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模化养猪环境精细化控制经典解读 (24)

规模化养猪环境精细化控制经典解读 (24)

规模化养猪环境精细化控制经典解读 (24)
规模化养猪环境精细化控制经典解读 (24)

天气降温保温御寒:检修猪舍搭棚挂帘

核心提示:

近期全国范围内普遍降温,猪场要准备保温措施,以下是一些保温措施,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对猪舍进行检修和维护,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顶棚进行修理。

猪舍门窗悬挂草帘:猪舍的门窗在入冬前可搭草帘遮盖或整个门窗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暖御寒。

搭塑料棚:塑料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制作方便等优点。农户分散养猪一般可按圈舍模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塑料棚透光聚温,可提高舍温5℃左右,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增重。

猪舍加保温层:封闭式猪舍,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地面铺垫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增加饲养密度: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

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为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伏卧处洁净和干燥,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再冷也要通风,发酵床猪舍不例外

核心提示: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猪舍内的热量、水分、灰尘、

气体及病原体,发酵床猪舍也不例外,即使在寒冷的黑龙江,这一点也尤为

重要。

1 气体流动的原理

气体的流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无外力的影响下,密度高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下部,密度小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上部;气体总是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降低,气体向上运动;气体总是遇冷后体积减小,密度升高,气体向下运动。

2 良好通风的重要因素

一是通过猪舍的气体有一定的流速,二是进入猪舍的气体要均匀地分布到猪舍内的所有区域,并且使新鲜空气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3 发酵床猪舍内的气体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猪的粪尿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热量将垫料内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猪舍的气体交换,完成猪舍内的水汽和热量的移除。

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猪舍内通风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分解粪便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发酵床上大量的粪便蓄积,厌氧菌种的活动能力增强,氨气味道加重,猪舍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等等不利的因素。

携带大量水汽的空气密度小,会不断向猪舍的上方运动,因此,猪舍的排气孔要在猪舍的屋顶。如果猪舍没有排气口,湿热的气体就会在屋顶遇冷凝结成水珠,造成水珠反滴,造成发酵床的水分的二次蒸发,加大了发酵床的工作强度。

气体的交换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舍外气体的不断流入猪舍内。在黑龙江,由于年平均气温只有4.5-零下6度,一年中的大多数月份都很冷,猪舍的进气口应该高一些,这样进入猪舍的冷空气可以先与舍内的空气混合后,才到达猪的体表,不会因为冷气直接达到猪的体表而引起猪的疾病。

4 通风的方法

通风换气有两种方法,一是自然通风,二是强制通风。

5 自然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主要是依赖穿越猪舍的气流,也就是要有风的流动。所以猪舍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要根据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猪舍的通风系统。

⑴ 猪舍要建造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挡风的障碍物。

⑵ 猪舍间的距离要较大,这样可以减少不同猪舍间的疾病的传播。

⑶ 猪舍的长轴要与当地的主风向垂直。

⑷ 猪舍的跨度不要超过15米。

⑸ 通风口的设计非常重要。

表自然通风猪舍的最小通风尺寸

通风口的尺寸务必合适,必须安装在正确的位置,这样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

核心提示:

有的人把发酵床养猪叫成懒汉养猪,这其实大错特错,懒汉是养不好

猪的。发酵床养猪比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或水泥条板漏缝舍养殖省工,节能,环保,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真成了懒汉一样,只是把猪赶到发

酵床上就什么也不管了,那是不行的。没有人管理的发酵床或者管理不善的

发酵床会出现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免维护的发酵床。冬季天气寒冷,对

发酵床养猪的垫料要进行特殊管理。

发酵床冬季常见问题有:氨气味浓烈,湿度大,垫料温度低,垫料板结。解决方案如下:

1 增加垫料厚度

在东北,由于气候严寒,发酵床损失热量严重,没有一定厚度的保证,发酵床是运行不好的。单纯使用锯末制作的发酵床建议最低厚度为80厘米,锯末与其他垫料混合制成的发酵床建议100厘米厚,实际上,垫料的厚度是制作发酵床一个很关键的要素。不会因为你选用了某种特殊的发酵剂,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发酵床的厚度,当然,如果因为现有猪舍的条件限制,不得不制作60厘米厚的发

酵床,这样的发酵床就存在经常需要补充大量的垫料,它比较适合南方的地区。在北方尤其东北是绝对不行的。

2 降低饲养密度

由于冬季猪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通风不足,舍温低,湿度大,把发酵床的饲养密度由1.2-1.5平方米/头调整到1.8-2.0平方米/头是比较接近于实际的。

3 发酵床的采光很重要

发酵床的垫料表面应当设计成阳光普照,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加快垫料表面水分的蒸发,这一点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小看太阳辐射的力量。

4 保持垫料松软,透气的特性

垫料只有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空气才容易进入垫料的空隙,正常的发酵才能够持续。新鲜的垫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它的物理性状就会改变,垫料容易板结、粘滞、透气性下降,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猪的踩踏和化学分解造成的。不会因为某种发酵剂的使用改变这种生物进程。因而必须对发酵床上的垫料进行翻动。当然猪也会进行一些拱掘的翻动工作,但是人为的翻动是必不可少的。

5 保持垫料干爽

这是发酵床得以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补充垫料,增加垫料厚度,降低饲养密度,来达到保持垫料干爽的作用。

6 定期换垫料

这种说法尽管听起来很吸引人,很多人之所以采用发酵床养猪也是冲着这句话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广告语言,是谎话。发酵床并不是不清粪,而是猪的粪尿转化成了微生物和代谢产物,与垫料混合在一起,还是需要定期清除的。

