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理科综合能测试试卷分析化学

2005年理科综合能测试试卷分析化学

2006年9月27日在郑州市高考(理综-化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曹淑玲

一.试卷评价

1.总况概述:

(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

(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

(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

(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本题既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求考生根据限制条件进行严密思考。试题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

(4)实验题设计强调基础性。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的装置图等信息,回答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法等问题。试题强调的是对一些常规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的掌握,有些操作是学生初中就熟悉的,但要有条理地回答清楚也不容易(如“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环节往往会被忽视)。实验题的设计不再追求一题的全面和完整,如实验设计和评价分在多处体现或隐现(29-2明是设计,隐含评价)。与往年相比,创新意识的考核略显不足。

(5)注重设计计算过程简单的题目。如第9题、第13题。第29题第(5)小题利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列式,避免了繁难的计算。

(6)体现考纲的变化:如计算位次的调整、元素化合物要求层次的提高等。

3.试卷结构:

2006年理综试卷全卷分I、II两卷,共有31小题,满分300分。其中,第I卷为客观试题(选择题),包括二个大题,21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6分,占全卷总分的43%;题型为单项选择题(1~13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学科)和不定项选择题(14~21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科)。第II卷为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共计174分;题型为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另外,将试题按学科划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考查内容上也与2005年保持相似的比例,约为40%、36%、24%,在赋分上分别约为120、108、72分。

附表1:近几年理综试题题数分布及赋分情况

附表2:近几年理综试题科目分布及赋分情况

4

2001~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一直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试题调整的直接目的在于调节试题整体难度、充分发挥主、客观试题的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使试题整体结构更趋合理。从整体上看,第I卷、第II卷题量和分值有“此削彼长”的趋势。但从2004年起,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说明经过不断地探索,高考理综试卷的结构正逐渐走向成熟。

附表3:近几年理综各科试题分布详情

近三年的理综试卷中各学科试题通常采取相对集中编排的方式,在I卷的排布顺序为“生→化→理”,在II卷的排布顺序为“理→化→生”。其中,相对较难的物理试题在全卷位置上集中排布,相对较容易生物题为全卷“压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试卷的答完率。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试题分布方式。

5.试题难度:

抽样统计表明,2006年高考理综试题除21、25、30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0.4)外,其余试题都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从试卷整体难度上看,2006年高考理综试题无论在第I卷、第Ⅱ卷还是全卷都与2005年试题难度相当,略微偏易。说明,近两年高考理综命题在整体难度控制上把握得较好,使试题保持了稳定性。

附表5:知识与能力层次分布(化学)

7.试题评价

(1)最佳题、新颖题

第10题:试题综合性强,考查力度大,融物质共存、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关系于一体。

第27题:试题基于教材中常见的置换反应,通过一定的限制条件,使初、高中化学所有属于置换反应——这一反应类型的物质间的转化反应达到了一次高度整理和概括。试题设问角度新颖,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深广度的要求极高。

第29题:试题取材有时代感,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几乎考查了中学有机化学所有主干知识,综合性极强,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

(2)可商榷之处

①元素化合物重点不突出:考查元素的种类虽多,但主干内容不足另,没有变价金属的内容。

②开放性答案太多:不利于评卷。可改进,如28图用简易启普发生器。

③要求不明确:如26-3“…可组成一(中学化学)化合物”;28-4“下一步实验操作”停止即可?29-5-2“列出X的计算式”要过程吗?要“列”几个?

④试题设计不够严谨:如第9 题没有考虑到AlCl3在熔融状态下为共价化合物,几乎不导电;29-3-4“(苯环上)只能生成…”

⑤对过程的考查不足:28题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不够,第28-3小题设问方式过于直接,几乎不需理解题意即可顺利解答。

二.答卷情况

1.全市高考情况统计:

(1)总况:

(2)理科综合情况:

2.全省理综答卷情况:

3.化学试题得分情况

4.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化学用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差。正确、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来解决和描述化学问题

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方程式书写未配平、反应条件不注明、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现象等问题等仍十分严重,一些学生虽有解题思路、有解题方法,却不能准确表述,以此造成的失分很可惜。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强化规范,准确表达,夯实双基,加强落实。考试中学生常常将“酯化”写成“脂化”,苯环写成了环己烷,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漏写“H2O”,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计算结果不化简等等。这与考生平时忽视化学基础知识,习题训练不到位有关。

(2)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理科综合测试对考生的“识图看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图表型试题一直在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比例,着重考查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试题的第Ⅰ卷第12题、第Ⅱ卷第28、29题均要求学生识图后答题,但许多考生往往一味追求解题速度,不求甚解:例如第Ⅱ卷28题许多考生没有仔细分析装置图D瓶的作用,就想当然认为是起干燥作用;第29题“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很多考生却将羟基写在了间位上;29题第4小题框图中B物质下用括号表明了B的分子式C7H8O3,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个条件,所以在书写A→B的还原反应时将苯环也还原了。

(3)审题有误,阅读理解能力差。考试中考生用一种想当然的心态和思维定式来审题、解题,造成“审题不清,答题不明,无谓失分”的现象十分严重。选择部分都非常基本,主要失分反映在没有仔细审题方面,是考生因题目的简单而忽略了单位和条件等,与临场心理状态不佳也有关系。不少考生对27题题目所给的材料分析不够透彻,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试题的意图和要求(分处六个主族的前20号元素),不善于利用题给条件答题(29题-2提示可用分子式写方程式),造成无法正确作答或匆忙作答而出现失误。

