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工业发展思路 - 副本

2015年工业发展思路 - 副本

中国矿业2015年发展的十大热点问题

来源:中国选矿技术网时间:2015-2-4 9:18:57 人浏览

【导读】回顾2014,矿产资源行业在成本高企、价格下跌、供需失衡以及经济下滑的严峻市场环境下艰难前行;猜想2015,对于矿产资源行业,经历六年两次高峰低谷的波动,今年注定是风云变幻的一年。

2015年1月15日,清蓝金融集团发布《中国矿业十大猜想调研问卷》,本文通过对所收到的1021份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矿业十大猜想,涉及中国矿业2015年发展的十大热点问题。

回顾2014,矿产资源行业在成本高企、价格下跌、供需失衡以及经济下滑的严峻市场环境下艰难前行;猜想2015,对于矿产资源行业,经历六年两次高峰低谷的波动,今年注定是风云变幻的一年。

清蓝金融集团下属的矿业圈2015年1月15日发布中国矿业十大猜想的调研问卷,就矿业经济、矿产品价格、矿业投资等问题进行行业调研,得到了1021位圈友的积极反馈,本结论在此调研的结果上得出。

一、矿业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常态,矿业作为基础行业更是如此。2015年,多数被调研者认为经济持续低迷,矿产品价格下降,矿业投资下滑,而国内房地产行业和国际金融市场不排除剧烈动荡的可能,矿山企业应增强这些风险意识。

二、创新者生、守旧者亡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化的竞争,只有以创新驱动,才能促进矿业持续发展,2015年的创新将从体制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互联网创新五方面全面展开,企业需要调整原有的矿业发展思路和文化,用新视角去审视自身的企业,进行调整和发展。

三、市场配置崭露头角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体,过去由于政府的强势介入、要素交易市场的缺失、行业上下游的割裂,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015年主管部门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图发挥这发面的作用,行业相关的金融资本市场、矿权交易市场、大宗产品市场得到鼓励发展。

四、融资模式不断拓展

现有的投融资发展模式已经支撑不了大规模资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市场的低迷加剧了现有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融资模式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一些新金融理念正在被引入矿业行业,包括供应链金融、矿业众筹等,2015年可能是中国矿业金融的元年。

五、"走出去"依然前行

60%被调研者认为走出去将持续发展,这种趋势伴随着"一带一路"将逐渐得到加强,现有的国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引导政策,吸引国内民间资本,投入境外矿产勘查开发,鼓励企业优势互补建立联盟,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以参股、控股方式参与境外矿产勘查开发。

六、初级探矿公司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融资市场低迷,很多中小型探矿公司运营艰难,需要建立开源节流的方法:一方面,加大融资力度,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大力推介项目及开展融资;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勘察,降低勘察成本。

七、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勘查服务市场出现红海

地勘行业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2015年的变革和改制全面提速,对于100万人的地勘行业形成决定性格局。未来几年,国内外勘探市场的大幅缩水,地勘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树立勘察服务品牌,如何完善勘查服务体系,需要地勘单位的创新探索。

八、政策的宽松及环保的严格

在调研问卷中,大家的普遍认为:为了使低迷的矿业市场开始复苏,2015年国家对整个矿业行业的政策将逐步放宽。而关于环保方面,各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矿业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未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九、矿产品及相关股票价格的波动依然剧烈

2015年全球的经济、政治局势将持续动荡,诸多因素牵动着矿产品及相关股票的价格,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基本趋势,而金融的投机行为加剧了这种波动,企业的收入利润和融资环境将随之改变,戏剧性的变化有可能出现在黄金、稀土、石油等商品上。

十、互联网及新技术与矿业的结合日趋紧密

拥有年度2万亿交易量的消费互联网正在全面"互联网和移动化",而拥有年度5万亿交易量的矿产资源产业互联网也将启动这一进程,从产业链的结构出

发,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数字化矿山、互联网金融、行业大数据等方面,互联网及新技术与矿业的结合日趋紧密。

中国矿企应调整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

更新时间:2015-2-2 14:24:35 点击次数:次

中国矿企应调整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2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矿业企业应调整发展思路,转型升级,着眼国际市场,主动适应“新常态”。

