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本文通过讨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在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中独特

的价值,以及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困难,寻求少数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保

护、传承、发展、弘扬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发展、保护、传承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能歌善舞

,

各自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音

乐。由于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

所以

,

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

体裁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特别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

,

有大量的少数

民族歌曲

,

:

青海的花儿、

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等

;

有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

,

: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

白族的洞经音乐、

纳西族的白沙细月、

颇族的文邦木宽等

;

有少数民族的歌舞

,

:

朝鲜族的长鼓舞

,

苗、

瑶、

彝、

水、

黎等民族的铜鼓舞

,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

蒙古族的安代、

维吾尔族的来派

尔及赛乃姆、

壮族的采茶舞、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彝族的甲苏等

;

有少数民族的

戏曲

,

:

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

(

蒙古剧

)

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曲、

乐种、

歌舞、

戏曲

,

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

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

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继

承、

创新和发展

,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这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少

数民族音乐

,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

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

,

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沿

随着时间的变迁,少数民族音乐

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发挥的作

用是

不同的。首先,从

1949

年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当

时的少数民族音乐

处于一种备受重视的核心地位。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包括少数民族在

内的各民族同胞都从内心感

到当家做主的喜悦,所以也

就创作了很多在今

天看来带有时代色彩和阶级

色彩的歌曲,如《延边人民

热爱毛主席》

《翻

身农奴把歌唱》

,再加上当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比较

欠缺,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在当时

处于“流行”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到了

1978

年,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打开国门,各种外来流行音乐文化同时

进入,给大众一定的文化冲击,造成了包括少数民族音

乐在内的所有传统

音乐文化,在短时间内被边缘化。直到

90

年代初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开

始又被重视,很多人都提出,应该更大范围的推动少数民

族音乐的创作以

及向前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民

族音乐再一次获得重视。

而进入

20

世纪以来,形成了一种全球化模式的流行音乐体系,这种流

行音乐和商品广告性、纯娱乐性

的通俗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站了

绝对优势,

这种现象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的传承产生一定的阻隔,

,国民对民族音乐的

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

不断滑坡状态。中国是一个多民

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

现在只有相对较

少人会唱自己的民歌、会演具有

自己家乡地方特色的戏曲

!

我想,

在少数

民族音乐领域这方面的发展

停滞,将会导致整个中国音

乐发展的滞后,难

以实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

进步,无法展现我们自己民族的特征。

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其保护的迫切性

我国少数民族多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生活单一、经济落后的偏僻地区。由于这些局限

,

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很少

,

其音乐文化与外界交流少

,

音乐活动

空间相对固定

,

一般只受到代代相传的本土民族音乐的熏陶和培育。

随着我国的

改革开放和经济好转

,

他们的各方面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交通、通讯、广播、

电视、

网络、

音响等现代技术

,

使他们能够感受各种现代的音乐文化。

这些外来

的、

色彩斑斓的现代音乐给他们的视觉、

听觉很强的冲击力。

质朴的本土音乐在

与现代技术制作的外来音乐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

,

本土音乐受到冷落。

就拿

民歌来说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流传在各民族人民群众中的民歌品种繁多

,

数量惊人。但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现代文明、思想意识等的巨大变化和冲

,

我国民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侵占或挤压

,

导致了会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

,

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年轻人热衷于都市流行音乐

,

很多民歌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这一口头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

事处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广西、

甘肃、

青海三省

(

)

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

了考察

,

结果不容乐观。

这些积淀了少数民族丰厚文化底蕴和拥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

由于保护和抢救不及时

,

优秀的民族特色音乐流失严重。

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群体

,

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在

2006

10

8

日国家设

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

一项

,

已经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

,

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门设立

!

原生态唱法

,

用于鼓励这些土生土长、

在民族民间自然形成的音乐。

这些来自我

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手

,

没有经过专业的歌唱训练

,

用他们纯天然的嗓音

,

起了蒙古族呼麦、

羌族多声部等传承祖先的原始音乐。

这些散发着田野气息和草

根馨香的少数民族音乐

,

使久居城市的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

魅力

,

也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挖掘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迫切性。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

,

各种音乐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

,

我国的民族

音乐文化面临着延续和生存的威胁,

了解我们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认识少

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有助于鼓励我们更好地去研究、

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最终达到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目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无远弗届的城市化、

全球化过程,

使很多人无视原生态

文化的存在,更无视它的价值。让人们从无视变成有视,再变成重现,就要撕破

一层层阻挡他们视线的壁障。

但是,

原生态文化体现了文化自然生长的尊严,

其他一切文化的根脉所在、

基因所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做好文化典

籍整理工作。

一个民族和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丢失自己的文化传承,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

