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宫腔的超声诊断和分析

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宫腔的超声诊断和分析

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宫腔的超声诊断和分析
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宫腔的超声诊断和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又称为子宫体癌,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 肿瘤,多集中于绝经后以及围绝经期的女性,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死亡率较高,仅 次于女性疾病当中的卵巢癌与宫颈癌,而发病率同样较高,仅次于肺癌、乳腺癌以及直肠肿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发病几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占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当中 的第二位了。子宫内膜癌可以导致女性患者出现不孕、损伤肾脏以及膀胱等器官,病情严重时,会使全身衰竭,而继发性贫血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上,越早治疗,预后效果 越好,且早期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大,所以对于子宫内膜癌来讲,及时、有效、准确的诊断是 非常重要的,在临床上,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均是该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而这些 治疗方式的选取都需要准确的诊断依据,而说到诊断依据,就离不开检查方式,在临床上, 经常会首选超声来进行检查。 2.子宫内膜癌病因 具体的病因还不明确,但是通过临床多年的治疗经验以及研究,可以将该疾病分成两种,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型,一种为雌激素依赖型,前者主要包括: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 黏液腺癌(较少)等,而后者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较多)。 3.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白带异常、少量血性白带,有 部分患者会伴随着异味)、疼痛、腹部包块、下肢水肿、继发性贫血、发热以及消瘦等。还 有很多患者会合并其他病症,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4.子宫内膜癌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1)最好于阴道流血停止后3天内行超声检查。 (2)选取较为合适的超声检查方式进行,有临床数据表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 道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于经腹超声,之后为了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还需要进行分段诊刮。 (3)子宫内膜癌早期缺乏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内膜轻度增厚,与月 经来临前的子宫内膜、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或者黏膜下肌瘤等病变图像类似,依靠检查 者的临床经验进行细致的鉴别区分。 5.子宫内膜癌超声检查的内容 (1)子宫的形态,例如:外形和大小。 (2)子宫内膜的厚度 (3)宫腔内回声有无异常:是否有液性暗区,宫腔内有无赘生物。 (4)肌层回声不均匀,癌肿浸润肌层时,增厚的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 (5)彩色血流显像: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一大部分子宫内膜癌肿瘤内部及周边可见 彩色血流信号,血管扩张,分布紊乱,频谱多普勒呈中至低阻性动脉血流频谱。 (6)如果患者处于子宫内膜癌晚期,则常见子宫两侧或者单侧的存在腹水、肿块,或 者远处转移病灶等现象。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表现 女性怀孕的解剖基础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而子宫内膜是怀孕后胚胎着床发育的基础。生育期子宫内膜的病变往往是引起不育的原因之一。子宫内膜病变见于子宫畸形、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内膜结核、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子宫畸形 子宫畸形的发病率为0.1%~1.0%,子宫畸形常致不孕、不育。临床上以双子宫、双角子宫或纵隔子宫最为多见。畸形子宫的内膜和肌壁往往发育不良,宫腔狭窄,血供不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受精卵种植,因而不易妊娠。超声检查子宫畸形最好选择在月经前期,因为此时子宫内膜较厚,便于观察宫腔形态。若有少见的畸形,不典型声像图或伴有复杂的畸形情况下,必须仔细观察,并配合超声监护下探查官腔或采用声学造影、碘油造影等手段以明确诊断。 1.双子宫超声见左右两个子宫图像,两个宫腔均见内膜回声。横断面可见两个子宫体呈“蝴蝶状”,并可见双阴道、双宫颈。 2.双角子宫声像图见宫底部增宽,中间有一切迹,形成左右各一突起的马鞍状,两角内可见子宫内膜线。宫颈、宫体正常。 3.纵隔子宫子宫横径呈增宽图像,内膜回声分左右两部分。若两部分内膜延续至宫颈,为完全纵隔子宫。两部分内膜在宫腔中部或下部汇合则为不全纵隔子宫。 (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呈球形向宫腔突出,有蒂相连。息肉可大小不等,大的息肉可充塞整个宫腔,影响受孕。 声像图表现:宫腔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呈低回声或中等强回声。有