(4)实验能力差。对29题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清,有明显的没有做过实验的迹象,缺少基础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不能光看不练,每个实验最好亲自动手操作,做实验题时首先要理解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再由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同时要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5)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深度性、逻辑性、严密性欠缺。27题得分率比29题还低就是最好的例证。第Ⅱ卷27题考查置换反应,要求写出3个符合条件“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6种单质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主族”的方程式,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条件的答案可以有8组之多。如果考生基础知识牢固、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顺利答题应是很容易的。但卷面分析发现,考生要么写出了20号元素以外的单质,要么是单质重复,甚为可惜。第Ⅱ卷28(4)题,要求填写“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考生却往往只填写“将导管移出水槽”,而没抓住命题意图“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6)视图能力差。表现在常用仪器的使用(28题)、球棒模型图的视认(29题)等。

(7)计算能力差。表现在有效数据的应用、计算思维、自学能力等方面。

5.答题情况分析

(1)第Ⅰ卷答题情况

第I卷的8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常用计量、电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电荷守恒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06年选择题中等学生较容易上手,难度比05年试题略低。全卷得分率最低的是第7题,本题综合性较强,属中等难度试题。A、B、C三个选项错选比例相当,说明多数考生对周期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同时,解题过程中的以偏概全,思维不够严谨、全面也是造成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

(2)第Ⅱ卷答题情况

第II卷主要涉及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问题。无机题(两题共24分)较05年降低了6分,侧重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和化学用语,难度与05年基本持平,较有利于中等学生发挥。实验题比05年试题形式上开放一些,难度与05年基本持平。有机题(12、29题)重点考查了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和反应类型,较05年增加了简单的衍生物转化关系,同分异构体的条件要求比05年要高些,致使该大题的4、5小题易发生连带错误,一般学生不容易获得高分。计算题今年有所加强(13题-离子浓度计算、29题第5问-混合物计算)。逐题分析如下:

26(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是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W是___________;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如果位于同一周期,则相邻的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该是3的整倍数)。

(2)N O S (Y:氮元素Z:氧元素W:硫元素)

(3)硫酸铵(NH4)2SO4(注:对一先给2分,对二给3分)

考查学生对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掌握情况,及考生的思维能力。

解答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题给条件,逐步缩小范围直至突破解答。如:由“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可知这四种元素在1~18号元素之中,且原子序数关系为X﹤Y﹤Z﹤W;结合“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可推出Y、Z和

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YZ或与ZW或俩俩四种组合;由“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讨论:若为同一周期,则为YZW关系,(n-1)+n+(n+1)=17,3n=17,n无合

理解,舍去;则有或两种可能,得:2n+(n-1)=17或2n+( +1)=17,解之,3 n=16(舍去)或3 n=18,,所以,Z 为第二周期第六主族氧元素,Y为氮元素,W为硫元素。X 为比氮元素原子序数还小且与N、O、S 可组成常见化合物,必为氢元素,得:X:Y:Z:W==H:N:O:S==8:2:4:1,为H8N2O4S即(NH4)2SO4 ,化合物名称为硫酸铵。

错因分析典型错例有三种,一是第(1)问理由的文字叙述词不达意;二是推断出n=6了应

为却套为,即错判为N、P、Cl,或O、S、P;三是不会将最简式H8N2O4S转化为化学式(NH4)SO4,且将名称硫酸铵写出错别字。

2

复习提示①加强题型训练,提高审题、解题能力;②注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熟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加强化学用语的检查和纠正,杜绝错别字。

27(15分)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

..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

..的主族。

参考答案2Mg+CO2====2MgO+C

2Al+6HCl===AlCl3+3H2↑

2F2+2H2O===4HF+O2

以置换反应为入口,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为背景条件,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掌握情况,借以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能迅速分类列举出教材中出现过的典型置换反应方程;二是准确理解题意,选择分布在六个主族的不同单质之间的置换,与单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联系在一起统筹安排。如中学化学中的典型置换反应有:金属之间在溶液中的置换(不适合前20号元素中的活泼金属,舍去);金属(有镁-IIA族、铝-III族)与酸反应放出氢气(IA 族);非金属之间的置换(VA 、VIA 、VIIA 之间有多组组合);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典型反应是2Mg + CO2 === 2MgO + C,为IIA 、IVA 族)。显然,选三组置换反应且六种单质分处六个主族最困难的是与第四主族的组合,所以反应 2Mg + CO2 === 2MgO + C为首选;其次选第三主族的金属铝与酸反应放出第一主族的氢气,如2Al+6HCl === AlCl3+3H2↑;最后从后三个主族中写出一例即可,如2F2+2H2O === 4HF+O2 、Cl2 + H2S == 2HCl + S 等。

错因分析一是审题不清,未明确题意,将超出题设条件范围以外的单质入选而失误,如用过渡元素Zn,CuO,Fe及20号以后元素Br等,另外出现同一主族单质之间的置换,如钠置换氢、氧置换硫、氯置换碘等;二是先入为主,难以平衡:如先写出Mg +2HCl == H2↑+ Mg Cl2后,还可写出与第五、六、七主族有关的置换反应,但难以写出与第三和第四主族有关的置换反应而胡乱编造。

复习提示①加强题型训练,提高审题、解题能力;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熟练运用发散思维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等技巧;③将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专题化,有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体系,并有利

于考生深化思维角度的拓展。

28(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养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养剂。

