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教育部于2000 年颁布了第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1999 年10月至2001 年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是新中国化学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基础科学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 年颁布至2011 年修订完毕,历经十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亟待予以切实重视

2.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

3.知识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和范式

4.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诉求常态化

5.科学应试多样化发展性评价任重道远

(三)修订的依据

1. 肯定课改方向

2.重视科学探究

3.关注化学与社会

4.减轻学习

二、再识课程标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教材编写、教学资源

开发的建议。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描述,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内容标准规

定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课程标准主要为教材编制者、教师和教学评价者所写。

1,课程宗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什么是科学素养?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

化学科学素养——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

1、基于组成认识物质

2、基于变化认识物质

3、基于定量和化学用语认识物质

4、基于真实背景和STS认识物质

5、基于实验和探究认识物质

6、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的功能价值

2,内容核心

1、确立以科学素养和三维目标为特征的化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2、构建主题导向的三级三维课程内容结构,整合知识、过程和情境

3、用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4、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3,学科特征

1 化学学科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

2 化学学科使用特定的概念和原理

3 化学学科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

4 化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5 化学科学与工农业联系比较密切

4,观念转变

?通常所说的“双基”是相对于学科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言的,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

所必须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种“双基观”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重视知识量的积累。

现代“双基”的涵义

?要为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基础应包括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方法等。

?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往、合作、

忍耐挫折等能力。

?三、新课标具体解读

(一)解读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二、课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1、化学课改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

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3、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

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

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5、在“课程内容”的相关主题中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化学史料、

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

?6、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

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经历、体验、感受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对导言的修订

?对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了修改。

?加强了语言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对“课程性质”的修订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在实践中不

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课程理念”的修订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2.增加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

奋学习的志向。

?3.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对“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

?表述“5”中增加了“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行为动词增加了“懂得”和“简单计算”;

?(2)将实验稿中“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行为动词化繁为简,以“模仿操作、初步

学习”、“独立操作、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呈现;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行为动词分别增加了“经历”、“认同”和“内化”。

1、如何让学生步入精彩的化学世界?

关键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利用它们去解释身边的现象和变化的本质,认识周围世界的奥秘,解决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简单问题

2、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分享教学资源。

2、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参与人际交往。

3、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

4、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公平。

3、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1、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化、学科化,对生活经验所蕴含的道理加以解释,用生活经验去理解化学知识等,以形成学生新的化学知识。

2、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已有知识生长出新知识,通过已有知识促进新的学习和新的发展。

3、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策略,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动发展。

4、怎样理解与实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化学学习过程包括:

1、感知——预备阶段

2、加工——形成阶段

3、联系——巩固阶段

4、应用——发展阶段

5、教学中如何体现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要将体现化学价值的事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从正面阐述化学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从了解到感受再到认同的过程,达到学生主动欣赏化学、正确理解化学的目的。其主要策略有:

1、联系实际

2、情景渗透

3、专题调研

4、实验探究

5、学科渗透

6、如何让化学教学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2、转变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5、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7、如何理解与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应该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注意以下教学策略的运用:

1、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在兴趣吸引下或自我约束下进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主动学习的品质。

2、教师要转变传统角色,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体现独立学习的品质。

3、引导鼓励学生以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独特学习的品质。

4、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体验学习的品质。

5、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体现问题学习的品质。

8、为什么说“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标准中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原因是:

1、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3、科学探究是学生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科学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提问法、发现法、实验法等。

(二)解读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

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

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

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

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

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

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

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

科学品质。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修订

?仍然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呈现;

?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增强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

疑”等重要观点。

1、怎样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培养的载体与凭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与依托,“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获得的途径和保障,也是“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灵活运用与升华,同时也孕育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前提与动力,对“过程与方法”具有调控与推动作用。

对于三维目标的设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每一个维度分别设计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相互匹配、相互关联,每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作为达成其他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辅助;另一种是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整体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学习提纲:

1、新课标的修订时间

2、新课标修订的依据

3、新课标修订的原则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宗旨

5、课程标准包括哪四部分?

