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日期:2013-11-27)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80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32

学分:5

适用对象: 2011级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选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物理治疗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容,主要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物理治疗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物理治疗概论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熟悉 1.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 1.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教学内容:

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治疗师的基本概念。

3.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4.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5.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四讲肌力训练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肩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2. 肘部和前臂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3. 腕部和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4. 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5. 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6. 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7. 颈前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8. 颈后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9. 躯干前屈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10. 躯干后伸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11. 躯干旋转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熟悉 1. 肌肉生理学概念。

2. 肌肉运动学概念。

3.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了解 1.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1. 肌力训练的定义、肌肉生理学概念、肌肉运动学概念。

2.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3. 肌力训练的目的和种类。

4.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与临床应用。

5. 肩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6. 肘部和前臂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7. 腕部和手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8. 髋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9. 膝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0. 踝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1. 颈前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2. 颈后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3. 躯干前屈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4. 躯干后伸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15. 躯干旋转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

第五—七讲关节活动度训练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肩部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2. 肘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3. 手指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4. 髋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5. 膝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6. 踝及足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

7. 脊柱的运动活动技术。

熟悉 1.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

2. 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

了解 1、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2. 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定义、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2.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

3. 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 肩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5. 肘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6. 手指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7. 髋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8. 膝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9. 踝及足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10. 脊柱的解剖及生理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

11. 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和应用范围。

第八--九讲牵伸训练

教学时数:3学时(实训)

掌握1. 肩部肌肉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2. 肘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3. 腕及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4. 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5. 膝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6. 踝及足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7. 颈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熟悉 1. 肌肉牵伸的种类与方法。

2. 肌肉牵伸的牵伸程序。

了解 1. 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2. 软组织牵伸基础。

教学内容:

1. 牵伸训练的定义、分类与作用。

2. 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3. 肌肉牵伸的种类与方法、牵伸程序与临床应用。

4. 软组织牵伸基础。

5. 肩部肌肉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6. 肘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7. 腕及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8. 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9. 膝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10. 踝及足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11. 颈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第十—十四讲关节松动术

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6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1. 颈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2. 胸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3. 腰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4. 肩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5. 肘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6. 腕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7. 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8. 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9. 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10. 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熟悉 1.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运动。

2. 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

3. 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教学内容:

1. 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基本运动、手法分级。

2. 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3. 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4. 颈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5. 胸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6. 腰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7. 肩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8. 肘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9. 腕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0. 手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1. 髋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2. 膝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3. 踝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第十五—十七讲心肺、平衡训练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1. 呼吸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2. 心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案。

3. 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

4. 平衡训练方法、特殊的平衡训练方法。

熟悉 1. 平衡训练的原则。

2. 平衡的维持机制。

了解 1. 呼吸功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 心功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1. 呼吸功能训练的定义、生理学基础。

2. 呼吸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 呼吸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4. 心功能训练的定义、生理学基础。

5. 心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 心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案。

7. 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

8. 平衡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

9. 平衡功能训练的影响因素。

10. 平衡训练的原则。

11. 平衡训练方法、特殊的平衡训练方法。

第十八—二十讲 Bobath技术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1. Bobath技术的常用治疗技术。

2. Bobath技术在脑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熟悉 1. Bobath技术的基本观点。

2. Bobath技术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 Bobath技术对脑瘫的认识、对脑卒中的认识。

3. Bobath技术的适应症和基本原则。

4. Bobath技术的常用治疗技术。

5. Bobath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讲 Brunnstrom、Rood技术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1. Brunnstrom技术的操作方法。

2. Rood技术的促进方法和抑制方法。

3.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熟悉1.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论点。

2. Rood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论点。

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4. 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教学内容:

1.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论点。

2.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原始反射、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3. Brunnstrom技术的治疗顺序。

4. Brunnstrom技术的操作方法。

5. Rood技术的发展史、基本理论、主要论点。

6. Rood技术的促进方法和抑制方法。

7. Rood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二十二—二十四讲 PNF技术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PNF技术的基本手法与程序。

2. PNF技术的特殊手法技术。

熟悉 1.PNF技术的神经生理学原理。

2. PNF技术的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了解 1. PNF技术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1. PNF技术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原理。