参考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3223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考查意图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简单的识读和分析装置图的能力。

解答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图示设计原理,题中对装置A、B、F 已有提示,关键在于理解装置C、D 的设计意图。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所以C、D 中必有一处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由于D 装置不能用作固体与气体的反应器,所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放在C 装置中进行,因此D 装置就是为了除去可能未完全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就是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验证实验了。

错因分析本题属并列设问,所以第(1)和(3)小题的方程式书写得分率较高。第(2)小题错误较多,主要错在习惯性思维上,因为有B 的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的提示,就理所当然地以为下一步该除去可能混有的水蒸气了,而装置C 的确常用于装固体干燥剂,就顺手写出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碱石灰等而误解题意,并直接造成连失4分的失误。第(4)小题考查实

验操作的严密性和文字叙述的准确性,大部分考生是忽略了

复习提示 ①加强题型训练:学会理解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有利提高审题能力;②培养识图能

力,提高用图示法展示的实验方案设计原理的理解能力;③克服思维定势:解此类习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图示设计意图,而不是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29.

(21分)萨罗(Salol )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 13H 10O 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1)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_____

)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意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2)

OH

H 2O+CO 2+ONa

+NaHCO 3

或(

OH

C O O +NaHCO 3→不反应) OH

C O O

H 2

Na 2CO 3OH

C O O

Na 2

H 2O+CO 2↑

+NaHCO 3

→OH C O O H 2Na 2CO 3OH C O O Na 2H 2O+CO 2↑ (3)2 (4)

OH

OH

+CHO H 2OH OH

CH 2OH 加成(或还原)

OH OH

+

+COOH OH OH

CH 2OH 浓硫酸

OH

OH

COOCH 2

HO

HO H 2O

酯化(或取代)

(5)①C 7H 6O 3+7O 2===7CO 2↑+3H 2O ;

C 6H 6O +7O 2===6CO 2↑+3H 2O ② 7x+6(n-x )= c/22.4

x =c/22.4-6n 或者x =c/22.4-b/9

答题情况:满分21分,平均分11.07分,难度系数:0.53。

查意图 考

查有机部

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延伸迁移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分析 第(1)问,根据分子式和模型对比可知,图示中的

为碳-C , 为氢-H , 为

氧-O ,计算不饱和度:(13×2 + 2 – 10 )÷ 2 = 9 ,为2个苯环和一个双键,得

OH

C O

O

第(2)问为并列设问的实验方案设计题(与第一问基本无关),可借助课本中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用于比较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的典型反应,类比设计出比较苯酚、碳酸和水杨酸的酸性强弱的方法,得

OH

H 2O+CO 2+ONa

+NaHCO 3

或 (

OH

C O O +NaHCO 3→不反应) OH

C O O

H 2

Na 2CO 3OH

C O O

Na 2

H 2O+CO 2↑

+NaHCO 3

→OH C O O H 2Na 2CO 3

OH C O O Na 2H 2O+CO 2↑ 或

OH

C O O

H

2

Na 2CO 3

OH

C O O

Na

2

H 2O+CO 2↑

等。

第(3)问为并列设问,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寻找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先将水杨酸(邻

羟基苯甲酸)转化为结构简式,依据“①含有苯环”→ 有一个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有一个醛基;“③在稀NaOH 溶液中,1 mol 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 molNaOH

发生反应”→ 有2个可电离的氢原子→2个羟基;“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 苯环上有2种位

置的氢原子,可得同分异构体数为2,即

OH

OH

+CHO H 2

OH OH

CH 2OH 和 。

第(4)问,为第(3)问得递进设问,如果第(3)推不出来,则第(4)问的方程式就写不出来,但反应类型却容易写出。①A → B 由A 和B 分子式的差等于2可知A → B 的转化为1:1的

加氢反应,写出:OH

OH +CHO H 2

OH OH CH 2OH

加成(或还原);②B + D → E ,由A →C 为

银镜反应,加酸酸化后使-COONH 4 转化为-COOH (即D 物质),所以B + D → E 为B-醇和D-羧酸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OH OH

+

+COOH

OH OH

CH 2OH 浓硫酸

OH

OH

COOCH 2

HO

HO H 2O

酯化(或取代)

第(5)问属并列设问,可单独成题。第①小题只须将水杨酸和苯酚分别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按

题给要求“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即可方便写出,且为第②小题的计算打下基础,关键是要配平。第②小题的计算给出的条件较多,解答可有多组方法,但也有迷惑条件推不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如依题意可列出如下计算关系式:

V CO2:7x + 6(n – x) == c/22.4 解得x= c/22.4 – 6n 或x=c/22.4-b/9

W H2O: 3x + 3(n – x) == b/18 解得3n = b/18 (舍去)

V O2 : 7x + 7(n – x) == a /22.4 解得7n = a /22.4 (舍去)

错因分析有机化学基础明显薄弱,表现在①有机模型图的识图能力差而一错到底;②有机分子式、有机结构式及有机方程式书写表达能力差,处处丢分;③有机推断的思维能力差,对有机结构的空间构型缺少想象能力而造成判断失误,得不到高分;④有机实验设计的灵活迁移能力差,不能将课本知识在新情境下类比应用;⑤有机计算能力较差,一些象方程式配平之类的最基本的计算技能都不到位,加上审题不清,已知条件越多越出错。

