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英国自然式园林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的介绍,对英国自然式园林艺术特征的分析,对中英两国造园艺术的对比及几处英国自然是园林的介绍,展现了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冰山一角。

关键字:

英国自然式园林,背景,特点,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园林代表

正文:

1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1.1英国自然式园林的背景

当时的英国正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新兴贵族与地主阶级通过财富的积累,开始向主流社会迈进。不可避免的,对于庭院、园林的需求开始增加。这种增加对英国园林的发展起了两大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1)这些新兴贵族与地主阶级(即后来的资产阶级)中的代表不乏以诗人、画家等文人身份出现。如发表了《庭院的快乐》引起世人关注的艾迪生就曾是一位散文家,并担任过国务大臣助理和爱尔兰总督秘书等职;而将英国园林完全导入非规则式造园体系的肯特,以前一度是学习绘画的。园林主人角色的改变,使园林内容及服务层次发生了变化:从建筑的副产品甚至一种生产方式,发展成为构成当时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角色、身份的改变,使“园林”这一角色由台后走向台前,逐渐以欣赏与游玩作为第一目的。因此,为了适应英国绅士式的游憩需要,改变原有的乏味而一成不变的几何式园林,取而以体现自然风景的自然式园林则是趋势之必然。

(2)园林的大量兴建,使从事此行业的非“职业园艺师”得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某些理论,并根据实践对那些不成系统的理论加以完善与发展,从而使风景式造园成为一种体系,并在以后得到广泛的流传。此中的代表人物布里奇曼、布朗都是在实际项目中探索并形成了英式园林的典型做法。正是由于造园界外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英式园林得以可能在短时间内,于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了适合英国草原风情的自然园林体系。这种体系,在其所有者的身份产生变化后,不再以追求豪华与攀比为目的,也不再成为建筑与医学的附属物,而纯以观赏为终极要求。

1. 2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1. 3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历史沿革

从时间上看,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庄园园林化”、“画意式园林”和“园艺派”三个时期。

1. 3. 1 “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 世纪20~80 年代) ,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庄园园林化”风格的园林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环境的内在逻辑性,使园林具有环境特征,力图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二是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三是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大大降低了维持一个精致的几何式花园的经济负担。

1. 3. 2 “画意式园林”时期随着18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

1. 3. 3 “园艺派”时期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2 英国自然式园林艺术特征

2.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在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设计中,强调与中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相似的观念。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颖。这种观念很接近于中国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观点。

2. 2 强调情感的表达

英国自然式园林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画意式园林艺术,中世纪的废墟、残垒、断褐在园林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嗦;充满了野趣、荒凉、情调忧郁的罗莎式绘画成为园林设计的蓝本。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人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 英国自然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对比

17 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关, 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总的来说“, 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3. 1 园林具体形态上比较

两种不同的艺术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在英国式的自然风致园林里,自然的表现是外向的,围墙是被严格拒绝的,一些兼具灌溉作用的干沟成为看不见的空间界限。英国园林虽然采取较为直观的方式, 但在造园时同样追求风景画般的效果,

只是便于被人理解与接受, 不同于中国园林, 需要人们去做更多的深思。如勃朗设计的斯道维花园或是钱伯斯设计的丘园,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一片片树丛外缘清晰,阳光照耀下呈浅绿色的草地把树丛衬托得格外明显。这里没有围墙,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这里也有大片的水面,但水边没有驳岸,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入湖中。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然而,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讲究意境。造园方式是以有限空间、有限景物表达无限意境, 即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即便是像北京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虽然在空间尺度上已具有公共园林的特征,但无论是高耸的围墙,曲折的长廊,还是幽静的苏州街,都让人感到这只是传统私园的大比例翻版。

3. 2 园林功能上比较

英国更注重园林的实用性和大众化。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它的功能是为大众服务的,跟现在的园林比较接近。相反,在中国传统的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一直都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中国园林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

