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SME II-2007 材料A篇 铁基材料 SA240∕SA240M 压力容器和一般用途用耐热铬及铬镍不锈钢板、薄板和钢带

ASME II-2007 材料A篇 铁基材料 SA240∕SA240M 压力容器和一般用途用耐热铬及铬镍不锈钢板、薄板和钢带

ASME II-2007 材料A篇  铁基材料 SA240∕SA240M 压力容器和一般用途用耐热铬及铬镍不锈钢板、薄板和钢带
ASME II-2007 材料A篇  铁基材料 SA240∕SA240M 压力容器和一般用途用耐热铬及铬镍不锈钢板、薄板和钢带

铁基超导,中国主导

铁基超导,中国主导 在经历连续3年的空缺之后,2014年1月10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以“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问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国超导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科研和工业制造领域。而铁基超导作为2008年才开始起步的研究项目,以新锐姿态成为超导领域最受重视的板块,吸引了世界上诸多优秀科学家的目光。为什么铁基超导如此特别?针对它的研究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世界上有许多单质金属及其合金在特殊条件下都是超导体,即电阻为零,而且还具有完全抗磁性的特性。一旦进入超导态,材料内部磁感应强度即为零,于是超导体就如同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外界磁场根本“进”不去。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超导才具有极其深远的应用前景:利用零电阻的超导材料代替有电阻的常规金属材料,可节约输电过程中造成的大量热损耗;可组建超导发电机、变压器、储能环;可在较小空间内实现强磁场,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或进行极端条件下的物性研究,或发展安全高速的磁悬浮列车……然而,要让这些物质进入超导态,必须满足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环境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所以,之前提到的那些应用前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然而,德国、日本科学家却相继发现了打破这一定律的物质。而两组中国团队更是几乎同时在实验中分别观测到了43K和41K 的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证明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物后的又一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在国际上引起极大轰动。随后,一个来自中科院的研究组将该类铁砷化合物

超导体材料

超导体材料 超导体的定义 1911年,荷兰发明氦液化器的昂尼斯〔H.K.Onnes)偶然发现,在液氦温度(4.2K)下,汞的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但是,象汞这样金属的超导状态在很弱的磁场中就会被破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成为超导状态,温度丁,磁场强度H和电流密度J都必须分别处于临界温度T c,临界磁场强度H c和临界电流密度J c以下。如图1所示,在T-H-J 坐标空间中有一个临界面,其内部就是超导状态。临界条件下具有超导性的物质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 图 1 超导状态的T-H-J临界面(区面内:超导状态;曲面外:正常状态) 【杨兴钰.材料化学导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超导体的应用 50年代后期,发现超导状态的温度提高,而且发现丁能产生强磁场的银及钒的合金和化合物,促使超导现象的应用登上了科技舞台。由于电阻近于0Ω,在超导体内流动的电流将没有损耗.这样,很细的导线就可以通过很强的电流,可产生很强的磁场。问题是它必须在液氦温度下工作,液氮的价格、供应和使用方式使得它的普遍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即使如此,超导磁体仍大量被使用于加速器、聚变装置、核磁共振和磁分析等仪器上。例如美国费密实验室用了1000多个超导磁体,每年的被氮费用高达500万美元,但因此而节省的电力为18500万美元;美国于1990年建成的周长为83km的超级质子对撞机使用10000个超导磁体,每年可节省电力6亿美元。【唐小真,杨宏秀,丁马太.材料化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社,1997.】超导核磁共振层析仪能给出人体任一部位的剖面图.其分辨本领远远超过x射线或超声层祈仪.是现代高级医院重要的诊断设备之一。 超导技术在医疗上可用于外科手术。例如导管牵引术,将导管插入血管后,靠强磁体引导到脑部等血管瘤部位后,将磁性胶体注入血管,靠强磁体引导到肿瘤前提供血管定位,使给养阻塞,从而使肿瘤萎缩死亡。【杨兴钰.材料化学导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利用超导体送电的超导电缆已经出现,利用超导体储存电能的超导储能器可在瞬间释放出极强的电能。这种储能器为激光技术提供了储存条件。它可将强电流存储在超导线圈之中,然后启动开关,一瞬间便会释放出巨能,从而发出强大的激光。 用超导体做的超导磁体,可以得到极强的磁场。因为超导线圈没有电阻,超导磁体可以比普通电磁体轻得多:几千克超导磁体抵得上几十吨常规磁体产生的磁场这将给电力工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发电机会因使用超导体而提高输出功率几十倍、上百倍;已试制出来的