复习提示①加强薄弱专题的复习,提升学生审题的思维深度和推理的逻辑性;②加强有机化学用语表达的训练,在纠错上下功夫,不迁就,养成良好习惯;③不能忽略化学计算专题的复习,毕竟它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本卷也明显有引导重视计算的迹象。

三.我市高三复习与高考吻合情况统计

1.重视专题化复习。强调复习的方向是学科内综合,如06一测体现了理综命题强调学科内综合的特点,小专题的题型比率较高,另有专题综合题、题型综合题、板块综合题等。

专题式命题是理综试题的特点之一,06年高考第27题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而26题的置换反应问题在我市04年一测、06年三测均出过。

2.重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理论和概念。

附:2006一测命题细目表

3.重视化学计算。一测分析就指出化学计算是我市新发现的薄弱点,在解读2006考试大纲时也明确要求对化学计算中浓度的计算由第5位上升为第4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由第8位上升为第5位的变化应引起重视,并有意在二测、三测的13小题及实验题、推断题的设计中设计有关计算。今年高考,化学计算重新占据一定分量,在13题(离子浓度计算)、29-5(有关方程式计算)单独成题,并在第8、9、10小题中渗透计算内容。

4.重视学科特色的考查。化学用语的考查在二测写7个化学式、5个方程式,总分值29分(今年高考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总计38分)。化学实验的大题每卷必出。

5.体现理综命题的新趋势。我市在一测试卷中就开始设置开放型试题(18题-2、19题-2、3等),并预测有机题的命题形式(三测28题)及二元复合命题模式等新的题型,在06高考理综试题中均

有体现,如27题、29题等。

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

(一)先做好四项分析

1、历年相关试题的分析

2、各阶段复习任务的分析

3、考纲变化的分析

4、学情分析

(二)采取三轮复习制度

第一轮(单元复习) ---基础阶段

重点:双基和巩固

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巩固

争取暑假补课进入(选修内容的学习与章节复习穿插进行),用7、8、9、10、11、12、07-1近六个月的时间,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目标(章节复习为主,但打破课本章节顺序)。高三复习第二次质量检测前完成。

第二轮(小专题复习)---小综合阶段

重点:、强化和能力

指导思想:综合完善灵活强化

用3~4约二个月时间,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小专题复习为主),高三第三次检测前完成;

第三轮(模拟复习)---模拟阶段

重点:模拟和调整

指导思想:返扣调节模拟提高

用5月一个月完成,以训练适应综合测试的能力为目标(模拟高考为主)。

(三)不同层次学生复习指导策略

?低层次: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反馈

?中层次:小综合、慢变化、小步走、多练习

?高层次:多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四)高三课堂教学建议

1、推进高三校本教研,讲究高三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复习效益。

2、提倡将“双基知识系统化、主干知识专题化”的复习策略,突出重点。

3、提倡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4、重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和化学用语的考查。

5、重视练习及讲评课的课型研究,改进复习方法。

6、加强学情分析,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为方向。

(五)具体工作安排

1、2006年9月底,郑州市高考质量分析会(交分配专题电子稿)

2、10月~12月,下校听课调研,互动校本教研

3、2007年1月初,高三复习一测及质量分析

4、2007年3月底,高三二测及质量分析、高三复习研讨会(交经验交流材料或公开课教案)

5、2007年4月底,高三三测及高三复习资料交流(交模拟试卷)

高中结构化学测试题

中 2 0 16 2 0 17 学年 高二结构化学科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A. 无机物 B.烃 C.高分子化合物 D.有机物 2. 尿素[CO(NH)2]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是人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C.尿素的含氮量为%D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从此,有机化学中“基”的概念就确定了。下列有机基团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羟基OH B.醛基一COHC羧基一COOH D.氨基一NH 4. 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 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 B.利用质谱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 5. 某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只有C-H键、C—H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CHOC3 B. CHCH(OH)C3 C. CHCHCHCHOHD CHCOOH 6.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 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o ? A. 乳酸CH—CHO—COOH B. 甘油CHOH- CHO—CHOH C. 脱氧核糖CHOH-CHO—CHO—CH—CHO D. 核糖CHOH-CHO—CHO—CHO—CHO C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在足量O2中燃烧后,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对该有机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谱图如图所示,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OH)CH 8. 科学家最近在-100 C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烃X,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没有区别,根据分析,绘制了该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GH4 B.该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完全燃烧需要6molQD.该分子中只有CC键,没有CC键 9. 下列键线式(只用键线来表示碳架,分子中的碳氢键、碳原子及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均省略,每个端点和拐角处都代表一个碳)表示的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 10. 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物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干燥的沉淀物20g,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袁庄乡中心小学二.一班李喜玲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连线题、简答题,这五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班平均分87.9,优秀率65%,及格率为96.8%,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填空题,共计2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判断题,共计2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其次再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为6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4、第四部分连线,共计12,分此题做的较好,没有失分现象。 5、第五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8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法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质量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难度适中,个别题目略有提高。 参加本次考试一共是47人,分数段和人次如下: 二、具体学生完成情况分析: 1、填空部分: 对于基础的题目有部分的情况,学生完成情况还不是特别扎实。如: (1)32÷4=8读作(),有些学生写出了其对应的乘法算式或口诀; (2)72÷9=8,用到的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写乘法算式,为真正的读清题意。 (3)9的3倍是(),8是2的()倍。这类题型学生掌握情况不太理想 第4、题错误率很高,第2、第6题考查的是除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得分率较高。第5题难度较大,失误较多。 2、判断选择部分: 有些个别灵活的题目学生错误较多。 (1)把一个直角的两条边拉长,就成一个钝角。() (2)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3、计算部分: 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4、操作题部分: (1)画角,但其中加入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部分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没有实在的体会。 (2)画平移后的图形,但题型比较灵活,相较与以前的先向……再向……,改成了分别将一个图形向……向……,学生还停留与以前的题型中。 5、解决问题部分: 解决问题这次总体情况完成情况较好。 (1)失分最多填表格,是写合计树的棵树,学生只是根据题目中的一条信息写出了其中一种树的棵树。 (2)综合类型的题目 白兔有16只,灰兔有4只,白兔是灰兔的几倍? 一个笼子里可以装5只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想完成第2个小题需要从第1个小题中找到所有兔子的只数,再解决。部分学生都没想到。 (3)关于提问题,学生未看清题目,是提一个除法计算的问题。 三、反思和改进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 1、发挥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准确把握教材,抓教学的重难点落实。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

