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关系

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关系

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关系
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关系

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关系

丛华?

内容摘要:文章诠释了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内涵。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警察权源于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服从公民权需要、接受公民权监督等多个方面,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对立的表征。提出了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平衡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关键词: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法治;对立统一

警察权与公民权分别作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重要体现,二者在理论层面和实践过程中既存在着统一的实质,也存在着冲突的表征。而警察权与公民权在一个社会中的实际运作状态,反映着这个社会法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因为,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成反比例关系。即,警察权是为保障公民权所必需的,而超出必要限度的警察权,则有侵夺公民权之虞。因此,探寻我国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协调并维护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平衡,理应成为社会法治建设的方向和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诠释

行使警察权和保障公民权是矛盾的统一体。警察权的扩展,可能会缩减公民权;公民权的张扬,可能会限制警察权。二者通过博弈来寻求社会法治特别是公安执法的“度”。减弱二者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二者间的协调统一,必须深入领悟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内涵。

(一)警察权及其行使

我国学者认为,警察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警察权是指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一切权力,包括履行警察刑事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中所运用的一切权力。狭义的警察权,仅指国家赋予公安机关在进行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权力,即警察行政权。笔者认为,警察权是警察行政职权与警察刑事职权的统一,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警察机关执行有关法律规范的权力。即,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而依法实施警务活动的权力,它是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概念包括3层含义:一是法定性。警察权受之于宪法与法律,这是警察权力的来源和运行的规制,没有宪法和法律的确认,警察权则失去了行使的合法性;二是目的性。

?丛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级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北京市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委员会委员。

警察行使权力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并且通过限制公民的部分自由来实现全社会的更规范、更稳定的秩序与自由。三是强制性。警察权体现着国家的法治权威,以国家法律强制力为其后盾,有权依法采取强力措施而消除障碍。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法治进程,宪法和法律对警察权做出了明确授权,既使警察机关获得了行政管理与刑事司法的相应权力,也为警察权行使限定了严格的边界,从而形成衡量警察权行使是否正当的基本标准。因此,警察权应当严格遵循“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特别是在行使强制措施的权力时,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既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必须严格依法而行。

(二)公民权及其保障

公民权是指公民在宪法与法律的规定范围和法理支持下,维护公民应当享有的权益和尊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权利,是公民自由决定自己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私权利。在普适性的语汇和理解上,公民权即当下时常论及的“人权”。追根溯源,现代的人权理念发轫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唱响的“天赋人权”口号。我国政府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也阐述了对于人权概念及其外延的理解:“人权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而且包括集体人权。享受人权的主体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①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实现了“人权入宪”,这是我国人权观的重大突破。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认同了这样的观点:保障公民权必须广泛实践“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对于公民来说,法律禁止的不能做,法律没有禁止的均可以做。公民权既包括法定的权利,也包括更广泛的非法定权利。

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警察权的设置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公民权则是警察权行使的源泉,也是对警察权力的制约。但作为涉及范围广、强制力明显的公权力,警察权与作为私权利的公民权总是存在着冲突的一面,并且经常处于同公民权冲突的最前沿。因此,警察权与公民权既是内在统一的,又是经常表现为对立的。

(一)警察权与公民权的统一

1.警察权源于公民权的让渡。国家公权力是社会有序运行之必需,通行的逻辑是:人们交出部分权利并缔结政治契约,构筑公共权力系统,警察权就包含其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国家权力本质上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意代表机构以法定程序将公共权力赋予依法建立的警察机关,由此产生了维护社会稳定所不可或缺的警察权。可见,警察权从其本源上是来自公民基本权力的让渡,警察权与公民权不存在的根本矛盾。

2.警察权的行使目的在于保障公民权。警察权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是公众生存与发展所共同依赖的环境和条件。公共利益受损,公民权必然无从保障,警察权因此成为公民权保障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是公民权的捍卫者,警察权因承载着社会公意而体现出正当性。警察权行使得愈有效,公民权保障则愈充分。

3.警察权的扩张取决于公民权保障的需要。社会法治环境总是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

①《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文化等发展变化的影响而呈现为动态变化。在犯罪甚嚣尘上,治安状况恶化的情形下,公民权益受到现实危害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强化警察权的强烈需求,由此拓展、加强警察权的配属,强化警察执法权威,以提升国家法治对于公共领域的干预度。比如:美国于“9·11事件”后,通过了《爱国者法》,延长了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时限,扩大了警方搜查、监听的范围等,给予美国执法机构以更多的权力,为确保国家公共安全而不惜牺牲一部分人权保护。因此,警察权的强势和公民权的相应退让,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可见,警察权应依据情势变化而有所调整,取决于维护公民权的需要。