一般情况下三年换一次垫料,依据猪的饲养密度及使用情况时间上可加减。

一头育肥猪180天的育肥期所产生的粪尿经过微生物的转化、贮存,相当于价值150元的化肥价值,你说这种垫料的经济价值有多高?关于这一点的科学依据可以参考--澳大利亚发酵床舍养猪标准技术资料,国外很多生产者采用发酵床养猪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粪尿的垫料增值作用。对发酵床一知半解的人在宣传永不清粪,永不起圈,是不真实的。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核心提示:

呼吸道疾病是猪的常发病,许多因素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如空气中高浓度氨气或粉尘,变化较大的温度。生产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刺激因素,降低猪呼吸道发病的几率。

1 气候因素

⑴ 温度: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冬季,如贼风、寒冷的地面、低温环境下对猪不当的冲洗、保温条件差都可降低猪的抵抗力,增加肺炎的发病率。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致使室温过高,也可造成肺炎发病率提高。

⑵ 湿度:湿度过高,病原体易生长繁殖,增加发病的机率,但对于室内饲养的猪,适当增加室外的湿度可增加尘埃等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减轻肺炎的发生。

⑶ 通风:大部分猪舍每小时的通风次数只有2~4次,对于饲养密度高的猪

舍是不可能降低空气的危害的。在肺炎发病率高的猪舍,其通风往往比肺炎发病率低的猪舍差得多。

⑷ 季节:不管是从死亡率上看,还是通过屠宰检验,都可发现冬季饲养的猪肺炎的发病率高。养户常常因为冬季为了保持猪舍的温度而减少通风,使空气的污染加重,同时冬季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范围也较大。

2 密度和群居

⑴ 年龄:肺炎发生的高峰在16~19周龄,这与饲养密度有关。

⑵ 猪群的大小:在同一空间内猪的数量越多,发生肺炎的可能性越大。500头猪以上的规模显得太大了,250~300头可能更好。

⑶ 栏内群体:在一个猪栏内饲养超过12头猪的猪场,发生肺炎的多。

⑷ 空间:肺炎发病率高的猪场猪的空间小于3立方米/头。在Pointon等人的研究中,每立方米内饲养猪的公斤体重,大约范围为17~24千克/立方米肺炎发病率低。猪场推荐育肥猪的空间不少于4立方米/头。

⑸ 地板面积:每头猪躺卧面积小于0.5平方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每头猪的躺卧面积应不少于0.5平方米,而总的面积(包括排便区)应不少于0.7平方米,这样肺炎的发病率会降低。

3 管理因素

⑴ 生产方法:生产的方法可能是影响肺炎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自繁自养猪场呼吸道疾病少,而外购育肥猪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多,但仅从一个猪场购买仅仅比自繁自养的猪场发病的危险性略大一些。

⑵ 育肥猪舍的组织: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清洁程度。

⑶ 粪便系统:采取干粪处理系统的猪场肺炎的发病率低,特别在实行连续

饲养方式的猪场。

⑷ 转群:转群会增加应激,从而降低抵抗力,在断奶到断奶后2周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的时期。Tile等人发现,转群一次的猪肺炎发病率为15%,转群2次的猪为17%,转群超过2次的猪,肺炎的发病率可超过21%。

⑸ 饲喂方式和猪栏的结构:每头猪的料槽长度小于0.3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猪舍间采用实墙密闭间隔能够防止不同栏之间的交叉感染,可降低肺炎的发病率。

4 空气的污染

安全的建议通常涉及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而对其它有害因素,如细菌、内毒素或其它有机物考虑得很少。然而,所有这些污染物相互协同,大大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⑴ 气体:有害气体的吸入,可以干扰粘膜纤毛的清除机制或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容易造成病原体在呼吸道的定植和破坏作用。氨气的浓度应控制在20ppm以下,硫化氢浓度在l0ppm以下。

⑵ 尘埃:育肥猪舍是尘埃浓度最高的猪舍,猪的活动更加剧了尘埃浓度的升高。猪舍内尘埃的浓度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

⑶ 细菌:在猪舍空气中发现104~106的细菌菌落形成单位(buff)/立方米,这些细菌中有部分是致病的。

减少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四条。首先重要的是减少饲养密度;其次是良好的通风;再次是改善猪栏内的清洁卫生;四是有效的消毒。

发酵床养猪三大优点

核心提示:

近几年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兴起,今年更是盛行,但是业界对发酵

床养猪技术看法褒贬不一,对发酵床养猪的问题,需要深入猪场实际,客观

分析研究运用这种方法养猪的优缺点。笔者也看过多个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的猪场,认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任何一个猪场都有三点优势:没有通常猪场

的环保压力、猪呼吸道疾病大大缓解、提高猪的福利。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日本引入的一种养猪技术,由于其在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没有粪尿污物排除影响环境,因此通常称为零排放技术,这种养猪生产工艺技术不仅实现环保的零排放,而且可以减轻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呼吸道疫病感染机会,同时猪采用群居饲养方式,对实现猪福利饲养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被称为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在这项工艺的宣传中,个别地方有相当多的夸大和不实之处,以至于混淆人们对这种工艺的客观了解,比如:“发酵床养猪是懒汉养猪”,“发酵床大大节约成本”,“发酵床养猪不得病”等等,有的地区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垫料的来源、猪群的实际健康状况、发酵剂的供应厂家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等),由政府出面宣传和推广,这种推广方式容易造成一哄而上(反正是花政府的钱!),一哄而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项工艺技术目前在业内已经比较广泛地流传,各地各猪场可以多看看,多想想,多问问,可以先搞个试验,得到经验后再算算账,与传统的生产工艺比较一下有缺点之后,再做最后决定才是科学的。

笔者参观多个大型养猪场的发酵床养猪,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是传统饲养工艺无法实现的。

一、环保零排放,环保部门认可

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制约生产发展的第一位问题,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几乎没有一家养猪场能够达到COD、BOD以及臭味排放标准。我们国家的政策是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罚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地的环保部门一定会找你算账的!而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这个问题就就解决了,环保部门不再找你了!

