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7、什么是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身?

答:货车、采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专用汽车以及大部分高级轿车都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橡胶垫则起到减振作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其主要结构形式有框式车架、脊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

8、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

答: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在于除了轮胎和悬挂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橡胶垫也起到辅助缓冲吸振作用,这样即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又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既简化了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由于有车架作为整车基础,既便于各总成部件的安装又易于更改车型和用途;发生事故时车架能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

9、什么是承载式车身(无车架式)?

答:没有车架,车身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主要是为了减轻汽车的自重以及使车身结构合理化。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没有车架,传动的噪音和振动直接传给车身,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必须大量采用防振、隔音材料,成本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改型比较困难。10、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什么?

答: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汽车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11、什么叫汽车产品的系列化?

答:产品系列化是将产品进行合理分档、组成系列,并考虑各种变型。例如:货车可以按载重量分为微型、轻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及变型的自卸车;客车可以按长度划分为小型、轻型、中型、大型及变型的救护车、工程修理车等。

12、什么叫零部件通用化?

答:零部件通用化就是在载重量或载客量接近或相同的车型上,尽量采用相同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

13、什么叫零件设计标准化?

答:零件设计标准化对汽车的大量生产非常重要。不言而喻,广泛采用标准件有利于产品的系列化和零部件通用化,便于组织生产、降低成本,对于使用维修也能带来很大方便。

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

1、车身设计的特点

答:车身无论在用材、加工、装配、结构乃至使用功能等各方面都与汽车上的其他总成大相径庭。在外形结构上,车身壳体是由许多具有空间曲面外形的大型覆盖件组成。在装合这些大型覆盖件时对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有严格的要求。

2、传统的车身外形设计过程。

答:(1)初步设计

(2)技术设计

3、现代设计方法。

答:(1)概念设计

(2)工程设计

4、什么是概念设计?

答: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概念设计是多部门包括设计、研究工艺、销售预测等同时进行的。而汽车的外形设计和内装饰的选定主要来自客户的要求。在三维模型制作中,必须同时对同类车型的改进和模型风洞试验,以获得符合实际的数据,并以此作为工程设计的雏形。

5、什么是工程设计?

答:汽车工程设计一般需要3年以上,而从生产准备到大量投产时间更长。其中车身的设计所需的周期最长。车身设计首先是按1:1的比例进行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的设计及实物制作。其次则是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音试验和撞车试验等。

6、什么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答:计算机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创造性活动的得力助手。并且在现代汽车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前所述,车身上的多数部件具有很复杂的空间曲面,而无论该曲面多复杂,决定其图形的只有四个因素:坐标系、点、线、面。在数学本质上即只有坐标系、点两个因素。这就使空间曲面的测量以及数据生成成为可能,有了测量数据,利用专业软件(比如: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就为车身设计以及数控加工制造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第三章车身总布置设计

1、轿车底盘有哪三种布置形式?

答:轿车底盘有三种布置形式: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b: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2、轿车车身的布置包括哪些内容?

答:轿车车身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底盘布置形式的制约。轿车底盘有三种布置形式: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b: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而在现代轿车制造中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已被淘汰,由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突出优点,前置、前驱轿车已被广泛采用,成为轿车布置形式的主流。

轿车车身的布置还包括动力总成布置、地板凸包和传动轴布置、轮罩外形和踏板布置、车身内部布置、车门立柱布置、视野性、车身横截面布置、油箱和备胎布置。

3、大客车车身的布置。

答:大客车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城市大客车和长途大客车两类。其车身布置包括:车厢内的平面布置、横截面布置、地板布置、座椅布置、过道和扶手布置、备胎油箱和蓄电池布置、仪表板布置等。

4、货车车身的布置。

答:货车车身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其布置也是按此二者来考虑。而其车身布置可分为:驾驶室内部布置、货箱布置、前轮轮罩外形轮廓确定等。

5、货箱的布置有哪些因素确定?

答:主要因素是货箱的计算体积,其次是选择货箱的尺寸,第三个因素是考虑给定的轴荷分配。

第三章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1、什么是汽车驾驶员眼椭圆?

答: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上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由于这种图形呈椭圆状所以称为眼椭圆。

2、什么是H点人体模型?

答: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H点人体模型由背盘、臀盘、小腿杆及头部探杆组成。当H点人体模型按照标准规定安放在汽车座椅上时,模型上H点在车身的位置就是汽车实际H点的位置。

3、为什么要进行风窗玻璃刮扫和刮扫面积校核?

答:为保证雨雪天气有良好的视野,汽车风窗玻璃刮扫系统不仅应有刮扫能力,而且要有正确的刮扫部位和合格的刮扫率。校核刮扫面积和部位时必须以眼椭圆为基准。

4、什么是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答: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指以正常驾驶姿态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只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第四章汽车造型设计

1、什么是汽车造型设计?

答:汽车造型设计是指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确定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

2、汽车造型包括哪些内容?

答:汽车造型既包括结构、性能、工艺等科学因素,也包括艺术因素和社会因素,是科学技术和艺术技巧高度融会的结晶。现代汽车产业把汽车造型设计视为占领市场、打开销路的重要竞争手段。

3、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a: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b: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c: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d:应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e: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性能。

4、汽车的外形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汽车的外形取决于三个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形体构成指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的总布置和车身的总布置;线形构成指赋予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也就是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装饰和色彩构成是指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文字的造型设计汽车油漆色彩的调配。

5、怎样获得汽车外形及室内效果?

