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学案1

苏科版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发热原理,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3、理解焦耳定律、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辩正地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3

一、预习导学

1、电饭煲、电热油汀、电水壶、电熨斗、电热蚊香工作时,将转化

为。我们把这些电器统称为。

2、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叫做。

二、合作探究

活动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

2、画出研究电流大小对产生热量影响的实验电路图

3、通过实验,完成书上表格内容

4、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与导体的电阻成

,与通电时间成,这就是。

5、电热的公式?单位?

三、巩固训练

1、你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一些实例吗?(至少各举一个)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是由、的电

组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3、一个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1A,通电10s产生的热量为?

4、一只“220V 440W”的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多少?

四、自我测试

5、有两个电阻,R1=4欧,R2=6欧,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

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所产生的热量和整个电路的总电热,再

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每个电阻所

产生的热量和整个并联电路的总电热。

6、甲、乙两电炉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各有开关控制,甲炉电阻是乙炉的4倍,要两电炉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应:()

A. 甲通电时间是乙的4倍

B. 乙通电时间是甲的4倍

C. 甲、乙通电时间一样长

D. 不知道额定电压无法比较

五、自我提高

7、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时,大部分电能被转化为电动机的,少量

的电能转化为。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 安,这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2瓦,当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3安,问:

(1

(2)当开关S

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安 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 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总结出安培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从安培定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 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磁针,螺线管,铁屑,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演示教具,干电池组,铜导线,多媒体系统。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课件展示中,同学们可以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些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那么电和磁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吗?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演示实验: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闭合开关,发现铁钉可以吸引几个大头针,断开开关,大头针掉下来。为什么? 那么,电和磁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导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奥斯特实验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总结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然后指出:最早揭开这个奥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历史)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奥斯特实验: (1)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怎样连接?在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探究电与磁联系?(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练习题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灯泡 L1 比 L2亮,电压表 V2 示数为 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示数为 6V B.V1 示数大于6V C.V2示数小于6V D.V 2示数大于6V 2.(13南宁)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时,闭合开关,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 C三处的电流 I A、I B、Ic,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两点间的电压U AB、U BC、 U A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多选)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L1与灯L2是串联,且灯L1被短路 B.电压表可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 C.电流表A1测的是灯L1的电流 D.电流表A2测的是灯L2的电流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丙是连接在电路中的三只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 后,灯L1、L2均正常发光.则() A.甲的电流表,乙、丙是电压表 B.甲的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 C.乙的电流表,甲、丙是电压表 D.乙的电压表,甲、丙是电流表 5.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实验中,物理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得V的示 数是,V1的示数是,V2的示数应为() A.B.C.D. 6.某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下图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 现灯L1、L2都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他用电压表分别接到电流表、灯L1、 灯L2两端测量电压,发现电流表、灯L1两端电压均为零,灯L2两端电压不为零.电 路的故障可能是() A.电流表断路B.灯L1断路 C.灯L2断路D.灯L2短路 7.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小雨同学用电压表测出U ab=3V,U bc=3V,U ac=6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B.对换L1和L2的位置,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解读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基础知识】 一、奥斯特实验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 周围存在着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说明:1、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奥斯特 实验是第一个揭示电与磁联系的实验。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概念: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线管。 2、特点:(1)、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他的两端相当于两个 磁极。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右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说明: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根本因素是通电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而不是导线的绕法和电源正、负极的接法。 三、电磁铁 1、构造:实质是一个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它由铁芯和通电螺线管构成。 2、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且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特点:(1)、强弱可以人为控制(改变电流大小或匝数多少)。(2)、磁性有无可以控制(通电或断电)。(3)、磁极的极性可以改变(改变电流的方向)。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了偏转,此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______.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奥斯特实验.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实验现象: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所以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易错误地答成磁力.正确答案为磁场. 例2: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 闭合后,则 ( ) A .两线圈左右分开; B .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 .两线圈静止不动; D .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分析: 开关S 闭合后,线圈产生磁性.根据线圈上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定,可判断出线圈L 1的右端为N 极,线圈L 2的左端为N 极.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可知,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两线圈左右分开 . 答案 A 例3:如图甲中所示,在U 形螺线管上画出导线的绕线方法.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右手螺旋定则. 解析:如图乙所示.题中左端为U 形螺线管的N 极,右端为S 极,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用右手握住U 形螺线管左侧的一端,拇指指向上端.那么电流的方向在左端就应该是向右流.同理,电流在U 形螺线管右侧的前面就应该是向左流并注意电流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 例4:如图螺线管内放一枚小磁针,当开关 后,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将( ). A .不动 B .向外转90° C .向里转90° D .旋转180°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问题. 解析:通线后螺线管右端为N 极,左端为S 极,在螺线管外部磁感线方 向是从右到左(从N 到S )在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方向从螺线管的S 极到N 极, 故小磁针的北极受到的磁力方向也应和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方向一致,所以小磁针北极指向螺线管的N 极.正确选项为A . 容易出这样的错误:根据电流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左边是S 极,右边是N 极,根据同名相斥,