时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息肉脱落至宫颈管内(图43—15)。 (三)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中青年妇女中,约20%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能影响生育,国外学者报道1731例不育妇女,30%与子宫肌瘤密切相关。子宫肌瘤中生长在子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最易导致不孕症的发生,这犹如在宫腔内放置了一只球形的宫内节育器(IUD),妨碍生育。肌瘤表面的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萎缩,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声像图表现肌瘤呈中等强回声团块向子宫粘膜面生长,突入宫腔内。宫腔增大变形,呈“分离征”。 (四)子宫内膜炎细菌侵入子宫内膜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发生,内膜水肿、充血,内膜坏死时伴脓性分泌物,可形成溃疡,并蔓延至肌层形成炎性病变,从而造成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使宫腔变形或输卵管开口处阻塞而致不孕。 声像图表现 ①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内部回声减弱。可见散在的无回声区和点状强回声; ②子宫内膜肿胀增厚、回声增强,伴有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③宫颈管粘连时可见宫腔分离,内为无回声区及散在的光点或斑片状回声。 (五)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结核致使子宫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最后代之瘢痕组织,可使子宫腔粘连变形、缩小,引起不孕。 声像图表现 ①子宫内膜显示不规则,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 ②内膜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及呈点状、斑片状强回声。有明显钙化时,斑片状强回声后方可伴声影。 (六)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增生肥厚可发生在生育期和绝经期妇女。多见长期无排卵患者.单纯的子宫内膜增厚系因雌激素活性增加所致,病理检查可见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2768005.html,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黄秀琴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33期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 年1月至2010年1月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90例的患者,让患者参与制订护理计划,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阴道及肠道准备,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留置尿管及会阴护理。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了解并配合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手术全部获得成功,预后良好。结论通过细致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及有效护理对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经阴道切除子宫,以往多用于子宫脱垂患者,随着妇科手术的不断提高,近年已经广泛应用于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小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等。与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伤口疼痛轻、不干扰腹腔脏器、可 以减少腹腔感染机会、肠蠕动恢复快、术后进食快、无肠粘连、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目前,阴式手术对子宫大小虽无严格限制,但一般认为子宫越大手术难度越大。2005年1月至20010年1月我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患者由于良好的术前沟通与指导,术后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行阴式子宫全切患者90例,患 者年龄25~75岁,平均岁,均为良性疾病。子宫肌瘤53例,子宫脱垂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4例,子宫腺肌症11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2例,宫颈炎52例。 2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等功能,及阴道细胞学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 心理护理患者办理入院后护士即主动接近,以亲切和蔼的语言介绍住院规则、住 院环境,为患者提供发问的机会,耐心倾听她们表达内心感受及疑问。利用模型、录像等向患者讲解子宫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耐心解释术前准备的内容和意义,使患者树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了解患者对手术相关问题及手术效果、预后方面知识的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将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为57.33%(43/75),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6.67%(65/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符合率更高,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B超;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价值 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妇科病,经期持续时间过长、月经量大、非经期出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长期子宫异常出血会造成妇女贫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本院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7.56±6.43)岁,其中已婚52例,未婚23例,异常子宫出血时间14~35 d,平均时间(23.21±4.43)d。上述患者均伴有子宫长期异常出血,且未采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合并生殖器感染及完全子宫纵隔等疾病患者、子宫恶性肿瘤病变患者。 1. 2 方法 1. 2. 1 B超检查方法取患者仰卧位,经阴检查,于患者盆腔内行斜切位、横切位、纵切位等多个切位的动态检查,记录相应检查结果,后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 2. 2 宫腔镜检查方法宫腔镜检查前,叮嘱患者禁食4~6 h,检查前4 h 给予米索前列醇肛塞。排空膀胱后取患者截石位,经由含碘伏棉签进行宫颈消毒。采用扩张器扩张宫颈口至7号,注入生理盐水并维持膨宫压力为13~20 kPa,后采用宫腔镜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首先对宫颈管异常情况进行查看,注意应从宫腔底部开始进行由内至外的检查,同时确保对宫腔颜色、内膜厚度等的观察,后进行输卵管开口、形态及宫腔口形态的观察,必要情况下行局部详细检查。各项检查完成后,退出镜体并查看宫腔及宫颈情况,避免发生漏诊,后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妇产超声诊断