答:汽车外形及室内效果:在汽车造型设计的最初阶段,造型设计师常常以绘画形式绘制构思草图,用以记录自己的灵感和构思。在大量绘制的草图中选出若干优美的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图样,从而绘制成完整的彩色效果图。

6、汽车模型雕塑的意义。

答:汽车模型雕塑的过程是在效果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汽车的艺术形象如何更好地与汽车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有机结合汽车模型雕塑是汽车造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汽车模型的雕塑过程是汽车外形在的讨论过程。

7、什么是汽车造型的艺术性?

答:汽车造型的艺术性是通过造型艺术师的创作,用高度的艺术技巧把准确的审美观和思想感情表达在汽车的艺术形象上。

8、为什么要求汽车有整体感?

答:a:汽车造型与其它艺术一样,最重要的是具有整体感,统一、协调、完整是汽车造型的首要标准;b:为了使汽车造型获得整体感,应使汽车的三度空间具有均衡的比例(黄金分割)。c:汽车造型的整体感,除了依靠正确的比例划分外,还须依靠巧妙的线形组织。

9、怎样获得汽车造型的动感和视觉规律?

答:在汽车造型设计时,使其形状符合人观察事物的正常感觉规律是很重要的。使汽车具有动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使汽车外形与自然界运动物体的外形相象;第二种是使汽车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车身表面。

10、为什么要考虑车身表面的光学艺术效果?

答:车身表面就象一面光亮的镜子,必须按照球面镜的光学规律去分析它的反射效果。研究车身的光学规律,不仅是为了检验车身是否光滑,更重要的是赋予汽车合理的外形。所以正确地考虑车身表面的光学规律,就能使汽车外形获得良好的光学效果。

11、汽车主色调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汽车的色彩设计:色彩与人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进行汽车色彩设计时首先应考虑主色调,汽车其它部分的色彩应围绕主色调进行变化。汽车主色调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a:考虑汽车的用途;b:考虑气候及地理条件;c:考虑城市及道路的美化。

第六章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能

1、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哪些内容?

答: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力和力矩研究;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冷却研究;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的研究。

2、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以无粘流理论为基础的欧拉(Euler)方程计算法;一类是建立在粘性流理论基础上的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rs)方程计算方法。

3、汽车的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空气阻力Fx是与汽车运动相反的气动力。它由五部分组成:形状阻力、摩擦阻力、诱导阻力、干扰阻力、内部阻力。

4、什么是附面层与分离点?

答:空气的粘滞性是指当气体相对于表面运动时会产生内摩擦作用,因此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层中,气流速度的变化存在速度梯度,该气流层称为附面层。汽车的表面是由不同弯曲的二维或三维曲面组成,由于附面层内的气流速度变慢而使附面层内的气体堆积起来并逐渐变厚,于是会在距物体表面某一点K处的气流速度为零。气流在这一点与表面开始分离,该点称为分离点。

5、影响发动机罩、风窗玻璃转角部位气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有发动机罩与风窗玻璃间的夹角;发动机罩的三维曲率和结构;风窗玻璃的三维曲率和结构。

6、汽车的内部气流对车外流谱有哪两方面的影响?

答:汽车的内部气流包括使发动机或制动器冷却气流及车厢内部通风气流两部分。内部气流对车外流谱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由于一部分外部气流被引进车内从而降低了外部气流作用于车身表面的压力。其二外部气流在通过水箱、内部空气通道时由于摩擦、涡流、及漏气等而损失了动力。

7、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有哪些?

答:汽车的外形从箱型、甲虫型、船型到楔型,经过了五个发展时期。现代轿车为了保证小的空气阻力、升力和可靠的行驶稳定性,其外形必然是在楔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a: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

b: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

c: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

8、怎样解决发动机的冷却问题?

答:发动机冷却问题主要在于保证其散热效率。前置发动机可以较好的利用汽车前部气流来散热。冷却气流可从前围面罩的格栅、保险杠上部与格栅下条之间的间隙,以及保险杠上的开口或保险杠下部的间隙中进入。对后置发动机而言,慎重地设计才能可靠地将外部气流引进并取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后置发动机应加大风扇功率,强制气流通过水箱来散热,通风道最好密封以防止气流逸散。

9、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车头部棱角圆化对阻力的影响;

(2)前风窗立柱几流水槽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3)车身后部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4)表面的光洁度。

10、通常采用哪些气动附加装置,可以使汽车的气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答:(1)前部扰流器;

(2)后扰流器;

(3)导流罩;

(4)隔离装置。

第八章车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1、设计车体结构大致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答:a:确定整个车体应有哪些主要和次要的构件组成,确定主要杆件采取怎样的截面形式。

b:确定如何构成这样的截面,截面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密封或外形要求,壳体上内外装饰板或压条的固定方法以及组成截面的各部分的制造、装配方法。

c:对各个截面的初步方案制定后绘制草图。

d:将车体分成几个分总成并划分壳体,在主要大型冲压件的接缝处画线和注明连接形式。

e:同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

f:进行详细的主图板设计,并画出零件图。

2、车体骨架杆件可分为哪三类?

答:按功能所要求的,如门柱、窗柱、门槛、门框上横梁等;加强用的如大客车顶盖上的纵梁和底架周边的搁梁,在后悬架设置的横梁等;为安装附件而设置的非承载件。

3、骨架结构中的应力集中为什么是车身结构损坏的原因之一?