【范文】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整理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次数 电阻值∕Ω 电压值∕V 电流值∕A R= 2 3 4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 1.2V、1.8V、 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 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初中九年级物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结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结 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串联电路用电器首尾依次连接在电路中,电路只有一条路径。 一、串联和并联的口诀 1.串联口诀:首尾相连,串成一串。头尾相连,逐个顺次连接。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2.并联口诀:头连头,尾连尾。头头相连,并列连接在两点之间。 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4、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电流流向法(这种方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常用的方法)当闭合开关后,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用箭头标出),沿电路向前移动,电路无分叉,即电流只沿一条路径,通过所有元件或用电器到达电源负极,这些用电器即为串联;如果电路出现分支,即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这几个用电器为并联,且可找到 “分流点”和“合流点”。 例1 试判断图1、图2中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图1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只有一条通路,故甲、乙两灯为串联。在图2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有两条路径,A为分流点,B为合流点,故丙、丁两只灯为并联。 二、“节点法”(电路图中几条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

《电流和电路》九年级物理(上)

《15.2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能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2、通过对水轮机转动过程的观察使电流的知识简单,形象话,使学生理解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①用验电器检验; ②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用带电体的性质。 二、引入新课 1、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实物及图片,并加以说明。使学生体会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我们声的重要意义。 实验:利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等元件,启发学生思考把它们怎样连接起来才能使小灯泡发光。部分学生到前面动手实验,其他学生在下面观察实验现象。 2、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又有什么疑问?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更正。同时简要介绍“短路”;“断路”;“通路”这三种情况及其连接方式。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灯……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探索神秘的电世界。 3、进行新课 第2节电流和电路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经过正确的连接后,小灯泡亮了。 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说明有电流流过了小灯泡)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来介绍电流。 思考:水轮机为什么会转起来?为什么又会停下来? 答案: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冲动水轮机转动。当两边水位相同,水流停止时,水轮机便停止转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水轮机继续转动呢?对比刚才我们所做的实验,道理是不是与抽水机的道理相类似呢?为什么合上开关后小灯泡就会亮起来呢? 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的灯丝好比有水流流过水轮机。 电源————抽水机开关————阀门 电流————水流灯泡————水轮机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中,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之一。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进行一个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因此,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总结深入,也是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一《欧姆定律》的前提。 同时,本节内容的探究实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小组合作的交流意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知识,为我们本节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定性关系进行探究做了铺垫。但由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所差别,而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所以常出现“一听就懂,一丢就忘,一用就错”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学生在分析处理问题时缺乏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学段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详细分析,本节课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因此,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与连接实际电路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与此同时,组织好学生运用表格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也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为有效突破本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置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连接实际电路的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案)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磁场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 (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四节电流的磁场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

7.2 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情况。 2.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掌握安培定则。 3.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奥斯特发现的实验的观察,了解导线周围的磁场。 2.经历关于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螺线管磁场和条形磁体磁场的相似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教学难点】 磁现象的电本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螺线管、铁屑、电池、小磁针等。 ◆学生准备 螺线管、铁屑、电池、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景:1820年,安培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7-2-1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发现螺线管通电转动后停在南北方向上,这一现