二、猪减少呼吸道疾病

发酵床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将猪的粪尿的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会散失到圈舍外,整个发酵床圈舍内空气清新,干爽,闻不到臭味和氨气等刺激性气味,所以猪场采用发酵床模式养猪后,呼吸道疾病会大大减少,笔者参观多个猪场很少发现猪只咳嗽。

三、提高猪的福利

发酵床养殖方式,让猪回归天性,主要体现在让猪有一个回归群居的感觉:不仅创造了猪拱地拱料和活动的环境,而且群居的自然习性得以实现,减轻应激压力,与通常的水泥地面圈养相比,有利于猪的福利和健康发育。

如何解决当前养猪与环保的矛盾

核心提示: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

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

养猪与环保的矛盾为何日趋激化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4大原因:

1 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此外,猪粪尿污水COD 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2 猪场场址选择错误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

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还没有规划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3 猪场环保投资严重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

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万元~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万元~100万元的都很少。投资不足,工艺设施肯定不完善,粪尿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及利用,“达标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话。

4 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有个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现在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工艺很多,工艺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匹配的环境空间也不同。(见表1)

表1 南方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工艺与配套环境的要求

菜地、鱼塘、果园、茶园、牧草地和其他农田都是猪粪尿、沼液、沼渣的好去处,当然适量施用很重要。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搞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区城、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府和养猪户一起努力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关键

1 政府的职责

养猪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发展责无旁贷。

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内容很广,解决养猪与环保问题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解决养猪与环保的问题,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有作为,而且要从长远着想,千万不要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规划部门要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落实。近几年规模养猪场发展很快,在禁养区、限养区随便建场的情况履见不鲜,过不了几年又将面临拆迁的困境,既劳民伤财,又影响社会和谐。

加大对新老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对新猪场环保工程建设和老猪场环保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

养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利用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如果要建一个较完善的工程,一个万头猪场约需100万元以上的投资,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养猪企业很难承受。一般工程完工后,运行费用不高,而且肥料、沼气发电等都可创收。所以政府只需一次性资助工程建设。即使政府全资支付,一个万头猪场运行20年,出栏20万头猪,平均每头猪政府的资助也只有5元。

我国现有老猪场由于环保投资不足,大部分工艺设施不完善,排放不达标,所以对老猪场环保改造工程的扶持更为迫切,各级政府要逐一落实,逐一解决。不管是对新场还是老场环保工程的扶持,政府应该采用常规化、标准化,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避免有些猪场挪用政府专项资金另作他用。

给禁养区、限养区的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宽限期。

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力,违反国家物权法,完全不顾禁养区、限养区拆迁户的困难,给的补偿金很少,时间又很短,让拆迁户苦不堪言。同时因强行拆迁,引起冲突,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社会和谐。

如今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也是科学发展的中心议题。在禁养区内全部拆迁养猪场和在限养区内部分拆迁养猪场是完全必要的,应该坚决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给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拆迁时间。许多老猪场是养猪户多年积蓄的全部家产,有的还有不少债务,如果补偿金不足,他们就难以生存,难以再建新场继续生产。另外养猪生产有它的特殊性,从母猪怀孕、分娩到保育,就算培育猪苗上市也要近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拆迁困难多、风险大,损失更大。所以给猪场拆迁的宽限期最少都要有6个月以上。

2 养猪户的责任

妥善解决养猪与环保的矛盾,养猪户责无旁贷,养猪户主要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提高认识,重视环保。

养猪户首先对猪只食量大、粪便多、粪尿污水CDO浓度高、污染严重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只管养猪不管环保。另外环保是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养猪户都应该高度重视。

新建猪场要选好场址,搞好设计,控制规模。

养猪生产是一个长期产业,而且基础建设投资大,不可能经常搬迁,所以对新建猪场,选好场址至关重要,最好选在适养区。如果当地还没有划定畜牧饲养区域,选址时应自觉远离(5公里以上)禁养区域,另外选址时不能只跟村镇一级联系,一定要得到县级以上规划部门的同意。有些猪场只跟村镇打交道,猪场建起来了,县级有关部门又因为规划、环保等理由要求停建或拆除,这些都是沉痛的教训。

猪场近距离(3公里之内)应有足够农业生产区,以便接纳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的产物,这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因素。

环保工程的设计、建设要与猪场的设计、建设同步进行。对环保工程首先要搞好设计,要聘请有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经验的设计人员设计。有些猪场选择的设计单位名声很大,但从来没有做过猪场环保工程设计,结果做出的设计很不合理,达不到环保要求,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见表2)

表2 几种较好的污水处理工艺预期效果

这些处理工艺简单、成熟,运行可靠而且运行费用低。

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统一标准模式,因地制宜、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两条。新建猪场的环保工程建设一定要一步到位,一般猪场从进猪到满栏时间不足一年,环保工程要与猪场建设同步完成,边投产边建设的理念是错误的。