3. 3 造园要素上比较

理水造景,两国水景皆注重自然式布置, 讲求自然之美, 但也有些不同。驳岸方面:中国园林驳岸用条石等材料堆砌成自然式;英国园林也有大片的水面, 但水边没有驳岸, 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 一切都是宁静的, 但同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水域分隔方面: 中国园林为了讲求水面变化, 常采取构筑中心岛分隔水面, 且整体露土山行, 形态较高较大; 英国园林造园讲求自然疏朗, 常建大面积水域, 偶建中心岛也常栽些花木类。

3.4对英国自然式园林的个人理解

之所以会将英国自然是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比较,是因为我个人认为这反映了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不同的观念及历史沉淀。英国的自由和中国的保守古已有之,所以在艺术风格,设计方式上会有这迥然的不同。而在一些对自然景观的借用上的一致则是人们对自然干之上的相通。正是,有着这样的一致与不同才有了各种园林流派的百家争鸣,才有了现在丰富的园林景观。

4.几处著名英国自然式园林简介

4.1瓦立克城堡花园

瓦立克城堡花园是布朗1750年在老师威廉·肯特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位于瓦立克郡。曾是军事要塞,如今城堡每天都举行中世纪骑术"射箭等表演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布朗以城堡小山为园林制高点,大刀

阔斧地对城堡周边地形进行了彻底改造,铲平了许多堡垒,之后铺上了草坪!种植了大量的松柏,使城堡与亚芬河畔的自然景观更加协调一致。城堡在草坪"

河水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高大,雄伟壮观。这正是布朗想要的自然式风格,画家笔下的风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体现了布朗的格言“园林设计要有诗人的情感和画家的眼光”

4.2 布莱尼姆宫

布莱尼姆宫是英国国王赐给著名将军约翰·丘吉尔的官邸。建筑由当时著名建设大师约翰·范布勒设计。1764年布朗接手布莱尼姆宫花园设计,这项工程凝聚了布朗的心血。布朗认为园林景观应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不留丝毫人工痕迹。

为此,布朗首先在格利姆河上筑起了一道堤坝。并把它设计成一个小瀑布的形式,之后再挖土堆山,形成了两个边缘弯曲的湖,湖水成为布莱尼姆花园重要的构成部分,并给这座官邸带来活力与灵气。湖边的地形婉蜒起伏!与迂回曲折的小路相得益彰,为树木园中自然式的植物布置打下了良好的伏笔。布朗认为草坪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平整宽阔的草坪仿佛消除了等级差别的概念,象征着

人人平等的新观念。在布莱尼姆宫南面,布朗设计了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坪,一条暗沟与邻家牧场分开,视野十分开阔,布朗在这里为我们留下一片纯净的绿色。

布莱尼姆宫西侧是范布勒建造的水景园,水景园的中间和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喷泉,喷泉激起层层浪花,显得生气盎然,蔚为壮观。黄杨,雕像和装饰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景园之中,水池周围用白色石头砌成边框,将黄杨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水使整个花园充满了动感与活力。水景园下面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园是1930年由当时最著名的法国园林设计师阿希尔·迪歇纳设计的,雄伟壮观,体现了法国式的巴洛克园林风格。所以,风格迥异的规则式与自然式的园林设计理念在布莱尼姆宫花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窗口望出去,绚丽多姿的花园近在咫尺。远处则是布朗留下的宁静而美丽的英格兰乡间景色。

开阔的草地、优美的孤植树、自然散落的树丛、起伏的地形、婉蜒的小径、如镜的湖面、曲折的泊岸,构成独特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景观,来往的牛羊、成群的野鸭、凌空掠过的飞鸟为园林带来勃勃生机。

5小结

英国自然式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成熟的中后期,这种自由的不规则园林传至欧洲大陆,形成了一股自由式造园艺术的潮流。这种园林体系对于今天称为“城市公园”的现代园林形式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8 ] 。很好的把握英国自然风景园大众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轠. 造园史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83 :1

[2 ]陈晓彤. 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探源. 国外建筑与建筑师,

2002 ,6 :33~35

[3 ]鲁朝辉.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掠影. 江西林业科技,2004 ,6 :

