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兆山 高硫型浅成低温

常兆山 高硫型浅成低温

热液矿床各论(岩浆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 第二节产于岩体内或附近围岩中的岩浆热液矿床 一、概述 1、概念:由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出的气水溶液,在侵入体内部及附近围岩的有利构造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热液矿床。 2、工业意义: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众多,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W、Sn、Mo、Cu、Pb、Zn、Hg、Sb、As)、贵金属(Au、Ag)和重晶石、萤石、硫、水晶、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价值巨大。 二、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概述 1、岩浆热液的产生与运移 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压条件为600-300℃、8-4km),由于岩浆的演化,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分离,当冷却至临界点之下就变成热液。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它们就从岩浆房分出。由于大量挥发份的存在,提高了金属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金属离子在溶液中主要呈硫化物、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等形式被搬运。 2、岩浆热液的早期成矿作用 在岩浆气液作用早期,由于F-、Cl-阴离子大量存在,溶液pH值低,多呈酸性、弱酸性。若围岩是非钙质岩石酸性岩浆岩或硅铝质岩石的情况下,当溶液分出后,未经长距离的搬运,即在酸性岩体的顶部或其上覆围岩中沉淀成矿。由于所在较深的环境下,降温缓慢,其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也不显著,酸性溶液不易被中和,因而有利于高温矿物的沉淀;蚀变是长石水解为粗一中粒的石英和白云母—典型的云英岩化,伴随大量的W、Sn等矿物结晶、富集形成高温热液脉状矿床,即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3、岩浆热液的中期成矿作用 即在中温(200~300℃)、中深(1~3km)的条件下,由于热液的温度降低,金属硫化物开始相对聚集,在向构造裂隙或减压部位运移过程中,特别是流经灰岩、泥灰岩和其它碳酸盐岩石时,溶液很快被中和,使原来酸性一弱酸性含矿溶液变为中性溶液,甚至呈弱硷性的,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硫化物开始沉淀;如矿液具有足够的温度和相当的活泼性,溶液和围岩则可发生交代作用,形成交代矿床。伴随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以及蛇纹石化,形成以硫化物、复硫盐类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它们虽然与侵人体关系较密切,但在空间上仍有一定距离。 4、晚期岩浆热液作用 热液温度在200~5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含矿溶液多变成弱酸性为主,某些金属则以碳酸盐形式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形成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此外,还可形成滑石、纤维蛇纹石石棉等非金属矿床。 三、岩浆热液矿床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矿床特征 根据成矿温度和压力(深度),可将岩浆热液矿床分为三类: (1)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300-600℃,成矿压力2×107-108Pa(1-4.5km)(浅成高温矿床成矿深度小于1km),如石英脉型钨、锡矿床; (2)中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200-300℃,成矿压力1×107-5×108Pa(0.5-2.5km±),如自然金-多金属矿床、铅锌矿床、一些非金属矿床(石棉、水晶、萤石矿床)、放射性铀矿床等; (3)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50-20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如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 (一)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硫氰酸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硫氰酸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硫氰酸钠项目 硫氰酸钠是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相对密度1.735g/cm3。熔点287℃。在空气中易潮解,遇酸产生有毒气体。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聚丙烯腈纤维抽丝溶剂、彩色电影胶片冲洗剂、某些植物脱叶剂等。 (二)项目选址 xx经济示范区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1118.89平方米(折合约16.67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1.89%,建筑容积率1.2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0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0.4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1118.8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881.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76.2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9269.9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958.6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3台(套),设备购置费1004.34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832618.28千瓦时,折合102.3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5882.13立方米,折合0.50吨标准煤。 3、“硫氰酸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832618.28千瓦时,年 总用水量5882.1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2.83吨标准 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2.47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2.09%,能 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符合xx经济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 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 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4089.7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8.60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3.56%;流动资金1081.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4%。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也就是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3、种子里面的(子叶)、(胚根)、(胚芽),科学上把它叫做(“胚”)。 4、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5、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6、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营养物质主要由(子叶)提供。 7、观察种子萌芽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8、解剖一朵油菜花应该从(外)到(内)。 9、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油菜种子。 (4)利用动物或人:如浆果、刺果、苍耳等。 10、交流比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计划。 我们发现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不需要的条件是光照。 11、用线连接植物播种的方式:

2、根和茎 1、根可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 2、(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3、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大致可分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匍匐茎,如西瓜的茎)、(攀缘茎,如爬山虎的茎)、(直立茎,如杉树的茎)。 4、把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一段时间后,叶子会(变红),说明茎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6、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7、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装有水的试管中,过几个小时,里面水的高度会(降低),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叶和花 1、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2、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3、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的是植物的(叶)。 4、植物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7、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一朵完全花内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雄蕊能(制造花粉),雌蕊能(接受花粉),花瓣能利用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萼片能(保护未开的花)。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8、(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9、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矿床学复习资料 - 7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概述 一、概念: 热液矿床:指在地壳中各种成因的矿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或围岩中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 二、特点: 1、矿床产于早先形成的岩石(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或矿化体中,属后生矿床; 2、矿床或矿体具明显的分带性即带状分布. 如水口山铅锌矿床自下而上为Py-Sph-Gal; 3、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似层状等。与围岩产状多不一致(似层状矿体可与围岩产状一致)。 矿体形状与构造和成矿方式有关,充填矿床的矿体多为脉状、似层状;交代矿床的矿体多为不规则状、凸镜状。 4、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多呈脉状、网脉状、对称带状、角砾状、条带状、晶洞状、皮壳状、浸染状和块状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晶粒结构,由交代作用形成的浸蚀结构、残余结构、骸晶结构、假象结构等。 5、矿石组份: 物质组成复杂,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及含氧盐等为主,非金属矿物有碳酸盐、硫酸盐、含水硅酸盐、石英等。 多数热液矿床尤其是脉状矿床的矿石物质组份与围岩是基本物质组份有明显的差异。 不同温度形成的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常伴生有益组份可综合利用. 6、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不同温度形成的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成矿温度较低 (一般多<400oC) 7、成矿作用方式以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常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 三、研究意义: 1、重要的工业价值 热液矿床中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W、Sn、Mo、Bi、Cu、Pb、Zn、Hg、As、Sb…)、一些具科学研究意义的稀有、稀土元素矿产(Li、Be、Ga、Ge、In、Cd…)、及放射性元素(U)等;非金属矿产如硫、石棉、重晶石、萤石、水晶、菱镁矿等。 2、理论上 对于研究成矿流体及其演化有重要意义。 四、矿床分类: 1、按成矿作用: A、岩浆气液交代矿床 a、钠长石型 b、云英岩型 c、蛇纹石型 B、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2、按热液来源分类: 成因类型: a、岩浆热液矿床 b、地下水热液矿床 c、海水热液矿床 d、变质热液矿床