控制养猪规模(存栏2000头以内)或采用公司(生产猪苗、饲料、兽医服务)+农户(饲养肉猪)的模式,把工厂化的规模饲养分散,这都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好方法。

旧猪场环保工程改造。

对旧场环保情况要区别对待。首先如果猪场属于在禁养区或限养区必须拆迁的,就不要存在幻想,应尽早与政府部门协商拆迁补偿问题,如果猪场在适养区或限养区不必搬迁的,就要一次性彻底解决。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猪场环境工程建设和改造都有一定的扶持。旧场养猪户应主动与政府环保部门及附近农户联系,找好专家,搏众家之长,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改造工艺,尽快完成环保工程改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养猪。

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核心提示:环境和温度是猪场制胜的法宝,把温度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各阶段的温度是不相同的。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

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和温度是直接决定着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猪场制胜的法宝,把温度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生产管理者时刻了解温度,控制温度,以最大限度减小因为温度的不适当导致的应激和对生产的影响,各阶段猪群的温度归总如下:种公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7-21℃;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8-21℃;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20-22℃;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29-33℃;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22-25℃;育肥猪的最适温度: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如何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呢,这就是关键。从生产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饲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并做好档案记录存档。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做到有效控制猪群的温度呢,以下是经验介绍:

1、畜舍尽量干清粪,能不用水尽量不用水,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群的应激。

2、观察猪群的具体情况——睡姿、采食情况等;

3、做好通风,升温等工作;

4、防止賊风和夏季的酷热;温度计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可是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温度计,一切要以猪为本,猪说了算,这就需要饲养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产房的温度可以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饲养员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这个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适状态。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可是我们实际操作中,不能只看温度计是这个范围就行了,需要观察仔猪的睡姿势和采食情况,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剂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温度是猪群健康的基本保证,是能够打造猪只内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温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猪群的温度就是把握猪场制胜的法宝。

责任编辑:马娜

干式无臭养猪法是如何进行饲养的?

核心提示:干式无臭养猪法又叫发酵床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无臭味,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具体方法如下:

一、原理

干式无臭养猪法又叫发酵床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无臭味,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所需的水只要满足猪饮用就行了,所以称干式无臭养猪法。

二、方法

1、圈舍要求。一般要求猪舍坐南朝北,这样的圈舍采光好,利于发酵;而且通风良好,不臭也没蚊蝇。也可用塑料大棚,冬天采光好、保暖,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2、建垫料床。用水泥砌深度在1米左右的水泥池,可以采用地下式。

3、垫料准备。垫料里主要是木屑,占到90%,因为它很松软,可以吸收水分,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盐。土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因为这里面微生物比较多;盐要用粗盐,有利于木屑的分解。

4、上床发酵。把菌种和垫料拌匀后上床,垫料厚度在80-90厘米,发酵4—5天,就可以进猪了。

三、注意事项

1、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2、一个月喷一次营养液进行菌床维护。营养液是专门培养的活性剂,按1比300的比例掺水,喷洒在床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

3、菌床表面不能太干燥,既要保持很松散,又不让灰尘扬起来,否则,猪容易得呼吸道病。

4、平时发现猪粪便堆积较多时,应将它摊撒均匀,便于降解。

5、注意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

四、优点

1、节省人工。由于不需要清粪,按常规饲养,如一个人能养500头,此法可以养1000头,省工50%。

2、节省饲料。由于粪便给菌类提供营养,菌类不断繁殖,形成菌丝,这些菌丝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猪的美食,食用它可省饲料20%-30%。

3、节省医药费。猪吃了菌以后,既能帮助消化,又能提高免疫力,体质增强,不生病,节省了大量的医药费。

4、节省水。常规养猪,需大量的水来冲洗,而此法只要满足猪的饮用就行了,能省水90%。

另外,一次投放的垫料可长期使用,一般可用3—5年,如果维护的好,有的可长达10—20年,并且,更换下来的垫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使用此法养猪,整个发酵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可以说是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并且满足了猪拱土觅食的行为特性,使之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心情好,达到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责任编辑:马娜

全球与我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2010年全球及中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一、全球养猪业发展概况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所以,养猪生产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始终占居重要位置。 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家猪都是从人类狩猎所余的野猪驯化而来,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埃及于三千五百年前才开始养猪;欧洲于罗马时代后,猪才成为主要家畜;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猪,是十六世纪欧洲移民带入的。现在养猪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日本),欧洲(丹麦、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北美和中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养猪业欠发达)。并且,驯养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种猪:2000多年中国两汉古代优良猪种,欧洲罗马猪,18世纪英国巴克夏、约克夏猪,欧美等杜洛克、波中猪,20世纪60年代丹麦瘦肉型长白猪。 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起始于西方,二次大战后的40年代国外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商品猪生产,至70年代开始了趋向于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