流的文化,

我们要将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丰厚和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传给我们的

子子孙孙。民族的,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基所在。

纵观中国音乐史,

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间音乐文化交流频繁,

那一个时代的音

乐文化就会高度发达,否则必将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可以预见,

将来的中国音乐也必然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

所以,

数民族音乐和中国音乐的发展是相互补充的,

相互促进的,

密不可分的。

少数民

族音乐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又具备本

民族自身的特点。在目前阶段,搜集、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

化远比创作和改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重要得多。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在“继承”和“借鉴”中不断转换、曲折向前的。而其中“继承”是基础和前提,在没有“继承”的语境下谈“借鉴”,本身就是一种空谈。因此,在探讨少数民

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时,

“传统”比“改变”重要,也就是要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特

色。

大力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必将带动中国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同时

也是增强综合国力,

让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内容。

藏族风格歌曲走红的

歌手朱哲琴,

曾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

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

文化的保护,

她就这样说过,

“我们希望能够保存少数民族音乐最原生态的样子,

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我希望我能够把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带到

更远的地方去,然后等待它们生根、发芽。”倘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怀,那我

们的民族音乐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

要实现整个民族音乐的长足发展,就必须传承、发展、

弘扬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展望

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

,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

,

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

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

,

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

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

:

“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

,

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

到。”意思就是说

,

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

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毋庸置疑,

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几千年来的中国

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

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必须以中

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

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

而将民族音乐作

为附庸的话,

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

要使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得以保

护与开发,

首先要在它们孕育的地方给予健康的扶植,

并得到更广阔的土壤来滋

养,以至不脱离“母体”文化而消失;还有,就是要制定有效措施,更广泛地开

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

并扩大其传播和交流的范围;

要增强对少数民

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音乐,

止在实施中不予重视或有意使其“边缘化”。

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呢?对此,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1

、是博物馆式保存,如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保护,它包括音像、图谱、文物等等。

2

、是保护性的传承,特别强调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引起大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3

、是开发性的保护。这是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必由之路。

4

、要进行全民学习,重视教育。要从孩子们抓起

从中小学的教育做起

,

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我们的传统艺术

,

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

比如

,

可以考虑使我国

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进入中小学教材

,

使得孩子们了解中国各民族

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从小就树立起珍惜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广

大青少年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认同这些丰富多姿的不同民族

文化资源在维系民族的团结、

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意识到保护和传承

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2

、佚名

.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

《环球市场信息导

报》

3

、项阳

.

当传统遭遇现代

[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4

、冯光钰

.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

[J].

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

2003

5

、范立志

.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

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版)

2005.

6

、上海音乐学院编写

.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喜欢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民族音乐欣赏少数民族音乐论文中国民族音乐论文梁祝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交响乐赏析

云南民族乐 -选修课中国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912116120104 顾梦鸽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 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 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 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风格特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常识,能够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民歌的欣赏活动中,分辨出各民族的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重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在聆听欣赏的同时归纳出蒙、藏、维吾尔族音乐 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上仍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 有多样性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蒙古族、藏族……..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一

一的给大家来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少数民族,那是哪三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答案自在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的舞蹈) 设计目的:以较新鲜的舞蹈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蒙古族 1、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并分析歌曲 2、长调与短调 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英勇善战,豪爽大气,那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师:大家说了很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蒙古族的民歌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介绍“蒙古族长调”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藏族 1、藏族酒歌 师:了解完了蒙古族的音乐,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万山之巅,这里……..(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最后停留在布达拉宫,走进西藏) 欣赏一首《宗巴朗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藏族的歌曲给你

最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的活化传承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经验谈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创作 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 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 对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思考 民间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调适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摘要:民间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折射出各种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民俗民风的体现。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但在现代社会,民间音乐地位不高,日益被边缘化。任何一位愿意承担文化传承重任的人,都应当将民间音乐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进行挖掘发扬,从而使得民间音乐得以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就是鉴于这一目的,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的传承也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在现代社会,它的现状实在堪忧。 一、民间音乐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让整个社会都变得很浮躁,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那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一一民间音乐。那流行于街头巷尾,充斥于人们耳际的是来去匆匆的流行音乐。那种带有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流行音乐使人们习惯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对民间音乐有着本能的排斥。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民间音乐根本无法与流行音乐相抗衡。民族音乐已经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地位,前途实在堪忧。民间音乐的这种现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民间音乐究竟该何去何从,它有无继续传承下去的意义呢?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一)民间音乐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历史远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得多,那么史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历史发展情况如何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世代相传的民歌中我们却找到了先人的足迹。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民间音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当我们沉浸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仅可以从音调的起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可以领会到先民们的历史变迁。 (二)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一个社团的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可以说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间音乐中都有所体现。因为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出来的,是人民真实情感的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这种音乐来自于民间,会随着人们一代代的繁衍而传承下去。连同它传承下去的还有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一旦失传,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没落与遗失。 (三)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一、民族音乐作为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条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按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音乐课程,并且能够成为音乐课程的素材和来源。比如,音乐知识、技能、经验,音乐教学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培养指导三纬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均属音乐素材性课程资源。 我国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修订的《音乐新课标》理念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地方音乐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承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地方音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地方音乐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地方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1.“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属全新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式教育体制。音乐的传承不可能仅仅依靠乐谱传声,它更需要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只是作为一个音乐的书面信息载体,给后人提供进行演奏的、演唱的母体形式,是与传承音乐方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口传心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这种“心授”的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演奏学中的重要规范之一,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包括音乐操作方式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 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通常以校内课堂为主要形式。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所以传统音乐教育,更宜实施校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同样《黄河大合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民族音乐。它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女中音独唱)、《河边对口唱》(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

