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原理 简答题

现代教育原理 简答题

现代教育原理  简答题
现代教育原理  简答题

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由内因与外因构成的,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顺序性(3)阶段性

(4)不均衡性(5)个别差异性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

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答: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

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所有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这就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作品题:

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原理 任务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2.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 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5.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 6.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与指导、休闲指 导)。 7.“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学记)。 8.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10.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 断改造)。 11.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尊重的 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12.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楚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 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4.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5.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追求教育民主化的众向发展、追求教育的多样 化、追求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1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8.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 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20.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2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 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儿童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22.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终身性、针对性)。 2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发展规模 和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方面。 24.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科目、学科开设顺序、各门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 学周安排)。 25.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26.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业)。 27.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02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形成性作业02任务 、多项选择题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1.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r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厂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厂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7 A.人口数量 17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F1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r D.社会文化 □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匚 A.教育目的 匚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17 E.教冃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匚 A.社会生产力 17 B.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 A.社会生产力 U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 社会历史形态 □ E.社会文化 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已D.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 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口 A.基础性 □ B.全局性 匚C.先导性 D. 迟效性 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 D.教育管理现代化 ’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面。 )等各方□ A.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 E.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现代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4教学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现代教育原理试题 2010年1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教育论》E.《教育漫话》 2.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模仿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E.教育即训练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 )等规律。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均衡性E.个别差异性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信息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社团活动 6.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书本中心 D.社会中心E.活动中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 1904年公布的____学制,是我国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它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来确定培养具有 的目标。 3.在教育领域,人的发展主要指和两个方面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其核心或者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 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城市管理学终极小抄综合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1 2 3 4 5 6 7 8 9、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 D 集团参与 、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 A 市行政管理体制 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市政府构成体制 D市建 制体制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 )。 A副省级市 B 县级市 C 地级市 D直辖市 、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 位。 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 市人民检察院 D市人大 、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 )属于传统职能。 A 消防 D治安管理 、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ABCDE)的特征。 A双向性 B间接性 C综合性 D有限性 E超前性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 A 战略措施 B 战略反馈 C 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 依据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和获取。 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 历史分析方法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适于居住的 B 银行信赖的 C 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D有竞争力的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 ABCD)。 A 范围经济 B 可持续发展理论 C 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 产品 B 城市营销主体 C 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B)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 法目的。 B 行政合理原则 、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 )。 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南通模式 D武汉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 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 美国 、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 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 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B 30% 、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D自然垄断 、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 D 60%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 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理 、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 A中小学年龄 B 老龄 C劳动年龄 D托幼年龄 、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D增长型 、在( D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B 增长型 、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ABCD )。 A 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C )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 行政手段 C 经济手段 、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 A 处理者 B 消费者 C 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A 英国 、( 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C 工业化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 B )左右,发展速度很 快; B 30%~70% 、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 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 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 ) 、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 AD )。 A 纵向协调 D横向协调 、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ABCD )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 B 荷兰 C 日本 D希腊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 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 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C 保障系统 、( 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 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C 预防 、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 来源 三、名词解释 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 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 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 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 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 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 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 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 活动。 5、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 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6、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 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 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 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8、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 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9、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 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10、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 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 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 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1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 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 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2、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13、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 14、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 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 城市效益。 15、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16、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 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7、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 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8、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 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19、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 理工作。 20、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 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 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 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21、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 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2、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23、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 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 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2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 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 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 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 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 系统良性发展。 25、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 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 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26、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2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 取的行动。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 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3、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 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4、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 力的各种组织。 5、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 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8、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 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10、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 运行机制的总和。 1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 12、分权制:是指上下级依法各负其责,下级行政机关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有自主 权,上级机关不得干涉。 13、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作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 对其上级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4、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各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 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15、完整制:又叫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或一个机构的 各个组成部门完全集中于一个首长或一个机关的指挥监督之下,只存在单一的领 导隶属关系。 16、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或一个机关的 各个组成部门不集中在一个首长或一个机关的指挥监督之下,存在着多元的领导 隶属关系。 17、政府职能:即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任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依法 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 19、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 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21、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 管理良好的城市。 22、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 和发挥的作用。 2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 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4、集聚经济: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聚合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的一种 额外的经济利益。 25、规模经济:是指因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产生的平均花费的降低,因为规模扩大 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它们是通过高效的熟练工人、专门化的生 产工具、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的专门化和产品的专门化等方法来达到。 28、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 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 31、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 础,是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