55~56

[4 ]郭昊羽.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3) :46~50

[5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13~20

[ 6 ] 王蔚,王胜霞,陈春红.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

园———不同哲学背景下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2006 ,6 :92~94

[7 ]孔繁磊.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之比较. 园林景

观论坛,2006 :38~40

[8 ]王箐. 英国风景园形成探究. 中国园林,2001 ,3 :87~89

内容摘要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由于它位于中纬度地区,故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由于它位于中纬度地区,故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由于受法国文化、经济、思想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诺特尔,代表作品有孚-勒-维宫和凡尔赛园林。但就法国整个古典园林而言,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园林的萌芽时期。这与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初的园林形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是有所区别的。不过,从它的使用者来说,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这一点上又是相同的。此后,虽然在它的园林中增加了观赏植物的品种,并开始了观赏树木的修剪,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

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为法国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繁荣,随着经济的增长,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并出现了利用机械装置设计的类似喷泉的水戏内容和动物园等形式,而且在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的花园里根据记载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宫。不管它当时代表的历史意义如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造园技艺有所提高,造园内容更加丰富。1373年.英国向法国发动了战争。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国人口减少,经济受挫,造园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过近百年战争,于1453年的法国胜利而告终,开始进入了经济复兴时期,国王路易十一

(1461-1483)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此期间,王族安茹大公瑞内除了建造豪华的宫廷外,还建造了拉波麦特花园,此花园打破了法国的传统格局,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还成功地应用了中国造园中借景的手法,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16世纪上半叶,继英法战争之后,伐落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

利的战争,虽然他们的远征失败,但接触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化,并受意大利文化影响深刻,对造园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在花园里出现了雕塑、图案式花坛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园子象东阿府邸的园子、迦伊翁的园子等等。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园子的功能除了增加了游憩、观赏的功能外,仍保留着种植、生产的功能,总体规划很粗放。

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园林艺术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园林的观赏性增强,植物与建筑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园林的布局以规则对称为主,这一切主要是由于受意大利造园的影响,比较有名的有阿内府邸花园、凡尔耐伊府邸花园。16

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在建筑师木坝阿和园艺家莫莱家族的影响下,法国造园从局部布置转向注重整体布局,并且也有运用题名、图象表达思想的记载,这与我国园林中应用景题、对联等似有同功之处。可见,这时园林的创造力、表达力明显增强。陈志华先生称这一时期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在倡导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影响下,造园布局便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这一理念同时在植物要素的处理上也有表现,他们运用植物以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等形式出现,而且技艺高超,充分反映了他们唯理主义思想。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宏大、壮丽、稳重,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传播到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及至整个欧洲,影响极为深远。凡尔赛花园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且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而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其宏大规模的功能是为了宫廷举行各种活动以容纳许

多人,而国王路易十四喜欢的一处是"瓷瓦里阿农"便殿,装饰材料的应用是仿中国的瓷器建造的,可见中国的文化在那时就已有深远的影响了。此外,非常有名的花园还有勒诺特尔为富凯设计的孚-勒-

维宫府邸花园,是他的第一个成熟的作品。造园艺术也非常高超。对于凡尔赛花园和孚-勒-维宫府邸花园的详细设计这里不再赘述,因为大凡喜欢园林艺术的人都解读过他们。纵观法国的历史不难看出,当法国步入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成为全欧洲中的强国,在政治及文化方面都达到了辉煌的颠峰,在这样文化昌盛的时代,涌现这样优秀的园林作品也易于理解了。

法国庭园自16世纪以来,都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到17世纪,虽然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在整体设计及局部处理上仍未能达到统一,局部的变化也是零散的,勒诺特尔最重要的成就是将庭园与建筑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雄伟而又统一的景观,并在他的具体设计中得到了成功的体现,凡尔赛宫苑的完成确立了法国古典庭园式样。随着路易十四辉煌历史的结束,进入摄政时代以后,凡尔赛宫苑就开始荒废了,直到1747年才得到复兴。