论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论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新民乐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它必然要与当代艺术文化形式有机地相结合,才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求进步的。因此,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对其大胆地改革与创新,使新民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优秀艺术精华。 [关键词]新民乐传统音乐传承发展 一、新民乐的缘起 新民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的一种新 音乐形式。它的形成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新颖”,但它的本质还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作曲技术手法,什么样的演出形式,它仍属于民乐的艺术范畴,只不过新民乐的产生促使中国民族音乐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 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在这长河中一直演变发展至今,传统的民族音乐是一笔丰富的艺术财富。一些作曲家用毕生的心血创作了经典艺术之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乐是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

不断发展,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音乐艺术也逐渐市场化。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一直希望将中国民乐推广到世界各地,然而,传统的民乐技术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需要。首先,民乐要争取更大的文化市场,就必须改变原有传统的创作技术和编配形式,特别是在音乐表演形式上几乎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舞台音乐形式,这样,多彩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给大家带来了特别新鲜的感觉。其次,在乐器的编配上、在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中,呈现出了一种独有的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型民族音乐与时代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充分表现出了音乐的时代性,将中西方艺术文化有机地相结合,使中国的民乐逐渐趋于国际化。但有人认为,新民乐仅仅是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扭曲,并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事物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必然性的。“新”就是创新,改变原有陈旧的规律。音乐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艺术,最终是要表达人们的最丰富的内心情感,具有一种宝贵的艺术生命。“新民乐”这一新型的音乐概念便由此产生。 二、新民乐发展的价值 新民乐的产生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它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将传统音乐形式进行传承和发展。在保留传统的民间民乐的同时,大胆地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导读: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经千年昌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丰厚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 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 前不久在参加一次幼儿园音乐教学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时,出 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没有幼儿园和教师申报有关民族 音乐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当涉及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和本土 音乐教育的传承话题讨论时,在座的园长和教师都是一脸的 茫然。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何在?通过初步的调查和查阅资料,原因大概有以下几 方面: 1、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现在社会整体来看,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越 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其原因是:第一,不管是学校教育 还是后继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教育力度不够,不注意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使年轻人缺乏对民族音乐的鉴

赏能力,以至影响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例如,我们现在主办的教师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所以,教师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感兴趣。第二,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不够,使年轻人接触到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到年青人审美心理的变化。不少年青人觉得民族音乐不如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兴趣。 2、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底蕴。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时能看到和听到一点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它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儿园里的孩子满嘴唱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民族音乐;弘扬;西方音乐;影响;兼容并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西方音乐以全方位的态势涌入了我国,冲击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评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音乐,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理,二胡虽然两根弦但依然可以演奏小提琴四根弦的乐曲,唢呐可以吹奏单簧管的乐曲......但实际上,中国乐器最擅长的还是表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理性的判断、选择,让青少年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一)吸收优秀音乐作品加入课程。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就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师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一些民歌、民族器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认识了这些久听不衰、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了。 (三)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习欲望。 1、借助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民族和地区音乐在真实场景中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还原其真实环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能增进愉悦感。 2、提供民族器乐让同学们试奏,激起学生的情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接受,消除他们对民族器乐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将民族音乐与的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的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的自强发展的路。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