现代教育原理练习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就是什么? 答:(1)教育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与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与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就是全体发展;二就是全面发展;三就是主动发展;四就是与谐发展;五就是充分的发展;六就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与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

现代教育原理03_04任务答案剖析

作业任务三:(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14 道试题,共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 ABCD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 CDE )等。 A. 卢梭 B. 杜威 C. 孔德 D. 那托尔普 E. 涂尔干 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D. 学会生存 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B. 《普及科学2061计划》 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ABC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E. 考核 9.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ABCD )。 A. 培养目标 B. 学习年限 C. 时间分配 D. 课程设置 E. 教学内容 10.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ABCDE)。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内容标准 D. 实施建议 E. 术语解释 11.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 教学

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16 分。) 1.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 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2. 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BD)。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E. 教师专业态度 3. 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BCDE )。 A. 全面性 B. 感染性 C. 权威 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4.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5.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 A. 平等 B. 自由 C. 合作 D. 时间预算 E. 集体讲授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ABCDE )。 A.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B.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C.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因素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E ) A. 受教育的权利 B. 结社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婚姻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社会教育(狭义) 2.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3. 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2.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3.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得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2.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则谈谈你是如何 在业内获得发展的)?要点: 学校领导(1)尊重教师,公平、公正,教育教师尊重学生,密切与学生家长关系(6分) (2)激励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5分) (3)关心、指导教师的目标追求(5分) 教师(1)尊重校领导、学生、家长(5)(2)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6分) (3)不同时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5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19 分。)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分章节详细小抄已排版