结构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结构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实物微粒和光一样,既有性,又有性,这种性质称为性。 2.光的微粒性由实验证实,电子波动性由实验证实。 3.电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下列哪种电磁波同数量级 (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4.电子自旋的假设是被下列何人的实验证明的 (A)Zeeman (B)Gouy (C)Stark (D)Stern-Gerlach 5.如果f和g是算符,则(f+g)(f-g)等于下列的哪一个 (A)f2-g2;(B)f2-g2-fg+gf;(C)f2+g2;(D)(f-g)(f+g) 6.在能量的本征态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只有能量有确定值;(B)所有力学量都有确定值; (C)动量一定有确定值;(D)几个力学量可同时有确定值; 7.试将指数函数e±ix表示成三角函数的形式------ 8.微观粒子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用来描述;表示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常数h的值为下列的哪一个 (A)×10-30J/s (B)×10-16J/s (C)×10-27J·s (D)×10-34J·s 10.一维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是 答案: 1.略. 2.略. 7.略8.略10.略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性质 1.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1, m, m 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1,-1,-1/2;(B)0,0,0,1/2;(C)3,1,2,1/2;(D)2,1,0,0。 2.若氢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n=100的能级上,其能量是下列的哪一个: (A);(B)10000eV;(C)100eV;(D)10000eV; 3.氢原子的p x状态,其磁量子数为下列的哪一个 (A)m=+1;(B)m=-1;(C)|m|=1;(D)m=0; 4.若将N原子的基电子组态写成1s22s22p x22p y1违背了下列哪一条 (A)Pauli原理;(B)Hund规则;(C)对称性一致的原则;(D)Bohr理论 原子的基态为1s22s2p1,其光谱项为下列的哪一个 (A) 2P;(B)1S;(C)2D;(D)3P; 组态的光谱基项是下列的哪一个 (A)3F;(B)1D ;(C)3P;(D)1S; 电子的角动量大小为下列的哪一个 (A)h/2π;(B)31/2h/4π;(C)21/2h/2π;(D)2h/2π;

20141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样表

罗阳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情况分析 学校罗阳小学年级三(3)学科数学任课教师王娟注:1.优分为达到或超过86分,合格分为达到或超过60分,低分为30分以下。 考生数65 平均分优分率合格率低分率分数段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30 人数24 16 7 12 3 3 ----- ----- 比率36.9 24.6 10.7 18.5 4.6 4.6 ----- ----- 最满意试题题号一、二(1、2、4、5、)五最不满意试题题号二(7-10 命题主要特点概述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结构化学试卷附答案

结构化学试卷附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结构化学》课程 A卷 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后画“√”,错误的后面画“×”,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分 1、自轭算符的本征值一定为实数。() 2、根据测不准原理,任一微观粒子的动量都不能精确测定。() 3、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其能量是量子化的,并且存在零点能。() 4、原子中全部电子电离能之和等于各电子所在原子轨道能总和的负值。() 5、同核双原子分子中两个2p轨道组合总是产生型分子轨道。() 6、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所以只有含奇数个电子的分子才是顺磁性 的。() 7、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中不需要考虑?H 的具体形式。() 8、既具有偶极矩,又具有旋光性的分子必属于C n点群。() 9、含不对称 C 原子的分子具有旋光性。() 10、分子的偶极距一定在分子的每一个对称元素上。() 二、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得分:分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没关系 D 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2、在一云雾室中运动的α粒子(He 的原子核), 其 27416.8410,10m kg v m s --=?=?质量速度,室径210x m -=,此时可观测到它的运动 轨迹,这是由于下列何种原因: ( ) A 该粒子不是微观粒子 B 测量的仪器相当精密 C 该粒子的运动速度可测 D 云雾室的运动空间较大 3、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 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 4、若K d =?τψ2 ,利用下列哪个常数乘可以使之归一化 ( ) A . K B . K 2 C .K /1 5、对算符而言,其本征函数的线性组合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 ) A .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B .不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C .不一定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D .与该算符毫无关系 6、下列函数是算符d /dx 的本征函数的是: ( ) A. e 2x B. cos(x) C. x D. sin(x 3) 7、处于状态sin()x a πψ= 的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其出现在x =2 a 处的概率密度为 ( ) A. 0.25ρ= B. 0.5ρ= C. 2/a ρ= D. ()1/2 2/a ρ= 8、He +在321ψ状态时,物理量有确定值的有 ( ) A .能量 B .能量和角动量及其沿磁场分量 C .能量、角动量 D .角动量及其沿磁场分量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赵营一中单秋丽 为了在新的学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特将本次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成绩分析 从本次考试的成绩看,学生的优秀率太低,所以今后要多抓促优秀率,以促更多的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突出,也要多帮助那极少数掉队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跟上同学的步伐。 二、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试卷主客观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人文思想。本试卷共四大块,即积累和运用、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培养语文素养。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性、思想性,让课本、生活、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积累与运用板块中,范