答:当受力杆件的截面发生突变时,就会由于刚度突变引起截面变化处的应力集中,在经常承受交变应力的汽车车身上,应力集中可能进展裂缝,导致疲劳损坏,这是车身结构损坏的原因之一。

4、车身的大型板壳零件可分为哪三类?

答:外覆盖件、内覆盖件、骨架零件。

5、在设计车身大型零件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a:板壳的构造、过度和连接:在车身表面线的控制下,绘制由一个截面过度到另一个截面的壳体草图,构造壳体与骨架或其他覆盖件之间的连接形式。

b:板壳的合理分块:确定分块方案应尽量满足制造工艺要求,考虑产量工装设备和成本等诸多因素。

c:提高零件的刚度:刚度差的大型覆盖件容易在源振的激励下引起板的强迫振动。板的振动将使车身内部产生很大的噪音,尤其是发生共振现象时令人感觉很不舒服,还会造成部件的疲劳损坏。此外零件的刚度差,给生产、搬运都带来困难。因此设计壳体零件尤其要注意提高零件的刚度。

6、提高板壳零件刚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型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对提高刚度极为有利,平直的零件造型是不可取的。

(2)在内覆盖件和不显露的外覆盖件上设置各种形状的加强肋。

(3)大客车承载式车身上的板壳零件——其中的蒙皮张拉虽然不参与承载,但因受到张拉应力,垂直于板面的刚度得以提高。

7、什么叫车体结构的工艺性?

答:车体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产品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够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和规模下使加工方法最简单、经济。

8、如何考虑车体结构的工艺性?

答:a:车身的分块:将车身分块以决定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对零件的冲压工艺和装配工艺有很大影响。车身分块应考虑钢板材料的规格尺寸、拉延工艺性。

b:有关零件冲裁、压弯等工艺要求:车身上有许多装配附件的小孔或连接孔,应尽可能采用规则形状,如方孔、圆孔,避免使用细长孔。因为规则的孔,加工成本低。同时孔位的分布必须恰当。此外应注意减少工序和简化工艺。

c:车体的焊接装配工艺性:汽车车身的装配过程是:零件—合件—分总成图—总成。在车身设计时须相应地画出零件图—合件图—分总成图—车身焊接总成图和车身装配总成图。车身结构设计对焊接装配工艺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车身结构的划分、焊接接头形式的设计。

d:车体的其它连接方法:车体的焊接除主要使用凸焊外,车身构件的连接还广泛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铆接及粘接技术。

e:产品的设计精度和制造精度:为获得大量生产时零部件的互换性和满足对产品的要求,设计应该对制造精度提出要求,即根据使用要求和生产条件,制定公差和技术条件。设计时应对车体总装后的尺寸精度提出要求,如门与门框的配合间隙,车身表面零件接缝处的

高低不平等。但是过于精确的规定将给制造装配工艺带来很大困难,所以零件设计公差、装配调整公差和技术条件的制定应该合理。

9、车身的分块应考虑哪些方面?

答:将车身分块以决定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对零件的冲压工艺和装配工艺有很大影响。车身分块应考虑钢板材料的规格尺寸;分块应考虑拉延工艺性。

10、从哪些方面考虑车体的焊接装配工艺性?

答:汽车车身的装配过程是:零件—合件—分总成图—总成。在车身设计时须相应地画出零件图—合件图—分总成图—车身焊接总成图和车身装配总成图。车身结构设计对焊接装配工艺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车身结构的划分、焊接接头形式的设计。

11、如何考虑产品的设计精度和制造精度?

答:为获得大量生产时零部件的互换性和满足对产品的要求,设计应该对制造精度提出要求,即根据使用要求和生产条件,制定公差和技术条件。设计时应对车体总装后的尺寸精度提出要求,如门与门框的配合间隙,车身表面零件接缝处的高低不平等。但是过于精确的规定将给制造装配工艺带来很大困难,所以零件设计公差、装配调整公差和技术条件的制定应该合理。

12、改善车体的耐腐蚀性一般通过哪两种途径?

答:汽车经常处于容易使钢板锈蚀的环境中,如雨水的浸湿、工业大气污染以及临海地区盐氛的侵蚀等。由于车身形状和结构复杂,焊接接头多,易受腐蚀的部位也随之增多。改善车体的耐腐蚀性一般通过二种途径:其一是改进车身结构,其二是采用各种保护膜,改善材料的抗腐蚀性。

13、车身的振动有哪些危害?

答:车身是一个多自由度的弹性系统,在外界力的激励下将产生变形,引起系统的振动,当外界激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或成比例关系时将发生共振。共振不仅使乘员感到不适,而且带来噪音和部件的疲劳损坏,还会破坏车身表面的防护层和车身的密封性,从而削弱抗腐蚀性能。

14、车内噪声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哪三类?

答:(1)空气动力性噪声(简称空气噪声);

(2)机械性躁声;

(3)空腔共鸣。

15、车内噪声有哪些危害?如何控制?

答:车内噪声与汽车结构密切相关,它是影响汽车舒适性、语言清晰度、听觉损害程度、行车安全性以及在车内对车外各种音响、信号识别能力的重要因素。

车内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吸声;衰减处理。

第九章车身部件结构设计

1、车门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a: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

b:安全可靠。车门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门不会自动打开;

c:开关及玻璃升降方便;

d:具有良好的密封;

e: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动;

f:制造工艺性好,易于冲压和便于安装附件;

g: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2、车门的结构型式有哪些?车门的结构(旋转门)有几部分组成?

