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科技。军事、思想、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逐渐加快,包含的内容更加多样性、形式更加丰富。在现今世界发展中,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全球化,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加速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了民主的进程。为世界各个地区、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飞速发展,惹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社会的法治进程、文化水平、政治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更进一步的打开了国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福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一些内容上则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政治上,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的融入相对来说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在文化上,西方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弱化等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本文就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措施

一、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开辟中国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快速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就业的问题。同时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还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范围,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综合分析。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球化的发展致使我国文化不断的流向海外,提高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二)不利影响

1.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首先,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资企业投资的区域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回报率高的高端区域。然而当前我国外贸出口物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科技支撑,大部分都比较廉价,但是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外资企业来到中国,进行垄断型经济发展,对我国当地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外资企业大部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优势,而这正是我国企业所缺少的,所以,造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

其次,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我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在现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下,发展中国家所收获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暂且不说,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发达国家所获利绝对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它们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较好的地方进行投资,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这样一来更加剧了发达国家与我国经济的差异。现存的国际经济规

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利益,有的还是在我国缺席的时候制定的。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从而使我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和巨大损失。最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收到的利益则是微小的,由于各方面的政策的抵制,造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经济向这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挤占中国文化市场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结晶。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大举扩张,不断占领中国市场,获得了中国受众的喜爱,与此同时削弱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例如,近些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不断的受到中国人的追捧,而我国传统节日则逐渐的“失宠”。中国传统的文化,遭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的变化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困难,在当今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民族文化的不断淡化,使得中国文化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

二、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1.经济上,不断改进措施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与世界接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加大力度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反击外资垄断、兼并。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要不断改进我国金融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相关部门的监控职能,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整,竞争力更加强大,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贸易。我国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经济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学习更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帮助我姑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我国应该看清经济形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办法,改进我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再次,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经济力量薄弱,单凭我国自己的经济实力是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中国要想在全球化中谋求发展,就必须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放各自的经济市场,以不断强化我国的经济能力,抵御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的入侵。

2.文化上的改进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理性的看待,世界文化,不断谋求文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的对待它过的文化,合理处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因此,针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异中求同。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文化、政治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的看待文化全球化,异中求同,促进

文化的和谐发展。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中国要倡导平等交往和对话,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不同文化之中寻找共同之处,达到合而不同。

其次,传承中国文化。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属于中国,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人类的智慧、美术内涵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文化要不断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的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并将其发扬光大。

最后,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时刻保持文化的新鲜性,才能保持文化的长青。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进行形式上的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要注意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要结合宣传进行,增加文化的娱乐性,不要仅仅从教育方面出发。

总而言之,全球化就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发展措施,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就要从根源上改进方法,从而应对全球化发展,获取自身利益。

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既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挑战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既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对于经济全球化,目前尚无一致认可的界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经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许多学者对经济全球化则给予不同描述.认为经济全球化界定需要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属性。比如,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属性是生产的国际化,它使人类社会正以“国际贸易”时代进人“国际生产”时代,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的全球化。还有一些学者以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应当说,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且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重新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作用,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流与合作,这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果能及时积极参与,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就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在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引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我国工业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科技。军事、思想、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逐渐加快,包含的内容更加多样性、形式更加丰富。在现今世界发展中,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全球化,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加速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了民主的进程。为世界各个地区、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飞速发展,惹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社会的法治进程、文化水平、政治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更进一步的打开了国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福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一些内容上则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政治上,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的融入相对来说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在文化上,西方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弱化等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本文就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措施 1、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开辟中国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快速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就业的问题。同时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还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范围,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综合分析。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球化的发展致使我国文化不断的流向海外,提高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二)不利影响 1.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首先,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资企业投资的区域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回报率高的高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应对措施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作为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伴随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而渐成潮流,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利益大调整而越加变化多端。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形象地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各样的国际标准和条例都逐渐走进我国企业的视界中,我国已经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但是不可否认,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别国的经济实力和这个国家的发展成就的评估存在着很模糊的认识,作为一个出口大国,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亟待调整哪些利益失衡 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当务之急是要高度重视和调整日益突出的失衡利益: 1.上下游产业利益失衡。由于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成本不断降低.下游产业常常从国外购买质优价廉的资源,致使部分上游产业在