4.警察权提倡并接受公民权的监督。警察权是警察机关掌握国家资源而获取支配他人的一种力量,而扩展性一般是权力运行的常态。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曾说:“滥用权力是附在权力上的咒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社会监督,警察权则尤甚,因为其强制性特点极易转变为对公民权的侵害。因此,我国的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提倡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完善公民监督机制,这无疑体现了警察权与公民权统一的实质。

(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归属和价值追求存在着差异,因而难免产生矛盾对立,其表现之一则是警察权与公民权二者间的对立。

1.二者对立反映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公共利益是保证并发展个人利益的前提,但不能反映个人利益的全部,并且同个人利益经常发生对立,往往表现为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行使警察权主要是维护公共利益,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公民的全部利益诉求,并且可能会损害到某些个人利益。比如:道路禁行会造成一些人的出行不便,监控探头的设置可能有碍一些人的隐私。但从宏观角度和长远利益考虑,这种局部、暂时的损害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成本,是利大于弊的。由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利益评价”着眼点有所不同,从而衍生出警察权与公民权冲突的现实可能性。

2.二者对立反映了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的矛盾。在公共领域保持一定强度的警察权是维护国家法度和保证正常的公共秩序所必须的,但这会限制公众的一些自由。从价值层面上讲,警察权追求的是公共秩序,公民权追求的是个人自由,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冲突反映了公共秩序与个人自由的矛盾。公民转让一部分权利而承认警察权的存在,意味着甘愿以放弃有限的个人自由作为代价,而换取享受公共秩序的安宁。因为无限的、放纵的个人自由等同于社会混乱。“没有限制的自由,只能损害自由”,“不加限制的自由,就会造成自由的毁灭”。②因此,好的公共秩序是为了公众共同享受有序的、不妨害他人的自由,应当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正是公共秩序同个人自由寻求平衡的博弈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长期的,而“平衡”是相对的、短期的。只要存在公共秩序同个人自由的矛盾,就会存在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

3.二者对立反映了警察自由裁量与公民权益评判的矛盾。任何法律均不可能极尽精细化,总会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美国统一法学的代表埃德加·博登海默曾说:“真正伟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②[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499-500页。

大的法律制度是这样一些制度,它们的特征是将僵硬性与灵活性给予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①因此,警察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属于必要的、现实的。但自由裁量又容易超越其限度甚至是权力的滥用,因而会明显侵害公民权益。并且,这种自由裁量无论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在面对个人评判时受到质疑、拒绝,甚至对抗。可见,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存在,也是引发警察权与公民权冲突的诱因。

4.二者对立反映了警察执法权威与公民消极对抗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于职权中心主义执法观不断进行反思,保持更多的关注和警惕。部分公众甚至产生不信任警察权的倾向,乃至走向另一个误区:消极对抗警察执法权威,甚至暴力阻碍警察执法。对于此种形式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应当引起足够的警觉。某些媒体的失当报道或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鼓噪公民权盲目对抗警察权的消极效应,明显有悖于依法治国方针。必须强调:警察权的现实必要性与正当性决定了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权威性,才能担当起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职能;一味地限制、削弱警察权,则更加不利于公民权的保障。警察权与公民权得到同样的重视和保证,才能保持二者间的平衡。

三、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对策设计

当注重强化警察权时,可能使警察权强势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当注重张扬公民权时,有可能使公民权扩展而盲目对抗警察执法。在促进社会和谐的方针引领下,实践“平衡理念”有助于摆脱这种逻辑悖论。警察权与公民权本质上的统一性,则成为探求并实践二者间平衡的理论前提。

(一)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贯彻人权保障理念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应当将这一宗旨融会到公安工作中,并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坚守执法为民的思想,并将其提升至立警根基、力量源泉、执法准则的高度。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相对于公民个人,无疑占有公权资源的优势,应当在缓解警察权与公民权冲突的努力中,更主动地作出姿态,在法律的框架内积极创新化解冲突的途径与办法,让执法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更为人性化、柔性化。应当说,践行执法为民思想是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源,是《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

人权的主流精神是防止和抗衡公权力走向恶政,这也是不同国体、政体的国家在人权保障理念上趋同的原因所在。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与社会责任,其深层、核心的价值追求则是保障公民享受人权;从这一点引申开来,探求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努力是合乎逻辑的。它要求警察权不得随意侵犯公民权益,其运行的边界限于公共领域,而应当止步于公民的私权利领地;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执法边界或者警察自由裁量的情境中,警察权运行不得背离人权保障的目的;在权衡法益相称性时,行使警察权应当主动地作出对公民有利的选择。总之,要自觉地将人权保障理念融进每一个执法环节。

(二)提升法律意识和健全法律制度

法治是警察权与公民权协调的基石,二者间的平衡博弈应当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在社会公众普遍地学法、懂法、守法的状态下,平衡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实践就会比较顺畅。

