为春, 薛鹏. 论成人学习的主观条件. 继续教育研究, 2005.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研究

学生美术课成就动机的培养初探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张怀清 [摘要]成就动机的培养,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指出了“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总结。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激励;营造;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麦克里兰德通过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小学生而言,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及更高水平的学习自觉性。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使得优等生成就动机长盛不衰,而忽视了最需要转变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因此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他们经常在责怪声中学习,很少有人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受当前评分制度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划一要求,使有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作出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要求,这样这两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与研究。 二、“成就动机”的涵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涵义 “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的研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 ——以杨柳完全小学为例学习动机是引导、维持和推动人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机制和内部活动。恰当的学习动机水平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持续,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而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而学习动机缺失或学习动机不足将直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态度的端正。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学习能力较差、学校教育 方式欠妥等诸多可能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2012年以来,笔者所任教的杨柳完全小学(典型的山区农村小学,学校坐落在海拔800米的山顶平地,学校有六个年级,采用复试教学,有学生约120人。)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扫除学生厌学症”为校本研究课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面以我校课题研究取得的点滴经验为例,重点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论述。 1、杨柳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笔者于2012年秋对学校3-6年级80名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的问卷调查(问卷样表略,整个问卷设置12个选题,每个选题设3个选项,分别赋予1分、2分、3分分值。),收回有效答卷75份,按照我校动机量表的上动机水平界定的分数段界定,28分—36分为学习动机较强,22分-27分为学习动机水平较合适,12分—21分为学习动机较弱,其调查结果如下:

表1 杨柳完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问卷统计表 分数段28-36分 (高) 22-27 分 (适中) 12-21 分 (低) 合计 得分分布 10人 38人 27人 75人百分比% % 36% 100% 其中:学困 生 1人 3人 16人20人得分分布 百分比 5% 15% 80% 100% 以上问卷统计表显示,75份有效问卷中,学习动机较高的有10人,学习动机适中的38人,学习动机弱的有27人,其中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6%,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了解学习动机水平问卷低得分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分班级对27名学生进行了深层次访谈和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学习动机弱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学困生,其中20人被科任教师公认为学困生,占学困生总数的80%,由此不得而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关联,学困生中的大部分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不主动,直接导致学业成绩不好,而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逐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学习动机逐步下降甚至缺失。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我校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基于旅游动机的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研究 --------以凤凰古城为例 学号:200807220001 姓名:王晶圆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真正驱动力,旅游地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保持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其关键在于旅游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在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同质性使他们对呈现的产品和促销手段做出相似的反应。旅游者在景区的娱乐消费行为源于旅游动机的驱动,因此,要提高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力,必须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以了解和分析旅游者不同群体的旅游动机、娱乐需求和消费行为模式,为选择和开拓旅游地的目标市场,改进景区娱乐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为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从旅游动机视角出发,对旅游动机与景区娱乐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促进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推动旅游地娱乐产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旅游动机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版本的《消费者行为学》中都提及了动机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娱乐消费行为,但是对“旅游动机”是如何影响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动机理论出发探讨旅游者消费动机差异而引起旅游者景区消费行为的不同,有助于加深对旅游者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匹配的新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丰富了旅游市场的研究。此外,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不仅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一步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 与此同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娱乐消费行为属于消费行为之一,目标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起点,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营销决策的针对性与服务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消费者娱乐消费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使得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 2.相关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旅游动机研究文献综述 2.1.1国外及港、台地区旅游动机研究回顾 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无论在理论、概念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证研究方其中被旅游研究领域较多引用的是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尤其因为旅游动机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总体是注重经验性实证研究,这种研究往往是在结合已有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多方位的细分化的研究。笔者拟从理论和实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上对于旅游动机概念的研究有美国的格兰汉姆M.S丹尼(Craham M.S Dann)(1981)在旅游动机的多种解释、定义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对旅游动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戴尔(Dale Fodness)(1994)讨论了旅游动机的测量、了解、

文献综述 心理学 教育学

文献综述 农民工子弟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 鹿寨镇二中数学课题研究组黄秀清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不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听课,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农民工子弟因身份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比例比较大,一旦成为学困生,教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的负担。因此,找出农民工子弟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成绩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㈠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学困生自尊心被扭曲,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情绪低落而心态消极、缺乏热情、自暴自弃,自认为“烂泥扶不上墙”,觉得自己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而在学习行为上认为“我不行”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常常以烂为烂,破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折,使心理失去平衡而走向反面的变态心理。他们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时而做小动作,时而伏在课桌上,时而东张西望。他们由于学业跟不上,成绩屡屡落伍,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同学的小视、家长的训斥,一直处在压抑、冷漠的境况之中,他们在学校、在班里感到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不及他人,心态消极,活泼向上的心理被压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表现自己,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和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缺乏信心和兴趣。这些学生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倍感烦闷、孤独、痛苦甚至无助,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自卑心理的产生又会压抑其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其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 2、厌学心理:学困生往往因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而产生厌学心理。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不愿意学习甚至逃课、逃学。现行的以考试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指向,以相对单调的知识灌输和强化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的重要因素。学困生因知识基础薄弱和接受能力较差,往往成为学习的落伍者和考试的失败者,不管怎样努力总是落后,觉得费力不讨好,总是挨批评,进而对学习、对考试、对学校产生反感,厌学情绪就会滋生。另外,部分学困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消极影响,认为读不读书、学习成绩好与不好无所谓,只要能够嫌钱就可以,由此而产生的认识偏差无疑进一步滋长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 3、惰性心理:学困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总是处处自甘堕落。做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被抛到九霄云外。他们一旦被列入学困生的群体,做事没有什么动力,自信心大减,人生态度悲观,自暴自弃,一泻千里。有部分脑子并不笨、思维很活跃、接受能力也强的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在学习中懒于思考,懒于动口动手,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加上意志薄弱,遇到一些难的题目,不愿多思考,对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难以坚持、缺乏毅力。久而久之,学习退步、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反过来又更加助长了他们惰性心理的形成。学生的行为方式一旦固定,习惯一经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