国内的市场受到挤占,处境艰难。 2.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提供商利益失衡。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提高.进口快速增加,国内居民能够消费到种类更多、价格更廉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加剧了很多行业的竞争压力。不少名优产品、老品牌或被国外品牌吞食或被市场淘汰。零售业全面开放后.我国流通企业与国外零售业巨头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实力弱的企业将面临困境。 3.区域发展利益失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对抑制地区差距扩大产生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势头。中西部与东部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人均GDP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贵州之比达13倍,远高于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1.5~3倍的水平(美国历史上最大差距是7倍)。 4.能源资源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与价格形成能力失衡。我国能源和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与采购量不成正比。国际价格波动传导,还引起国内产业利益失衡。交通运输行业是石油消耗量的大户,全行业受到较大冲击。 5.“走出去”和“引进来”失衡。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平均比例为1:3左右.远高于中国1:l的水平。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仅占世界投资的0.5%.对外工程总额仅占世界的2.1%,劳务输出仅占国际劳务市场的1.5%。“走出去”严重滞后,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资源,也加剧了国内产业竞争,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不仅开工不足、利润下降.而且还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焦点。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浅谈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浅谈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10新闻本2班 10B07080231 胡及孝

浅谈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论文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们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这几年,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实践证明,稳定人民币汇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决策和措施是正确的。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成为时代潮流,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更担心全球化将有可能破坏经济稳定,摧毁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环境的恶化,导致文化认同的丧失,使得冲突增多,疾病、犯罪蔓延。实际上,不确定的经济发展机会,普遍的贫穷,体制的弊病丛生,制度以及技术革新扩散的极限等因素,均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 1、在政府机构内部创建技术分析部门并任命训练有素的政策顾问。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政府正致力于加强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使用经济学上的手段去分析激励机制和体制适应性等问题。使制度发展和改革等问题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 (二)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 1、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微弱,其实力不足以推动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能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三)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 1、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应引导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样才能使相应的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技术、提高效率和改进管理,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2、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同产业部门,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在对国内需要挖掘潜力的产业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向国外发展。 (四)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加速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当代大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当怎么做 当代大学生既要放眼天下,又要开拓创新。必须树立全球观念,以全球为背景,以崭新的视角与思维来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不忘人类发展的大目标,增强共赢感和共存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正当地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1.改变就业观念理性的自我评价。通过反复准确的比较,对自身的潜在能力作出正确判断, 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 2.要冲破就业心理误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应该怎么做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怎么做? 院系:戏剧影视学院 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班级:11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名称:景麒駪 学号:201107513024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数的物质产品涌入我们的生活,而为什么会这项呢?寻根溯源还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历史上的西方国家对于这些对抗和斗争采取了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态度。前期以促进市场化和保护资本所有者权利为取向。由于从经济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中吸取了教训,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政策重心转向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全面兼顾社会经济有关利益方的利益。 但是,资本的利润率在国家干预政策下受到了限制。利润作为一种剩余,在扣除了工会法和劳动法保护的工资率,专利法和商标法保护的知识产权收益,土地法和资源法保护的土地收益,社会保障法保护的退休、生病和失业等弱势人员的税费性转移收入,税法保护的国家公共收入以后,利润率必然比没有这些扣除或低水平的扣除要低很多。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在本质上是反感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监管的。一旦遇到机会,资本就会要求回到“自由放任”的状态,任其获取在市场中的强势利益。然而,真正受到“公民待遇”的国内资本难以突破既定的政治博弈格局和利益格局,因此,最佳的出路是作为国际资本进入到提供“贵宾待遇”的国家或国际领域,让资本支配力得以自由发挥。 这种放任资本自由的机会终于在90年代到来。一是从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原来在国家监督和登记制度下进行的外汇交易,以及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才能进行的大额款项的交换和划拨,逐渐被货币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和大的金融市场投机商的操纵市场汇率的作法所取代。到1992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后解除对货币和资本流通的限制时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基本放弃了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 二是西方国家从80年代以来,对国内的金融市场相继实行了“大爆炸”的放松金融监管的市场化政策。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可以相互交叉,各金融行业实行自我监管,鼓励金融工具和金融活动的多样化。这样,资本的支配能力迅速扩张。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已达到1200多种,使得资本的投机性大为增强。极大扩展了资本对实际经济的支配力。 三是前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西方市场为参照系的市场化改革,使得西方国家失去了自二次大战以来一直存在的意识形态压力和与“共产主义世界”比赛“社会福利”的动力。国家在一般公民参选意识日益淡薄的背景和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其政策越来越向右转。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压制,大幅度和过度降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水平。国家对公共工程的投资淡漠,基本上放弃在大规模失业形势下创造就业机会的公共责任。对资本尤其是国际性跨国资本实行各种名目的减免税政策。对产业资本尤其是新兴产业资本实行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等等。 四是西方主要国家为了获得政府自身的利益,也有意识地放任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样,资本的跨国流动就将世界从国际间延续数百年的以单一交换关系为主的状态,带入了生产、就业、交换、分配、消费等各方面全面一体化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人们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和应对不当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