和工厂化,并随动物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养猪生产从种猪繁育到肥育,从屠宰到产品加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所以,养猪界认为,1971~1981年是养猪存栏数大发展期,增加了9.11%,猪肉产量增加34.31%,而1982~1992年为养猪生产效益提高期,存栏数增加21.3%,猪肉产量却增加了99.84%,几乎翻一番。这以后至今,养猪业继续朝着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养猪情况 1、近几年欧美主要国家养猪水平发展 从1990年到2003年,全球猪肉产量稳步上升,1990年约为7000万吨,到2003年达到了近1亿吨。其中亚洲占56%,欧盟占25.6%,美国占17.1%,非洲占0.80%,大洋洲占0.5%。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占了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以上。OFUVAL FAOSTAT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肉类的消费比例分别为:猪肉39%,鸡肉31%,牛肉25%,羊肉5%。猪肉的人均消费量,欧盟最高,达到46.2kg,中国为36.6kg。美国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猪肉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的猪肉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以上。 2000年全美国存栏生猪5934万头,屠宰生猪9793万头,并以Iowa州最多,年生产肉猪1450万头。二十多年来,美国养猪业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猪生产者不断减少,从而保证在养猪经营者数量减少的同时,仍能维持一定的猪肉生产量。有数据显示,2004年,欧盟15国的猪屠宰量为20228万头,其中约70%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等5个主要养猪生产国。 从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猪肉主要产地仍是西欧、北美和中美洲、亚洲主要是中国、日本、台湾等,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猪的生产力已相当高,猪肉生产趋于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猪肉生产和消费正在快速增加,这是因猪肉的产量和消费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养猪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2、发达国家生猪生产的发展特点 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

规模化猪场PSY25精细化操作方案

【技术】规模化猪场PSY25精细化操作方案 近年来,在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中,PSY指标是考核母猪效率和猪场效益的关键,国外现在已经达到PSY30、35,而国内仅能达到15左右。要想迅速达到国外水平不切实际,PSY25却是我们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养殖现状 中国生猪饲养规模化进程加速:2014年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显示(表1),中国年出栏3000头以上猪场仅有24286个,2015年1月母猪存栏跌破4100万头。自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养猪行业市场低迷,小散户已经大部退出舞台,规模场也是伤痕累累。6、7月份商品猪价格不断攀升,有的地区已经突破9元大关,但如果不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利润空间依然有限。 表1:2014年中国畜牧业年鉴规模场数量统计 养猪行业进入3.0阶段:1.0是基础构建阶段(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生存空间);2.0是产业改造阶段(第一次工业化改造;第二次信息化改造);3.0是转型阶段(小规模逐步被淘汰、融合走向中大规模)。我们现在正处在转型阶段,不转型,只能被淘汰。

中外养猪对比:中外养猪对比(表2)发现,由于国内在养猪技术、猪场管理、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缺乏,与丹麦相比,PSY少15头,料肉比却要高0.4-0.6,人工效率差5倍,迅速达到国外水平不切实际,PSY25却是我们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二、规模化猪场PSY25分析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LSY:年产胎次;NPD:非生产天数。 计算方法:PSY=LSY×窝均断奶合格仔猪数;LSY=365÷繁殖周期;繁殖周期粗算=妊娠天数+哺乳天数+配种间隔;繁殖周期=(妊娠天数÷分娩率)+(断奶至配种的天数÷情期受胎率)+哺乳天数。LSY=(365-NPD)/(哺乳天数+怀孕天数)。 假定年产胎次为2.3胎,21天断奶,则每胎产断奶合格仔猪数为10.9头,繁殖周期158.7天,NPD为54.5天。若配种分娩率在88%,则情期受胎率85.3%。 PSY成绩决定猪场效益:母猪成本核算(元/年/头):固定资产折旧433元,母猪折旧成本758元,饲料成本3,620.87元疫苗及治疗费用270元,人员成本540元,水,电,煤及杂项300元,母猪年饲养成本5,923元。 如表4所示,母猪PSY数值和仔猪断奶成本的关系,PSY25,仔猪断奶成本约为237元。

控制养猪场环境措施

小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多采用半封闭和封闭式猪舍养猪。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猪舍时应考虑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降温性能。墙壁和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使猪舍内外形成两种气候,让猪舍内维持一定的恒定温度。在建造猪舍时,猪舍屋顶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 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成通风屋顶,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 猪舍通风降温,一是借助通风带走猪舍内的热量,二是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以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一般情况下,在最热的月份,通风降温所要求的适宜气流速度为1.0米/秒左右。 通风换气是指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猪舍内外空气交换,改善猪舍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多余的水汽。 所用通风换气方法: 一是自然通风换气。该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动力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为此,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场(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一般为猪舍屋檐高度的3~5倍;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利于形成穿堂风;猪舍应有天窗和地脚窗,有利于增加通风量。在炎热的夏季,夜深后将所有通风口开启直至第二天上午气温上升时再关闭所有通风口,停止自然通风。 二是机械通风换气。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迫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在炎热季节利用风机强行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形成负压区,舍外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进入猪舍。 降低猪舍空气中的湿度是解决高湿的关键。解决猪舍内高湿除进行通风换气、增加舍内光照时间外,应减少猪舍内水的用量。如采用粪尿分离的干清粪法,减少用水冲洗猪笼和地面次数,经常保持猪舍干燥;在炎热夏季,尽量采用通风换气的降温方法,少用滴水、喷淋用水较多的降温方法;对舍内水管和自动饮水器等要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水,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内的排污道要经常保持干净不存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猪舍灰尘主要来源于猪身、清扫地面的扬尘和饲喂干粉饲料的粉末等。为此,应尽量保持猪舍地面的清洁,减少清扫次数。减少干粉料粉末的飞扬,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适宜的流动速度和空气新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除通风换气外,还应尽量减少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加强舍内卫生管理,减少粪尿在舍内停留时间。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2014-12-09 张伟力教授养猪CEO1 上古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相当浓厚的猪文化元素,与印度的牛文化元素、蒙古的马文化元素、欧美诸国的狗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畜共荣和谐社会关系。只是中国的猪文化历史要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太古时代。猪文化伴随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国5000年猪文化的沉淀已将养猪生产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融为一炉。大汶口出土古迹证明了5000年前中华民族已从游牧发展到农耕定居的特征,故汉字“家”的造字是一个屋顶下面有一个冢,即屋下有猪者为家。人命为天,尸体入土时“家”字少一点则为“冢”,意为土中入葬者为猪人同穴,猪为陪葬。上古之时,军队出师,友邦结盟,天子祭天地都有供祭品、插血、拜天地之礼仪。祭品中猪头必不可少,故猪头乃做牺牲之象征。古代传统婚宴中必有猪头供于案中醒目位置,在猪头的陪衬之下,新郎格外英俊,新娘格外秀丽。汉文化中言女子嫁与富人为“嫁入豪门”。何为豪门?高楼深院之大宅门有其猪者为豪门,汉字“豪”是“高”+“豕”而来,说白了,嫁入豪门就是嫁给养猪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猪文化已深入汉文化的骨髓。康熙字典中收容豕字为部首的字约有150个,