网络互穿型碳化硅陶瓷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耐磨性能

岳建设等:反应烧结制备多孔β-SiAlON? 493 ?第40卷第4期 网络互穿型碳化硅陶瓷/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耐磨性能 王倩1,刘桂武1,郑开宏2,李林2,王娟2,乔冠军1 (1.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2.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材料加工研究所,广州 510651) 摘要:通过酚醛树脂固化、碳化及原位硅化的技术制备复杂形状SiC陶瓷,并利用金属浇注工艺制备出了以高锰钢、高铬铸铁为基体的2种网络互穿型SiC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借助湿式橡胶轮摩擦磨损试验机和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该2种复合材料及2种基体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和基体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由于SiC陶瓷体的强度、硬度比金属基体高,导致在磨损过程中2种基体材料的磨损量较大,且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微凸起,使得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SiC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优于SiC陶瓷/高锰钢复合材料,但SiC陶瓷/高锰钢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更好。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碳化硅;高锰钢;高铬铸铁;摩擦磨损 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2)04–0493–05 网络出版时间:DOI: 网络出版地址: Prepara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SiC/Fe Composites with Interpenetrating Structure WANG Qian1,LIU Guiwu1,ZHENG Kaihong2,LI Lin2,WANG Juan2,QIAO Guanju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Processing,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 Research, Guangzhou 510650, China) Abstract: SiC ceramic with the complex shape was prepared via the curing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carbonization and in-situ siliconization. Two kinds of interpenetrating SiC/metal (i.e., high manganese steel and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metal casting.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two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wet rubber wheel grinding fric-tion tester and a UMT-3 multi-specimen test system.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the two composites and the two metal matrices after abrasion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wear loss of the metal matrices was more than those of the respective composites. The micro-protrudes formed on the surfaces due to the addition of SiC ceramic, which has a higher strength and hardness, compared to the metal matrices. As a result, the wear resistances of the two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SiC/iron compos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C/steel composite. However, the SiC/steel composite displayed a better interfacial bonding. Key words: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ilicon carbide; high manganese steel;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friction and wear 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SiC的均匀性及其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是目前应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难点。SiC陶瓷颗粒或晶须作为增强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通常存在各向异性和难以实现高体积分数等问题。目前以三维网络结构SiC陶瓷为增强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2]。这种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相互贯穿、渗透,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通过制作不同几何形状的网络结构陶瓷增强体,可提高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体积分数,获得与金属良好的润湿性,抵制由于润湿性不好而导致的裂纹扩展[3–5]。由于网络结构中陶瓷增强体与金属基体材料相互渗透、包覆,在磨损时高硬度的陶瓷增强体对基体起到屏蔽保护作用,使其不会首先被磨掉。同时,金属基体会对 收稿日期:2011–11–19。修订日期:2011–1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177);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特派员工作站项目(2010B09050034);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2010A080407007;2009A080304010)资助。 第一作者:王倩(1987—),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刘桂武(1976—),男,副教授。Received date:2011–11–19. Revised date: 2011–12–26. First author: WANG Qian (1987–), female, Master candidate. E-mail: wang.q@https://www.doczj.com/doc/8d1603643.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LIU Guiwu (1976–),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gwliu76@https://www.doczj.com/doc/8d1603643.html, 第40卷第4期2012年4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40,No. 4 April,2012 2013-02-28 09:59 https://www.doczj.com/doc/8d1603643.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30228.0959.201204.493_001.html