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作为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伴随20多年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而渐成潮流,伴随l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利益大调整而越加变化多端。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形象地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一、谁坐上了经济全球化列车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通过制定规则受益。迄今美国在推动世贸组织、经合组织框架下投资自由化谈判的同时,已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超过40项双边或区域投资协议,广泛制定与投资相关的国际制度、法律、规则等,以求在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过程中维护和扩大其利益。2004年,美国GDP占全球的34%。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字,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口占其经济增长的25%,支持了1200万人就业,20%的工厂就业直接依赖于贸易。农民1/3土地上的作物用于出口,占总销售额的25%。美国每年还大量出口技术、专利、商标和标准.获取的特许和许可费逐年增加.仅通过版权贸易每年就赚取5000多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2005年美国海外投资收入增至4656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大量开发性投资,控制和利用海外自然资源.保障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促进其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 我国也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超过1.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16.8%。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加入世贸组织4年吸收外资2200多亿美元,占1978年以来外资总量的l/3强。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1500 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400亿美元,已有49家企业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我国进出口税收占全部税收的18%,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0%。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融入经济全球化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目前,我国95%左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大国共同利益不断提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水平迅速提高.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参与了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亚欧会议、“10+3”等多边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对外贸易的25%。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有效地缓解了经济发展瓶颈,明显提高了国际地位。 印度和墨西哥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分别推行了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化改革,走上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印度积极发挥本国在语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借助政府大力扶持,积极承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成为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国之一。墨西哥则于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与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使经济发展获得了稳定的国际市场和资本、技术来源,由于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市场开放过度等原因,墨西哥曾在1994年底出现过金融危机,但经过短暂调整,经济重新恢复平稳增长。 国际社会上的一些国家,尽管希望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其经济结构以农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缺乏现代制造业,也缺乏有效的促进投资和积累的机制,而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之外。也有少数国家对经济全球化仍持否定态度,主张回避经济全球化,甚至对抗经济全球化。 二、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改造战略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提高航空航天、生