肉字为部首的字有636个,而收容人为部首的字约有800个。这个模糊数学统计告诉我们,猪文化加肉文化近似于人文化。2 秦汉篇作为华夏中央统一文化与政权之首创者,秦始皇依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是为猪粮安天下而后可以富国强兵横扫天下之古典楷模。秦始皇之母乃国母之至尊尚亲自操持养猪之业于赵国之疆,何况八百里秦川之百姓农夫呼。养猪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已成为农耕文化的基础元素。猪作为农耕文化的产品在秦汉时代是宴席美食文化的主旋律。司马迁史记中对楚汉战争的鸿门宴事件中的猪文化作了生动 的描述。楚王项羽依谋士范增之计宴请汉王刘邦欲在酒席之中刺杀刘邦,故授意项庄舞剑,意取沛公,无奈刘邦身边有贴身卫士樊哙紧随左右。项羽一时冲动赏了樊哙一个彘肩,即猪的前腿。樊哙出于礼节不得不暂时离开刘邦之席到项羽席前受此彘肩。此时刘邦身边无人护卫,身处千钧一发之危。樊哙出于礼节必须当众谢过楚王而且要将此彘肩一啃而尽。为了保护刘邦,樊哙将此彘肩狼吞虎咽于弹指之间,项庄剑锋未到,樊哙已先回到刘邦席间。这段历史记录猪的人文礼仪文化,也记录了猪的肉质育种文化。秦时的养猪育种必定是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才能将猪肉培育得肥嫩可啖,入口欲溶。樊哙也才能迅速地将一个猪前腿嚼下肚去。正是:霸王赐肉气如虎,项庄席上利剑舞。若非彘肩嫩如水,汉家天下改姓楚。秦汉时代的养猪已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出现了专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养猪利润最大化:求精不求多!

养猪利润最大化:求精不求多!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结构的不断深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弱化,我们养猪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了,过去养猪一年脱贫,两年致富的情形将越来越难以再现了!但是养猪行业的深化发展是必然的整体方向和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养猪人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市场中,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利润呢? 精细化屠宰分类,避免“一刀切”! 现在的人不仅仅看中生活质量,而且越发的注重生活品质。饮食结构方面也愈加的精细化、健康化!所谓有买才有卖,是为买卖!为了适应买房的需求,我们养猪人就要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既然消费者吃的精细了,我们满足他!在屠宰环节中,应根据生猪的生理结构特点,进行精细切割并分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避免以往的“一刀切”!这样不仅仅是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更重要的,屠宰环节进行精细化分类,是我们猪肉食品深加工的前提之一,这样有利于我们增加单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增加我们的销售终端的收入,进而实现养猪的利润最大化! 肉制品深加工,势在必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正确性已经被现实无数次的证明过了!目前我国养猪 行业中,上游养殖产业链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游消费终端萎靡不振的窘境!这就行想一个巨大的漏斗一样,下面的出口很小,上面还在不断的加水,最终导致水不断的溢出,浪费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限制产能并非最好的办法!毕竟所谓的产能过剩仅仅是相对国内而言的,在全球范围内还有更为广袤的市场!我们应该从漏斗的底部找原因,如何扩大漏斗的底部出口?最好的办法就是肉制品的深加工!这样不仅仅能延长肉制品的销售期限,避免鲜销时限等问题,更重要的肉制品的深加工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肉类种类,刺激其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1373815.html,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中国养猪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2)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3)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5) 六、2017-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6) 第二节中国养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8) 一、养猪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8) 二、养猪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9)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16) 第三节中国养猪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1

2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 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 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 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表- 1:2012-2017年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

零排放养猪技术

零排放养猪技术 垫料制作 第一节材料的准备 洛东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重要环节是垫料的制作,垫料所用最大宗的原料为农作物下脚料如谷壳、秸秆等;以及锯末、树叶等。需少量的米糠、生猪粪及洛东饲料添加剂。 垫料中的谷壳或秸秆主要起蓬松作用,使得垫料中有充足的氧气,锯末、米糠及生猪粪则是起垫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营养源的作用。 洛东酵素是促进饲料吸收、抑制病菌发生、提高和稳定发酵状态、分解猪的排泄物。 注意事项: 1、秸秆需事先切成8~10cm的 2、锯末经防腐剂处理过的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锯下的锯末。 3、米糠质量要好,掺杂谷糠或酸败的米糠不得使用。 生猪粪要求是一周内的新鲜猪粪。直接从猪栏内干清粪,不能从集粪池中捞起的粪便,为母猪粪最好。 4、全新猪场没有猪粪,可增加优质米糠量替代。 第二节材料比例 不同的材料,季节不同所占的比例不一样,具体详见表一。 表一、不同季节所需的材料比例

