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中考语文专题4议论文阅读

2013中考语文专题4议论文阅读

2013中考语文专题4议论文阅读新课标对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是:议论文阅读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作出判断。能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近几年来,阅读材料大踏步走向课外,给人启发、给人教益、让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阅读中的热点。选择题逐渐淡出,填空、简答题成为主流题型,迁移性、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这种趋势代表着阅读的方向,是时代的要求,值得考生关注。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一、论点

一、基础知识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A、论点与论题。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符合马列主义,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论点的提出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方法。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④很多的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在位置上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出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特别注意,有的题目不是论点而是论题。④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⑤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言的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确的判断或陈述,要有明显地倾向性。在归纳论点的时候,①要抓住中心词;②要用陈述句式;③要有明显的倾向性,旗帜鲜明;④语言要简洁,文意通顺,要立足得分,不要华而不实。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

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渗透于论证之中,这就需要领悟并归纳了。概括中心论点(非典型议论文)1)论题扩展法:先确定论题,再归纳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即可概括出中心论点。2)关键词语组合法:文章开头、结尾、段落中心句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串连组合成观点句。3)论据反证法:用论据来验证概括论点,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观点是否吻合。4)分论点摘录法:只适用于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的文章。5)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针对论据的共性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注意:1)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完整的、有着鲜明观点的判断性语句。不能是词、短语、疑问句;用于表达论点的语言必须简明、准确。2)分论点的总合未必是中心论点。3)如果论点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则可省去对象主语,论点的提出有特定的针对群体,则必须指明对象主语。

二、例题解析

例一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叫。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⑩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⑴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让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

1、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2、认真阅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我们先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说明人们作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和失败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第四段总结得出结论,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所以说本文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这一句话展开议论的,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一是失败转化为成功需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答案:2、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3、第⑧——第⑩段为我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致命:

挡箭牌:

5、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6、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答案:3、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4、致命:可使丧失生命。挡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5、举例论证6、D

例二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

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1、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

答案:本文分别从“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潜心阅读”,“倾听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三个方面告诉读者“有时,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2、认真阅读《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世界的快节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三自然段列举了一系列的快节凑的现象,总结出一味的快,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第四自然段承接第三自然段说出“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第⑤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第⑥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第⑦段说明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第⑧总结全文。文章的所有问题都围绕“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这一问题展开,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答案:2、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3、第七段所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4、第③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

5、细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

6、本文作者认为“一味的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

答案:3、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4、指的是阅读时只知大概,未能进入作品理解其内涵,未能与作者对话理解其心路、旨意。(语意对即可)5、“高山流水”是广为流传的故事,用此典故形象地说出了放慢脚步之于人际交往乃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同时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品味。6、例一:现代社会求发展,就要加快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无需如此加速度。生命是美好的,一举手一投足,俯下身去,抬头望天,皆可发现美丽。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被浓墨重彩地去书写,去感悟,去体验。例二:快,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社会,但我们不能被纷繁的生活所左右,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一味行色匆匆,要在快与慢中找到一个平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空间。例三:一味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将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味地慢节奏,将难以跟上时代生活的脚步。因此,生活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生活因为有快慢相间的节奏而丰富多彩。

例三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概括文章第三段的内容。

答案:1、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

2、认真阅读《让信念点亮生命》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说出了信念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说明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第三自然段说明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第四自然段说明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第五自然段总结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从总体上来说这篇文章在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水到渠成。答案:2、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

3、作者在第二段所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4、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5、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那么信念就是。

6、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3、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4、摆事实讲道理 5、一支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获取动力的船桨。6、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1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到,26岁失去听觉。在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

例四

关掉你的浏览器。

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1、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答:网络上的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没有用。

2、认真阅读《关掉你的浏览器》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第一个自然段作者由一个记者的例子引出“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的观点。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具体分析上网浏览的弊端。第五自然段写要获得知识要读年长人写的书。第六段总结。联系全文来看,文章说的是青年学生上网和看书的问题。第一自然

段作者强调不要总上网,应该去看书。第五自然段作者强调要年长人写的书。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青年学生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年长者写的)书。

3、第①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答案:3、第①段中“新闻记者采访”这件事是借“总会网上浏览”的害处提出观点。第④段中的论据“我写书评”,则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观点

例五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抢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1、并列关系

2、认真阅读《让有些话穿耳而过》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文章的题目是“让有些话穿耳而过”,第一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一个事例引出论点,第二段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有些话穿耳过”,在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到第六自然段分别列举了那些话让我们穿耳而过。第七段在三到六段的基础之上,概括说明了

那些话我们可以让它穿耳而过,并进一步解释了让有些话穿耳过的好处。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答案:2、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3、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

4、③段中有一个短评“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5、读完全文后,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答案:3、增强可读性;引出中心论点4、秋波无痕素心如玉5、示例一: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示例二: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