①[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

因此,全体公民特别是广大公安民警均应当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对于后者的要求应当更加严格和具体。因为执法者违法,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地减损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公信力,使公众丧失对法治的信念,导致警察权与公民权的严重失衡。故此,应当促使警察与公众将法律法规作为协调警察权和公民权的逻辑标尺,警察在公正执法的同时注意维护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则对警察执法给予信任、支持的态度。应当说,提高法律意识使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具有了理性层次。

对于警察权的运行,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与限制,以确保公民权益得到维护,这是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现实依据。

1.立法上适度控制警察权。放任警察权的不规范行使乃至滥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降低的反映,也必然没有人权保障可言。因此,应当通过立法及时地对警察执法的权限、对象、方式、程序等予以明确规定,力求为“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及时而清晰地预设边界。

2.规范警察执法中的自由裁量。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以缩减自由裁量的幅度,减少执法判断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同时注重以法益权衡来引导并控制自由裁量权,认真评判对违法者的处罚是否合法合理,即便为了公共利益而不得已伤及个人权益,也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3.以法律程序控制警察权。设置法定程序来制约警察执法过程,是规范警察权的纳入法治轨道的有效手段。例如:采取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搜查、监听等触及公民基本权利的措施,都应经检察官同意后方可实施,紧急情况下的无证搜查、扣押等,也须事后报检察机关审核其是否合法。再如:当事人有权对警察执法提起行政诉讼。以上种种,将促使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珍惜名誉、精心办案、审慎执法、审慎处置。

4.加强对警察权的监督。我国主要由检察机关对警察权进行法律监督,诸如对立案、撤案、强制性措施等的监督。此外,公安机关应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一线执法单位必须依法公开执法的范围、依据、程序与结果等,最大限度地保证当事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要建立执法投诉的回应制度,完善信访、投诉、举报等的受理、调查、处理和反馈机制等。

(三)运用正当程序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

法律程序是实体法律的运行模式,具有遏制权力异化、防范权力滥用的法治功能。因此,法治国家应当强调程序正义,甚至在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冲突时,宁可舍前者而取后者。

受历史传统影响,我国历来有“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对于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缺乏认识,这在公安工作中仍是比较明显的。合理的程序本身具有正义性,它包孕着民主、法治、人权、公正、透明等价值观、道德观的丰富内涵。程序正义强调违反程序的警察执法属于非法,促使警察权在追求公正结果的同时注重过程的正当性。

凭借国家机器的公安机关同执法相对人相比,在地位、实力上明显属于不对称,而程序正义则通过设定强势方的义务和弱势方的权利,使权力与权利的天平趋向平衡。因此,正当程序是引领警察权和维护公民权的重要途径,是协调警察权与公民权关系的一个平衡点。

(四)坚持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

完善对警察权的法律规制与监督,必然带来公众的程序性权利对于警察执法过程的力量渗透,再融合人权保障理念的影响,公民权近年来存在着扩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警

察执法权威明显降低,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这种倾向同样令社会堪忧,同样不容忽视。

警察的社会职责决定了国家依法赋予警察许多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强势权力,国家法治权威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通过警察执法权威予以体现的。一旦这种权威被公然挑衅并严重损害,体现国家公共权力和意志的法律将面临无法实施甚至名存实亡的危险,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无序状态。警察权无法运行,公民权无从保障,还何谈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何谈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因此,必须依法维护并提升警察执法权威。当前提升警察执法权威的对策,应着眼于权威削弱的比较直接的原因:一是,加强警察执法的法律保障,《刑法》应单独设立“暴力袭警罪”,加大对公然蔑视与挑战警察权威、暴力阻碍警察执法等行为的处罚;二是析清警察执法权威同人性化执法的关系,明确人性化执法决不是“软弱”执法和降低执法标准;三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警察执法水平与能力,提高警察正当的职务防卫权限,包括制订并完善警察执法标准与执法流程,强化岗位练兵,完善警用装备等。

警察执法权益是警察权的有机构成,是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应享有的正当权利,包括人格不容侮辱、人身不容侵犯、执法不容阻碍、事后不容诬告、侵扰、报复等。近年来,由于执法环境深刻变化等原因,警察执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现象日益增多,不仅侵害了警察的个人权益,更是侵害了国家法律权威和社会管理秩序。警察执法权益必须受到法律保护,这同样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如果警察连自身的正当权益都维护不了,又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重大代价,但不能一味要求其无私奉献和牺牲,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也缺乏长效保持机制。

因此,必须注重保护警察执法权益,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警察维权机构、强化警务保障工作、完备110紧急增援机制、澄清不实甚至恶意投诉、依法查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不法之徒等。此外,加强警察教育训练、提高警察实战技能、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等,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益的题中之义。应当说,维护警察执法权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是相辅相成的,是平衡警察权与公民权关系的有机构成。

Abstract: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tent of the police and civil rights.analyse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among them,then we can know that police right originates from the right of citizenship, which need accept citizenship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protect citizenship and to obey citizenship, so we can sum up the essence of both;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interests and personal interests,order value and the value of freedom,the discretionary equity and judge, authority of law enforcement and negative confrontation contradictions,we can summarize the two opposing characteristics.The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ety governed by the rule of law,we can balance the police power and citizenship power,including the ideas and concepts to protect human rights,strengthen legal awareness an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and to enhance the legitimacy and credibility of the police right,and effectively maintain authority and interests of law enforcement by the police.