18世纪后,法国造园艺术又受到中国和英国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追求亲切而宁静的氛围,是对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一种冲击。宫廷式园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许多"自然"的味道,18 世纪中叶,正当法国资产阶级成为一个新兴阶级崛起的时候,他的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借用孔孟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反抗宗教神权统治的思想武器,随着海外贸易的开展,欧洲商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工艺品,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东方文化。法国造园也进一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18世纪下半叶,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潮流影响,造园艺术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自然风景园林大为推崇。

总之,从16世纪后半叶以来,大约整整一个世纪,法国的造园既受到了意大利造园的影响,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过程,直到17世纪后半叶,勒诺特尔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和勒诺特尔造园形式的开始,并成为在欧洲有深远影响的一种形式,法国的造园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勒诺特尔可以说领导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文化,这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象中国园林推崇自然景观一样,

它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当我们回首时,依然是那么璀璨与壮丽,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作用的产物,不管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他们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法国古典园林与我国古典园林从形式到审美情趣等方面可谓大不相同,我们了解其产生的渊源,有利于我们把握传统,寻找文化沉积,进而创造新的作品。

另外,法国的造园艺术开始是出自建筑师之手,特别是古典园林受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有许多我们现在仍然能感受到的不朽之作,除了代表法国艺术精华的凡尔赛宫外,现存的有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坐落在巴黎,除了在宫内陈列着许多艺术珍品,卢浮宫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筑艺术珍品;波旁宫,是一座气势雄伟的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还有爱丽舍宫、卢森堡宫、巴黎圣母院、巴黎蜡像馆、凯旋门等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有如此雄伟壮丽的建筑,建筑师手下的园林自然也脱不了宏大、气派,体现着宫廷文化。此外,如今到法国,我们还可以看到天然的动物园、海水治疗中心、旺多姆圆柱、巴尔扎克故居、枫丹白露、戴高乐广场等等许多名胜。现在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虽然有更多的优秀园林作品出现,但我们不能否认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对园林事业的关注者,我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园林有着浓厚的兴趣,兴之所至而成此文,由于对历史知识的不足,对法国古典园林的解析难免粗浅,但如果前人的思想能够给我们启迪,有助于我们的工作,那么了解它也是很有意义的。

内容摘要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古代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现代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可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西班牙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古代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现代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可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西班牙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对整个南部地中海岸展开数年的征战和攻掠之后,公元711年,第一批穆斯林信徒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这些西班牙摩尔人在这片分离的土地上创造了一种新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环境,并将其反映于当时的园林设计理念之中: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利用水体和大量的植被来调节园庭和建筑的温度。

在摩尔人统治下,伊斯兰西班牙超越了欧洲其它国家而成为文明中心。通过研究和实验,摩尔人的农业和园艺知识得到长足进步,他们吸收其它文化,发明了花园及其相关房屋设计的审美导则,尽管这些导则并不十分严格。用灰泥墙体所分隔的台地花园成为这种新文化的最爱。在伊斯兰宫殿庭园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与过去的沙漠绿洲的联系。这些庭园被白墙环绕,被水道和喷泉切分,并种植了大量的常绿树篱和柑橘树。摩尔人将自己的旧习惯带到了西班牙,并对这些旧习性加以改善和调谐。尽管摩尔人最终被基督教徒逐出西班牙,他们对于整个西欧景观设计的影响至今依然显而易见。下文展现的即是两处城堡中的王室园庭。

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

在西班牙的阿拉伯式宫殿中,阿尔罕布拉宫并非最重要者,但却是当时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例。这座孤立的宫殿位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由格拉纳达王国的摩尔人君主兴建于9世纪,并保留了摩尔人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堡垒式的外形即是为了抵御基督教徒的入侵。在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人们可以看到,