答:车门的结构型式很多,有旋转门、拉门、折叠门和外摆式车门。

车门有壳体、附件和内饰盖板三部分组成。

3、车门附件包括哪些部分?

答:车门附件包括车门铰链、车门开度限制器、带有内外操作手柄的门锁、定位器、车门密封条,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还装有玻璃、玻璃导槽和导轨及玻璃升降器等。

4、对车门锁装置有哪些要求?

答:(1)操纵内外手柄时,车门能轻便地打开,关闭时门锁装置具有对车门运动的导向和定位作用。

(2)门锁应具有两档锁紧位置——全锁紧和半锁紧,以防止汽车行驶时车门突然打开,起安全保险作用。

(3)设有锁止机构。

(4)具有防误锁作用。

(5)强度要求。

5、对玻璃升降器有哪些要求?

答:(1)升降平稳,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无碾扎声。

(2)操纵轻便省力。

(3)具有防止手压玻璃时升降器发生逆转的制动机构。

6、臂式玻璃升降器有哪些典型部件?

答:(1)防止玻璃升降器发生逆转的制动机构。

(2)平衡机构。

(3)传动机构。

7、风窗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风窗设计对驾驶员和乘员的视野、安全和舒适性以及汽车的外形、空气阻力等都有较大影响。风窗详细设计前,1:1的车身游泥模型和内部模型,车身主要结构形式和截面尺寸、形状,覆盖件的分块和结构的相互关系都已大致拟订,因此为风窗的详细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

a:风窗表面形状及玻璃边界的确定:现代汽车上大多采用变母线的曲面风窗表面,即母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率均匀变化的曲线,以满足造型的要求。

b:风窗密封结构和玻璃:曲面风窗均为闭式的。在车身的风窗框与风窗玻璃之间,用橡胶密封条连接。密封条起到密封与缓冲作用,可以防止车身受扭转使窗框变形时损坏玻璃。目前用于汽车上的安全玻璃有两类;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

8、风窗采用什么密封结构?

答:曲面风窗均为闭式的。在车身的风窗框与风窗玻璃之间,用橡胶密封条连接。密封条起到密封与缓冲作用,可以防止车身受扭转使窗框变形时损坏玻璃。目前用于汽车上的安全玻璃有两类;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

9、什么是汽车的前后板制件?

答:汽车前板制件是指散热器框架和面罩、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及一些连接板等。汽车后端板制件是由后翼子板、后围板、翼子板加强板、护板以及支撑板等组成一个刚性框架,固定在车身后端的地板上,形成行李箱。

10、行李箱盖的铰链机构有什么作用?

答:铰链机构用以悬挂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并使其开关自如。从使用角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保证盖有足够的开度、开闭盖轻便灵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第十一章座椅设计

1、汽车座椅有什么作用?

答:支撑乘员的重量、缓和和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振动、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为乘客创造安全舒适的条件。汽车座椅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应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和寿命,并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减少乘客的受伤程度。

2、汽车座椅的结构组成?

答:汽车座椅一般由骨架、坐垫、靠背和调节装置组成。骨架固定在车身地板上,用以支撑整个座椅和人体重量。坐垫和靠背是由弹性元件、蒙皮和褥垫构成。调节机构用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乘员对乘坐和操作的不同要求。

3、什么是座椅的动态特性?

答:座椅的动态特性是指座椅对从汽车的悬架、车轮、车身等振动系统传来的冲击和振动所能起到的缓冲作用和消振特性。

4、汽车振动对人体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在汽车内,人是振动的承受者。人体对振动的反应是评价汽车平稳性的基础。当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将承受不规则的随机振动,从而导致乘员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疲劳和不适感。

5、汽车有哪几个减振环节?

答:分析汽车的振动系统可见,主要减振环节有三个,即轮胎、悬架和座椅。它们构成一个串联系统。降低轮胎和悬架的刚度,虽可改变舒适性,但改动余地不大,因为这样会使轮胎乘载能力下降,寿命降低:而且会使汽车的制动稳定性操纵性恶化。因此改变座椅的振动参数对于改善舒适性有特殊作用。

6、座椅的振动参数是什么?

答:(1)刚度;(2)阻尼系数。

7、怎样优选座椅的振动参数?

答:座椅振动参数的合理选择必须与整车振动参数相匹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关键在于如何获得最佳匹配。利用五自由度振动模型和优化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寻找座椅振动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法,计算结果已为试验证实。

8、什么是座椅的静态特性?

答:座椅的静态特性是指座椅的结构形式、几何参数、人体接触坐垫和靠背的体压分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受栽轮廓等技术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关系特性。

9、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最舒适的乘坐姿势时的体压分布应如何保证?

答:(1)人体的大部分质量以较大的支撑面积、较小的单位压力合理地分布到坐垫和靠背上;

(2)压力分布从小到大平滑地过渡,避免突然的变化。

10、评价与鉴定汽车座椅的优劣,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主要应考虑:1)座椅的静态特性;2)座椅的动态特性;3)座椅的调节方式与范围;4)座椅的结构强度、外观造型与品质成本等。

11、如何进行座椅平顺性的实车道路试验?

答:试验用以评价座椅与悬架的匹配关系。被测试车辆在规定载荷和车速条件下,在平直、良好、坡度小于1%的路面上匀速行驶,至少应在车架、车桥、座椅下的地板上及坐垫、靠背上安装传感器。在对记录信号进行概率分布性、平稳性和随机性检验合格后,可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有关测定的加速度自功率谱曲线。

12、座椅的强度试验包括哪些内容?