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进展

物理四38卷(2009年)9期 h t t p :∕∕w w w.w u l i .a c .c n 铁基超导体专题 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进展* 陈仙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合肥 230026 )摘 要 最近,由于在铁基L n (O ,F )F e A s 化合物及其相关化合物中发现具有高于40K 的超导电性,层状的铁基化合物引起了凝聚态物理学界很大的兴趣和关注.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在该类材料中最高超导临界温度可达到55K.这些重要的发现使得人们又重新对高温超导体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为研究高温超导的机理提供了新的一类材料.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所在组在新型铁基超导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铁基超导材料探索研究;(2) 铁基超导体的单晶制备及物性研究;(3)铁基超导体的电子相图及自旋密度波(S DW )和超导共存研究;(4)同位素交换对超导转变和S DW 转变的效应.最后,在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关键词 铁基超导体,自旋密度波,相图,结构相变 N e w i r o n -p n i c t i d e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o r s C H E N X i a n - H u i ? (H e f e iN a t i o n a l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P h y s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tM i c r o s c a l e a n d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y s i c s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H e f e i 23002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d i s c o v e r y o f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w i t hac r i t i c a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c )h i g h e r t h a n40Ki nt h e i r o na r s e n i d eL n (O ,F )F e A s h a s d r a w nm u c h i n t e r e s t i n c o n d e n s e dm a t t e r p h y s i c s .L a t e r d i s c o v e r i e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e n h a n c e m e n t o f T c u p t o 55K ,h a s e v o k e d i n t e n s e e x c i t e m e n t i n t h e p i l g r i m a g e t o w a r d s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h i g hT c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w h i l e p r o v i d i n g a b r a n d n e wf a m i l y o fm a t e r i a l s t o a d d r e s s t h i s i s s u e .I n t h i s r e v i e ww e p r e s e n t o u r g r o u p 'sm a j o r r e s e a r c h o n n e w i r o n b a s e d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 :(1)o u r i n i t i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2)t h e s y n t h e s i s o f i r o n a r s e n i d e s i n g l e c r y s t a l s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i t s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3)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 p h a s e d i a g r a mo f i r o n b a s e d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o r s a n d t h e c o -e x i s t e n c eb e t w e e n s p i n d e n s i t y w a v e s a n d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4)t h e e f f e c t o f i s o t o p e e x c h a n g e o n s p i n d e n -s i t y w a v e s a n d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n g t r a n s i t i o n s .T o f i n i s h ,w e p r o p o s e p o s s i b l e f u t u r e d i r e c t i o n s i n t h i s f i e l d .K e y w o r d s i r o n - p n i c t i d e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o r ,s p i nd e n s i t y w a v e (S DW ),p h a s e d i a g r a m ,s t r u c t u r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 B 601001,2006C B 922005 )和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2009-07-15收到 ? E m a i l :c h e n x h @u s t c .e d u .c n 1 引言 1986年,I B M 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B e d n o r z (柏诺兹)和M ül l e r (缪勒)发现了临界温度为35K (零下238.15℃)的镧钡铜氧超导体[1]. 这一突破性发现导致了一系列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自那以后,铜基高温超导电性及其机理成为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然而直至今日,铜基高温超导机制仍未解决,这使得高温超导成为当今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因此科学家们都希望在铜基超导材料以外再找到新的高温超导材料,能够从不同的 角度去研究高温超导机制,最终解决高温超导的机制问题. 最近,由于在铁基L a O 1-x F x F e A s (x =0.05 0.12)化合物中发现有26K 的超导电性[2] , 层状的Z r C u S i A s 型结构的L n O MP n (L n =L a ,P r ,C e ,S m ;M =F e ,C o ,N i ,R u 和P n =P 和A s )化合物引起了科学家很大的兴趣和关注[3,4] .2008年3月, 四 906四

铁基复合材料演讲稿

根据材料复合情况的不同, 可分为整体和表面复合两大类。 粉末冶金法: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多采用成熟的粉末冶金法来制备, 即将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粉末混合后冷压或热压烧结, 也可用热等静压工艺。制造过程的温度相对于液相法来说较低, 基体与增强物都呈固态,界面反应不严重, 产品可做到少余量或无余量, 从而减少机加工, 提高材料利用率。但该法不适合生产形状复杂和大型的零件, 且由于其工艺及装备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阻碍了它的应用和发展。 铸造法:(外加增强体颗粒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固态的增强体颗粒逐步加入并混合于液态金属中制得金属基复合材料。但增强相往往会因与基体密度不同而产生凝聚、上浮或下沉, 难以均匀分布, 为此得采用粉料供给器均匀加入增强相材料或采用超声波、机械搅拌或半固态铸造法等。虽然该方法的设备与工艺相对简单, 但制件中容易形成气孔、夹杂, 增强体分布不均匀, 界面易发生反应等。该方法要求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否则会出现增强体与基体结合不良, 造成界面剥落。 原位反应复合法: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与以上两种复合工艺相比, 它的增强体颗粒尺寸较细小, 表面无污染, 与基体的结合为冶金结合, 避免了与基体浸润不良的问题; 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将原位反应复合法与铸造技术相结合, 可制得形状复杂、尺寸大的构件, 直接得到近净形化的制品。此法虽在金