伊斯兰艺术及建筑的精致、财富、微妙达到其最后的顶点。

在阿拉伯语中,“阿尔罕布拉”是红色的意思,它代表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用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堡”。在高地环境中,阿尔罕布拉宫具有鲜明的色彩,摩尔诗人即用“翡翠中的珍珠”来描述其建筑明亮的色泽,及其周边丰饶的森林资源。春季,阿尔罕布拉繁衍着由摩尔人种植的野花和野草,以及玫瑰、柑橘、和桃金娘,这些,构成了阿尔罕布拉独特的环境特征。该宫殿用工作间和个人房间将不同的台地连接,并借此与周围地形相适应。台地长约730米,最宽处约200米,覆盖面积约14公顷。

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桃金娘树篱的种植则要溯源于1492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f994984.html,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Patio delos Leones)。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在欣赏了几处西班牙王室庭园之后,可以看出,“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

格内拉里弗(Generalife)

如果说阿尔罕布拉宫的特征在于其惊人的复杂和精细,那么,同样建于格拉纳达的“格内拉里弗”则表现出彻头彻尾的豪华。格内拉里弗有“建筑师之园”的含义,它与阿尔罕布拉宫接壤,只需通过一座架设于溪谷之上的桥梁就可从阿尔罕布拉宫抵达。它是苏丹的夏宫,其内的设施略感凉爽,包括数个非同寻常的园庭。这些园庭建造于14世纪初,迄今仍保持其原有形态,包括若干对称种植的台地花园。这些可爱的花园内,有着不计其数的小水渠、喷泉和喷射水流。

经台地花园,场地入口可径直导入内庭——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它是格内拉里弗中一个典型的精美园庭,也是所有花园的最高点。庭院的中心主要由一个长形的水渠构成,它从主人住宅导向位于庭院另一端的门房。为使该空间更为凉爽,并达到悦目悦耳的功效,水渠两侧还设有若干喷头,产生一道道高射的、连续不断的拱形水流。庭院周边的建筑物底层是一条开放的拱廊,边缘是装饰性的拱门。从处于有利位置的观景点俯瞰中庭,映入眼帘的即是格内拉里弗最为壮观的景致。由于有喷射水流的存在,水渠中庭的环境气氛显得更为活泼、亲近。

水渠中庭北面是另一个水景庭园——罗汉松中庭(Patio los Cipresses),该中庭呈规则的几何形态,同样设有喷射的水流及高大的周边建筑物,属典型的摩尔人式园庭设计。修剪得四四方方的树篱有意凸显了建筑物的形体,并为完全白色的墙面增添了深色。

在原始设计中还包含了其它一些较高的平台,不过在后来都经过了修改和重建。在1900年代初,格内拉里弗的边远地区又增添了大量的园庭,以及壮美的罗汉松林荫道。如今的格内拉里弗,每年都会开展一次音乐和舞蹈节庆,而花园的场景,便为节庆带来几分神秘的感觉。

中世纪的西班牙伊斯兰建筑,选用的是非常简单的建筑材料:灰泥、木材和瓷砖等,但这些建筑内外空间的组合及布局却反映出摩尔人式建筑的要旨,即在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居者提供凉爽的小气候条件,不过,为防止入侵,它们自始至终都不对外显露其内部的富有和华美。所以,它们的外观朴素耐用,内部却如同豪奢华美的天堂。事实上,伊斯兰园林的起源是对农业的直接摹仿,后来,它发展为对灌溉、气温调节和植物种植的一种研究。再往后,这种园林设计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林设计之中。其中庭的平面布局较简单,但因其整体设计非常注重细部,从周边建筑至院落中的花草小品,常令人驻足观赏。直至今日,停留在这样的庭园中,人们依然可以获得身心的放松,依然能被庭园的环境气氛所深深打动。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s://www.doczj.com/doc/8f994984.html,

摘要分析了意大利台式园林的形成及发展、组成要素、空间布局和造园手法,以为中国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大利台地园林;形成;发展;空间布局;

造园手法

意大利台地园林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其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加尔佐尼庄园等均为人们所熟知。意大利台地园林在继承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台层、形成中轴、加深进深自然过渡等方法形成了欧洲园林发展的基础布局,