妇产科疾病超声诊断 1.女性内生殖器官的应用解剖特点是什么? 女性内生殖器官是超声检查的主要盆腔脏器,包括子宫、部分阴道、输卵管和卵巢。 (1)子宫:子宫为一中空的厚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子宫可分三部分,上端向上穹突的部分称为宫底,它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口的上方;下端狭窄部分为子宫体;子宫颈为与子宫体相接的圆柱形,被阴道分为上下两部。突入阴道内的部分为子宫颈阴道部,约占宫颈的1/3,子宫颈在阴道以上的部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上部与子宫体相接的狭细部分为子宫峡部,非妊娠期该部分不明显,长约1cm。 子宫的内脏狭小,称子宫腔,可分上、下两部。上部位于子宫底与子宫体内,称为真正的宫腔,呈三角形,底向上,尖朝下。下部在子宫颈内,称子宫颈管。子宫颈管有两个开口,开口于宫腔者为宫颈内口,开口于阴道者为宫颈外口。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子宫与膀胱间形成子宫膀胱凹,子宫与直肠间形成子宫直肠凹。正常子宫被四对韧带固定,多数呈前倾前屈位,也可为中间位或后倾后屈位。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层、肌层和粘膜层。浆膜层又称为子宫外膜,为包在子宫表面的腹膜。肌层由纵横交错的子宫平滑肌构成,平均厚约0.8cm。粘膜层又称子宫内膜,分功能层和基底层两层,功能层随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变化。 子宫随年龄的增长和内分泌的影响。其大小、形态、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均有明显的变化。小儿幼稚子宫长约2—3cm,宫体与宫颈之比约为1∶2;成人未产型子宫长约5.5—8cm,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经产妇子宫长约9—9.5cm,宫体与宫颈之比为2∶1;绝经期妇女子宫逐渐萎缩,在60岁后恢复回复到幼稚子宫形态。 (2)输卵管:输卵管为成对细长弯曲的管状结构,近端与子宫角相通,远端游离,长约12cm。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场所。输卵管分为4个部分:①间质部:亦称子宫角部,此处管腔甚细,为输卵管子宫壁内部分;③峡部:与间质部相连,管腔略变大;③壶腹部:为管腔最大部分为异位妊娠最好发部位;④伞部:开口于腹腔,呈喇叭状。 (3)卵巢:为一对扁椭圆体,表面凹凸不平,大小随年龄而异。

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及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及超声诊断分析目的探析超声影像检查子宫腺肌症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 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超声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种检查方法在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以及合并子宫囊肿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合并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超声影像检查具有明显的特征,相比较经腹超声而言,经阴道超声具有干扰小、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检查方法。 标签: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图像特征;阴道超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trasonic 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uterine adenomyosis. Methods in August 2012 - August 2013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65 patients with uterine adenomyos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spectively to the 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analyze the ultrasonic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spection,compared with the abdominal ultrasound,transvaginal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is higher,compa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terine adenomyosis clinical ultrasound imaging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compared with abdominal ultrasound,transvaginal ultrasound has little interference,high diagnostic accuracy,etc,is ideal a check method. [Key words] Ultrasonic diagnosis;Uterine adenomyosis;Image characteristics;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子宫腺肌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以痛经、经期延长以及经量增多等症状为主,30~50岁经产妇为该病的高发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上在对子宫腺肌症进行检查时,超声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该文对超声影像检查子宫腺肌症的特征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6.7±11.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10.1±4.5)年,该组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题库1-0-1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题库1-0-1

问题: [问答题]如何判断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间隙?

