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9年级中考必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检测(定稿)

7---9年级中考必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检测(定稿)

7---9年级中考必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检测(定稿)
7---9年级中考必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检测(定稿)

中考必考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检测2016-04-20

(要求:1 打印装订成册,A4;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认真踏实完成.) 7上----10 《论语》十二则《论语》

一名句过关: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加点字词,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亦君子

..()乎

4吾日三.()省.()吾身

5温故.()而知新.()

6可.()以.()为.()师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择其善者而从之

11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4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15 不逾.()矩.()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8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上--- 21 桃花源记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

复前

..行欲欲穷.其林

便得.一山便舍.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大惊具.答之.

便要.还家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

..路..外人道.也便扶向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翻译句子

1夹岸数百步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欲穷其林

4林尽水源

5豁然开朗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便扶向路

10欣然规往

11后遂无问津者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上--- 22陋室铭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

..陋室 4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 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 10无丝竹之乱

..耳

11无案牍之劳形

... 12何.陋之.有

二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上--- 22爱莲说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二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8上--- 26三峡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

..也..风不以疾

其间

..千二百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柽柏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属引

..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清荣峻茂

二翻译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上--- 27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1月色入户

.. 2 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 6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水中藻荇交横

9盖.竹柏影也 10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上-- 29湖心亭看雪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

..别...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

二翻译句子

1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下--- 23马说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能尽.其材.

..不以.其道.食之

鸣之而

..曰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翻译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下---- 24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遍观群书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未尝稍降辞色

..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

..屣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翻译句子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9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下--- 26 小石潭记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水尤.清冽.

心乐.之下.见小潭

全石以为

..底为.坻

卷石底以.出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

皆若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

日光下澈.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佁然不动潭西南而.望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无人乃记之而去

..

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

二翻译句子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 27 岳阳楼记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藤子京谪守

..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余观夫巴陵胜状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南极.潇湘

前人之述备.矣多会于

..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迁客骚人若夫淫雨霏霏

览物之.情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则有去国

..还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至若春和景

..明

波澜不惊.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而或.长烟一空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余尝求

..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微斯人,吾谁与归?

10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下---- 28 醉翁亭记作者,朝代

一解释加点字词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朝暮也

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

...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觥筹

..交错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中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谓.谁

二翻译句子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9上----- 出师表作者,朝代

一翻译下面加点字

而中道崩殂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悉以咨

..

..之必得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试用于昔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躬.耕南阳

苟全

..性命于乱世猥.自枉屈

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驰

不效.,则治臣之罪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以.告先帝之灵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咨诹

..善道.察纳

..雅言

临.表涕.零.斟酌损益

..

二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以彰其咎

16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9下 ---《孟子》

一解释加点字词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下-----19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加点字词。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人皆有之.一豆.羹

得之

..则生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21曹刿论战

一、翻译下面加点字

齐师伐

..我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肉食者鄙.乃.入见

何以

..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之属

..一战...也可以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

..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齐师败绩二、翻译下面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服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

10可以一战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公将驰之

13彼竭我盈

14夫大国,难测也

15夫战,勇气也

9下----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而.复问其妾曰旦日

忌不自信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吾妻之美

..我者

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王之蔽

..寡人之过.者..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

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

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

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翻译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又弗如远甚

5皆以美于徐公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C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舍然: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④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3分) 13.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 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1、《论语》十则(七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陋室铭刘禹锡(八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爱莲说周敦颐(八上)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 (时间:45分钟;满分:136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4)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描写邹忌外貌形态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 一) (5)作者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幽微难言之感,表达出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的诗句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一、《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9、恶:厌恶。10、辩:通?辨?,辨别。11、义:正义或仁义。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探寻金钥匙,打开阅读文言之门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近两年中考题的探究,归纳中考考点,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 2、探究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掌握翻译实词、理解句意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寻找出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中考是一场战争,则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掌握有效的方法,从容答题。本节课我们就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出发点来探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的有效策略。 (二)探究考题,归纳考点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下发的材料——我省10、11年的中考题,归纳考点。 金钥匙一:明确考点 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探究写法、领悟情感、评价人物 关键考点:文意把握: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 其中朗读节奏定为选择题,答题方法以后再讲,本节课重点讲实词理解,句子翻译。(三)细读题目,明确要求(熟悉题型) 比较两种题干设置语: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都强调了什么要求?要翻译语境含义(词不离句) 比较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上一句是要求意译,下一句是直译。 音译与直译也是两种方法:直译:字字句句落实。意译:基本意思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难以直译则用意译。

