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2011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3)气质与教育【理解】

气质定义: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情)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教育: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势利导地使之在已有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自我分析和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

5、组建学生班干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

(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理解】

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是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组织和选择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识记】【理解】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起重要作用;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

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理解】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3)学习迁移与教学【识记】【理解】

学习迁移的概述

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种类

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与教学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识记】、【理解】

知识学习

1、类型: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3、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5)技能及其特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培养【识记】【理解】

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1、操作技能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隐活动,既操作技能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

具有内隐性。

2、操作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心智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和映象,即心智技能具有

观念性。

3、操作技能始终是连贯的,各环节缺一不可,而心智技能一旦形成,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则被高度压缩和

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即心智技能具有简约性。

联系:

1、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就是说,心智技能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

2、心智技能要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它是外部动作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3、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与个性特征有关,镇定、灵活、勤奋、认真、责任感等都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助于高效而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复杂的问题。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定向阶段(二)操作模仿阶段(三)操作整合阶段(四)操作熟练阶段

操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一)指导练习法(二)仿真训练法(三)实地训练法

(四)时间-动作分析法(五)程序训练法

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

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

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

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

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一)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三)正确的使用语言。心智技能的训练方法

(一)发现法(二)提纲挈领法(三)范例法

(6)学习策略及其种类【理解】

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特征:

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1、定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

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

1、定义:使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常用策略: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一)概念: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①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②元认知控制(何时、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2、常用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7)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识记】

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识记】

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识记】、【理解】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

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

6、教师心理

(1)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理解】

教师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塔森尔效应。罗塔森尔效应,即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预言或效应,产生对这种情境的适应的预言或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受教师自身的因素,学生的人格的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认识的影响。

(2)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识记】

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反思,波斯纳采用数学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来描述这种关系.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是: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具体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观摩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课堂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5——20分钟),进行小型课堂教学,可以摄制录像,课后进行评价。

(3)进行专业训练。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

(4)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经验的反思,也称反思性实践或者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研究,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4点)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理解】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往往缺乏响应的规范。6、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的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

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教师招考教材重点(山香版)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3. 思维定势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

2016 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英语试卷 (课程代码09303)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并严格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卷空白处可作为草稿纸使用。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两个部分;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满分55 分) (一)单项选择(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40 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 1、—Would you be back some time earlier , David? —Sure. A、How come? B、What’s up? C、Take your time. D、It makes no difference. 2、The athlete who lost vision in his teens took up wrestle ,a sport touch and feel are more impoortant sight . A、whose B、which C、where D、when 3、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will have a chain of adjustmenes in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yeras that follow . A、paid off B、set off C、put off D、shown off 4、We seldom get to see the hard work that happens the scen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A、on B、to C、by D、behind 5、price ,the newly-developed fridge has a big advantage over any other . A、In terrns of B、By means of C、According to D、behind 6、The boy walking back and forth at the door ,his anxiety was to everyone present .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5.1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偶然的表现。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5.1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故事: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加横的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 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 C. 凋雕刻碉堡貂熊 √ 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 解析: 2.下列加横线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 √ 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励行节约厉厉在目(li) 解析: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解析: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解析: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解析: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解析: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白√ C.王维 D.白居易 解析: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解析: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解析: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 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 变式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 。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__ 。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 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 3. 思维定势 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四、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 (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选择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 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 。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50个知识点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

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1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

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导语】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福建省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由于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暂时还没有出来,但是每年的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你可以参考2014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 (考核的能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 分析、E评鉴、F创新。见附录1)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汉语拼音、字、词、句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力层级:A、C)2.正确读写《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汉字3500个,辨别和纠正错别字。(能力层级:A、C) 3.掌握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能力层级:A、C) 4.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力层级: C) 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C、D、E) 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能力层级:C)7.掌握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D、E) (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能力层级:C、D) (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 9.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观察法―在自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活动状态转向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是指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而是身周围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动物和人的大脑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和集中。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一种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 感觉阈限-就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的刺激量 适应-就是由于刺激物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变性变化。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就是被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来。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遗忘-就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的干扰作用。。。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