第三节垫料制作 一、垫料制作的目的 垫料制作的过程其实是物料发酵的过程,其目的 1、在垫料里增殖优势有益菌群; 2、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菌。 二、垫料制作方法 垫料制作方法根据制作场所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 集中统一制作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这种方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操作自如,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新制作垫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该方法。 在猪舍内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是在猪舍内逐栏把谷壳、锯末、生猪粪、米糠以及洛东饲料添加剂混合均匀后使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或部分栏舍垫料使用很久显得很旧以及垫料状况很差而不利于猪生长时,通常可采用该方法。 三、制作过程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让它充分发酵就可。 1、确定垫料厚度 A、育肥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80cm,夏天为60cm。 B、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60cm,夏天为40cm。 2、计算材料用量

养猪场年度工作小结

养猪场年度工作总结 在20**年里,公司一直围绕着“科学运畴推转型、抓住机遇谋发展、精细管理促提高”的企业发展主题。立足牲猪生产主业,以不断科学改造升级栏舍硬件设备为推手,推进企业由人力养猪向机械化养猪转型,以抓住上级公司谋篇布局筹上市的历史机遇为契机,推进企业产能的大发展。以持续推进落实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面提高。在这一年里公司支部一班人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多重困难,基本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是有喜有优,总的来说收获的比失去的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一、20**年公司克服了牲猪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行,社会疫情带来的疾控压力等不利因素。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生产任务,在生产上主要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抓生物安全管理、疾控工作取得了一次的成效。 ①冬春季防疫封闭戒严工作和日常封闭防疫管理工作,今年冬春季社会疫情严峻,我公司迅速实行防疫封闭戒严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和车辆进出的消毒,采取积极主动措施、阻挡病源的侵入。 ②各猪场认真做好了各种疫菌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公司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抽血送检,再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迅速调整疫菌苗免疫程序,检测做到了提前预警,调整疫苗程序做到了有的放矢,把握住了疾病控制的关键环节。 ③各猪场实行了严格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各阶段的弱残僵的猪只采用彻底隔离。特别是产房和保育阶段的病残猪在隔离舍精心

护理健康后,直接转入内贸栏育肥出栏,确保了正常猪只的高出栏率。 ④在确保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物环境的同时,公司坚持科学的保健措施,对于各阶段猪群在调群转群时,进行一周的保健,有效地减少了新转猪只的应激,对疾病有一个预控,对部分不健康猪只专栏饲养,对症下药,有效降低了生产损失。 2、努力抓各阶段猪群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加强了对母猪群的管理。一是、选留优秀高产母猪后代为后备猪。二是、加强了母猪不同阶段的饲养饲喂。三是、加强了母猪的保健。四是、做好了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应激工作。五是、加强了母猪的淘汰更新工作。 ②在产房我们比往年突出抓好了两件事。一是提前断奶,严格全进全出,减少了母猪与新仔猪的交叉感染;二是断奶的饲料精心过渡,做到早教槽、早开口、少掉膘。 ③在育肥阶段我们改变以往无节制的自由采食的方法,育肥阶段猪只长期自由采食,,我们在育肥车间每日短时间内空槽一次。 ④不断试验引进新举措,减少夏季和冬季恶劣环境对猪只生长影响。在夏季高温时,湿帘、风机水冷系统、水厕所。在冬季小环境保温、塑钢门窗等设备设施的使用突破了夏冬恶劣气候牲猪饲养的瓶颈。 3、在施行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公司以精细化的操作规程作指导,结合以往的生产经验,统一制订了各岗精细化考核表,更加细化了各项日常工作操作规范,覆盖了整个生产环节和流程。由公司考核场长、由场长考核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考核本岗员工,每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3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寻求先进实用、可靠、易行,同时,又能够相对节省处理成本,使得粪污达标排放。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的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志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控制,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表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养猪业的合理布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加强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区,已经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按照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测算: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1)。全国生猪、家禽年产便总量高达5.8亿t,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在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化技术措施处理的粪、水量,仅占排放量的3%和4%,存在着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必须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技术内容 新近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严格地界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区的适用规模,水冲式、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等指标。 三、规模化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处理的工艺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理的技术方案: 1、污染物的减量问题:鉴于我国劳动力多,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提倡兴建的工厂化养猪场,改用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是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程度的有力措施。通过在湖北省一些猪场采用此技术措施后,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可降低到50~60m3,COD 8000mg/L,与全冲洗清粪方式相比,排污量减少近2/3,有机物含量减少约1/3。据广东的经验:如果日排放污水每增加20m3,那么,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需要增加10万元以上(3)。用水减少之后,配置高压冲洗清洁系统,既能节约水源,又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而且,排出的鲜粪远比粪渣的肥效高数倍,有利于有机肥的制作,值得推广。 2、猪场配置两条排水系统:在猪场设计时,注意将雨水和污水有意地分开,同时,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减少对污水排放量也是十分必要地。 3、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根据养猪场污水水质特性及排水状况,在污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以利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减少污水处理量,同时,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除的粪便作进一步堆积发酵处理后,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Profile of China pig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 President, China National Sw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Vice Chairman of Chia Tai Group Agro-industry Business China Area 姚民仆 Yao Minpu