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直到近几年才见到有关该法用于制备铁基复合材料的报道。 高温自蔓延合成:Self 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sthesis,简称SHS。反应迅速( 0. 1~15cm/ s) 表面复合技术: A铸渗法:铸渗法是铸件表面合金化的一种方法, 即在铸型型壁上涂( 或贴) 覆具有一定配比的合金粉末膏剂( 也称涂覆层或膏块) , 当浇注成形时, 金属液浸透涂料的毛细孔隙, 高温的液态母材金属与合金粉末之间产生强烈热作用( 合金粉末溶解、熔化或发生化学反应) 并进行物质互渗, 以此改变铸件表层的结构和性能。该方法是在铸件表面原位生成复合层, 具有原位反应复合法的优点, 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但铸渗法的复合层厚度难以控制是其致命的缺点。 B铸造烧结法:铸造烧结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的技术。它将一定配比的合金粉末所制成的压坯贴在铸型表面, 利用浇注过程金属液的热量在压坯中产生巨大的热流密度, 引发压坯中高温化学反应, 生成大量的陶瓷颗粒, 同时完成压坯的烧结致密化, 从而在铸件表面烧结反应生成表面复合材料。该方法借鉴了铸渗法在浇注过程中原位实现表面复合化这种简单工艺过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进展_郭巧琴

2015年2月(上)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进展 郭巧琴 (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本文首先对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历史进行了阐述,接着对不同结构体系的铁基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铁基超导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铁基超导体;晶格结构;高温超导电性;晶体生长 超导是某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般为较低温度)电阻降为零的性质。人们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1911年,HeikeKammerlinghOnnes发现当温度降至0k时,金属汞的电阻降到4.2k[1 ̄2]。同时发现其他金属也有相似现象,从此超导研究开始了。 超导材料可分为传统超导和非传统超导。随后,重费米子超导体,铜基超导体,有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先后被发现。1986年,铜氧化高温导体的发现促使了超导材料的研究。 2008年2月底,日本东京工业大学Hoson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报道在铁基层状化合物LaFeAsO中通过F掺杂发现了高达26K的超导电性。 这引发了凝聚态物理界对超导的关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和发现已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3]。 1铁基超导研究进展 与铜基超导材料不同,铁有5个3d轨道,且均在费米能级周围,未掺杂铁基超导体具有抗磁性,这一点与铜基超导体也不同。最初发现的LaFeAsO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具有四方相层状结构,和ZrCuSiAs结构相似。 但是,由于铁基超导体超导转变温度较低,人们并未广泛关注。直至二零零八年二月,Tc为26K的LaFeAsO1-xFx才被人们发现。 之后,用其他稀土元素,包括从Ce ̄Sm的所有轻稀土元素,以及Gd,Tb和Dy等重稀土元素,均可完全替换掉La,便可得到Tc在50~56K的超导体。 近年来探索铁基超导新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氟基系列母体如AEFeAsF的发现。 二零零八年十月日本Hosono课题组报道了Tc=22K的超导体CaFe1-xCoxAsF[4]。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课题研究小组也独立报道了发现AEFeAsF系列母体。 该研究组通过稀土元素在AE位上的取代,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具有高临界温度的铁基超导体材料。 闻海虎等人通过在LaFeAsO中,利用+2价的Sr离子部分取代+3价的La离子,在LaFeAsO1-xFx中发现了Tc=25K的超导电性。沿着这个研究思路,人们逐渐发现了Pr1-xSrxFeAsO与Nd1-xSrxFeAsO等空穴型铁基超导体[5]。 基于LnMPnO母体的铁基超导体(又名为FeAs-1111相结构)的发现,使人们对逐渐对FeAs层对于高温超导电性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王楠林课题组和闻海虎课题组分别地进行了新型LaFeAsOF铁基超导体材料输运性质测量研究[6]。 目前,多种不同结构体系的铁基超导体已经被开发研究出来,其主要体系有ReFeAsO(1111体系)、LiFeAs或NaFeAs(111体系)、AFe2As2(122体系)等。 在已知道的122和1111体系,层间耦合的强弱,决定了未掺杂的母体均发生反铁磁自旋密度波(SDW)相变和结构相变的先后次序。封东来等通过对KxFe2Se2进行各种本地和同步辐射实验测试,终于获得了完整的电子结构,并且测得了各向同性的s波超导能隙[7]。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以往的铁基超导体完全不同:整个费米面没有空穴,而只存在电子。 封东来教授课题组的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KxFe2Se2这种新的铁基超导体的配对机制及超导对称性都与其他已知铁基超导体不同,之前建立的铁基超导体的普遍图像将可能遭到颠覆。 陈仙辉等人利用FeAs自助熔剂法合成制备了新的122母体单晶材料EuFe2As2,并对Eu位的La掺杂单晶材料进行了制备生长。 之后,比较系统地测试了La掺杂EuFe2As2单晶材料在不同磁场中的磁化率、电阻率和比热,研究结果发现Eu2+的磁性子的晶格具有变磁性,在一定的磁场中会发生A型反铁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 随磁场强度增加,比热波动被控制,并且向低温方向转移,到达临界磁场强度后继续增强磁场,比热峰继而向高温方向漂移,该行为可导致变磁性。 在反铁磁态时,磁化率拥有有与SDW相同的两度对称性,但是在铁磁态时,该两度对称磁化率行为将消失; 此外,当SDW随镧掺杂被压制时,铁磁态更易在磁场下形成。 由此,便提出了各向异性的交换模型来理解实验现象。最后给出了x=0和0.15单晶样品的详细的H-T相图和可能的磁结构[8]。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Singh等人对FeSe、FeS和FeTe的电子结构、费米面、声子谱、磁性、电声耦合等进行了等密度泛函计算研究,提出掺杂的FeTe和Fe(Se,Te)都可能具有超导电性,特别是FeTe的自旋密度波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掺杂的FeTe可能会拥有比FeSe更高的临界温度。 美国杜兰大学Mao领导的研究小组制备出Fe(Se1xTex)0.82系列多晶样品,发现0≤x<0.15和0.3<x<1.0两种超导相,在0.15≤x≤0.3范围内,两种超导相共存,在0.3<x<1.0范围内,常压Tc最高可以达到14K。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只有当样品变为FeTe0.82时,超导现象才会被抑制[9,10]。Takano小组宣布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了新型铁基超导材料FeTe1-xSx(x=0.1,0.2)。 研究结果显示,S取代效应抑制了母体FeTe在80K时结构相的转变,这成为FeTe1-xSx实现超导体的关键所在。 王楠林课题组借助Bridgman法生长出Fe1.05Te和Fe1.03Se0.30Te0.70单晶样品,并开展了细致的物性研究工作,揭示出额外铁离子对其性质的重要影响。 2总结与展望 铁基超导体具有高的、非常规的上临界场和较小的各向异性,并且相对铜氧化物超导体具有更大的想干长度,这些导致这类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就机理而言,反铁磁涨落对超导是否有直接影响非常重要。所有欠掺杂的铁基超导材料反铁磁序是非常值得研究人员所探索的。阐明超导机理、费米面的形态以及其随掺杂的演化规律均可从单晶样品上获得可靠数据。 具有更高Tc的新超导体的发现可以从空穴掺杂、新结构或者多层的思路去探索研究。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正在持续升温,新的发现层出不穷。 我国科研机构,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以新型铁基超导体研究为核心的新一轮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热潮 26