王家华说,当前,矿业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下跌、矿资产缩水、矿业投资减少的困难局面,提升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中国矿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首先要加强管理、成本为王,不是对标自己国内的标准,应该对标的是国际的先进标准,使自己的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竞争力。王家华认为,过去粗放式的矿业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这种开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追求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科学、绿色开采应该成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方向。王家华同时表示,对中国矿业企业而言,当前国际矿产品市场的低迷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它也提供了难得的“走出去”的机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我们的中国矿业就要用科学的办法走出去,来并购海外的矿资产,来为我们整个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后备资源。

015年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新模式。结合区2015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及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了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总体发展目标:

2015年,我镇应遵循经济工作发展的新常态,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总揽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措施、强化责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服务好现有经济主体强劲发展,始终坚持整体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工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牢固树立抓经济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项目。2015年,全镇落实工业和服务业建设项目10 个,计划总投资5 亿元。2015年计划新签订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亿元,具体项目如下。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上水平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遵循三个规律、促进三种发展,使我镇经济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二)具体措施:

在组织经济工作中,坚持科学决策抓重点,改进方法抓难点,齐心合力抓热点,攻坚克难抓亮点,力促工业经济上水平、出成效、创特色。

1、明晰工作思路,实施四大举措。一是切实规划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以董庄工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向西、向南扩展逐步与物流园衔接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工业向集中区发展,使分散的企业逐步向集中区归集,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格局。二是切实做好工业用地划转工作,把零散的非耕地、闲置场地以及需向上争取的土地指标聚零为整,为项目落地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三是加大招商力度,强化招商措施,拓宽招商渠道,实施招大引强,选优选精,将仅有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四是促进老企业改造、提升工程,促其增资扩股、技术提升、产品升级、质量提高、规模扩大,实现新老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五是大力发展三产服务,借助镇中心区、董庄副中心区两大片区的发展格局。

2、紧扣中心工作,攻克重点难点。一是围绕招商引资攻克“三难”。针对项目难找、客商难谈、资金难到位的“三难”实际,主动迎上去,抓上手,促到位。镇农经中心主动服务,帮助筛选意向项目,论证考察接手项目,跟踪介入洽谈项目。在帮助办理证照手续时,催促投资者资金必须到位。二是围绕企业运转攻克“三难”,针对部分规模企业人心难稳定、产销难衔接、矛盾难协调实际,加大协调力度。协调部分企业的用地矛盾,租赁厂房矛盾以及人员工资矛盾,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新项目顺利进场,

税收正常增长。

3、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发展经济合力。一是严实部署工作与重点督查公示相结合。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逢会必汇报,定期必公示,不断进行催逼加压,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行动。二是化解棘手矛盾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主动区各有关部门联络感情,沟通关系,为项目征地、电力增容、环评、办证等提供“快捷通道”。三是协调疏通关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坚持恪守诚信,实行高效服务,着力营造透明公开的法制政策环境,严厉打击吃拿卡要、强装强卸等扰商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根据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和掌握的信息,2015年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服务工作。

1、结转项目:

加快推进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蔬饮料生产线项目、九龙电子的汽车电子配件综合楼建设项目、天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伙伴的寻求、鑫源钙化物30万吨钙化物扩建项目、徐州蓝色动力船舶加气站项目、冠柏源家具扩建项目、徐州金涡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紫霞步行街二期、董庄老市场改造、江苏营养地带食品尽快开工等。力争早建设、快建设,早投产、快达效。

2、在谈项目要盯紧跟住,一着不落,力争快签约,快立项,早落地,快建设。

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重点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业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2013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速总体平稳。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其中,一季度增长11.4%,二季度增长10.8%,三季度增长11.0%,四季度增长11.9%,全年呈现缓中筑稳、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横向比较看,工业增速分别比全国和东部地区高出1.6个和2.4个百分点,高于广东(8.7%)、浙江(8.5%)和上海(6.6%),低于江苏(11.5%)。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1.8%,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贡献率达到71%。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5.1%。

(二)重点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3年,重点调度的120中产品中,有80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机械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金属切削机床、工业锅炉、发动机、挖掘机、大型拖拉机等产品产量均增长15%以上。汽车总产量达到150.9万辆,增长14.3%。钢铁、建材行业产品产量增长平稳,粗钢、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3%和7.5%。工业品产销衔接良

好,产销率达到98.8%。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7.5%,增速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6753.8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社会投资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256.8亿元,增长21%。工业内部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1223.2亿元,同比增长29.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投资5687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33.9%。