6、什么是化学?其特征是什么?

7、化学课程性质包括哪三点?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8、化学课程目标包括哪些?

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背景

?物质性质内容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教学内容,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物质性质教学对老师来说又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创新又比较困难。

本专题学习内容

.1、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学习特点;

3. 针对物质性质中的教学问题,采用哪些核心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身边的物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在学前,学生感知物质的存在、变化,产生了很多好奇的问题。在学后,解决心中好奇问题,激发其探索物质世界及变化规律。

学习内容选取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常见金属、生活中的酸碱盐,有单一物质,也有物质类别。

学习时,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变化的事实中提出物质的化学问题,然后用化学的方法和思想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索这些物质的性质,从而解释这些日常问题。

学习时,还可以扩展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事情,即学生未曾经历的一些物质的事实和变化,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了解,提升学生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归纳和概括,同时也要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的物质世界和新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思路和能力。

“身边的物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主要为

?让学生了解氧气、二氧化碳、酸、碱、金属等物质的性质、制备、应用及其三者间的关系

?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质的方法

二、“身边的物质”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教材是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的?教师是如何分析和使用教材的?

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身边的物质”主要介绍了空气、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酸碱盐,还有金属材料,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教材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方式:

二氧化碳而言,它在编排上又是沿着物质的性质,还有制法,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按照这三个顺序编排的。性质的编排上则是先是物理性质,然后是化学性质。在制法上则是先研究原理,然后是实验装置,及收集的方法

2.教材分析与使用;

1. 分析教材中讲了哪些物质?哪些性质?要求哪些化学方程式?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2. 分析教材中有哪些物质的应用?

3. 分析教材中设计了哪些学生活动?

从学科的本质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一个双维的坐标,来去构建一个知识的结构。

一维是知识维度,如氧气,了解它存在、制法、性质、用途;

二维是类别维度,非金属单质的典型代表是氧气,氧化物典型代表物是二氧化碳。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三个“一”

一个情景,是指这个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应用。

一个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实验,围绕着这些物质的研究,都用

了哪些实验手段,怎们研究的。

一个表征,这些物质中最核心的就是化学性质,那么这些化学

性质是用化学反应去表征的。

现在的教材有两“更”

一更:是更注重强调从生活到化学再到应用;

二更:是更突出学生动手做实验。

第一,要有一个整体观,包括“身边的物质”这些内容包含哪些内容,包括典型的代表物有什么,一个代表物里又有哪些内容。

第二,要整体上去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一些代表物怎么组织起来,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的。

第三,分析教材时要密切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入手,然后再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物质到一类物质。在进行一个具体内容教学时,你要清楚前面为它累积了认识物质性质的那些思路方法,那些经验,然后再学习新的物质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如何分析一节教材?

氧气的性质

从内容线索上来看,是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是氧气

的化学性质,之后又形成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从情景线索来看,对氧气性质的研究不是走的应用线索,走的是实验室探究的线索。

氧气是第一个直接面对的纯净物、单质,那么我怎么去认识它,从哪些角度去认识物理性质,从哪些角度去认识化学性质,选择哪些物质能否跟氧气发生反应。

四、如何挖掘教材中核心知识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和功能?

1、不仅要关注重要知识内容的文字,还要关注教材的过渡文字。

2、关注图片,表格、栏目等内容,了解他们的作用。你已经知道什么、拓展视野、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活动与探究、方法提示、交流与讨论、实验现象记录、练习与实践。把握各部分功能和价值。

3、教材是注重的思想方法,还是注重的与STS内容的联系。

4、用素材教,教材是重要的素材,教材之外,还有更多的素材。

五、教师在实施物质性质教学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身边的物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如何用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问题思考价值不高,探究效课不好;

问题琐碎,串不成认识的线索;对探究把握的度不够;

2. 如何选择和使用联系实际的素材?给出素材与学生实际差距大;素材如何取舍,是选效果明显的还是选没有污染的;

3. 如何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落实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学起来容易,用起来难;

六、如何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物质?