目录Content 一、中国养猪业现状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二、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Mai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acing China pig industry 三、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Prospect of China pig industry

p 中国养猪业现状------基本情况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In 2008,pig inventory is 463million heads,slaughtered 609million heads,5.17%and 7.88%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previous year. 2000-2008全国生猪出栏与存栏情况单位:百万头610565612604 573 557541533519416 420 418 414 421 433 419 440 463 100 2003004005006007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出栏存栏

养猪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2019年文档

养猪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在20××年里,公司一直围绕着“科学运畴推转型、抓住机遇谋发展、精细管理促提高”的企业发展主题。立足牲猪生产主业,以不断科学改造升级栏舍硬件设备为推手,推进企业由人力养猪向机械化养猪转型,以抓住上级公司谋篇布局筹上市的历史机遇为契机,推进企业产能的大发展。以持续推进落实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面提高。在这一年里公司支部一班人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多重困难,基本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是有喜有优,总的来说收获的比失去的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一、20××年公司克服了牲猪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行,社会疫情带来的疾控压力等不利因素。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生产任务,在生产上主要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抓生物安全管理、疾控工作取得了一次的成效。 ①冬春季防疫封闭戒严工作和日常封闭防疫管理工作,今年冬春季社会疫情严峻,我公司迅速实行防疫封闭戒严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和车辆进出的消毒,采取积极主动措施、阻挡病源的侵入。 ②各猪场认真做好了各种疫菌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公司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抽血送检,再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迅速调整疫菌苗免疫程序,检测做到了提前预警,调整疫苗程序做到了有的放矢,把握住了疾病控制的关键环节。

③各猪场实行了严格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各阶段的弱残僵的猪只采用彻底隔离。特别是产房和保育阶段的病残猪在隔离舍精心护理健康后,直接转入内贸栏育肥出栏,确保了正常猪只的高出栏率。 ④在确保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物环境的同时,公司坚持科学的保健措施,对于各阶段猪群在调群转群时,进行一周的保健,有效地减少了新转猪只的应激,对疾病有一个预控,对部分不健康猪只专栏饲养,对症下药,有效降低了生产损失。 2、努力抓各阶段猪群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加强了对母猪群的管理。一是、选留优秀高产母猪后代为后备猪。二是、加强了母猪不同阶段的饲养饲喂。三是、加强了母猪的保健。四是、做好了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应激工作。五是、加强了母猪的淘汰更新工作。 ②在产房我们比往年突出抓好了两件事。一是提前断奶,严格全进全出,减少了母猪与新仔猪的交叉感染;二是断奶的饲料精心过渡,做到早教槽、早开口、少掉膘。 ③在育肥阶段我们改变以往无节制的自由采食的方法,育肥阶段猪只长期自由采食,我们在育肥车间每日短时间内空槽一次。 ④不断试验引进新举措,减少夏季和冬季恶劣环境对猪只生长影响。在夏季高温时,湿帘、风机水冷系统、水厕所。在冬季小环境保温、塑钢门窗等设备设施的使用突破了夏冬恶劣气候牲猪饲养的瓶颈。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关于养猪市场现状与分析

关于养猪业现状与产业分析 养猪成本居高不下,市场行情为何一片低迷?养猪业何去何从?两条路可走。 第一、放弃养猪业,快速割肉转行。(机会成本) 第二、产业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或是做专精化生产针对“特定”市场(前期资本投入可能会很大,但是不产业升级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让我们先说说养猪成本这一块,养猪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两个字“国情”中国的国情从四方面决定了我们的养猪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只引种不育种,国内育种能力低、科研投入少。(说明品种本身和科研育种能力和投入就和发达国家相比有所欠缺,导致我们生产成本品种上就和发达国家有所差距,也造成大量的低价进口猪肉不断蚕食国内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政府对养猪业的管理、防疫、卫生法律法规不够规范明确。导致猪的健康基本靠药物维持,在国内过度依赖抗生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对猪和人的健康都是非常大的隐患。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养猪的成本。(发达国家对生猪的生产有着明确的饲养标准和质量生产管理体系。) 第三、国家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合理明确。(国家财政补贴不透明、不合理、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而国外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都有相关立法的支持且非常全面、合理、公正、公开。包括对土

地和水电、防疫、环保的支持等) 第四、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榨油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对玉米的保价政策,放开玉米市场势在必行。) 解决方案:投入资本性政策引导市场育种(放弃现在的引种育种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规范养猪市场(规范饲养标准和质量生产管理体系,必须让市场淘汰不具备饲养标准的散户和养殖场。)国家应加大对养猪业的引导性政策的支持。放开养猪市场的上游(饲料供给)和下游市场(生猪屠宰)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 在说说市场为什么低迷?(原因就是我们的养猪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粗放型生产,加之市场管理混乱。) 中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富裕,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由量到质的转变),当然反腐败更进一步加剧猪肉消费的缩减。(反对铺张浪费的风气)导致市场需求有所放缓,而国外进口猪肉市场份额却在逐年增加,但是中高端市场需求明显增大,就在国内猪肉消费市场结构发生改变与进口猪肉挤压国内猪肉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下,养猪业却在盲目粗放式扩大生产,导致产能空前过剩。(原因就是2006年6月-2010年3月、持续时间46个月的猪周期期间猪价发生了暴涨,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养猪市场,而且国家为了抑制猪价暴涨盲目出台了对养猪业的各种财政补贴性政策)那么为什么这期间猪价会暴涨呢?两方面,第一、猪周期到了该涨价的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污水、病死猪等)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如将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