第一章电商与物流 1.物流对电商的作用: 1.使电商实体化。 2.使电商供应链集成化。 3.使电商的时空界限无限化。 4.使电商高效化 2.我国现行物流体系对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社会上重电子轻商务、重商流轻物流、种信息网轻物流网的倾向比较严重,适合电商发展的物流体系没有建立,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滞后等。 3、中国电商配送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1观念。2规模。3网络。4资源。5费用,要想降低配送成本,必须扩大交易量。6服务 4、影响电商规模扩大的因素: 从需求方看:1.商务模式,一般认为b2b有助于扩大规模2.商品定位3.配送规模4.渠道合作 从电商配送供给方来看:是否达到配送规模。 5、配送公司为达到配送规模所采取的步骤包括:为多个网站提供配送服务,从而真正成为社会化配送公司;将网站的配送业务与其它客户的配送业务需求集中起来,将小批量配送集中成大批量配送,并且将由此带来的好处与配送需求方分享,这是配送公司的使命。 6.电商网络的两网四流(计算机网和配送网,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第一种网络以因特网为基础发展。第二种网络以铁路、公路、水路航路及相关的仓储设施为基础而构建。 电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和配送网络之间的差距及特征比较---p41、42 7、电商中物流方案的重点考虑因素: 1.电商消费者的地区分布。 2.销售的品种。 3.配送细节。好的配送方案应考虑的内容: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首次报修修复率、送货频率、送货的可靠性、配送文档的质量。同事好要设计配套的投诉程序,提供技术支持和订货状况信息等。 4.电商服务提供者。 5.物流成本与库存控制。 6.还应规划好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及运输方案等 8、试举例电商中物流体系的建立模式,并用合理的事例进行说明 答:电商的具体实施有多种模式可选择.由于从事的专业不同,ISP,ICP及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更多地从如何建立电商信息服务网络,如何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如何方便消费老者接入,如何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等方面考虑问题,至于电商在线服务背后的物流体系的建立问题则因为涉及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信息产业界对此疑问较多.实际上,电商应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的情况下,物流体系的建立应该被看做是电商的核心业务之一,非常重要,应该加以研究. 我国的电商物流体系可以有以下几种组建模式:(1)共用模式。电商与普通商务活动业务共用一套物流体系.对于已经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于基于INT的电商销售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商的物流业务.批发商和零售商应该比制造商具有组织物流的优势,因此,它们的主业就是流通,在美国,如Wal-Mart,在中国像北京的翠微大厦,西单商场等都开展了电商业务,其物流业务都与其一般销售的物流业务一起安排. (2)自建或外包模式,ISP,ICP自己建立物流系统或利用社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解决物流和配送系统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种:1自己组建物流公司.因为国内的物流公司大多是由传统的储运公司转变过来的,还不能真正满足电商的物流需求.因此,国外企业借助于他们在国外开展电商的先进经验在中国也开展物流业务.2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是跨国公司管理物流的通行做法. (3)第三方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电商系统. 9、试论电商中物流服务设计内容。答:电商的物流服务内容可分为传统物流服务和增值性 物流服务两方面: (1)传统物流服务. ①运输功能.无论是由网络经营者还是由第三方提供物 流服务,都必须将消费者的订货送到消费者指定的地点, 这就是运输服务. ②储存功能.电商提供商的目的要通过仓储保证市场分 销活动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占压的资金,减少储 存成本. ③装卸搬运功能.这是为了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必须具 备的功能,无论是传统的商务活动还是电子商务活动,都 必须配备具备一定的装卸搬运能力. ④包装功能.物流的包装作业目的不是要改变商品的销 售包装,而在于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加固,形 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 ⑤流通加工功能.是方便生产或销售,专业化的物流中心 常常与固定的制造商或分销商进行长期合作,为制造商 或分销商完成一定的加工作业. ⑥物流信息处理功能.是指将各个物流环节各种物流作 业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 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的活动. (2)物流的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 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 服务。创新、超出常规、满足客户需要是增值性物流服 务的本质特征。 增值性服务包括:{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使人变懒的服 务;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服务。{2}加快反应速 度的服务—使流通过程变快的服务;两种途径方法:一 是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效率,二是优化电商系统 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商的物流 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 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3}降低成本的服务—发掘第三利 润源泉的服务;企业可以考虑的方案包括:采用第三方 物流服务商、电子上网经营者之间或电商经营者和普通 商务经营者联合,采取物流共同化计划,同时如果具有 一定的商务规模,可以通过采用比较适用但投资比较少 的物流技术很热设施设备,或推行物流管理技术等,提 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4}延伸服务— 将供应链集成在一起的服务。 物流作业流程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作业流程相关, 也与商务形式(普通商务、电商)有关。 电商的物流作业流程同普通商务一样,目的都是要将用 户所定货物送到用户手中。基本业务包括:进货、进货 检验、分拣、存储、拣选、包装、分类、组配、装车及 送货等。 举例说明电商的物流作业流程及相关问题: 1、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电商的实现可以使销售过程的 中间环节成为多余,因而可以构建一条最为简短的流通 渠道。制造商——电商网站——消费者。如戴尔。 2、从销售企业的角度来看。他在电商中扮演的角色可以 是:同传统商务一样,与制造商配合负责销售环节,包 括网站建立与管理,实际上采用这种方式时,销售商是 电商的主体。如亚马逊。 亚马逊网上销售的配送系统的特点:1.拥有完整的物流 配送网络。2.