答:座椅的强度试验包括座椅骨架固定强度试验,向靠背加载的强度试验,向头枕加载的强度试验,靠背的疲劳试验和坐垫的疲劳试验等五大项。

第十二章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

1、为了保证车厢内的良好气候,车身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1)车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2)车内空气流通要均匀;3)车厢内有适宜的温度;4)车厢内有适宜的湿度;5)车内气压比车外稍高。

2、车身的通风系统有哪些作用?

答:通风系统的作用是向车厢内输送新鲜空气,并把污浊空气排出车厢,是车厢里的空气满足设计要求。通风系统是汽车上长期运转的系统。车身的通风系统有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形式。

3、车身的通风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车身的通风系统有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形式。

a: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行车时相对运动产生的气流压力差形成的。自然通风不需要能源且结构简单。缺点是通风不均匀易造成车厢内穿堂风,而车速变化会影响通风量。

b: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是使用换气扇将空气送入车厢内,这种形式需要能源和设备。在备有冷暖气设备的车身上多半采用通风、采暖和制冷的联合装置。

4、暖气装置根据热源分为哪两种?

答:汽车暖气装置主要用于冬季给驾驶室和车厢供暖,风窗玻璃除霜以及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乘坐舒适性。暖气装置可以根据热源分为以下两

种:

(1)非独立式利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剩余热量。

(2)独立式利用燃料在燃烧器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5、汽车加热器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答:汽车加热器由燃料室、热交换器、供给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6、汽车加热器设计有什么特点?

答:汽车本身空间有限,要求加热器体积和质量小、燃料省以及耗电少。

7、汽车加热器按热交换介质分几种?

答:(1)空气加热器;(2)水加热器;(3)空气和水综合加热器。

8、汽车冷气系统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答:(1)制冷原理;(2)制冷剂;(3)制冷系统的结构;(4)国内汽车制冷装置生产情况;(5)汽车制冷系统的发展趋势。

9、制冷系统的结构怎样?

答:(1)汽车冷气系统的布置

(2)压缩机

(3)冷凝器

(4)蒸发器

(5)膨胀阀

10、怎样计算汽车空调制冷量?

答:根据车厢内外所确定的空气参数,按汽车结构、车厢容量和乘客数等因素计算车厢的热负荷,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车厢内的热量向外转移。车厢热负荷就是制冷装置的负荷,即所需的制冷量。车厢热负荷可以按传热学原理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车型和座位数加以选用。

11、汽车车厢的隔热有什么重要性?

车厢的隔热很重要,若隔热性能差,热(冷)损失将会变大,势必消耗加热(或制冷)设备更多的能量。且隔热性能差,会使车厢内表面对人体的热辐射增加,甚至由于车厢内外壁面温度差太小而出现结霜现象,从而影响旅客的舒适性。

汽车车身的隔热一般采用隔热层。隔热层由玻璃纤维、胶合板、毛毯、泡沫塑料等材料组成。

12、汽车车身的密封有什么重要性?

车身的密封性能是整车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车身的密封性不好,不但不能使汽车保持所需的温度,而且尘土、雨水都会侵入车内。

车身设计时必须注意门窗缝隙,采用较好的密封条截面形状。密封条在前后风窗以及车门、行李舱和发动机罩等开口部的周围,用来防止风雨和灰尘的侵袭和隔声、隔热。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第11章习题及答案-客户关系管理

第十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_____已成为评判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最集中的体现 A 市场占有率 B 客户满意率 C 客户忠诚度 D 客户价值率 2._____是经营过程的直接担当者,他们素质的高低是BPR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A 顾客 B 企业员工 C 企业管理者 D 企业供应商 3.企业价值的核心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_____的实现是企业一切价值实现的源泉 A 客户需求 B 客户满意 C 客户忠诚 D 客户价值 4.随着全球商务信息平台的日臻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有效的客户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构建其独特的_____的关键因素 A 个性化产品 B 客户群体 C 核心竞争力 D 企业管理方法 5.呼叫中心是指以_____技术为依托,可以提供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心 A 数据仓库 B 计算机通信集成 C 现代信息 D 现代管理 6.CRM的高端营销及管理主要集中在涉及到_____营销的企业 A B to C B C to B C C to C D B to B 7.网络营销的关键在于把握_____这一核心问题,使营销真正成为连接企业外部信息(客户需求)与部信息(客户信息的分析、决策)的接口 A 客户需求 B 客户满意 C 客户忠诚D客户价值 8._____是CRM应用中最为困难的一个过程 A 数据挖掘 B 销售自动化 C 业务流程自动化 D 客户服务 9._____主要针对设计并应用于经常在企业部工作而且可以使用部局域网或高速广域网的销售人员 A 现场销售 B 部销售 C 外部销售 D 无线销售 10.在新经济条件下,实施_____战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企业克敌制胜、压倒对手、占领市场、开辟财源的锐利武器 A 客户忠诚 B 客户满意 C 客户保持D客户挖掘 11.竞争力的直接结果理应表现为_____ A 创造能力 B 收益能力 C 客户服务能力 D 市场占有能力 12._____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 A 核心销售能力 B 核心研发能力

第3章 习题与解答

第3章习题与解答 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节点数和支路数各为多少?KCL、KVL独立方程数各为多少? (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a) (b) 题3-1图 解:图(a) (1)如图所示:支路数b=11,节点数n=6 b-n+1=6 KCL独立方程数为n-1=5、KVL独立方程数为 (2)如图所示:支路数b=8,节点数n=4 KCL独立方程数为n-1=3、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5