铁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铁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本刊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的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Li0.8Fe0.2)OHFe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开以上,并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子研究中心的黄清镇博士以及中科大吴涛教授等几个研究组合作,确定了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发现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2月15日的Nature Materials上。 铁基高温超导体是目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机理还没有得到完全理解,FeSe类超导体以其诸多独特的性质被认为是研究铁基超导机理的理想材料体系。尤其是近期报道的生长于SrTiO3衬底上的FeSe单层薄膜的零电阻转变温度高达100开以上,更加激起了科学家对于这一体系的浓厚兴趣。然而,对于FeSe类超导材料,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AxFe2Se2(A=K,Rb,Cs)体系存在严重的相分离,反铁磁绝缘相与超导相的共生导致该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质非常复杂,从而使得研究其内在的物理机制变得非常困难。而FeSe 单层薄膜以及通过液氨等低温液相插层方法合成的Lix(NH2)y(NH3)1-yFe2Se2等化合物在空气中极不稳定,无法深入研究其物理性质。为了能够深入探究铁基高温超导的物理机制,亟需寻找到新的具有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且空气稳定。并适合物理测量的FeSe类超导材料。 陈仙辉研究组首次利用水热反应方法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FeSe类超导材料(Li0.8Fe0.2)OHFeSe,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开以上。通过结合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核磁共振三种技术手段精确确定了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此外,发现该结构中严重畸变的FeSe4四面体