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经营和管理配送中心。 3.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丰富。 4.送货地点可以是全球任何 地方。 3.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可以向制造商那样, 从建立电商网站开始,独立从事电商业务,也可以为电 商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如fedex。他主要以第三方物流、 配送企业的身份参与电商事宜。 10、电商物流的改进措施: 1.优化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的设计可以采取的具体工作 思路:明确电商的销售目标→确定物流、配送的服务目 标和成本目标(如送货频率、反应时间、订货满足率、 配送成本等)→对可用的物流、配送资源进行评估→决 定物流、配送的运作流程→决定采用何种方式构造物流、 配送系统(委托第三方、自己承当、与其他企业合作) →配置物流、配送资源(送货车辆及仓库资源等)→物 流、配送运作系统设计→物流、配送系统的管理制度设 计。 2.建立供应链关系,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方法:坚 决将自己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外包出去;一旦与国内的 配送公司合作,就要舍得投资去与配送公司建立长期合 作的供应链关系。 3.建设适合电商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电商经营者必须 在网上建立物流、配送查询系统。 第二章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结构 1、物流概念产生的原因:经济动因、军事动因 2、物流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是为物 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是物品从供应地 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 存、装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管理:是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 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进 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或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 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 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4、理解物流概念时应抓住的基本内容: 1.物流的对象应该包括人。 2.物流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人机交互作用于作 业对象,达成作用目标的行为集合。 物流过程从纵向可分解为环节、作业和动作;从横向 可分解为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和流效7 要素。 首先,对物流过程进行纵向分解,即进行EMOC分析。 EMOC分析是动素(element of movement)、动作(motion)、 作业(operation)和作业环节(chain of operations) 分析的简称。动素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人的身体或身 体的某一部分的微小活动。动作是指相关动素在时间和 空间上组成的序列。作业是指相关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 组成的序列。作业环节是指由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有相对 固定的顺序和因果关系的相关作业,围绕核心作业组成 的作业序列。 其次,对物流过程进行横向分解。要进行任何一个物 流过程必须具备7个基本要素,只要进行物流过程,必 然要有这些要素。 3.物流过程与组成这个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同。他 不等于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 4.物流过程需要一体化。 配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定义为:在经 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 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暗示送达指定地点 的物流活动。 3.试论述配送与物流的区别是什么? 答:配送与物流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 几方面:(1)从辐射范围看。物流辐射范围大,配送辐 射范围小。(2)从作业在供应链的位置看。物流作业一 般发生在供应链上游和前端靠近制造商的地方,配送一 般发生在下游和末端靠近最终消费者的地方。(3)从包 含的具体作业来看。物流包括运输,存储,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及一些增值服务,配送 则包括除包括上述作业之外,还包括分拣,拣选等标志 性作业。(4)从处理的流体特征看。物流处理的流体具 有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等特点,配送则相反,具有 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等特点。当然,物流和配送的 联系十分紧密,配送可以认为是物流的缩影,物流包括 的所有作业配送都有,另外,配送包含在物流之中,当 一条供应链的物流渠道很短,如将商品从工厂直接送到 销售门店的情况下,物流和配送就合而为一。 物流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从事物 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面 向社会服务。2.物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 辐射范围大。5.少品种、大批量。6.存储、吞吐能力强。 7.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配送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从事配 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1.主 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 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 主,存储为辅。 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 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 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物流是指:由供应链个环节物流形成的物流,如 果没有有意的进行整合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都是 以各自为系统进行管理的,存在库存重复配置,仓储、 运输等环节重复劳动,操而存在大量不应有的物流成本, 这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方向。 储运:是储存、运输的简称。是指保护。管理、储藏物 品,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人或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 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 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8.