围涉及字词的识记、古诗词的背诵及赏析、名著阅读、语言实际运用题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查。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包含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本理解。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有深度。分值分布合理。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测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考查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如综合性能力考查。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作文命题,不仅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导向,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并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 1、试卷第一部分是"积累和运用",包含6个小题,共27分,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4题名著考查。第5题语言实际题:主要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出现的问题有:①祝贺短信格式不正确;②设计的问题没有结合两则材料。 2、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两篇,失分比较多,尤其是《十枚分币》的阅读题,失分较多。 3、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题,包含6个小题,共16分,学生失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

兰州化学化学化工学院 结构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级试卷A —————————————————————————————————————— 说明: 1. 试卷页号 5 , 答题前请核对. 2. 题目中的物理量采用惯用的符号,不再一一注明. 3. 可能有用的物理常数和词头: h Planck常数J·s=×10-123N=×10mol -31m=×10 电子质量kg e-34 0-9-12, n: 10 p : 10 词头:—————————————————————————————————————— 一.选择答案,以工整的字体填入题号前[ ]内。(25个小题,共50分) 注意:不要在题中打√号,以免因打√位置不确切而导致误判 [ ] 1.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动能与入射光的哪种物理量呈线形关系:A .波长 B. 频率 C. 振幅 [ ] 2.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算符不可对易,意味着相应的两种物理量A.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B.可以同时精确测定 C.只有量纲不同的两种物理量才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Yθφ)图,[ ] 3. (θφ的变化A.即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反映电子云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θφ的变化,反映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即波函数角度分布图,B. C. 即原子轨道的界面图,代表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位相 [ ] 4. 为了写出原子光谱项,必须首先区分电子组态是由等价电子还是非等价电子形成的。试判断下列哪种组态是等价组态: 21111 C. 2p2s2s2p B. 1sA.-2-,何者具有最大的顺磁性 , OO , O[ ] 5. 对于222-2- C.O A. B.OO222[] 6. 苯胺虽然不是平面型分子,但-NH与苯环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轭。据2此判断 A.苯胺的碱性比氨弱 B.苯胺的碱性比氨强 C.苯胺的碱性与氨相同 -的分子轨道与N相似:] 7. 利用以下哪一原理,可以判定CO、CN[2 A.轨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参考格式)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参试学生年级:专业:参试总人数(N): 卷面总分(T):客观题总分:主观题总分: 考试时间:年月日 任课教师:试卷分析签名: 一.基本分析 1.成绩分布: *若卷面总分不等于100分,应折合换算为标准总分100分,再按标准分数段进行统计。 2.参考标准:在教学状况正常、考试命题适宜、试卷评阅严谨的前提下,考生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二.扩展分析 1.定量统计: * “答对人数”指得分在该题满分的90%(含)以上的人数(即:得分≥0.9?Ti 的人 数)。 ** 各题“难度系数” Pi = Ti Ai ,难度系数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 各题“区分度” N Li Gi Di 27.0-= , 其中,Gi 为高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高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前27%的人数;Li 为低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低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后27% 的人数。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开来的指标。 2.分析参考标准: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难度系数 P >0.7 为试题难度低; P ≤4.0≤0.7 为难度较 为适中(选拔性测试 P =0.5左右为宜,通常期末考试为目标参照性考试,P 可适当 偏高); P <0.4 为难度高。难度适中能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区分度 D ≥0.3 为区分度高度显著; D ≥0.15 为区分度 基本显著; D<0.15 为区分度较差。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相结合可提供命题质量的更为可靠的信息。 三.分析总结 1.从卷面整体解答情况所反映出的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含命题质量):2.对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考: 备注:1. 各学院应按《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充分重视试卷分析工作,通过试卷分析更客观地利用考试的教学信息反馈功能,不断提高命题质量,促进 考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推动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试卷分析由教研室(系)组织、安排相关教师认真完成,并督促、检查将分 析结果及时报教研室(系)。 2. 参试人数少于150人的试卷可只进行第一、三项分析,参试人数150人以 上(含)的试卷第一、二、三项分析均须进行。 3. 2004年7月以前的试卷以第一、三项分析为主,有条件的课程可再开展第 二项分析。

38班计算机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38班《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年1月11日,按照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期中考试,38班实考人数应为39人。 下面就此次考试从两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为了实现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既注重平时成绩又注重期中考试对所学全部理论知识的验收。 期末成绩总分=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共30分),平时成绩按个人作业、上机作业计算。 试卷共包括五种题型:总分100分,其中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从试题结构上看,主观试题占60%,客观试题占40%,覆盖知识面100%,试题的难易程度比例分配是容易的占30%,中等的占50%,较难的占20%。这次试题中侧重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考试成绩分析: 从这次考试成绩看,试卷成绩加上平时成绩,,80分以上的8人,60分以下的2人,及格数37人,不及格数2人,及格百分比数为95%。 从试题上看,大多数同学选择题、问答题答得都非常好,从此能看出学生上机掌握比较准确,常识性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填空题失