铁基超导

铁基超导 超导是物理世界中最奇妙的现象之一。正常情况下,电子在金属中运动时,会因为金属晶格的不完整性(如缺陷或杂质等)而发生弹跳损耗能量,即有电阻。而超导状态下,电子能毫无羁绊地前行。这是因为当低于某个特定温度时,电子即成对,这时金属要想阻碍电子运动,就需要先拆散电子对,而低于某个温度时,能量就会不足以拆散电子对,因此电子对就能流畅运动。 传统的解释常规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预言,超导体的最高温度不会超过麦克米兰极限的39K。在以往的研究中,只有1987年发现的铜氧化合物超导体打破了这一极限,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最近,在铁基磷族化合物中发现的超导电性其超导临界温度可达55K,同样突破了传统理论预言的麦克米兰极限。这是第一个非铜基的高温超导体,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的又一次热潮。 铁基超导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各国都在进行这一新材料的研究,铁基超导体薄膜研究进展与铁基超导体大同位素效应就是其中的热点。 从2008年新的铁基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铁基超导薄膜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这是因为较难精确控制人们所需要的亚稳相中的多元素配比、以及多种热力学相之间的互相竞争。由于元素配比和不同热力学相竞争所导致的较少量的杂质,在块状材料的合成中有时可以接受,但对低维的薄膜材料却不能允许。迄今已发现四种主要晶体结构的铁基超导体,包括含砷或磷(chalcogens)的1111相、122相、111相,以及含氧硫族元素(pnictogens)的11相。它们都具有超导的Fe-X (X为As、P、Se、S或Te等)层,且前三类超导体中这些层由La-O等隔离层隔开,而超导的11相FeSe、Fe(Se,Te)只有Fe-X层,晶体结构最简单。目前人们只得到了11相的单相、外延、超导薄膜。而对含砷的铁基超导体而言,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仍未能得到单相的超导薄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超导实验室的曹立 新副研究员带领博士生韩烨、李位勇,与相关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制备出单相的外延FeSe超导薄膜(第十届全国超导薄膜和超导电子器件学术研讨会,大连,2008年10月11日-15日),率先发表文章(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21, 235702, 2009),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此后,他们又系统研究了FeSe 、Fe(Se,Te)以及FeTe薄膜,他们发现FeTe 母体在薄膜状态下超导,转变温度13 K,接近Fe(Se,Te)固溶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值,远高于FeSe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而到目前为止,FeTe块材在常压和高压状态下都没有发现超导。人们普遍认为铁基超导电性与自旋密度波密切相关,实验发现高压下自旋涨落在FeSe中明显增强而且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37 K;同时,理论计算表明FeTe比FeSe有更强的自旋涨落并可能有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但是实验上FeTe并没有在高压下观察到预期的现象。曹立新等人注意到,在超导的FeTe薄膜中,晶格在生长平面内不是被压缩,而是被拉伸,类似于一种“负压力效应”。同时他们发现,在非超导的FeTe块材中70 K左右出现的结构和自旋涨落的一级相变,在超导薄膜中被明显弱化。 图1 在4种不同基片上沉积生长的FeTe超导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32个薄膜的c-轴晶格常数,以及薄膜中Fe-Te-Fe键角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超导的FeTe薄膜表现出较小的c-轴和较大的a-轴晶格常数以及显著增大的 Fe-Te-Fe键角。

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研制

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研制 0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全球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严峻挑战的今天,摩擦学在节能、节材、环保以及支撑和保障高新科技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机械零部件要在高温、高压、高速或高度自动化的条件下长期稳定地工作,因而对材料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机件表面由于长期的工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和腐蚀,表面的磨损和腐蚀不仅影响机件的正常工作运行,而且不利于工件的维护和保养。由于磨损所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据统计,机械零件的失效主要有磨损、断裂和腐蚀三种形式,而磨损失效却占60%—80%,因此磨损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为有效的防止机件表面的磨损和腐蚀,目前一般采用表面防护措施延缓和控制表面的破坏。因而研究磨损机理和提高耐磨性的措施,将有效地节约材料和能量,提高机械装备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以降低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这对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1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composite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理相组成的一种固体材料。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其性能的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体育等领域,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