实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和本土化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拥有本民族创造、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文章阐述了目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困境,重点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在高校中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对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高校师生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引入了“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文化”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在文化选择中的重要意议,从而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纳入一个新的视野,并积极地思考在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上怎样建立以民族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育模式。这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本土音乐母语意识、多民族音乐意识以及音乐人类学的观念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推进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深远。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困境 1、在我们长期的音乐教育观念中,普遍把汉族音乐等同于少数民族音乐,用汉族音乐的观念和西方音乐理论来解释少数民族音乐,所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少数民族音乐须得进行“改造”,方能进人音乐艺术的圣殿和学校里的正规音乐教育。 2、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文章是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基于“美育”和“音乐工艺”模式前提下[1],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手段进行的探讨,这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经历过的政治、技术、审美的音乐教育发展阶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不但使学校音乐教育的文化意识非常淡漠,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3、由于缺乏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观念,故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原生传承没有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为此也就难以为当今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提供相应的参照系统。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徐特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本篇论文是针对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民族音乐、起源、发展、传承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着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1 二、民族音乐的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2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即兴性。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 变异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以《绣荷包》为例,○3这首曲子在山西中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文章通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四大措施,即:1.深入研究和总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3.在音乐教学中交融中西音乐文化;4.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经验,做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指出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及其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五四新音乐的代表人、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中国近百年的学校教育所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这样的音乐教育已经导致:在理论上,以欧洲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在创作上,不仅以欧洲音乐体裁为仿效的楷模,而且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俗与民族音乐鉴赏》课程论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学生姓名XXX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 XXXXXXX 学生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在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中独特的价值,以及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困难,寻求少数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发展、保护、传承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能歌善舞, 各自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由于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所以, 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裁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 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歌曲, 如: 青海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等; 有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种, 如: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 有少数民族的歌舞, 如: 朝鲜族的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等; 有少数民族的戏曲, 如: 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乐种、歌舞、戏曲, 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这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音乐,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沿革 随着时间的变迁,少数民族音乐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当时的少数民族音乐处于一种备受重视的核心地位。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同胞都从内心感到当家做主的喜悦,所以也就创作了很多在今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文化内容与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随着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民族音乐在被大部分的人渐渐遗忘,它的流传和发展和发展也不被人们重视。 民族音乐的这种状况与许多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流行音乐相比,传统的音乐确实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通过琴、箫、琵琶、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艺术水平较高,然而娱乐性不足,需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的人才能欣赏出音乐的意境,然而大部分的人显然并没有这一水平。人们欣赏音乐,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娱乐要求,较高的欣赏要求和缺乏一定的娱乐性,这也使得他们渐渐对传统民族音乐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方面,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民族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民族音乐在教育方面并不被人们重视。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许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接受正式的民族音乐教育。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的培养。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

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教材中仅有的民族音乐产生排斥态度,对音乐课丧失兴趣。并且我们不难看到,对中国民族音乐接触更多的也只是在专业院校。使得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缺乏一定的基础。 长此以往,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1).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2). 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 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二、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

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民族音乐如何能在现代社会保持传承

论民族音乐如何在现代 社会传承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敖丽 摘要:本学期通过对“民族器乐”的学习,我领悟到了民族器乐的巨大魅力。 都说民族器乐相较于西方乐器而言,其特色正在于它的民俗性。西方经典乐器诞生于皇宫,而中国的民族器乐则产生于田间。现今,随着社会文化进步,东西方文化交流越加频繁,相信几乎每个人都见过甚至学过钢琴,但是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对古筝古琴等有建树。因此,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民族器乐成为一项艰巨而必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民族音乐的概念,与西方音乐的异同,以及如何传承民族音乐三方面来叙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异同;传承。 正文: 本学期通过对“民族器乐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领悟到了民族器乐的巨大魅力。由于小时候受到父母在音乐方面的熏陶,我对乐器一直很感兴趣。直至大学,一直在课余时间接触乐器,当然,电子琴以及钢琴相对较多。二胡、笛子、萧等小时候学过,后来都废弃了。因此,无论西方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我都有一些粗略的了解。民族器乐,相较于西方乐器而言,其特色正在于它的民俗性。正如老师所说,西方经典乐器诞生于皇宫,而中国的民族器乐则产生于田间。虽没有钢琴的优雅,萨克斯的风情,但,民族器乐的箫笛筝有着它的雅韵。同样迷人。现今,随着社会文化进步,东西方文化交流越加频繁,相信几乎每个人都见过甚至学过钢琴,但是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对古筝古琴等有建树。因此,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民族器乐成为一项艰巨而必要的任务。 民族音乐概念及范畴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此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各族人民通过其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域风情的并表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的乐器。我国就有很多的乐器,如鼓、古筝、琵琶、县鼓、钟、南、钲、磬、缶、铃、陶铃、雅等。 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又称民乐、国乐、华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种音乐。其音乐型态包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种器乐合奏、近代发展出来的民族管弦乐大合奏曲(国乐团合奏)及小合奏曲、以管弦乐团演奏的中国民族风格乐曲、以及中国民族声乐等。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