Key words:police power and civil rights;balance;rule by law;unity of opposites

监狱警察身份与身份意识

监狱警察的身份与身份意识 [摘要] 监狱警察是行使国家职权的特种公务员,属于警察身份,在社会角色上具有多重性。监狱警察身份意识,就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括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意识、法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监狱警察身份意识的途径主要有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提高民警职业认同感和归属度;推进标准化管理,优化监狱警察创事业环境;实施绩效管理,创新管理体制。 [关键词] 监狱警察身份身份意识 1前言 监狱警察是罪犯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监狱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做好监狱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如何认识监狱警察身份,以及具备什么样的身份意识,对其正确履职和监狱功能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在社会角色认同的理论背景下,对监狱警察的身份与身份意识进行阐释,以期对新时期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有所参考和借鉴。 2监狱警察的身份 2.1身份 “身份”(Identity)在汉语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在社会或法律上的地位”。《辞海》则表述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本文探讨的“身份”,是指监狱警察作为一种

职业,社会和法律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所处的社会角色(Social role)。 2.2监狱警察身份和社会角色 监狱警察作为一项职业,与普通职业有着共有属性,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并赖以生活的工作。但是,监狱警察从事的是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职业的特性。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是国家的刑法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是行使国家职权的特种公务员,属于警察身份,在社会角色上具有多重性。在执行刑罚的工作中,他们不仅是刑罚执行的具体落实者,也是教育者,担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刑教育工作任务;同时还是组织者,担负着组织罪犯劳动的行刑劳动组织工作。 2.3监狱警察身份的法律确认和制度安排 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我国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根据我国《监狱法》、《人民警察法》的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各级监狱管理机关的公务员;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公务员;各类监狱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大程序,前面四道程序的中心任务,是抓捕犯罪人、认定犯罪、判定刑罚。从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目的角度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打击犯罪、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因此,更重要的是刑罚执行。只有通过刑罚执行,才能将国家的判决落到实

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1、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的一项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任务。通过近期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我们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中心,在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为为基础来规范自己,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国家的基本政策。 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地头脑,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地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地政治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持了依法治国,才能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法律是为我们每一位公民而设立的,我们都要遵守法律。做到依法治国,特别是我们得检察部门更应该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只有坚持了依法治国才能执法为民,为人民办事也要依据法律,不应该讲情面、讲关系等。只有做到执法为民、一视同仁才能真正的做到公平正义,我们围绕着这基本内容结合实际的做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切实地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家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服务大局。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理论前沿,着眼新的实践,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经验,顺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讲法治与讲政治统一的高度,深化检察改革,切实地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然会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和开拓创新的积极作用! 2、联系我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实际,请你谈谈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党委、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要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宣传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从我做起 辩论赛策划书

策 化 书 主办单位:XXXX 协办单位:XXXX 策划人:XX

目录 一、活动名称 (4) 二、活动背景 (4) 三、活动宗旨 (4) 四、活动目的 (4) 五、活动时间 (5) 六、活动地点 (5) 七、活动面对对象 (5) 八、活动及比赛流程 (5) 1、活动流程 (5) 2、比赛进程(由主持人执行) (7) 九、人员分配及安排 (7) 十、经费预算 (8) 十一、奖项设定 (8) 1、团体奖 (8) 2、个人奖 (8)

十二、注意事项 (9) 十三、附录 (10) 1、辩题 (10) 2、辩论赛流程 (11) 3、辩论规则 (12) 4、评委评判标准 (14) 5、评分表(评委) (16) 6、评分表(嘉宾) (17) 7、辩手评分表 (18) 十四、活动总结 (19)

一、活动名称 “‘法治中国’从我做起”辩论赛 二、活动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就法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标志着我国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我们要深刻领会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探索、积累经验。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精神,结合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需要,特举办本次“‘法治中国’从我做起”辩论赛,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思辩能力和口才。 三、活动宗旨 关注热点、懂法守法,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四、活动目的 1、提高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经验材料)3