ASME标准中文版

ASME标准中文版 ASME B16.20-1993 管法兰用环连接式.螺旋缠绕式及夹套式金属垫片 ASME B16.21-1992 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 ASME SECTION-I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Ⅰ卷动力锅炉建造规范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II A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Ⅱ卷A篇铁基材料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II B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Ⅱ卷B篇非铁基材料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II C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Ⅱ卷C篇焊条焊丝及填充材料2004版+05+06增补ASME SECTION-II D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Ⅱ卷D篇材料性能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IV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Ⅳ卷采暖锅炉建造规范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V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Ⅴ卷无损检测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III NB 1995版ASME规范Ⅲ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制造准则一册NB分卷一级设备ASME SECTION-III NC 1995版ASME规范Ⅲ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制造准则一册NC分卷二级设备ASME SECTION-III NCA ASME规范Ⅲ卷(89版) 核动力设备建造规则NCA卷一册与第二册之总要求ASME SECTION-III ND 1995版ASME规范Ⅲ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制造准则一册ND分卷三级设备ASME SECTION-III NF 1995版ASME规范Ⅲ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制造准则一册NF分卷设备支承结构ASME SECTION-IX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Ⅸ卷焊接及钎焊评定标准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VI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Ⅵ卷采暖锅炉维护和运行推荐规则2004版+05+06增补ASME SECTION-VII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Ⅶ卷动力锅炉维护推荐导则05年版 ASME SECTION-VIII-1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Ⅷ卷1压力容器建造规则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VIII-2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Ⅷ卷2压力容器另一规则2004版+05+06增补 ASME SECTION-VIII-3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Ⅷ卷3高压容器建造另一规则2004版+05+06增补ASME SECTION-XII 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Ⅻ卷运输罐的建造和连续使用规则2004版+05+06增补CODE CASES 规范案例2004年版 TCED 41001-2000 ASME 压力容器规范实施导则 ASME B31.1-2004版动力管道 ASME B31.3-2004版工艺管道 ASME规范压力管道及管件B31、B16系列标准(上册)含5个标准 1.ASME B31.4-1998版液态烃和其他液体管线输送系统 2.ASME B31.5-1992(R1994) 制冷管道 3.ASME B31.8-1999版输气和配气管道系统 4.ASME B31.9-1996版建筑管道规范 5.ASME B31.11a-1989(R1998)版浆液输送管道系统 ASME B31G-1991版确定已腐蚀管线剩余强度的手册 (对ASME B31压力管道规范的补充文件) ASME规范压力管道及管件B31、B16系列标准(下册)含10个标准 1.ASME B16.1-1998版铸铁管法兰和法兰管件(25、125和250磅级) 2.ASME B16.3-1998版可锻铸铁螺纹管件(150和300磅级) 3.ASME B16.4-1998版灰铸铁螺纹管件(125和250磅级) 4.ASME B16.9-1993版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 5.ASME B1 6.10-1992版阀门的面至面和端至端尺寸 6.ASME B16.11-1996版承插焊式和螺纹式锻造管件 7.ASME B16.14-1991版钢铁管螺纹管堵、内外螺丝和锁紧螺母 8.ASME B16.28-1994版锻轧钢制对接焊小弯头半径弯头和180度弯头 9.ASME B18.2.1a-1999版方头及六角头螺栓和螺钉 10.ASME PTC25-1994 压力泄放装置性能试验规范

铁基超导体

铁基超导体 对于现代人来说,超导已经不再是一件什么神秘的事情了,普通的中学生就已经知道了所谓的超导现象:当导体的温度降到一个临界温度时电阻会突然变为零。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超导体除了电阻为零的特殊性质之外,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神奇的性质——完全抗磁性,也就是说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也完全“排挤”出去。这一现象也被称为“迈斯纳效应”。正是由于超导体的这一性质,而铁基材料通常具有铁磁性,因此被认为最不具备成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条件。但最近的科研结果却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束缚,铁基超导材料成为了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历程 高温超导是指材料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电阻突降至零。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自那以后,铜基超导材料成为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也不断“飙升”,在短短几年中,铜氧化合物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就被提高到134K(常压)和164K(高压)。然而直至今日,对于铜基超导材料的高温超导机制,物理学界仍未形成一致看法,这也使得高温超导成为当今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因此很多科学家都希望在铜基超导材料以外再找到新的高温超导材料,从而能够使高温超导机制更加明朗。