象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回顾: 师: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交流: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一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天,我们沿着奥斯特的足迹,来再现一下奥斯特所做的实验。 二、进行新课 (一)奥斯特的发现 1.奥斯特实验。 先向学生说明实验要求,如图7-2-2所示,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将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并放。观察现象: ①如图7-2-2 (a),当直导线通电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②如图7-2-2 (b),断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转回到原来指南北的方向) ③如图7-2-2 (c),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其N极所指方向与图a时相反) 提问:(1)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哪些物理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也相反) (2)通过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鼓掌给予鼓励。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 总结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甲乙两表是电压表,示数之比是3: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B3:1C2:3D1:3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两电表均有示数。若断开开关S2,则()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3、标有“2V 1W”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 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设小灯泡电阻不变。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范围是() A.0.25 A~0.6 A 1.0 V~2.0 V B.0.30 A~0.5 A 1.0 V~l.5 V C.0.25 A~0.5 A 1.5 V~2.0 V D.0.25 A~0.5 A 1.0 V~2.0 V 4、图4所示,电阻Rl标着“lO Ω l A”,R2标着“5Ω1.2 A”,电流表A l、A2量程均为0~3 A, 电压表量程0—l5 V,在a、b之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 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A.16 V 1 A B. l0 V 2.2 A C.6 V 2.2 A D. 6 V 1.8 A 5、如图25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 表示数分别为I1、U1;当再闭合s2,且将滑片P适当右移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 为I 2、U2,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I1﹥I2 U1﹥U2 B. I1﹥I2 U1大于、小于或等于U2都有可能 C. U1﹤U2 I1=I2 D. U1﹤U2 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

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5.1电荷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 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 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原子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5.2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 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二、电路 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电路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的构成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压部分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压部分练习题: 1.下列电路正确的是( ) 2.关于如图2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个电压表 B .它的示数一定是1.7V C .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 .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能测出小灯泡L 1两端的电压的电路是( )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用电流表能测出通过灯L 2中的电流,其中正确的电路是( ) 5.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欲使闭合开关后,两只灯泡能同时发光,应在图中甲、乙两处连入的元件是( ) A. 甲是电流表,乙是电池组 B. 甲是电池组,乙是电流表 C. 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池组 D. 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6.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接通开关S 后,电流表A1、A2的计数如图乙,则A1读数是_____A;A2的读数是_______A 7.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 ( ) A.通过灯L 1的电流 B. 通过灯L 2的电流 C. 通过灯L 1 和灯L 2的电流之和 D.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 8.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9.如图7所示的电路里,在圆圈a,b,c 上连接适当电表,使灯L1和L2并联且能发光,那么a 应是________表;b 是________表;c 是_________表。 10.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灯泡L 1和L 2正常发光。请在图 图3 图4 图6 图 7 图6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 一、单项选择题 (12×2 分=24 分) 1.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 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B. C. 橡胶棒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毛皮上 2. 如图所示的氢原子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单元测试题 D. 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 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橡胶棒上 3. 如图所示,小亮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从水龙头流出的细水流时,不再竖 直下流。这一现象说明 A.水流被风吹偏了带上电荷的橡胶棒能吸 引细水流水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 橡胶棒水流带有和橡胶棒相反的电荷 B. C. D.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发现细水流偏向橡胶棒, ) 金属、油、橡胶大 地、金属、盐水 A. 人体、大地、塑料 B. C. 玻璃、空气、陶瓷 D. 5. 手机电池是可重复使用的电池,它能被充电和放电成千次。下列关于手机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 电池在手机待机和充电时都是提供电能的 电池在手机待机和充电时都是消耗电能的手机待机时,电 池消耗电能;在充电时,电池提供电能手机待机时,电池 提供电能;在充电时,电池消耗电能 D. 6. 小灯泡的结构如图1,按图2 中哪个图的连接能把完好的灯泡点亮 7. 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关应该闭合B. 开关必须断开 C. 必须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接好各电路元件 D. 必须从电源的负极开始,依次接好各电路元件 8. 家用电冰箱的用电部分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其中,电动压缩机M受温控开关 明灯泡L 受门控开关S2 的控制,要求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图中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家用电冰箱的电 路图,其中符合要求的是S 1的控制,照