问题: [单选]Graves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直接证据有() A.95%的病人血清中检出由B淋巴细胞产生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抗体 B.周围血液循环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伴淋巴结、胸腺、脾脏淋巴结组织增生 C.肿大的甲状腺及球后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 D.病人及家属常同时或先后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E.病人及家属血液循环中抗甲状腺及抗胃抗体阳性及其滴定值往往较高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者,女,54岁。左股骨中下端肿块半年,表面静脉怒张,皮温略高;X线平片显示左股骨中下端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区,骨膜增生呈放射状阴影。确诊为左股骨下端骨肉瘤。该患者术后需进行化疗,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A.A.化疗药物一旦漏出,应用碳酸氢钠解毒 B.白细胞降至3×10L以下应暂停用药 C.胃肠道反应可用甲氧氯普胺等药缓解 D.间歇化疗需达两年以上 E.化疗药物不可溢到血管外 出处:森林舞会游戏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b2768005.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理想的DSA摄影条件,应达到() A.足够高的信噪比 B.最低的病人照射剂量 C.适当的X线管负荷 D.最小的X线脉冲宽度 E.以上均应达到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已婚女性,32岁,停经3个月,阴道大流血,伴剧烈腹痛,夜间来诊。询问病史获知患者已妊娠3个月,之前无阴道流血,性生活后出现此症状,来时刚排空小便,下一步应作的检查是() A.A.妇科检查 B.盆腔CT检查 C.尿妊娠试验 D.阴道B超 E.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一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一 1.保持正常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下列哪一项 A.阔韧带 B.主韧带 C.圆韧带 D.宫骶韧带 E.骨盆漏斗韧带 2.不属于外生殖器的组成是 A.阴阜 B.大阴唇 C.小阴唇 D.阴道 E.阴蒂 3.测定卵巢功能最简便的方法是 A.宫颈黏液结晶检查 B.女性激素测定 C.基础体温测定 D.诊断性刮宫 E.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4.成年女子卵巢的体积及重量正确的是 A.4cm×3cm×1cm,5~6g B.4cm×2cm×2cm,5~6g C.5cm×4cm×3cm,6~7g D.4cm×3cm×2cm,5~6g E.3cm×2cm×1cm,4~5g 5.促进乳房发育,使乳腺管增生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胎盘生乳素 E.生乳素抑制激素 6.关于成年妇女子宫体积,下列哪项正确 A.长7~8cm,宽4~5cm,厚2~3cm B.长7~8cm,宽2~3cm,厚4~5cm C.长8~9cm,宽4~5cm,厚2~3cm D.长7~8cm,宽2~3cm,厚1~2cm E.长4~5cm,宽7~8cm,厚2~3cm 7.关于正常育龄妇女子宫大小和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A.7cm×5cm×2cm;3ml B.8cm×5cm×3cm;5ml C.9cm×6cm×2cm;5ml D.10cm×5cm×2cm;7ml E.11cm×5cm×2cm;7ml 8.关于子宫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子宫位于盆腔的后壁呈梨形 B.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周期性脱落 C.柱形的子宫颈内腔称宫颈腔 D.宫体与宫颈间最狭窄处为子宫峡 部 E.子宫下部较窄呈棱形称子宫颈 9.横行于子宫颈到盆腔壁两侧的韧 带是 A.圆韧带 B.骨盆漏斗韧带 C.主韧带 D.子宫骶骨韧带 E.阔韧带 10.黄体生成素LH来自 A.丘脑下部 B.脑垂体 C.卵巢 D.肾上腺素 E.黄体 11.健康妇女的月经量大约是 A.10~20ml B.30~50ml C.60~70ml D.80~90ml E.100~120ml 12.经期卫生的保健,下列不正确的 是 A.每天进行阴道冲洗 B.要用干净的月经带或卫生巾 C.可照常参加工作 D.保持愉快的心情 E.防止寒冷刺激 13.卵巢除了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 殖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它合成 及分泌的的激素有 A.雌激素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 素 B.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卵泡刺激 素 C.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黄体生成 素 D.雌激素、雄激素和少量孕激素 E.孕激素、雄激素和少量黄体生成素 14.卵巢内有卵泡发育成熟,子宫内 膜会产生何种变化 A.增生期变化 B.分泌期变化 C.月经期变化 D.月经前期变化 E.蜕膜变化 15.某妇女月经周期为33天,其排 卵日期在月经周期的天数是 A.第14天 B.第15天 C.第16天 D.第18天 E.第19天 16.哪一个阶段在妇女一生中历时 最长 A.新生儿期 B.青春期 C.性成熟期 D.更年期 E.老年期 17.能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 敏感性,同时松弛子宫肌的激素为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生乳素 18.能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 敏感性,同时增强子宫收缩力的激 素为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生乳素 19.青春期年龄大致为 A.10~19岁 B.14~17岁 C.12~20岁 D.10~15岁 E.9~15岁 20.人体骨盆的组成包括 A.两块髂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 B.两块坐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 C.两块髋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 D.两块耻骨,一块髂骨,一块尾骨 E.两块耻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 21.输卵管由内向外可分为哪几部