食品中硫氰酸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7、食品中硫氰酸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7.1 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根 7.1.1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鲜乳中的硫氰酸钠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鲜乳中的硫氰酸钠的测定方法。 本程序检测限0.1mg/L,定量限:0.3mg/L。 7.1.2 原理 液态奶样品沉淀蛋白、去除脂肪后,用离子色谱分析,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7.1.3 试剂 7.1.3.1 试验用水均为超纯水 7.1.3.2 乙腈,色谱纯。 7.1.3.3 固相萃取小柱:OnGuard RP柱(2.5cc),或相当者(如C18),使用前依次用5 ml甲醇和10 ml水活化。 7.1.3.4 硫氰酸钠标准品 7.1.3.5 硫氰酸钠标准储备液:将硫氰酸钠标准品于80度烘箱内烘干2小时。准确称取干燥后的硫氰酸钠 1.3966g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即得1000ppm硫氰酸根标准储备液。 7.1.3.6 硫氰酸标准中间液:取硫氰酸标准储备溶液 1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含硫氰酸10 mg/L。 7.1.3.7 硫氰酸标准使用液:移取0.1、0.2、0.5、1.0、2.0 mL硫氰酸标准中间液,用水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浓度分别为0.1、0.2、0.5、1.0、2.0 mg/L。 7.1.4仪器与耗材 7.1.4.1 离子色谱仪:配备淋洗液发生器和电导检测器; 7.1.4.2 冷冻离心机。 7.1.5 操作步骤 7.1.5.1 样品处理 取5mL液体奶样品(固态奶取1.0g,加水至5mL),加入5mL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稀释10倍,过RP柱(或经冷冻离心机)去除脂肪后上机。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据研究,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近年来对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以及似层状汞、锑矿床等四大类。 一、(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epithermal deposits)最初由林格伦(1933)将其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 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矿床。但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该类矿床工业意义很大,包含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银矿床,并伴生有较多的铜、铅、锌等金属。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分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在找矿和矿床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类矿床。对这类矿床的称谓较多,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直到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两个亚类:一类是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另一类为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虽然Heald等的分类曾在矿床学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际上已经更多是应用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这类术语。鉴于此,为便于国际对比,本教材采用Hendenquist的分类,其主要特征见表6-3。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

第21卷第1期2007年2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es ources Envir on ment&Engineering Vol121,No.1 Feb.,2007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鄢云飞1,谭 俊1,李闫华1,阮诗昆2 (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 364200)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经成为当前金矿地质研究的热点,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理论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条件比较优越,找矿前景广阔。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11(2007)01-0007-05 0 引言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10个超大型金矿中,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就占一半,且在20世纪90年代仍不断有所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现超过20个储量>100t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金矿床类型之一。近些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地质大会、国际矿床学会议等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它亦成为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概念的沿革 “浅成低温热液”这一术语可追溯至1922年,美国学者W?L indgren在对热液矿床按其形成的温度和深度进行分类研究时首次提出“ep ither mal”一词,在其1933年给出的定义中用来规范流体的来源、成矿深度和成矿温度等。“ep ither mal”一词的原意即具有浅成热液和低温热液的双重涵义,即地壳深部热液上升到浅部(<1.5k m),在较低温度(5O℃~200℃)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矿床形成的温度与其形成深度一般为正消长关系。中国的一些地质学家曾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称之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等,强调的是火山—岩浆本身的热液系统,同时也注重成矿地质环境的低温、浅成等特点[1-6]。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许多热液矿床的形成温度并不总是与其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又有不少学者对L indgren的定义进行了修改。随着在陆相火山岩区一大批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人们认识到形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热液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岩浆热液来源,还包括了火山岩地区的地热(热泉)系统以及大量的大气降水等的加入,成矿的温度上限也很快被提高到至少300℃左右[7-10]。目前来说,虽然有关“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定义缺少许多金属矿床分类中常见的特定性,但优点是这一术语精简地概括并确证了上世纪末发现的(主要是环太平洋地区)众多该型金矿的成矿环境(地壳浅部,低—中温条件)和成矿作用。因此,虽然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浅成低温热液”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L indgren提出的“ep ither mal”已经有较大不同,但人们仍然乐于接受和使用这一术语。 2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及类型划分从世界范围以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地域分布及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型金矿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的成矿域,即:环太平洋成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古亚洲(中亚—蒙古)成矿域[11]。考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的这些成矿域,我们发现这些地区均处于火山—岛弧环境或古大陆边缘环境。通过对这些地区产出的金矿床(体)的分析,发现此类矿床(体)几乎毫无例外地受到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控制,尤其是受古火山口或破火山机构的控制,流体及古地热活动比较活跃,区域断裂在引导热 收稿日期:2006-09-13;改回日期:2006-11-08 作者简介:鄢云飞(197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E-mail:home.xf@https://www.doczj.com/doc/8b2396796.html,

