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考苑】2016届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第7章单元过关课时达标7.3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作业

【湘教考苑】2016届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第7章单元过关课时达标7.3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作业

【湘教考苑】2016届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第7章单元过关课时达标7.3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作业
【湘教考苑】2016届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第7章单元过关课时达标7.3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2·重庆卷)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0

a(g)+b(g) 2c(g) ΔH

>0

x(g)+3y(g) 2z(g) ΔH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解析:对化学平衡体系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增大了体系总压强,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分压减小,对第二个反应导致平衡向左移动,则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对第一个反应平衡左移,c的物质的量减小。等压时,通入z气体,第二个反应平衡向左移动,温度升高。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而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速率不变;通入z 气体,第二个反应导致平衡左移,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答案:A

2.(2014·菏泽联考)在298 K、101.325 kPa时发生下列反应:

①2H 2(g)+O2(g)2H2O(l)

②CaO(s)+CO 2(g)CaCO3(s)

其熵变分别为ΔS1和ΔS2,则下列情况中正确的是( )

A.ΔS1>0,ΔS2>0

B.ΔS1<0,ΔS2<0

C.ΔS1<0,ΔS2>0

D.ΔS1>0,ΔS2<0

解析:固体、液体、气体的熵逐渐增大,

①气+气液,ΔS1<0;

②固+气固,ΔS2<0。

答案:B

3.(2012·大纲全国卷)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CO2(g)+H2(g)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无影响,A项错误;反应ΔH<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B项正确;增大CO浓度,CO转化率减小,C 项错误;催化剂的使用对平衡无影响,D项错误。

答案:B

4.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2∶2∶1。保持温度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 和C,则()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平衡不移动

C.C的百分含量不变

D.C的百分含量可能减小

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和C,因为各物质浓度都等幅度增大,所以效果相当于加压,即按加压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A

5.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 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如果平衡不移动,则各物质的浓度应为原来的两倍。现在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可见加压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答案:C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2NO(g)+2CO(g)N 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CaCO 3(s)CaO(s)+CO 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 <0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 <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解析:根据ΔG =ΔH -T ΔS ,可知A 选项中,ΔH >0,要想ΔG <0,则必须满足ΔS >0,所以A 选项正确;B 选项中,因为ΔS <0,要想ΔG <0,则必须满足

ΔH <0,所以B 选项错误;C 选项中,因为ΔS >0,但室温不能自发,即ΔG >0,可见ΔH >0,所以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浓硫酸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而该反应放热,所以加热,平衡常数减小,所以D 选项错误。

答案:A

7.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X 和Y 气体,发生反应:X(g)+Y(g)3Z(g)。分别在100 ℃和300 ℃反应时Z 的体积分数Z%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t 3时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t 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B.曲线b 表示的是100 ℃时的图象

C.t 2时,曲线a 、b 对应反应速率v (a )>v (b )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析:b 曲线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高,为300 ℃时的图象,而Z 的体积分数却小于a 曲线,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Z 的生成,为放热反应,B 、C 、D 三项错误;t 3时改变了某一条件后Z 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左移,可能为增大压强所致,A 项正确。

答案:A

8.某温度下,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发生反应:3A(g)+2B(g)

4C(l)+2D(g)。

平衡时测得n (C)=1.6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

)A ()D ()C (2324c c c c B.增大压强,平衡右移,K 增大

C.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 ,v (正)、v (逆)均增大

解析:C 为液体,不能代入表达式A 项错;平衡常数和压强无关,B 项错;加入C 液体,

其浓度为定值,速率不变,D项错。

答案:C

9.将4 mol SO2与 2 mol O2的混合气分别置于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ΔH<0,在相同温度下,使其均达到平衡状态。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甲容器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2 mol;乙容器经50 s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容器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80%

B.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50 s

C.达到平衡时平均摩尔质量甲大于乙

D.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大于乙

解析:因为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反应结束达到平衡时,恒压容器的体积要比恒容的容器的体积小,也就是说,恒压容器与恒容相比,效果相当于加压,加压平衡右移,平均摩尔质量增大,SO3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C和D选项正确;加压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B

10.对于反应A2(g)+2B2(g)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解析:随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应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快,A项不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2的百分含量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AB2的百分含量应增大,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4·安徽卷)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

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解析:A选项,根据化学反应热量的变化可知,2NO2(g)+O3(g) N2O5(g)+O2(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则向吸热的方向(逆方向)移动,所以化学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B选项,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s)或者mol/(L·min),B错误;C选项,平衡时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C错误;D选项,加入x为O2,通入O2,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则化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NO2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答案:A

12.可逆反应:X+Y W+Z,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t 0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所引起的变化。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0时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化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若t0改变的条件是压强,则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

气体

C.若t0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t0改变的条件是浓度,改变的方法是减小X、Y的浓度

解析:t0时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化使逆反应速率较大,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错误;若t0改变的条件是压强,逆反应方向应是气体体积减小,B项对;若t0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则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C项错误;若t0改变的条件是浓度,则W或Z的浓度一定增大,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12·海南卷)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ΔH 0(填“<”“>”或“=”)。

