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生态学PPT资料整理

园林生态学PPT资料整理

园林生态学PPT资料整理
园林生态学PPT资料整理

园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限制因子: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称为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2.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3.短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短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通常需要8~12h日照。

4.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高的种。

5.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在复层群落中,亚优势种通常居于较低的亚层。

6.邻接效应:又称“密度效应”,指物种密度增加所引起的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种群的邻接效应,会引起个体的死亡,而且还有个体上某些部分,如枝、叶、花、果、小根等的枯萎。在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中,种群的邻接效应较突出的是自然稀疏。

7.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8.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典型的互利共生往往指合体共生,如地衣、根瘤。

9.树种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庇荫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是一种遗传特性,因树种不同而有差异。树种的耐荫性受到年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一切对树木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木耐荫性的增强。

10.静态生命表: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它是根据在某一特定时间调查获得的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编制成的。

11.动态生命表:又称为同生群生命表或特定年龄生命表,它是由同生群的个体从出生到最后一个个体死亡的数据构成的,反映了各龄级个体在经历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生群种群数量动态情况。

12.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过多,致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过度繁殖。

13.r—对策:在物种选择适应环境的策略中,有利于增大内禀率的选择为r—对策。

14.K—对策:在物种选择适应环境的策略中,有利于增大竞争能力的选择为K—对策。

15.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1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7.反馈(正/反):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正反馈可使系统偏离加剧,要使系统维持稳定,只有通过负反馈机制。

18.种群存活曲线:根据生命表数据,以l x作纵坐标,以时间间隔作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习惯上,存活率l x是以对数值标度的,并且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物种的曲线特点,常用1000对数标度上的存活数作纵坐标,以寿命百分比作横坐标。

二、列举园林植物

1.浮水植物:浮萍、凤眼莲、睡莲、王莲、眼子菜

2.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芦苇

3.阳性植物:松属(华山松、红松例外)、落叶松属、水杉、侧柏、银杏、向日葵

4.阴性植物:兰科、海桐、杜鹃花、杜英、八角金盘

5.长日照植物:唐菖蒲、满天星、金盏菊、紫罗兰、凤仙花

6.短日照植物:牵牛花、苍耳、菊花、一品红、波斯菊

三、简答题

1.群落演替顶级学说有哪些?

答:(1)单元顶级学说;(2)多元顶级学说;(3)顶级格局假说。

2.简述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1)化感作用是一类特殊的种内、种间作用方式,包括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很多生物体彼此间在化学上可能起着相互作用,在微生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不同种的植物之间、动物之间,甚至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都广泛地存在化感作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就是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2)意义:①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②植物一般以群落形式存在,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

③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农业生产中,有些农作物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

3.简述群落交错区主要特征。

答:(1)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发生区,也常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2)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界面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

(3)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因而造成生态系统恢复的困难。

4.判断一个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有哪些?

答:(1)结构标志:

①生态系统一个或几个组分缺损,出现一级结构不完整;

②二级结构产生变化;

(2)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在系统某一个营养层次上受阻或物质循环途径中断。

5.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

答:(1)种群密度越大,邻接植株减的距离就越小,植株彼此间对光、水、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竞争就更激烈;

(2)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或个体形态和重量,进而影响植株的才会率。在高密度下,有些植株发生死亡,即种群开始出现自疏。

6.请用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简述自然群落的特点。

答:(1)如果两个物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完全相同的生态位,其中一个物种最终会消失;

(2)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不同物种具有各自不完全相同的生态位,能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稳定性;

(3)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组成,这些种群对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及相互作用的方式都趋向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故由多个物种组成的森林群落比单一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长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并且有更高的稳定性。

7.分析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答:(1)形成过程:逻辑斯谛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

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J”字型,而是“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①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②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2)特征:

①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量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②加速期:随着个体数量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③转折期:当种群密度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

④减速期:个体数量超过K/2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时,数量不再增加,也称为平衡期。

8.简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及其特点。

答:(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也包括能进行光能和化能自养的某些细菌。它们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2)消费者: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它们不能利用太阳能生产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营养元素和能量;

(3)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和无机元素,并归还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利用。

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银杏+楠木+棕榈苗”群落设计。

10.分析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坡位/坡度/坡向/海拔)。

答:(1)坡位: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2)坡度:坡度越大,物质的淋溶程度大、侵蚀强,土壤的厚度薄、养分越少,动植物的种类、数量越少,对动植物的分布和形态均有影响;

(3)坡向:在北半球北纬30°以北地区,太阳位置偏南,接收到的光照为南陂>平地>北坡,这种差异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

(4)海拔:光照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强。

11.负反馈调节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有人将生态系统比作弹簧,它能忍受一定的外来压力,压力一旦解除就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正是由于具备了这种反馈调节功能,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12.园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也有何特点?

答:(1)以生物化学循环为主;

(2)人工投入养分较多;

(3)养分元素流失量相对较少;

(4)人为得控制养分的流失是降低养分成分的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