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2013年05月29日09:30 来源:四月网 过去30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是目前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据估计随着中国价格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上升快于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回报迅速下滑,由此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变得迟疑,而且可能有多达850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移往其他国家,这对其他国家来讲是一个机会,对中国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发展为何会趋于停滞与衰退?其原因在于发展推动生产成本的提升,特别是劳动力工资,人口红利的用尽,产业的转移,同时也在于产业升级转型的迟缓和不到位,由此结果是产业的空心化,失业率的上升,国家财税的减少。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他们无不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目前他们无不又陷入经济的低迷与衰退,那么,中国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如何才能避免停滞与衰退呢?归纳讲就是阻止或者减缓产业转移,以及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保卫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如何才能阻止或者减缓产业转移呢? 产业转移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提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由此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利润空间的萎缩,企业为了生存和高额利润,就会推动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对此采取的反制方法一是引进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会产生移民问题,以及遭到国内劳工的反对。二是政府在市场外部通过财税收入补贴企业,或者政府承担劳动力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提升,以维持企业竞争力。短期内政府可能损失财税收入,但是长期来讲政府将保有企业,保有就业和保有财税。对此,美国在产业转移后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正在采取相应政府政策,阻缓产业的转移以及鼓励产业的回流,据调查,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自去年11月份以来,只有5月份同比出现0.05%的短暂同比正增长,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6月FDI同比回落6.87%。 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输出地,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有序推进,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2010年8月美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将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9月的《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今年初,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确定其2012大选竞选主题,并提出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四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美国甚至要成立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贸易行为,誓言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 与美国相比,在过去的30年中,要素红利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有利的人口因素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投资中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全球生产性资本不断流入中国。然而,随着人口有利优势的消失,中美两国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差距快速收窄。据预测,以美元计的中国工资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较高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劳动力成本以往巨大的差距有可能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如果考虑航运成本以及各种隐性成本、供应链成本,中国的总体成本优势将变得微小。另外,中国的要素价格普遍在上升,2010 年以来,中国的电力成本已飙升了15%。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税率的终止,也推高了这些占中国电力消耗74%的行业的经营成本。 此外,中国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事实上,中国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在沿海城市宁波工业用地的成本为每平方英尺11.15 美元,在南京为14.49 美元,在上海为17.29 美元,在深圳为21 美元。中国全国平均为每平方英尺10.22 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1.86 美元至7.43 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为1.30 美元至4.65 美元。虽然向西部转移可以降低用地成本,但企业物流成本会出现较大上升,并有可能失去沿海的产业集群便利。显然,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目前已经面临发展的悖论,那么,中国是坐等,眼看,还是马上补救呢? 如何才能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升级与转型既是内生的,但是又是外生的,所谓内生是指要要素禀赋的改变会自然要求和推动产业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所谓外生是指产业的升级转型又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否则就会难产,导致原有产业已经转移,但是产业升级不到位,产生产业的空心化。所以,政府在产业升级与转型过程中具有主导的作用,任市场自由流动,只能是产业转移,而不是产业升级,因为产业转移成本低,企业爱国,但是更爱利润,对此美国也是在衰退中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最近两年,尽管美国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企业研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微软一家,去年的研发投入即达95亿美元,其中90%投向了极为关键的“云计算”领域,排名第二的英特尔去年技术投入也有65亿美元。在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30强中美国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企业上榜。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摘要 当人类大步跨入21世纪时,就世界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继续看好,新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经济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存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水平、贫富差距以及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在对经济全球化的阐述中,说明该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实质、历史背景、原因、表现方式。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第五章,中国怎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就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作相应的对策探讨。 本文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提高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质量和水平的策略;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在定性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来分析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本文运用大量的资料和案例对立论进行佐证。在此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规范研究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对策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之处:1.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依据,研究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2.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最前沿的文献资料,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中国过去利用外资质量的问题,探讨中国有效利用外资的战略与政策选择;3.在观点上的创新。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指出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必然会影响东道国的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流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市场对其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 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中国该如何应付?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贸易自由化,即各国间贸易障碍的减少,包括关税的不断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 生产国际化,即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发展导致生产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化生产成为当代世界生产的主要形式。 金融全球化,即各类国际性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各种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 科技全球化,即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全面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波动有可能传导到国内,引起国内经济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对政府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自主发展能力有一定影响;对中国经济体质改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我国企业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治体制带来挑战新的挑战。目前,我国仍然十分缺乏治理国际事务的经验、高素质人才、风险防范机制、政治文化支持等等因素条件,特别是全球性危机与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成本、政治压力、政治责任和政治负担,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中法091 朱健5501109064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范围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大。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复杂。竞争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企业, 特别是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如何适应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浪潮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Theodore levitt于1983年在其《Globalization of market》中提出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把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竞争力也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要素的超越国界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二、中国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2.1中国企业现状 在现行国际分工之下,中国企业具备的竞争优势就是低价格成本优势。中国企业通过生产低价工业品并出口,实现了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将国际流动性差的劳动力转变为流动性强的工业制成品,并通过贸易实现资源(包括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近些年,中国对外贸易量不断提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得到极大提升。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处于处于供应链的中间,导致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处于极低的地位,从而是中国企业无法分享产业中大额理论,也就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很少有发言权。 2.2中国企业的问题 2.2.1技术水平落后。我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仍然比较落后,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工业的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10 多年,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比较薄弱,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主要依靠引进。 2.2.2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的科技与经济体制两张皮的问题至今尚未根本解决,大量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研究院所,这种体制造成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同时,我国技术开发的投入也很少,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