强化基础务实创新 全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宋祁?杂说》有言:“法者,国仰以安也。”推进依法行政是规范国家权力运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社会管理有序、公民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工作之成效,事关和谐稳定,事关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基础,务实创新,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握牢法治政府建设的指挥棒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落实,关键在领导。谈及依法行政工作,过去一些部门和乡镇、街道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甚至有极少数把依法行政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一谈经济发展,就不顾法律约束,甚至把依法办事看成是麻烦,按法律办事往往妨碍办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依法行政工作力度有自上而下逐级递

减的趋势。我市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要求从思想根源上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将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一是成立冷水江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政府法制办负责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工作。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的组织领导格局。二是高度重视依法行政部署工作。每年年初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每年4月举行一次高规格的全市性依法行政大会,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开展情况的定期报告制度。每年12月份,市政府各个部门每年年底都会向市政府和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每年年底市政府法制办都会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安排,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四是落实行政机关集体学法制度和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市政府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法制讲座、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形式,组织3次以上依法行政知识的专题学习。2011年9月,在全市副科以上单位班子成员法律培训班上,对全市近120余人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专题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警察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警察违法犯罪与其警察职务与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玩忽职守、保护犯罪。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了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的违法犯罪。 关键词:警察违法犯罪表现成因对策 发端于西欧诸国的世界近代警察已横跨了二个多世纪。二百多年来,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不同国家的警察可能被打上不同的烙印,但警察首先应是一个守法者而不是违法犯罪者却应是相同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犯罪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外警界及学术界纷纷着力研究产生警察犯罪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少量地以不同形式披露警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警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较多的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下面浅谈下关于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将国家权力私有化,假公为私是警察犯罪的重要表现。例如,曾经各大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滥用职权、指使干警打死模范教师一案,就是这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再如,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刘富元、副所长张玉芹,以“中央有新的精神,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就可以取得释放”的谎言,在一年多时间内,办理“保外就医”44人,其中最高刑期的为13年,刘、张二人索贿4万5千元。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二)非法获取。即利用职权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攫为己有,如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等等。从当前看,这种犯罪形式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为恶劣,同时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它在最大限度上破坏了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例如,原贵州省公安厅厅长郭政民贪赃枉法案.原甘肃省公安厅厅长贺明保受贿案,原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副局长赵国利贪污1071万元特大案,等等。 (三)执法犯法。执法、护法是人民警察的神圣天职。但是,极个别警察在一己私欲的诱惑下,积极实施刑事犯罪活动,如杀人越狱、强奸抢劫、吸毒贩毒、走私贩私等等。应当说上述犯罪与警察的职业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同非法获取相比,其犯罪的量也不大,但由于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犯罪形式的危害同样很大。例如,前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局长高胜秀杀害县委书记案,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对策科民警王燕盗窃公私财物近90万元案,原江苏省响水县公安局局长姚长清、副局长兼交誉大队大队长耿汉圣等人共同走私汽车案,等等。

法制大队民警工作总结

法制大队民警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法制大队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20XX年法制大队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 思路 20XX年以来,法制大队在支队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探索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泉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 一、今年以来,法制大队开展的亮点工作有: (一)、推广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软件的应用。 20XX年,法制大队帮助、指导惠安大队建立、完善高智能化程度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月14日,全省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活动战役”现场推进会在惠安顺利召开。法制大队的工作得到了总队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兄弟单位的好评。 (二)、建章立制,出台多项工作管理及规范性文件。法制大队配合市局联合检察院、法院,三家共同出台了《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会议记要》,扎实推进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依法惩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保障刑诉活动顺利进行。 从道路交通管理实际出发,法制大队今年相继出台了机