异常子宫出血在宫腔镜下的诊治观察

异常子宫出血在宫腔镜下的诊治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4T15:11:15.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 1郑群 2贺绍敏 [导读] 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取材或刮宫,能够极大地提高临床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效率,可进一步加强应用。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妇产科邮编657000 昭通市天麻特产局邮编6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患者的宫腔镜诊治效果。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61例,诊断符合率为89.71%,其中子宫内膜炎、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癌以及妊娠物残留等诊断准确率为 100.0%,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和86.67%,子宫黏膜下肌瘤为80.0%,根据将患者病因实施电切术、诊断性刮宫术等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和治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能够有效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效率,且兼具治疗作用,在临床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治疗效果;诊断;临床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是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其发病原因复杂且多变,临床诊治较为困难。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也受到更多关注,宫腔镜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患者子宫内部结构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且可在宫腔镜下对患者进行治疗。为了解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68例,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增多、子宫不规则出血等症状,排除生殖道炎症、全身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患者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43.5±4.7)岁。异常子宫出血为13-47天,绝经患者12例,非绝经患者56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检查,月经周期紊乱的患者在阴道出血减少时进行,对于绝经后出血患者检查时间无特殊要求。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或米非司酮软化宫颈,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使用氯丙芬或利多卡因麻醉后,扩张宫颈,使其大于镜体外鞘的直径半号。膨宫介质选择生理盐水,将膨宫压力控制在80-120 mmHg,然后置入宫腔镜,对患者的宫腔和宫颈管进行仔细检查。观察患者的宫底和输卵管开口情况,并对其宫颈管的厚度、形态以及内膜色泽等进行检查,观察期是否存在粘连等情况。对于存在可疑病变的部位采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部分患者可在宫腔镜下实施治疗。 宫腔镜检查出的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物残留、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可实施电切手术治疗,存在节育环变形或嵌顿等情况的患者可使用异物钳取出。宫颈管息肉则使用钳夹将息肉取出,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用诊刮术治疗,并根据其病理结果实施内分泌治疗,对于增生不典型的患者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活检和分段诊刮,经病理诊断后实施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2.结果 2.1 宫腔镜诊断结果 通过将本组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61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89.71%。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子宫黏膜下肌瘤符合率为80.0%,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炎、妊娠物残留、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了100.0%。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 2.2 宫腔镜治疗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23.5±6.3)min,术中2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药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增多和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普遍认为更年期与青春期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生育期患者则需排除异位妊娠、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9T15:58:08.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作者:涂灵慧 [导读] 在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中,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确保患者康复。 广西桂林市灵川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541299 摘要:目的:研究在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中,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1月妇科收治的需实施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5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与研究组(8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95%;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85%、9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中,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确保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价值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围术期;干预措施;全子宫切除术;护理 子宫腺肌症多为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而引发的疾病,常见于30~60岁的中年妇女。作为一种高效治疗的微创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与应用[1]。现将在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中,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1月妇科收治的需实施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52例,年龄在30~66岁,平均年龄为(50.62.4)。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将该1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4例,研究组患者为8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症,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满意度。 (1)心理护理 一般情况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全子宫切除手术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伤害,出现一些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2]。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以缓解患者的情绪,促进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咳嗽和深呼吸等练习,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 (2)疼痛护理 为提高临床疼痛护理的效果,应注意收集并整理可能出现疼痛的资料,了解并掌握可能诱发疼痛的因素,以便实现对症采取药物护理或心理护理。 (3)并发症护理 在接受护理后,子宫腺肌症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恢复,还容易使患者对手术效果产生不信任感[3]。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分析、讲解并发症出现分可能性,以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信任感。比如,对于肺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鼓励其进行术后活动,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出现肠胀气并发症的患者,应注意患者饮食、锻炼和心理方面的护理,以防止产酸、产气等情况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不良情绪与并发症;(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与并发症;(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并有多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与并发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用%表示总有效率与满意度,用检验两组比较结果,用检查两组比较的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情况 在采用不同的护理后,对照组痊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为14例、38例、12例,总有效率为81%(52/64);研究组痊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4例、60例、2例,总有效率为95%(84/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一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一)简介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 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 (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

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 (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②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约20%的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以围绝经期月经紊乱及血量增多为主要表现。③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者,近年来年轻患者已有增多趋势(5%~10%),多为肥胖、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及贫血等。 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内膜癌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及其他相关检查。 3.检查 (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及肺部疾病。 (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