“身边的物质”有多种教学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告诉你;

第二种是激发兴趣、进行感性学习,比如举例子、做实验,让学生经过实验,经过事实接受性质的结论,理解性质。

第三种是用探究方法去学习,并把探究的本身作为一个认识的主体,去学会探究。

探究学习有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性探究,基于学生够得着的经验,顺着他的经验,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第二种是生成性探究,从前面探究中形成新的刺激,然后提出新的探究任务和问题,这个时候,再让学生产生假设、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假设。生成性的探究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有真实性,更具有吸引力。

如何设计一个探究活动:

1.如何去挖掘一个好的探究性问题,以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怎样去挖掘生成性的问题。

2. 探究活动不仅是落实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七、如何设计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之前,先得考虑探究能力究竟有哪些

要素构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力的培养要有所侧重,哪些

要素是开始阶段可以培养的,哪些要素是中间阶段要培养的,

最终初中毕业的时候,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要发展到什

么水平,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

探究活动的开放度

第一阶段是教师指导下的局部探究,如氧气性质。

第二阶段可增加教师指导下的生成探究,如二氧化碳性质。

第二阶段是开放度更大的整体探究,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也可

进行课内课外结合的探究。铁的生锈。

八、如何解决学生探究能力有限的问题?结合氧气的性质探究教学进行分析

初阶段探究很盲目的时候,可以把问题定的简单一些,教师给一定的示范帮助,等到二氧化碳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到酸碱盐的时候就更不需要了,只要帮学生点点药品的分类探究就可以进行下去了。

氧气性质探究

铁的实验是在三个性质实验中,从知识角度来讲也是比较难的和陌生的,因而他们选择了最难的来给学生提供支架,其实一举双的,一来为学生探究实验提供示范,二来确保了这个难点,万一学生探究不成功,这个难点不至于失败。

第一步,将铁丝展示给学生,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再展示给学生;

第二步,将铁丝放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片刻收取出,再展示给学生;

第三步,把瓶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展示给学生;

第四步,用火柴棍引燃,伸入到集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四步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九、如何解决探究活动与物质性质知识落实之间的问题?

顾到探究了,放出去就收不回来;考虑到知识落实了,可能探究就展不开。把活动的开展过程与知识的落实融合统一

一是加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笔记的指导和要求;

二是利用老师的板书;

三是利用作业进行反馈和落实。

十、如何选择和使用联系实际的素材?

国际科学教育界有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就是要进行多样化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

1. 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有这个经验,能很快的进入这个情景,这个素材才是有效的。

2.要素材与所学内容关系密切。素材很有用,但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就不能用了。如二氧化碳引入:狗死洞—猜谜—一瓶雪碧晃、倒、尝。

情景可选择生活中的情景、趣味中的情景、故事中的情

景,情景可关注社会问题、最新科技成果等。

联系实际:

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种是认为有意思,好奇;第二种认为熟悉,但又不理解。

二是对知识理解的作用,情景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三是训练学生迁移的功能,包括思路方法的迁移。

联系实际的情景可以用在知识的引入阶段,用于知识的

理解阶段,还可以用在应用阶段。

十一、如何在物质性质教学中落实价值和功能?

一、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情景推动学生不断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学生特别感兴趣,因为要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实际用途的。

第三这种教学方式由单一物质性质推至一类物质性质,让学生感受到认识物质性质的一种方法。

三维目标融合统一

第一知识线索清楚;

第二有过程方法的线索,即如何从实际的生活素材中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最后从个别到一般,形成新的认识。

第三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线索。老师通过丰富的情景素材来落实,让学生有很强烈的感受到学习化学这些知识是有用途的,一是真实的,二是有用的,三是可用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研读与教法