层控热液矿床

层控热液矿床 一、概述: 在自然界除上述与岩浆明显有关的热液矿床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与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的热液矿床,它们主要产在沉积岩地区,矿石建造与沉积岩类型和岩性有密切的相关性,我们暂统称其为层控热液矿床。 如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砂页岩型铜矿、砂岩型铀矿、黑色碎屑岩型金矿和金、铂矿以及碳酸盐岩中的汞锑矿床、水晶矿床等。 二、形成的条件及作用 这类矿床主要产于地壳浅部和表层,包括造山带的地热异常和断裂、裂谷带内的地热异常区。同时,地热增温率也是成矿所需热能的一个经常来源。 构造运动形成的各种断裂、裂隙、孔隙空洞常是热液运移的通道及矿石堆积的场所。 各种地层和岩性,既可是这类热液矿床的矿石物质来源(矿源层),又是矿石的堆积地(储矿层),热液总是通过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化学的、物理的)以交代或充填的方式而将有用组分聚集起来的。 层控热液矿床的形成温度较低,一般在200~50℃之间,过去一般将这类矿床归入低温热液矿床或远温热液矿床。 主要的金属矿产有Cu、Pb、Zn、Au、Ag、Hg、Sb、As、U、V、Ni、Mo、Tl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晶、冰洲石、石棉、蛇纹石、重晶石等。 层控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有下列几种: 压实热液作用岩石在压实过程中,岩层中的孔隙水受压而被释放出来。如原为海相沉积物在成岩压实过程中,可释放出以卤化物为主的热卤水。在这些热液的作用下,可形成后生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如某些泥质岩中的铅锌矿脉可能是这种成因造成的。 下渗水环流热液作用下渗水沿断裂、裂隙带循环过程,经过加温,能使围岩中有用组分活化转移,并在有利的岩相岩性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或充填交代作用富集成矿,如卡林型金矿、MVT型铅锌矿床、SEDEX型铅锌矿床等。 热泉堆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年轻和正在进行矿化作用的地区。热泉水基本上是大气降水,一般含有较高的Hg、As、F等元素。 侧分泌作用指成矿组分从附近围岩中被析出。热液可能是大气降水、原生水,或结晶时的释放水。矿质被热液带到附近地层岩石中沉淀富集成矿。 近年研究表明,层控热液矿床主要由下渗环流的地下水、海水热液等形成,主要产生在大陆地区和海洋环境。在大陆边缘及海洋的岛屿地区,也有下渗的海水与地下水相混合。循环热液作用在大型、超大型热液矿床(如卡林型金矿、MVT型铅锌矿床、SEDEX型铅锌矿床等)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三、层控热液矿床的特点 层控热液矿床的特点如下: 矿床受地层、岩性(岩相)控制矿床常产于一定时代的地层层位中。矿体常集中在某些岩性地段,主要的赋矿层位有:①海相、 湖相碳酸盐岩,往往与白云质碳酸盐岩和礁相杂岩有联系;②红色碎屑岩系中的浅色带及其接触带;③黑色页岩。 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岩层的层间构造带、褶皱、断裂及裂隙对成矿有利。 多为二向至三向延伸的矿体矿床在空间上沿一定层位呈带状展布,呈凸镜状、囊状或 脉状。

硫氰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氰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氰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thiocyan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sodium sulfocya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1925 CAS No.:540-72-7 分子式:CNS.Na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硫氰酸钠540-72-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职业中毒少见。主要由误服引起。大剂量致急性中毒时,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血压波动,心率减慢。可出现黄视症。重度中毒可致肾功能明显损害。慢性作用,可抑制甲状腺机能。可使妇女经期延长而量多。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氰化氢、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订标准 TLVWN: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回目录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 pH: 熔点(℃):287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1.7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1、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4、认识果实和种子。 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德育目标: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难点: 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教学准备: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与旧知相联系; 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调查 、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