(四)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654家,较上年末增加17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万亿元、利税13690亿元、利润850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1.6%和12.4%,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41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7.8%。企业扭亏成效显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 5.7%,亏损企业亏损额264.9亿元,减亏21.4%。

(五)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启动过剩产能化解工作,出台了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582.7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2%,比重比年初提高1.1

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良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规模以上工业增势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2.1%和13.7%,增速分别比全省高出1.2个、0.8个和2.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六)工业品出口逐步回升。2013年,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671.6亿美元,同比增长8.8%。其中,出口1345.1亿美元,增长4.5%,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主要工业品出口情况看,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216亿美元,增长9.3%;机电类产品出口509亿美元,增长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3.9亿美元,增长20.4%。从主要贸易区域看,对美国出口增长5.8%,对欧盟出口增长3.4%,对日本、韩国出口分别下降6%和4.5%。新兴市场出口形势较好,对东盟、非洲、南美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3.9%、10.7%和10.7%。

二、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工业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加快推动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不利因素:一是进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美国等国家货币政策变化方向走势不明,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将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预期下调到4.5%。欧美发达国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植力度,实施再工业化加速了制造业回流。国内综合成本攀升,加大了我国传统产业出口的压力。二是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据统计,2013年我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涉及我省出口产品的案件多达61起,同比增长15.1%。出口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对我省影响较大,涉及领域从传统产业扩大到新兴产业领域。三是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带有普遍性、结构性和集中爆发性等特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推进阻力大,涉及资产处理、下岗职工安置、经济补偿、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兼顾社会稳定和产业接续,任务十分艰巨。

(二)有利因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工业稳定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带动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发展方式上,中央提出不简单以GDP论英雄,适当调低了宏观经济增长预期,为主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留出了空间。二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国家陆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多项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些稳增长、促改革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三是我省促进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通过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

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改善。四是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带动不断增强。“一圈一带”战略正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和比较优势,完善了全省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推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优化结构”的新要求,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突出提质增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减量调整,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打造山东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发展重点。2014年,要把全省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培育集群、优化布局,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1.突出减量调整,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坚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按照“四个一批”总体要求,着力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严控总量规模。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违规核准、备案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妥善处理产能过剩行业的违规建设项目。加大淘汰压缩落后产能力度,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任务,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国家确定的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按照省政府钢铁产业淘汰压缩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加快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分行业制定修订和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全面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置换产能列入淘汰任务。

优化区域布局。深入推进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建设,推动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或转产。鼓励电解铝产能有序向具有能源优势地区或省外、境外转移。支持船舶企业适应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增强节能环保船舶设计制造能力,稳定船舶出口市场。鼓励建立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境外原材料基地和初级加工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结合全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炼油行业退城进园和向沿海布局。发展壮大青岛、烟台、威海、广饶等轮胎产业集群和鲁

西南橡胶助剂产业集群。

推进联合重组。稳步推进钢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在临沂、滨州已分别组建区域性联合公司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山东钢铁集团和淄博、潍坊、莱芜等市的钢铁企业实施联合重组。鼓励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行业龙头企业对省内其他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山钢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公司。支持、山东玻璃、山水集团、中联水泥等建材企业增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支持魏桥、信发、南山铝业发展成为具有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中小船企转型转产,为大型船舶生产企业、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东明石化等炼油企业与中央企业加强合作,增强原油保障能力,提高石化精深加工水平。鼓励三角、玲珑、金宇、恒丰、兴源等轮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2.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机械机床和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聚发展。

装备集成化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带动作用大、关联性强、技术集成化的高端装备。重点发展时速300公

里以上高速动车、新型城轨车辆、重载货运列车等轨道交通产品。支持汽车骨干企业重点开发中高档轿车、SUV、新型载重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大型智能工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智能电网等大型成套装备。加快研发航空航天、重型装备、汽车船舶等领域急需的大型数控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及复合加工机床。鼓励发展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垃圾分选及污染分析检测等环保装备。

技术集约化发展。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加速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围绕勘探、开发、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等环节,积极推进主流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加快研发掌握船用发电机、推进系统、通讯导航等先进技术。加强聚氨酯、全氟离子膜、碳纤维、芳纶、玻璃纤维、功能陶瓷、新型合金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突破新型传感工艺、高精度运动控制、工业通信网络安全、健康维护诊断等一批关键智能技术。

产业集聚化发展。依托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积极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培植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聚集区。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高端装备、临港产业等,打造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坚持生态开发与经济建设并重,重点打造石油装备、