其利用的景观元素也是欧洲园林发展的源头,由此

奠定了意大利台地园林在欧洲园林鼻祖的地位[1]。所谓的台地园林,即主要建筑物位于山坡地段的最

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势开辟一层层的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本生与周围

自然环境的融合过渡。意大利台地园林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2]。

1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形成及发展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境内山地

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各地平原十分闷热,相对在山丘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会令人感到迥然不同,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

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林。除了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外,文艺复兴使西方摆脱了中世

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生产力和精神

上都得到了解放,人文主义者渴望罗马人的生活方式,这促使了富豪权贵们养尊处优,想方设法把别墅建在山上,以获得极好的视线效果,使宅院沐浴在高爽的和风中,同时也可躲避山谷中疟疾的侵害。他们依据地形采用连续几层台地的布局方式,也是形成

独具特色的意大利台地园的渊源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意大利台地园仍然保持着一

贯的特色,但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

演变[3]。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庄园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地址选择十分注重

周围的环境,一般要求有可以远眺的前景。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但各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物往往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建筑风格尚保留有一些中世纪的痕迹,如菲埃索罗

的美第奇庄园。到了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庄园多选择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来加强远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的两侧。建筑有时也作为全园主景而置于最高处,如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卡斯特罗庄园。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园林艺术也出现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在布局上也完全打破了文艺复兴

时期的样式,在空间上延伸地越来越远。轴线从人工向自然过渡,其末端渐渐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如加尔佐尼别墅、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伊索拉贝拉庄园。

2意大利台地园林的要素

欧洲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大都来源于古老的意

大利台地园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意大利台式园林的多个组成要素对欧洲园林的发展起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4]。其要素包括如下方面:

2.1建筑性要素

在意大利台地园林中,挡土墙、台阶、栏杆、雕像等多种建筑性要素用来形成和限定空间,同时,作为台地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建筑向花园的延伸,

它们本身也是台地园林艺术的表现载体,园内存在

的高差使它们呈现出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构图。

挡土墙内会设有神龛,常与水体结合,墙上也常常布置有不同材料、图案各异、色彩对比强烈的栏杆。除此之外,栏杆也用干园中的台层边、台阶旁、池边、供眺望的广场边,常常与雕塑、瓶颈等相结合。台阶的设计在台地园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台

阶的式样变化丰富,一般根据高差和场地面积的不同,以及上下台层构图上的需要而定,也有根据不同主题的要求来设置。雕塑作为重要的修饰硬景,几乎是每个台地园林中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造型上,多以“人”为蓝本,塑造宗教、神话传说中的雕像,以点缀庭院烘托园林气氛,是古代意大利人朴实敦厚的自

然观以及宗教背景的体现。

2.2水体

意大利台地花园比较紧凑,高差大,很容易利用地形来建造各种跌水和喷泉,从而形成气氛活跃的

动水景观。在台地园林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

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许的山野情趣。沿斜坡可以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较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澎湃的瀑布。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在下层台地上,往往利用水位差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又可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低层台地也可以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通过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相互融合,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恰到好处。

2.3植物

砖石结构的意大利建筑封闭、沉重,与自然的树木、山坡、溪流等难以协调,这与欧洲人协调统一、和谐整体的审美理想背道而弛,为协调二者之间的

关系就应当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过渡使意大利台

式园林里有了植物。而台式园林中的植物作为过渡就应当兼有建筑和自然双方的特点,最方便的办法

就是把自然元素建筑化,即把植物图案化、模型化,服从于规整的几何图形,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植物

景观,如把常绿植物修剪成方形、圆锥形、葫芦形等各种形状的“绿色雕刻”,剪成拱门、廊道、拱券的“绿色建筑物”,修剪成矮篱,在方型、长方形的园地上组成种种方案、花纹或家族徽章、主人姓名的“绿丛植坛”,将树木修剪成有着天幕、侧幕和观众席的“绿色剧场”,以及利用一些攀缘植物构成的优美动人的“绿色长廊”,修剪出壁龛,内设雕像的高大的绿色围墙等。意大利台地园林将植物材料的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充分运用植物来组织、围合空间。如用修剪整齐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