地方? 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 4、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5、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6、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7、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8、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问。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 9、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做实验) 0、 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硫氰酸钠安全生产要点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177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硫氰酸钠安全生产要点 标准版本

硫氰酸钠安全生产要点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工艺简述 该装置以氰化钠、硫磺为原料,进行加成反应生产硫氰酸钠。简要工艺流程是将氰化钠、硫磺粉、表面活性剂加入反应釜中,反应生成硫氰酸钠。反应产物经排氨、过滤、排硫化氢、脱色、过滤,得到成品硫氰酸钠。 本装置的物料硫磺易燃;氰化钠、硫氰酸钠有毒。 2重点部位 反应釜氰化钠与硫的加成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生成硫氰酸钠。由于硫磺极易燃烧,氰化钠

遇酸性物质会发生分解,放出的氰化氢气体易燃、易爆、剧毒,因此有很大危险性。另外氰化钠有剧毒。 3安全要点 3.1反应釜 3.1.1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00℃。 3.1.2严防氰化钠分解放出氰化氢气体。 3.1.3硫磺易燃,要严加管理。 3.2其它部位 3.2.1严禁氰化钠溶液管线有泄漏。定期对管壁厚度进行测试,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3.2.2硫氰酸钠严禁与酸类、氧化剂放在一起或接触,以免发生反应放出氰化氢气体。 3.2.3维修人员在检修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3.2.4如果氰化钠溶液溅到衣服、皮肤上,要立

即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的用0.5%硫代硫酸溶液进行清洗或浸在溶液中解毒。若口唇溅上氰化钠,应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嗽口解毒。 3.2.5严禁在工作场地饮食。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1.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系统 包裹体主要为3中类型:(1)富CO2包裹体,(2)含CO2水溶液包裹体和(3)水溶液包裹体。其中(1)富CO2包裹体包括纯CO2包裹体和CO2体积在50%以上的CO2-H2O包裹体,后者可有两相(LCo2+LH2O)或三相(所谓的双眼皮);(2)含CO2包裹体:CO2含量小于30%的包裹体,可有两相和三相,见于成矿早阶段和中阶段,晚阶段不发育;(3)水溶液包裹体:即单相或两相的水溶液,多称为NaCl-H2O包裹体。 温度200-500℃,盐度通常低于10%。低盐度富CO2的流体包裹体是造山型矿床或变质热液矿床区别于其他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2.浆控高温热液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夕卡岩型和铁氧化物型(IOCG型)。 包裹体类型:(1)CO2-H2O型包裹体,两相或三相,温度大于300℃。(2)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晚阶段普遍发育,均一温度基本低于250°。(3)含多类子晶包裹体(4)含盐类子晶包裹体,盐类子矿物多为钠盐,流体相可为富/含CO2,但多为水溶液,均一温度250-500,盐度23%-50%,含子晶的富/含CO2包裹体为浆控高温热液型矿床所特有。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偶尔可见含子晶的水溶液包裹体,缺乏H2O-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温度100-280,盐度低于10% 4.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即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已发现的包裹体类型(1)水溶液包裹体,为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250,盐度一般小于10%。(2)石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不超过250。(3)富/含CO2包裹体。盐度低于8%,温度在200以上,最高达350或更高,捕获压力达200MPa或更高。发育此类包裹体的一般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的过渡类型。 总之,徽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流体系统为低温、浅成的水溶渡,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300,估算包裹体捕获压力一般低于60MPa。 5.热水沉积型—水底喷出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即VMS和SEDEX型。该类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温度集中在100-350,盐度多变化与3.5-15%,当水深小于1.5km时,常有沸腾现象。另外含NaCl子晶的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极罕见。 参考文献:陈衍景,2007,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岩石学报,23(9)

乳制品中硫氰酸钠检测的参照方法(精)