2. PNF技术的适应症、治疗原则。

3. PNF技术的基本手法与程序

4. PNF技术的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5. PNF技术的特殊手法技术。

6. PNF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二十七讲运动再学习技术

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四个步骤。

2.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熟悉 1. 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了解 1. 运动再学习的机制原理。

教学内容:

1.运动再学习的基本概念、特点、机制原理。

2. 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3. 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四个步骤。

4.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第二十八讲电疗学概述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1.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2.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熟悉1.电疗法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作用。

2. 直流电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电疗法的定义、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作用、生理作用、治疗作用。

2. 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技术、治疗方法。

3. 直流电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定义、原理、作用。

5.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6.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九讲低频电疗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感应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2.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

3.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

熟悉1. 低频电疗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2. 低频电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低频电疗法的定义、生理和治疗作用。

2. 低频电疗法的参数及其意义。

3. 感应电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4. 感应电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治疗原理、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6.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定义、物理特性、治疗原理、治疗作用。

8.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讲中频电疗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音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2. 音频电磁场疗法的治疗技术。

3. 超音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4. 传统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5.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6. 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熟悉 1.中频电疗的治疗作用。

2. 中频电疗的作用特点。

3. 中频电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中频电流的定义、基础知识、作用特点、治疗作用。

2. 等幅中频电疗法的定义。

3. 音频电疗法的定义、原理和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 音频电磁场疗法的定义、作用原理、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超音频电疗法的定义、原理和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 干扰电疗法的定义。

7. 传统干扰电疗法的定义、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定义。

9.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定义、作用原理、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0. 调制中频电疗法的定义、基本知识、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一讲高频电疗、水疗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短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2. 超短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3. 分米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4. 厘米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5. 毫米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6. 水疗法的操作技术。

熟悉1.高频电疗的治疗作用。

2. 高频电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高频电疗法操作时的安全与防护。

4. 水疗法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

1. 高频电流的定义、基础知识、物理特性、治疗作用。

2. 高频电疗法操作时的安全与防护。

3. 短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 超短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微波疗法的定义、分类。

6. 分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 厘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毫米波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9. 常用三种高频电疗法的比较。

10. 水疗法的定义、生理效应、分类、设备及设施、治疗作用。

11. 水疗法的操作技术、水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二讲超声波疗法、压力疗法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

2.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的操作方法。

3. 体外反搏疗法的操作方法。

4. 皮肤表面加压疗法的操作方法。

5. 负压疗法的操作方法。

6. 正负压疗法的操作技术。

熟悉1.超声波疗法的治疗作用。

2. 超声波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压力疗法的治疗作用。

4. 负压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超声波的定义、物理特性。

2. 超声波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压力疗法的定义、分类、治疗作用。

4.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体外反搏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 皮肤表面加压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 负压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正负压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三讲光疗、磁疗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

2. 可见光疗法的治疗技术。

3. 紫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

4. 激光疗法的治疗技术。

5. 磁疗法的操作方法。

熟悉

1. 光疗法的治疗作用。

2. 光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磁疗法的治疗作用。

4. 磁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光疗法的定义、光的物理学基础。

2. 红外线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

忌症和注意事项。

3. 可见光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 紫外线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激光疗法的生物物理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 磁疗法的定义、基本知识、治疗作用、操作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讲冷热疗法、生物反馈

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冷疗法的治疗技术。

2. 冷冻疗法的治疗技术。

3. 石蜡疗法的治疗技术。

4. 湿热热敷疗法的治疗技术。

5. 蒸汽疗法的治疗技术。

6. 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技术。

熟悉 1.冷疗法的治疗作用。

2. 冷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传导热疗法的治疗作用。

4. 传导热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 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作用。

6. 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冷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冷冻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3. 传导热疗法的定义、基本概念、生理学效应和治疗作用。

4. 石蜡疗法的定义、物理化学特性、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湿热热敷疗法的定义、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 蒸汽疗法的定义、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7. 地蜡疗法的理化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泥疗法的物理化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9. 沙浴疗法的理化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0. 坎离砂疗法的理化特性、治疗作用、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1. 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

12. 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技术。

13. 生物反馈疗法的分类、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五—三十六讲理疗实训

教学时数:3学时(实训)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

熟悉

1. 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

1. 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冷疗、热疗的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