动车驾驶证吊销程序规范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规范、吊销机动车 驾驶证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有效地规范了相关执法工作,提高了执法质量。 (三)、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根据省厅及市局的警务改革要求,法制大队组织基层派出所所长及民警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今年以来,法制大队己经组织进行了23场次的业务培训工作,受训人员超过千人。 (四)、着力化解信访案件。 法制大队今年以来一共受理了起的信访案件,答复率超过98%,还有一些案件正在办理过程中。十八大期间,法制大队配合市局进行工作,与13位信访当事人见面,达到了息访息诉的效果。 二、法制大队明年工作思路。 首先,在泉州公安警务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工作调研。帮助、指导基层交通管理部门解决执法难题,提高执法质量,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其次,对相关单位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指导刑诉法修正案、国家赔偿法修正案等业务的学习。 第三、配合市公安局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完善交通管理执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 2014-10-31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核心提示:报告人结合自己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以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为题,围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带头人”等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辅导报告,整部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视野开阔,对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很有帮助。 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少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公布,今天我就《决定》内容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首先,我们对这次四中全会精神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我们先从“三个全面”讲起。“三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可以大体上勾勒出从十八大到四中全会这两年时间的一个基本脉络。这“三个全面”在十八大报告就提出来了,那么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抓了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有一个根据什么样的机制、体制,在什么样的机制、体制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这是去年三中全会完成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么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他的基础性的东西、根本性的东西是什么呢?所以中央实际上就把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向前推进,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继续向深入拓展,所以做了一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因为我们只有把我们的改革、把我们的全面小康建立在稳固坚实的法治基础上,我们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中国梦才有一个可靠的法治基础,因为法律、法治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要提供一种确定性,提供一种可预期性,提供一种规范性,我们知道,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一个若干年的发展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有一个若干年的发展进程。 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中,依靠什么来给我们的工作、给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全党和全体人民一个确定性的东西、一个可靠性的保障呢?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根据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规律,根据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深入理解、把握,所以要把法治作为一个基本的东西,把他要确立起来,要把法治的地位和权威性提高到一个足够高的地位,所以这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所以四中全会把主题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们大家通过看这次四中全会,可以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央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是第一次,这是全会主题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有的全会做的《决定》,有的全会没做《决定》,在中央全会作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 [摘要在此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较深入的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和论证了我国转轨时期的法制建设与政府公共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机构、谋求政府工作效率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公共行政改革,最终都取决于法制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政府公共行] 一、中西方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 法治作为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首要的、普遍的原则,也是西方国家政府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法律最高和政府权力要受法律限制与约束,是它最基本的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公共行政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律加以规定,政府行政机关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职权、配备人员,依法组织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这充分体现了法律既独立于政府和它的执行者之外,又与国家公共权力密切相联的关系。 西方国家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与精神体现在法律制度和具体的法律规范之中,体现和贯彻实施于政府公共行政活动之中,且历时变迁。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与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统治方法和议会至上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法治原则的基本精神表现为:①行政权的作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②行政权没有法律依据,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③行政权没有法律依据,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应负的义务,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④法律经各个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时,其裁量权的界限,仍须受法律限制。一切行政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根据法律,服从法律,遵守法律。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无法律即无行政”的政治格言和法治行政的精神。 与西方国家不同,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法治”是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这种恶性是其自身所无法克服和改变的。因此,要使人能够遵从社会秩序,特别是遵从封建统治秩序就必须用一种人之外的强力来对人的恶性予以遏制,这种来自于人之外的强力便是法。所以,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商鞅韩非子等都强调“一切断于法”,“一民一轨,莫如法”。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法治”是以法治人的简称,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至上的封建专制统治法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手段和最重要的工具;法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也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 显而易见,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法治”,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与手段而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构成法治的法不是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

法制学习民警演讲稿

法制学习民警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谓"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深远。我从事公安工作二十多年,虽然没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但是,我想通过我对社会和法律的认识以及我处理过的一些典型案例,让同学们去思考,抛砖引玉,使大家对社会和法律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不企求通过这几十分钟的法制课能解决很多问题,只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能使大家受到启发,我真心希望你们学法、知法、守法、护法,让在坐的各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下面我讲第一个题目: 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种现象:走在大街上,有人喊:抓小偷!有没有人理会?很少有人管;而当一个人大喊:警察打人了!马上就围上一群人,那真是,个个都"拔刀相助"一副"见义勇为"的样子;那么警察打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我再举个例子:有两个便衣警察追一个小偷,穷追不舍呀,最后小偷跑不动了,瘫倒在地上,便衣亮出警官证,本来很紧张的小偷反而轻松了许多,他说:"早知道警察追我,我就不跑了!"便衣问为什么?小偷说:如果我被人民群众抓住了,那肯定是一顿爆打,你们抓住我也不敢打我呀!大家想一想,法制社会发展到今天,连小偷都知道,你作为警察不能打人呐,那么所谓"警察打人了"更多的是一种惯性思维,是社会群体对公安工作的不信任。我之所以要讲这个问题,第一警察执法本来就是一个执法与守法的过程,学会配合警察工作,就是守法。第二,我想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使大家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顺畅。第三,说实话,我有些私心呀,我想给警察一个辩解,使大家真正能够了解公安工作,了解公安民警的苦衷。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网络上、媒体上,关于警察的事,那怕是很平常的小事,那真是,一炒作就火,那些跟帖子的人,什么不负责任的话都敢说,一件小事经过网络和媒体一炒作,就会无限放大。我想这能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更高了。第二方面公安队伍中的个确有个别害群之马,败坏公安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在痛心之余,我也反思这个问题:警察到底惹了谁?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地职业,每年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接近300人,因公负伤的5000多人,因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刑事警察的平均年龄只有55岁,因为警力不足,每位民警的实际工作时间,每天平均都在十小时以上。我们公安分局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民警,在她的空间里有一篇日志,写的比较真实,我选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是派出所的一名小小户籍警、内勤、值班员、门卫、采购员, 所以我正常情况下,回家的几率是每个月最多2次,其他时间都在派出所。 因为我在单位,父母离婚我不知道; 因为我在单位,爸妈离婚后,爸爸学会自己洗衣、做饭。 因为我在单位,订婚前一天下午,我才去买衣服。 因为我在单位,妈妈骨折了,我没有时间陪她去医院。 因为我在单位,正在装修的结婚新房,我不知道地板是什么颜色。