图(b) (1)如图所示:支路数=12,节点数=7 KCL独立方程数为n-1=6、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6 (2)如图所示:支路数=9,节点数=5 KCL独立方程数为n-1=4、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5 3-2 试画出题3-2图所示四点全图的全部树。 ① 题3-2图 解:

3-3 如题3-3图所示的有向图,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列出独立的KVL方程。 (1)任选一树并确定其基本回路组作为独立回路; (2)选网孔作为独立回路。 ③ 1 8 题3-3图 解:以2、3、5、6支路为树,1、4、7、8支路为连支。这样选网孔正好是基本回路,所以,(1)、(2)两个问题可合并。KVL如下: 2540 u u u +-= 5860 u u u +-= 3760 u u u +-= 1230 u u u ++=

3-4 题3-4图所示电路中,12310,4,R R R ==Ω=Ω458,R R ==Ω62,R =Ω 310,S u V =610,S i A =试列出支路法、支路电流法及支路电压法所需的方程。 i 题3-4图 解:电路的图为 3 设每个回路都为顺时针方向。 列支路法方程如下: 节点① 1260i i i ++= 节点② 2340i i i --= 节点③ 4560i i i -+= 回路1l 2310u u u +-= 回路2l 4530u u u +-= 回路3l 6420u u u +-= 支路特性方程: 111u R i =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习 题 解 答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21S 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21S S 、的光成相等,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 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向下移动S '时,由S '到达21S S 、的两束光产生了 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将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21S S 、传到O '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明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11-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附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 , 且n 1<n 2,n 3<n 2, 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为( ) (A )e n 22 (B )1 1222n e n λ- (C )2 2112λn e n - (D )2 2122λn e n - 习题11-2图 解 由于n 1〈n 2,n 3〈n 2,因此光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所以他们的光程差2 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 3 n S S ’ O O ’

长,与1λ的关系是11λλn =。 故选C 11-3 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 )变化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B 方向移动 解 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θ λ sin 2n l = ?,劈尖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即k 相同的同一级条纹,无论是明纹还是暗纹,都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 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l变小. 和原厚度相同的地方向顶角方向移动,所以干涉条纹向O 方向移动。 故选C 11-4 如图所示的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题11-4图 解 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光线垂直入射0=i ) ??? ??? ? ???=? ??=+=?) (,2,1,0,,2,1,0,2)12(明纹(暗纹)k k k k λλ 在接触点P 处的厚度为零,光经劈尖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后的光程差主要由此处是否有半波损失决定. 当光从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的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结合本题的条件可知右半部有一次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是2 λ ,右半部暗,左半部有二次半波损失,光程差是零,左半部明。 故选D .162 .A θ B O 习题11-3图

第04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四章 流体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4-1 关于压强的下列说确的是( )。 A 、压强是矢量; B 、容器液体作用在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流体的重力; C 、静止流体高度差为h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gh P o ρ+; D 、在地球表面一个盛有流体的容器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运动,则流体深度为h 处的压强为0)(P a g h P ++=ρ。 解:D 4-2 海水的密度为33m /kg 1003.1?=ρ,海平面以下100m 处的压强为( )。 A 、Pa 1011.16?; B 、Pa 1011.15? C 、Pa 1001.16?; D 、Pa 1001.15?。 解:A 4-3 两个半径不同的肥皂泡,用一细导管连通后,肥皂泡将会( )。 A 、两个肥皂泡最终一样大; B 、大泡变大,小泡变小 C 、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D 、不能判断。 解:B 4-4 两个完全相同的毛细管,插在两个不同的液体中,两个毛细管( )。 A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相同; B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不同; C 、一个上升,一个下降; D、不能判断。 解:B 4-5 一半径为r 的毛细管,插入密度为ρ的液体中,设毛细管壁与液体接触角为θ,则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为h= ( ) 。(设液体的表面力系数为α) 解:gr h ρθα=cos 2 4-6 如图所示的液面。液面下A 点处压强是( ) 。设弯曲液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液面曲率半径为R,大气压强是0P ,表面力系数是α。 解:R P P α+ =20 4-7 当接触角2πθ< 时,液体( )固体,0=θ时,液体( )固体;当2π θ>时,液体( )固体,πθ=,液体( )固体。 解:润湿,完全润湿,不润湿,完全不润湿。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补充例题)

第三章统计整理 计算题 例1、某厂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公斤) 162 158 158 163 156 157 160 162 168 160 164 152 159 159 168 159 154 157 160 159 163 160 158 154 156 156 156 169 163 167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152154 154 156 156 156 156 157 157 158158 158 159 159 159 159 160 160 159160 162 162 163 163 163 164 167 168 168 169 最大数=169,最小数=152,全距=169-152=17 例2、某企业50个职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 113 125 78 115 84 135 97 105 110 130 105 85 88 102 101 103 107 118 103 87 116 67 106 63 115 85 121 97 117 107 94 115 105 145 103 97 120 130 125 127 122 88 98 131 112 94 96 115 145 143 试根据上述资料,将50个职工的工资编制成等距数列,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6367 78 84 85 85 87 88 88 94 94 96 97 9797 98 101 102 103 103 103 105 105 105 106107 110 112 113 115 115 115 115 116 117118 120 121 122 125 125 127 130 130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六章补充题答案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B 二、填空题: 1.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2.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顿悟 4.获得、转化和评价 三、简答题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和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之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 (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 (1)要遵循“渐进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 (2)要合理的使用“先行组织者” 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四、论述题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第三、教育意义。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基本结构,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自觉探索、学习。