物理治疗概论 3 3

肌力训练 3 3 6

关节活动度训练 3 3 6

牵伸训练 3 3

关节松动术 3 6 9

心肺、平衡训练 3 3 6

Bobath技术 3 3 6

Brunnstrom、

Rood技术 3 3

PNF技术 3 3 6

运动再学习 3 3 6

电疗学概述和直

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3 3

低频电疗 3 3

中频电疗 3 3

高频电疗法、水疗 3 3

超声波疗法、压力疗法 3 3

光疗、磁疗 3 3

冷热疗、生物反馈 3 3

理疗实训 3 3

合计48 30 78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名词解释:PT、物理治疗学

肌力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哪些?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关节牵伸技术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哪些?

关节松动术的分类、分级?

心肺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Bobath、PNF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Bruustrom、Rood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各种物理因子疗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注意事项。

六、作业与考核方式

出勤成绩占10%,操作考试占30%,期末闭卷考成绩占6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物理治疗学》,金荣疆、张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参考书:《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杜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康复医学》. 南登崑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康复评定学》.陈立典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物理治疗学》.燕铁斌等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八、说明

1、课堂讨论成绩占10%,作业成绩(论文分析)占20%。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24 学时) 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 2.动画语汇。 3. 创作的途径、构思。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 一、高一年级历史课程介绍: 高一历史是衔接初中与高中历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史、世界史的基本知识一定的了解,是“知其然的阶段”,到了高中,历史的学习开始深入,需要学生们“知其所以然”。高一历史课程在2010年新课改之后,课程体系和结构同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打破了中国史、世界史的界限,而是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高一年级的历史分政治史和经济史两个专题,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二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著,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乃至于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等等,声声感叹道出了史学对象的广大和浩淼。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需要注重理解,将知识灵活解读,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才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高二历史是文化史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三、高三历史课程介绍 今年高三同学仍旧采用旧课程标准,他们是旧课程标准的最后一届考生。高三历史全一册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以朝代分期为纵向线索,而每一历史时期,又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流的体系结构进行横向学习。全书共分六章,分别讲述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线索明了,侧重点清晰。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电视导演 英文名称:Television Director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48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二、课程简介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电视导演》课程,是标志着学生们开始正式进入了影视专业学习,是为了完善和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科教学体系所设立,通过检验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的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综合运用,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打好整个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今后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进入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这门给大一的学生开设的《电视导演》课程,不如把它叫做“电视导演基础训练”更为适合,在学生今后更进一学习各门类电视节目导演课之前,就必须把电视导演基础也就是视听语言基础打好。同时电视导演又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课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写、拍、剪”熟悉电视导演工作的具体流程、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写”就是让学生尽快从中学时代的语文写作转到为电视节目文案写作和剧本创作,“拍”就是让学生掌握单个镜头视听元素和镜头之间的连接技能,通过掌握“编”让学生更加学会掌握熟练视听语言,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的电视导演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电视导演》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操演练与课堂理论教学并重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导演在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中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电视导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各种门类电视节目导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从基础的视听语言开始,着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写”、“拍”、“剪”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学生进入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影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导演、制作学习及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实施细则 一、教师信息 姓名:解建峰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15号楼206 电话:********,******** 电子信箱:jfxie@https://www.doczj.com/doc/862468057.html, 答疑时间: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影视编剧学 课程名称(英文):script writing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总学时:64 ;学分:; 先修课程: 开设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剧本写作进阶课程,是对学生创作进行指导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将在课程中就题材选择、人物性格设计、情节构思、故事梗概写作、结构设计、分场提纲写作以及剧本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本课程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布置不同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剧作训练项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作业;教师则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点评,并就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模糊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并结合当下的创作现象和观念进行拓展。教师的指导将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地采用一对一式的辅导或一对多的小组集体辅导,或班级集体授课方式。 四、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剧本创作技能和写作技能,初步具备创作剧本的能力。 具体目标:除了每个教学阶段的片段练习和小组剧本之外,每个学生独立创作一个可供拍摄为15分钟以内的短片的原创剧本。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与学习要求等,如下表所示。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和实践环节的活动安排,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畴:文秘教育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40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要紧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差不多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差不多理论, 差不多知识与差不多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差不多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升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要紧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关心,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关心。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胡双宝.有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公文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进展的差不多想讲;认识公文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公文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 公文概述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名称 第二章公文写作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公文写作的差不多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一样步骤、方法以及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养修养。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体式的含义及文体特点;懂得并把握公文结构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在文面上的格式安排,了解并熟悉公文的外观形式及装订要求;懂得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稿与文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30768B0 课程属性:限选 学时:30 学分:1.5 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本学概况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刘建强主编,《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 贺静彬主编,《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井上清主编,《日本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坂本太郎主编,《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对日本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本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及时补充相应的日文词汇。同时注意结合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成结构、习俗、文化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的若干课题,加强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三年级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有系统地介绍日本如何从先史时代走向近现代,让学生对近代日本的国家属性和文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掌握日本语周遭国家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又保有自己特征的文明吸收方式有所认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搜索资讯,考察资料,培养阅读日文的历史资料的语言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 2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 3 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2 4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 5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2 6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2 7 近世日本社会概况 2 8 近世江户幕府的社会政治特征 2 9 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内容 2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社会概况 2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3 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5 复习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佳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产物。本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任课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教学对象 全校对新媒体和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的发明,使大世界变成了小村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使小村庄变成了指尖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联姻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短片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学生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影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运动知识,设备使用知识. 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技巧,剧本编写技巧. 通过实训设备的实际使用熟悉并能灵活使用摄影设备. 熟练使用后期软件完成后期剪辑,整理工作. 2,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通过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讲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结果.因为摄影技术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摄影语言较多,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灵活的处理各种技术环节. 3,实践操作要求