分较多、判断题学生掌握不准确、易混淆概念、其中部分内容需要用排除法来辨别、涉及一些课外知识面。总体来说还应多加强训练,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有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学生掌握的都比较好,能够认真对待本次考试,有些同学因为试卷卷面成绩较好,但是平时由于作业不能按时交,上机小测试也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因此平时成绩30分仅仅拿到了10分左右,致使期中考试成绩直线下落。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平时上课表现非常好,作业按时交,上机测试合格,即使卷面成绩低一些,最终也能及格。这样做既能警戒学生不是考试之前努力就能得到高分,平时表现也很重要,教导学生争取在期末考试之前,各项表现都良好才能拿到很高的期末考试成绩。 试卷分析人:彭练梅 2014-1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大学英语二》试卷分析 一、本试卷共包括七个部分: 1.V 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 https://www.doczj.com/doc/8a1716853.html,plete the dialogue 10% 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10% 4.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5.Translation 15% 6.Writing 15% 试题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要求。主要表现在:1.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语言知识运用,大部分题目都创设了比较完整或相对独立的语境。2.定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阅读都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大多数试题结构合理,难易基本适中。大部分考点中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相互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参加本次考试的共34个教学班,平均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1. 单项填空题。本题注重语境和知识点的覆盖面,未超出考纲规定的范围,也体现了以考查动词为主的理念。包含了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题;另外,也考查复合句,冠词等语法知识。此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错。 2. 补全对话题。语境设计合理,切近生活,考查了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这部分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3. 阅读理解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比较高。能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从文章的信息中推断出答案。 5. 选词填空。掌握的欠缺,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还有待提高好。 6. 翻译和写作。书面表达以检测考生运用书面英语的书面输出能力为目的,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失分主要原因是词汇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如下: 1、对单词记忆不准,书写时出错。 2、不会变化词性。 3、大部分学生的单词拼写有误。 建议加强词汇记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方面的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并把握英语命题改革的方向;针对性训练新的题型。 2、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单词记忆策略和单词拼写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 含义的理解。 4、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考生的书面 表达能力。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4)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出题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十二道大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足,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二、试卷分析: 本次成绩虽然较为理想,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总结这半学期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好下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将本次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班共扣11分; 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全班共扣58.5分,主要是“合唱”写成“合上”或“和唱”,“干净”写成“高兴”,“年级”的“年”有个别写错; 第三题“比一比组词”共扣10.5分,关键是“足”组词失分; 第四题连线题,共扣20分,学困生的认读生字还没掌握好; 第五题多音字的选择,扣23分,主要失分在“只”和“着”; 第六大题“我会照样子,填一填”漏写“的”字扣0.5分,有26个孩子漏写。第七大题“读一读,连一连”共扣16分,有一个孩子漏题; 第八大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共扣21分,基本上是粗心扣分; 第十题:连词成句的第二句,有几个孩子弄错了。 另外就是第十一大题的课外阅读题,共扣83分,是失分最严重的,部分孩子读不懂,抄写也有失分,很遗憾; 最后一题的看图写话扣了39分,有一个孩子没写。 三、问题归因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做到了,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扎实,训练到位。但是写字规范还需要加强,可是后者还是较薄弱的。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

结构化学试题库

结构化学试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若力学量E、F、G 所对应的的三个量子力学算符有共同的本征态,则( A )。 (A)E、F、G可同时确定(B)可同时确定其中二个力学量 (C)可确定其中一个力学量(D)三个力学量均无确定值 2.对长度为l的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的粒子( C )。(A)Δx = 0 Δp2x= 0 (B)Δx = lΔp x = 0 (C)Δx = lΔp x2= 0 (D)Δx = 0 Δp x= 0 3.在长度为0.3 nm的一维势箱中,电子的的基态能量为4eV,则在每边长为0.1 nm的三维势箱中,电子的基态能量为( C )。 (A)12 eV (B)36 eV (C)108 eV (D)120 eV 4.质量为m的粒子放在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由薛定谔(Schrodinger)方程的合理解可知其能量的特征为( D )。 (A)可连续变化(B)与势箱长度无关 (C)与质量m成正比(D)由量子数决定 5.与微观粒子的能量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是( D )。 (A)角动量平方算符(B)勒让德(Legendre)算符 (C)交换算符(D)哈密顿(Hamilton)算符 6.氢原子的2p x状态( D )。(A)n = 2,l = 1,m = 1,m s= 1/2 (B)n = 2,l = 1,m = 1,m s未确定(C)n = 2,l = 1,m = -1,m s未确定(D)n = 2,l = 1,m 、m s均未确定7.组态(1s)2(2s)2(2p)1( B )。 (A)有偶宇称(B)有奇宇称 (C)没有确定的宇称(D)有一定的宇称,但不能确定 8.如果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eV,则He+的电离能是( C )。 (A)13.6eV (B)6.8eV (C)54.4eV (D)27.2eV 9.一个电子在s轨道上运动,其总角动量为( D )。 (A)0 (B)1/2(h / 2π)(C)h / 2π(D)(√3 / 2)(h / 2π)10.O2与O2+比较( D )。 (A)O2+的总能量低于O2的总能量 (B)O2+的总能量与O2的总能量相同,而O2+的解离能高于O2的解离能(C)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但O2+的解离能低于O2的解离能 (D)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O2+的解离能亦高于O2的解离能11.双原子分子在平衡核间距时,与分离原子时比较( C )。 (A)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均降低(B)平均动能降低而平均势能升高 (C)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升高(D)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不变12.He2+中的化学键是( C )。 (A)单电子σ键(B)正常σ键(C)三电子σ键(D)三电子π键13.氨分子的可能构型是.( B )。 (A)平面正方形(B)锥形(C)线型(D)正四面体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此次期中考试是进入毕业班后的首次综合考试,也是5月20日 全市大模拟考试前的一次演练。学生、家长高度重视,成绩相对比 较稳定。参考人数50人,平均及格人数44人,全科及格人数34人。500分以上20人,前20名等第分界于138——124之间(年级前100 名等第总分为120以上,超出两个等第),未达到全科及格的学生主 要集中于数、理、化单科或双科不及,本班学生再一次反映出数理化 薄弱。成绩优秀的学生依次为:肖璎轩、卢奕洲、陈鹏宇、王可、周煜、苑胜南、张超、刘健乔、梁霄、鞠家旭。界于546——502的学 生成绩较密集,个别分数段出现三人并列现象,反映出一个好的趋势,大家都在努力提高,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此次考试大幅提高 的学生有:陈鹏宇、张超、刘浩然、张子一、夏宇环、王一羽,望继 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平均85分,不及格14人,其中等第d(60——71)6人,等 第d(60分以下)8人,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反映出数学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懒惰,做题少,随堂练习不认真,不会的题不 能深入探究,造成知识点模糊。数学最高分117分,在年级来看并 不是最高分,由此看来,部分自认为学得不错的学生也存在问题, 课堂学习习惯不好,不能专注听课,认为会的不用听,其实知识点 也只掌握了一知半截,而活学活用更谈不上,甚至据老师反映很多 有希望考海二的学生遇到数学卷子最后一道能力题不做,长此以往,能力自然不会有任何提高,反而止步不前。 语文平均85.8分,不及格3人,分别是郑博(64分)、鹏璎(69分)、张思佳(71分)。这三名学生居于d等第,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希望他们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下一次考试相信一定会调整状 态取得好成绩。90分以上18人,普遍较好的部分为基础题和作文 部分,阅读经过几次练笔有所提高,后50天将集中于提高阅读,继