现代化工、轻纺等特色产业集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着力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集群;西部经济隆起带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现代煤化工、新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特、精、新”发展路子,增强与工业基地、产业集群、优势企业配套能力。

3.突出提质增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化工医药、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行业,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拉长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品牌价值。

加强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和改造投入,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革新工艺路线,实施流程再造,发挥先进设备的协同效应,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信息技术在纺织、食品、化工、装备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采用数字技术提升制造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领域清洁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节水、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设备,引导传统产业挖潜增效。

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向两端延伸、向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产能扩张向主要依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转变。支持纺织企业打造服装、家纺两条

优势产业链,扩大品牌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引导装备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延伸拉长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木制品、乳制品等加工产业链条。鼓励发展特种纸和纸质包装、装潢、制盒等纸制品深加工产业。

提升品牌价值。实施质量强省和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收购国内外企业和品牌等方式,提高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支持食品企业加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鼓励魏桥、如意、鲁泰、孚日等纺织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晨鸣纸业、华泰集团、太阳纸业、博汇纸业、泉林纸业、亚太森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支持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在境外建立地区性营销中心、并购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四、政策措施

(一)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产业政策、法律、金融、财政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回归合理区间。完善环保、土地、金融、价格调控机制,坚决淘汰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能过剩行业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

信息库,加强动态监测,健全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

(二)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协调,统筹做好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深入贯彻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围绕区域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和省部会商、省市会商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前期工作推进和综合协调。支持我省重点企业加强与大型央企强强联合,拓宽合作领域。按照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全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生产力布局。

(三)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促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提升企业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拓宽市场需求。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开发、产能转移、跨国并购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与产业开放协同互动,促进与日韩、港澳台加强经济合作。有序推进水泥、玻璃等资源密集型行业,向中西部、境外等具有要素价格优势的区域转移。推

进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产销与服务衔接,不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按照“权利与责任同步下放,调控与监管同步加强”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多种渠道缓解资金难题。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引导资金投向我省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及时发布行业运行信息,合理引导市场投资预期。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加强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定期沟通,及时发现行业运行中的新特点、新动向,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一)主要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安排

力争完成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1055-1080亿元,同比增长8-10%。其中,增量部分共146亿元,包括新投产大项目121亿

元(中金100亿、SK5亿、道达尔16亿),存量部分同比增长2.5%为25亿元;减量部分共25亿元,包括暂时停产企业5亿元(康兴电缆),关闭企业18亿元(金属园区今年10亿明年5亿、淘汰落后企业8家2亿、关停迁企业10家1亿),转产企业2亿元(华冶)。

力争完成区属工业投资65亿元,同比下降37.5%,其中技改投资20亿元,同比下降20.3%。(二)重点工作安排

1、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加强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重大续建项目,加强对符合我区产业导向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服务工作。对重点产业技改项目,及时兑现政策资金,督促企业加快建设。

2、全面实施“四换工程”。一是继续实施“腾笼换鸟”。推进十大行业特别是酸洗紧固件、化工行业的整治提升,加大旧厂区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改造面积7万平方米。二是继续实施“机器换人”。依托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专项)计划,安排100个“机器换人”项目,鼓励企业与区内科研院所开展“机器换人”专项对接合作,培育纺织服装、紧固件、电子电器等行业“机器换人”骨干龙头企业。三是继续实施“空间换地”。落实《镇海区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完成“一企一单”体检表,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四是继续推进“电商换市”。落实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推进阿里巴巴?镇海装备制造产业

带建设,新增入驻企业50家以上,带动其他优势行业销售模式创新。

3、全力培育企业梯队。制定出台《镇海区工业行业标杆企业发展实施细则》,选择一批重点优势行业的标杆企业进行培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增强行业竞争力。分别新增高成长企业、初创期企业、创新成长型企业3家、15家和20家。对150家小微企业实行入库登记,力争完成“小升规”企业35家。推进九龙湖镇、澥浦镇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投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4、重点深化行业整治。实施《镇海区金属表面酸洗行业(紧固件)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80多家企业开展分类整治提升。贯彻《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强化化工产业布局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开展新一轮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促使全区化工行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大力推行“绿色制造”行动。加快实施热电联产改造、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绿色照明“五大工程”,强化节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排节能改造项目60个以上,20家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1家以上省绿色企业,力争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煤。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企业不断研究、设计和开发各种节能、环保、绿色产品取代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