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我是今年刚进入公安队伍的新兵,今天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各位领导和战友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和幸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应时代呼唤而出。 中央政法委今年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公安系统而言,其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公安民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安工作水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位人民警察,要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无愧于“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就要切实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树立保障人权的观念,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树立公正执法的观念,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在工作中,要一切为了人民,走群众路线,文明执法,尊重保障人权,清正廉洁,切实肩负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我县人民警察不但加深了这一认识,而且,更在认真践行这一理念。 “8.9”特大持枪杀人案,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当天晚上我局接到报案后,

道德与法治中考考题研究 第17题(活动探究题)全国视野创新试题

第二部分题型研究 非选择题 一、按题号 第17题(活动探究题) 1. (2019广东32改编,13分)探究背景:为感受祖国的发展,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某班分三小组开展“奋斗新时代,我是追梦人”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第一探究小组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制作了树状展板,如下图所示。 (1)请你给上图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探究二】第二探究小组围绕“强国一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对全校1 600多名师生开展问卷调查,部分统计结果如下: “强国一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素质 爱党爱国(100%) 勇于担当(92.1%) 开拓进取(91.5%) “强国一代”最想实现的愿望期待能有机会报效祖国(98.5%) (2)我们从上面的调查统计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应如何理解这个结论?(5分) 【探究三】第三探究小组与班主任一起分析了本班同学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准备撰写倡议书,向同

学们发出倡议。 倡议书 同学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学生要明确时代要求,当好追梦人。我们第三探究小组与班主任一起分析本班的情况,发现有如下现象: 有的同学缺乏长远目标,学习得过且过;有的同学只顾学习,对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都漠不关心。因此,我们向全班同学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提出三个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供第三探究小组完成倡议书作参考。(4分) 2. (2019陕西24,11分)奋进新时代 70年来,我们走过千山万水;进入新时代,我们仍需跋山涉水。 材料一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6.6%,较2017年降低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69倍。到2018年底,我国还有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的农村人口1 660万。 (1)请你根据材料一,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你发现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________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对该问题的分析: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你的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材料二2018年,国家司法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审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5 489件,2.9万人,依法严惩欺压残害群众的“村霸”“市霸”,还老百姓一个清朗祥和的天空。 (2)材料二中的司法机关行使了什么职权?如何正确行使这一职权?(2分) 材料三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不仅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问题上步步紧逼,而且动用国家力量限制对华技术出口,无端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试图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 围绕材料三,同学们发表各自看法。下面两位同学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

浅谈“法治”的含义

浅谈“法治”的含义 【摘要】“法治”是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一个十分古老的概念。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对法治问题有过广泛的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驱人物洛克、孟德斯鸠等人都对这一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那么“法治”具体有哪些含义呢?本文通过论述“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依法治国”的联系与区别来阐明“法治”的基本含义。 【关键词】法治法制依法治国 (一)“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法治在英文中写作“the rule of law”,它与“legality”或“legal system”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在中文中通常译作“法制”。“法制”一次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礼记·月令》就有“命有国,修法制”的记述。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前,“法制”一次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制。第二,法制不仅指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是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内容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第三,法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各个因素所组成的系统。第四,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有法律制度而又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及其出现的秩序状态。十五大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法制是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简称的观点,其重点是在法的强制性、法的合法性和法的技术性方面,从这一点上看,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它除了静态法的规则及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及守法等活动。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界定是:“法治应该是包含两重意义:已经建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1]而现代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的社会状态应至少包括: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整体利益与群众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 很多人认为法治亦为法制,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首先,我们讲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到正确使用和普遍遵守的法律制度。其次,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为民众服务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所有人都平等,社会是公平、正义的,这也是二者的基本不同之处。最后,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发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排除人治;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却是完全的、绝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斥人治,是人治的对立面,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绝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以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权的那些事——支持公安民警依法开展执法活动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权的那些事——支持公安民警依法开展执法活动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人民警察以执法权。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安民警一些常见的现场执法权。 对一般违法犯罪活动的现场执法权 1 盘问、检查《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2 传唤、强制传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

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3 检查、搜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 4 先行拘留《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对涉

树立现代行政法治观念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

树立现代行政法治观念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我国过去主要依靠政策行政,这有其历史背景和短期效果,应予客观评价;但是,逐渐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探索依法行政的路径,各地、各行业陆续出台一些倡导依法行政的文件。1999年11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文),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开始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变行政模式绝非一朝之功。与主客观要求相比,我国在依法行政方面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1)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2)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3)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不足,决策责任机制不完善;(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5)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纠正,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6)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民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强调指出要“加