子宫腺肌症临床路径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腺肌瘤挖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必要时);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或胸透。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子宫正常超声图像

子宫正常超声图像 子宫纵切面病人取仰卧位,在充盈的膀胱下方可见子宫。子宫呈倒置梨状,略向后仰。其表面大部分覆盖一层腹膜,因而子宫外轮廓很光滑,围绕子宫表面似为一层线样反光强的包膜,此为浆膜层; 其下方为较厚的肌层,中度回声,表现为均质细小密集光点; 子宫的中央部分为宫腔及宫内膜,呈反光较强的线样、条状或梭状回声,此为官腔波。此波所以表现不同是因为它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宫腔波在前位子宫容易识别,因为声束垂直于子宫内膜,内膜腔可清晰反映出来。Callen 等证实,正常妇女约90-100%可看到宫腔波。少数后倾后屈子宫腔与声束平行,宫 腔波不易被查见。宫腔波可作为识别子宫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盆腔在肿物、有粘连或炎性包块与子宫粘连严重的患者,盆腔正常解剖关系已被打乱。何为肿块,何为子宫,就需依靠宫腔波来判断。一旦识别出宫腔波所在,则肿物与子宫关系即可了然。宫腔波不易查见原因有以下情况:1 、后倾后屈子宫;2 、凡千万宫腔变形的疾病,如多发肌瘤、内膜病变等。如子宫极度偏斜时,则正中纵切在膀胱后方查不到子宫长轴,这时必须移动探头方向寻找。如还有困难时则需应用横切面,从耻骨联合上先找出子宫颈,向上移动探头,寻踪扫查可寻到子宫所在处。有相当一部分正常妇女,子宫常偏向一侧,并不认为是异常。因为子宫的位置常受体位、直肠、膀胱充盈度以及腹压的影响。子宫的大小与形态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其大小可从纵、横、厚、径测知。 子宫的下部分为子宫颈。宫体与宫颈相接处,于子宫前表面可见一轻微角度,此处为子宫峡部,亦为子宫内口所在水平。子宫颈呈圆柱形,纵切面观察,宫颈回声比宫体强,这是因为宫颈结缔组织多,且其外面包裹一层质密坚韧的宫颈筋膜。 宫颈管波亦可由超声查见。有时可见梭状宫颈管及其内纵行皱。p the right to recovery of principal and interest and costs; Waiver of recourse against

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2020版)

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2020版)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在人群中筛选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效率,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势在必行。本建议根据我国子宫内膜癌的诊治经验及筛查现状,结合国际筛查指南及国内外文献,经过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各位专家多次讨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达成了新的规范建议。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1]。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的部分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已逐渐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如何在人群中筛选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效率,实现子宫

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势在必行。我国虽然在2017年起草了《子宫内膜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指南》(草案)[2],但是至今尚未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标准筛查规范。在2018年4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妇产科肿瘤学术大会上,郎景和院士提出了子宫内膜癌筛查迫在眉睫的呼吁。因此,根据我国子宫内膜癌的诊治经验及筛查现状,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于2019年8月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大会上组织专家组提出方案,结合欧洲、美国及加拿大等地的筛查指南[3-6],并经过多次讨论、审议及通过,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形成以下新的规范建议。 一、依据发病风险的人群分类及筛查人群 (一)依据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人群分类按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同分为3类人群: 普通人群、风险增加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建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筛查方法。 1. 普通人群:是指没有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因素的人群。不推荐对普通人群进行常规筛查。没有证据表明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或血清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能降低死亡率。若普通人群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长期闭