教材编写特点

◆明线——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课程理念

◆暗线——体现“事实与理论相互穿插”编排思路

◆探究——体现“教本向学本转变”编写思路

初中化学中物质知识的双重价值——既是内容又是载体

作为内容的物质:

核心物质:

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金属(铁、铝)——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盐酸——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有机合成材料【共15种(类)】

呈现特征:

氧气——水——金属——溶液——酸——碱——盐——有机物

“个体特征——→一般特征”;“个别——→一般”

对作为内容的物质知识的教学维度

存在;

组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制取途径;

用途。

学习思路:“资源——认识——应用”

新思路:生活社会中的化学物质

碳循环;海水中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生活中的酸和碱;

食物中的有机物;

学习思路:在应用中学习物质的学科知识

化学物质的教学建议

1、基于真实背景认识物质

基本观点:

(1)“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最核心理念之一;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对其浅层次的理解可以简单认为就是化学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既学到化学知识,又能认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悟化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把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学习放在真实的背景中是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将新知识建立在已有认知结构之上的;

(3)在真实背景中学习物质,有利于化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正确的化学物质价值观的培养。

从情境与物质知识内容的联系看

有的以知识结构为主体,在学习知识之后,引导同学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的用生动的、美丽的生活、自然情景引入教学,然后再进行教材主体内容的教学

有的设计能贯穿一节课始终的生活、社会任务或问题情境,将教材主题内容的学习镶嵌到任务完成之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化学知识。

基于组成认识物质的教学价值

1.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可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对化学变化中的守恒产生本质性的理解;守恒了什么?

4.具有对物质的说明功能,可以方便的确认物质;

5.成块地认识物质的性质。

教学中学生基于组成认识水平的发展

基础:基于外观认识物质

第一阶段:

以“空气”为载体,混合物、纯净物

第二阶段:

以水为载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第三阶段:

以生活经验和实验为载体,分子原子水平。以后的学习,是对三水平的强化。

基于探究认识物质

基本观点:

?“用探究的方法学化学”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最核心观点之一;?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效果最好?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探究教学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探究活动,不一定就有高效能的学习;?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需要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水平。

本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体现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突出了教学情景设计和实验的应用。

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建立盐的概念。分两个层次,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对盐的认识的局限,和对碱的概念的认识,对比分析生成盐的概念。二是从分析组成的角度认识盐的分类。

通过辨别身边的碳酸盐和说明其用途,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产生激励作用,同时渗透STS 教育。通过学习网站达到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设计恰当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自主性。

(1 )用生活场景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原有认识的局限和错误引出研究的问题。

(2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碳酸盐与酸反应的性质。

(3 )收集身边含碳酸盐的物质进行碳酸盐的检验,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化学。

(4 )谈身边碳酸盐的应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渗透新课程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

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氧气跟镁、铁、铜、金等金属反应,均产生金属氧化物,但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认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空气和氧气、水、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已经熟悉认识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以实验为突破口。

生活经验:生活中接触到常见金属铝、铁、铜、银等金属制品,例如金属炊具、金属导线、劳动工具、交通工具等。听说过“冶金”,知道金属保存不当容易生锈等。

本教学设计依据《课标》清晰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抓住了探究的主要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将重点落在“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

化学探究学习的误区

(1 )重问题轻选题,所有问题都探究。( 2 )重形式轻主体,探究就是分组活动。( 3 )重学生轻教师,学生探究,教师“解放”。( 4 )重实验轻思维,探究就是动手实验。(5 )重认知轻情意,探究为应试。( 6 )重过程轻结果,探究结果无关紧要。(7 )重成功轻失败,探究结论只能正确不能错误。

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建立盐的概念。分两个层次,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对盐的认识的局限,和对碱的概念的认识,对比分析生成盐的概念。二是从分析组成的角度认识盐的分类。

提高探究学习实施性的策略

( 1 )精选探究内容,明确“探究点”。( 2 )重视“假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3 )依据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和过程。(4 )加强交流和总结,落实探究结果。本教学设计较突出的方面:

1 .本教学设计突出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渗透了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所用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充分利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以问题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

4 .重视合作交流。学生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认识,克服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5 .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注意知识形成的层次性。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形成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并及时应用反馈。

◆这节课走出原有“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用一个新鲜的创意或活动,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下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审视本单元的内容,让旧知衍生新内涵,让能力得到新发展。

◆只要多思考多设计一些注重知识理解、知识建构、适应应用、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贴近学生的活动与情境,复习课定是最放光彩的课堂。如酸碱盐复习——创设魔术情景(百变瓶)等

教材的二次开发应注意的基本属性

重构性对话性情景性延伸性

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学科素养

关于不同性格之间相处的典型案例(工作方面、生活方面)

各类性格的代表人物

各类性格更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还有具体什么内容?

电解制氧

酸、碱、盐的定义;酸定义的扩展金属活动顺序表

复分解反应

计算能力与技巧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厨房

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 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 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沁阳六中胡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碱盐)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化学校本课程

岞山中心校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课程说明 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目录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 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 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 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 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 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

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 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 趣味化学实验十:合成香精 (24) 趣味化学实验十一:消字灵的制作 (29)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制作原理: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 (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 (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 (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时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校本课程_生活中的化学

. .. . .. .. .. .. 前 言 ……………………………………………………… 3 生 活 篇 话题一 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 …………………… 5 话题二 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为什么可 以减轻痛痒 (7) 话题三 饼干筒里的干燥剂 ……………………………… 10 话题四 不锈钢会生锈吗 ………………………………… 12 话题五 吃水果为什么不能代替吃蔬菜 ………………… 14 话题六 醋的功用 ………………………………………… 16 话题七 发酵粉能发酵的原因是什么 …………………… 18 话题八 为什么会樟脑丸越来越小 ……………………… 22 话题九 公路上晒粮食好吗 ……………………………… 24 话题十 合成纤维混纺织物容易起毛起球原因在哪里…… 26 话题十一 镜子背面是水银还是银 ……………………… 29 话题十二 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 32

话题十三您会鉴别衣料吗 (34) 话题十四鸡蛋不宜洗干净后存放 (36) 话题十五哪些布容易褪色哪些布不容易褪色 (38) 话题十六塑料制品冬天变硬是怎么回事 (41) 话题十七为什么馒头里有一个个小洞 (44) 话题十八为什么煤气厂送来的煤气总有股臭味 (46) 话题十九有办法去掉衣服上沾的油、墨、墨水吗 (48) 话题二十食盐的实用价值 (51) 实验篇 趣味化学实验一自制碳酸饮料 (53)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8) 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61) 趣味化学实验四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65) 趣味化学实验五研究电池 (69) 趣味化学实验六制作水果电池 (75) 趣味化学实验七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79) 趣味化学实验八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83 趣味化学实验九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87) 趣味化学实验十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92) 拓展阅读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94) 后记 (10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4、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5、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目标、目标和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等多种形式。 8、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0、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1、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题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和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判断。(2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3、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4、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6、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7、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8、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9、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10、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3、下列教材呈现方式不正确的是() A、活动性栏目 B、资料性栏目 C、示意性图片 D、实践经验 4、关于实验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B、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不进行实验 C、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D、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中应该() A、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B、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C、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D、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6、下列主题哪个是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 A、金属与金属矿物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微粒构成物质 D、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有: 一.基础性 为适应2l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删减了繁难的内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二.现实性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实践性 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综合性 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五.发展性 在内容选择、目标设置中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标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 化学新课标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在理念、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一.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 新课标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xx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1/ 2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更多精品文档 2/ 2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样本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分: 6 计划学时: 96 适用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方向) 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经过课程教学, 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 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分别是知识目

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 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见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宁安市第三中学刘爱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方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石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化学组永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

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化学课程标准

食化专业 《化学》 课 程 标 准 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食化教研室 2014年 2 月

《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验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巩方舒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 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