(完整)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基础知识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复习课教学案 一、知识梳理 电荷 1、用_______ 的办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 。同种电荷__ 异种电荷 __ 。 3、实验室里用___ 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原理 _____ 电路 1、电路是由___ ____ ____ ____ 组成的。 2、电路的状态____ 、 ______ 、_______ 。 3、电路的连接形式___ 和 ___ 。_____ 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电路有一条电流通路。 电流 1、电流是________ 移动形成的。 2、国际单位___ 。 2A= ___ m A= _____ uA 3、实验室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在电路中的符号。 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2)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电流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 4)电流表(“能”或者“不能” )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4、串联中电路各处电流__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 __ 各支路电流的。 电压 1、电路中___ 提供电压。__ 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国际单位___ 。 2V= ___ k V= ____ mV 3、实验室里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和被测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 。( 2)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线柱流出。( 3) 电压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__ 。(4)电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或者“不能” )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如果能是测量 _______ 的电压。 5、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__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两端电压__ 。 电阻和变阻器 1、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电阻。 2、单位:_____ 、_ __ 、______ __ 。 3、电路图中的符号:。 4、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 5、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 6、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的变阻器是通过改变 ___ __ 来改变电阻 . 7、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________ 。 8、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 ______ 。 一.电荷(建议答题时间: 10分钟) 1 用小球 A靠近用细线吊着的小球 B,小球 B 被吸引过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优质教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4.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难点:右手螺旋定则及其运用。 教具准备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 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奥斯特实验 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作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总结: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

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激 趣 引 入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师版-含答案)

电学板块一 电流和电路 一、知识链接 一、 两种电荷 ★课程重点(内容) 1、 电荷 2、 原子结构 ★难点——摩擦起点的实质 ★考点——①电荷;②原子结构。 1、 电荷 (1)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 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②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 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5)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工作原理: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 (6) 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简称:电荷;字母:Q ;单位:库仑(C ) 如:摩擦的橡胶棒带10-7 C ;云层带几十库仑 2、 原子结构 (1)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 (2) 元电荷——e=1.6×10-19 C (3)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原来中性的物体得 到电子则带负电,失去电子则带正电。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4)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③感 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5)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不变。因为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6) 电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 3、 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可导电可带电),常见: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导电可带电),常见: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空气、 油、干木头… (3)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电子(负电) 原子核 质子(正电) 中子

九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测试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九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测试题 无为县红庙初级中学 范中梁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要使L 1和L 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 A. S 1、S 2断开,S 3闭合 B. S 1、S 2闭合,S 3断开 C. S 1、S 2、S 3闭合 D. S 1断开,S 2、S 3闭合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 、b 、c 、d 四处电流的大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I a =I d B. I a >I d C. I a >I b D. I d >I c 3.如图(a )所示,当开关S 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b )、(c)两图读得,则电灯L 1中的电流是( ) A. 0.8A B. C. D. 4、如图所示,AB 和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中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是:( ) A .I A B < I B C B .I AB = I BC C .I AB > I BC D .不能确定 B A C 图

5、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 (b)所示,则电阻R 1和R 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B.6V, C.,6V D.,. 6、要改变某段导体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无效的是() A.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B. 改变导体的材料 C. 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D. 改变导体的长度 7、用实验研究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时,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 你认为下面对导体选择最合理的一组是()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⑥⑦ C. ①⑤⑥⑦ D. ⑤⑥⑦⑧ 8、要将图8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与一个小灯泡串联,要求滑片P 向B端滑动时小灯泡变暗,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线柱应是() A. C和D B. A和D C. C和B D. A和B 9、如上图9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图8图9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汇总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且是不可分割的) (1)两个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我们把它叫做磁场。(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即所指的方向就是那点的磁场方向。 注意——在磁场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 2.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2)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从S极出发回到N极。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③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④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⑤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出来的,实际上不存在。 3.地磁场 (1)概念: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2)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的。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1)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由甲、乙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3)由甲、丙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电流的磁效应对应的图 2.通电螺线管 (1)磁场跟条形的磁场是相似的。(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