2008年2月23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发布公报称,东京工业大学教授Hosono的研究小组合成了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由绝缘的氧化镧层和导电的砷铁层交错层叠而成的结晶化合物。纯粹的这种物质没有超导性能,但如果把化合物中的一部分氧离子转换成氟离子,它就开始表现出超导性,并且在26K(零下247摄氏度)时具有超导特性。其实在2006和2007年Hideo Hosono小组就已经分别报道在LaFePO 和LaNiPO 材料中发现转变温度为2到7K的 超导电性。但这一次却立刻引发 了人们对这一体系的强烈关注 (下图为LaFeAsO的晶体结构)。 3月14日,中科院物理所闻海虎, 在镧氧铁砷 (LaOFeAs) 材料中用二价金属替换三价的La,在空穴型掺杂中取得重要进展,临界温度达到25K。3月25日,中国科技大学陈仙辉领导的科研小组又报告,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在临界温度43开尔文(零下230.15℃)时也变成超导体。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报告,氟掺杂镨氧铁砷化合物的高温超导临界温度可达52开尔文(零下221.15℃)。4月13日该科研小组又有新发现: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假如在压力环境下产生作用,其超导临界温度可进一步提升至55开尔文(零下218.15℃,将这场追求铁基高临界温度的竞争推向高潮,并保持着目前为止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最高纪录。 新的超导机制有望取得突破

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材料中各组分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不变,而复合材料本身具有两种材料的性质,甚至具有其组成元素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因此复合材料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铁是最常用的功能材料,改善和提高铁基体的性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将低密度、高刚度和高强度的增强体颗粒加入到铁基体中,在降低材料密度的同时,提高了它的弹性模量、硬度、耐磨性和高温性能,可应用于刀具及耐磨零件等工业领域。 1、国外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本论文项目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 耿学文1,2 赵洪波1,3 樊振军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00833、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00083 1959年,文献[1]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试验证明氧化物分散在铁基体中能提高铁基体的抗蠕变性能。这是首次对铁基复合材料进行的研究。 1971年,文献[2]制备了Al2O3颗粒弥散强化铁基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发现表面活性元素可有效降低界面能。 1975年,文献[3]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粉末烧结成形工艺。发现T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证明颗粒的体积分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 1983年,文献[4]采用粉末冶金法将炭黑、V粉(或Ti粉或Cr粉)与铁粉混合,在1300~2000K温度间烧结成形,获得了原位VC/Fe(Ti/Fe或Cr3C2/Fe)铁基复合材料。研究显示,VC/Fe和TiC/Fe比 Cr3C2/Fe容易烧结,且性能优于Cr3C2/Fe ,其硬度和耐磨性很高,可用于制作刀具。 1990年,文献[5]将TiC陶瓷颗粒加入Fe-C合金熔体中,并外加电磁搅拌,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合金熔体的成分、外加TiC的体积分数及颗粒尺寸、混合温度与时间及冷却速率都有关。并指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随着T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尺寸和颗粒间距的增大而降低。 1996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英国LSM公司的研究者利用高温自蔓延烧结工艺(Self 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sthesis,简称SHS)制备了(W,Ti)C/Fe复合材料,碳化物呈球形,直径在1~10μm之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且可根据使 用性能的要求调整碳化物的质量分数。 1999年,文献[6]采用高能电子束辐射工艺,成功制备了TiC/Fe表面复合材料。他们将TiC颗粒与熔剂材料(MgO-CaO)混合制成的粉末涂覆于碳钢基体上,用高能电子束辐射,使粉末与基体表面熔化,TiC颗粒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沉淀并与基体牢固地结合。研究发现熔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20%,颗粒在表面分散均匀,复合材料层厚度可达2.5mm。试验表明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很多。 2007年,文献[7]利用粉末冶金技术,使FeV和石墨体系在真空烧结炉中发生碳化反应,生成VC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圆整、致密度高的铁基复合材料;通过SEM、XRD、磨损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且VC颗粒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成形  粉末冶金是一种制取金属粉末以及采用成形和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制成制品的工艺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工艺相继出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简单介绍两种: 2.1.1温压技术 温压技术的原理是:将加有特殊润滑剂的预制金属粉末和模具等加热至130~150℃,并将温度波动控制在±2.5℃以内,然后进行压制、烧结而制得金属粉末冶金结构零件。该工艺只通过一次压制便可生产出高密度、高强度、低成本的粉末冶金零件。 2.1.2流动温压技术 流动温压技术是德国Fraunhofer应用材料研究所研发出来的粉末冶金新技术[8]。该工艺是在粉末压制、温压成形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的优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成形技术。其突出优点在于加入了合适比例的微细粉末、加大了润滑剂的含量,从而使得粉末的流动性能、填充能力和成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零件模型有与压力方向垂直的部位或是带孔洞、螺纹等形状的复杂形状时,这种成形方法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不需要进行再加工[9]。 2.2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