(四)认真解题,归纳方法 1、学生做题:文言文(一) 讨论做题方法。 2、学生做题:文言文(二) 讨论做题方法。 3、教师归纳:实词解释的方法: 夯实基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调用积累、语境推测、利用常识、联系成语、参考注释等翻译句子三个要求: 信(准确翻译)达(流畅表达)雅(语言优美) 翻译句子六种方法: 留:专用名词可保留不译。如国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补:补充被省略的成分。如:省略的主语等要补充。 删:删去不必要译的词。如:某些发语词、语气词等可不译。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妻子”换成“妻子子女”。 调:调换词序。如:倒装句要调换词序。 选:对一词多义的情况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4、学生运用方法完成文言文(三) (五)课后练习 2011、2010江西中考题 (六)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有这些钥匙在手,祝大家中考旗开得胜。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尝趋百里外趋:________ ②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材: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答案】(1)快步走;通“才”,才能 (2)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②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驱”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快步走的意思。“材”是通假字,通“才”,才能。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10《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 《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 五、字音字形

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下 妄自菲( fěi )薄裨( bì )补阙( quē)漏 猥( wěi )自枉屈夙(sù )夜忧叹行( háng )阵和睦 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 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殊遇:厚遇) 6、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7、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8、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9、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0、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1、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2、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5、不宜偏私(偏爱) 16、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7、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18、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19、悉以咨之(咨询) 20、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1、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2、晓畅军事(通晓)

部编版2020届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九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九 教案 复习目标: 1.复习《醉翁亭记》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其西南诸.峰 林壑.优美 山.行六七里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而乐亦无穷.也 伛偻 ..提携 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太守宴.也 杂然而前.陈者弈.者胜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已而 ..夕阳在山 树林阴翳. 太守谓.谁

2.辨析词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山水之乐. 人之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其乐也 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朝而.往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⑤。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⑥,数延见⑦,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①: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④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⑤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向:熟悉。⑥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数朝廷决策的机构。⑦数延见:经常召见。数,屡次。 1、解释加点的词。 木心不直 .. 况天下之务. 朕少好弓矢. 2.翻译 自谓无以加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3.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①“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②请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50 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50 篇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 【课标要求】 ①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容 ② 、背诵优秀诗文。 【矢口识概要】 6、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② 、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③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 、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 文言文阅读考査国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査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 章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 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 在联系与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査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 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 例题G 皇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仁Z 则汉空之隆对汁1丨而待也。 ② 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立,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泄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 任也q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掰耕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甲鄆 ③ 亩是感激 ④遂许先扁d 驱驰 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采用了怎 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出相应的句 子。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朋寄臣以大事也” o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 的四个 四字短语回答。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___________ 0 行动: 。

中考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

复件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夸父逐日》 9、道渴而死。译文: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公输》 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文: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12、请献十金。译文: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13、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4、然胡不已乎?译文: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 15、胡不见我于王?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16、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什么样的人? 1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行为一样的。 1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的进攻。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 20、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鱼我所欲也》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 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平邑第二中学周辉 复习目标: 1.知道文言实词的考点分类,掌握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2.知道文言文筛选信息题常见的题型,掌握筛选信息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如果把我们语文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文言文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文言文在我们的学习和中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十年我们临沂市文言文都考了哪些课文。(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十年有六年考的是纯课内的文言文,两年的课内外比较,两年纯课外。由此可以看出课内文言文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分析完这些同学们可以做到胸中有数。 接下来的两个月,对于文言文我们该怎么复习呢?同学们你认为文言文试题可能会考什么?(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考试说明,到底和同学们说的一样吗? 二.考什么?我要明白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筛选文中的信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怎么考?我要清楚 接下来我们根据我们临沂市2015年的文言文的5道中考题,我们看看都对应了考纲中的了哪个知识点。 中考实例,投放(2015临沂市中考)《满井游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明确。师补充: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自考试说明出台以来一直有,但却没考到,我认为很重要,这一考点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一下。 根据我们去年的中考得分情况,失分比较严重的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两点和筛选信息作为复习的重点。首先我们看一下文言实词的复习。 四.怎么学?我要知道 明确:以九下六单元的文言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为例文进行复习指导。 (一)文言实词的含义。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实词题,见学案。 2.做完之后小组讨论分析中考文言实词重点考察有哪几类词语。 师生明确: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多音字 3.学生互问互答 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分类分篇目找出相应的考点,以比赛的形式学生互问互答。(如果时间允许,再增加老师问,学生抢答环节) 4.达标测评(课件出示) 找几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做完后学生同桌互批互改 5.集体讲评 (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虚词题,见学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