物流与储运的区别是:物流除了包含储存、运输等这 些纵向的具体活动外,更强调活动之间的横向协调、配 合与集成,在物流中,虽然储存、运输这些具体的活动 或环节依然存在,但是他们是以行使物流系统的特定使 命而存在的,是经过集成和运输,比以前单独存在的储 存和运输具有更大价值。 物流的7要素: 1、流体。流体指物流中的“物”,及物质实体。流体具 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其物理、化学、生 物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流体所体现的价值属性,以及生 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流体的价值系数:v=p/t或v=p/c。其中v表示每立方米 体积或每吨商品的价值,单位是元/立方米或元/t,p表 示商品价值,t表示商品重量,单位是吨,c表示商品体 积,单位是立方米。该系数可以反映商品的贵贱,可以 反映生产过程的技术构成,对物流部门确定物流作业方 案,对货物保险条款的确定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价值系 数越大的商品,物流过程越要精心。流体总的来说是处 于不断流通状态的。 2、载体。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两 类: 第一类是基础设施,如铁路等,多是固定的。第二类是 设备,即以第一类载体为基础,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 设备,如车辆等。物流载体尤其是第一类载体,即物流 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3、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 有四种: 一是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决定的商品的流向, 这表明一种客观需要,即商品要从产地流向销地。 二是计划流向,指根据流体经营者的商品经营计划而形 成的商品流向,即商品从供应地流向需要地。 三是市场流向,指根据市场供求规律与市场确定的商品 流向。 四是实际流向,指在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理想 的状况是商品的自然流向和实际流向一致。 4、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流量的分类可以参照流向的分类分为四种:即自然流量、 计划流量、市场流量和实际流量。但根据流量本身的特 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际流量。又可分为:a,按照 流体统计的流量。b,按照载体统计的流量。c,按照流向 统计的流量。d,按照发运入统计的流量。e,按照承运 人统计的流量。第二类是理论流向,即从物流系统合理 化角度来看应该发生的物流流量。也可按照与实际流量 相对应的五个方面来分类。理想状况的物流应该是在所 有流向上的流量都均匀分布。 5、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 量表现。流程与流量、流向一起构成了物流向量的三个 数量特征,流程与流量的乘积还是物流的重要量纲,比 如吨公里。流程可分为:自然流程、计划流程、市场流 程、实际流程。还可以划分为:第一类实际流程:按照 流体统计;按照载体统计;按照流向统计、按照发运入 统计、按照承运人统计。第二类是理论流程,她往往是 可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 6、流速。及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流速由 两部分决定。一是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即流程。二是 进行这种转移所花的时间,流速就是流程除以时间所得 到的值。 7、流效。即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物流效率:是指单位人力、资本、时间等要素的投入所 完成的物流量的大小。可用物流的反应速度、订货处理 周期、劳动生产率、物流集成度、物流组织化程度、第 三方物流的比重等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衡量。 物流效益:是指单位人力、资本、时间等要素的投入所 完成的物流收益的大小。可用成本、收益、服务水平等 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衡量。根据不同的主体,可将物流的 效益分为物流服务提供方的效益和物流服务需求方的效 益两部分。 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高低与物流系统集成、物流设施设 备、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状况等 众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物流效率与效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物流的高效率一 般会带来高效益。 物流效率和效益经常发生冲突。如提高效率经常需要 增加投入,这样运营成本增加,就回减少活动相应效益 的可能性。 时间对效益产生影响。分近期、中期、长期效益。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业绩衡量指标, 是一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物流业绩衡量指标体系,它通 过一套系统的衡量方法和科学的衡量指标来评价物流系 统的业绩。 21.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着冲突、相持和协同三种状态。 形成物流系统的三个条件: 1.必须具备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部分。 2.必须认识到物流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 还要认识到他们是如何联系的。 3必须安物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构造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目标、产权、运作和边界上的冲 突。 1、要素目标冲突。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包括运输功能、储存功能、包 装功能、装卸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和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这些功能要素独立存在时各自的目标存在互相冲突的地 方。 从运输的角度看,为降低运费的方法:一是在制定方 案时尽量采取整车装送。二是强调采用铁路发运来降低 运费。三是对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产品,一般采用火车 运输。 从存储的角度来看,一是降低每次收货的数量,增加 收货次数,缩短收货周期。二是宁可紧急订货,也不愿 提前大批量订货。即小批量、多批次、少周期,但这样 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物流系统要素目标之间的典型冲突见p82. 2、要素产权冲突。一条供应链上的物流系统是由不同产 权组织共同完成的。 3、要素运作冲突,物流系统的各种要素都有各自的运作 规律和标准,在没有建立统一的物流运作规范和标准的 情况下,由于要素之间在运作上互相不能适应对方的业 务特点和流程、标准、规范。票据格式等而产生的矛盾 很普遍。 10.试列举在物流系统要素目标之间的典型冲突中,运输 可能造成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答:在物流系统要素目标之间的典型冲突中,运输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