大学物理 第 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八章 恒定磁场 8-1 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B 垂直于半径为r 的圆面.今以该圆周为边线,作一半球面S ,则通过S 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A) B r 22π (B) B r 2π (C) 0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根据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穿过圆平面的磁通量与穿过半球面的磁通量相等。正确答案为(B )。 8-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 (B)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 (D)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 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一定为零。正确答案为(B )。 8-3 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μ=?n L I 1 i i 0d l B 说明稳恒电流的磁场是[ ]。 (A) 无源场 (B) 有旋场 (C) 无旋场 (D) 有源场 分析与解 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是磁场性质的重要表述,在恒定磁场中B 的环流一般不为零,所以磁场是涡旋场;而在恒定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必为零,所以磁场是无源场;静电场中E 的环流等于零,故静电场为保守场;而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面的电通量可以不为零,故静电场为有

习题8-6图 I O R 源场。正确答案为(B )。 8-4 一半圆形闭合平面线圈,半径为R ,通有电流I ,放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平行,则线圈所受磁力矩大小为[ ]。 (A) B R I 2π (B) B R I 22 1 π (C) B R I 24 1π (D) 0 分析与解 对一匝通电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可表示为 B e M ?=n IS ,而且对任意形状的平面线圈都是适用的。正确答案为(B )。 8-5 一长直螺线管是由直径d =0.2mm 的漆包线密绕而成。当它通以I =0.5A 的电流时,其内部的磁感强度B =_____________。(忽略绝缘层厚度,μ0=4π×10-7N/A 2) 分析与解 根据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可求得长直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强度大小为nI B 0μ=,方向由右螺旋关系确定。正确答安为(T 1014.33-?)。 8-6 如图所示,载流导线在平面内分布,电流为I ,则在圆心O 点处的磁感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____ 。 分析与解 根据圆形电流和长直电流的磁感强度公式,并作矢量叠加,可得圆心O 点的总的磁感强度。正确答案为( ?? ? ??π-μ1120R I ,向里)。 8-7 如图所示,平行的无限长直载流导线A 和B ,电流强度均为I ,垂直纸面向外,两根载流导线之间相距为a ,则(1)AB 中点的磁感应强度B P =_____________。 (2)磁感应强度沿图中环路l 的线积分 =??L l B d 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 根据长直电流的磁感强度公式和电流分布的对称性,P 点的磁感强度是两电流产生的 磁感强 习题8-7图

第三、四章补充习题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 1. 反应 A 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 (A 2) c 2(B),则该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 (D )反应为二级反应 2. 某化学反应进行20min ,反应完成40%,进行50min 反应完成100%,则该反应是(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任意反应 (B )复杂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吸热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1.48×10-2 L ·mol -1·s -1,则该反应级数为( )。 (A )0级 (B )一级 (C ) 二级 (D ) 三级 5. 反应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 (A) c 2 (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8倍 (B )6倍 (C )1 8 倍 (D )1 6 倍 6. 反应A(g)+ B 2(g)→AB 2(g),r m 0H ΘΔ<,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 (A )增加B 2的分压 (B )加入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减小AB 2的分压 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C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 (D )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r m G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的r m H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反应的r m S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 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 + B = D 2型。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1a E 大于第二个反应的活化能2a 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 1与k 2的关系为( )。 (A) k 1 > k 2 (B )k 1 = k 2 (C )k 1 < k 2 (D )不能肯定 11. 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υ= k c 2)( )。 (A )反应的速率减小 (B )速率常数变小 (C )反应的E a 减小 (D )以上叙述都正确 12. 某反应a A(g)+ b B(g) = d D(g) + e 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则反应的热效应Q 为( )。 (A )a a E E +-- (B )a a E E -+- (C )a a E E +-+ (D )无法确定 13. 某温度下,反应A (g)+ B(g) = D(g),r m 0H ΘΔ<,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 (A )υ正减小,υ逆增大 (B )υ正和υ逆都增大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单片机第11章习题解答

第11章思考题及习题1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对于电流输出型的D/A转换器,为了得到电压输出,应使用。 答:I/V转换电路 2.使用双缓冲同步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输出。 答:同步 3.一个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是,若基准电压为5V,该A/D转换器能分辨的最小的电压变化为。 答:1/28,20Mv 4.若单片机发送给8位D/A转换器0832的数字量为65H,基准电压为5V,则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答:1.973V 5.若A/D转换器00809的基准电压为5V,输入的模拟信号为2.5V时,A/D转换后的数字量是。 答:80H 6.常见的数据采集的软件滤波中的算术平均滤波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的信号的滤波; 滑动平均滤波法:对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偶然出现的的抑制作用差;中位值滤波法:能有效地克服因的波动干扰。对、等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一般不宜采用此法;防脉冲干扰滤波法对消除由于而引起的误差较为有效。 答:随机干扰,周期性干扰,脉冲性干扰,偶然因素引起,温度,液位,流量,速度,脉冲干扰 二、判断对错 1.“转换速度”这一指标仅适用于A/D转换器,D/A转换器不用考虑“转换速度”问题。错2.ADC0809可以利用“转换结束”信号EOC向AT89S52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对 3.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A/D转换器的分辨率。错 4.对于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可使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并选择合适的积分元件,可以将该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带来的转换误差消除。对