二、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的理解的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辩证论据的类型并理解其作;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所用的事例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但是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有了论据的作用。另一个是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的概括:首先要考虑到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此外,有时按题目要求还须注意字数的限定。

论据的作用: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道理更加有说服力。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论据的补写与仿写:补充或仿写论据先弄清楚限制条件,如“正面论据”、“古代的”、“名人的”、“实例”,所补充的论据必须符合限制条件。如果是仿写论据,还要注意表述论据的形式与原文统一。明确论点,也就是要明白所选择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来组织答案。

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怎么辨析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为论点服务。要使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有代表性。论据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因为缺乏坚实可靠的基础;论据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事实论据准确而有代表性,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分析道理论据时,我们要判断这个道理是否正确、合适,要将道理与有关事实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例题解析

例一

学问的功用

一些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些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论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论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曾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认为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维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通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中学刚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广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发成大量的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①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②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③“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④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⑤人有肉体,有心灵。⑥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⑦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⑧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⑨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⑩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仅在于他能否温饱,更在于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⑴一个人如果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据类型。

1)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

2)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3)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

解析:1)句中用了具体的事例“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因此是事实论据。2)文段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即德行”,属于权威性的论据,是理论论据。 3)句中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等,属于理论论据。答案:1 、1)事实论据2)理论论据 3)理论论据

2、说说下列句子所用论据的表达作用。

1)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

解析:1)这句话运用的是事实论据。为了更有力地论证学问的功用,作者把功用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来进行论述,在这里用学数学后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论证学问狭义的功用。

3、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说一说这段话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理论论据。作者引用中国古文学经典著作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两个成语,意在批评青年学生对学问功用的错误认识,这样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4、第一段中加粗的“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5、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学问的最大功用的?(每项概括不超过10个字)

6、第二段“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为着要让稻种生发成大量的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一句中“稻种”比喻的是___________,“大量的谷子”比喻的是___________。

7、给第三段中①~⑴句划分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并概括各层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⑴

层意:

答案:4、学问在应用事业和谋求职业方面的狭义作用。5、提高人的智慧或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完善人的性格或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6、最基础的学问通过治学问获得的实际利益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⑴第一层:指出把生活仅仅理解为物质方面的生活是错误的。第二层: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第三层:人的精神生活较之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例二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指出下列选文所使用的论据类型。

1)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

2)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2、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

请说一说这句话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

解析:这里作者引用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作为论据来使用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这里的两句名句论证了“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和深刻性。所以,这是理论论据方面的。

3、“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

解析:这里列举了而今的一些人的表现,属于事实论据中的概括事实这种。它不是对某一个事例的详尽分析,而是对某种类型的事例进行概括性描述,使典型的事例更具有普遍的意义,与文章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

答案:1、1)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

4、说一说“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解析:这句话运用的是事实论据这种类型。作者概括列举了两种不真诚的社会现象,一种是虚假的真诚,只是应付式的“外交辞令”,另一种是得不到真诚,你有再多的钱财,如果不能以真诚换真诚,真诚也会离你很远。用这两个事实呼吁人们远离虚伪,追求真诚。

例三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

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论据类型。

1)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

2)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答案:1、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

第二关

2、说一说“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解析:这句话引用了著名哲学家卢梭的名言,“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从权威著作中找到了自己观点的有力支撑。答案:作者引用哲学家卢梭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这个观点,表明人一定要成为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

4、文章第2、3段针对________________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__________的道理。

5、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3、从身体到灵魂。4、想成为别人、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总是在为外在的事物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例四

狮子育儿法

荒岛

①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谈笑间,朋友向我说起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②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再让他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送;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

③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家长陪护只限两人!

④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他母亲,母亲把鸡蛋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⑤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它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⑥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

⑦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⑧“狮子育儿法”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

改变之中。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论据类型。

1)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他母亲,母亲把鸡蛋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

2)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答案:1)事实论据 2)理论论据

2、说一说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道理论据来论证。说明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而很好地证明了本文的观点“让孩子自主独立地跨越障碍”。

3、通读全文,作者所说的“狮子育儿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

4、你怎么看待第③段中所谈到的现象?为什么这么看待?

5、你认为“我们有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谈谈你的看法。

6、自然界还有其它一些动物(如鹰、狼……)也有类似教育、训练幼仔的传闻,你知道吗?请写在下面。

答案:3、要独立自主地适应生存环境,学会克服困难来生存 4、略5、略 6、要求围绕文本内容来讲述事例)

例五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答: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

答案:1、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2、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3、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4、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补写论据,补写论据要注意: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根据这些要求,可以以“爱迪生在如果爱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作事实论据,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道理论据。这两个论据都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而且有代表性,大众化,人所共知。其它的论据,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答案: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论据典型,有说服力,语言表达通顺)

三、论证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例一

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

①前不久,“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省秭归县的朋友来访,忧心忡忡地谈及脐橙的销售问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一个手机短信让全国的桔子卖不动,我们担心桔子的命运会在脐橙身上重演。产品品质再好也经不起流言的冲击,媒体得帮帮我们呀!”