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现状及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现状及新进展 阮坚潘永寿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超声;二维;三维;彩色多普勒;频谱;能量;声学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1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82(2013)01-0086-03 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发生的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 30%[1]。以绝经后女性发病者居多。近年来由于保健品和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增多、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子宫内膜癌有年轻化和明显上升的趋势[2],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是超声、CT、MRI等。而超声作为一种快捷、经济、无创、可重复、非侵入性的筛查手段,不仅能准确测定内膜厚度,详细显示内膜图像,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的妇女及围绝经期不规则流血的妇女是最佳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现状及其新进展做一综述。 1子宫内膜癌的传统超声检查方法 1.1经腹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2D-TAS)1952年美国Howry和Bilss率先用B超作肝脏标本的显像后,1955年英国研究者用BP型超声诊断仪诊断肿物和妊娠子宫,从此开展了妇产科超声显像。由于子宫内膜癌早期图像无明显特异性,而且腹部超声检查常因腹壁软组织过厚,腹腔肠管气体干扰及患者膀胱的充盈程度等因素受到影响。从而使我们判断子宫内膜疾病有一定难度,准确率降低。但当病变范围超出子宫,可能侵犯宫旁组织和盆腔者,则需行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联合检查。以获得更完整的诊断信息。 1.2经阴道二维超声(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2D-TVS)1983年、1984年国外学者使用B超的专用阴道探头进行阴道内超声检查,观察盆腔解剖和正常生殖器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报道应用阴道超声技术鉴别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由于阴道超声探头距离子宫很近,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子宫壁的层次结构,且分辨力高,使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得以明显提高。 1.2.1经阴道二维超声表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层厚度和回声及其浸润程度是TVS观察的主要内容。正常情况下,绝经后子宫内膜逐渐萎缩、变薄,超声检查时呈细线状或显示不清。当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时,其超声表现为:(1)子宫全层内膜厚度>5mm,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增高;(2)宫体内出现不均匀团块状高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3)宫腔内积液。其中(1)(2)两型与子宫内膜癌关系密切,其筛查的敏感性为39.58%.特异性为85.71%[3]。大多数学者[4-5]赞同将TVS测得的内膜厚度<5mm作为正常标准,并将经阴道超声测得内膜厚度:绝经期患者>5mm,育龄期患者>10 mm,作为区分内膜良恶性病变临界值。Sheth等[6]报道,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患者病理检查为萎缩和静止的子宫内膜,其出血原因可能为老年性子宫内膜炎,无需行刮宫术,可密切随访。彭丽珊等[7]将子宫内膜厚度≥5mm作为检测子宫内膜癌的一项诊断指标,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19%,无1例漏诊。而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术前正确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彭萍等[8]研究结果表明,术前B超检查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8%和90.0%,符合率为82.7%。 1.2.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由于癌组织血供丰富,新生血管缺乏正常组织结构,使得病变区血管内血液呈高速低阻运行,以增加癌灶内的血液供应,最大限度满足癌组织生长。Kurjak等[9]研究发现血流阻力指数(RI)接近或<0.4时,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异常血流显示率为100%。秦佳乐等[10]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中存在不规则的血流是非癌的9倍。孙彤等[11]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子宫内膜癌肿瘤内血流及计测RI,结果显示46例子宫内膜癌肿瘤内血流异常检出率为91.3%(42/46),彩色血流呈条状、树枝状或星点状,肿瘤组织内部及肌层受侵犯处均可见血流分布。 2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2.1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enengy,TCDE)能量多普勒超声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血流的新技术。相对于传统彩超,能量超声作为一项新技术对内膜病变的检查有其优越性。它是以红细胞运动能量或多普勒信号强度显示为基础的一种血流成像技术,它具有角度相对非依赖性,检测低速流量血流的敏感性高等特点,因此适于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血流分布情况。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是一种非损伤性评价盆腔器官血液灌注状态的方法,不仅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内的血管分支等血管走行的立体空间结构,而且还可以通过其血流直方图功能对子宫内膜血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低速血流及血管构建和分布的变化及恶性肿瘤内血管构建和分布的变化,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Epstein等[12]也发现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中不规则的血流分支比良性病变更为常见。能量多普勒技术对微小血流和弯曲迂回的血流显示率较高,其显示的恶性肿瘤内不规则血流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内未成熟新生血管血流,这些由肿瘤诱发的新生血管多为原始血管,血管壁很薄,缺乏正常的组织结构,故血流的形态不规则,可见扭曲、折叠现象,且可伴动静脉短路。王艳艳等[13]研究显示27例子宫内膜3D-CPA多为Ⅱ级和Ⅲ级血流,共占88.98%,Ⅰ级血流者仅占11.11%。2.2经阴道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3D-TVS)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将一系列按一定规律采集的二维图像信息进行重建,构成三维图像.它 68中国临床研究2013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January2013,Vo1.26,No.1 作者单位:545007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超声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