乳制品中硫氰酸钠检测的参照方法 硫氰酸钠(NaSCN 是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毒害品。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硫氰酸钠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离子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根离子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黏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后可有效的抑菌,是不法奶户的掺假物质之一。但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的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探索乳品种硫氰酸钠的检测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利用硫氰酸盐与三价铁离子在pH1.0~1.5的条件下可形成的铁(Ⅲ)----硫氰酸钾有色络合物,在460nm处检测其吸光值的方法进行检测。但其稳定性较差,因此可以加入Triton X-100稳定剂,提高有色络合物的稳定性。这种方法的仪器试剂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实验方法参照:分光光度法测定睛纶中微量硫氰酸根)。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硫氰根对碘氧化叠氮化钠的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硫氰酸盐的新方法,于352nm处分别测定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A和Ac,以ΔA=Ac-A定量,线性范围为1.0~700μg/L,检出限1.0μg/L,可用于痕量硫氰酸盐的测定。这种分析方法的最大优势是灵敏度较高,但大多数体系反应时间过长,操作不够方便(实验方法参照: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硫氰酸根的研究)。 3. 催化光度法 在磷酸介质中,硫氰酸根对溴酸钾氧化酚红的褪色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对该体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度及其它试剂用量进行研究,建立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硫氰酸根的方法,测定波长为504.5 nm。在选定的条件下,检出限为 0.009μg/mL,线性范围为0.06~1.0μg/mL。采用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氰酸根,以酚红为指示剂,氧化剂为溴酸钾,介质为稀磷酸。该反应可在常温下进行,方法简便实用。(具体方法参照: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硫氰酸根)。 4. 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硫氰酸盐 根据硫氰酸盐、K2 S2O8和3,5—二溴-—吡啶偶氮—二乙基氨基苯酚反应形成紫红色产物的现象, 建立了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测定硫氰酸盐的新方法, 其线性范围为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复习提纲 一、果实和种子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也就是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3、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把它叫做(“胚”)。 4、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根据种子萌芽的条件,要防止贮藏的种子萌发,可以采取(低温)贮藏、(干燥)贮藏、(隔绝空气)贮藏。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是(干燥)贮藏. 5、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6、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胚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营养物质主要由(子叶或胚乳)提供。 7、观察种子萌芽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8、解剖一朵油菜花应该从(外)到(内)。 9、油菜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依靠(弹力)向远处传播;蒲公英的种子依靠(风力)向远处传播;刺果的种子依靠(动物或人)向远处传播;椰子的种子依靠(水)向远处传播;挪威枫的种子依靠(风力)

向远处传播。 10、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或者方法有: (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槭树、松树、榆树、杨树、柳树、昭和草。 (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 (3)利用自我喷射自身力量弹力:干豆荚、凤仙花(指甲花)、喷瓜、大豆、油菜、芝麻、野燕麦和豆类的种子。 (4)利用人与动物:如浆果、刺果、苍耳、窃衣、鬼针草、樱桃、板栗、松子等。 11、交流比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计划。 我们发现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与光线无关也就是不需要的条件是光照。 二、根和茎 1、(根)和(茎)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最重要的部分。 2、根可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 3、(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硫氰酸钠