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在此宏观背景下,国务院于2004年3月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文)这一具有行政法制建设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 《实施纲要》确立了一系列已形成共识的观念、制度,旨在系统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更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这是坚持执政为民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那么何谓法治政府?笔者认为,所谓法治政府建设至少应具备如下6个要件:一是行政权力受到有效约束,建立起权力有限政府;二是能够保障市场自由,建立起法制统一政府;三是政务公开、规范,建立起透明廉洁政府;四是遵循法定程序和正当程序办事,建立起公正诚信政府;五是坚持便民、高效的现代管理原则,建立起服务型政府;六是不断完善监督与救济机制,建立起责任政府。这六个要件是相辅相成、互系互动、有机构成的。 《实施纲要》提出的上述建设法治政府的远期目标,具体地表现为:(1)政府与企业、与事业单位、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大职能基本到位,政府机关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新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2)立法、行政立法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法律规范得到全面、正确实

论警察执法防卫与控制

论警察执法防卫与控制 摘要:警察防卫控制术是警察效制服暴力犯罪的警务技术,是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以法律为依据和准绳,,以徒手或警械武器为手段,以踢、打、摔、擒拿等技法,通过对防卫控制技能本身固有规则,特点及各种情况下实战运用和经验总结,从而形成的具有警察特色的特殊擒敌控制技能.是警察用来用来进行自我保护和制服、抓获、控制人犯的一种专门技术技能,它是警察执行职务中所使用的强制性手段之一。 关键词: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袭警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是警察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执行缉捕、捉拿、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等任务时,能有效制服、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并保护好自身及周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所具备的徒手实战能力。尽管每个警察自身的防卫与控制能力不同,但在警察行业中却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法制性、行业性、体育性。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是公安工作这一特殊职业能力的体现,它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支配。警察在公安工作中运用防卫与控制技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做到依法行事。法律既为警察使用格斗技能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同时又严格制约着警察的格斗行为。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可以因工作需要,实施摔、打、拿、夺、押、铐、搜等技能和手段,但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打击罪犯和控制犯罪为目的。近几年来,随着暴力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严重暴力犯罪越来越向着多元化,武装化,智能化演变,犯罪行为越来越凶残,人民警察在执法行职务中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警察防卫控制技术面临着如何进一步适应警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向系统化、实战化、法制化和战术化方向发展的问题。 2010年12月29日,德州市德城区发生一起杀人案件。2011年1月4日上午11时20分许,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区分局刑警大队和岱宗坊派出所民警在协助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区分局侦查人员到案件重大嫌疑人之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在民警亮明身份,准备入户时,突然遭到室内两名犯罪嫌疑人员隔着栅栏式防盗门开枪射击,犯罪嫌疑人在将3名民警、1名协警打伤后,抢劫一辆过往汽车逃跑。

法制民警先进事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法制民警先进事迹 篇一:优秀民警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民警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长期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和交警队伍建设工作,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始终在公安交警基层领导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恪尽职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二十公”精神为指导,时刻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驾驭大局的领导工作能力,出色地完成各项公安交通管理任务。他曾先后8次荣获个人嘉奖,5次被评为 优秀公务员,1997年被自治区评为“治理公路三乱先进个人”,1998年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公安系统政工先进个人”,xx年 6月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全区优秀人民警察”,xx年12月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全区优秀公安领导干部”,xx年2月 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XX年8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作为基层交警队伍的党员领导干部,**并肩负着队伍政工、纪检等日常事务,分管公安车辆管理业务。在繁重的工

作中,他坚持从领导岗位的管理角度出发,对车管工作实行内部整改。他经常深入各客运公司和有车单位,征求对车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把历年来在车管业务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全区公安车管系统率先组织制定了《车管所民警被诉处罚制度》,以执行制度的形式,明确了车管民警的被诉处罚范围和处罚措施,并规范了车管民警的工作程序和为民服务标准,要求民警做到“四个一”,即对人热情一点、说话温柔一点、笑容多一点、办事 快一点,促使车管民警牢固树立了车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公安工作大局服务这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努力实践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和好评,树立公安车辆管理所新形象。 xx年8月,**为组织车管部门贯彻落实好公安部交通管理17项便民利民措施,他一边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组织人员购置设备安装调试(欢迎访问读书人网:http:///,读书人网),一边通过新闻媒体召 开新闻发布会,为群众介绍便民利民措施,使措施深入人心,确保了17项便民措施在xx年9月1日前全部落实到位。xx 年以来,他又带领车管民警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面对实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车管业务和公安车辆规费征收任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困难,进一步加强机动车辆管理和驾驶员的规范管理工作,努力把支队车管所建设成便民服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