(2)830 ℃时,向一个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的A 和0.80 mol 的B ,如反应初始6 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0.003 mol·L -1·s -1,则6 s 时c (A)= mol·L -1,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 (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1 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ΔH <0。(2)6 s 时,c (A)=L 5mol 2.0-0.003 mol ·L -1·s -1×6 s=0.022 mol ·L -1;根据“三段式”及平衡常数K =1.0,计算可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因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且容器容积固定,如加入的氩气不引起各物质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不移动,因而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不变。(4)1 200 ℃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K =4

.01)D ()C ()B ()A (=??c c c c =10.4=2.5。 答案:(1)

)

B ()A ()D ()

C (c c c c ?? < (2)0.022 0.09 80% 80%

(3)c (4)2.5

14.(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在容积为1.00 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

N 2O 4(g)2NO 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 s 时段,反应速率v (N 2O 4)为 mol ·L -1·s -1;反应的平衡常数K 1为 。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以c (N 2O 4)0.002 0 mol ·L -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 又达到平衡。

①T 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2 。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

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NO 2浓度增大),说

明平衡N 2O 4(g)2NO 2(g)向正方向移动,则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 >0。根据图象可知,0~60 s 时间段内,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是0.120 mol ·L -1,所以v (NO 2)=0.120 mol ·L -1/60 s=0.002 0 mol ·L -1·s -1,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 (N 2O 4)=2

1v (NO 2)=0.001 0 mol ·L -1·s -1;由图象可知,100 ℃达到平衡时,c(NO 2)= 0.120 mol ·L -1,c(N 2O 4)= 0.040 mol ·L -1,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 1=(0.120 mol ·L -1)2/0.040 mol ·L -1=0.36 mol ·L -1。

(2)改变反应温度为T ,以c(N 2O 4)0.002 0 mol ·L -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说明c(N 2O 4)

减低,平衡向着正方向移动,又因为该反应N 2O 4(g)2NO 2(g)的焓变ΔH >0,说明反应温度升高;②因为v (N 2O 4)为0.002 0 mol ·L -1·s -1,反应经过的时间是10 s ,所以Δc (N 2O 4)=0.002 0 mol ·L -1·s -1×10 s=0.020 mol ·L -1,则Δc(NO 2)=0.020 mol ·L -1×2= 0.040 mol ·L -1,所以平衡时c(N 2O 4)=0.040 mol ·L -1-0.020 mol ·L -1=0.020 mol ·L -1,c(NO 2)=0.120 mol ·L -1+0.040 mol ·L -1=0.16 mol ·L -1,则K 2=(0.16 mol ·L -1)2/0.020 mol ·L -1=1.3 mol ·L -1。

(3)温度为T 时,达到平衡时,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此过程相当于增大压强的

过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会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对于此反应来说[N 2O 4(g)2NO 2(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答案:(1)大于 0.001 00.36 mol ·L -1

(2)①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②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2=0.16 mol·L-1,c(N2O4)=0.04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0.020 mol·L-1,则K2=(0.16 mol·L-1)2/0.020 mol·L-1≈1.3 mol·L-1

(3)逆反应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15.(2014·天津卷,节选)(1)某工业生产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

①CH 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②CO(g)+H 2O(g)CO2(g)+H2(g)

ΔH=-41.2 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的产量。若1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的转化率为。

(2)图(a)表示500 ℃、60.0 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

(3)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该反应2CH 3OH(g)CH3OCH3(g)+H2O(g)在某时刻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已知400 ℃时,K=32,若系统温度为400 ℃,则此时正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逆反应速率。

②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B、D两点所对应的正反应速率:B (填“>”、“<”或“=”)D,理由是。

解析:(1)反应①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吸热反应,降低压强使平衡右移,但反应速率减小,d错;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限度,即不能改变H2的百分含量,c错;增大水蒸气浓度虽可使反应速率增大以及平衡右移,但产物H2的百分含量却减小,b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正向移动,H2的百分含量增大,a对。CO与H2的混合气体与水蒸气的反应中,反应体系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而1 mol CO与H2的混合气体参加反应生成1.18 mol混合气,说明有0.18 mol 水蒸气参加反应,则根据方程式②可知参加反应的CO也为0.18 mol,则其转化率为0.18 mol/(1 mol×20%)×100%=90%。

(2)由图中看出当N2与H2物质的量比为1∶3时,NH3的平衡体积分数最大,为42%。设平衡时转化的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由三段式:

(3)作图时要注意开始时NH3物质的量不断增多,是因为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未达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达到平衡而此时温度继续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3的物质的量减小。

答案:(1)a 90%

(2)14.5%

(3)

(4)①大于②< D点的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D点大于

B点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 _______、 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 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_______,学会________,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二、选择题(可多选) 1、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A.认知性学习目标B.技能性学习目标 C.体验性学习目标D.拓展性学习目标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的是() A.身边的化学物质 B.化学与社会发展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4、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5、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目标、目标和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等多种形式。 8、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0、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1、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题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和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判断。(2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3、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4、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6、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7、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8、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9、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10、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3、下列教材呈现方式不正确的是() A、活动性栏目 B、资料性栏目 C、示意性图片 D、实践经验 4、关于实验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B、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不进行实验 C、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D、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中应该() A、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B、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C、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D、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6、下列主题哪个是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 A、金属与金属矿物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微粒构成物质 D、我们周围的空气