三、简答 1.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哪些?设某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试问它的分辨率是多少? 答: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D/A转换器的分辨率指输入的单位数字量变化引起的模拟量输出的变化,是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 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D/A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参数,用于表明转换速度。其值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输出达到终位误差±(1/2)GB(最低有效位)时所需的时间。 转换精度:理想情况下,精度与分辨率基本一致,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严格讲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位数相同,分辨率则相同.但相同位数的不同转换器精度会有所不同。 当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时,分辨率为1.22 mV 2.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 转换时间或转换速率 (2) 分辨率--习惯上用输出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 3.分析A/D转换器产生量化误差的原因,一个8位的A/D转换器,当输入电压为0~5V时,其最大的量化误差是多少? 答: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位数字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最大的量化误差为0.195%;4.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转换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逐次逼近式转换器、双积分式转换器、∑-△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在精度、速度和价格上都适中,是最常用的A/D转换器件。双积分A/D转换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转换速度慢,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式A/D转换器:具有积分式与逐次逼近式ADC的双重优点,它对工业现场的串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不亚于双积分ADC,它比双积分ADC 有较高的转换速度。与逐次逼近式ADC相比,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高,线性度好,不需要采样保持电路。 5.在DAC和ADC的主要技术指标中,“量化误差”、“分辨率”和“精度”有何区别? 答:对DAC,分辨率反映了输出模拟电压的最小变化量。对于ADC,分辨率表示输出数字量变化一个相邻数码所需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量。量化误差是由ADC的有限分辨率而引起

第三章习题解答资料

第三章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三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 一、名词解释 A组: ⒈薄壁容器:容器的壁厚与其最大截面圆的内径之比小于0.1的容器。 ⒉回转壳体:壳体的中间面是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同平面内的固定轴线旋转360°而成的壳体。 ⒊经线:若通过回转轴作一纵截面与壳体曲面相交所得的交线。 ⒋薄膜理论:薄膜应力是只有拉压正应力没有弯曲正应力的一种两向应力状态,也称为无力矩理论。 ⒌第一曲率半径:中间面上任一点M处经线的曲率半径。 ⒍小位移假设:壳体受力以后,各点位移都远小于壁厚。 ⒎区域平衡方程式:计算回转壳体在任意纬线上径向应力的公式。 ⒏边缘应力:内压圆筒壁上的弯曲应力及连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 ⒐边缘应力的自限性:当边缘处的局部材料发生屈服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弹性约束开始缓解,原来不同的薄膜变形便趋于协调,边缘应力就自动限制。 二、判断题(对者画√,错着画╳) A组: 1. 下列直立薄壁容器,受均匀气体内压力作用,哪些能用薄膜理论求解壁内应力? 哪些不能? (1)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柱壳。(×) (2)横截面为圆的轴对称柱壳。(√)

(3)横截面为椭圆的柱壳。(×) (4)横截面为圆的椭球壳。(√) (5)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壳。(×) (6)横截面为圆的锥形壳。(√) 2. 在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容器上开椭圆孔,应使椭圆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平行。(×) 3. 薄壁回转壳体中任一点,只要该点的两个曲率半径R R2 =,则该点的两向应力 1 σθ σ = m。(√) 4. 因为内压薄壁圆筒的两向应力与壁厚成反比,当材质与介质压力一定时,则壁厚 大的容器,壁内的应力总是小于壁厚小的容器。(×) 5. 按无力矩理论求得的应力称为薄膜应力,薄膜应力是沿壁厚均匀分布的。(√)B组: 1. 卧式圆筒形容器,其内介质压力,只充满液体,因为圆筒内液体静载荷不是沿轴 线对称分布的,所以不能用薄膜理论应力公式求解。(√) 2. 由于圆锥形容器锥顶部分应力最小,所以开空宜在锥顶部分。(√) 3. 凡薄壁壳体,只要其几何形状和所受载荷对称于旋转轴,则壳体上任何一点用薄 膜理论应力公式求解的应力都是真实的。(×) 4. 椭球壳的长,短轴之比a/b越小,其形状越接近球壳,其应力分布也就越趋于均 匀。(√) 5. 因为从受力分析角度来说,半球形封头最好,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 先考虑采用半球形封头。(×) 三、指出和计算下列回转壳体上诸点的第一和第二曲率半径 A组: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习 题 解 答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21S 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21S S 、的光成相等,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向下移动S '时,由S '到达21S S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将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21S S 、传到O '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明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11-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附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 , 且n 1<n 2,n 3<n 2, 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为( )(A )e n 22 (B )1 1222n e n λ- 3 n S S ’ O O ’

(C )2 2112λn e n - (D )221 22λn e n - 习题11-2图 解 由于n 1〈n 2,n 3〈n 2,因此光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所以他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 长,与1λ的关系是11λλn =。 故选C 11-3 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 )变化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B 方向移动 解 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θ λ sin 2n l = ?,劈尖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即k 相同的同一级条纹,无论是明纹还是暗纹,都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 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l变小. 和原厚度相同的地方向顶角方向移动,所以干涉条纹向O 方向移动。 故选C 11-4 如图所示的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 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题11-4图 解 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光线垂直入射0=i ) .162 .A θ B O 习题11-3图

(完整版)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 (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 (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 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输入扭矩总是()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小于、大于) 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实际在这一过程中,压油腔容积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脉动) 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变它的()可以改变其排量。(偏心距) 17.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径向力 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和()。力、直线速度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倍。2、3 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A1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