的通道,甚至将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对待,植物代替了砖、石、金属等,起着墙垣、栏杆的作用。

意大利台地园林中主要的植物种类有合欢、杏、无花果、月桂、雪松、白西番莲、西番莲、桂竹香、石蒜、雏菊类、金盏菊、风铃草、香石竹、洋常春藤、萱草、冬青、德国鸢尾、百合、油橄榄等木本、草本花卉,及葡萄、扁豆、金银花、紫藤、凌霄等攀附植物。

3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空间布局

3.1空间的平面结构

从平面结构来看,意大利台地园林中,轴线部分算得上是精彩的集中,因此其空间结构的主体是由轴线串联起的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5]。每个园林由于用地形状不同、地形差异,轴线位置和数量也有所不同。主轴是园林中最壮观的部分,也是透视最深远的轴线。一般来说,主轴垂直于建筑,是纵轴;还有

1~2条横轴与主轴垂直相交,有时还会有平行于主

轴的次轴线。台地园林中的轴线系统构成了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几何网络。所有的主要空间都要围绕轴线展开,每一条轴线都是一个空间序列。

3.2空间的竖向变化

从竖向空间来分析,台地园是依山势而开辟的几层方正平坦的台地,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通过恰到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建筑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十分雄伟壮观,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置规整的刺绣花园、圆形喷泉广场、雕塑、观景台等景观要素中,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景观兴奋点,以及不断变化、新奇、精美的景色。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随地起伏,完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4意大利台地园林的造园手法

4.1透视的应用

17世纪,巴洛克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都把科学透视法当作一种新鲜、时兴的方法广泛应用,制造特别深远的假象,或者制造视觉上的和谐比例。在意大利台地园中也不免地看到了透视法的影子,为突出主线感,中轴线上多对称布置水池、喷泉、雕塑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要素来加强透视线的效果[6]。同时,也利用透视法的水景形成灵动具有空间进深感的景色,如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和伊索拉拉别墅就以其水景而富有声名。

意大利台式园林的透视现象也有不同类型,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比较符合规范透视原则,是在一个固定的点创造的一种静态的二维形象,而在巴洛克时期就逐渐创造一种流动的透视景象,这种景象的特点是在“混乱”中切割出轴线。

4.2恰当的比例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美在于其所有要素本身以

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及匀称,例如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十分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恰当的比例。

4.3明暗的对比

明暗对比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重要手法之一,巴洛克画家们用光线的对比来烘托画面的艺术中心,增加表现力。意大利台式园林到了巴洛克时期经常用两侧栽植常绿树的林荫路通向一个明亮的

花园空间,浓密的树冠形成的廊道有时甚至有些阴森,与意大利灿烂阳光照射下的开放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文艺复兴后期,理水技巧已十分娴熟,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上的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的明暗效果,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5小结

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台式园林经历了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的重大变化,园林的艺术也随之由只是单纯几何对称线,到突出的中轴,渐渐到对图案变化的夸张强调。意大利台式园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其构成要素、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在不同的地域,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不同风格,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英国自然式园林都起源于此,从而奠定了其欧洲园林鼻祖地位。

6参考文献

[1] 陈武忠.论意大利花园的“第三自然”[J].中国园林,2003(3):48-51.

[2] 林箐.理性之美—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造园艺术分析[J].中国园林,2006,22(4):9-16.

[3] 张玉,廖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造园艺术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9(4):116-118.

[4] 刘金声,约翰休.意大利、法国、英国古代园林的特点[J].国际城市规划,1986(2):42-47.

[5] 尚珊.东西方园林之对比——浅谈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4-315.

[6] 孙海涛,赵蓬蓬.17世纪意大利园林中的巴洛克符号[J].山西建筑,2008(1):347-348.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f994984.html,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f99498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