硫氰酸钠 硫氰酸钠是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相对密度1.735。熔点287℃。在空气中易潮解,遇酸产生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水溶液呈中性,与铁盐生成血色的硫氰化铁,与亚铁盐不反应,与浓硫酸生成黄色的硫酸氢钠,与钴盐作用生成深蓝色的硫氰化钴,与银盐或铜盐作用生成白色的硫氰化银沉淀或黑色的硫氰化铜沉淀。该产品属于高环境风险的产品。 基本简介 中文名称:硫氰酸钠 中文别名:硫氰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 sulfocyanate 英文别名:Sodium rhodanide; Sodium thiocyanate; haimased; natriumrhodanid; scyan; sodiumthiocyanatesolutionsodiumthiocyanide; thiocyanatesodium; usafek-t-434; Sodium rhodanate; sodium sulfocyanide; Sodium isocyanate; sodium (thioxomethylidene)azanide CAS:540-72-7[1] EINECS:208-754-4 分子式:NaSCN 分子量:81.0722 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比重1.735。熔点287℃时分解出硫化物、氮化物和氰化物。与酸和强氧化剂反应。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相对密度1.735,熔点约为287℃,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水溶液呈中性。 化学性质 与铁盐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与亚铁盐无反应。与浓硫酸生成黄色的硫酸氢钠。与钴盐作用生成深蓝色的硫氰化钴,与银盐作用生成白色的硫氰化银,与铜盐作用生成黑色的硫氰化铜沉淀。在空气中易潮解。有毒,慢性中毒出现甲状腺损伤,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mg/m3。 硫氰酸钠是一种白色斜方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等溶剂,水溶液呈中性。与浓硫酸作用生成黄色的硫酸氢钠,与铁盐作用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与亚铁盐无反应。与钴盐生成深蓝色的硫氰酸钴。 硫氰酸钠为斜方晶系,晶体结构中每个钠离子与三个硫原子和三个氮原子(从硫氰酸根离子)相邻。 泄漏处理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途说明 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聚丙烯腈纤维抽丝溶剂、彩色电影胶片冲洗剂、某些植物脱叶剂等。 有机合成中,用于将卤代烃转变为相应的硫氰酸酯。例如,异丙基溴在热乙醇溶液中与硫氰酸钠反应,得到硫氰酸异丙酯。类似的试剂还有硫氰酸铵和硫氰酸钾。 硫氰酸钠遇酸转化为异硫氰酸(S=C=NH)。它在原位生成后,可以与胺类反应生成相应的硫脲衍生物。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水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硫化(LS)型金矿床大致可区分为受斑岩(体)侵位机制下热体系控制的低硫化型Au系统和弧后-裂谷环境产出,与斑岩体无直接关系的Au-Ag系统。不同类型的LS型Au系统在上升含矿流体与下降不同性质地下水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也存在差异。LS型矿床的水-岩作用受pH及温度变化影响,范围较广。从特有的明矾石矿物组合到近中性的绿泥石组合及碱性环境下的钙-硅酸盐矿物组合。该类金矿床沸腾现象常见,蚀变矿物在结构构造、组分组合上有标志的特征。 标签: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水-岩作用 0前言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由于其对大构造背景极强的专一性及同一构造环境大规模成群出现的特点,使得对它的研究更具有推广性和经济性。自上世纪末,对其广泛研究得到了许多突破,并在找矿勘查中更取得了显著成效。 LS型(低硫化型)金矿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中最重要及最广泛的矿床类型,其成矿流体特征为还原、近中性的流体,即等同于Heald等(1987)依据矿物组成及蚀变特征划分出的冰长石—绢云母型。 1矿床地质背景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产出于俯冲带上盘、岛弧区及活动大陆边缘,少数产于弧后伸展的裂谷环境,总体上为拉张应力场。在地球动力背景上,洋脊和海岭与洋岛弧、大陆岛弧相互作用(或者俯冲于岛弧区),这些构造扰动促进了平板俯冲及地壳增厚、隆起,同时诱发了埃达克质—类埃达克岩的岩浆作用,这为形成巨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体系提供了能量及物质场(Cooke D R,et al.2006)。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的晚期,LS型金矿床最迟可以延续到容矿岩石形成后的1Ma内,一般比HS型(高硫化型)金矿床形成的要晚。由于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隆起带、埋深程度浅、易剥蚀风化并具有成矿专属性的特点,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LS型金矿床主要是集中在古生代之后的三个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如环太平洋成矿域; 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陈根文等,2001)。特别是环太平洋地区,几乎集中了全球最著名的大型和超大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2矿床地质特征 LS型金矿床形成于一系列的火山环境中,主要产出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