湘教版化学九年几种常见的酸和碱word同步一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3、教学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酸? 【介绍】三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 【活动与探究】 浓硫酸浓盐酸 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 其他 【活动与探究】 实验内容现象与结论 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稀盐 酸中 稀硫酸、稀盐酸分别与铁锈、氧化铜作用 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 异?有何启示? 【交流与讨论】 1、稀硫酸和稀盐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阅读】188页拓展视野:浓硫酸的特性 【练习】191页2、5 【作业】192页7、8 【板书】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易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2】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化学课标考试

化学课标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预期行为取向,身心发展取向,演进过程取向。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15、“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23% 4567891011\ 12 13141516171819| 20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 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② ③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糖水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 C.CO D. 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 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 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 D氧气炼钢可燃性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D.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完整)2018高考化学新课标II卷试题及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 化学部分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 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应实验现象的是 此卷 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一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数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mL 1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 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初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化学模拟试题 1.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西瓜榨成汁 B.铁锅生锈 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 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5.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B.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 .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7.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最好的方法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倒入澄清石灰水 C .用燃着的木条 D .闻气味 8.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 、CO 2和SO 2等 C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下图是O 2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11.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棉花 高锰酸钾 带火星 的木条 氧气 细铁丝 A . B . C . D .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

化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强调______,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______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______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______,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4、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目标包括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______和______,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化学1的三个主题分别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属于______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属于______的内容标准。 6、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______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______,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______、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______。 8、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______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 1.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2.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包括A、B、C。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4."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1)创造能力 (2)创新精神 (3)道德素质 (4)实践能力

A. (1)(2) B. (2)(4) C、 (1)(3)D (2)(3) (4) 5.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6。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7。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9。学科教学要以()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11。"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H 2 2 2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Cl K 39 Ca 40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分,每小题1分。) 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加热使水沸腾 B .向石灰水中通 入二氧化碳 C .向玻璃片呼 气 玻璃片变潮湿 D .干冰升华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合成橡胶 D .合金 4.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会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从微观角度解释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 B . C . D . 6.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元素 B .钙原子 C .钙单质 D .钙离子 7.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26 B .88 C .50 D .38 8.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地热能 D .天然气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雪碧饮料 B .石灰水 C. 蒸馏水 D .矿泉水 10.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Ca 40 Fe 56 Zn 65 Cl Ag 108 Cu 64 卷I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典故中,从变化的角度,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 刻舟求剑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2.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应理解为 A.铁元素 B.铁单质 C.铁离子 D.铁原子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 ...置换反应的是 A.2Mg+CO2点燃2MgO+C B.2Na+2H2O=2NaOH+H2↑ C . CO+C uO == Cu+CO2 D.Fe+H2SO4=FeSO4+H2↑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瓶口会有白雾出现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 6.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2”表示两个氧分子 B. 2NO ——“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7.下列说法不符合 ...事实的是 A.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7的雨水属于酸雨 D.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8.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红磷 D.硫 9.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10.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1.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t 1 ℃时,甲析出固体较多 B.t 2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 2 ℃时,将等质量的甲丙配成饱和溶液,则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甲>丙 12.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 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 过滤 B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并干燥 D CuSO4溶液(H2SO4)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 /g 4 待测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待测”数值一定为2 g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D. 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14.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15.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9-2020年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年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问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 27 Cl 35.5 Fe 56 Pb 207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原油 C、矿泉水 D、化学式为CuSO4·5H2O的一种物质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木炭研碎 C、炼铁 D、石墨变金刚石 3、化学变化一定存在 ①状态和颜色的变化②发光,放热③生成新物质④气体的放出⑤能量的变化 A. ③ B. ③⑤ C. 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过滤闻气味点燃酒精灯取少量液体 A B C D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金刚石裁玻璃D.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6、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可能发生改变 C、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绝对不会改变 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不会分解出氧气 7、将下列化学反应按照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反应 B、加热碳酸溶液 C、电解水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 8、下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分子。 C、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能够使硬水得到软化方法是 A.加肥皂水B.过滤 C.煮沸D.做消毒处理 10、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A B C 其形成的粒子结构 示意图 A、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 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 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 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 红磷与白磷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 D 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12、现有质量相同的铁、钱(Pb)、铝三块金属,含原子数由少到多顺序排列的是: A、铅、铁、铝 B、铁、铅、铝 C、铝、铁、铅 D、铁、铝、铅 13、将金属锰条(Mn)、镁条(Mg)和铜片分别投入稀盐酸中,锰条和镁条上均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投入 到硫酸锰溶液中有锰析出,则Mn、Mg、Cu三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g、Mn、Cu B、Mn、Mg、Cu C、Cu 、Mn、Mg D、Mn、Cu 、Mg 14、“神七”太空舱利用NiFe2O4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的化合价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5、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