2014至2016结构化学全国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2016年全国I 卷及全国Ⅱ卷结构化学及答案解析 1、(2016新课标I 卷)[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Ge )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 与C 是同族元素,C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 (4)2424Zn 、 Ge 、O 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 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 参数A 为()000,,;B 为11022?? ???,,;C 为11022?? ???,,。则D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 单晶的晶胞参数565.76pm a =,其密度为__________3g cm -?(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10223d 4s 4p ;2。 (2)Ge 原子半径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π键,不易形成双键或叁键。 (3)4GeCl 、4GeBr 、4GeI 的熔沸点依次上升。因为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随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上升。 (4)O Ge Zn >>。 (5)3sp ,共价键。 (6)①111(,,)444;②231038736.0210(565.7610)-????。 【解析】(1)锗位于硅的正下方,是(141832)+=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1022[Ar]3d 4s 4p 。 (2)双键、叁键与单键中均有σ键,但只有双键和叁键中存在π键。锗难以形成 双键或叁键,说明锗难以形成稳定的π键。这是因为Ge 原子半径较大,4p 形成肩 并肩重叠较难。 (3)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物质熔沸点均不高,均为分子晶体,并且不存在氢键, 因此熔沸点由范德华作用力的强弱决定。即熔沸点依次升高,是范德华力依次增强 的结果,而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而言,范德华力主要受分子量决定。分子量 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4)由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电负性相对强弱。 (5)锗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中碳原子是3sp 杂化,锗晶体中锗也是相同的杂 化,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6)①将晶胞切成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后,D 是左下角小正方体的体心,因此原子坐标是111(,,)444 ; ②每个晶胞中含有8个锗原子,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换算单位: 323103 A A ()8(Ge)873() 6.0210(565.7610)M M N V N a -?ρ===???g g 晶胞晶胞 2、(2016新课标Ⅱ卷)【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与性质】(15分) 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 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3d 能级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 3)6]SO 4蓝色溶液。 ①[Ni(NH 3)6]SO 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 ②在[Ni(NH 3)6]2+中Ni 2+与NH 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 键原子是_____。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4.4 最高分 98 最低 69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12名同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占24.49%;26名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占53.06%;10名同学获得了中等成绩,占20.41%;1名同学获得了及格的成绩,占2.04%。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试卷难以适当,考试结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填空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最高;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的正确率较高;相对而言,一些同学对论述题回答的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总体来看,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注:有一位留级生姚元文的成绩为81分。

贵州大学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3.6 最高分 96 最低 74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出勤率较高,平时成绩较好,卷面成绩普遍比较高,总成绩也较高,说明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期中考试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的分析

先讲个鬼故事: 期中考这个魔头终于算是熬过去了,可是看看前面,月考、会考、期末考,接踵而至。几乎都可以看见他们在黑暗中白森森的牙齿,爆出的白光一闪而过,阴森森的笑声萦绕耳边,考砸了的同学们瞬间感觉后背一凉,连带着期中考后屁股上的伤依旧隐隐作痛,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啊~~……小编表示同情~ 大家别被上面的鬼故事吓到,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没必要“妖魔化”,虽然它确实给同学、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期中考后正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时候。那么,今天的话题,就是跟大家聊聊期中考试后“该做的那些事儿”,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一、分析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 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 二、九字诀 马上写: 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①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