②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啤酒厂家在生产啤酒时为了去除沉淀物而大量使用甲醛。这个说法迅速传往境外,导致大量中国啤酒被国外商家退货。尽管后来的检测证明,许多中国啤酒根本不含甲醛,即便含有甲醛,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甚至低于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但巨大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另一起类似事件是关于香蕉的,先是说“催熟香蕉有毒”,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香蕉无人问津,蕉农血本无归,光是海南一个省的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

③一再发生的谣言流传导致巨大损失的事件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三人成虎”的效应被现代传媒手段急剧放大了。一个并不准确的消息,甚至十分荒谬的谣言,借助于手机和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国,传遍海内外,给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害乃至毁灭性打击,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并切实寻求对策。

④首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广大公众和消费者之所以对谣言、流言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把平时的监管抓紧抓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谣言、流言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市场。

⑤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往往骤然降临,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始终紧绷应对突发性事件这根弦,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拿出对策,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切断”谣言,把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比如,去年的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方面在媒体上澄清谣言,一方面安排冷库敞开大门接纳香蕉,100多万元财政资金及时补贴运输车辆,有效地减少了损失。

⑥此外,还要追查谣言源头。对社会危害严重的传言,必须追究源头,依法惩治,这是减少谣言流传的最好方法。连续几起谣言传播的事件并未受到追究,这显然不利于从源头上堵住或减少谣言。

⑦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否则即使应对及时、手段齐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原载《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

2、第5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3、第2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5段作者在论述运用“建立应急机制”的方法来对付流言,要具体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先强调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然后举出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的例子,更好地认明了论点。第2段作者举出啤酒和香蕉的例子来证明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事实论证的作用是:更有说服力。有力论证论点。在答题的时候注意把事实论证方法的作用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

答:2、事实论证。3、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以啤酒和香蕉因谣言而受严重经济损失的事例说明谣言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全面论证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4、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那些方法来解决流言问题?

5、请结合选文内容,从下面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

....。

②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

.....。

答案:4、首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还要追查谣言源头。5、①以“谈虎变色”这个成语变化而来,生动形象,深刻论述其危害性;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深刻地论述了高度重视应对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的重要性。

例二

人生可以创新

王伟勇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链接]

材料一:据统计,在GPA(相当于平均成绩)的表现上,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高。在美国学生来看,中国学生知识广博,学习用功刻苦。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年“科

学世界杯”美称的创新大赛中,虽然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但是美国学生获奖质理更高。

材料二: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发现苹果里藏有一颗漂亮的星星,而有几十年切苹果经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小朋友将苹果一刀切开,在苹果的切口果真显现出一颗清晰的五角星。原来母亲习惯于纵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横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人人可以创新”或“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2、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文在论述学生创新这个问题时,作者先举出学生在做蜗牛这个课题时获得了新的知识。然后从成人的观点来看,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作者接着又说“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把学生的创新和成人的创新进行了比较。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是非曲直更加分明。答案:通过学生创新与成人创新不同特点的比较来证明“人人可以创新”,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

3、第⑤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

.....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句中加点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

4、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根据

选文和相关链接材料,请你联系实际,用简明的语言例举学习中有关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个问

...

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法

....。

答案:3、平凡的人把普通的事做得很好。4、例:(1)问题:课堂上不会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方法:勇于思考,大胆、积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2)问题:在课堂上不善于提出不同见解。方法:学会积极思考,善于多角度恩考问题,大胆提出不同意见。(3)问题:缺少独立思考,抄袭作业。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刻苦钻研。(4)问题:重视书本学习,缺少实践活动。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段地发展。(5)问题:缺少创新氛围。方法:学校、社会应积极营创新氛围,如开展创新大赛等活动。

例三

(三)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解析: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文章中列举了曹操藐视天下英雄,谢安藐视苻坚,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列宁藐视帝国主义等事例来不文明中论点。在第三段中,用列宁、毛泽东和我们平常人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第四段第五段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第五段中引用了谢灵运和刘少逸的话来证明中心论点。答案:事实(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

..”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答案:3、不仅要有藐视人、物、事的勇气,而且还要有藐视的条件。(意思相同即可)4、示例:我藐视那些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因为我主张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尽管没有得到某些利益,但也心安理得。(意思相同即可)

例四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

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

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比喻论证:以事喻理,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被接受。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把自己比成一棵树,对于一棵树来说要常常给它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作者以些作喻,我们人也应该像树一样。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答案:2、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3、“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4、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5、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6、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