A,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B,因为影视短片创作是需要人员合作的工作,因此学生可相应分组创作影视短片,并分组做相应的指导. C,准备相应的摄影设备(自用型相机),并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 D,制作影片并刻录光盘保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能够独立制作剧本,分镜头脚本.通过影视制作课程掌握影视制作基础理论并能把影视制作理论熟练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上. 创作剧本并根据剧本写分镜头台本 通过分镜头台本实践拍摄影片 影片后期剪辑 整理出片 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概述,了解电影基本发展史. 剧本编写. 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如何写分镜头台本. 画面拍摄.镜头,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后期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90036 英文名:Advertising Copy 课程类别:类别选修课 前置课:文学概论、广告学概论 后置课:广告营销与策划、优秀广告案例分析 学分:3学分 课时:51课时 主讲教师:何卫东、陈锦伦等 选定教材:张微,广告文案写作,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概述: 本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告文案的整体概述和基本分类,分为文学型文案和说理性文案两大类,重点为分类的特性与交叉;第二部分为文案创作技能,包括创意、语言应用、体裁、结构等等,重点为文案创意、体裁掌握和语言应用;第三部分为分类广告文案创作,主要包括报刊广告文案、广播广告文案、电视广告文案、网络广告文案、商业和公益广告文案等,重点为各类广告文案写作实践训练。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广告管理与策划专业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着重掌握广告文案的基本概念、广告文案的本质和类型、创意构思、语言运用等等,引用国内外优秀的广告文案范例,加以评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识别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准,使得同学具备创作广告文案的构思与写作能力,能写出合格的、有一定水平的广告文案。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为主。一、在主要运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调动、采用色彩、图案、光线、音乐、声响、表演、造型、电影蒙太奇等多种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进行训练。二、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互相评判作品,促进学生熟练地使用广告语言。三、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广告文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广告文案的整体审视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广告文案的概念和概貌,着重了解广告文案的本质和类型。作业以思考为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广告文案的本质 一、广义 二、狭义 三、定义: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符号,传达出创作主体某种特定的广告构思和诉求的篇章。 第二节广告文案的类型 一、从创作主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分:文学型文案、说理型文案。 二、以发布广告的媒体作为分类标准:小众媒体广告文案、大众媒体广告文案、高科技媒体广 告文案等。 三、以表现形式为标准:诗歌式、散文式、戏剧式、新闻式、戏曲式、说明式、论证式等等。 四、以功能为标准:直接型广告文案、间接型广告文案。 五、以是否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标准:商业型广告文案、公益型广告文案。 六、以创作方法为标准:现实主义型、浪漫主义型、现代主义型、后现代主义型等等。 思考题: 1、广告文案的定义、 2、简述广告文案的类型 3、你认为广告文案还可以如何分类?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 纲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 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